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冬春

HD中字

主演:未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日冬春 剧照 NO.1一日冬春 剧照 NO.2一日冬春 剧照 NO.3一日冬春 剧照 NO.4一日冬春 剧照 NO.5一日冬春 剧照 NO.6一日冬春 剧照 NO.13一日冬春 剧照 NO.14一日冬春 剧照 NO.15一日冬春 剧照 NO.16一日冬春 剧照 NO.17一日冬春 剧照 NO.18一日冬春 剧照 NO.19一日冬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日常印痕与时代档案

纪录片《一日冬春》采用的模式很特别。形式上,可以将它视作是“中国版的《浮生一日》”;而内容上,它又冠上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新冠疫情爆发下,全国的民众心理。

时间拨回到去年的2月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最令人心伤与煎熬的那段时间。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待在家中,刷新手机了解武汉那些支离破碎的消息。一个个亡者,成为不断累积的数字,成为一段段压抑的故事,继续在屏幕上流转着他们的生命。

在这个当口,大象纪录和优酷发起了“余生一日”全民纪录计划。参与的规则,是“在2020年2月9日,拿起手边的设备(手机、相机、摄像机均可),拍摄自己在任何时刻,或独处,或与家人、恋人、同事在一起的生活片段。我们不介意你拍得是否专业,但求可贵的真实——将真情实感、肺腑之言流露于真实的生活。”

超过5000人提供的拍摄素材,成为了《一日冬春》庞大的素材采样库,而这也同样给剪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将这些零碎的“短视频”融合为长片,考验的是巨大的叙事构造能力。而意外的是,在成片中,实实在在打动我的,却恰恰在于“弱叙事”与那些不经意的细节,它们并没有刻意的编排,而是带着质朴的人情温度。

相较于其它疫情纪录片,通过特定素材来表现医护人员与病患的状态。《一日冬春》中则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讲述,贯穿期间最为普遍的,是个体表达。

每个人的日常印痕,都是一条充满着无数歧路的单行道。同一时刻的流转中,我们面对着相似的社会状况,以相同的方式醒来,却又以无数多种的不同方式去面对这一天。或激动,或无聊,也许充满了悲伤,但也有苦中作乐。2月9日,仍是如此平凡,却因为“凝视”的本身而变得珍贵。

在世间百态里恍若看过一生,在时间的流逝里珍视平凡的不易——这是当年《浮生一日》的创意构想。这个自媒体时代下,重要的不是你用什么去拍,而是你拍到了什么,它是否能被看到。这一观念适用于相似模式的《一日冬春》,却又展露出了一些全新的意味。

从《一日冬春》的成片来看,导演和剪辑师把这些零散的片段,根据各自对应的主题和时间流,进行了前后拼接,片段之间因而被赋予了诸多冥冥之中的联系。但整部片子里,也有大量自身就带有精巧叙事的片段。它们的编排是由素材的提供者“提前创制”的,足以打动人心。

比如,有一位女生聊到自己小区的现状,先是阳光明媚下中山公园的街道景象,接着画面渐渐失色,鲜亮的游乐园被灰蒙的阴影笼罩。嬉笑的童声与“武汉已经封城了,那些确诊的数量,看得我们每个武汉人,都非常地怵目惊心”的独白并置。在反复的对照下,那份迷惘与伤痛,显得如此无奈,又带着一股天真。

另一段令人完全代入其中的,是一段机场中完整的群像刻画。面对一架有疑似病例的飞机,人们流言纷纷、各有态度。当上了飞机后,太阳的余晖照射在机舱内,离地1万多公里,底下在发生着重大的疫情,机舱却如一座暂时的孤岛,“总是有很不真实的感觉”。

短短三分钟,就已蕴纳了画面中紧密、精彩的戏剧性,以及画面背后的遐思。很难想象这是普通人拿起手机就能拍出的,具备如此浓度的戏剧冲突的生活片段。但这确实发生了,鲜活无比。

所有这些短视频构建的,是开放向每个人的号召:你也可以拿起手头的任何设备,加入到表达者的阵营当中。你也可以为自己生活中的这几分钟挖掘出不同的视角,并赋予它解读的空间。

