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电台

HD中字

主演:约翰·罗宾森,埃里克·罗伯茨,希瑟·玛塔拉佐,达尔莱尼·凯茨,里奥·菲茨帕特里克,奥克斯·费格雷,Mike Sutton,Hannah Kurczeski,Michael Fegley,Preston Edwards,David Lee Denny Jr.,Jacinth Headlam,Michael Everett Johnson,Valerie Bittner,Martin Ewens,Maxwell Scot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摇滚电台 剧照 NO.1摇滚电台 剧照 NO.2摇滚电台 剧照 NO.3摇滚电台 剧照 NO.4摇滚电台 剧照 NO.5摇滚电台 剧照 NO.6摇滚电台 剧照 NO.13摇滚电台 剧照 NO.14摇滚电台 剧照 NO.15摇滚电台 剧照 NO.16摇滚电台 剧照 NO.17摇滚电台 剧照 NO.18摇滚电台 剧照 NO.19摇滚电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个沉降了的,并不强大,但依然伟大的世界

我觉得这是我个人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即使现在已经过了一整天,我还是对此感到激动;


这个念头的产生几乎是一瞬间的,当Radio Rock开始下沉时,加文.卡瓦纳发出了最后的求救信号, “对不起,东经250度,接下来是一首很长的歌曲,我希望我能一直在这儿” 随后他放下唱针,黑胶唱片流淌出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舱内一片狼藉,全世界也陷入了狼藉,男孩沉默, 女孩流泪,一个伟大的世界随之沉降;


It's 1966, the greatest era for British Rock n' Roll.


那时候,距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已然十年,也许他和阿兰金斯堡饮尽了全世界半数的杜松子酒,三年后他离开这个世界,没能好好地看阿波罗登月和那些曾是他追随者的年轻男女们在一个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镇尽情放歌,唱出了永恒;从美国传来的“垮掉的一代”精神在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受浸,人们除了迷幻药和性,正为着披头士的摇滚乐而疯狂;那年,英格兰夺得了世界杯,即便如此,作为队长的博比查尔顿在日后许多民间的英格兰历史最伟大足球运动员评比中却敌不上另一位北爱尔兰人,那人叫乔治.贝斯特,被称为“第五位披头士”;

总而言之,那是个超出你我认知的世界,你瞧,一部收音机,便成为一个家庭或一群修女收获快乐的方式;你想,如果全世界的心情被牵系在一艘漂泊于蓝海中心的不夜船上,这本身就是多么不可思议而浪漫的一件事;

同样浪漫的还有飘荡着无处不在的,复古考究的气味,令人沉醉;从Love Actually里走来的Bill Nighy依旧是看似散乱实则不苟的发型,多了一件双排扣塑身套装和一条丝巾,从Capote里走来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蓄起满脸络腮,披上咖啡色的夹克,斗胆问女孩们的癖好,从Simon Pegg身边走来的Nick Frost侧脸是夸张的两鬓,出口是浓浓的英式口音,还有随处可见的披头士发型,弥漫着时代的印记;这些早已离我们远去,无论是Marc Jacobs还是村上隆,都没可能再复制这样的传奇;

如果你喜欢摇滚乐,你不必像浦泽直树那样相信摇滚乐可以拯救世界,你也不必像贾宏声那样爱摇滚爱到神经质,你只要有一点喜欢摇滚乐,你便会被那个伟大世界洋溢出来的光所照射,身体会跟着摆动,从内心里哼唱出一段熟悉的旋律;


许多人觉得那是个失败的世界,我认同那是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但我还是觉得她的伟大占去了多数,正如豆瓣September说的,“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相信有的东西比生命更可贵,比如爱,比如理想,比如信仰” 我相信那几近痴念的力量曾把全世界拧在一起,每个人都在探究生命的意义,想方设法要让世界变得更好,只是这股力量横冲直撞来得过于凶猛,世界并没有做好接招的准备;

阿波罗登月后世界找到了一条前进的路,现在你我身处的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强大,但我总感觉我们的生命强度正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微弱;

