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之下第五季

已完结

主演:彼得·克劳斯,劳伦·艾波罗丝,弗莱迪·罗德里格兹,迈克尔·C·豪尔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2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3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4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5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6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3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4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5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6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7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8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19六尺之下第五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此 曾 在

曾經我們都在。
曾經在車尾廂發現自己的墓碑。
曾經把搖頭丸當亞士匹靈。
曾經在廚櫃發現中國娃娃。
曾經結七次婚。
曾經在機場的儲物室造愛。
曾經在停屍間吸毒。
曾經被雷電擊中。
曾經一起看《宇宙靜悄悄》。
曾經把倒後鏡中死去的哥哥甩掉。
曾經在巴士站遇見死去的父親。
曾經在下雨時被告訴甚麼都不緊要。
曾經很滿足很滿足。
曾經舉辦展覽。
曾經在辦公室工作。
曾經聽俄羅斯人禱告。
曾經在觀眾席上給羞辱。
曾經在電影的中途離開。
曾經在電影的中途回來。
曾經刷好牙才上床。
曾經與妓女午餐。
曾經用刀子把自己的紋身割掉。
曾經渴望自己的弟弟。
曾經被捕。
曾經覺得生命是地獄。
曾經在林中射殺自己生命裡的男人。
曾經被雀鳥侵犯。
曾經以西班牙的島嶼吻妳。
曾經向自己的恐懼迎面撲去。
曾經夢見死神。
曾經在印度餐廳的樓上消磨光陰。
曾經學會不再求問生命裡的不可知。
曾經被毆打。
曾經被愛護。
曾經撞車而倖存於此。
曾經與同性戀的男人上床。
曾經被看進眼眸深處﹐說:「妳可以。」
曾經覺得所有宇宙的粒子都在召喚你。
曾經在伊拉克給炸掉一只手﹐兩條腿。
曾經渴望而得不著。
曾經墮胎。
曾經因為不忠而擁有最美好的禮物。
曾經在性愛派對全身而退。
曾經因為拍照而被掌摑。
曾經停止喫藥。
曾經為了生命的神奇而落淚。
曾經與哥哥的情人一起尋找斷了的腳。
曾經擔心自己不夠好。
曾經用一生的時間擔心自己不夠好。
曾經昏迷。
曾經為了尊嚴而做出愚蠢的事。
曾經覺得妳神秘﹐而且迷人。
曾經在越戰的前夕瘋狂造愛。
曾經我覺得但凡失去也是美。
曾經成為別人的助手。
曾經以為學習是一種救贖。
曾經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曾經你和我是那麼好。
曾經被蜜蜂啃咬。
曾經被船漿搞爛唯一的身軀。
曾經快樂得像七歲的孩子。
曾經為陌生人挑選喪服。
曾經好好學習呼吸好去插最美麗的花。
曾經洞察妳和我一樣是寂寞到出了毛病。
曾經痛恨自己的父母。
曾經以為別人的自傳是為自己一個而寫的。
曾經在醫院等待天明。
曾經妒忌妳在舞台上耀目的喝采。
曾經向死人尋問。
曾經在夜裡不成眠的禱告。
曾經為將行之人錄一張唱片。
曾經一邊駕駛﹐一邊痛哭。
曾經回頭告訴妳:「我會飛。」
曾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拼字遊戲。
曾經把一樣顏色的內衣褲﹐全部摺好。
曾經收到糞便郵件。
曾經接受電療。
曾經在百貨公司高買。
曾經一邊編織衣裳一邊計劃著離開一個人。
曾經我以為健康的食物能拯救世界。
曾經殺掉一條蛇。
曾經餵女人喫玻璃。
曾經親手埋葬妳。
曾經被自己的車輾過。
曾經以為幻燈是星星。
曾經在洗手間被一個理髮師壓倒。
曾經聽到母親的叫床聲。
曾經我相信我們有一天能夠好好在一起。
曾經他無法戒煙。
曾經在教會宣告自己是同性戀。
曾經想忘掉自己是自己。
曾經陽光明媚。
曾經原諒妳的過失。
曾經醒來在自己的髮間找到葉子。
曾經因為你很悶而幹掉你。
曾經為了地下室湧出鮮血而不知所措。
曾經覺得這一切都值回票價。
曾經我覺得世上只有一個人真心愛我。
曾經因你的遠離而引以自豪。
曾經到動物園看長頸鹿的近親。
曾經在你病發的時候在你耳邊說話。
曾經拼出沒有人懂的生字。
曾經想成為一位律師。
曾經在車廂中給吮腳趾。
曾經在面試時泣不成聲。
曾經願意跟黑幫浪跡天涯。
曾經答應每天都去探望你。
曾經為兒子的第一個女人唱頌歌。
曾經放火。
曾經久別。
曾經重逢。
曾經答應為你拍裸照。
曾經打破別人的杯子。
曾經我相信妳拯救了我的人生﹐現在亦然。
曾經我央求你去過自己的人生。
曾經我答應妳如果有戰爭﹐我會去加拿大。
曾經一起買古董傢俬。
曾經我覺得我今生今世沒法再擁抱你。
曾經在那黑而又黑的地方只有我一人。
曾經每個人都在等待。

