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

HD

主演:艾西瓦娅·拉杰什,萨嘉拉吉,斯瓦卡蒂恩,Kelli Prasad Mukherji,Darshan,Blade Shankar,Ilavarasu,Munishkanth,Rama,Anthony Bhagyaraj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泰米尔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印度女孩 剧照 NO.1印度女孩 剧照 NO.2印度女孩 剧照 NO.3印度女孩 剧照 NO.4印度女孩 剧照 NO.5印度女孩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印度女孩》——逃脱不了父权阴影的伪女权电影。

在印度这样一个重男轻女重灾地,能有这种大女主电影似乎是十分罕见的。但无论是《摔跤吧爸爸》,还是这部讲述女孩打板球的《印度女孩》,都脱离不了一个中心人物——女主的父亲。

《摔》里的父亲是个摔跤手,他没有儿子,只好培养女儿。《印》里的父亲是个板球爱好者,如果他有儿子,他一定会无条件支持儿子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放任女儿在乡野里跟表兄一起浪费好几年天赋。

这两部电影的动机似乎都是源自父亲的诉求:“生不出儿子呀,但是又很想让孩子继承自己的意志,那我就支持女儿去学吧,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也不放弃!”

这一点在《摔》里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女儿们一开始并不喜欢摔跤,而是被父亲逼着去锻炼的。她们有过赌气,有过反抗,她们不理解为什么她们的父亲要逼着她们去学摔跤。在父权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读书然后嫁人,这似乎才是正常的。剪短发、跟男孩子在泥地里打滚、有攻击性、天天跑步摔跤这类行径如同异类,她们经受着这些非议,只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拿到冠军。尽管此类行径在女权主义者(本人)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她们做这些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被父权逼迫着去做的。这一点就很有趣。导演(父亲演员本人)认为,女性反抗父权社会的力量,还得从父权中借力。这一点也表明了,该片,或者说父权的矛盾性。父权的继承需要女性,无论是孕育下一代,还是下一代本身,但是父权的核心在于厌女:他们需要女性,却又蔑视女性。

而在《印度女孩》中,这些女儿们的形象成为了女主母亲——一个在父权社会长大、将父权体系的规则渗透到骨子里的女人。她知道女儿若不遵从父系规则读书结婚生子,第一个饱受非议的就是她自己,以及她的丈夫,其次才是女儿本身。人们会议论这个女孩子的母父,会戳他们脊梁骨。

所以在影片一开始,她是保守的、内敛的。爱情是女人的宗教,她信仰她的丈夫,这点体现在她跟村妇讲述如何对他一见钟情,以及后来被他说服不再反对女儿学板球,还有最后女儿打国际赛事的时候她没有看电视,而是凝视着她的丈夫(这一点让我非常不适)。在其中的某一天,她爆发了,她大声斥骂那些说闲话的人,也斥骂失败后郁郁寡欢的女儿。那一晚,她不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真正的母亲,一个跟女儿和解的母亲。女儿在此之后重新振作——这一点或许是导演意识到女主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母亲,或许是他意识到女主需要完整性这个因素——总之她们和好了。

现在我们回到2003年,那个女主凝视着父亲的夜晚。那晚印度队输了,她的父亲哭了。她想为父亲做点什么,所以她想学板球。又来了,熟悉的套路,女性的启蒙永远是一个男性。OK我们暂且不提这个。

为什么是2003年?为什么是女主12岁的时候?

因为她还没被父权社会思想侵蚀,天真的小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有很多事情,女孩在小时候都敢做(打架、跑步、甚至骑猪),但长大之后受到社会驯化,就渐渐丧失了那种本能和勇敢。所以女主在12岁的时候,一脸无所谓地向体育老师提出想学板球,然后无所畏惧地独自闯进男子学校,跟一群男生打板球。

电影里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她18岁,完成成人礼之时,她的母亲便开始阻止她了。现实中,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不过针对女孩的规则更多而已。她们被迫接受性别歧视,被迫要求穿高跟鞋化妆,被迫保持身材,被迫优雅,被迫结婚生子……这一切被迫具现化在电影里,就成了女主被她的母亲抽打被拖回家。那些男孩子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他们很清楚这个社会的规则对女性的不公平,但他们并不想做什么。那个唯一一个为女主做过一些事的男人,只是基于性缘欲望的附带品罢了。

而在女主彷徨的时候,好家伙,经典的男性说教又来了。她曾经的队友们,曾经看着她被母亲拖走无动于衷的人,此刻又站出来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说辞。果不其然,女主又被说服了,于是重新加入队伍。我就笑笑哈。

