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HD

主演:佩特里·波伊科莱宁,萨穆利·贾斯基奥,玛拉雅娜·迈雅拉,汉娜迈亚·尼康德,马蒂·奥尼斯马,Rami Rusinen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语言:芬兰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1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2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3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4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5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北影节最佳影片当之无愧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全篇都在跟随电影主人公亚科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毫不夸张来讲亚科的亲身经历活脱脱的演成了或者成就了这部电影。

电影主人公亚科的扮演者佩特里·波伊科莱宁太有感染力,深深地把小编给打动了。片中,他是一名患者,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导致双眼失明,胸及以下的残疾让他成为了一个植物人,面对每天邻居对他的是非议论、父亲对他疾病上的每日问候,居家护理员对他的“束缚”。影片只是简单明了、只言片语、轻描淡写的几笔来描述亚科是一个爱好电影和收藏DVD影碟的发烧友,全然没想到这故事的背后,他却是一个为了自由挣脱家庭的“束缚”不枉留下遗憾,不顾一切远赴1000公里之外,为找到网上的女友而埋下伏笔。在出租车上、在火车站、在女友家,他就像是个孩子一样,多么渴望自由。但是命运对于每个人来说却总是不顺,在火车站他遭遇了盗窃的小偷,到达目的地却被小偷带到一座废弃仓库,拷问他银行卡密码,同时将亚科滞留在废弃仓库,好在之后遇到好心人,帮助亚科找到其女友,故事才圆满画上了句号。强烈表达了导演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于盲人的冰冷无情和漠视,表示了深深地谴责。

导演多次运用亚科的个人镜头,其内心独白是影片一大亮点。看到亚科与病魔顽强抗争;面对命运不公勇于迎难而上;为了见女友远赴1000公里外也得见上最后一面,观影完毕后,小编不觉得亚科有多么可怜,而是感觉被这样一个顽强生命力的人,赢得了观众们的尊敬和钦佩,因为他做了一个常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敢于挑战的事。如果10分满分,我会给这部电影8.5分,因为小编的心情看完是十分沉重、百感交集,这个人物同时教会我们很多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好作品,很赞!

 2 ) Wind of Change

模拟近乎失明的拍摄镜头实在太有创意了,让视觉的艺术变成限制的艺术。电影非常写实地描述了一个行动不便的盲人的日常,单调重复孤独,即使在一切变坏之前Jakko有着丰富的生活,但过去的丰满也无法释怀如今被囿于自己身体的沮丧和愤怒。他唯一开心的时刻是和从未谋面的女朋友聊天,可能只有此时,他们能感受到思想依旧可以驰骋。

电影在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了自由的困境。最直接的层面是身体。当身体残疾(失明、无法行走)那么三小时以外的空间都是另外一个难以通达的世界。相应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电影中也被重新定义,丈量的方式也不同了。正常人丈量距离的方式不再适用于残疾人,后者不再计算时间的消耗,而是换乘时候的难度。

第二层自由的困境是制度和制度下的恶人。Scorpions标识了Jakko的成长年代,柏林墙被推倒、苏联解体。Scorpions的Wind of Change是自由之风,那时乐观的人们觉得历史已经终结,明天会更好。Jakko中年因病变残疾,像极了一个zz隐喻。当年自由的困境在制度,如今邪风又吹了回来。即使在北欧对残疾人如此友好的地方,人性之光也没有照亮恶人之心。

自由的第三个困境是死亡的威胁。当人死了,一切都结束了,身体和灵魂,自由和责任,一并消失,这可能是解脱,但解脱不是自由了。死人无论是去天堂还是地狱,都不再拥有自由,因为只有肉身之人,挣扎于责任和限制,充满着欲望和渴求,才是自由的载体,没有存在者就没有自由。

