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HD

主演:Ray Dalio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剧照 NO.1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剧照 NO.2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剧照 NO.3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剧照 NO.4

 剧情介绍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Ray Dalio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在Youtube上的分享的一个30分钟的视频,介绍生产效果、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的起源。这个视频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都是便于理解的。比尔盖茨对这个视频的推荐语是这样的:"This knowledge would help everyone as investors and citizens. Watching it for 30 minutes is a worthwhile investment." 这些知识对每个人都有帮助,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普通人;看三十分钟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的投资。全美超模大赛第十六季异世界居酒屋阿信第三季~皇帝与欧利亚的公主篇~播客大追杀:好莱坞性丑闻录做我太太一百天鬼侠1962寂静之声2023虎口余生断·桥诈欺游戏2小镇风云披头士乐队:回归搭车野百合也有春天绿箭侠 第六季甜蜜恋人解放3:主攻方向朝鲜名侦探:高山乌头龙日一,你死定了 第二季恐惧之城:纽约黑帮覆灭录虎鹤妖师录暗杀教室赛车狂人3新神探联盟最是烟火慰平生城市广场渐渐淡薄的记忆穷街陋巷无贱道末世西游之二郎神传奇沙漠风暴 上前夫求爱记第一夫人爱心小天使反正都快死了鳄鱼邓迪大国质量子弹列车双盲症

 长篇影评

 1 ) 试作政治经济学批判

//www.bilibili.com/video/BV1X4411U76y?spm_id_from=333.788.top_right_bar_window_default_collection.content.click&vd_source=4b232fa231ea5e45f810fa901bfef7ed

1. "The economy works like a simple machine.":资本主义经济遵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价值规律,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引导机制。但是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和机器相并列,无论是从比喻义上,还是从本体论上,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似乎是在说,资本主义经济和机器一样,是可以受到人为有计划地控制的,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需要而加以利用的,甚至利用得当是可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导向和谐稳定发展的,甚至由于过度简化的嫌疑,这似乎还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要素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所容纳,而这些都正是资产阶级学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观点。实际上,主导资本主义经济的价值规律完全是以一种自发的、不受驾驭的形式发生作用的,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资本主义经济也是在不断的动荡和危机中曲折前进的。

2. "If you divide the amount spent by the quantity sold, you get the price.":价格并不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才出现的,商品在进入流通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与价格相对应的价值。

 2 ) B站高分短片:30分钟看懂【经济萧条】是怎样产生的?(附:汉化版视频)

联想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种种,甚至有些不寒而栗。

前几天,手里有些闲钱不知如何打理,问大家最近都在关注哪些理财产品。

有位豆友跟我说“最近这个阶段,谨慎投资”,并建议我去看一部短片——《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这是一部只有30分钟的经济学短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的动力、规律、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我们所经历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现象。

看罢受益匪浅,联想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种种,甚至有些不寒而栗。

附上B站的汉化版本: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全集)_哔哩哔哩_bilibili

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知识点:

1, 支出(消费)是经济的驱动力。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你花的越多,别人挣的就越多,反之亦然。

2,经济增长的本质:

收入增加→借贷增加→支出增加→另一个人收入增加→另一个人借贷增加

3, 3个主要的经济动力:

1)生产率的提高

2)短期债务周期(5-8年)

3)长期债务周期(75-100年)

它们影响着经济的扩张、衰退、通胀、紧缩、去杠杆化、萧条、赤字等经济现象

4,经济衰退的特征:

随着支出和收入的下降,信贷减少,资产价格下跌,因为无法偿还债务,人们开始出售资产,支出下降的同时,市场充斥代售资产,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抵押物、固定资产价值下降),银行进入困境,恶性循环开始。

5,如何去杠杆化?

1) 个人、企业、政府,削减支出

导致企业裁员、大批个人失业

2) 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减少债务

导致资产及收入以更快的速度消失(资产贬值)

3) 财富再分配

向富人征税,缓解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甚至社会动荡

4) 央行发行更多货币

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需要合作,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将钱借给政府,让它能够运行赤字预算,通过增加计划和失业救济金,促进人们支出。

参考1920年去杠杆化的德国,使经济恢复大约需要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6,3个经济发展原则:

1) 不要让债务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否则债务最终会把你压垮。

2) 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否则会使你失去竞争力。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对于长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3 ) 文字

对于一个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真的蛮好

经济作为一个机器

三股主要经济动力(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

= 几个简单”零部件“ + 交易的无数次简单重复(人的天性驱动)

1、交易——经济机器最基本零件,所有经济周期和动力都是交易造成的

买方 使用信用、货币 向卖方 交换 商品、服务、金融资产

信用 + 货币 = 支出总额(经济的驱动力)

支出总额 ÷ 产销总量 = 价格

2、市场——由买卖同一种商品的所有买方和卖方组成(小麦、汽车、股票、石油、黄金、水果、化工等),由所有市场内的所有交易构成

经济运行的所有信息= 全部市场的 支出总额 + 产销总量

主体:个人、银行、企业、政府 以上述方式进行交易

政府——最大的买方、卖方

= 中央政府(收税、花钱)+ 中央银行(通过 影响利率、发行货币 控制 货币、信贷 数量)不同于任何卖方卖方

4、信贷——经济中最大、最变化莫测的组成部分,所以最重要

贷款人(想要钱生钱)借款人(想买自己暂时买不起的东西,如创办企业)

(利率高,借款减少,借款门槛高;利率低,借款增加,借款变得容易)

双方通过协议建立信贷,产生债务(借款人的资产+借款人的负债)

将来 借款人 偿还本金+支付利息 ,交易得以完成

借款人获得信贷,借款人支出增加,(支出是经济驱动力),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支出更多,另外一些人收入更多,信用度(偿还能力+不能还债时的抵押物)更高,借贷增加(借款更容易),从而支出增加,另一些人的收入增加,导致借贷进一步增加,不断循环,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产生经济周期

5、周期

得到多少取决于生产多少,生产率在长期内关键(短期不明显),信贷在短期内最重要,

因为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剧烈波动,因此不是经济起伏的重要动力

但债务是经济起伏的重要动力,通过借债时让消费超出产出,还债时让消费低于产出

债务量的波动有两大周期,一个周期持续大约5—8年,另一个持续大约75—100年,大多数人能感受波动,但由于离波动太近,每天每周都身临其境,通常并不认为这是周期

三股动力如何相互作用及他们在日常经济中的表现

经济起伏并不取决于人们多么善于创新和勤奋工作,而主要看信贷的总量

当没有信贷时,增加支出的唯一办法是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由于我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我获得另一个人提高生产率的时候,经济就会增长。

