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

HD

主演:王可元,陈文彬,陈仙梅,马国贤,朱宥琳,廖梨伶,陳雅慧,陳彥嘉,許靈勻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其它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妈 剧照 NO.1阿妈 剧照 NO.2阿妈 剧照 NO.3阿妈 剧照 NO.4阿妈 剧照 NO.5阿妈 剧照 NO.6阿妈 剧照 NO.13阿妈 剧照 NO.14阿妈 剧照 NO.15阿妈 剧照 NO.16阿妈 剧照 NO.17阿妈 剧照 NO.18阿妈 剧照 NO.19阿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寻找失落童年

   零碎的想法——豆豆脚特写,小扁——有没有影射意味?传统现代的碰撞,Q版牛头马面:)惊悚+温馨+搞笑。最经典的一句是快结束时豆豆为了去救那些被恶鬼(酷LOU)吃掉的鬼魂,骑着那条狗(阿妈灵魂附狗身)全速前进从一老阿伯身边飙过,老阿伯说:S英那,吴看滴狼飙车,莫看滴狼飙狗(闽南话)。眼泪的作用?黑猫意象(它说的都不是闽南话,姑且推断罪恶跟现代相连),或者我们是不是要相信点什么才好?徐怀钰的《谁不乖》《有怪兽》好像都是这个里面的歌曲来着,怎么都没有听到呢?
   贴的——“鬼节是不是就是鬼在放暑假呀?”这是台湾最受瞩目的动画片《魔法阿妈》中,小豆豆问他阿妈(闽南语,即外婆)的一句话。
    妈妈为去外国照顾意外昏迷的爸爸,将儿子小豆豆带往基隆外婆家暂住。外婆是个捉鬼大师,她家后院里破烂的储藏室是外婆不准小豆接近的禁地。可小豆没听外婆的话,打开了一个贴了封条的罐子后,黑猫被魔鬼附身了,它告诉小豆,只要让外婆掉三次眼泪,收破烂的人就会把她带走,而卖外婆的钱可以买飞机票让爸爸、妈妈回家。在外婆家的时候,小豆还认识了一条像大象那么大的鲸鱼,捡到了一条被大卡车轧扁的蛇阿扁,发现了一个脸蛋像红苹果一样的女孩Apple。小豆帮助了这三个别人看不见的朋友,同时也慢慢地和外婆有了感情。过了几天,妈妈从国外打来电话,说要跟爸爸一起回来。想到小豆即将离开,外婆有点难过,她用破旧的自行车带着小豆,边玩边回忆女儿出嫁前的情景,竟留下眼泪来。这时黑猫已吸了很多人的魂,变得硕大无比,它趁外婆不在的时候,吃了Apple,小豆却以为是外婆把她赶走了,大发脾气,外婆不得已又出去找Apple,结果被埋伏的黑猫攻击,出了车祸。恶鬼们倾巢而出,魔法外婆该怎么办?
    故事本身老土得掉渣,但在王小棣的掌控下被赋予了新的色彩。所料不差,王小棣虽出任导演,但动画导演另有其人即台湾著名漫画家麦仁杰,从而将《魔法阿妈》营造成漫画式动画类型。影片的造型设计相对简单,人物的表情也不是很丰富,这样在某些戏剧性的场面中人物的情绪便显得不太饱满,对阿妈和其他一些出场人物的线索交代也比较模糊和暧昧(包括片头的过场戏),但这并不影响《魔法阿妈》的观赏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背景制作极为出色,特别是有关渔村部分的全景设计更能看出台湾动画制作人的专业素养。
  由于多少受到了日本动画的影响,因此可以将《魔法阿妈》与日本动画片作比较,当然不是在技法上,而是在影片传达的意念上。八十年代的日本浪漫派动画往往通过建构非现实的世界来阐述观念,特别象宫崎 骏的作品。他的“风之谷”、“龙猫”只是一个概念符号。同样“魔法阿妈”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魔法阿妈”本身就介于人与“非人”之间,影片开头的设坛封鬼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魔法阿妈”使即便是作女儿的也无法理解,然而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人物。豆豆的偶然出现使她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但“魔法阿妈”的内心情感也因此被引发,由此产生的感人基调贯穿影片始终,尤其是将故事背景的设定在人们熟悉的环境中,更显得亲切自然。
  “魔法阿妈”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异数,可以说也是影片作者乡土情怀的中介。影片中仅在豆豆出场时有过寥寥几笔非常简单的城市场面,与后来的精致的背景设计形成鲜明对比。甫到阿妈家呈现给观众的也是一片灰暗破败的景象,随着剧情的发展,画面的色彩也逐渐明亮绚烂,伴随着“魔法阿妈”和豆豆间关系的转变,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感情上的认同。在豆豆出场后,有不少镜头都是运用他的主观视角,因此这种变化也代表了豆豆的心理反映,从而完成城市到乡村的情感跨越。影片根据孩童的语言特点设计了许多的搞笑的情节和对白,颇具趣味性,使观众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浓郁而又淳朴的乡土氛围。王小棣此次未担当她一贯擅长的编剧,因此这种情感是否其本人的内心流露不得而知,但她对全片气氛的把握非常到位,并善于调动各种元素来进行渲染和铺垫。各具特色的国语表达方式及传插其间的台语运用得很成功,音调鲜活动人,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多少弥补了动画制作上的缺憾。音乐也是片中的一个亮点,特别在阿妈带着豆豆骑单车的段落中,绵缓抒情的歌曲配上回忆式的画面,感人至深,个人以为这是影片最为出彩的部分。
  《魔法阿妈》没有搀杂任何说教的成份,生者和死者,阿民和大鲸鱼,豆豆和阿妈,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情节的合理铺排下发挥的得淋漓尽致,在意境的表达上丝毫不亚于美日等国的大制作,4千万台币的低投入能产生如此效果,实属难能可贵,不管影片最后成功与否,至少为今后国产动画点明了制作的方向,同时也开了个好头。
    ps:王小棣(1953年—)台湾知名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曾在2001年罹患乳癌。擅于小人物内心情绪的描写。曾在国立台北艺术学院和文化大学授课电影课程,也是纪录片工作者。台湾台北人。
早期
王小棣毕业于文化大学戏剧学系,曾留学美国德州三一大学,主修剧场硕士,接着转学进入旧金山大学主修电影。1979年回台湾工作。陆续担任电影《血战大二胆》的副导演和部份编剧, 以及王童执导的《稻草人》和《香蕉天堂》编剧,1979年成立民心影视公司,此後数度获得最佳制作,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金钟奖的肯定。是台湾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小人物型电视剧的代表人物,着名作品包括《全家福》、《佳家福》、《母鸡带小鸭》、《纳桑麻谷──我的家》。
近期
1992年2月10日,王小棣和黄黎明成立稻田电影工作室。主要为台湾的公共电视频道制作电视剧和长片。
1994年推出了电影《热带鱼》之後获得一千万元电影辅导金、1995年执导了王小棣的第一部电影《飞天》。
1997年王小棣推出台湾本土手绘的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魔法阿妈》

