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

HD

主演:桥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彦,夏川结衣,中岛朋子,林家正藏,妻夫木聪,苍井优,小林稔侍,风吹淳,茅岛成美,柴田龙一郎,丸山步梦,荒川知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东京家族 剧照 NO.1东京家族 剧照 NO.2东京家族 剧照 NO.3东京家族 剧照 NO.4东京家族 剧照 NO.5东京家族 剧照 NO.6东京家族 剧照 NO.13东京家族 剧照 NO.14东京家族 剧照 NO.15东京家族 剧照 NO.16东京家族 剧照 NO.17东京家族 剧照 NO.18东京家族 剧照 NO.19东京家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京家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12年的一天,年届七旬的平山周吉(桥爪功 饰)和老伴富子(吉行和子 饰)结伴来到东京。这片繁华匆忙的土地上,生活着他们三个子女,在郊外开办诊所的长子幸一(西村雅彦 饰),与丈夫库造(林家正藏 饰)共同经营美发店的女儿滋子(中岛朋子 饰)以及担任歌舞伎美工的次子昌次(妻夫木聪 饰)。一家人久未团聚,自然心间充满喜悦。只是子女长大成人,荷担家业,从早到晚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带着父母游览东京。老两口先后在孩子们的家中小住,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艰辛,而昌次对未来的茫然似乎也让平山夫妇多了一份担心。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总要有放开手的时刻。  短短几日盘桓,为人父母的心中涌起万千情感,却来不及一一道出……Specialist特别篇青春突击南特的雅克·德米缉魂 緝魂四渡赤水狮心兄弟刑事档案埋藏的真相:消失的德国女子沃尔夫冈2021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后会有期2011拆·案美人鱼的夏天被诅咒的游戏旧货猎人第八季致命香气楼下女友请签收铁蹄下的村庄武林外传悬案密码1:笼里的女人沙之下鬼娃娃花子2黄河守墓人鉴你所见小娇妻特化师绅士联盟 第一季刀客外传绿野晨星走出硝烟的女人家有仙妻小鬼当家6老板度假去风之国不可遗忘第四季飞哥大英雄森林边缘的寂寞神探(粤语版)适婚女郎姑奶奶阿露薇

 长篇影评

 1 )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每一部山田洋次,都可以打5分。
东京家族》时长136分钟,和以前那几部山田洋次的剧情长片一样,节奏平缓,全戏是没有高潮的,正是这种平缓,创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武士的一分》《黄昏清兵卫》都是如此,生活本身也正是如此,哪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全都是些琐事鸡毛而已,而应付好每日的鸡毛足以令人生惊心动魄。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津安二郎六十年前的旧片,放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最合适不过。小津和山田洋次都只不过讲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一对儿老夫妇,从乡下到东京看望在东京工作和生活的儿女们,结果发现儿女们无论是成家立室在东京站稳脚跟的还是仍然“京漂”的,都很忙,没时间陪父母,居住环境狭小,甚至不得不安排父母住宾馆。逗留两三日后,老太太突然中风入院,最终不治,病逝东京,老头捧着老太太的骨灰坛回到乡间,并发誓再也不来东京。

这种剧情长片,年轻人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沉闷乏味,但如果看得下去,也会有共鸣。这是东京家族,同样可以是北京家族,上海家族,广州家族。这些东方的人情世故,同样日日在中国上演,人们总是在失去时才后悔,才抒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却在生活中把老迈父母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

人为什么而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到了今天的田地去面临种种无奈?片中的大哥是开医院的,临出门前突然被电召急诊。自然是无法退却,二女儿开理发店,关门歇业几天又能如何?可能是生活逼人,在大城市生活,手停口停,也可能是为了在东京生存下去,许多年来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一个市侩庸俗的小市民,无法停下来,陪陪父母,叙叙旧。

女儿这个角色刻画的如此成功,如此惟妙惟肖,那种贪婪、市侩、动口不动手,令人生厌,也令人心生可怜。简直不像是宅心仁厚的老夫妇生出的子女,每当看到这种角色,或者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女人,我都禁不住的悲哀的想,她也有童年,她也曾经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把她变成这样。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残忍。越是过的好的儿女,越是冷漠薄情,反而是漂泊不定的小儿子和她的女友,给了母亲最大的安慰,另老太太突然去世前,度过了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一晚。