 3 ) 对白对我来说已经就是一切/

对白对我来说已经就是一切/你或许可以像他一样 闭起眼睛看完一整部电影 /xx:xxx? xxx:xxxxxx,xx?问号里的自由,我或许可以先休息一下,等等再继续 ,没有呼出口的救以及滚动,悬置的侧翻/导演也曾试图用一堆疑问,抓住最后一根稻狗/那只剩下的,与你本可以继续的。一场可能会让你变湿的梦境,没有点字

 4 ) 不完整的躯体里藏着最完整的爱和灵魂

亚科由于多发性硬化症失明并下半身瘫痪,他每天被困在家里,和诸多收藏的影片为伴。他认识了一个罹患绝症的女人,他们通过电话恋爱,相互陪伴。女生的病情加重,促使亚科决定要去见见她,无人陪伴的他踏上了未知的路,遭遇了抢劫和意外后最终得以见到了心爱的姑娘,送给了她未拆封的《泰坦尼克号》。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但很惊艳的作品。全程浅焦镜头大特写,试图模拟出一种盲人的世界的感受,使观影体验非常特别。简单的剧情,大量关于电影的讨论,主演的心理和表情的描写,特别令人着迷。他大喊着freedom的样子,接到电话的兴奋,发现被人绑架后的小聪明,最后真情实感的咆哮和见到爱人的眼泪,这一切都太真实了。无论是他说的“可怜一下谈恋爱的男人吧”,还是咆哮着说“你根本不知道我们活着有多难”,“只是同情同情同情”都让我意识到对于特殊的人群和群体,也许他们之间真实的爱与关心尤为重要。

他们都挣扎在生命的边缘,每天吃药是机械的闹钟,他们互相之间的陪伴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完整的爱和互相理解的语言中包含的有趣的灵魂和浪漫,也是只关心他们残破的躯体的其他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也因此在最后两个人想见的画面格外的感人。这么小的故事里却饱含了一个重病之人的全部的热情,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个故事啊。在他的世界里,他希望能获得尊重,去和他聊电影和乐队,而不希望得到同情,去问他今天去哪里怎么去吧。

主演本人就是一个因多发性硬化症致盲的人,他本人一定也尽力了很多的痛苦,但今天的他拥有一部自己主演的电影作品,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不同的人生吧。这个电影的妙也许就在于用小故事小冲突讲了大爱和人性的魅力吧。

 5 ) 死亡和真的死亡

男主得了多发性硬化,查了查名词解释,知道了这基本上就是个慢慢死的病,死之前生不如死。

男主虽然很倒霉,但是他一开始并不是清醒的。芬兰对待残疾人的保障应该是很不错的,他虽然没有收入,但也不用花钱,药和放松剂是领的,护士估计也是政府派的,然后他爸爸和家人整天关心他,无形中,这些东西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多发性硬化患者亚科”的人格,这个人格以前收集电影,现在足不出户,被社会照顾的很好,但内心很愤怒,常常做奔跑的梦。男主自己讨厌这个人格,就常常用幽默和自嘲的话语企图消解这个形象,他还想建立一个以前正常的亚科形象。

虽然面对死亡,但还不够近,还没碰到死亡冰冷的眉梢。

直到他出门去见女朋友,遇到劫匪二人组,要隔断他的喉咙,他才真真正正的面对了死亡,讲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也终于把梦中的场景补充完整,自己就是那个坐在轮椅上抽动不止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亚科。


男主最开心的应该是策划去见希尔帕的过程,然后这个过程一波三折,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内心震荡,在这个急剧震荡的过程中,他体验了生与死,体验了自由,也体验了爱情。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不见得需要健全的肉体,需要完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确的计划。他找到了乐子。

但是考试呢,如果考试来一次这样的过程,得到不好的结果,会怎么样?这就是电影和生活的区别吧。

 6 ) 要如何在断井颓垣中看见人性纯真,才是这部电影最触碰人心的真挚之处。

电影的存在,不只让我们从中获得宽慰,更多时候是给我们一双主观视角,近看,甚至——成为那些原先不甚理解的人物本身。 以他们的眼带领我们感受世界,感受磨难,于是我们逐渐同理镜框中的角色,也便懂得同理真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