如果说《一日冬春》从《浮生一日》延展下来的,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母题;那么,如何将疫情这一宏大事件“可视化”、“可读化”,如何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读取人心的温度,则是其根植于背景的议题。

每一段短视频,都是从一个个侧面出发,让我们了解到拍摄主人公目前的处境,他们与疫情之间的关系。这架构起了全片,也让其始终站在一个温和、妥帖却又不失深刻性的位置。

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片中一个年轻的母亲。她在镜头里自诉:“会去思考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事。”一起众亲全部去世而导致女孩去孤儿院做登记的新闻,引发了她的感怀。如果自己与丈夫都去世了,剩下的孩子要怎么办?

她不禁考虑起自己的财产分割、分配问题,而做完这些仍不安心,她还要给孩子们留下一年一封的信,连写26封,写到今年自己这个年纪为止。“因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就是空白,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她了。”

这种面对自我内心的叩问与反思,面对死亡的教育,叫人不免心伤的同时,在那个当下却又显得无比重要。确实,死亡并不是一件只能被规避不谈的事,它理应被纳入我们日常的沉思。

灾难之后,我们要迎来怎样的新生?面对这个问题,也许一时半会儿都很难令人想到确切的答案。

在《一日冬春》中,我们显然可以接收到这样的讯息:每个人日常的印痕,都将成为时代档案里鲜明的一部分。重新回望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倾听、理解他们的情感与表达。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他们的追问与希冀中。

 2 ) 众包电影之春,是疫情纪录片也是家庭录像电影

技术上,真的要给后期团队加鸡腿啊。从几千人拍的层次不齐碎片化视频里挑素材、编排、调色,从内容到轻微的bgm协奏,让整部片子保持了完整性,甚至能看出起承转合的剧情线索,包括最后一组视频的使用,婴儿、生日、光的意向,给人一线希望,电子时钟由23:59到00:00的转变,是深夜的黑也会是多活一天的白。

内容上,这部片子安静有力,并不会因为是疫情记录而沉重,纪录,为了“不忘”,不忘,不完全通过让你再次陷入悲痛而不忘,而是让你回望,回望这段日子,回想疫情给你带来的变化,给一个个普通人带来的变化。你就像是在看家庭录像一样,例如宅家运动,当把一个个家庭千奇百怪的运动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就非常之愉快而富有动感,看到花样百出的动作特别可爱。而且我相信每个看这部片的人都能捕捉到小小的感人片段,于我是一个男孩因为疫情第一次和父亲在继母“阿姨”家过年,看着陌生的阿姨和爸爸愉快的相处情形,男孩提出建个群的想法,阿姨特别开心:“我老早就想建了”群名叫啥呢?阿姨说:“一家人”。有一丢丢泪目。

你能看到虽然大众拍的视频可能简单手持手机,有轻微晃动,但视角的接地气弥补了这种不足。当然我想这里面不乏自发参与拍摄的专业纪录片导演,比如主创列表还看到了蒋能杰导演。纪录片,真实,就很美,而这种真实,在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可以发展一下众包。优酷,真的很有情怀,很文艺。hhh对优酷的赞美之词仅限本片食用。

 3 ) 在这纪录片里看到过去的自己

当你站在今天看明天,你会觉得未来漫长;可当你站在今天回顾昨天,你会发现曾经短暂。

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已过去一年多。除了口罩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之外,如今已经和往常没太多区别,生活和工作日趋常态化。毋庸置疑,这得益于政府统一高效的管理和人们高度的自律与配合。

如果这个时候问你,关于曾经的新冠往事,你己心中还留有多少记忆?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又是什么呢?

有没有发现,曾经让你深刻的回忆已经变得越来越稀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关于那段岁月的影像记录价值就显得难能可贵。

在种类繁多的文字与影像记录中,又以这部《一日冬春》最为特别,其特别之处就在于这是一种全民参与的全景式记录和呈现,在完全参与者的镜头和影像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新冠疫情之下的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

毕竟,一年后,当我们回顾过往,留给我们的除了熟悉的经历外,还有那生活的百般滋味。

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候,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原本热热闹闹喜庆的中国年也增添了很多阴霾,同时,很多人的计划被打乱。

除了自我隔离,还能做些什么?