我明白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部电影,是因为Curtis为这个世界的人们再现了那个伟大的世界,那个已经沉降了的,并不强大,但依然伟大的世界;

那是一道可以照亮渐弱生命的光束;

 2 ) 他们的青春如此漫长

以“20世纪60年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发现大量的条目中包含这下列词语:摇滚、嬉皮士、迷幻、颓废、民主运动、自由主义、垮掉的一代……

众多奇妙富有魅力的词汇,构成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你可以放肆乃至放纵,可以彻夜狂欢,可以在LSD制造的幻觉里享受天堂般的快感,可以背上背包穿越森林和原野在路途上纵情欢笑,可以蓄起披头长发参加各式Party和集会,可以弹着吉他随便亲吻路上的姑娘。

60年代的全世界,都燃着不羁的烟火。

在美国,克鲁亚克的一本《在路上》犀利地插入每个不安分的年轻的心脏,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忙让所有人都变得躁动,而LSD更是助长了这样狂热的情绪,霎那间,整个新大陆变成了嬉皮士的乐园,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由,蔑视传统体制和道德,对政府更是有着彻底的不留情面的批判。随着1968年马丁路德和肯尼迪的相继被刺杀,顿时将整个社会推向“革命”的浪潮。反越战游行、民主民权活动层出不穷,嬉皮士们的激情已燃到沸腾,纷纷将满腔热血洒向社会活动的火堆上。

法国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一场“五月风暴”将国家大大小小学校里的学生尽数席卷其中,渐渐波及到所有社会群体。风暴的主题依旧是民主,法国人的浪漫注定了他们对“民主”这一概念的理想主义,对这场革命,有一句很浪漫的表述,“不为面包,只为玫瑰”。

与此同时,南美洲丛林中的切格瓦拉也正进行了属于他的风暴,他的革命更加具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色彩,他的斗争不同于美国的游行和法国的文化风暴,切格瓦拉面对的,是真正的战争——为自由而战,为解放拉美人民而战。题外话,这个神奇的人物近年来突然一跃成为中国大批青年的偶像,他的头像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T恤、背包、打火机甚至水杯上。

而当时的中国,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有些年轻人变成了魔鬼,对他人肆意加以暴虐的残害;有些则默默离开了课堂离开家乡,走向了山野田间。这些,就不多说了。

前面说的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一部电影而已,它的名字叫做《海盗电台》。
任何一部电影,如果能了解其时代背景,对剧情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更何况,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英国。没错,激情四射、不可思议的60年代,民主和自由的精神之光照耀着整个西方世界,英国也是一样。而在当时,摇滚因其旋律中的自由和宣泄,成为一群年轻人心中坚不可摧的信仰。

故事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艘船上办起了一个摇滚电台,播放当时最美妙的摇滚乐。显然,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不年轻了,但我想,音乐一定具有令人保持青春的魅力,它保持了他们的纯真和简单,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权威的不屈不挠。而,海盗电台,承载了所有有关音乐和自由的梦想,名副其实是这帮嬉皮士的精神乌托邦。

六十年代的英伦摇滚有极迷人的旋律,拿我钟爱的beatles说,他们的音乐中有种极简明可爱的质朴,对爱的无尽向往渴望,歌词通常直白而热情,偶尔忧伤起来简直像心脏咽下了一口柠檬汁,酸得拧起来。我电脑上有Beatles的所有专辑,每次乱七八糟的音乐听到腻的时候,我可以将beatles播上整整一天。《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里有大量他们演出的片段,有几个画面,看台的歌迷大声尖叫,激动的歌迷甚至拼命与保卫冲撞欲爬上舞台,更有甚者,在演出时激动到昏倒被人抬出看台。

虽然很夸张,但我完全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情。音乐本来所具备的直击人心的力量,可在不设防时轻易攫取人的灵魂和理智,你能感觉自己在旋律中的爆炸,远远超出心灵的震颤和精神上的感动。这正是我时常会把音乐视作某种宗教的原因。

