才女柳如是

HD国语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2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3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4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5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6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3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4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5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6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7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8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19才女柳如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才女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糊涂县令郑板桥凉生,是初恋啊心影爱后余生凤归四时歌古惑仔之大战拉斯维加斯大佛开眼2010僵局救援一路闯关过圣诞国语奥勒法的女儿们神探驾到 (粤语版)韦贵妃传奇战争游戏:极日神奇的护裆危情追踪当浪潮已逝生死交锋2023整编特工黑暗弥漫复仇第四季荒城歼霸堡垒2新神探联盟人皮客栈3嘻哈女王组影殇悦音响起教训2014斯嘉丽小姐和公爵第三季神犬小七 第三季30枚银币 第一季女人当官2何二狗的名单滴水之恩魔柜小奇兵阳光凶猛2013龙骑士2022007之俄罗斯之恋英语少数派报告阿尔玛不是一般人第一季春天有爱荒地之风

 长篇影评

 1 ) 江南遍地风流之《柳如是》

经济观察报 王隽/文

 如果把秦淮八艳拍成一个系列,平日里埋头在书桌上的文人们大约会进一趟电影院。

 

找茬也好,找共鸣也好,总归是知识分子熟悉的题材,能听到案头上常出现的词儿曲儿,见到竖版繁体文里的老相识们。早先有1991年版的江苏台电视剧《秦淮八艳》,也有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门柳》,但在大银幕上,也只有最近上映的这部《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嫁给钱谦益(晚明礼部侍郎,文坛领袖,降清后仍任礼部侍郎)。学者陈寅恪费墨80万写成《柳如是别传》,从晚明到清初,将与她结交的文人雅士一一列出,旁征博引,以诗证史。

这部《柳如是》,你可以当它是一部平常的电影,也可以看作是吸引你关注晚明文人生活方式的一个楔子。

晚明文人生活志

用上好的锦笺和方家顶烟旧墨画没骨牡丹;由蓝颜知己广发英雄帖挑选才子;文坛翘楚与名妓同游,春日选花魁,清明办“寒食文宴”,芒种祭花神……电影从创作之初就没想“戏说”,而是用记载在册的细节拼贴出江南文人的生活图景。此外,也将个人和国家命运出现转折时士大夫们的选择,以及这选择对身边女性的影响置入其中。

这电影,给文人看,可以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给非文人看,是普及一下古人的生活方式。

片段一:生意人索某才疏学浅,玩行酒令抽词牌时,遇一生僻字,登时语塞。柳如是瞥了一眼,淡然道:“頮,念hui(四声,音同‘惠’),以水頮面,是洗脸的意思。”索某遂汗颜,不再言语。

瞧,生意人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混。同志们,顺道怀念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吧。

片段二:考取功名上京赴任的陈子龙与柳如是划清界限,但仍心有牵挂,赠她礼物。陈道:“知道你不喜俗物,这本《戊寅草》我特地请了徽州最好的雕版师傅,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刊印出来。”

《戊寅草》是柳如是的诗集,陈子龙作序且有批注。这是为才女专属定制的礼物了,跟现在款儿们送出的高级定制服、定制珠宝相比,实在是有情趣得多。

片段三:董小宛出嫁。和寇白门、柳如是喝了离别酒。入夜,冒辟疆才在后门带一小花轿接她。柳如是拿出烟火为他们庆祝,冒辟疆婉拒,急匆匆消失在巷子口。

人说名妓“谋爱亦是谋生”。此话不假。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时,是青天白日,明媒正娶。这是她在亲见董小宛之境况后下的决心。钱面对友人提出的“国破时还与河东君谈情,是读书人失德”,仍坚持与柳结合。虽然后来因钱谦益向清兵投降,柳如是作为钱夫人一起饱受世人诟病,但从归宿看,柳如是比董小宛要好多了。电影仁慈,没有表现钱谦益死后她被争家产的乡邻逼至悬梁自尽的惨状。柳葬于虞山下一孤坟,钱谦益与发妻合葬。所以,董小宛与柳如是,在大婚当日有不同际遇,然在生命终结前夕,殊途同归。