往深处想想,这部电影间接的反应了日本社会的其它问题: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居酒屋的风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父亲以前就对小儿子过于严厉,导致他无法和父亲亲近,什么事情都瞒着家里。而这种教育的悲剧,正在第三代身上上演,他貌似成功的大儿子,医学博士,对自己的子女也是言而无信,只懂得一味的教训。

回到乡村的老人,放狗种菜之余,闭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一趟东京之旅,让他看到很多,感触很多。

乡村民风古朴,人情浓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而乡村毕竟没什么工作机会,生活也颇为单调重复,东京繁华繁忙,车水马龙,占有更多的资源,是儿女们奋斗目标,未来的方向。如今五十年过去,日本已然完成城市化进程,城乡各有好处,但这种亲情因为生存而淡漠的故事,仍在上演,老人的到来,打破儿女每日正常的生活节奏,令大家感到不安、不便,但人活一世,最重要最令人开心的,难道不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苦与乐,喜与悲吗?为何活着活着便不记得了。

日本的城市化完成了,中国才刚刚开始,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各大城市上演着,连我这么不爱打听的人,都听到很多,见到很多。东方人的家庭伦理是如此相似,以至于看着《东京家族》自然而然想到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陪父母,陪子女,是生存的基本尊严,如果因为生存的压力之大,连生命的尊严也顾不上,那倒不必苦苦的飘在大城市过这种毫无尊严的小市民生活。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活在东京(北京)。

另:本片里的苍井优真是气质美女。







 2 ) 被嫌弃的父母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决定一生的重大选择不会超过三次。

或许就一次,一次选择,人生就改变了。

变得怎么样了呢?因为抉择的不同,有的人成了牛人,有的人成了庸人。

平山和阔别了十年的也已经变成老头子的昔日好友深更半夜坐在居酒屋喝酒。平山因为身体的缘故早已经戒酒,而老朋友一次次游说,都十年不见了难道不该喝一杯吗?说不定这是咱俩最后一次喝酒了呢。在这样的情感催化下,平山破例举起了杯子。

喝了酒的朋友向平山表达歉意,对不起,我们这么多年没见,你本该住在我家,可是我现在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今晚你不能住在我家了。

谈起各自的儿女,朋友羡慕平山,平山的大儿子是正经八百的医学博士,在东京从业,相当体面。平山一个劲儿的摇头,他原本希望孩子们在本地发展,可大儿子执意要去东京,接着女儿、小儿子也去了东京,将老两口留在岛上,那个岛已经几乎荒无人烟,连商店都倒闭了。

居酒屋里的年轻人鄙夷地看着这两个醉醺醺的老头儿,觉得扫兴,老板娘充满歉意地将年轻人送出门外,和他们一起鄙视了老爷子一番。

醉了的平山说:“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朋友见平山醉了要走,平山一把拽住他,不许走,不是说要和我一醉方休吗?

他不知道这一晚的平山根本无处可去。

《东京家族》讲述一对老夫妻到东京看望三个子女,首先住在大儿子家。原本打算周末带父母游玩的大儿子接到患者的电话,便取消了游玩的安排,返回医院。父亲平山问儿媳妇如果他人在外地怎么办?儿媳妇说,那就会找别人来接替他。看来陪父母出去玩还不够找别人来顶替的格儿。

夫妻俩又住进女儿家,女儿是开发廊的,工作繁忙。她与大哥商量把父母送去了宾馆,说是让老两口住豪华酒店,其实是为了摆脱老人,摆脱麻烦。老两口住了一宿退房回到女儿家,女儿生气了,表示晚上家里要举办酒会,没有地方给二老睡觉,自己想办法吧。