 2 ) 阿嬷的眼泪很珍贵,只是,下一次,不要再把阿嬷卖掉了。

中元节,放水灯,吃普渡。是《魔法阿嬷》教给我的第一个有关中元节的习俗。

这是一部和《阿郎的故事》一样成为我童年记忆的电影,每次看都眼泪汪汪。这次也一样,前十几分钟的情节有笑有闹,而我已经泪流满面。

同样的夏天、同样被寄养在外婆家、同样因为想要回家离家出走、同样对自由的渴望……住在外婆家是一件无聊又放肆的事。没有什么事可以做,没有同龄人可以玩,却又可以肆无忌惮的赖床、看电视、等外婆把饭做好。

外婆很努力的照顾我,也很努力的在叫我吃饭我不愿意回家时候,拿着苕帚追着我跑。我被惯坏了,没有对任劳任怨的外婆有过一丝感恩,总是觉得这是他们应该的。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很讨厌主角小男孩豆豆,他自私、无知、不尊重人、遇到事情只会哭、只想要爸妈买礼物给自己……但豆豆也很善良,乐于助人。剧情的矛盾点,也在这里。

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我讨厌的也是这样的自己。

因为“好奇心”,豆豆闯进了阿嬷不让进的小房间,在里面闯了祸,让孤魂野鬼附身了阿嬷养的黑猫。

在黑猫的诱骗下,豆豆和黑猫做了交易——把阿嬷“卖掉”,就可以有很多钱,有了钱就能让自己回家,还能给爸爸妈妈买大房子。豆豆想念爸妈的心,就这样被利用了。

“卖掉”的意思是什么,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看到结尾知道阿嬷要死了,我和豆豆一样懊悔,为自己无知犯下的错误,好像我和豆豆一样在经历这一切。

