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2016

HD中字

主演:维克多利亚·伊萨科娃,彼得·斯科沃尔佐夫,亚历山德拉·雷文科,尤利娅·奥格,亚历山大·戈尔奇林,安东·瓦西利耶夫,斯韦特兰娜·布拉加尔尼克,伊琳娜·鲁德尼茨卡娅,尼古拉·罗辛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门徒2016 剧照 NO.1门徒2016 剧照 NO.2门徒2016 剧照 NO.3门徒2016 剧照 NO.4门徒2016 剧照 NO.5门徒2016 剧照 NO.6门徒2016 剧照 NO.13门徒2016 剧照 NO.14门徒2016 剧照 NO.15门徒2016 剧照 NO.16门徒2016 剧照 NO.17门徒2016 剧照 NO.18门徒2016 剧照 NO.19门徒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门徒20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那些追随光亮的人们,只会带来黑暗。” ——罗伯特·德恩诺  少年韦尼亚明正面临着一次神秘的危机,他提出的疑问扰得他的母亲、同学和整所高中鸡犬不宁。  —女孩们能穿比基尼去上游泳课吗?  —性教育在学校课程中有一席之地吗?  —应该把进化论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来教授吗?  很快,这个只对《圣经》发过誓的男孩的深信不疑把大人们彻底打败了。只有他的生物老师埃琳娜例外,她将对他的权威发出挑战。周日晚上左右……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英语云的耳语错不在我没有秘密2016喋血之影凤婿爱情合众国志在出位(粤语版)玩意愤怒的葡萄2024恐惧元素极限特工Kamikaze我的青春有个你北少林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蛮战 第一季我的劲爆婚礼第一季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顺云 順雲左邻右里坠落(预告片)要久久爱章鲨2023梨泰院踩踏事故红色国际特工聊斋之极道天师掘火者灵界基友2床仙二重身鸣枪警告异种3我们的花样青春博恩霍姆大街帕罗奥图梦幻岛2020美国版不是钱的事2016

 长篇影评

 1 ) 道貌岸然的是你。

看完电影,就想直接“骂娘”,这电影剧情是“有病”吧,细想发现自己竟被带入电影里了。这电影最直观的看法就是怪诞吧,感觉电影里的人都“不正常”,唯一“正常”点的女老师也慢慢被逼疯 ,一个信教的人杀了人,骗了人,面对教义的反驳只能采用胡编乱造……这种举世混浊,为我独清的想法不仅仅是年轻的躁动和对宗教的信仰,更觉得是宗教的极端分子,而讽刺的是,周围的人却在维护他。

故事嘎然而止,猝不及防啊,却又刚刚好,最后女主角竟然听到了死去的人话,返回去继续“大吵大闹”,以后她会怎样哪?学校死了人,学校里的老师会怎样哪?杀了他唯一的信徒,故事里那个疯子会怎样哪?