当影痴失去视觉

乍看片名,可能有些让人摸不着头绪,事实上其来有自。 电影男主角亚科(Jaakko)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使他双眼几乎失明、下半身瘫痪,镇日被迫待在家中,行动都得靠家人协助。 失明前的他是重度电影迷,最爱美国导演约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的作品,钟爱动作电影的他甚至将自己无法活动的双脚命名为“Rocky”和“Rambo”(出自席维斯史特龙的电影),却坚持不看风靡世界的爱情经典《铁达尼号》(Titanic )。

悲伤的是,由于失明使他再也无法看电影,只能继续用「听」的方式感受电影,而他生活中快乐的来源除了电影,还有他在网络上认识的女生席尔帕(Sirpa)。 席尔帕同样也是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尽管从未见面,遭遇相同景况因此格外有共鸣的二人相知相惜、无话不谈。 从疾病谈到电影,从细琐日常聊到人生观,即便失去视觉,他们却获得其他人所没有的——更敏锐的感受力。

一日,席尔帕向亚科透露自己癌症病情恶化的消息,终于让亚科提起勇气,决定独自前往席尔帕家,踏上所需长达三小时的路程。 这三小时的旅程对拥有正常视力与行动力的人而言,似乎不算什么,但对任何行动皆需仰赖他人帮助,甚至连自己身在何处都无力辨别的亚科来说,绝对是惊天动地的挑战,也像是最遥远的距离。

只需坐上计程车便能感受到无比「自由」(Freedom)的亚科,之所以将生活一切小事如此看重,正是因为他与死亡的靠近,使他无时无刻不面对「失去」的恐惧。 当他在旅程中被人诓骗、威胁,甚至绑架、伤害,面对抢匪好手好脚仍贪求更多,他那句声嘶力竭的话语——「面对死亡的心情是你们绝对无法理解的」是全片中所说出最严厉的控诉,也是最真心的自白,幽默背后是无助,笑眼底下是泪痕,举重若轻,莫过于此。

表演背后的真实

饰演亚科的本片主演佩特里波科莱宁(Petri Poikolainen)在真实世界同如角色罹患多发性硬化症,双眼失明前也曾作为演员,芬兰导演泰穆尼基 (Teemu Nikki)将他每日遇上的挑战写成剧本,甚至片中住家场景也是主演的真实住所。 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合作与密切关系是成就本片的重要关键,导演将角色困境逼真呈现,并藉由浅焦(Shallow Focus)的镜头,将主角以外的世界模糊,加上特写放大感官,镜头歪斜和摇晃除了反映视障者观看世界的角度,也制造观看的不适与不安感。

这绝对是一部需要在戏院观看的电影,沉浸式声音效果引导情绪起伏,带有惊悚元素的拍摄手法使观众全程跟随角色心惊胆跳,感受人性之恶,也感受人性之善。看著亚科儘管遇上这些危难,最可贵的是他如孩子般的纯真,和疾病夺不去的幽默,他常自嘲自身疾病,表面似轻鬆调侃,背后何尝不是沉重悲伤。

透过镜头代入,当我们成为角色,那些焦虑是真实的,恐惧是真实的,对我们而言仅是八十分鐘的短暂共感,对他来说——是昨天、是今天、是明天,更是余生所有日常。

不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旅程

选片时,看见影展以「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形容这趟路途,便觉相当有意思,观毕后也深感再贴切不过——英雄如何受到召唤与啟蒙,历经重重磨难和考验,最终获得奖赏。不过,亚科的奖赏不是击倒万恶反派,亦非拯救世界,而是依靠自身力量踽踽步向爱人彼端——那一刻,他便拥有了全世界。