动画里阿嬷的脸和我外婆的脸一样,黑黄色,布满了皱褶,明明不是很瘦的外婆,并没有因为这些脂肪显得圆润,赘肉挂在身上,毫无美感,脾气也凶凶的,让小时候的我对外婆没有什么好感。

豆豆要收集阿嬷的三滴眼泪,才能卖掉阿嬷。为了尽快完成交易,豆豆开始主动帮阿嬷做事。这让本来以为和豆豆有代沟的阿嬷很是感动,两人的距离也在互动中慢慢拉近。

豆豆在阿嬷家交到了新朋友,阿嬷村庄的小男孩阿民哥、还有他们的共同好友——因为搁浅死去的鲸鱼、被车压扁的小蛇。

为了满足大鲸鱼坐水灯的愿望,豆豆和阿民为它做了一个水灯,这里是整个剧情有笑有泪的情节,目送亡灵乘灯远去的人们不停叮嘱着:“要按时回来哦,不然就投不了胎了。”豆豆也在这时收集到了第一滴眼泪。

一边是欢笑拌嘴的亲情友情,一边是黑猫在暗处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豆豆的好朋友小蛇和大鲸鱼也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后,被黑猫吃掉成为了自己力量的一部分。

小蛇那一声虚弱的呼救,没人听到。

豆豆也因为思念爸妈,一边收留因为害怕牛头马面不敢投胎的小鬼朋友Apple,一边努力地收集眼泪。在一日日的相处中,和阿嬷的关系,也愈发升温。

阿嬷陪豆豆骑脚踏车的那天,Apple被黑猫吃了。回到家找不到Apple的豆豆以为是阿嬷赶走了她,和阿嬷爆发了冲突。

为了让豆豆开心,阿嬷夜里一个人带着狗子骑着脚踏车去找Apple,却被黑猫推下台阶,失控的阿嬷和脚踏车一起冲下台阶,闯进马路,迎面而来的货车撞了过来……

爱是世界永恒的主题,爱总要与强大的黑暗对抗,哪怕只剩最后一点微弱的光也在所不惜。在爱的力量最迸发的时候,也是黑暗实力最强的时候。

阿嬷知道豆豆和阿民的小伙伴们都被黑猫吃掉了,只有在鬼门关之前打败它,让灵魂们释放出来,才能得救,否则就永远不能超生。

躺在病床上的阿嬷,已经不能动了。要怎么打败实力强大的黑猫呢?阿嬷把自己的灵魂转移到了白狗身上,随着灵魂转移的成功,病房心电图也变成一条直线。面对“死去”的阿嬷,豆豆第一次接触了死亡。

其实在此之前,至亲的死亡差一点就在豆豆身边发生,那就是豆豆爸爸的车祸。只是出于妈妈的庇护,豆豆一只不知情,阿嬷也只能按照妈妈的想法,将豆豆蒙在鼓里。

也正是因为一直活在爸爸出国赚钱了,赚钱回来要买大房子的成人谎言里,豆豆才对那些永无归期的幸福一直渴望着。

大人们只想孩子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儿童时期,可孩子终将长大,在无法避免的长大中,缺失了该有的教育,成长就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甚至到成人以后,还要继续解决童年的问题。

豆豆第一次有了“生死观”,面对没有心跳的阿嬷,豆豆一边哭一边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不该去小房间碰那些罐子、承认自己不该答应把阿嬷卖掉……也在此时,豆豆看到了阿嬷的力量,再次拿出勇气和阿嬷一起战斗,遵从阿嬷的教导,打败黑猫。

电影终于进入高潮阶段。

结局我想大家都能猜到吧。皆大欢喜。

这部电影用笑声与眼泪为孩子们诠释了生死观和善恶观。是一部可以尝试让孩子去看的“鬼怪片”。

死去的亡灵并不可怕,他们生前是好人,死后也一样可爱。他们生前是爱你的人,死后也会爱着你,会在你的眼泪中依依不舍的离开。只因它们曾经生而为人。

P.S.黑猫说自己并不想投胎,想要做自由的大妖怪,小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觉得做坏事就该死。