在女主进入国家队预备训练营之后,身边的男人都消失了,只有女教练和女队员们。这可怎么办呢?果不其然,此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男性角色,他代替了无能的教练,发现了女主的天赋,并在女主崩溃的边缘又进行了一场经典的男性说教(不愿再)。

而在另一方面,旱灾导致女主父亲失去了粮食、钱财、合作伙伴甚至在村里的威望。这一切仿佛在暗示,当一个男性选择支持女性的时候,他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或者说,当一个男性站在女性立场的时候,他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这一切,不是更加验证了父权的厌女症吗?支持儿子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一旦支持女儿,好家伙,又是旱灾,又是饥荒,又是破产,又是自杀的——整个天都来跟你作对了。而这所有的一切,从古至今的一切的苦难,女性一直在默默接受着。女性能被允许出门,能被允许读书,能被允许穿裤子,能被允许做一些跟男人一样的事,这些事的历史只有一百年出头而已。女性一直被关在房间里绣花,生孩子,她们的智慧早已渗透了房间,她们是人类,是高等人类,她们能孕育希望。

而女主的成功除了努力,似乎更大程度来源于她的天赋,这点在电影里也表现得很明显。当她做出标志性的动作,标志性的手势,观众们就知道——这是她的杀手锏,这也是她从观看男孩子们的训练中学习到的。观众们会恍然大悟,噢,原来这是那个男生教给她的技巧,她把它带到了世界面前,然后靠这招获胜了(不愿再)。

似乎大部分的电影都会强调天赋。并不是被蜘蛛咬一口就可以变异,也并不存在击中身体就能飞天遁地的外星能量,穷人出生的天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天赋型主角的塑造除了满足观众的幻想,还有什么别的寓意吗?

“将一个人奉为圣人其实是一种切割和疏远,暗含的意思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无须像您那样行事。称赞其实只是伪装的借口罢了。”(出自《陌生人溺水》)

赐予惊奇队长毁天灭地的超能力,让寇熙热爱一项她在此之前并不熟悉的运动,以及有明明一副好身手却要穿紧身服彰显身材的冷酷女杀手,她们对于现实女性,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在同为父权社会的当下,没有超能力,没有天赋,也没有机会学习杀人技巧的我们这些普通女性,能去哪里找我们的方向呢?在学习、职场、社会都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当下,单靠努力就可以像女主一样改变命运吗?

科技越是发达,越是能展现我们的局限性。我们能在几天之内获得千里之外的物品,也能在瞬间看到地球另一端的战场。但对于女性,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以及其他女性的命运。在奶酪开始消失的时候就得警觉了,姐妹们。否则我们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小到只剩一个铁笼,和一根锁链。

 2 ) 印度女孩

全篇基调和《摔跤吧爸爸》类似,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并不饱满,可以说是一部爽剧。内容囊括农民农业困境、农村妇女生活环境与现代思想的冲突、阶级壁垒。。题材多样化,但是表达的都很细致,观众也更能清晰了解到这一些。女孩能够成功,除了自己足够努力,还需要各种因素的加持;离不开全家人的帮助,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还需要一个伯乐,发现你的长处。

 3 ) 印度电影有点东西

《印度女孩》观影记录:感叹于印度电影的内容深度,形式表达、电影语言的运用,是那么的到位。也许有人认为,印度电影土,没有欧美大片那样modern,但我却认为印度电影是有在表达一些深刻内容的。如《印度女孩》表达的:女性的平等权利、强权富贵下自卑人生的突破、社会精英对底层的压榨 、农业的可贵、底层人民的梦想与坚持。而其中女儿的板球梦和父亲的农业梦形成两条线索,交织相容,形成双倍影响,贴切且互相深化。而在电影情节的构思之上,这部电影的起承转合是那么地自然,其中三个小危机:女儿的落选与父亲土地大旱、女儿国家队倍受欺压与父亲的在土地大旱背景下的艰难求生、而女儿临上场的兴奋与父母被银行抄家时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却在最后一刻女儿的演讲中形成完美闭环。而用警察局中讲故事回忆的叙事方法,更是在尝试突破第四堵墙,台词也非常好,镜头语言和音乐虽略有夸张,但却和情感表达十分吻合。印度电影有点东西😀

 4 ) 板球版的《摔跤吧!爸爸》

2018印度剧情片《印度女孩》,豆瓣评分7.3,IMDb评分7.0,于2022年3月18日引进国内上映。

“爱拼才会赢”的电影版释义。

板球版的《摔跤吧!爸爸》,剧情非常像,任何看过《摔跤吧!爸爸》的观众再看本片都会联想到《摔跤吧!爸爸》。同样女性体育励志题材,同样有个支持女儿的爸爸,同样是不屈不挠的女儿。只不过项目是板球,爸爸不是教练。