老头儿决定去看望朋友,住在朋友家。而老伴儿美子决定去小儿子家。小儿子没什么正经工作,吊儿郎当,住的地方也很狭窄,她决定去帮儿子收拾房间,给儿子做饭吃。

然而平山的朋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处看儿媳妇脸色,根本无法收留平山。当看到平山握着酒瓶醉倒在居酒屋,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悲凉,他说的那句话“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这样是不行的”回响在脑子里。

虽然是日本片,却几乎是百分百地印证了中国的现实。不要说农村,就连居住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现在都削尖了脑袋往一二线城市奔。对于个体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进步要求,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如此争气或许是一种安慰,是炫耀的资本。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老,等到足够老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像平山一样,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

平山的儿女们做了一次抉择,离开小岛,去繁华东京。他们只需要这样一次选择便把整个人生都改变了。随后,市侩、务实、冷漠、薄情、贪婪为他们的一生盖棺定论。看他们对待老人的嘴脸实在有点可恨,也有点可怜。既然选择了出人头地的这条路,就注定了要六亲不认。也许说出人头地都太夸张了些,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就像平山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一样,以为到了东京这样的地方可以大展身手,到头来看看自己的一辈子,不过是拼了命庸庸碌碌糊口,为了生计一刻不敢放松,一刻不敢停止。

平山曾跟老伴儿感慨,自己的女儿小时候是一个多么温柔的孩子。难道婚姻是女人的坟墓吗?为什么东京的女儿变了?不是婚姻是坟墓,而是车轮一般滚动的城市节奏是丧钟,无数年轻生命前赴后继扑进去添火。

从小儿子家回来的老伴儿美子,突然中风,骤然离世。在奔波于儿女的家、奔波于宾馆的那几天,美子就差点昏倒,说自己很累。女儿说,母亲的死是一个突发状况,和劳累无关。她是在推卸责任,但身为医生的大儿子说了实话,有关系。女儿便开始数落父亲为什么不早点说出这种状况。

真想扇她耳光。就在母亲中风入院的时候她还在家里跟丈夫抱怨母亲病得不是时候,耽误工作。我严重怀疑,就算父亲说了,会引起儿女们的重视吗?在儿女如此的怠慢下老两口坚持着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非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而是维护着自己作为父母的尊严。

平山一个人回到岛上,带着妻子的骨灰。他发誓再也不去东京。

儿女们虽然嘴上担心着父亲一人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可以留下来陪伴他。因为当初的选择,因为选择了东京,儿女不再是儿女,是上了嚼子的城市毛驴,他们需要不停地围着磨盘转,直到他们也变老,变得无用。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老片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世俗的标准来看,张大民每一次人生的抉择都是错误的。

他妈得了老年痴呆,全家商量老母亲的生活问题时,李木勺建议花大价钱雇人伺候。张大民说出了真相:你当是养猪呢?那是我妈,外人伺候得再好,能有自己的儿女上心?

全家数张大民最窝囊,最无能,最小市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他没事业,就他不上进,就他陪得起。就这么一个没出息的胖子,撑起了照顾痴呆老母和白血病妹妹的担子。他一次次请假旷工,最终下岗失业。照顾母亲有什么了不起,照顾妹妹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大男人下岗失业没工作被全天下瞧不起,这就是冷酷现实。

张大民的一生也盖棺定论了,那就是没用。但是,我想当他有一天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不会有遗憾,也不会后悔。他尽心赡养了母亲,供弟弟上了大学,给妹妹送了终,他爱妻子,为了省钱连烟都戒了,他不欠任何人的。他的人生,只不过在某些世俗人的眼中不够成功而已。张大民的幸福并非我有你没有,而是坦然。

而平山的儿女们,有一天,也许会后悔,会遗憾的。也或许他们不会去反省和遗憾吧,一旦这样做了就太痛苦了,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自有一套自我麻醉,自圆其说的办法。如果不自欺其人,又如何面对现实的疮痍?