对于海盗电台的每个成员,音乐无疑就等同于宗教,等同于生命,等同于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值得去捍卫和奉献,值得付出所有。我不得不说,我真喜欢这些家伙,那些他们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因不间断的各式各样音乐变得闪闪动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具魅力,看起来貌不惊人的家伙们,当戴上耳机开始对着话筒播音时,几乎闪烁着神一般的光彩。
其中一个细节,沉船前,鲍勃的唱片被水淹没,情况危急时,这个一头乱七八糟头发、满脸胡茬的老头儿,第一反应并非逃生,而是沉入水中挑选钟爱的唱片,直到找到唱片后,才心满意足地浮出水面,一脸明媚笑脸。我突然对这糟老头子充满难以言表的敬意。

与泰坦尼克的沉船不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在电影中实质上是对杰克和露丝感情的一种渲染,以此为背景的爱情显得更为壮烈而悲怆,沉船沦为悲剧爱情的背景和铺垫。海盗电台的沉船,则是一个符号,《圣殿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权威能够击倒一个持剑者的罪行”(这里的权威,是指宗教力量),同样,也没有一种力量,能遏制掌权者的控制欲。电影里,当局对海盗电台的封杀计划可谓无所不用之极,诡计、污蔑、专制,在“海盗”们陷入绝境时不施予援助,任其自生自灭。

很高兴看到导演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影片最后得到彻底地展现,千帆齐聚,人们自发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到海面上营救自己的英雄。“海盗”们的绝望消失无踪,只有不可抑制的兴奋和激动,在海平面上摇摆。

作为一部英式喜剧电影,必须说,这个结局比简单的大团圆结局更振奋人心。而昆丁从水下突然冒出水面,振臂一呼的那句“Rock'n'Roll!”每个人都欢呼起来,简直太他娘的震撼了!这一刻,我坚信他们感觉到的是从未有过的自由,从内心最深处喷薄而出。

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当你真正渴望一件东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帮助你实现”。果然,全世界都动员起来,拯救了海盗电台关于音乐的梦想。这正是电影所要展现的最珍贵的信念。

六十年代是神奇的时代,哪怕它充斥了毒品、乱糟糟的性、暴力,哪怕当时的人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是迷惘、颓废、不能逃离的抗争。八零后的我们,也经过过迷惘和痛苦,但我们太快被社会同化,太早屈服,我们面对几乎能一眼看穿的人生,耸耸肩就放弃了抵抗,青春从此泯灭。

而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激情和理想而无比漫长,而有些人,整个人生都是青春期,如约翰列侬,如米克贾格尔,如克鲁亚克,如金斯堡,如“海盗”中的昆丁、鲍勃、加文,他们的激情如此令人感动,他们的青春如此漫长。正是他们漫长激越的青春,点亮了奇迹般的六十年代,而那一时代——我们都知道的——再也不会重现了。
 

 3 ) 我个人的私密电台

看这类电影,要听从身体的召唤。如果觉得欢乐,就别把绽开的脸使着劲缩回来,看完后非得板着脸说它不够深刻,山寨了泰坦尼克。

因为这欢乐是多么明净灿烂。它让人飞扬舒展,而不是一般搞笑片叫人扭曲着狞笑。

它甚至和摇滚乐谈不上多少关系。摇滚乐各派别的拥簇各自举着一套深幽顽固的精神标牌,拿这个简单明亮的片子上去比划,自然只会有“简单化”“肤浅化”的鉴定结果。

它只不过告诉我们,音乐可以让我们快乐,让我们自由。这音乐,也可以被置换成文学、运动、绘画、书法、电影、游戏甚至美食,或者还有性。

英国当局视电台为眼中钉想方设法拔除之,当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广电总局、剪刀手、出版署、网络警察。但是我们看到,电台人员并不因此而更不自由,相反,他们似乎更加热情高涨,激情四射。种种阻挠,把他们逼到茫茫海上,反而让他们有了自己的乌托邦乐土。

在我们抱怨写的文字不能发表,期望的电影并非完整版,买到的唱片被删歌时,是不是反而会更加倔强地守护、珍惜、渴望、挣脱?