将时间拨回到2020年2月6日,我在豆瓣上看到大象点映发起的一条活动——#余生一日全民纪录计划#。

大象点映邀请疫情中的每个人,拿起手边的设备(手机、相机、摄像机均可),记录这个时代。内容不限,拍摄自己在“任何时刻”或独处,或与家人、恋人、同事在一起的生活片段。

同时,大象点映会邀请优秀的剪辑师,用这些素材来完成一部纪录片作品。

看到该活动第一眼,就觉得创意出发点很好,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同时随手转发支持。

随后,人们的参与度远超我的想象:超过5000人参与到项目的拍摄,跨越274座城市与乡村。

自然而然,也十分期待成片,同时也时刻关注这部纪录片的进程。

好饭不怕晚,一年后成片终于得见,名字改做《一日冬春》,不变的是大环境下个体的生活状态,变的是从余生走向冬春,寓意更加美好。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寒冬终将过去,春回大地,又是一片欣欣向荣。

纪录片就犹如带我们回溯过往的一面镜子,穿过时间的迷雾,我们得以从其他人身上看到往日的自己。随着画面徐徐展开,老旧沉淀甚至积灰的记忆渐渐变得生动和鲜活。

封城,孤独和寂寞;

原本热闹喧嚣的城市突然安静下来,曾经人来人往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生活也由原来的五颜六色缤纷多彩变得黑白,游乐场了无生气,旋转木马在一旁不停旋转,无人欣赏,只能孤芳自赏,疫情突然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往来穿梭的救护车的鸣笛声让人紧张的神经变得愈发敏感。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居家隔离,活动范围打不过几间小屋;个人出行也变得愈发艰难,测体温,健康码,封村,劝返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物资的贫乏和窘境;

家中的储备粮越发紧张,冰箱里唯一一个鸡蛋一直舍不得吃;前天炒的一盘肉也能连吃数天,每天就在青菜里放几片权当改善伙食......

苦是真苦,但中国人偏偏有苦中作乐的积极精神。

把酒精放在外面,开玩笑说是为了吓唬病毒,有人给家里的狗狗戴上口罩;有人搞起来自由创作,拿起吉他浅吟低唱;记忆最深的是那位在阳台上撒米喂麻雀的大哥,他将原本无聊的隔离生活过出了独有的诗意和美好。

隔离在家,从卧室到客厅到厨房洗手间,都可以变身成运动和健身的好地方,小小天地,同样大有作为:有人在洗手间边刷牙边练习高抬腿;有人在客厅拦起一面网,客厅秒变羽毛球场,只见白球飞来飞去,双方打的不亦乐乎;餐桌呢,除了吃饭,随便摆放几个杯子也成了乒乓球桌。如此这般,还有很多。不得不说,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

在积极和乐观之外,更让观众看到人性的光辉和美好。在白雪皑皑的道路上,那位卡车司机,面对光滑的雪地,上不到主路的司机一家,选择停在路旁,热心善意的给对方以帮助和建议。

最后不得不给主创点个赞,面对浩如烟海的素材,他们以疫情为主线,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不断归纳整理,将素材整合出这样一部中心明确,内容集中的高质量纪录片。

比如,谈物资紧缺时,那一段是所有人面对的困难;而谈到特殊情况下的健身锻炼时,则是一群人发动各自主观能动性的有趣画面的有机叠加;到了归程的时候,呈现给观众的又是一个个人面对分离和重逢的动人画面......