 3 ) 现实如此,面对选择却没有选择

带着日本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东京家族》,却能让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皆能看到吗家的困顿与温馨,电影并没有过多的戏剧性渲染,几近真实的平铺直叙中令人得以共鸣,细小甚微处的真情流露有以感动与沉思,亲情的羁绊永远都能感人肺腑。

山田洋次对于细节的刻画以及细腻情感的描写在我心中可以排到亚洲前三吧,相当厉害了。老龄化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极其真实,毫不夸张,完全没有戏剧性,日常刻画深入人心。优酱抢眼,小七也是帅的不行。看完真的会思考很多,泪目。

山田洋次翻拍小津的经典。真实,淡然。家庭终不应与个人轨迹相抵,亲情也不该成为太深的羁绊。现实如此,面对选择却没有选择。

 4 ) 老山田,老味道

在电影界,翻拍致敬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原因不外乎拿人手短。你拍得像,说你便宜占尽。你拍得不像,说你毁了记忆。总而言之,口诛笔伐,它比拍续集还难。续集电影,偶尔还能有优于前作的。但翻拍致敬,迄今为止,从没有过超越这一回事。最好的也只能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正因如此,看到一些小津拥簇痛批《东京家族》,我也能理解。可问题在于,这本来就不是小津作品,你非要照着小津的味道去看,那只能是自己找罪受。《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它们的情感基调是完全不同的。小津冷漠,讽刺意味重,儿女无情,长者寂寞。但山田洋次的电影,从来都是人情暖暖。别的不说,单看《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就知道。百折千绕,他都相信人世间的情感美好。放在片中,听父亲评价小儿子的那番话,其实已经道尽了区别。这是一部温柔动人的作品,不会因为小津和《东京物语》的存在而失去光芒。 用更简洁的词语去总结差异,《东京家族》显得更加通俗和煽情。单说居酒屋一段,山田的感慨更加直接,只是关于人生白头,不胜唏嘘。而在小津的版本里,居酒屋一段隐藏了过去的历史。《东京物语》里,二战背景的存在让影迷津津乐道。它不仅带出了离世的二儿子,同时塑造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儿媳妇形象——外人比亲人还亲。与之相比,《东京家族》已经往后六十年,日本社会风平浪静了太久。即便加入了大地震的元素,但整个日本社会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危机影响。 有朋友看完后疑问:六十年前在东京没地方住可以理解,但六十年后,老人家怎么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言下之意,他觉得山田洋次照搬得有些刻意。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大都市,老人家就不可能无家可归?当然不是,这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家庭归属感的问题。《东京家族》想说的是“无以为家”,只有这样看,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还没成家的小儿子成了戏肉。在山田看来,这个还没组成的新家才是日本的希望,传统三代人的家庭则回不去了。小两口有担当也有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孝敬老人,从而达成另外一种和解与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大儿子和女儿是在照搬《东京物语》,而小儿子的内容却是重新加入。 更何况,《东京家族》并非为了致敬而致敬,在山田自己的作品体系里,它和《母亲》、《弟弟》组成了家庭三部曲,但我一般喜欢把它们称为“致敬电影人三部曲”。还有致敬这一回事,山田曾拍过一部杰作《儿子》,看过的都说神似《东京物语》。里头不仅致敬了小津,还顺带把沟口健二等人也致敬了一番。所以,与其说山田不懂小津,不如说,有些人实在是不懂山田。最不济的,作为一篇命题作文,他完成得兢兢业业,你总不能奢望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导演去勇攀高峰罢。 经历西方导演和评论家的推动,小津取代黑泽明成为了日本电影另一座高山,难以逾越。在松竹新浪潮时代,山田并非激进的变革者。他没有像今村昌平一样反感小津,也没有像周防正行等后辈那样,在学习小津的基础上去颠覆小津。在这几十年间,山田的姿态始终是谦逊、温和,安安心心拍自己的电影,没有太多的功利野心。或许,这和他一直在老迈的松竹公司大有关系,然而,如果说山田没有自己的电影世界观,反而需要去偷师小津,这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时代不一样,但人的想法总是相似的。真要我说,看这样一部电影,既然都知道幕后制作的来龙去脉,那就少谈点形式,多投入点感情。六十年前的东京故事,它一样会在今天上演。【中国新闻周刊】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8296 渡边浩对谈山田洋次 「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