可现在再看,我也感受到了黑猫在没有被解除封印时的怨恨和对自由的向往,才不断使用诡计,养精蓄锐,壮大自己……

它的向往很好,可是它的行为劣迹斑斑,以牺牲它人为代价的行为我不能接受。

但是在现在的生活中,似乎随处可见这样的人,用小阴小谋来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小满足,却被认可,觉得理所应当。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呢。

 3 ) 神奇的阿妈~

晚饭时间搜出了这部动画来看。一开始看到弹幕说这是童年阴影时还吓得我不大敢看(因为今晚一个人睡😓)后来壮着胆看下去了,果然没有失望,很温馨~

看这种动画就得听原声呀,道理就如同我们看外国大片也要看英语原声一样。因为台语配音里有着台湾特殊的说话语调,饱含着台湾的文化~作为来自潮汕的孩子,我想说,听起来太喜欢太舒服了!

阿妈的角色很讨人喜欢,虽然长得有点凶,但心地非常善良,又有高超"魔法"。虽然就如阿妈的女儿所说,可能阿妈做的事情在有些人眼中是迷信,但是我却完全没有这样看待,我觉得水灯啊,头七啊鬼节啊,牛头马面什么的,这些神鬼文化我都是非常敬畏的,在潮汕大地,台湾应该都有很浓厚的"拜拜"文化,所以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对各种拜拜,禁忌什么的也都深信不疑。

豆豆也好萌,是个很聪明的小孩子,虽然曾经因为太想回家而差点被那只坏猫咪骗了,但他依然是非常善良爱着阿妈的,最后还和阿妈合力对付战胜了那只坏鬼也是好棒。

牛头马面在最后揭示的道理也是和整部电影呼应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再大的坏蛋也是从做小的坏事而逐渐积累变成的。就如动画里那只坏鬼。不过如果小朋友看应该是会有点害怕啦……怪不得有些人说是童年阴影呢~

看这部电影想起了我奶奶,尤其是金水婶去世那一段,完全戳中了我。不知现在奶奶在何方呢?希望她无论在哪里都是健康快乐的~

 4 ) 用爱看世界

文/火焰蓝灵

————《魔法阿妈》观后感

其实我一直觉得动画片比成人世界的电影好看,简单,道理易懂。适合我这样简单,喜欢简单的人看。我不喜欢所有复杂的东西,喜欢待在自己的梦里。也许有些与世隔绝,有些孤傲,但我却享受这种感觉。

或许,我天生就是为梦而生的人,天生要做一辈子的追梦人。孤独却幸福着。但比起千千万万古代作者,我又是最不孤独的一个。

但许多成年人都不爱看动画片的,甚至排斥与讨厌动画片。他们认为动画片是属于小孩子的“开心零食”,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吃”的东西了。我却不以为然。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会耐心地陪他/她看每一部动画片,等看完了再跟他/她一起总结,一起讨论。这也是母亲与孩子沟通的好方式。去他/她的世界陪他/她玩,陪他/她疯。

特别像这部《魔法阿妈》一类的亲情式动画,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看。很寓教于乐。

我喜欢这部动画片最大一个原因是它里面有台湾本地方言,非常有味道。虽然我不是台湾人,但除了南昌话我不喜欢,其他方言我还是很喜欢的,也希望看到各地的方言得以发扬与保留。如果单一说普通话,生活就失去了它一些些色彩。

还喜欢片子里的阿妈和片子的主题。

看到片子里的阿妈,会想到外婆这些年爱我、陪着我的点点滴滴。谁说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最伟大的?我觉得只要是我爱的亲人,朋友、粉丝的爱,同样也很伟大啊。同样重要。有了这些爱,才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我恋恋不舍的人世间。

片子里有演阿妈很迷信,甚至可以帮助他人超度亡灵,能够制住邪恶的鬼魂,但又与可爱的鬼魂一起生活着。

迷信这种东西,要看你怎么看。怎么看都可以。但我更喜欢用爱去看。我相信鬼魂一说,我相信四维空间的存在,更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外星人。因为这样,我们便不再是孤单的地球人,不再是所谓的唯一幸存者。我相信我身边就有好多我看不见的“亲人”陪着,包括陪我睡觉的布娃娃们。它们都有灵魂,只是一般人“看不见”、“听不见”它们罢了。