片段四:钱谦益与说客并排而坐。半晌,钱只说:“请带话,一、不能伤害无辜百姓,涂炭生灵;二、尽快恢复科举取士,让文脉延续。”

史可法殉国,钱谦益投诚,历史对二人早有高下之判。但在本片顾问、作家阿城的眼里,“自古父母官在平安时享百姓的福,在战乱时就要替百姓受辱。”史可法留得英雄名,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受苦。钱谦益跪地献城,一人挨尽天下骂名,却保一城百姓无虞。在阿城的建议下,导演将这种观点放在戏里。柳如是有更加大义的观念,即献城后自尽,“你殉国,我殉夫”,被钱谦益拒绝,他认为“草木一生,枯荣自有天定,何必要去死。”钱柳二人之高下,电影倒与相关记载是相符的。

纪录片与故事片

导演吴琦,原是央视的口碑栏目《人物》的主编,后来被新影厂厂长高峰招去做纪录片。高峰从央视里圈走了好些钻研业务、文人气比较重的导演,除了吴琦,还有《故宫》的导演周兵和频频在国际上收获纪录片大奖的梁碧波。

有一场钱、柳宴请阮大铖的戏,想加一幕柳如是唱阮大铖写的戏曲,吴琦像回到做纪录片时期一样去寻找资料,最后在中央戏曲学院一位老教授家里,找到了《春灯谜》、《燕子笺》的民国影印本,带着词去苏州昆剧院找人谱曲,便有了那场戏。

好在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打底,为吴琦省去了查阅史料的时间,却也因为先生详细的考据,让他不得不选取柳一生中与几位重要的名士交往的段落。“我们必须舍弃许多好故事。因为时长有限,资金也有限。”

本片肯定不是纪录片。但在视听语言与结构上还是甩不掉纪录片的痕迹,对高潮段落人物情绪的把握也欠妥(钱柳在投河殉国上的分歧)。你可以把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暂置一旁,毕竟在文人电影缺失的当下,难得有一个大银幕作品愿意带你回顾中国文人最后的好时光。

最不像宣传片的宣传片

看完此片,谁会想到这是常熟市和中央新影合资拍摄的地方文化宣传片?

常熟的文化部门与广电局非常开明,从最开始立项就没把主题局限在诸如“改革开放”等套路上,只求做出“江南气”。

他们原本想将常熟人钱谦益作为主角,但在主创的建议下,改为浙江嘉兴人柳如是。在创作上没有像多数地方官员一样乱弹琴,给予了创作者最大的自由。若说有任何的意见,那只是在钱谦益的选角上,领导们不太认识原先导演推荐的台湾话剧演员金世杰,而改用台湾老牌偶像、息影多年的秦汉。

南征北战的吴琦和他的朋友们总结道,在江南做事容易些,是因为文化长官们大多有文化。《柳如是》里出现的匾额出自常熟一位官员之手;博物馆里几十万一把的老椅子,搬到片场当道具;要寻找剧中女主角的书法手替,一招呼便来了20多个能写“柳体”的女孩子……总之,江南遍地风流,此话不假。