 5 ) 回不去的家乡。

回不去的家乡——

前几天妈妈打电话来说,今天老家附近邻居的叔叔好像摔着还是中风送去市里医院了,是初中好友的爸爸,妈妈让我打电话给我初中好友,告诉他这件事。然后我拨通了朋友电话通知和问候,同时通知老家的其他好友。
家里是在小城镇,哪里所有人都认识所有人,别家邻里出些什么事情大家都会知会,没事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打扑克。逢年过节会面,到朋友家几分钟就能见到。
深圳或者大点的城市,邻居和邻居都不认识,特别在深圳这样人来人往的城市,即使最好的朋友住在附近,一个星期也难得见次面,更别说住的远的朋友,约吃饭要提前几天预约,然后横跨半个城市见面。这些在我爹妈的观念里都很难想象。
电影最后老头子对来送饭的邻居小女孩说:“东京人都好忙”。在北上广深何尝不是,被城市分割的时间与亲情,人们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还有被丰富多人的娱乐与消费吸引,我们还有多少时间留给家人。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一体并没有把人拉得更近,而是在千城一面的过程中,人渐渐的迷失了乡愁。
但是老一辈人还是坚守着故乡,对他们来说门前的那条小河或者那片海,在家养的小狗小鸡,山上的树木,都是带着乡愁和记忆的。
而年轻人在去大城市追寻的自己的梦想和欲望的时候,渐渐与家乡越走越远,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装下更多的梦想和追求,装下更多的包容,给予更多的自由。但其实令你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的家人。
可能正如某位作家说的:家,在你离开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回不去了。

爱之樊篱——

而“爱”,是连接父母和儿女的桥梁,也是隔断父母和儿女的幕墙,时代在飞速,在拉开着双方事物认知的距离,电影里的母亲还用着本子画地图来找地点,却不知已经有GPS了。东京一栋栋大楼高起,也全然不是当初的样子,父亲的好友也不复当年的青春,随着年长,仿佛逐渐被社会和家庭嫌弃。
小儿子从小受着父亲严苛的要求,常受着责骂,而躲着父亲,这是因为受不了严苛的“爱”,很多家庭何尝不是如此,太过纵容或者太过严苛的爱,都会让与父母之间有着距离和牵绊,因为爱里有着无私的奉献也有着他们不理解儿女的私心。
但是不能离弃的却也是这份爱,母亲因为小儿子找到了满意的女朋友而高兴不已,也让父亲心安。比起大儿子和二女儿的自私和忙碌,小儿子其实更让父母窝心,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终于长大了,这其实为人父母者最本质的初心。

 6 ) 不知我有沒有資格寫這影評

首先一點是 2013年1月19日 下午14:15左右開始看
結束時大概16:30 哭的我都餓扁了

       事情就是一對年邁的父母從鄉下(日本的鄉下根本都不能算鄉下)到東京看子女 因為子女的難處最後差點無家可歸 母親確定孩子們生活的都很好之後突然離世 最後父親回到老家表示不願再去東京寧願一個人生活

不知道有沒有表達對這個意思 但是我看完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挑我印象深刻的講吧