各种交易加以总结,就会发现一条类似于生产力增长轨迹的渐近线,但由于我们借贷,于是产生了周期(人的天性和信贷的运作方式)

借债就是提前消费,你的支付必然超出收入,实质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未来的时间,到那时你的支出必然少于收入,以便偿还债务,周期由此形成。通常一旦你借钱就制造了一个周期,个人如此,整个经济运行也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理解信贷,因为信贷触发了一系列机械和可以预料的将来在未来发生的事件,这就是信贷和货币不同的地方。完成交易需要使用货币,当年在酒吧用现金买一瓶啤酒时,交易立即完成,但如果你用信用来买一瓶啤酒,赊账,你相当于承诺今后为这瓶啤酒付钱,你和酒吧一起创造了一笔资产和一笔负债,即凭空制造了一笔信贷,只有在你今后清偿了这笔赊账后,上述资产和负债才会消失,债务才会还清,交易才会了结。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钱实际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总额只有大约3万亿美元,在没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方法是增加生产,但是在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还可以通过借债来增加支出,因此有信贷的经济运行能增加支出,使收入的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超过生产率的增长,但在长期内并不如此,信贷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是会导致周期性变化,信贷如果造成超过偿还能力的过度消费就是不良信贷,但信贷如果高效率的分配资源和产生收入让你能偿还债务,就是良性信贷,例如,卖完电视机,电视机不会带来任何收入让你偿还债务,但如果你借钱买一台拖拉机,用它赚钱获得更多收入来偿还债务,提高生活水平。

在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我们可以跟踪各种交易,观察信贷如何带来经济增长。

例如假设你每年赚十万美元,没有任何债务,你可以有不错的信用可以借一万美元,比如用信用卡借,因此你每年可以花11万美元,即使你只有10万美元。由于你的支出是别人的收入,另一个人因此挣了11万美元,这个挣了11万美元的人如果没有任何债务可以借1.1万美元,他可以消费12.1万美元,即使他的消费只有11万美元,由于他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而我们通过跟踪各种交易,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不断自我强化。

借债形成周期,周期会上升,最终也会下降。

6.短期债务周期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扩张,这是短期债务周期的第一阶段,支出继续增加,价格开始上涨,原因是导致支出增加的是信贷,而信贷可以即刻凭空产生。

如果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所有出售的商品的生产速度,价格就会上涨,即通货膨胀

表现为: 支出金额 ÷ 产销量 = 价格

央行不希望通货膨胀过高,因为这会导致许多问题。价格上涨时,央行会提高利率,随着利率的上升,有能力借钱的人会减少,同时现有的债务成本也会上升,等于你每月信用卡还款额会增加。

由于人们减少借债,还款额度增长,剩下来用于支出的资金将减少,因此支出速度变慢,而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环环相扣,人们的收入将下降。

由于支出减少,价格将下跌,即通货紧缩,经济活动减少,经济进入衰退

表现为: 支出金额 ÷ 产销量 = 价格

如果衰退过于严重,而且通货膨胀不再成为问题,央行将会降低利率使经济活动重新加速,

随着利率降低,偿债成本下降,借债和支出增加,出现另一次经济扩张,可见经济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行。

短期债务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和借款意愿,如果信贷易于获得,经济就会扩张,如果信贷不易获得,经济就会衰退,这个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8年,在几十年里不断重复,但是请注意,在每个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经济增长和债务都超过前一个周期,这是人促成的,人具有借更多钱和花更多钱的倾向而不喜欢偿还债务,这是人的天性,因此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长期债务周期。

尽管人们的债务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信贷条件,

这是因为大家都以为形势一片大好,人们只注意最近出现的情况,最近的情况是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上升,股票市场欣欣向荣,现在是繁荣时期,用借来的钱来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很划算,当他们过度借贷,消费泡沫便产生了。因此,即使债务一直增加,但收入也以相近的速度增加从而抵消了债务,我们把债务与收入比率称为债务负担,只要收入继续上升,债务负担就可以承受。于是资产价值迅猛上升,人们大量借钱来购买资产,因为投资促使资产价格日益升高,人们感觉自己很富有,因此尽管积累了大量债务,收入和资产的上升帮助借贷人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信用。但这种情况无法永久持续,也确实没有持续下去,几十年来债务负担缓慢增加使偿债成本越来越高,到了一定时候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超过收入,迫使人们削减支出,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开始下降,人们的信用因此降低致使借贷减少。偿债成本继续增加使得支出进一步减少,周期开始逆转。这时到达长期债务的顶峰,债务负担变得过重,美国欧洲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在08年即发生了这一情况,日本1989和美国1929年因同样原因发生这一情况。

现在经济进入去杠杆化时期,在去杠杆化过程中,人们削减支出,收入下降,信贷消失,资产价格下跌银行发生挤兑,股票市场暴跌,社会进入紧张加剧,整个过程开始下滑并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收入下降和偿债成本增加,借款人倍感拮据。随着信用消失,贷款枯竭,借款人再也无法借到足够多的钱来偿还债务,借款人极力填补这个窟窿不得不出售资产,在支出下降的同时,出售热潮使市场充斥代售资产,这时股票市场暴跌,不动产市场一蹶不振,银行陷入困境,随着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能够提供的抵押物的价值下降,就进一步降低了借款人的信用,人们觉得自己很穷。

信贷迅速消失,支出减少、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贷减少借债等随之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看起来与衰退相似,但不同之处是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挽回局面。

在衰退中,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借贷,但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由于利率已经接近零,从而丧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负利率)美国国美的利率在1930年和08年的去杠杆化期间下降到零,衰退与去杠杆化之间的差别在于,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变得过重,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来减轻,贷款人意识到债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足额偿还,借款人失去了偿债能力,其抵押物失去价值,他们觉得受到债务的极大伤害,不想再介入更多债务,贷款人停止放贷,借款人停止借贷,整个经济与个人都失去了信用度。

那么应该怎样应对去杠杆化,问题在于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有四种方法:

a.个人和企业削减支出

b.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来减少债务

c.财富再分配(将财富从富人转给穷人) ——税收补贴

d.央行发更多货币

这四种办法被用于信贷历史上每一次去杠杆化过程,美国1930、英国1950、日本1990、西班牙和意大利2010年

当借款人不再借入新的债务并开始减少旧债务的时候,你会以为债务负担会减轻,但情况正好相反,支出减少,而另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就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速度超过还债的速度,因此债务负担更为沉重,这种削减支出的做法引起通货紧缩,令人痛苦,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工作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这导致下一个步骤即必须减少债务。