 2 ) 从《柳如是》看文人题材影视创作之难

    我向来喜欢阅读传统文化名人的故事,面对着成天充斥荧屏的各种蛋碎穿越宫斗古装剧,就总在想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取材,为什么编剧导演们对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观赏性的宝库矿藏弃之不顾呢?后来每当我再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都会及时打住,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我这样无比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既希望那些故纸堆里的美谈佳话落实到真真切切的镜头画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凿得太实破坏了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或是白白毁了历史人物的传奇性又令自己大失所望加痛心疾首。我看过的影视剧不多,但就我知道的以文人为题材创作的剧观之,基本上大部分都给白瞎掉了。于是我们的心灵就受到了创伤:与其让那些令人神往的背影被白瞎掉,还不如让他永远留在纸面上。
    所以过去我总在心里吐槽这些电影的主创人员为什么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严谨的考据精神来对待这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为只要能稍稍摒弃一点以商业利润为旨归的功利目的和以搏出位夺眼球为手段的庸俗趣味,就应该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有内涵有精神有美感的文人题材影视之佳作。但后来我在慢慢思考过后,发觉这个问题可能远没这么简单。且不考虑现实政策、市场、拍摄条件等种种因素(作为一介业外人士的我也不懂),仅从文人故事这个题材本身的特质来说,如果要改编成影视剧,就可能有许多局限处让创作者们觉得掣肘,以至于棘手。也先不考虑能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那些大文豪气韵神似的演员(而且就算找得到,似乎每个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会不同),就说说这文人故事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被改编为影视剧时会有诸多为难处。
    我们先得知道古代文人生平研究的成果是怎么得来的。同样作为一介业外人士,我就来妄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觉得文人生平研究有点像画画,先勾好轮廓,再逐步上色,但与画画不同的是,这色彩能不能上得完全就不好说了。比如说某文人在二十四史里有传,那么就可以依据该传记为他的人生勾出一点大致的轮廓,但是因为这些传记都过于简洁,只能勾出生平中的一些重要节点,而更多的细节,也就相当于画的上色,就要靠各代的笔记杂闻和对他本人的作品研究来补充。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从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来入手是非常之重要的,这大概就是陈寅恪先生在为柳如是作传时所采用的“诗史互证”的方式。但是这对拍电影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文学作品在电影里要怎么表现?它们对人物心态、思想和处境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些经典佳话甚至就是直接建立在作品之上的,可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很有技术壁垒的诗词歌赋,于是怎么办呢?把它们念出来吗?好像很多影视剧都是这样来处理的,但是这也要以诗词比较易懂且与具体故事情节联系得十分紧密为前提,还要在电影里穿插得恰到好处,要不电影就给整成诗词朗诵会了。如果是那些具有意象化抽象化特点、抒情意味浓厚又没有具体本事的诗词,比如柳如是在与陈子龙恋爱时写的那些传达她幽微心曲的小令,那真是不好表达,如果再加上点令今人头疼的典故啥的,那就是念出来都没法了啊。但是这些东西对深层次地理解文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况味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在书本上了解他们时就是通过这些作品建构起了脑海中的观感,但是电影似乎只能把这类诗词抽象地融会在自己的影像风格上,不过这对于没读过作品的观众实在有点流于虚幻啊。
    第二个就是文人生平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是很强,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人生中一些最精彩的片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掌故美谈,如果真拍成电影我想任何一个编剧都不会放过,但这些掌故就是他们人生中一些散落的节点,也许掌故与掌故之间还缺乏内在的很直接的联系,不像侦探故事那样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缺乏一以贯之的快感,从而觉得情节破碎,矛盾推动力不强。我想导演也不可能把这些掌故分别拍了然后就简单粗暴地拼接成一部片子,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那这中间的时间空白点总该适当地补充补充,交代交代吧。于是这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交待这前因后果不能篇幅太长喧宾夺主,只能点到即止(尤其对于电影来说),但是具体情事的脉络又相当复杂,要交待得比较靠谱就要多方顾及,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些朋友所说的《柳如是》情节切换频繁、生硬又比较破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觉得《柳如是》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里面其实涉及了晚明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但他们大多数在电影里都只出现一两次,对于我这种有人脸识别障碍的人来说,往往还没分清楚他们谁是谁这个片段就过去了。就算我自以为还是读过些柳如是故事的人在观影时都觉得会有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对柳如是了解不多或是完全不了解的朋友,看起来真有点云里雾里的。不过我倒是比较理解导演的难处,或许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这不会成为障碍,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确实是个难点啊。你说这些情节不交代吧,本来电影就已经把故事简单化线条化了,再这么弄文化意蕴肯定得大打折扣。讲吧又讲不深入,观众又觉得条理很混乱。就算是这样,不了解柳如是故事和那段历史的人可能还是不能真正理解片子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柳如是与陈子龙分手、又主动上门拜访钱谦益的深层原因,比如如是目送小宛婚轿远去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再比如绛云楼大火对中华文化意味着什么,个中深意可能真得对晚明才姝和明末清初史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体会得到。二是这填补空白的许多具体细节和对话之类的又要靠编剧自己来推想来创作,于是大家又可能觉得YY成分过多,台词不对味。
    人们常常说电影就是叙事的艺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情节脉络安排得井井有条又让人觉得意蕴无穷,可能真的取决于创作团队的功力吧。不过,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导演将本片定位为“文人电影”的原因所在,也许我们并不能用惯常剧情片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电影,它或许就像吴文英的词一样,意象化抽象化跳跃化,虽被人斥为“七宝楼台”,但七宝楼台也有自己的绚丽夺目之处,那就是有更多的空白可以留给我们自己去涵咏去体味。
    其实我觉得像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的电影,只要对传播人文精神能起一点正面的作用,哪怕只是唤起了我们心中对美感的一点向往,即使不算成功,也应该超过及格线了,不必过于苛求。《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古籍之类的东西还是比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就冲这点来说,我觉得就是值得肯定的。
    一点浅见,还啰里啰嗦的,各位轻拍~