 2 ) 以主之名震慑诸位

以主之名震慑诸位 文 调反唱唱 一个当代俄罗斯少年对《圣经》痴迷,他把宗教狂热带入了校园。这不免让人想起[苦路十四站]中为弟弟献祭的德国少女玛利亚,这两人看起来得了同样的病,都视《圣经》为唯一指令。但两人的症状却不同,玛利亚是用这些严酷的教条来约束自己,顶多算个愚圣。但韦尼亚明却用来约束他人,与其说他是上帝的门徒,不如说是一个善于利用权威思想控制他人的“学生”。 所以说[门徒]并不是反基督电影,没有必要仔细研究那些对于《圣经》的引用,因为宗教在片中只是作为不合时宜的意识形态的代名词,并不代表它自身。曾控制战斗民族数个世纪的宗教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徒,它与当代俄罗斯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愚昧而可笑的错位。韦尼亚明的母亲、学校领导、周围同学起初都嘲笑他的神经质。但可惜的是,“清醒”只存在了25分钟,在此之后,大家都被那些引用自《圣经》的古老戒律震慑住了。他的单身母亲开始求助于神父,学校的领导开会讨论在游泳课上穿比基尼真的是“淫邪”的吗?因为害怕受“末日的审判”,学校采纳了韦尼亚明的观点——游泳课上女生只能穿连体泳衣,韦尼亚明和他的《圣经》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苦路十四站]中玛丽亚的狂热来自于她那奉行原教旨主义的家庭,韦尼亚明变得疯狂的成因却没有解释,不过这缺失的前史并不是重点。当这个男孩在黑板上为自己画上一道圣光,他象征性的给格里沙洒圣水以及接受门徒时,这一系列行为足以说明,因为与上帝站在一起,因为深信这个古老却依旧可以拿出来“吓唬人”的意识形态,韦尼亚明非常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为了当上“救世主”,韦尼亚明选了一个渴望被“拯救”的残疾男孩格里沙作为自己的追随者。这个可怜的男孩比常人更轻易“攻陷”,因为他是个弱者,经常被班里人欺负,无人可交心,一旦韦尼亚明与他接近,他便发了疯的对韦尼亚明的话深信不疑,他以为韦尼亚明口中的上帝可以让他的腿恢复正常。片中有这么一段,老师伊琳娜里沃夫娜在路上偶遇坐摩托车不戴头盔的格里沙,她提醒格里沙一定要注意安全戴头盔。 “头盔”在片中有着双重意味,一方面格里沙最后的结局是被韦尼亚明砸中脑袋而死,另外“不戴头盔”也暗示格里沙对他人的蛊惑没有防卫意识,很容易被洗脑。 但韦尼亚明在高举《圣经》愚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出现了一个绊脚石。生物课老师伊琳娜里沃夫娜代表的是另一种意识形态——科学。她在课上用胡萝卜模拟男性生殖器教学生使用避孕套,这激怒了暴躁的韦尼亚明,在课堂上他脱光了所有衣服反对避孕。在上达尔文进化论一课时,韦尼亚明再次大闹课堂,伊琳娜里沃夫娜直接用科学怼上帝创世说。这一次,韦尼亚明无话可说,他开始正视眼前这个敌人。伊琳娜里沃夫娜与韦尼亚明的矛盾一步步升级,为了彻底摧毁韦尼亚明的那一套诡辩,伊琳娜里沃夫娜开始日夜研究《圣经》。在后几次的对抗中,她不再用韦尼亚明蔑视的科学怼他,而是同样引用《圣经》的话来对抗韦尼亚明。为何同一套体系,可以供两个人使用来对抗彼此,这也正说明了罪不在宗教本身。 但最终伊琳娜里沃夫娜输了,究其原因不是韦尼亚明与他的《圣经》太过于强大,而在于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群盲”。当韦尼亚明自己做了一个十字架钉在教室的墙上时,教师们居然对着钉歪的十字架画着十字。正是这群人,他们默默的站在韦尼亚明身边,选择相信他的胡言乱语,彻底打败了唯一一个清醒者。 在发狂少年的背后,无意识的盲动更为瘆人。这里的宗教可以换做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是[意志的胜利]中的法西斯,也可以是[爱的曝光]里的邪教。当人们因害怕无知与无助而不得不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时,它为人类承诺伟大光明的未来,而当它变得暴戾、无理性甚至残酷时,人们只会毫不费力的盲从。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3 ) 斗志斗勇

阿昆(刘德华饰)长年垄断了海洛因市场,虽视追随8年多的阿力(吴彦祖饰)为接班人,但阿昆一向小心行事,从没透露过“货仓“、加工场的位置也未见过其他“同事”。阿昆打算把自己的生意全权交由阿力打理,阿力渐渐知道了更多毒品市场中的秘密。