本片视觉呈现效果惊人,全程浅焦镜头让角色外的世界皆被虚化而显得朦朧不清,唯有最终当亚科见到席尔帕时,失焦镜头带至她脸庞剎那,画面顿时变得清晰无比,这一幕实在比众多撒满糖霜的爱情电影都更浪漫多情也刻骨铭心。当他们相互拥抱,彷彿看见二个被众人遗忘的灵魂在世界边缘相遇,在逐渐靠近黑暗、走向死亡的路上,他们走向彼此,接著义无反顾短暂逃离,在悬崖边相拥。

真正重要的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一位热爱电影的影迷失去了看电影的双眼,该是多麼令人绝望的悲剧。只是说来讽刺,他们虽被剥夺以正常人生活的权利,却拥有得以感知细小情感的能力,得以拥有小王子口中那些「大人们遗忘的事」,这却是有著健全五感的寻常人所丧失的。

作为一位观众,能够在戏院遇上如此电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它所带来的情绪张力相当惊人,更是难得一见的震撼。世态炎凉,这世界从不缺残酷,因此,要如何在断井颓垣中看见人性纯真,才是这部电影最触碰人心的真挚之处。

 短评

意想不到的是本届威尼斯印象最深最让我激动的片子是我看的最后一部。首先是他出乎意料地全程把焦距定在主角的身体上,观众能够体验到一个盲人的视野所见,非常有代入感。第二就是映后主创们说的对电影的热爱,我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在卖情怀,但是我在电影里感受到的确实是对于电影的绝对专注。

3分钟前
  • 冷肉
  • 力荐

#2022金馬奇幻影展# 是部很「好看」也是很「好」看的電影,且必定要在電影院觀賞的沈浸式體驗,簡單來說就是體驗82分鐘的盲人視角,台詞有作為影迷的碎嘴幽默:約翰卡本特、《冰血暴》⋯⋯等,失焦畫面比《推拿》還要全面,戲劇性片段一同跟著揪心緊張,想到踏出家門這件日常小事對他們來說是需要賭上性命也要全然去相信人性,還好這世界還留有溫存,也讓結局顯得特別真誠動人,全程非常入戲的我忍不住爆哭並報以掌聲。

6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力荐

映后活动,一个男的问导演:这个电影这么拍是为了表达对视障人士的同情吗?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放置对残障人士对同情?我傻了,导演也傻了,尴尬极了,但是很像会发生在这里的事。

9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请可怜可怜一个恋爱中的男人吧……太难太苦了,但还得继续活下去……

1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SXSW# 虚幻失焦的视角、摇曳晃动的镜头、宛若来自异时空的声音设计 全片皆是「推拿」式体验 眼前皆是混沌 他的轮廓却在混沌的周遭中越发清晰 我们都想成为冰川 却发现自己只是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不愿看「泰坦尼克号」却做出“通过五个陌生人来见你”的浪漫创举 但最感人之处 还是片头片尾的盲文字幕

15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这也钛浪漫了(指结尾

16分钟前
  • SH3056
  • 推荐

独特的摄影方式让观众也跟着一把盲人生活,各种不便,但依然充满活力,片中对主角影迷身份的设定也是相当有趣。最有意思的还是跟导演的连线,一个是电影创作本身没有考虑社会意义,就是为朋友而创作,另一个是选择《泰坦尼克号》就是因为导演本身也是那么想的。爱这部电影,很喜欢倒地之后那句“FREEDOM ”

19分钟前
  • son沐风
  • 力荐

不要低估世界的恶意 也不要因此止步不行

21分钟前
  • Painkiller
  • 推荐

本高度近视患者来说代入感太强烈了。眼前的黑不是黑,人性的恶才是黑,我害怕黑暗但仍然愿意为了你翻山越岭。只字不提爱情,可遇见你就是光明。

25分钟前
  • Fairy🍒
  • 推荐

这部芬兰电影和娄烨的《推拿》类似,用浅焦镜头制造一种受限的视角,让观众在短短80分钟里感受和体验盲人的困境。没想到的是迷影元素如此丰富,后半段转入惊悚类型情节也有点意外。最出色的是喜剧氛围的构建,人物塑造上突出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大多数商业片那样剥削残疾人这点令我最欣赏。