很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而借款人的债务是贷款人的资产,如果借款人不偿还银行贷款人们会担心银行无法返还其存款,因此纷纷从银行取出存款,银行受到挤兑而个人、企业和银行出现债务违约,这种严重的经济收缩就是萧条,萧条的主要特征是人们发现他们原来以为属于自己的财富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并不存在,以酒吧为例,当你用赊账的办法买一瓶啤酒时,是在承诺今后偿还酒吧的赊账,你的承诺成为酒吧的一项资产,但是如果你不兑现承诺不偿还酒吧的赊账,实际上是债务违约,那么酒吧的这项资产实际上一钱不值,它实际上是消失了,很多贷款人不希望自己的资产消失,同意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意味着贷款人得到的还款减少,或偿还期延长或利率低于当时商定的水平,无论如何合约被破坏,结果是债务减少,贷款人希望多少收回一些贷款,这强过血本无归。债务重组,债务消失,但由于它导致收入和资产价值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债务负担继续日趋沉重,削减债务与减少支出一样令人痛苦和导致通货紧缩。

所有这些都被中央政府产生影响,因为收入降低和就业减少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与此同时失业率上升,中央政府需要增加支出,很多失业者储蓄不足,需要政府的财物支柱,此外政府制定刺激计划和增加支出以弥补经济活动的减少,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政府的预算赤字飙升,原因是政府支出超过税收,预算赤字正是这种情况,政府必须加税或者举债以填补赤字,但在收入下降和很多人失业的时候,应该向谁融资呢?富人,由于政府需要更多的钱而且大量财富几种在少数人手中,政府自然而然的增加对富人的征税,以帮助经济中的财富再分配,把财富从富人那里转给穷人,正在困苦当中的穷人开始怨恨富人,承受经济疲弱、资产贬值和增税压力的富人开始怨恨穷人,如果萧条继续下去就会爆发社会动荡,不仅国家内部的紧张加剧,而且国家之间也会这样,债务国和债权国之间尤其如此,这种形式可以导致政治变革,有时是极端的变革。

1930年代这种局势导致希特勒掌权,欧洲爆发战争和美国大萧条,要求采取行动来结束萧条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要忘记人们心目中的货币实际上大部分时信贷(支出总额—产销总量),因此信贷一旦消失人们的钱会不够花,人们迫切需要钱而你一定记得谁可以发行货币,中央银行可以。央行已经把利率降到接近o的水平,现在不得不发行更多货币,发行货币与削减支出减少债务和财富再分配不同,会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中央银行不可避免的凭空发行更多货币,并使用这些货币来购买金融资产和政府债券,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并与2008再次爆发,当时美国的中央银行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增加发行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各地能够这样做的其他央行也增发了很多货币,央行通过用这些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帮助推升了资产价格,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信用,但是这仅仅有助于那些拥有金融资产的人,你看央行可以发行货币,但是只能购买金融资产,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向人民送钱但无法印钞票,因此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必须合作,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够运行赤字预算,并通过刺激计划和失业救济金来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这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政府的债务,但是这个办法将降低经济中的总债务负担,这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时刻,决策者需要平衡考虑降低债务负担的四种办法,必须平衡兼顾通货紧缩的办法和通货膨胀的办法,以便保持稳定,如果取成适当的平衡就可以带来和谐的去杠杆化,去杠杆化可以是痛苦的,也可以是和谐的,怎样才能实现和谐的去杠杆化?尽管去杠杆化是艰难的,但已经可能好的办法来处理艰难的局势确是一件好事,这比杠杆化阶段大量举债产生过度失衡现象要好得多,在和谐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债务收入比率下降,经济实际上是正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并不是一个问题,这是通过适当的平衡所取得的,为了取得适当的平衡需要结合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转移财富和发行货币的办法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有人问增发货币是否会增加通货膨胀,如果增发的货币抵消信贷的降幅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不要忘记重要的是支出,每一块钱的支出无论支付的是货币还是信用,对价格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消失的信贷,央行为了扭转局面不仅需要推动收入的增长,而且需要让收入的增长率超过所积累债务的利率,意思是收入一定要比债务增长的快,例如我们假设有个国家正在经历去杠杆化,其债务收入比率是100%,这意味着债务量相当于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假设这些债务的利率使2%,如果债务以2%的利率速度增加而收入的增长率仅有大约1%,那么债务负担永远不会减轻,必须发行更多货币使收入增长率超过利率,然而发行货币太容易了而且比其他办法受欢迎,因此这个办法易于被滥用,关键是避免像1920年去杠杆化的德国那样发行更多地货币,从而导致恶性的通货膨胀,如果决策层取得适当的平衡,去杠杆化过程就不会那样激烈,经济增长速递缓慢但债务负担会下降,这就是和谐的去杠杆化,当收入上升的时候借款人的信用度提高,借款人一旦显得更有信用,贷款人就会恢复贷款,债务负担终于开始下降,人们可以借到钱就可以增加消费,经济终于开始恢复增长,长期债务周期从而进入通货膨胀阶段,去杠杆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非常可怕,但如果处理得当最终将解决问题,

高债务水平——> 低债务水平 像正弦函数高到低,函数周期性

为了使债务负担下降和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萧条2—3年——>通货再膨胀 半边正弦函数曲线 开口向下),因此有失去的10年这种说法

综上所述经济当然要比这个模式复杂一点

然而把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和生产率增长轨迹结合起来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模式

可以看清我们在过去和将来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三条经验法则

第一,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债务负担最终将把你压垮

第二,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此这将会使你失去竞争力???