8年来阿力以卧底的身份搜集毒贩的全部资料,但他对吸毒者阿芬(张静初饰)投入了感情,阿芬的景况却令他对自己边缘人的身份感到更加迷惘。

斗志斗勇的过程中,阿力最终取得了阿昆的完全信任,8年来的追踪,也有了终结。

 4 ) 独裁者养成记

很像是一部毛子自黑的电影,很有戏剧性,到最后也比较荒诞,老师好可怜啊。极端宗教主义,确实与独裁没有区别,这种宗教依然存在阶级。从一开始,小伙子的坚定信仰,有针对性的看法,属实有道理,连我也拍手称快,也改变了老派的校长的看法,但这从而助长了小伙子的行为,得寸进尺,越发极端,你可以发现,之后就是引用圣经中对自己有利的语句来作为说辞,可是引经据典无非是片面说辞,但是一板一眼,竟让不了解的人产生动摇,甚至改变常识,再之后,其实是内心得到满足后的膨胀和病态掌控欲,圣经已经成为控制与改变他人而满足自己的工具,他把自己当做了上帝,他飘了。当老师也用圣经中的语句反驳他时,他慌了,无所及其不用,要捍卫自己的地位,包括杀害自己的小信徒,这个时候他为的是自己所想要扮演的上帝,而不是真的上帝,他已经离上帝越来越远了,你看,这多像是一个独裁者的成长记录啊,只听一个人说什么是什么,就是绝对的独裁,而独裁,一定会造成绝对的腐败,上帝之与他的信徒们来说,是不是也是独裁者呢。这个世界就是相对的,任何观点都有适用性,二元分化,也是要看不同的情况的。你看这转变,潜移默化,就像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他手中到了她手中,很有意思,毛子能拍出这种文艺片也是叼叼叼。

 5 ) 关于宗教信仰

本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维尼亚对于宗教的偏执信仰,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与大家的格格不入,从中不难看出一些民族或者部分人员对于宗教的狂热,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宗教的认识,确实应该值得反思,当一个信仰不说造福社会,单是能够不影响到他人,这也就无可厚非,但如果对于他人造成伤害了,就是应该制止,就如国家对于部分宗教人员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诸如教育的问题,对于问题学生的妥协迁就,不断将问题严重化;诸如对于犹太人的态度问题;诸如同性恋问题;还有十分普遍的所谓弱者编造谎言,社会或者周围人对于他们的态度,这也是在中国目前十分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深思。最后的将鞋子钉在地板,是一种无力的抗争。

 6 ) 对极端狂热者的反思

耶稣不是基督徒,马克思也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门徒》是一部非常舞台化的电影,这个特点来自于它改编自同名话剧。而导演谢列布尼科夫保留这种戏剧张力惯有的激烈独白与对峙,通过一个个长镜头的拼接,渲染出整个影片的议题---对狂热者的论证及反思。高速发展的故事,使悲剧降临时观众仍旧处于旁观者的冷漠角度,使之显得更加戏谑。
 
宗教信仰者---尤仞

何以成为狂热分子,很多来自于无法和现实妥协,急于改变的破败的自我。它如同一个不稳定的化学基一般,渴望与任何它碰到的东西结合。它无法单独生存,非得全心全意依附于某种力量。而投身于宗教,恐怕是摆脱现状最快或最便捷的渠道之一。然而宗教在吸取门徒时并不会做前期人格筛选,这一“弊端”造就了犯罪者最后的归宿。宗教对犯罪者“大爱”的宽容以至于罪犯在宣泄其畸零性格上找到了合理、合法甚至是神圣的平台。

尤仞就是这样一个偏激的宗教狂热分子。影片中他大段的引用《圣经》中充斥暴力说的章节来鼓吹暴力,挑衅他人及标榜自己,最终又以极端的方式杀死不“忠诚”的信徒。他借宗教之名释放暴力激情,以“净化”灵魂之说逃避自我。意识形态的偏差使他将《圣经》作为尘世之剑捍卫自己。他所忠诚的,是他发现破败的自己后用狂热伪装的完整人格,而非信仰本身。他在和东正教神父辩论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东正教的组成,更无从参透真正的教义。他偏取圣经中对自我有利的教条,坚称因信称义,由此指责东正教,这种做派恰巧也是现实中东正教对新教的批评。

导演谢列布尼科夫认为尤仞对生命中的痛苦产生了狂热的激情,而这种狂热的忠实却只是信仰的表象。在尤仞向他的“父”请求力量时,十字架上的男子未作出半点回应。导演用这一幕呼应了母亲对尤仞的定义:“他对上帝根本不感兴趣,而他的毛病都是因为‘吸了毒’。这‘毒品’的名类就是唯有《圣经》。”