在《一日冬春》中,这样无数的生动细节再度将我们拉回那个难忘的岁月中。

有句话说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这场独特的战疫中,有人失去,有人得到,有人成长,但唯有不能忘却,方能让我们在后来的日子中变得更加坚强成熟,当磨难再次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勇敢面对。

不忘记我们这场疫情中逝去的,不忘记我们曾经如此深刻的体悟,也不忘记在大地上流淌的爱。

正因如此,《一日冬春》才显得更加可贵。

 4 ) 全民纪录计划《一日冬春》:日常印痕与时代档案 | 分辨率04

“分辨率”是凹凸镜DOC开设的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对院线纪录片和大范围被观看的非院线纪录片进行综合评分。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被关注的渠道有限,被自由、客观、专业的评论更是困难,所以我们邀请了数十位长期关注纪录片的影评人、媒体人和影迷,组成“观察团”对部分纪录片进行评论和打分,以便让它们更好抵达观众。

其实,推出这个栏目之前我们很犹豫一是纪录片和剧情片不一样,拍摄存在各种客观原因,没办法有统一标准,稍微用力评论,可能就会伤害到创作者;二是纪录片已经没有什么专业的研究者和影评人了,我们要邀请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对作品进行评论?

后来,我们也想通了,只要 “让更多人关注和观看纪录片”的初衷不变,其它都不重要。也许以后这些评论和评分会让创作者难受,会被专业者嘲笑,还会被一些观众不理解,在此我们只有先请大家多多包容了。

“分辨率”栏目第四期,我们选择了又一部疫情纪录片《一日冬春》。

分辨率评分:5.9

三人二小 媒介与文化研究者

评分:6/10

AOTU DOC 分辨率

这个片子的观感很有趣:我期待可以看到偶然和不同,被碎片吸引,并获得对(历史)现实的不同理解,因为影片颇费周折地强调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差异,但这种期待始终被一个保守的话语框架所限定,这个熟悉而安全的话语,由战斗、牺牲、压抑构成,在每个看似不同的碎片间重复,取消了碎片本身的独异价值。

这种失望,让我想到一个有关摄影技术的古老的本体问题:每个影像都是一个碎片,等待一个新的语境,改变碎片本来的涵义,这种改变既有可能带来对影像/现实的异化,也有可能是救赎。也许《一日冬春》关心的并不是让碎片在画框为观者界定的、新的感受时空中产生魅力,为日常带来不同于常识认知的新奇感知,而是碎片看似偶然实则同一的重复、共性和必然。

影片的效果,可能仅仅是回炉了我们已有的关于疫情的认知,像一个巨大的漏斗一样,把分散在社交媒体上的小视频聚合起来,统一框定在一个先验的话语秩序之中,于是看到的素材尽管来自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留下的可能只是千人一面和人海的无聊感,以及拒绝被冲击的理念如钢铁般坚硬的质地。

丁正如意 媒体人

评分:6.5/10

AOTU DOC 分辨率

对这部纪录片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它是一块珍贵的疫情高峰时期切片,也源于记录的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 今年2月9日,我还非常好奇这部“全民记录”片子进度如何?然而真正看完,说实话还是有点遗憾。全片在呈现海量原生素材的同时,缺乏强有力的剪辑,少有提炼与升华——当然这也可以视作“去中心化”的体现,一种更包容的“民主”影像。 从《浮生一日》到《烟火人间》再到眼下的《一日冬春》,UCG为纪录片创作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义“观看”的方式。

张劳动 纪录片导演

评分:6.5/10

AOTU DOC 分辨率

浩瀚素材中选取的生活碎片,只言片语,第一视角下,生活的质感扑面而来。如果未来外星人来到地球,希望能给他看到这一段视频,那是在2020年中国人的普通的一天,和那些不普通的一天相比,并不逊色什么。

Clyde 影评人

评分:6/10

AOTU DOC 分辨率

陷入了不便出门、不能约会、谢绝探访、彼此疏离的“反人类”“反社会”状态,我们才知道能够自由呼吸的正常生活的可贵。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是“不正常”的一天,但在持续数月的疫情中,又是“正常”的一天。这一天的场景及其造成的心理“伤害”,至少会影响我们未来十年的生活。

这一天的琐碎,带出的是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一个“大时代”,全世界都在这个“大时代”的漩涡之中,世界的连接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被局部重构。“大时代”之下的“浮生一日”,只是线性地、归类地展示,缺少惊鸿一瞥或发人深省的“华章”,也未能在结构上完成“时代性”的宏大叙事。