第三,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内取得最关键的作用

通缩型债务周期

//www.sohu.com/a/256309632_117959

//xueqiu.com/5583657325/124697401

//www.sohu.com/a/298501357_100249036

她/他人评论:

经济运行三股动力:长期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理解经济运行关键是理解短期和长期债务周期,因为他们俩更为复杂,二者周期更贴近一个人现实能感受到的生活。首先,短期债务周期的起伏由利率控制,高利率则较少信贷,经济下滑;低利率则较多信贷,经济上升。因而短期的波动就是由利率驱动的起起伏伏。但要注意,短期的起伏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信贷规模会逐渐扩大,也即信贷越来越多,进入繁荣期,也是泡沫的前兆。此时收入和债务同时高企,直至债务成本(利息支出)高于收入增加时,达到长期债务周期的顶峰。为了弥补债务成本,人们开始出售资产来增加收入,此时资产市场供过于求,资产贬值,因而信贷会减少,进一步加剧整体经济的下滑。此时,即使利率为零也无法使得债务增加,因为银行可以观察到借款人资产贬值、债务高企,风险增大,宁愿放在银行里也不放贷出去,经济开始衰退,信用消失。来到去杠杆化时期,通过减少支出、债务重组、财富再分配和印发货币,得以弥补经济中消失的信贷,使得信贷+收入的总额是增加的,经济逐步恢复。和谐的去杠杆化的关键在于通货紧缩与通货澎胀相平衡。整个模型,最重要的理解部分在于那一杆左边债务右边收入的称,短期是两边的上升下降,长期是同时的巨额增加,衰退是信贷的消失与收入消失的互为因果。政府做的是增加右边的收入来弥补信贷的消失。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逆周期投资来获益。即在衰退期购入低价资产,待繁荣期时售出。或者像《大空头》中一样,提前计算到衰退的到来,做空经济。虽然这很冷酷

根据各国立法的不同,中央银行同政府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美国、德国、瑞典、瑞士等国为代表。其中央银行是完全独立于政府的。美国、德国、瑞士的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能直接对中央银行发布命令,不能干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中央银行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第二种类型:以日本、英国、法国等国为代表。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而实际却独立于政府。日本等国的法律规定,中央银行由政府主管,因此从法律形式上确定了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但在中央银行的实际运行中,政府极少行使监督等权力。相反,还通过一系列机构(如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来强化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第三种类型:以意大利、巴西为代表。中央银行完全隶属于政府。中央银行根据政府的指令制定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重大金融改革必须经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停止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4 ) 经济如何运行的若干思考?(一)

2020年6月也快消无声息的过去了,世界慢慢步入“后疫情时代”,大家一方面留意着病毒局势的变化,一方面看到经济基本面自2月份后迅速的变化,大部分人上半年一直陷入在迷茫和焦虑中:

1、国外局势:欧美逐渐步衰退期,美国甚至还爆发了种族冲突;

2、国内局势:两会召开,第一次GDP目标缺席,货币政策也出现了“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等字眼;

3、对微观的个体来说,我们能看到就是市场需求在2月后明显收缩(特别是线下实体行业),裁员降薪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这些对于那些每月还贷压力高的人来,疫情绝对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经济上行,信心充足的时候,我们总是无暇顾及负面信息,相信未来前程一片美好;只有在经济下行,信心滑铁卢的时候,我们才会反思过往,只有之前认可的一切全部被现实打碎,我们才会在焦虑和无助中开始寻求帮助。

但在这个信息海洋以及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能接触到的各种经济类短视频、公众号都在泛娱乐化,我们慢慢被娱乐埋没;仅剩的几片净土,往往都能发现彼此冲突的观点,我们无法分辨对错。

这时候,只有建立了自己在经济领域的认知体系,你才能在这个大行情下慢慢站稳脚跟,只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拨开云雾找到隐藏在背后的规律,你才能开始规避风险,未雨绸缪。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暂时的蛰伏,以待来年春暖花开,你开始不会再焦虑以及迷茫,因为你对事情有了掌控和预知,人只有为失控和未知时候才会恐惧,说了这么多,那究竟经济的运行规律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经济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呢?

说到这里,我先引用一个概念——“体、用、术”,刚刚指的规律,其实更多是其中的“体”,

“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事物的道理、原理;

“用”——运用、应用

“术”——技巧

“体”才是一切的根本,这里我用一个图更形象的描绘一下三者的区别:

①是“体”,在若干前提下恒定不变的真理,日常很难观察到,隐藏在背后管控着“用”和“术”;

②是“用”,③是“术”,短期间会脱离体,长期来看还是会回归,并受“体”支配

大部分人乐于谈“术”,因为都是我们日常能观察到的,变现速度也很快,但这里我们不说,我们一会说的规律,就是“体”,只有了解了“体”,你才能知道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也就是“体”都是如何层层递进的影响“用”和“术”的?

那经济的“体”究竟是什么呢?废话不多说,有请我下面给大家娓娓道来:

1

对于一些宏观命题的分析,不断的拆解内在结构是了解本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将经济拆解到最小的单元 —— 交易单元。

第一种情况:无信用条件下的交易单元

Buyer(购买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政府;

Seller(出售者)也可以是个人、企业或者是政府

①是货币

②是商品、服务或者是资产

简单来说就是买家支付货币给卖家,卖家提供商品、服务或者是资产,经济就是由这些无限个小的交易单元组成的。

通过这个交易单元,我们可以先总结出几个非常有用的公式,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经济后面的规律:

一、一个人支出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

因为seller也会在某一天变成buyer 2号,通过从buyer 1号支付的钱再去购买另外一个Seller的商品、服务或者资产,并且在经济中无限循环下去;

二、支出总额/(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价格:

支出总额就是无限个交易单元① 部分货币总量的相加,这个也是我们通常说的GDP,(商品+服务+资产)数量就是无限个交易单元②部分数量的相加,总额/数量 = 价格,也就是总(商品+服务+资产)的价格,经济统计上通常指价格就是CPI(不过国内CPI的统计去除了大部分资产,主要以商品和服务项目核算为主)

第二种情况:信用条件下的交易单元

①是货币+信用

②是商品、服务或者是资产

简单来说和无信用条件下一致,不过①在支付方式中除了货币,还可以以信用方式支付,信用是我们日常很难理解的一个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清楚认知手里的纸币,如何去理解,继续上图:

Lender(出借方)可以银行、借贷机构

Borrower(借款方)可以是个人、企业、政府

①是钱

②是钱+利息

如果将信用最小单元化,我们也能得出上图,Lender(出借人)向Borrower (借款人)借钱,同时借款人在约定日需要返还本金+利息给到Lender(出借人),如果借款日失信,那Borrower(借款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整个借贷循环失效。

这里我把钱和货币区分开,因为货币我们通常指的就是央行印制的纸币,但钱囊括的范围更大,有时候钱只是银行卡上的一个数字,怎么去理解?这里打个比方,我们每存入银行1元钱,银行可以将这1元钱同时再借给其他人,这个社会流通的就不仅仅只有1元钱。所以按刚才的逻辑,商业银行可以将我们存入的1元钱无限借出,最后社会上的钱趋于∞大,我们每存入一块钱,在社会将会创造出远大于1块钱的信用,这里可以给到一个数据大家:

美国2019年真正货币只有3万亿,但通过信用派生的货币却有50万亿之多,足足17倍之多,我们不了解的部分居然几乎是我们身边的全部

那你也同样会问,我知道是大于1块钱,但究竟大于多少呢?这里我们需要用货币乘数概念来解答,但这里我不会解释过于复杂,是因为我们了解脉络就可以,涉及到的数学推论这里就隐去了。那在解答究竟大于多少之前,我们先想想一种情景:如果我们急用钱,想先和银行拿回我们这一块钱的时候,你会发现银行懵逼了,因为他都把钱全借出去了,都没到约定返还日期,无法还钱,这个时候就会陆续引发更多存钱人的恐惧心理,觉得自己的存款会不会也拿不出来,一起去银行挤兑,最终银行系统崩溃。央行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通常都会在银行每一笔借款上加上一个准备金率,就是你每借一笔钱,就必须保留一定百分比在银行以防不时之需,这时候因为每借出一笔钱都要加上准备金率,我们的钱是不能无限借出的。那具体是多少呢?像刚才说的,免去数学推论,我直接把结论给到大家,通俗的算法就是:

货币总量=个人+企业+政府银行存款(总存款)/存款准备金率 ,也就是总存款*货币乘数=货币总量,其中:货币乘数= 1/ 存款准备金率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试着简单算算国内的情况一下,按央行2020年5月15日公布的数据,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4%,也就是我们每存入1块钱,都会在社会上新增或者派生将近11块钱。

回答了刚才这些基础问题,我们就算打好了解经济经济增长动力的知识基础,现在为大家揭晓推动经理增长的3股动力:

经济增长的第一股动力:生产率

经济增长的第二股动力:短期债务(短期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的第三股动力:长期债务(长期经济周期)

2

经济增长的第一股动力:生产率

要理解生产率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我们通过XY图结合来解释

生产率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Growth(经济GDP)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的持续增长,而且不会产生波动,所以也不会产生经济周期。

那生产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经济的呢?我们引用刚才提到的交易单元来分析:

推动GDP,其实就是提高大家总的支出总额,要提高大家总的支出总额,也就是要提高大家的收入总额(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那提高收入最好的方式就是我(Seller)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我们再上图,如图②,我(Seller)从原来产出1的基础上,生产率增加1,也就是单位时间产出多1,也就是总产出1+1=2,这样我的收入也从原来的1变成了2,我的支出增高,别人的收入也从原来的1变成2。

随着时间推移,生产率再增加1,总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周而复始,慢慢的形成了缓慢增长的经济增长曲线,生产率就是这样推动着经济往前走的。

那什么影响着生产率呢?其实有两个因素影响着生产率的提高:

一个是文化属性:对于中国人来说,一脉相承的勤劳便是文化的体现,例如歪果仁强调劳工保护,日工作时间不成超过***小时,但中国人依然发扬着勤劳的文化传统,996、甚至007都不再话下,这些就是勤劳,在国内1天搞定的工作,放在国外,有的时候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

二个是创新属性: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其中,制度和技术的创新都必须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可以拉动全民创新的才算,其中制度这个部分比较敏感,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技术的创像最近新基建5G的加速,其实就是提高生产率的方式。

所以从影响因素上我们能很清晰的得到了一个知识点:文化属性和创新属性都不是短期内可以产生变化的因素,像文化因素都是几百年的积累,创新因素也不是每年都可以发生的事情,举个例子,4G已经是2012-2013年的事情了,到现在5G的迭代也隔了整整7年多的时间。所以生产率的提升周期都是5-15年的事情,甚至更长,这个不是一个可以每年频繁发生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结下来:国家的文化和创新因素影响着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又通过提高每个交易单元的生产率,进而影响总产出来推动经济往前走。同时,生产率的推动有两个特征:

一、很漫长,经济增长长期看生产率;

二、不产生经济波动,不是产生经济周期的因素。

3

经济增长的第二股动力:短期债务

说完了生产率,我们现在结合信贷,推出我们的短期债务动力,继续上图:

短期债务周期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Growth(经济GDP)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波动,我们将图先分两块来看,左侧划线板块是我们通过借债创造了高于正常生产率情况下的支出总额,同步,有借就必须要还,我们在约定的某个时间点内必须支付本金和利息,此时的支出总额,低于正常生产率情况下的支出,显示在图上,就是右边的划线板块。

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生产率情况下开始借助信贷的作用,信贷在刚才的前期知识点铺垫中已经有所提及,也知道是信贷方通过信用向出借方借用金钱,而且信贷不一定需要重新印制货币,其实可能只是银行卡上的一个数字,也就是信贷是可以凭空产生的,这时候我们的支出总额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加了,对社会上来说,货币和信用增加,支出总额也在极短时间内增加,还记得第一个部分的公式不:支出总额/(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价格,在品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就会上涨,随着价格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就产生了(因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上涨)。

信贷支出增加→支出总额增加 →商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 → 通货膨胀

同步这里我们继续引用交易单元来分析一下:

Buyer(买方)原本只有10元的收入,因为银行可以借贷收入的10%,买方的支出就增加至11元,同步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seller也有10%的借贷份额,他可以在11元收入的基础上再借1.1,他手上总共的支出变为12.1,以此类推,支出总额随着信贷在每个人身上发挥作用,整体社会的支出总额曲线就这样持续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持续增长会逐渐产生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不会视而不管,CPI可以说是政府央行除GDP外看得最紧的一个数据(因为CPI过高,通货膨胀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这个时候央行就会开始调整利率(在①阶段最高点附近开始调整),利率反映货币的价格,利率提高,借贷人的借款意愿就会缩减,因为这意味着同等的借款,未来的利息会更高,慢慢的,借贷人的借贷意愿就会逐渐降低,这时候就进入了我们的第二阶段:

信贷支出增加→支出总额增加→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 → 央行提高利率

②阶段:

因为利率的提升,借贷人借贷意愿降低,信贷支出减少,导致总的支出总额开始下降,同理在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不加以管控,就会发生通货紧缩。

信贷支出减少→支出总额减少→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 → 通货紧缩

同步这里我们继续引用交易单元来分析:

简单说说,Buyer(买方)原本可以有13.31元支出,但因为要返还之前的本金,需要偿还1.21元,同理以此类推,支出总额随着在每个人在约定时期偿还本金,整体社会的支出总额曲线就这样持续下滑。(通常下滑曲线比上升曲线会更陡峭,如果考虑利息因素在里面,我们的支出总额会下降得更快,但具体数学论证这里就不说了)