父 1957年生 母1959年生 我 1990年生
       這是我的家庭情況,其實我的父母現在並不能算太老,但是已經完全顯現出老年人的一些狀況。比如聽力下降,視力下降,記憶力更下降。我爸去年底換了個智能手機一個勁嫌太複雜不好用,雖然現在也能給我發微信,但始終有的時候SMART PHONE比他還SMART,不利索。然後我媽來說老得更明顯,大部份的事情都是前說后忘記,大概用了快一年的時間讓她記住了AKB,就是那個”很多很多小姑娘唱歌跳舞“的,當然直接說AKB她還是沒辦法反映出來。之前洗壞掉我好幾件衣服,染上色的更多。但她還是堅持自己比我和我爸有條理會整理。同一件事情重複8遍都不算多。
       片子一開始,一看到夏川結衣就想起步履不停。老夫妻倆在車站等搞錯站的小兒子來接他們的時候,坐在那裡,手機響了老伴兒沒反應過來是自己的手機響,還是老頭子提醒了才發現。不由得想到我媽總在說她要個手機能打電話就行,但真的有了不是不帶出門就是帶了不知道是自己手機響,一個月根本也沒用幾次還老讓我爸幫她充話費。
       第一個淚點在大兒子因為病人突發狀況取消了帶老夫妻和他的小兒子去遊覽東京的計劃,9歲的小孩發脾氣亂扔東西,最後奶奶說無論他想買什麽都給他買,之後小孩子玩一根杠子也很高興,奶奶安靜的看著他,問他長大想做什麽,小孩沒什麼志氣。我啊,沒有被祖輩寵愛過,甚至覺得他們可能只喜歡孫子。但是有一次和爺爺奶奶一起坐在出租車的後排,那個平時媽媽口中對她不好的奶奶偷偷給了我100塊,還怕前排的一個已經工作的哥哥看到。這件事情我沒和我媽講,當時是爲了保住那100塊。這也是我唯一一次從他們那裡得到了一點所謂的好處吧,但是好像足以抵扣掉之前他們對我的忽略。
       大兒子家不好住,二女兒家不好住,老夫妻倆在賓館看著橫濱港未來的摩天輪,睡著柔軟的床枕著柔軟的枕頭,聽著走廊里中國遊客的吵吵鬧鬧,睡不著。第二天收拾房間的服務員看到那麼乾淨的洗手間都能猜的出來是老夫妻住的。我媽曾經一直說她喜歡住賓館,因為弄得再怎麼亂,一天之後回到房間又是煥然一新。
       老頭子找老同學敘舊,去的居酒屋門口和屋裡都貼著東京家族的海報,有味道。风吹阿姨演的居酒屋老闆娘,有味道。兩個老朋友一開始喝酒就沒完,忘記了醫生兒子的叮囑喝的爛醉。我爸近兩年越來越頻繁的和他的戰友們吃飯喝酒敘舊,開始的幾次總是喝多了回家吐,以至於我媽都煩他,但是後來每次都只是紅光滿面的回來,說:今朝開心。這已經是連我同學都知道的名言了,今朝開心。但是我也忘不了我初中的時候我爸和他的二哥在當時我家租的帶店面的房子里一邊喝酒一邊哭。
       蒼井優在電影開始1個多小時之後才出場。
       母子二人看著311志願者期間的照片,回憶戀愛故事,妻夫木聰說就是看到蒼井的長髮而愛上她,他媽說就是喜歡她爸這個類型,還少女般的捂住了臉。我媽總說是我爸追的她,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媽肯定是看中了我爸長的帥。
       奶奶昏倒在樓梯間的那場戲,簡直就是哭抽過去,小孩就這麼一句話不說小心翼翼的走過來碰碰爺爺的膝蓋。所以一切都是那麼的沒有徵兆,她了了自己的心願,看到孩子們都能好好的照顧自己,過好接下來的生活就放心的去了。可是我媽掛在嘴邊說的最多的仍舊是,你長的再大也還是像小孩。我心里不服氣,但是會不服氣就是沒長大啊。
       家庭成員們都聚在一起守在病床前看奶奶最後一眼,這樣的場景我沒有經歷過,我總是直接看到他們躺在玻璃箱子里被人三鞠躬,兩腮很紅,嘴唇很紅,身體很小。
       父子二人站在醫院的天臺上一語不發,直到老頭子一句,你媽死了啊。小兒子,嗯還沒嗯完就哭成了傻逼,這段可能是整片最煽情的地方,但是相比大多其他的電影來說,一點也不煽情。兩人轉身之後,小兒子傻呵呵的哭啊哭擦眼淚,心裡就覺得,真是個好人。
       葬禮結束后一家人在一起討論之後的事情,包括二姐想要哪些東西,最生氣的是之前被說不靠譜最多的小兒子。就像我小的時候碰到吃豆腐飯的時候,永遠都想不通剛才葬禮上那些哭的最厲害的人,爲什麽在飯桌上就變成聊天最開心喝酒最多笑得最歡的人了呢?
       大兒子問父親以後一個人生活怎麼辦,還是跟自己到東京生活吧。老頭子說:我再也不要去東京。非常帥,應該就是他老婆喜歡的那個樣子,倔犟的帥的老頭子。以前我想以後出國,就把父母也接去,我爸媽總說,到了那裡我沒有朋友不會語言怎麼生活。甚至我媽考慮買房的時候也不願去太遠的區,因為朋友們親戚們大多數都在普陀,連換個區她都不願意。
       最後的最後,讓我真的到現在都是一想起就淚奔的畫面,就是老頭子自己一個人坐著剪腳趾甲。這個畫面的力量實在太強大,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幫我爹媽剪腳趾甲,因為他們的腳趾甲有很多溝溝壑壑,難剪。但是他們嫌我剪的不夠深,不夠爽,硬要自己來,不管肚子多大多難夠到都還是要自己剪。不敢想像以後我爸一個人剪腳趾甲的樣子。
       印象深刻的基本上就是以上。