我们的时代虽是无神的时代,却不是无信仰的时代。谢列布尼科夫借尤仞的形象,表达的是对信仰的反思,对狂热分子的批判。他指的是极端人格中一种荒谬的信仰方式。
 
无神论者---伊琳娜

无神论者同样也是一种宗教人格。她把无神论当做一种新宗教来膜拜。诚如勒南所说:“等到全世界都不再信仰上帝的那一天,无神论者就会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伊琳娜的信仰同尤仞一样是狂热且固执的。她从未试图理解,更无法控制因尤仞的狂热所制造出来的混乱现状。她在同性恋问题上与尤仞争论,同样借助了《圣经》的引言,企图说服忠实信徒,证明科学论观点。她偏执于毫不妥协,从而无法用理性引导一个狂热者。她在《圣经》中所获取的同样是为自己所需的部分,通过断章取义的理解证明自我主张。于是她所做的只是让自己走向另一边的极端而已。

他们都是学校这个群体当中的边缘人,站在极端天平的两边。伊琳娜正科学之名却借宗教忠实信徒般的狂热态度。如布克哈特所说:“信仰强烈的宗教对异己的态度往往是藐视,摧毁,顶多也就是可怜。”这三种情绪谢列布尼科夫都很好的投射到了伊琳娜的身上。她鄙视校长对她前卫教学的指正,称他们无知;企图用《圣经》以眼还眼的摧毁尤仞对同性恋的仇恨说;而对情人的控诉却是不肯妥协所表达的无奈与冷漠。在谢列布尼科夫镜头语言里,伊琳娜同样是彻头彻尾的极端主义者,站在信仰与理性之外。

漠不关心者---群像

宗教狂热者的对立面不是狂热的无神论者,而是对上帝及信仰毫不在意的温和的冷漠者。他们对上帝是否存在并不关心。他们是一群务实主义者,既接受信仰又可以忽视信仰。
 
学校中的旁人便是这样一群漠不关心者,他们冷漠的态度构成了社会群像。他们不发声,放任多于约束。只有影响自身时,他们才会出来行使责权。他们无形中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推动者和击鼓人。影片结尾,忠实的宗教信徒背弃了《圣经》教义,而坚定的无神论者却将自己钉在了放有十字架教室的地板上,做出了最虔诚的行为。但冷漠的人依然如此。他们的对立面是极端的狂热,而狂热者的身份却是具有互相取代性的。这也成为了整个影片最具讽刺的一幕。

谢列布尼科夫通过《门徒》所探讨的是狂热者对信仰的误区,它看似是一部反宗教电影,实则是反极端反狂热。他理性的将狂热分子的状态以对立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用冷漠群像进行反衬,同时又在故事中掺杂对时下问题的隐喻性探讨。影片大量引用《圣经》章节。谢列布尼科夫均在画面中进行详细标注,以此诱导观众查找原著,劝诫信仰者警惕信仰的反噬。

 短评

果然是脱胎于舞台戏剧本。一个把自己脑给洗了少年,被俄罗斯老中青三代女性爆锤,深刻地展示了“你可以招惹狗熊,但别招惹俄罗斯女性”的俄罗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灯光舞美台词都一流。

6分钟前
  • NatureLB
  • 推荐

精炼的寓言故事,同性恋请先死,批判极权的人接着受到迫害,再无立锥之地,恐怕不只是俄罗斯政治社会的缩影。调度绚丽无比,配乐也不错。

10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逆来顺受与愤世嫉俗是同一前提(集权统治)下的两个不同结果。熟读并大肆引用《圣经》的基里尔最终只引来了反叛者的反叛却丝毫没有领会其智慧。他通过电影赋予男主角质疑世俗的权力,遗憾的是他们对于教育体制以及现代自由主义的愤怒同样也冲昏了他们理性的大脑,致使本片无法站在超越自身传统语境之外的立场上进行批判。极端的(小丑)行径只会破坏辩论环境的秩序和为自己换来最终的恶果:成为教条(原教旨)主义者口中的狂热《门徒》以及科学主义者眼下尚未进化的大猩猩。