再怎样凶狠紧张的钳制,我们仍然铸就了自己的热爱。我们永远有办法得到被删掉的那一部分,也永远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传出去。这样斗智斗勇的过程,是不是也让我们的热爱变得更加精彩戏剧性?

所以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一些不是初衷过后却会回味的经历。

即使有一天,有些东西会像摇滚船舰一样沉入水底,我们甚至无法发出声音,我们的热爱被逼上绝路,最终也仍然可以得救。最后那一幕,海上驶来无数船只,有人高举着牌子,上面写着“I heard you!”。我们一直相信,我们并不孤单,你听不见我,你也可以感应到我。

即使,即使,连感应也不能体会,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心里的所思所想,为什么就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为什么只是播放音乐,就一定要离开大陆漂流远洋?为什么骂出F字头的脏话,就一定要让它穿过话筒让几千万人一起听见?我看完喜爱的电影,写一篇观后感,假如发不出来,不能与人分享,是不是就一定要恼羞成怒?

假如发不出来,就用字母替换敏感词。假如还是不行,就存进自己的电脑。假如怕电脑被搜查,那就把评论删了吧。电影看完,我爽到了,就够了。

我们可以听公共调频广播,感受几千万人在同一频率;也可以听豆瓣电台,感受心水曲目被猜出也感受意外的惊喜;还可以自建个人私密电台,用自己的播放器播给自己一个人听。音乐已在,耳朵也已张开,自由的条件已经齐备,可以尽情听,尽情舞,尽情骂。



 4 ) 如果摇滚是这副样子的

如果你还是小孩的是时候。曾经在深夜听过摇滚电台播着你最喜欢的歌 如果你会跟着音乐摇晃。装着弹吉他的动作发疯 如果有个船长长的像傻逼法国人。老但是依然跟时髦。有问题都由他来解决。像个爸爸一样纵容你们做恶 如果有个首席主播是一个Fuxking 美国人敢在大气电波中说Fuxk 如果有个传奇DJ长的基本和Paul Weller没啥两样。性感又卖骚 有Les。有Nerd。有Nut。有Thick。有Wanker。 肥但是帅的男人。你曾经见过他在Hot Fuzz。他说你不上课Good On Ya. 你们充满激情的上班。充满色情的下班。 一群爱音乐的人猜着心中的偶像。说着经典的形象。经典的老造型。互爆糗事玩YES OR NO。 如果你身处一个country有个傻逼的正腐。他们办事效率慢。腐败无能但能让你绝望。 谁不是曾经操过别人的老婆。 谁的老婆又不是曾经被操。第二天播音却能像什么都不发生般的让人落泪的敬业。 星期六有操不完的女人。 在甲板上打篮球,在桅杆上决战。全身残废再称兄道弟。 连圣诞节都和他们过。 如果有个如此痴迷于音乐的老爸。 如果你的25million听众无时不刻的围着那该死的音响。连那或许平时禁欲许久的老处女都在收音机旁卖骚 又如果。明知道要死了。为了那该死的音乐却不像个coward冷死在海里。心里默念着Fuck your majesty的敬礼。那个或许是最后的敬礼。 如果。'Titanically'。并看到count说出那句Chicken.听出Beach Boys Wouldn't It Be Nice. 如果当Father and Son响起。眼泪几乎夺眶而出。接下来又为儿子父亲换位而傻笑。Bob掉下去的那一霎那仿佛想到拿了奖的那个动画积木之家。 如果你进水那时候你你直接听出来是The Who的Won't get fooled again.如果你最后不看字幕都听出来David Bowie的Let's Dance并且像Brad Pitt一样扭。如果你最后的专辑几乎全部都听过了! 如果你也喜欢这英国口音.也爱着怪怪的词. 如果你也早操蛋的被剧透了差不多了. 如果你也爱无政府主义 Welcome aboard,then.

 5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么?