       這次的BGM是久石讓,個人覺得沒有上次弟弟的贊,雖然我不知道弟弟的作曲是誰,但是那個小號讓人印象深刻。影片前幾次BGM響起都很低調,非常的不搶戲,直到最後片尾字幕時的音樂響起才有久石讓的風味。
       作為蒼井真愛黑粉,這部裏面蒼井的戲份不多,但是非常討巧,騎自行車的幾個鏡頭不錯,其他都只是正常發揮。還好演完了這部才剪的短髮啊,不過髮質毛躁了點~

       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我是沒資格討論了,祖輩都已經不在了,只有珍惜眼前,對自己的父母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不多於,偶爾使壞耍賴在家亂來,留點事情給他們忙忙碌碌,多點時間和他們鬥智鬥勇,這就是我接下來該做的事了。

       感謝2013年初和日本同步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感謝顧桑,讓我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一定會獲益良多,或者哭成傻逼。


=====================SIFF的分割線=====================

6.16 上海電影節 影城一廳
第二遍看淚點還是一模一樣 但是克制自己哭的沒上次凶了
至少沒抽過去~
字幕翻譯問題不少 起碼我覺得最後他爹跟紀子說:昌次這孩子就拜託你了 爲什麽要改成請你跟他在一起?
不過能在大螢幕上再看一次還是太好了~

 短评

SIFF@大光明;改编几无新意也无必要,落于通俗治愈,前作珠玉在前,只有另辟蹊径才会出彩,仍是山田洋次擅长的家庭轻喜剧套路,完全无法传达原作内核精髓,两片连看的效果更差,当全场笑点连连,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感觉轻浮;ps.苍井优扮演书店文艺森女也该歇歇了!和原节子怎么好比呢?!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就这一部,这一趟HKIFF值了,“致敬电影人三部曲”最喜欢的一部!云大说,情感基调和小津其实是不同的,比如看哭了这种事……居酒屋一段开始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就这样完蛋了吗?!”不想去和步履不停作对比,但架构上确实有相似之处。看完后尖沙咀夜宵完,好想喝札幌啤酒,在HK可否尽兴一次?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简直像是看到了家族的重影,相似度惊人的可怕。失去至爱亲人的滋味像是再次经历了一遍,实在是太痛苦了。

17分钟前
  • 小Z
  • 力荐

《东京家族》是山田洋次的“阶段总结”,也是借前辈的壳生自己的蛋。山田与小津有本质区别,小津的家庭像无菌隔离病房,人物之间欲言又止,压抑阴郁,是中产阶级的遮羞布。山田还是达观幽默,“寅次郎”们依旧生龙活虎,生死虽沉重,但大家更乐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低角度摄影挡不住他的坦率与实在。

2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即使《东京家族》时隔《东京物语》六十年,但《东京物语》里的核心依旧能够被共通、被理解,小津安二郎的伟大在于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他所表达的人心人情人世依旧不变。不对,也有变的——六十年来咱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嗓门大了。