 3 ) 穿越的历史想象·消费女性

如何用电影呈现一段复杂的历史,如果按陈寅恪那样用细致缜密的考据功夫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好发挥想象力极尽虚构之能事。但虚构的重点在哪儿,如何虚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所以,它与当时的真实历史是两码事,我们只能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谈。

为了让纷繁复杂的历史清晰地呈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减法,不用太多刻意的描绘,而用“对比”这简单的方式就让人物性格更加明朗。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处处可见“对比”之处:
1、陈子龙与钱谦益的对比。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商业片,那就必须照顾普通观众的口味,将柳如是与陈子龙、钱谦益的爱情作为主线,时代、战争、乱离只是作为背景。陈子龙虽潇洒飘逸却畏惧人言,钱谦益满腹文章又挑战世俗,一个年轻,一个年老,柳如是对二人均情深义厚,让人感慨。后期钱谦益与大木(郑成功)又形成对比,一个对清廷俯首称臣不能满足柳如是做梁红玉的心愿,一个誓死抵抗与柳如是的大节心心相映。
2、柳如是与青楼姐妹的对比。刚出场时,青楼姐妹在众文士面前极力表现,柳如是端庄矜持却最终赢得花魁。在爱情中,柳如是的坚贞气节、女性意识的觉醒又是导演格外推崇的,这在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一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对比,前面是柳如是在青楼的姐妹夜晚出嫁,新郎官畏畏缩缩、姐妹们大失所望心情复杂的情节。
3、钱谦益与当时文人、高官的对比。在众多文人雅士在青楼观看女子表演定级别时,钱谦益却在独饮闷酒大喊“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与钱谦益同时期的人物着墨并不多,但他们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承担爱国责任与乐享儿女私情的对比无时不在,他们成为钱谦益抉择时的对照。如钱谦益献城后,阮大铖略带伤感地请他做当世田横立志抗清,之后又通过茶馆老板之口道出阮大铖的结局:降清后做了大官又被杀——钱谦益抉择的复杂性凸显了出来。