这就是政府的意义,你不喜欢什么事情,你就出台一项法律把它变成违法的。政府反对人们自由。——这是多么牛逼的台词啊,还好《海盗电台》是一部英国电影,否则我连感慨它牛逼的权利,都没有。
 
不止一个朋友,在看完这部影片或者仅仅是看到海报的时候,都言之凿凿表示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还真让他们说对了,这种洋溢着英伦范儿、搞点小文艺、充斥音乐和激情、构筑一个理想国的电影,重点是结局还不是悲剧,那真是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卡在了我堕落的审美情趣上。
 
《海盗电台》的故事夹杂真实的时代背景和荒诞的虚构主体,一群行为乖张、性格各异的家伙,在一艘公海上飘荡的船舶上,建立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草根摇滚电台,以这种方式来对抗英国对民间电台的管制,并借此愚弄BBC每天只肯播放45分钟的流行摇滚节目的愚蠢和保守,这一切的桎梏和反抗,只因为摇滚和嬉皮在当局看来是“下流而肮脏”的。电影的主线人物是被母亲送上船寻找未来的年轻卡尔,而爱之船上的几乎每一个DJ都得到了足够释放光芒的空间,连那个唯一的蕾丝边女厨子也不例外。
 
从时间节点上,《海盗电台》几乎是《这就是英格兰》的前传,整个大不列颠帝国还在60年代的保守中摇摇欲坠,从气质上,《海盗电台》则是《制造伍德斯托克》的英伦版。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和李安一样,在缅怀了摇滚乐作为社会改革急先锋的伟大和不朽同时,以青春的放纵为旗帜,以狂欢的有序为底线,歌颂了记录他们成长的美好60年代。唯一不同的是,局外人的李安以自己的方式解构了真实存在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他越是试图还原历史,越处处显露出自己的主观臆断,谁让他当年只是守在收音机旁来感受摇滚乐摧枯拉朽感染力的一名台湾学生呢。而身处时代洪流其中的理查德·柯蒂斯,反倒是在电影中小心翼翼创造了“海盗电台”这样一个虚拟载体,不过,我相信那些诸如两代台长桅杆对决、新婚17小时别妻等看似荒诞不羁而又让人激情澎湃的细节,一定都有时代真实的摹本。
 
看《海盗电台》最大的乐趣是在表达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时,影片用了憨豆先生式的英式无厘头幽默,这也让影片后段诸位DJ誓与电台共存亡,捍卫摇滚“Rock&roll”的狗血台词也变得举重若轻起来,那句堂吉诃德式的“我是为音乐而活,但现在没有活着的理由,我愿意为它而死”,轻易地让我热血沸腾并心生向往。影片的另外一个卖点,则是贯穿影片始终的60年代伟大的英式摇滚流行乐,从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到完全跳跃时空的Duffy的《Stay with me baby》,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没有什么比那些经典的音乐本身,更能煽动观者的影情绪的了。
 
坦率说,李安姑且还能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旁观者,成长在中国封闭80年代的我们,只能算那个时代的眺望者。我们现在即使能感受那些经典音乐的美好与震撼,也只能通过导演的作品去憧憬那段岁月的激情和迷幻。其实,我相信这种电影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叛逆美好,也一定是导演对记忆过滤美化后的产物。就好比是嬉皮士最后也要打上领带,摇滚电台的海船也要沉入大海,但看完这些作品最让人嫉妒的是,不管怎样,那确定是一个值得让他们记住的年代,有放纵才知道能走多远,有沉沦才更理解什么是自由。
 
当我们不用再靠电台和黑胶片,就能下载全世界的音乐时,我们确认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么?很多时候,我都庆幸自己活在当下,甚至无法想象,没有电脑和网络,整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更加无奈的是,回首我们成长的年代,那也是一段国家慷慨激昂而个体灰头土脸的时光,我现在所能想的起来的细节大多写上无忧无虑和不咸不淡的标签,那些听卡带、混电子游戏厅、溜进录像室已经是其中难得的亮点了,而这些因为在被提速的工业化进程里,因为无人提及也很快就要被时代忘记了。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悲哀是,青春来不及或者说容不得叛逆,就已经行将结束了。