沙丘 媒体人

评分:5.5/10

AOTU DOC 分辨率

浮生一日因为新冠疫情被聚焦和放大。普通人的防控日常,是如此魔幻独特,又是如此亲切感动。全民参与与个人视角,让影片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构生活场景,但因为同样的原因影片注定无法深入生活肌理。全片很难记住一个人和一个场景,也很难进入他们的感受和生活,所以只能猎奇地跟随不断切换的画面去调动自己过去一年的记忆。看完,影片只有感动,没有力量。

晚不安 影迷

评分:5/10

AOTU DOC 分辨率

很遗憾,剪辑、配乐这些本该成为骨架的存在,输出的却是极其庸常的组织力,甚至在破坏片段本身浑然天成的动人特质。编排向全民征集的素材并不容易,要整理的并非参差不齐的画质,而是背后拍摄者的意识。尽管初衷决定了成片会把大量视角从医院前线向家庭内部回收,但实在看不到主创深挖出了多少日常的异质性。记下的唯有恋人之间的隔空对话,那句无需掩饰的“我爱你”。

 5 ) 周二4.20晚,和你聊聊这部5000人合拍的纪录片 | 直播预告

周二4.20晚,和你聊聊这部5000人合拍的纪录片 | 直播预告

《一日冬春》剧照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你还记得自己在那一天做了什么吗? 那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最令人伤心与煎熬的时刻。空荡荡的街道和地铁,小区或村落里不时响起的防疫口号,手机上触目惊心的病例数字,无处不在的体温测量,卖断货的口罩和洗手液,被救护车长鸣遽然惊醒的凌晨……如今回想起来,依旧魔幻而真实。

《一日冬春》剧照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你还记得自己在那一天做了什么吗? 那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最令人伤心与煎熬的时刻。空荡荡的街道和地铁,小区或村落里不时响起的防疫口号,手机上触目惊心的病例数字,无处不在的体温测量,卖断货的口罩和洗手液,被救护车长鸣遽然惊醒的凌晨……如今回想起来,依旧魔幻而真实。

就是这样的一天,大象纪录联合优酷发起“《余生一日》全民纪录计划”,邀请每一位普通人,拍下自己2月9日的生活片段,合力创作一部“全民电影”。当时,湃客也在第一时间响应了这次征集(《余生一日:明天,我们邀请你一起记录疫情下的你我他》)。

《一日冬春》剧照

在《一日冬春》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纪录碎片:与瘫痪母亲的一次离别、在雪地里的一次起舞、向宠物鞠下的三个躬、一位26岁妈妈的26封信、一枚亲手打造的戒指、一只停留在窗台上的鸟,一轮升起的超级月亮……哪怕是那些无奈宅家时的“神操作”,每一块碎片,都是疫情下真实的你我他。不同于众多描绘抗疫前线的纪录片,这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普通人的视角,重新解构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一日冬春》剧照

如今,樱花在武大校园里争相绽放,武汉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似乎除了依旧佩戴口罩之外,早已难觅疫情的踪迹。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我们终究还是应该有一个回望的时刻,在当下的心境中,在两种强烈的对比里,获得一些新的思考。 4月20日晚,我们想和你一同在线观看这部特别的疫情纪录片,并和故事内外的他们聊一聊。

《一日冬春》剧照

他们的疫期生活状态什么样?筹划、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在芜杂的素材中进行筛选、剪辑?制作与发行的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挑战?如果你有其他问题,也欢迎提前留言,我们邀请到《一日冬春》的总策划/导演秦晓宇、剪辑师高冰、以及5000名拍摄者之一的梁慕瑶、钟宇在线解答。

你也可以在优酷搜索“一日冬春”提前观影,或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观影链接。

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收藏直播链接

直播时间:4月20日(周二)19:00-21:30

其中:

19:00-20:10 在线放映

20:10-21:00 主创交流

21:00-21:30 观众问答

直播嘉宾:

秦晓宇 总策划/导演

高 冰 剪辑师

梁慕瑶、钟宇 拍摄者

直播主持:

澎湃新闻·湃客

提问方式:

如果你想向《一日冬春》的主创团队或拍摄者提问,请按照以下步骤提交问题:

1、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湃客工坊”;

湃客工坊 澎湃新闻“湃客”创作者平台 | 更宽广的世界,更丰饶的人生69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2、在后台发送“我要提问”,按照提示提交问题。

*提问截止时间:2020年4月20日下午2点。

 6 ) 记住爱 记住时光

2020年2月9日那一天,你还记得自己在那一天做了什么吗?或许很多人立即会遁入那个凄惶而不知所措的冬春之交——空荡荡的街道和地铁,小区或村落里不时响起的防疫宣传口号,网络媒体上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案例,无处不在的量体温和查行程,卖空的口罩和洗手液,回旋在深夜的痛彻肺腑哭声,凌晨被遽然惊醒的救护车长鸣……所有这些茫然、焦虑、愤怒、无奈,如今回想起来如此魔幻而真实,我们无法想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会经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劫难,在个体短暂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我们以为自己只是汇入历史长河的微末点滴,不承想最终成为一个肉眼可见的时代转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甚至还可能是记录者。

大象纪录和优酷发起的「余生一日全民纪录计划」即是这样一场让每个人都成为时代记录者的活动,利用网络时代的便捷,以一切可拍摄的设备记录下2020年2月9日当日的生活情景。这个概念要溯源自2011年那部著名的《浮生一日》——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拍摄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琐事,或许这只是生命中极其平凡的一天,但也是构成每个生命独特的一天,记下当下的瞬间,把握当时的分秒,珍惜平淡之美,在恒常的静谧中体悟生活的真谛。

《一日冬春》同样秉持了这样的主旨,召集到超过5000人次的拍摄素材,覆盖200多个城市,从年龄到职业,从阅历到现状,拍摄对象群体的多样性既赋予内容表现的丰富空间,同时也给予剪辑师颇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般芜杂的素材中作出选择?虽说因种种限制,本片最终成品体量偏小而不无遗憾,但仍在精巧结构内剪裁出不少令人动人的场景,在一组组人物群像流动的故事中,恰如静水流深的生活始终在暗处不曾断流,或许不无琐碎,却也印证了惟其琐屑才构成无数个默默支撑下去的片段——不错,我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每一滴,每一秒,我们都是这样或孤独、或拥抱着走下去。

从武汉市急救中心快速切入,一连串急促的测体温、查数据动作,从猫眼望出去的窥测视角,立刻营造出一股匆忙急救与猜测仓皇交织的氛围,所有人都被迅速抛入一片不知前路何方的迷雾之中——这是什么病毒?怎么会发生?我们怎么办?城市被按下暂停键,人生被定格静止,尤其是身处重灾区的人们,身心受到双重煎熬。将置身于风暴中心的拍摄素材放到开场,无疑具有较大震撼力,我们可以看到无奈蜗居在家的各种状况:斗室内的自我锻炼,苦中作乐的自制口罩,被逼无奈的厨艺大赏,无师自通的剃发技术,土法炼钢的刮痧艾灸……(看得出影像碎片的剪辑和组接花了不少心力)身为平凡个体,或许我们无法拯救苍生,但每个人都在积极自救,片中有个人说:“我躺着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虽是玩笑之语,倒也是切切实实说中了彼时很多人的想法。

虽然都是生活流的素材,但所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典型性。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组人物:向宠物告别的三鞠躬,两个说“我爱你”的姑娘,一次产检,一个自己打造的戒指,一只停留在窗台上的鸟,一个升起的紫色月亮。这些事如此微渺,如此不值一提,在我们的生命中很可能会说过一百次“我爱你”、看过一千次日升月落、告别无数的人和事,但从来没有哪些人哪些事会在这段时间内镌刻有如此重的痕迹,他们突然就从纷繁的场景中显影了,并从此驻扎为某个时期的里程碑,让我们得以时时回望。也从来没有哪一刻让我们突然觉得生命如此脆弱,一直觉得现今的安逸如此心安理得而理直气壮,衰微啊死亡啊离得这么遥远,片中很多的镜头都扫到了特殊时期的某些特征才让人惊觉,这些事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发生了(所以啊,趁活着,赶紧去爱吧去浪吧)。其中某段落里有个人说:“会去思考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事。”年纪尚轻的她甚至考虑起身后遗产的分配、子女的出路,以及若不幸离去会给孩子留下一年一封的信。