同样,随着时间推移,支出总额下降到一定阶段后,央行和政府观察到CPI下滑到了一定阶段,甚至接近通货紧缩后,他们开始启动利率调整机器 ——降低利率,当利率降低,借贷人的借贷成本减少,借贷人的借贷意愿开始提高,这时候我们又重新回到第一阶段。

信贷支出减少→支出总额减少→商品服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 →通货紧缩 →央行降低利率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信贷是产生经济周期(有起伏,有循环)根本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整个短期债务周期的节奏呢?我们会发现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意愿度决定了整个经济周期的起伏,当意愿度高涨,支出总额上涨,当我们意愿度开始下降,支出总额就开始下降了。那什么影响借贷款人的意愿度呢:就是利率,利率是一个工具,利率对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借贷意愿是有影响的,但边际影响是会慢慢变化的,打个比方:当市场信心很低的时候,哪怕此时利率很低,借贷人也不敢借钱,因为无法相信自己在经济活动会产生足够多的收益,这个时候利率对借贷意愿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利率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利率时候对外部的影响)。

市场信心+利率 影响借贷人贷款借款意愿度 影响贷支出增加或减少 →支出总额增加或减少 →商品服务不变,价格上升或下降 → 通货澎涨或紧 → 央行政府调整利和重振市场决心(周而复始),这里也能显示短期债务周期的几个特征:

一、很短暂,通常5-10年一个周期(信贷都是凭空增加和减少,所以周期很短); 二、短期债务是产生短期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三、利率是判断短期经济所处周期哪个阶段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我们需要考察借贷人借款人的借贷意愿,或者直接简单了当的观察借贷人(个人或企业抑或是政府)实际借贷总数的增减(借贷人产生了实际借贷证明放贷人已经借钱),其中政府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最大借贷人。

4

经济增长的第三股动力 :长期债务,这个也是最难解释的其中一个动力,不过使尽浑身解术,尽可能的好好解释一下,同样,先上图:

长期债务周期图:

依然从图上可以看出,Growth(经济GDP)随着更长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更多的波动,我们将图先分三块来看,一个是正常的生产率曲线,二个是图上标注的n个短期债务曲线,三个是一个个短期债务串联起来的组成的一条跨越更长时间的长期债务曲线。

在解释长期债务周期时候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债务率,了解完这个概念后我们才能更清楚的理解长期债务背后的原因:

债务率=债务/收入 ,简单解释就是每单元的收入对应多少的债务,你每赚一块钱,同等对应着多少块钱的债务,那是不是债务率越高的国家越难以为继,其实不是的,这里给几个数据大家参考就会更清楚了,你们会发现负债率高的国家里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高负债率并没有让他们难以为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全球负债率最高的国家排名

排名 国家 负债/GDP

1 日本 234.7

2 希腊 181.6

20 英国 92.2

21 约旦 89.5

23 巴西 89.4

摘自《Business Insider》2017年6月30日报道

因为债务是在未来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和利息,所以只要我们的收入持续增长,我们就会相信未来有一天终究能偿还清楚债务,所以预期收入的高低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的预期收入增长高于债务的增长时候,我们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还清贷款;同理,如果预期很低,我们相信自己无法还清时候,才会难以为继(就像08年金融危机后希腊债务危机,收入增长无法覆盖债务增长),这里我们再凑一个图来好好解释这个问题:

债务率图: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线,一条是income(收入曲线),另外一条是Debt(负债曲线)(每个人的负债曲线都会不一样,有些更偏左,有些更偏右),这里我代入个人的收入和债务情况会更好理解,举个例子:刚毕业出来打工时候工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也就是①阶段,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年收入的增长幅度会越来越慢(10万年薪增加到50万年薪速度是非常快的,50万到100万就相对没这么快了,100万年薪-150万年薪就更慢了,甚至很多人都卡在了一个特定薪酬上无法再往上升),所以收入增长曲线随着时间增长会越来越平缓,甚至会遇到瓶颈而停滞。

但负债曲线就不会了,因为债务是凭空产生的,而且人天性会借比之前更大的债务,且不愿意去还之前累积的债务,最后导致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体z现在债务曲线上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陡峭。

最终,因为收入曲线持续平缓,债务曲线持续陡峭,时间推进到A点后,债务超过收入,并且两者未来无法相交,也就是收入怎么增长也无法偿还债务。总结来说,当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债务增长速度时,债务增长不再是问题,但当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债务增长速度时,收入将无法覆盖债务。那接下来我们用负债率继续好好分解一下长期债务周期。

0-A阶段: 通过长期债务周期表,此时你会发现短期债务①阶段<②阶段<③阶段,每个新的短期债务周期都会比旧的债务周期支出更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在Ray Dalio制作的#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里面的解释是人类天性会去借比之前更多的钱,但不愿意去偿还债务,其实这个从人性角度很好的解释了这个事情,但我们可以结合刚刚讲解完的债务率来好好解释这个事情:

当我们还处于短期债务周期①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增长速度还是处于增速比较快的时候,对应债务率图①和②阶段,我们相信自己未来还有更好的偿债能力,所以在短期债务周期②到来的时候,我们借比①短期债务周期更多的钱,同步,也偿还更多的钱,但收入的增长率毕竟会有瓶颈的时候,到A点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我们的收入增长率开始低于债务的增长率,我们开始削减支出,整个0-A阶段结束

还记得政府和央行在每个短期债务周期都会进行利率的调整么?每个短期债务前期,央行需要降低利率来避免上一个周期通货紧缩,后期,央行需要提高利率来防止通货膨胀,在进行到下一个短期债务时候,此时因为人们倾向于借更多的钱,且不希望还之前欠下的借贷,央行需要降更低的利率来重新启动经济,这个也是为什么每一个短期债务周期的GDP最高值时候对应的利率都比前一个周期的利率低,直至利率无限趋近于0.,也就是到达长期债务顶端A点,在A点时候央行无法再通过降低利率来减低大家的债务负担并重新促进经济。

总结:

人类天性 → 收入提高且收入增长率大于债务增长率→支出总额增加 →商品务资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 (其中资产价格提高,资产价格作提升为抵押物继续推高信贷)→ 比上一个周期借贷更多的钱 → 央行利率长期断降低 →直至利率无限趋近于0

社会表现:社会借贷规模不断提高,且增速提高,并开始进入经济衰退周期

A-B阶段

这个部分比较好理解,我就直接上因果推理了:

债务增长增速快于收入增长 人开始还不起钱 →减日常支出以尽可能还贷 →社支出减少 →社会收入减少 → 商品产数量不变情况下,价格下降(其中资产作为信贷抵押物,价格下降后 加速信贷少) →人们的富开始萎缩,并进一步刺激支出减少并以此恶行循环