说到此处,突然感到,这部电影虽然想表现柳如是的女性意识觉醒,但电影的结果让是让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在消费柳如是,几个床戏镜头倒没什么,但钱谦益将酒倒在柳如是的裸背上用布满胡须的老嘴舔舐、在柳如是裸背上作画,这不可能是历史中钱谦益的性趣,而恰恰是导演刻意或者强制加进去的消费品。另外,柳如是给水兵鼓舞士气,用的理由是敌军将戕害美人,自古英雄爱美人,官兵们都是英雄所以要为了保护女人奋勇杀敌——让观众一方面受到气节的鼓舞,另一方面得到意淫的享受。它表面上是想做女性独立自由的文章,却逃不脱男性主导的审美意识的牵绊。

结尾的穿越情节更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明显是流行电视剧的桥段,大有狗尾续貂之嫌。

 4 ) 稍说两句,关于电影表达及钱谦益此人

结局好恶心先吐个槽,怎么搞得跟穿越剧一样。
再挑两个刺:
1清初男子剃头变装之后,女子的服装不变,是为男降女不降,电影中男人的衣服没问题,可女人的衣服是清末才出现的衣服,清初的女装,还是明末的版本,像红楼梦里面的女装,就是清初女装的标准款。
2陈子龙被捕的时候,还是没剃头的,怎么跳水之前,就变成剃头的了。再者如果没记错?陈子龙抗清的时候应该还是做和尚打扮的吧。

       看的出来,电影想表现很多东西,台词什么的如此现代化,剧情散漫没有跌宕起伏什么暂且不表,就先说说细节上的问题吧。首先,这样文人题材的电影本来的表达就是难中之难,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从台词来看编剧显然Hold不住,尽管下了很多功夫),电影中走马观花一般出现的很多人物,虽然大都很有名,比如说阮大铖马士英黄宗羲汪琬(是不是汪琬?我觉得汪琬年纪没那么大啊)但是,编剧你不要高估大多数观众的水准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对晚明史有兴趣的,黄梨洲可能还比较出名,其他的马大人阮总兵,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的。阮大铖的死在熟悉晚明史的人中,电影中的表达(仙霞关小店)是很震撼的,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震撼力要小的多了,此时至少打个字幕好么?阮总兵是怎么死的blabla。电影原本应有的配角的表现力就在这种情况下削弱了很多,也算是可惜了,从电影的道具布景来看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用心了,明末的女装男装,园林昆曲都很到位。可惜。【编剧自己文言功底也不怎么样还如此高估普通观众历史水平~sigh~】
       女主还行吧,冯绍峰演的还好了,钱谦益选角真心不错,总觉得钱谦益是汪精卫式的老帅叔啊,台湾腔也无妨么,反正钱谦益一个常熟人普通话肯定讲不好哈哈(应该让冯绍峰讲上海话柳如是讲苏州话才对啊,吴语赛高!)配角选的很不好,阮大铖怎么说都是才子怎么选个贼眉鼠眼的。
       再者分析一下剧情的表达,剧情的主要问题是,想表达电影的东西却拍得像纪录片,整部剧虽然说文人情调意境史实基本上都说的过去,但是想表达什么?最后的结局是一个佛性意味深厚的结局,但是中间的剧情没有一点能够衬托出来,钱谦益本身对佛学也是有研究的,这些如果在剧情中能够贯穿,那么说不定结局可以更加有表现力,年老时对于人生世事无常的这种感叹。说到底还是编剧功力的问题了,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之后,南京士大夫之间就开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氛,因为当时害怕如果南京顽抗,那么南京也会被屠城,这种气氛如果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那么钱谦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如果阮大铖的死因在电影中表达出来,那么柳如是对于钱谦益的选择,即她对王朝与天下的认识的转变,会不会不像电影里面那么突兀——听了小店老板一番话就幡然醒悟?再吐个槽,拍的像记录片一样的电影,捏造的也太多了,特别是钱谦益入狱居然是因为陈子龙,笑死老娘了。
      最后提一下钱谦益此人,文人的纠结表现力度还是不够啊,当时家国天下的概念正在形成,钱谦益思想的变化现在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虽然丫照样是汉奸。哈,如果有个钱谦益与黄宗羲关于家国天下更加深层次的讨论,那么电影的思路必然更加清晰。钱谦益的复杂也不是这样的编剧能搞定的,当时松江云间派诗词、心学的普及,复社在江南的运动在电影中也丝毫没有提及,算了,能把文人题材拍到这样也算是一个进步了。
       嗯,钱谦益选的真是不错!帅叔叔什么最有爱了!