所有这些由平凡人群构建的场景状况及其分享的情感波澜,远比官方视角更素朴真切,短短一个片段所隐含的主体信息在镜头外无尽伸展,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广阔盛大的世界上于某一时刻参与分享了某个人重建的生活秩序,更有可能在某个无法言说的点被触动到,真的会有一种“啊,世界还不那么糟糕!”的被拯救感。失真失序的魔幻状态下,依然还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倔强地争取活下去,自然界依然阴晴圆缺,哭过之后仍要笑着迎接下一个重击,正如契诃夫所言:“把死人埋好,把活人治好。”

导演称本片是“写给未来的启示录”——这当然要经过时间沥炼才能彰显,这份合力完成的素人影像合集摒弃卖惨和献媚,最大意义在于这些看似破碎的影像最终一定会成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我们虽然“不能”,但“一定明白”,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记住伤痛,记住爱,记住时光。结尾秒针从23:59滑向24:00,让我想起阿巴斯的《24帧》的最后一帧是如何一帧一帧地吻到心爱之人,时间已然逝去,余生不会忘记。

 短评

我与大象的起点

7分钟前
  • 窗窗啊-
  • 推荐

浮生一日因为新冠疫情被聚焦和放大。普通人的防控日常,是如此魔幻独特,又是如此亲切感动。全民参与与个人视角,让影片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构生活场景,但因为同样的原因影片注定无法深入生活肌理。全片很难记住一个人和一个场景,也很难进入他们的感受和生活,所以只能猎奇的跟随不断切换的画面去调动自己过去一年的记忆。看完,影片只有感动,没有力量。

10分钟前
  • 沙丘
  • 还行

虽说体量偏小而不无遗憾,但仍在精巧结构内剪裁出不少令人动人的场景,在一组组人物群像流动的故事中,恰如静水流深的生活始终在暗处不曾断流,或许不无琐碎,却也印证了惟其琐屑才构成无数个默默支撑下去的片段——不错,我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每一滴,每一秒,我们都是这样或孤独、或拥抱着走下去。这份合力完成的素人影像合集摒弃卖惨和献媚,最大意义在于这些看似破碎的影像最终一定会成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我们虽然“不能”,但“一定明白”,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记住伤痛,记住爱,记住时光。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爱你。” “我爱你。”

14分钟前
  • Y.Z.
  • 推荐

那些确诊新冠的人 那些在疫区工作的人 那些被隔离的人 那些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 还有那个宠物死去时哭着说对不起没能把你救好的人 那些苦中作乐的人 那些永远留在了2020年春天的人🕯️还是不能 不明白

16分钟前
  • 李米
  • 力荐

没有办法理智地打分,甚至开头的时候就开始哭了。这段记忆没有被忘记,只是日常被封存,但一旦打开,就会泣不成声。自己所在的地方并没有特别严重的疫情,可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存在的,看着每天增长的数字,以及新闻报道中失去亲人的普通人,没有人会视若无睹。灾难是切身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是每个个体遭受的切切实实的痛处。思考哲理性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现代性感到失望,人类身上是没有希望了吗?影片的反观之下,原来过去体现在自己身上的只是高高在上的傲慢和冷漠。很多问题,本身就在理性之外。个体身上仍旧有爱,仍旧有光。那么不妨这样去想,这个世界正在走向终结,我们遭遇苦难,时间停滞,不只是和身边的人告别,而是充满感情地和这个世界告别。世界在消逝,人类的处境变得糟糕,可我们还可以体面地结束。