社会表现:

1、社会信贷规模不断收缩,且增速提高,信贷的收缩相比信贷的增加速度会更快; 2、商品服务资产价格下降,特别是资产价格开始下降,同时,借贷人无法还清贷款,开始争相出售资产,资产价格进一步暴跌;

3、更严重的情况,借贷人出卖抵押物后仍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压力倍增,同时;存款人担心银行债务危机,纷纷进银行挤兑,金融体系开始崩溃。

此时,央行和政府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经济于水火之中呢?当然有,中国在16年开始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动作,没错,就是你们熟悉的去杠杆,那具体是如何去杠杆呢?主要有4个方法:

1、削减支出

削减支出看起来可以为偿还债务腾出空间,但其实同步在减少收入,造成收入增长率停滞甚至下降,负债/收入率降低,偿还债务更加难以实现,最终引向通货紧缩。

社会表现:这里用企业来举一个例子会更好理解,某企业为了削减支出来抵扣债务,此时削减人力成本是最有可能的方向,这些看下来会给企业偿还债务创造了空间,但也同步因为人员流失减少了企业业绩产出,同时被降薪裁员的同事因为收入大幅度降少,在社会的消费也进一步减少,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收入。

2、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通常以减少还款、偿还期延长、利率减少的方式进行,但同样的,虽然企业减少了压力,但以更快的速度让信贷直接消失,导致社会总支出以更快的方式减少,价格下降,最终同样引向通货紧缩。

3、财务再分配

为了增加社会总支出,政府开始向富人征税,并用所得税购买商品服务和救济弱势群体来提高大量穷人的支出水平 社会表现:这个部分也是需要非常谨慎的使用,打劫富人和救济穷人会加深两者的隔阂,一方面穷人会觉得是富人偷走了他们的身上的钱,政府这样做理所应当,另一方面富人觉得劫富济贫是对勤劳和智力劳动的挤出效应,开始产生消极影响,最终同样引发总支出减少,严重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

4、发行货币

发行货币这个最容易理解了,就是政府开始印制纸币,大部分人觉得超发货币一定会引起通货澎涨,这个其实未必,原因我们开题时候也知道,大部分市场上流通的钱都是信贷,此时因为萧条,信贷急剧收缩,此时增加货币,只是对冲了信贷的减少,未必会造成总支出立刻提升,价格也不会立刻提升引起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通过削减支出、债务重组、财务再分配来减少债务增长率,但同样也会造成通货紧缩;另外一方面,央行发行货币,购买政府债券,让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支出来补贴穷人和重振商品服务市场,同样也会引起通货膨胀,此时两方面如果同步操作良好,并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并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紧缩或者通胀,甚至慢慢的,收入的增长率逐步提升并重新超越债务增长率,让经济重新回到一个新的长期债务周期前期,这就是和谐的去杠杆化,也是规避萧条尽快走出谷底最有效的方式。

5

梳理了这么多,这里结合一些历史数据给到大家,相信大家在对刚才原理熟知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自行解析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

这里截取一份Ray Dalio今年6月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DF Talk's Week首期节目发言中的一张分析图,这次发言主要陈述的Dalio对当今世界走到2020年,在经济层面上的一些看法,其中第一个看法,就是 The End of the Long Term Debt Cycle,也就是长期债务周期末尾的意思(在上面我们长期债务图的B点),那论据是什么呢,Dalio整理了以下的图表:

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张图表指的是美国历年来的债务/GDP 比率(其中债务指的是私人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至于为什么不取家庭和政府债务数据,说实在我暂时也不知道),第二张图是美国历年来的利率变化(蓝线)+基础货币/GDP 百分比的变化。

结合我们刚才学到的,我们在第一个表上,会看到两个比较明显的债务高峰(打上了红圈),其中第一个债务危机在1930年后,此时美国正处于债务周期的高值,同时在第二张图,利率在对应时间也处于低值,而且无限趋近于0,相同状况也发生在了2008年(右边圆圈),如果你们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2020年也是类似的情况(债务比率相比08年要低,但已经处于1930年来的第二高峰)。

当利率降低至负数时候,边际效用为0,利率已经失去了调整经济的效用,此时红线部分开始上涨,也就是基础货币,央行开始印制货币和刺激信贷,1930年,2008年,2020年基础货币和信贷的刺激一次比一次高。

这时候你们会问了,歪果仁的情况实在无法切实体会,想结合国内的情况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但鉴于今章篇幅实在过长,只能先放到经济如何运行的若干思考(二)里了,先给自己立个flag,我们下一章见。

微信公众号:文孝先生

 5 ) 经济机器如何运行的知识点

1经济是交易的总和 每次交易,买方使用货币或信贷向卖方交换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 2花费的货币和信贷加在一起为支出总额 3价格等于支出总额除以销量 4最大的买方和卖方是政府 中央政府负责收税和支出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和信贷数量 5信贷同时满足贷款人和借款人的需求 6Credit into debt 债务是贷款人的资产,是借款人的负债 Remember that spending drives the economy,Because one person's spending is another person's income 7收入增加信用度越高,贷款人更愿意借钱 8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和抵押物 9债务量的波动有两大周期 10借贷只是提前消费 11在没有信贷的经济运行中,增加支出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

12借债形成周期

13支出和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所售商品的增长速度,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因此,中央银行将利率上涨,具备接待能力的人会减少,现有的债务成本也会上升。当支出减少,价格下跌,为通货紧缩,此时,央行降低利率,经济加速。上述过程为短期债务周期,通常持续5到8年,在几十年中不断重复。

14在长期内债务增加的速度超过收入,从而形成了长期债务周期。当人们过度借贷消费称之为泡沫

15减轻债务负担的四种办法

老百姓,企业和政府削减支出

通过债务违约和重组来减少债务

财富再分配,从富人转移给穷人

央行印发更多货币

以上四种方法,为现代历史上,去杠杆化过程

 6 ) 本质是交易和借债

这个视频有2个小问题。1.“不要让收入增长超过生产率”——以免有些老板在谈工资时候会说年轻人收入太高不好这种话。这句应该改为不要让负债超过生产率吧,收入之所以能超过生产率是因为债务泡沫。但对个人来说钱就是钱。除非这个人因为过高收入而不可逆过高支出/举债。2.没有提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a.因为富人钱多,能杠杆到更多钱:一个他们自己生产率,一个可以杠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通过债或者说金融产品)。同时他们更耐小的经济波动。b.解决方法是财富再分配,税收很难达到效果,继承和社交使得财富再分配如同笑谈。