 5 ) 海內如今,當時天下



今天下午,在時差懵懂之中飛上塵網,終於看了電影《柳如是》得償宿願。看到一半,略知其大意,惟已不敵睡兵,遂先入夢鄉,拋下錢柳等人繼續在遺民與貳臣的俇攘中掙扎。醒來時,恰與他們共赴老境。

試問枕邊人,這十幾年中發生了什麼大事?卻道,原來是一個當壚野老,以一番 朝代更迭不過一場大夢的閒話,遂教河東君幡然改轍,沒跟著鄭成功去了臺島云云。真沒想到與我午睡同時,錢柳諸人也還卻了一場槐夢啊。但又不禁莞爾。怎麼當年我的夢裡就沒有一個當壚嬌娘,用幾句鶯聲燕語,勾轉了我去遠離臺灣呢。歷史與人生,當真可以這樣偶然作戲嗎?

真可歎,什麼是亡天下、為什麼明末人對天下之亡如此恐懼憤恨,此片畢竟夢寐。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的天下,早已亡之又亡,再三再四。我們的世界連同我們自己,早面目全非。我們都是貳臣、参臣、肆臣乃至伍臣的後人。甚至於,天下之亡,還多的是我們的先人搞出來的。

不說這些了。當今之世,此片已屬難能可貴,我就不再求全責備了。但唯有一點還是得說。我們既不談國家大事,只談風月詩詞,那麼詩詞念誦就該特別講究。且說河東君虜獲錢謙益芳心的那句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女主角讀不出入聲字,這可以諒解,但是西泠二字,可不該讀成西leng3。

更惹人興歎的是,河東君詠岳武穆「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亦堪愁」這兩句詩固然膾炙於劇中人口,每逢國難當頭就要拿來吟誦一次,但戰斗二字竟都讀成「戰鬥dou4」。我記得,從前讀《柳如是別傳》,見引的是「戰斗dou3」,蓋指刁斗而言。傳戰斗,猶似傳刁斗,當是變化唐詩「寒風一夜傳刁斗」而來。換字原因,或許為調和平仄,或許是因為河東君一向作異好奇。總之簡字天下裡,斗鬥已然混一,無所區別。

但此片所演的,畢竟是古人之天下。

 6 ) 《柳如是》:清新文艺的明末传记片,是我的菜

如果说这是常熟投拍的宣传片,那么他好于以往90%的宣传片,真正把历史和名人传记以“吸引人的方式”讲述了出来。观众从不排斥历史题材,只是先前一些作品太过粗制滥造而已。我给片子高分,是我的菜。

影片尝试为柳如是立碑。剧中除了爱情之外,过多着墨的就是明清易代挣扎中的柳如是了,柳如是的爱情观是和爱国情怀交融,别样傲骨。在陈子龙面对婚姻怯懦时、在钱谦益“水太冷了”的2B行为时,柳如是的女儿身、男儿情怀、士大夫气节,被衬托的无比高大。

“我一个女流之辈都知道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你平常孔孟之道一套一套的,连起码的底线都没有!”我对柳如是扮男装写诗那段、愤然一跃桃花池那段印象太深刻了。总之,本片看完,让我非常感慨柳如是传奇且高亮的一生。

可惜,结尾的“穿越”一幕,则是对全片辛苦营造的“文人雅趣山水画,才子佳人俏江南”意境的粗暴亵渎。时空的变换却没有让观众产生命运无奈的感叹,明显与前片格格不入,属于典型的败笔。