2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我离开的这六个月,父母的衰老和退化程度让我吃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必须解释十几遍;他们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搞清我哪天有课;原本从不轻易受骗的父亲会被弱智的街头骗术骗去几百块。诸此种种,让我有时不得不闭上眼睛不去看画面才能忍住眼泪。第一次见那么多德国人哭,我原以为德国人从来不哭的……

26分钟前
  • 姐夫哈地
  • 推荐

熟悉的生活气息。生老病死,便是人的一生。任何从每当逢年过节一张桌子就坐不下的大家庭出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吧。想到一些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不期然就潸然泪下了。淡极始知亲情。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表演太过了 听惯了吐槽体的猛一听类似中文的语速有点受不鸟 无数个实例证明,故事可以学,镜头可以学,剪接可以学,可气质这回事,还是回乡下慢慢养着吧。。。两老静静坐着的场景也能让香港观众捡乐儿,可见学得有多笨。

33分钟前
  • 黄小山
  • 还行

明明比《东京物语》拍得好。

36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三星半。想到山田洋次会对社会老龄化,老人孤老故乡的哀叹做更多功课,但没想到会着墨如此之多,电影中心几乎就着陆在此。整个影片没有了小津的“关系网”,家庭成员不是环状感,而是三角形,各方都支楞着,略有生涩。

39分钟前
  • 我是奈可
  • 还行

非常美好的电影。妻夫木聪和苍井优站在一起养眼极了。

40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孩子会去错误的车站接父母,父母没法在正确的时间死去。子女凑钱住上的宾馆没有老家的榻榻米舒服,观光车上看到的东京塔不如乡下的路标踏实。母亲好像有提前预知的魔法,也留足了与子女告别的时间,她没法亲口告诉老伴快乐的原因,也没法帮小儿媳助力。迎着朝霞嘱托儿子,你妈没了,此刻家族才能团聚。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SIFF5 时隔六十年的新瓶装老酒,无非是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认识到“我们最终都要无家可归”这一现实,从年少看待老去,从成长看待家族瓦解,从翻拍重新认识经典。而影片本身,前半段照葫芦画瓢毫无特色,后半段略有突破也顾此失彼。对地震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也很不合时宜。

4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前半段和一些场景致敬小津,后面转向是枝裕和,没那么隐忍苦涩,却是波折豁达而不过分煽情。加入一些现代社会细节,更能让我想起亲身经历,半夜看得很虐心。妻夫木聪和苍井优作为新生代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优酱,越到结尾戏越吃重。父亲在天台上说,你妈妈没了,儿子漫不经心哦了一声,随即开始哭泣

4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昌次跟母亲分享表白经过、老爷爷感谢纪子的地方很感动。

49分钟前
  • Kirsten
  • 推荐

我就是骑车摔沟里回头看苍井优的那个英语老师

50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东京物语是大师经典中意想不到的好,东京家族是意料之中的情感高分

55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小津的故事,骨子里换上了山田一贯的人生态度,小津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被打破了,味道变了,但日本传统价值观的那份优雅和隐忍还在,只是多了一份山田眼中的豁达幽默和乐观。硬是和小津导演比也显得没有必要,如果山田不留一丁点自己的特色,完全致敬变成了小津,那才叫让人失望呢。★★★★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儒家文明下的农民依自然资源而结成稳定社会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儿女们都离开小岛,传统家庭关系遭遇重构。亲情的疏离、城市的压力、举目无友的老俩口在东京只能当观光客,多数的时间是在默默的凝视中打发。不如归去,但小岛也总要变的。在现代化与儒家体系之间,或许只能取其一。【百老汇电影中心】

1小时前
  • 私享史
  • 力荐

太多感同身受 山田導演就是一點也不煽情卻讓人泣不成聲 居酒屋外和屋裡都挂了東京家族的海報是否能算彩蛋 最後橋爪功一個人剪腳趾甲的鏡頭太戳淚點 久石讓這次相當低調 直到片尾音樂才顯示出他的味道 蒼井戲份不多 但感覺沒有之前弟弟演的出彩 感謝@ShanghaiG 感謝2013年初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

1小时前
  • T.V.Zoe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