这个视频讲的是

1.生产率提高

2.短期周期

3.长期周期

本质是【交易】和【借债】。

还是很有收获的。我之前的感想//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900127?dt_dapp=1 是横断面,这个视频是个时序角度(类似队列研究)。帮我融汇贯通了一下。非常感谢。

 7 )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

Transaction consist of market. These transactions are driven by human nature and they create three main forces that drive the economy. Number one, productivity growth. Number two, the short term debt cycle(5-8年). And number three the long term debt cycle. (75-100年) Four ways to slove the deleveraging: cut spending(austerity紧缩–deflation), reduce debt(default and restructuring), distribute wealth, print money. Three rule of thumb: 1.don’t have debt rise faster than income because your debt burdens will eventually crush you. 2.don’t have income rise faster than productivity because you’ll eventually become uncompetitive. 3.do all that you can to raise your productivity because in the long run, that’s what matters most!!!

 8 ) 记录下个人理解

交易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交易双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银行、团体、公司、政府等各种经济独立个体,交易是货币/信用换去货物的过程。 生产力不变则货物用量不变,经济总量也不变,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第一要素。 透支信用可以代替货币增大经济支出,缩减未来的支出换去现在的消费,因为包含了信用,社会总收入增加。 利息是信用兑换货币的差额,借贷是用未来的收入填补现在,而利息导致额外的支出是他人未来额外的收入,所以总量永远和生产力一致。 良好的借贷目的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享乐式的借贷对生产力提升毫无作用。 利息影响着信用周期速度波动快慢,政府通过利率作为杠杆平衡借贷周期的不健康波动,控制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当信贷使用过多,信贷能够代替货币,就会导致当前的“钱”太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膨胀超过生产力的发展速率就导致未来的钱无法偿还债务,并出现财富不均,这就需要使用高利率减少借贷。 当收入无法偿还贷款,人们缩减支出减少借贷,物价下跌,为通货缩减,严重的缩减导致恶性循环,支出减少,他人的收入就会减少,总支出进一步减少,通货持续缩减,经济剧烈下跌,甚至影响生产力的提升,这时就需要低利率增加借贷提高支出。 通货膨胀的长期的经济上涨,利率能够调控,但缩减是迅速的下跌,利率很容易到零,失去杠杆作用,这时就需要发行货币,补足因为信用缺失导致的支出减少。 经济调控就是希望延长上升期,平稳缩短下降期,并尽量使得上升期通货膨胀程度小。

 短评

《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课前预习课件。

7分钟前
  • Showing V1.4.1
  • 力荐

看八点新闻前来一段(已然进入老年生活节奏)。还不错。最终结语发人深省:莫涨债快于涨薪(我还好);莫涨薪快于涨产(我流汗);涨产是重点(流汗且同意)。

9分钟前
  • 闻人林
  • 推荐

详尽向经济学小白解读经济运行规律,信贷对整体经济规模的促进有着巨大的作用。

12分钟前
  • 大頭皮鞋
  • 力荐

短小精悍,适合科普

14分钟前
  • 嵌入式风险防控
  • 力荐

瑞达里欧的新书《债务危机》也已经出版了,喜欢这个视频的朋友可以去学习一下...

15分钟前
  • 问就是菜狗
  • 力荐

B站/通俗易懂

16分钟前
  • 神威太太
  • 力荐

通俗易懂

20分钟前
  • 迷鹿菲
  • 力荐

通俗易懂,不过我感觉我还得再看几遍……

2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我脑子里对经济的定义,一直是这个片子给的,小人一上一下

22分钟前
  • Appleseed
  • 力荐

真正的干货,真正的知识,你买不到吃亏,也买不到上当,看三十分钟,这就是一个值得的投资。

23分钟前
  • 柯里昂妮
  • 力荐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国语中字版):www.bilibili.com/video/av6496369——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英语中英双字版):www.bilibili.com/video/av63901182——三条经验法则:第一,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第二,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力。第三,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通俗易懂啊!真是厉害!

28分钟前
  • yoshiwei
  • 力荐

看完才发现是Ray Dalio的,逻辑简单,三十分钟的体量能讲通顺这些还能让人明明白白 很不错

31分钟前
  • 辛子
  • 力荐

这个短片太厉害了,是桥水创始人瑞·达里欧和他的团队做出来的关于债务危机的简化模型,动画诙谐流畅,讲解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想要了解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债务与信贷的概念的人。虽然这个模型很简单,有些地方有欠缺甚至与一些主流的经济学观点不符,但的确很好用,甚至帮助桥水成功预测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然,真正的模型会很复杂,这个短片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视角)PS:达里欧的新书《债务危机》中文版最近才出版,看书之前可以先看看这个短片,之后读起书来会更轻松一些。

35分钟前
  • Blank Grid
  • 力荐

非常清楚:3条线:生产率线+5-8年的短信贷周期+75年的长信贷周期。2个中介:政府及央行,通过合作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信贷过多时央行提高利率,造成短周期;由于人们总是倾向于多借钱,所以长周期无法避免。4个去杠杆方式:少花钱(别人少收入)+债务消失或重组+转移支付(三种方式都很痛苦会造成通货紧缩)+印钱(通货膨胀,过多造成恶性膨胀)。3条准则:收入增速要超过债务增速+收入增速不要超过生产率+努力提高生产率。

36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力荐

经济周期 根本是供需或者说 买卖关系 而其中的根本又是信贷关系,其中的主导者有中央银行。经济的周期发展也是犹豫信贷的此消彼长引起的周而复始经历繁荣鼎胜崩溃修复这个过程。中央银行常规的调节措施是利率调节,而出现崩溃状态导致去杠杠化失灵,从而引发四种解决方案印制钞票,加大富人税收,还有两个想不起来了。而纪录片最后点睛的提到经济对现实和个人的指导意义是,一要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二保证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超过支出的速度。三控制负债。

37分钟前
  • pepper 安
  • 推荐

一个做得很细致的经济学科普纪录片,大部分是我大学时学的,然而差不多都要忘光了。画面很精致,关键还是原理。

38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半小时上班路上温故知新

39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疫情把短期周期搞得乱套了

43分钟前
  • 邮差总按两次铃
  • 力荐

一部只有30分钟的经济学短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经济运行的动力、规律、周期,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我们所经历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现象。联想到我们正在经历的种种,甚至有些不寒而栗,B站有汉化版本,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下~

48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