用爱对这个世界,用爱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你一直被幸福包围着,被上帝宠爱着。

幸福,需要我们亲自去发现,亲自去守望,亲自去耕耘。

用爱看世界,送给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们,感谢你们为我做的一切。也谢谢这个有爱的世界供我茁壮成长。

 5 )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驱魔

【OWOM观影团第11周】Zen 09

【影片】《魔法阿妈》

1998年 8.9分 79min

【关键词】

“迷信” 驱魔 三代亲情

【影评】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驱魔

小时候看过的动画,对里面被压扁的蛇🐍 、天上游的鲸鱼🐳 和装眼泪的瓶子印象深刻。一直想重温,终于找到并看了一遍。

来自台湾的喜剧动画,闽南语+普通话两种。画质那些虽不能和吉卜力那些比,但内容还是可圈可点。

小男孩豆豆的爸爸出车祸,妈妈需要照顾他但不想让豆豆看到受伤的他,所以带豆豆到阿妈(姥姥)家暂住一阵子。

阿妈是驱魔师,片名“魔法”实为为鬼魂👻 做法事。片中有鬼魂陶罐,中元节,饿鬼等的场景。豆豆因误开鬼魂陶罐而引发的事件贯穿全片——逃出的鬼魂作恶变强、豆豆擦上阿妈眼泪获得看见鬼魂的能力、与小狗变身的奶奶战胜鬼魂。

然鹅正因为这些民俗文化和“迷信”内容,本片入围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却“因被金马奖评审指为’倡导迷信’,因此与金马奖最佳动画片无缘”。

个人想说虽这是故事主线,但其更想表达的应是穿插其间的亲情、教育和一些友情、利他、莫作恶的价值观。

① 妈妈认为阿妈所为是迷信,阿妈也不停止所为,故两代之间有代沟。后来阿妈回忆曾反对女儿婚事和豆豆刚出生时的场景,且受伤之前和豆豆加深感情,母女之间都更加有话题和理解了。

老一辈的人或许常会做一些年轻辈不理解的事物,若非影响很大(被推销老年产品欺骗之类)年轻辈或可更多点宽容和理解。

更多时候可能是老人无所事事,太过关注孩子导致矛盾多发,如若有事做或能避免。小时候看作文,作者的叔叔弄一些手工给奶奶做,说能换零钱结果偷偷倒掉。那时很不理解,现在看他是为了让老人家生活中有事可做,体现价值贡献吧。

② 豆豆原本太恋家、太想念父母而难以独立,而后和阿妈“共事(驱魔)”以及其他经历让自己有所成长。

豆豆一开始并不情愿去阿妈家,说阿妈家破旧、对阿妈假牙感到恐惧等;阿妈做法事也不会带上他,但后来与阿妈“共事”后却提升了感情。长辈常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宜“知道太多”,乃至“大人说话别插嘴”。而这些观念常会扼制不利于小孩的思想与成长。如若可以,或应平等对待,多与之沟通让其理解甚至参与,可能能够增进感情并让孩子更健康成长。

打翻鬼魂陶罐的熊孩子表面固然可恶,实则父母之责任(未能照顾周到);然而由之产生的问题,却不可单纯棍棒教育,更应循循善诱。

最后分享童话大师郑渊洁在成年童话《我是钱》的一段话——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杯子。10元钞有点儿为孩子担心。没想到相声演员对孩子说:“没关系,爸爸小时候也干过这事。”孩子笑了,笑得极其幸福,极其享受。不小心摔了个杯子,得到的是爱。这个杯子摔得太值了。一个杯子顶多几元钱,花几元钱给孩子一次爱,再吝啬的家长也不应该心疼。”