27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芬兰】从片头片尾的设计,再到选择的完全以主角展开的视角和虚焦;处处都体现着对视障患者的关怀以及尊重。他们的每天,如“土拨鼠之日”般重重复复;吐槽着《纽约大逃亡》,“Jack Rose二选一”的无趣问题;男子快人快语的自嘲与从开篇就赢得好感。真正踏上路,他痛诉着障碍依然在这,再到迷惘与重新拥抱…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视觉的抹去而消失。这是在抛出了一个危险的悬念之外,插入的最温柔的关照。

2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别有新意的视听,非常令人动容的小故事,以及令人心碎的表演

31分钟前
  • Caraxes
  • 力荐

拍成短片就够了

36分钟前
  • 赏味Spencer
  • 较差

今年北影节三项大奖获得者,芬兰的这部片名很长的电影确实好看!全部以长焦镜头的特写表现故事,别出心裁,一贯到底,完成度令人叹为观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当之无愧!写一个,也可以说是两个残疾人(一个患多发性硬化症至瘫致盲,一个患不治癌症)的特殊的爱情,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正在国内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相似的残疾与困苦,相似的对爱情、生活的渴望,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平凡、渺小的人物们,确实应该得到社会、大众、艺术的关注与爱护!两个片子都没有回避社会恶势力及不当政策带给他们的危害与灾难,又都非常节制,向上、自强,实在值得赞赏。李睿君导演从二十年前的《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我都看过,还在澳洲“金考拉华语电影节”上给他发过奖。他能坚持至今,太值得赞扬了!

4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浅焦镜头的运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扑面而来的压迫感,无法抑制的绝望感,片头的盲文字母到了片尾滚动的时候全都转化为我们能看懂的文字,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份属于他的复杂情感,与我身体上的疼痛感融为一体,心里有太多想说的话,但这一刻,除了哭泣我什么也做不了。就像别人问他过得怎么样,而他总是回答:我还活着。整个世界都在颤抖,而他看见的只有模糊不清的船只在大海上漂泊,内心深处的孤独在耳边徘徊,那是歌声、呼喊声都掩盖不住的刺耳轰鸣,躺在地上无力反抗,却还要大声呐喊自由的瞬间,泪水沾湿了我的眼眶。为了奔赴素未谋面的爱情,他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房间,踏上未知的路途,用尽全力去冒一次险,因为讨厌被现实束缚,因为讨厌被别人可怜,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被偷、被骗、被打,被威胁、被嫌弃、被抛弃,但在见到她的那一刻,他是快乐的。

45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力荐

总能在欧洲电影里看到“在已经算是挺完备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面对生理心理问题的挣扎,深刻入骨。以盲人视角展开叙事,全程极有代入感,老戏骨的表情演绎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我只用麻烦五个陌生人就能见到你了”,和穿Scorpions抢匪聊天中呈现的复杂人性,正是因为一个可怜的人拥有的只是电影和遥不可及的恋人,手机是唯一的带来幸福的光亮,才让人更加感同身受去同情和代入身处困境的艰难。一个从未看过泰坦尼克号的盲人,却能跨越千山万水越过重重障碍去见未曾谋面的恋人,这是比泰坦尼克号本身都浪漫得多的故事啊~看到老人最后拿出包胶影片的那刻,哭得不能自已。

47分钟前
  • 凌麦儿
  • 力荐

映后交流环节不会问问题的观众别硬问

51分钟前
  • 喬木君
  • 还行

非常感动,口罩哭湿。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55分钟前
  • 一豆
  • 力荐

聚焦于面孔,失焦于环境,身份于迷影心,感受于同理心。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用全浅焦镜头模拟近乎失明的视界,观影体验堪称一绝。不爱看《泰坦尼克号》,却比任何人都更相信爱情;穿城去见你,历尽磨难也在所不惜。导演巧妙加入自己的迷影情结,结束得温暖而动人。PS,主演现实中就是瘫痪失明的多发性硬化症病人,不服都不行...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