14分钟前
  • Muto
  • 还行

俄羅斯每一兩年就有好幾部“社會寓言片”會浮出來。只不過像如此一部大尺度、口沫遮攔的宗教題材片還真是少見。謝列布連尼科夫就喜歡這種啼笑皆非的表現手法,之前看他的《背叛》和更早的《犧牲者遊戲》就領略過。

19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战斗民族着实生猛,以小见大非常可怕,当宗教成为枷锁或许在周遭同学均为白衣只有他是黑色就已说明一切。男二很美貌

2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宗教极端分子,狂躁问题少年,全程撒泼暴走让人好气又好笑,最后又有点悲伤迷茫。青绿古着的色调,大量流畅的跟拍长镜头,喋喋不休的圣经说词(特效字幕出处)。泳池水下的青春众生相,房间里徒然出现的救世主,一路在摇滚乐中扛着十字架钉到学校墙上,被逼疯的女老师把鞋连同自己钉在教室地上,crazy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27分钟前
  • 押沙龙
  • 力荐

神棍还是使徒?这是个问题。当宗教成为一个人的唯一支柱,狂热的宗教信仰将成为对抗异己的最大武器。就像那个瘸子,为了爱而活却因为叛离了圣经而被杀死。又像那个生物老师,用科学想要对抗宗教无果后,用宗教对抗宗教,仍然被归位世界的异类。谁才是清醒的?宗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31分钟前
  • 血与冰激凌
  • 推荐

看完把人气死,俄罗斯拍这种隐喻电影总是拍半截,好人死光光,坏人活万年。

32分钟前
  • heartrick
  • 还行

……糟糕

37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Cannes2016# 极端宗教敏感的当下看这样一部片子难以避免non-cinematic sentiments. 演员戏剧风格的表演震撼力强,完全迷失的"盲"的状态尽显,有着狂热宗教信仰、成天引用《圣经》的男主的教条刻板,管理层对生物老师真挚言论三番五次的欲盖弥彰,生而有眼,失去自我的门徒却什么也看不见。警钟长鸣。

40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校园欺凌,恐同排犹,死亡金属,楼道幽灵……比基尼换连体泳衣,初尝权力欲望;生理课裸奔野猴,激发保守复辟同情;理性主义难以对付极端宗教狂热,拯救世界还需俄罗斯辣妹暴拳

42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17岁那年,在政史地试卷的轮番轰炸后,出于厌倦,我又本能的开始怀疑一切:人性的恶与阶级分化决定人类社会不会达到共产主义,历史课本上一多半史实都是篡改的,地球到底是不是围着太阳转?此后多年,就在这种怀疑一切的思维中看山还是山的活着,因为信仰,信仰一切都是虚无的。

4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宗教狂热真可怕。想到浪潮。

49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把躁郁青春用宗教狂热取代,螺旋上升的疯狂让人不寒而栗。终于记起这曾是一个把共产主义当做信仰的国家。本质上是对普京反同政策的控诉寓言,也正因为这样结尾稍显得软弱。构图满分镜头满分配乐满分,同志男孩在俄罗斯太可怜了!!!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发散的电影,看友邻的多重解读有意思。知识分子的宗教思辨,扯到神教育也无从幸免。电影的尴尬、黑色幽默隐藏得深,很见导演功底。[B]

5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青春反青春,宗教反宗教,教育反教育。

58分钟前
  • Meng
  • 推荐

主题放大了说和种族信仰人类自我认知有关 放小了看就是直男癌的极端版 自我中心 拿自己当神 怀疑自己的时候指桑骂槐说别人不信任自己 恐同 斗不过某人就耍赖 这世上的男人啊 我把你们看得透透的

1小时前
  • RITA
  • 还行

虽说剧作精彩,有些长镜头还是不错,包括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写法很是有趣(宗教明里暗里的复辟),但本片着实过于仰仗舞台剧技巧了。加之人物的动机还是略欠一点说服力,同性话题混在里面比较牵强,感觉还是怎么捞都上不到4星去。看看今年戛纳是不是又要搞空椅子以及萨金塞夫怎么投票……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舞台腔与神化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