 6 ) 温暖的鬼故事

前不久在找电影的过程中很意外地在土豆网上发现了一部小时候非常喜欢的台湾动画《魔法阿妈》,还记得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暑假一个人窝在六楼的家里,胆战心惊地看着租来的VCD碟,外面是强到刺眼的阳光和知了的叫声,故事看完后却觉得意犹未尽。外婆浸在水杯里的一张一合的假牙,豆豆充斥了阿拉丁神灯、玩具和电玩的光怪陆离的梦,丑巴巴又凶悍的怪娃娃,用尾鳍一步步学走路、随后在大街上游动的鲸鱼,还有Q版的牛头马面跟弹簧一样的青蛇小扁(话说这名字确实很搞笑,而且上大学后还有另一种意义了,哈哈),这一切若非真具有童心,恐怕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吧。也就是这些东西将鬼故事的背景设定和天真的童话题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现在再回头看看这部片子,单从画面上恐怕可以列举出一大堆超过它的日本动漫,但是内容天真到这么纯粹这么亲切的童话题材却很少再见到了。阿妈和一帮老太太的台湾方言,还有那些夸张到跟唯美不搭架却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鬼怪形象,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长辈为了让小孩子听话,连哄带骗的各种说法,从吓到不行,到将信将疑,再到如今想起那些甚至还会傻笑着觉得有点温暖,这就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吧。 而且即便是现在这么大了,看到这部片子仍会感到似有所悟。浓浓的祖孙情贯穿了整个片子,当放到豆豆回家前不久,阿妈带着豆豆骑脚踏车的场景,背景音乐里用阿妈口吻唱出的歌词让我都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外婆,突然觉得很难过。故事的结尾还是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喜剧收场,逃出去作祟的小鬼给抓了回来,不过更让观众开心的应该是阿妈和豆豆妈妈这对母女间误会的消逝,而豆豆也从未从谋面到深深喜欢上自己的阿妈吧。 最后附上脚踏车场景的歌词吧: 一个个离去 带着成长的欢喜 你有美丽羽翼和自己的主意 人生有聚有离 我也懂得这道理 只是你给我这辈子最美的回忆 我只怕不能把最好的都给你 风不停地吹呀吹呀吹 像你的手轻拍我 轻地让我心痛觉得好寂寞 我慢慢闭上眼睛等你 等你跑进我怀抱 睁开眼,你却说再见

 7 ) 那年夏天我们一起过的假期

              受日本动画风格影响的一部中国台湾本土动画,虽然制作技术不能和同时代的日本动画相比,但是魔法阿妈这个故事讲得太精彩了。
       魔法阿妈 融合了民间乡野奇谈的神秘性,进而发挥为对自然及超自然、生人与亡灵的对等尊重,即使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是完成一部远超过大家预期、而足以成为台湾动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作品。
        一部集惊悚、鬼怪、亲情、友情、泪点、笑点一身的相当优秀的动画片。

 短评

气质和画风特别像日本动画电影,用小清新之风来讲驱魔鬼怪的故事,虽然题材对于动画来讲有点超纲,却很温情。喜欢文英阿姨的声音。

4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这种动画就算是微笑的眼泪,可爱有趣中又带一丝酸楚,与之前预想不太一样,虽然是满满的民俗乡土气息,但却没有在惊悚骇人上下笔墨,反而是祖孙两代人的亲情交流为重点,通过种种事件消除代购隔阂,一切温情自然,尤其是到放水灯时达到高潮,一个看似简单故事能包含种种,那当然就是满分作文了!

8分钟前
  • ★冰凌宫★
  • 力荐

看过的电影不多。但也不算少。关于这一部,套用别人评论的一个标题:不顾一切为你落泪。

12分钟前
  • 韩咬咬
  • 力荐

好温柔的鬼故事。

1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非常特别的夸张画风,邪典动画有点cult(现场有小盆友受到惊吓cry了),有890年代神鬼老港片的影子,特别适合放暑假欣赏——就像《夏目友人帐》,除极少数以外,鬼怪们大都友好无害,而且主创有些白化白狗黑化黑猫之嫌……最喜欢的角色是小扁和大鲸鱼,小男孩的人设有点蠢而且很吵,文英阿姨的配音一下就听出来了,阿妈和善可亲又很勇敢,话说闽南地区的阿妈就像是我们的外婆吧?嗯,看完竟然想起了外婆,还蛮感动的。

17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还蛮可爱的一个故事吧,年代虽久但画风老少咸宜,想说还挺适合放给小朋友看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很好的亲子教育+死亡教育,结果没想到后面直接吓哭现场一位小朋友,也是太好笑了。资料馆4K修复打卡。