 6 ) 热血沸腾的片子

1966年英国,北海上飘扬着一条游艇,这里有一群充满了摇滚梦想的年轻人,在24小时不间断播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他们叫做海盗电台。全英国的年轻人,无论种族、信仰,都热衷于海盗电台的音乐。被学校开除的卡尔被海盗电台的首领昆汀引荐入伙。

2009年喜剧音乐剧情片,影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一个由DJ组成的乐队用音乐结合了几代人,来和一个古板到都不能接受爵士乐的政府对着干的故事。很不错的片子,看完了热血沸腾!追求理想大概也就这样吧!生命不止,摇滚不死!Rock'n'Roll!

 短评

摇滚、毒品和性永远是吉祥的一家。

5分钟前
  • Ran
  • 还行

六零年代Rock&Roll之魂巨燃,真男人的片子...真英国范儿的合拍!开着蒸汽船的勇敢海盗水手们,用自由的音乐大肆劫掠。女王的军队做作无能,所选的提督蠢笨可笑,男孩的初夜如此重要,千帆竞渡的自发救援很令人感动,这是传奇片嘛!这是现代浪漫海盗片嘛!这是勇于追随自由的一帮游骑兵嘛!

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这是一个给人们梦想和欢乐地电台,这是一个乌托邦的电台,这里有爱,有梦,更多的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欢乐。是那些嬉皮士们 的DJ带给了人们这个只属于我们的电台。音乐很棒!摇滚万岁!

14分钟前
  • 推荐

be gentle,but be firm

15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粉丝能救命啊……

17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啥叫牛逼?牛逼就是逃命的时候还用仰泳。。。。。。。

20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有没有六星啊?!!!! 笑中有泪

24分钟前
  • Jin
  • 力荐

一种情绪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遥远的保守年代,年轻人用摇滚乐冲击禁锢。

2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真爱至上》导演、《诺丁山》《BJ单身日记》《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编剧、《憨豆的黄金周》制片…依然励志,依然Happy Ending,依然内流满面。

3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想说,给五星的人是有梦想愿积极心未死的人.给一星的,你已厌世你已反感一切美好事物,鉴证完毕.

36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England, the Kingdom of Rock'N'Roll, the Nation of Hope

38分钟前
  • RITA
  • 力荐

真特马的带劲!

40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一星给Richard Curtis,一星给所有的fuck,shit,testicles,一星那些听电台的美好的人,一星给大不列颠,一星给摇滚

45分钟前
  • 力荐

因为一直对摇滚无感,所以这部电影一直没有看,以至于差点错过。电影始终充满激情和浪漫,英伦风情美得让人沉醉,还充斥着对自由的执着。当唱片随着轮船的沉没而漂泊于大海汪洋,摇滚的疯狂已完全蔑视了一切。Rock'n'Roll!★★★★

50分钟前
  • Q。
  • 推荐

这无疑是我看过的,最摇滚的电影。

53分钟前
  • 灼热的海豚
  • 力荐

西蒙佩吉或盖里奇那透露着精致的简单粗暴,在理查德柯蒂斯这里永远不会体现,他的电影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同时却也失去了英式喜剧的洒脱和随意,风格更近似于美式工匠电影;一群出色的性格演员(jen和roy看到你俩我就泪目了)也只能掩埋在表面性的摇滚精神和串场的名曲里了。

55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邪恶的政府 。自由放荡的R ock DJ 。这是1960s的童话。主题不是摇滚乐。整个故事只是努力从古老的摇滚乐时代里挤出边角笑料来。一群男人在船上。会发生什么。这只是部喜剧。1960s只是件衣服。下次换上70S。还有80S等着呢。

57分钟前
  • melonking
  • 还行

Rock&Roll,rock the world!!!!!!!!!!!

58分钟前
  • neeeeeverland
  • 力荐

与此同时,政府高官与国家电台却开始注意到这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团伙,并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从最初的封口令,到后来的军队驱逐,对抗愈演愈烈

1小时前
  • (๑⁼̴̀д⁼̴́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