还有一个区别是,《摔跤吧!爸爸》改编自真人真事,而《印度女孩》则非如此,这一点令人《印度女孩》剧情的可信度有所降低,毕竟在印度这个男权社会中女人从事男人运动是很艰难的。但是《印度女孩》的剧情设计走的是真人真事的模式,尤其是高潮戏世界比赛的赛事日程,几乎会令观众以为看到的是真实的。

虽然本片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励志基调不变,我想到了经典励志歌曲《爱拼才会赢》,现实中绝大多数人拼搏后并不会像女主这样心想事成,但是电影的戏剧化不会让拼搏成为泡影,因为那将使观众丧失现实中的信心,但是现实中只有拼搏才有希望,不拼搏就连希望都不会有。

板球这个运动对中国观众很陌生,可以说是棒球垒球运动的变形。板球运动在印度电影中多有体现,不过专业以板球为题材的电影,本片是我看过的第一部。

本片是南印度电影,我们之前看过的多数印度电影是电影业发达的北印度电影,本片中的对白也不是我们常听到的那种印度语,而是泰米尔语。泰米尔语不像印度语那么摇头晃脑。本片有可能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南印度电影。

歌舞是印度电影的标配,本片有歌无舞,有多首穿插于剧情中的歌词与剧情有关的歌曲,上半段的插曲太多了,充时长,干扰了剧情的紧凑感。

中文片名起得太大了,就像《印度合伙人》一样(原名叫《护垫侠》),其实叫做《板球女孩》就可以了,中文片名不要动不动就”印度这印度那“的。

 5 ) 印度片三观超正

不管是阿米尔汗的电影

还是曾经《贫民百万富翁》

还有无数优秀的印度电影

每次看完一部都感觉到超正超强的三观和正能量

《印度女孩》的剧情并不复杂

主要是女主蔻茜的板球职业选手历程和爸爸的农业事业两条线

蔻茜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走到国家队的故事非常励志

但是有些意料之中 少了些惊喜

这个故事主要反映了印度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而爸爸的故事线则更加深刻 让人心痛

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因为地多 所以雇佣了很多村民一起做事

但是责任越大 压力也就越大

天气无常 农民就是靠天吃饭的一个职业

我们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比较大

但是印度政府未必可以很好的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电影的故事是圆满的

但是现实中应该有无数印度农民走投无路

看完真的挺难受 希望不管在哪里 贫富差距不要这么大

 6 ) 印度女孩-音乐魔性,剧情无功无过

首先蔻茜所处时代,男女分校,女孩想打板球,必须要有队友,而男性想打,可以随时组队,蔻茜使用机灵的方法想组建团队,结果被老师一一劝退,这点让我非常不适。

整体来说,还是摆脱不了烘托男性的毛病,严母慈父又一次上映在荧幕中,对母亲前期的塑造非常糟糕,虽然后面母亲与女儿和解,但还是改不了女性必须依托男性的毛病--女儿打球时她仰望的是男人的面孔,这就emmmm,而且说带妈妈去旅行的诺言最后也被牺牲在父亲的“悲惨故事”下,像阵风一样什么也没有留下。

其次对进入国家队中蔻茜的生活,并没有表现出她对于板球的热爱,一昧描写队中的不和谐队友,被排挤现象,蔻茜本人也没有勤加练习,女教练离开队伍腾位置给男教练,前期内容有点多余,很多内容其实没什么用,之后也没有练习内容索性来了一波天赋异禀,不勤加练习哪有那么多天才,我是不太信的,更何况蔻茜并不是天才,她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梦想在逼迫自己前行,这点和影片介绍完全不符

当然,看看板球挺好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其他的写不太出,建议自行体会

 短评

题材固然是好的,然而《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不是那么好复刻的,剧组的电影水平总体来说还是低了点,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5分钟前
  • 玩儿少
  • 还行

很吵,每时每刻都非常满,情绪一直很激动,说出来的话好像收割流量的公众号文章。但是这样的方式用在最后比赛很合适,流畅drama不拖沓,赛后的讲话把前面铺垫的两条线索串联了起来,农民土地和女性板球,主题拔高加一星。

8分钟前
  • 空条奈奈
  • 还行

南印版《摔跤吧爸爸》,加了印度农民惨淡处境的副线,夺冠与父母被债主逐出家门的反差是神来之笔,也加大了影片的批判力度。“印度女孩”背后的各位“印度男人”们一样可爱。只是板球属于英联邦运动,好多梗在中国没共鸣。主题曲“挑战”也算热血激昂,但是各个方面还是逊《摔跤》一筹。