除狗尾之外,影片前面风格统一:古典化水墨化摄影风格、古典式语言对白,古典化人物造型。凌峰、冯绍峰等人很好的融入片中。万茜这个新人我现在很看好了,有风骨的女演员。

最后再可惜一下:这么清新文艺的片子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企宣被各种大烂国产片们挤得默默无闻,大多数观众都不知道,太可惜了。

PS题外话: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也必然有他的道理,何为大义,何为小我,如何取舍,结果必不相同。但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有相聚有别离,有希望有失望,难得的是得一知己,难得的是有个人能真正的呵护包容你!

 短评

在当今的国产片里,能有一部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电影极为难得。虽然俗套无比的海报、略为出戏的对白、糊里糊涂的剪辑和不知所云的结尾几乎毁了这个片子,但古朴典雅的布景、演员庄重出色的表演和制作班底认真拍电影的态度使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女主角万茜酷似章子怡,却更加稳重大方。这个演员值得关注

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末孤岛,乱世选择,尾声处理,很像《廉吏于成龙》的抽回现实 ps.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丑爆了!

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13分钟前
  • 青丝
  • 推荐

清新,朴实,有真情,值得一看,如果大陆的剧都能把明清风物拍到这个水准,我也就知足了。

18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没有双龙戏凤,没有狗血剧情。正经,太正经了!!!像纪录片一样靠谱的片子,除了台词稍微有点违和之外,无可挑剔!这样的片竟然有人打一分,那《金陵十三钗》你打多少分啊?

20分钟前
  • Wittgaard
  • 力荐

故事家喻户晓,主角英才美貌。

25分钟前
  • 狄恭至
  • 力荐

秦汉的普通话和剪辑的顺序有些违和。万茜的气质很舒服,蛮有味道。昆曲片段听出惊梦,寻梦,拾画。还有一句春来何事最关情,查了一下是阮大铖的燕子笺。,身段表情过得去。妆容服饰比较考究,明代气息浓厚。画面的季节感和光影很出彩,相濡以沫的爱情。不过柳如是的结局隐去了。结尾有匠心。

28分钟前
  • 曼殊
  • 推荐

对比那些华丽的巨制,本片在某些方面值得肯定。

3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画面还是挺美的,可再美也是塑料花,塑料花不是花,是塑料。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

36分钟前
  • 沉木
  • 推荐

一位多次出入红灯区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妓女越来越不懂风情”。往日青楼中的性情女子便成了他到不了的过去,现在红灯区只有性而无情,风骚难解,柔情全无。

3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竟然有很世俗的一部分,和文人电影那块,融合得很好。

43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清新之风,如今还有这种很认真拍历史传记的真是太难了。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中文系女文青先与同学始乱终弃,然后考上研究生跟导师搞在一起

47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还行

每个电影都是一个世界,每首歌曲都是一段恋情。我可以看取千部电影听取万首歌,却只有一段生命供取自由挥霍。

5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摄影很美, 江南才子佳人,附庸风雅,万茜的表演恰如其分,好.

57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哪有评论的那么差劲.

58分钟前
  • 今天吃什么
  • 力荐

优点:万茜很有气质。难得拍的很正经很用心,没讲民族和谐。缺点:不够精致,配角多带猥琐气,柳隐穿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1小时前
  • 微神
  • 还行

拍的太轻了。不过类似的电影要多拍。

1小时前
  • 菲利普
  • 推荐

多亏了柳如是的名头,得以拍一部回顾明末士大夫生活和亡国惨祸冲击的正剧。但编导水平不高,有很多配不上钱谦益柳如是的低水平场景和台词。我看到不少短评说秦汉演技不行,但本片已算是他相对杰出的表现了,至少看到钱谦益投降、剃发的场景都让我揪心。

1小时前
  • Chambor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