1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大故事很不错,小细节却不太圆润。配音的优异是一大亮点。很意外,很惊喜,台湾曾出过这样一个魔幻又富有乡土情怀的故事。我不禁联想起同样富有地方特色韵味的宫崎骏导演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我都很喜爱~~~ —— 二刷,感觉这真是一部值得推荐给身边听得懂闽南语的小伙伴们观看的动画电影。-2013.10.06 —— 2015.02.21:果然,我们拥有类似习俗风俗的闽南地区的小朋友们还挺适合看这部动画电影。—— 2015.08.28:还有什么特殊的日子能比得上【中元节/七月半】更适合放映《魔法阿妈》的呢?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两岸影展展映】TFAI最新4K修复版。修复效果很棒。是老少咸宜的动画佳作。既有温暖的祖孙情谊,也有怪力乱神纷纷登场的台湾民俗。又接地气又“封建迷信”。有毛骨悚然的恐怖桥段,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点,也有让人泪奔的感人场面。很好地从孩童视角表现与父母分离的孤独,与外婆相处的任性和对正义善良、“乐于助鬼”的坚守。鲸鱼在空中飞舞,水灯在海中燃烧,阿妈在帮助逝者完成超度,魂魄在走向投胎的鬼门。人和鬼在通灵的作用下和谐相处,守望相助。种种奇幻的神奇意象通过精美的动画呈现在银幕上,无比美妙。融合台湾民俗呈现对逝者世界的丰富美好的想象,十分疗愈。从主角阿妈、豆豆到配角小扁、阿民、小妹妹、西罗狗、妈妈,都刻画得异常生动。文英阿姨领衔的配音演员功不可没。台词中还有些许讽刺元素。真是精彩好看!

28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寄魔幻惊悚元素于台湾乡土民俗,在小朋友与阿嫲的日常琐事之间种下英雄主义的萌芽,奇思妙想,有着宫崎骏动画的纯真童趣,内核是基于本土民俗风情的塑造,最后是合家欢的美好寓意,简单有趣又有意义但绝非说教意味。那些乡土、海边、民俗元素繁复,虚构幻想倒是简单直接,看得出来原画制作就非常专业。阿嫲的台语配音太有意思了,还有不少喜剧情节,满是童真趣味。推荐这样的儿童片亲子主题,孩子不想看、觉得不好看都难。8.5

3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电视上看了好几次,童年印象很好,鬼节可以很温暖也很治愈

34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要是我小时候我一定会很爱看 现在虽然长大了 觉得剧情幼稚 但电影本身还是传承了 尊老爱幼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公平的理念 其实动画片对于儿童来说 这种教育意义不是大于剧情本身吗?

35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太棒了!因为往生两界的世界观以及亲子元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具有类似设定的Coco和千寻,但相比之下,道理讲得比Coco深,又比千寻更好懂,会让人想到旺旺仙贝上的广告语:老少咸宜。看似混搭的画风,配上真实日常的台词毫无违和感,南方的民俗,孩童的梦境,穿插着一些对岸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幽默和讽刺,好看极了。

39分钟前
  • 野生阿尔帕卡
  • 力荐

乡土民俗,祖孙亲情,怪力乱神,回归童心。落脚在”勿以恶小而为之“作结,好玩惊险又对小朋友有教育意义。与香港徐克97年的《小倩》,都涉及到死后鬼魂在投胎路上遇到麻烦,而鬼魂飘忽不定的形象确实适合用动画来表现。

40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特别可以够难得!暑假!鬼神传说!赶上下大雨的乡下!让你觉得身边一切事情 都开始出现些不寻常的端倪 。谁小时候都有个怪里怪气的老头老太太 让你觉得特别怕~都是真情泪!

42分钟前
  • B超
  • 力荐

小学的时候看的,印象中觉得很好看,现在没有再去看一遍的勇气,还是保留回忆中的美好吧=v=

44分钟前
  • 冻柠乐
  • 力荐

台湾的动画片, 有点日本的风格,但故事很棒,真的很好看,好感动,好感动,真的是 。太好了

49分钟前
  • 黄花菜
  • 力荐

小扁的声音实在太古锤了。给阿嬷配音的文英阿姨去世了,愿阿嬷在天国安息

52分钟前
  • 玩酷子弟
  • 力荐

红厝阿嬷家,童年多阴影,闽南鬼神天,空中鲸鱼飞

5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童趣不输宫崎骏,搞笑很中国特色、很台湾味道。迷信在影片中已化为天真的幻想,美妙动人,完全消解了其负面因素。

6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儘管畫工有限、儘管當年金馬獎評審說怪力亂神,我們卻覺得很溫暖感人。我們這一代TW人,都是看文英的劇跟廣告長大的,她的聲音一出來就加了分。

1小时前
  • 侯二六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