1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深度和立意在摔跤吧爸爸之上,除了男女平权还有父辈对土地的坚守和印度的种性制度。但整体节奏有点问题,表演也略显浮夸,减分不少

13分钟前
  • 小黑大白
  • 还行

还行吧,情绪拉太满了。

15分钟前
  • 小狐腻
  • 还行

又是我最爱看的印度故事

18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热血励志,成长的力量让人感动,很惊喜

22分钟前
  • Lxxx
  • 力荐

印度每一部励志电影都在打中国电影的脸, 靶心 印度女孩 苏丹 最初的梦想 没有女人的国家 嗝嗝老师 好运理发师 厕所英雄 起跑线 护垫侠 炙热。。。。。。

23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推荐

印度体育电影,从摔跤爸爸开始太过于照搬模式,缺乏新意

24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推荐

瑕不掩瑜,不信命之励志燃魂系,敢于直面矛盾丛生的现实生活,观看时想起《摔跤吧!爸爸》,一部比较诚恳的女性运动题材影片,让观者既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品尝了追梦之旅的甘甜——不爱红妆爱绿妆,谁说女子不如男,野蔷薇也会有春天。在这个贫富悬殊的阶级社会里,独自顶着歧视冷眼和嘲笑,底层人追求梦想往往显得异常艰难(无人可替,梦想只能一个人完成),而说到底农业才是民生之基啊,现实才是梦想的初衷,孤勇者一路义无反顾。麻麻的话有道理,“仅仅想要还不够,必须学会拼命去争取!”,话说热爱打板球的姑娘真是好样的,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也值得欣慰,加油!

2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太吵了!不知道影院的音响是不是有点问题,还是印度歌舞片都这样[捂脸]其他在戏剧悬念和多线叙事上做得很到位,但抛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政策性的解决,只靠一个运动员解决自己一家的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和韩国那种“靠电影改变国家”的感觉还是有比较大出入的,而且真没料到农业这条才是“主线”,说明前面的铺垫明显是不够的,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就显得很杂乱,不如摔跤吧爸爸。#看的居然是删减版

28分钟前
  • 夜猫
  • 还行

有点摔跤吧爸爸那味儿,再多了一些关于农民剥削的控诉,印度电影里爱谈的男女、种姓等不平等。早知道会这样,3月份该去电影院看的。

33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还行

导演作为编剧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但拍摄的水平与剪辑的节奏、演员的演技与承接的剧情却完全没有跟上。

34分钟前
  • 妳妳妳妳妳
  • 推荐

印度风情的爆米花电影。梦想,亲情,音乐,阶级问题,女性独立,甚至农业振兴,所有热门催泪元素都囊括在其中。不惹人烦,但也很难留下痕迹。

3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纯粹”到竟然没有印度爱情,从板球开始农民主义,有点没想到,有点好奇被删减的25分钟会不会不是歌舞更不是爱情了,有机会补个全版,想玩板球游戏,switch的当然i mean手动狗头。

40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陪女儿看的,热闹温馨,南印度出品清流

44分钟前
  • 影子熊揉着眼睛
  • 推荐

剧情比摔跤更流畅了,起承转合在我追了王濛之后更加能理解运动员的人生起起伏伏,天才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永不放弃的坚持+巧妙的战术+稳定的心态=传奇女运动员!

46分钟前
  • 番茄酱
  • 推荐

现在我对上院线印度电影的信心都远大于国产电影。2018年片子2020年过审,删了20多分钟(据说是歌舞)后,2022年上线到现在还没出评分。体育运动、父女、亲情、励志、贫穷、底层逆袭……这样的题材很难不让人和“摔跤爸爸”相比。然而你发现没有,那时的世界已和今日截然不同了!疫情也好国际形势也好。电影本身,因为是阉割版还挺明显肯定会影响情绪,歌舞就是印度人表达情感抒发带动情绪和电影叙事煽情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删了不影响剧情就无所谓!即便又套路,即便知道结局,看到最后失去家园的老父亲和板球赛场上拼搏的女儿以至最后蔻茜的获奖感言,还是感动流泪了。性别歧视、社会问题,起码人家可以说出来拍出来,祖国万岁!一眼看出老父亲是巴霍巴利王里那老奴。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万国城店3号厅17:25场。1人包场了。

51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超级热血,冲冲冲!改变命运!!!

56分钟前
  • 安红豆
  • 力荐

本来以为是一个体育励志的故事,原来故事的内核是对社会对控诉

60分钟前
  • 楚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