20分钟前
  • Weiberpein
  • 力荐

影片中太多的美好瞬间以至于让人忘记害怕,五千多个创作,五千多个意识,五千多个笑容与悲伤被凝聚在一起,太美了

24分钟前
  • 洪玮铭
  • 力荐

似乎是有想要做成中国版《浮生一日》的野心,但无论是从素材的选择上还是结构的组织上都显得有点凌乱且单薄。

2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陷入了不便出门、不能约会、谢绝探访、彼此疏离的“反人类”“反社会”状态,我们才知道能够自由呼吸的正常生活的可贵。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是“不正常”的一天,但在持续数月的疫情中,又是“正常”的一天。这一天的场景及其造成的心理“伤害”,至少会影响我们未来十年的生活。这一天的琐碎,带出的是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一个“大时代”,全世界都在这个“大时代”的漩涡之中,世界的连接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被局部重构。“大时代”之下的“浮生一日”,只是线性地、归类地展示,缺少惊鸿一瞥或发人深省的“华章”,也未能在结构上完成“时代性”的宏大叙事。

32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用我自己的话来讲,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个时代的切片,或者是某个事件的标本。而《一日冬春》里那些由五千人一起记录下来的看似普通的生活影像也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而变得无比珍贵而又特殊。从黑死病到非典,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会以某种形式被记录下来,而如今进入了全民纪录的时代,这场浩劫也将不再只由少数人执笔执镜去定义,而是真正由人民自己来书写。所谓历史由人民创造!甚至可以说,多年以后,甚至更久远之后,这部电影将具备重要的史学价值。曾经的我们是这样度过疫情中的一天~最后想用导演秦晓宇的一段话来结尾,准确地概括了这类全民纪录性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全民纪录的方式规避了摄制组模式的主观和局限,以其最宽广入微的拍摄,实现扫描中国的全景式纪录。

3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最震撼的是片子结束,密密麻麻的主创名字迎面而来,真好与所有人同在创造和记录这个世界。

39分钟前
  • 魏神陌那
  • 推荐

筹备素材阶段已经在期待的一部纪录片,大众第一视角提供的内容,一定是最接近真实的内容。成片虽然有避讳的部分,但能理解,灾难过后,人们更需要温暖和希望。所有关于疫情的官方宣传片,会更精致,但也离真实更远。这部平淡如水流淌的时间里,每一个小的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度过去面对去抗争去怀念,越是普普通通,越是叩在心口,是的,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记录,为了忘,也为了不忘。

43分钟前
  • 小年左
  • 推荐

“我看见宇宙奋飞的纸张,都被爱装订成一册。”在等待过审的这一年里,片名经历了很多次修改,我甚至吐槽说片名改得我都不认识了。今天它终于以《一日冬春》的片名登录优酷,虽然只有短短的68分钟,但它某种意义上确实做到了呈现疫情之下的众生,我们焦虑,恐惧,彷徨,但我们也坚定,乐观,豁达,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反思,并学会如何坦诚地表达爱意。

45分钟前
  • 盛正方
  • 力荐

人间一日,欢乐苦痛皆会过去。这个世界也许不会好,但还是有很多让人觉得温暖的人事。2020-02-09夺么记忆深刻的日子……

50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我们用微小的爱意和朴素的良善,面对浩大的灾难和无止境的困境。

55分钟前
  • Qarrtsiluni
  • 力荐

越是特殊的时候,越能感受到“努力活着”。

58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这才是最好的疫情纪录片,真实不带虚掩,全面不失核心,比起更宏大的东西,我们更该倾听平凡并歌颂爱

1小时前
  • 理易封
  • 推荐

关于那个空寂春天的集体怀想,看待它,一切情绪都变得太苍白,因为它的心理印记实在太深。

1小时前
  • 老泰瑞
  • 推荐

没有很惊喜,但是很感动。来自每一个普通人的记录,真诚且质朴,我们在过去一年失去的,获得的,忘却的,留下的都会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片段,等到了未来再翻起时,还是会感慨很多……好希望那些在未来等着我们的记忆,可以继续给我们力量。

1小时前
  • 呆橙轩
  • 推荐

全民投稿可想素材量的大和复杂,过审之路似乎也不顺利。大国叙事的比重很小,看到千千万万个疫情下的普通人已是难得。

1小时前
  • 奶奶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