曾經我們都在。在我們兩眼昏花濛白﹐感情磨蝕遠逝﹐心臟勞累乏力之前﹐我們不但曾經學會過吸氣﹐也曾學會過呼氣﹐學會過堅持﹐也學會過放開。我們不能只學一種﹐否則無法存活。所以我們學會了生﹐也就會學習死。

正如有了你﹐也就有了我。曾經曾經﹐這一切﹐和我們﹐統統都在。

 2 ) 生亦何欢,死亦何戚

追完《火线》之后,本打算追《黑道家族》的,但网络上却找不到未删减版的资源,于是就看了《六尺之下》。

        相较于《越狱》的紧促,《绝命毒师》的深刻以及《火线》的宏大,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来标记它,一番纠结之后,我想到了“平淡”和“荒凉”。平谈是我看它时的状态,荒凉是我看完它时的感受,却都无关于《六尺之下》本身。

        《六尺之下》五季共63集,每一集都以一个凡人荒诞或惯常的死亡开始,一直到第五季,再以费雪一家以及与之生命中有过交集的人的相继离世作结,完成了一个美国殡葬业家族两代人生命的轮回。

        第一季第一集伊始,就以费雪家族里父亲的意外离世开篇,然后便是其余家族成员在怪诞的状态下仓促的出场,从而奠定了该剧边缘、荒诞、黑色幽默的总基调。

        然后几集看下来,你又会发现这个家族里似乎没有一个正常人,个个都是怪咖,即便是已经离世的父亲,也被发现生前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行为怪诞,举止荒唐,漠视传统,游离规则,同时内心又无比挣扎纠结。然而在暗自窃笑之后,你又觉得他们有一些可爱,有一些率真,甚至有一些熟悉。直到终于有一集,于某个瞬间,你会忽然发现他们中的某一个像极了我们身体内的另一个自己——那个被传统、规则禁锢了很久的,或者被我们藏匿了很久的,另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自己。

        于是,伪装尽数卸去,灵魂渐趋打开,我们袒露出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温情脉脉的看着他们琐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庸常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仿佛是在看着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直至有一天他(她)溘然长逝,长眠于六尺之下,而关乎我们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也被埋葬,永入苍茫。于恍惚之间,便似乎有了一种已然活过一次的沧桑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仓促或者漫长的数十年里,在经历了至亲的人一个个相继离世之后,终于有一天自己也撒手人寰,于是万念俱灭,万事俱空,这个或缤纷或凄凉的世界于我们而言又重新归于荒凉。

 3 ) HBO官网几位主要人物的讣告

茹丝·奥康纳·费舍(Ruth O'Connor Fisher)
茹丝·费舍1946年生于帕萨迪纳,周三在格伦戴尔的Good Samaritan医院逝世。1963年她从帕萨迪纳高中毕业,之后在家里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20年前在托班加峡谷开设了“四爪”宠物寄养所。
她身后留下了知心伴侣乔治·西布利、妹妹莎拉·奥康纳、居住在洛杉矶的儿子大卫·费舍、居住在纽约城的女儿克莱尔·费舍。茹丝珍爱的四个孙辈也会想念她:玛雅·费舍、薇拉·切诺维、以及安东尼和杜雷尔·查尔斯-费舍。
遗体瞻仰仪式将于3月15日星期六下午2点在洛杉矶西25街2302号费舍父子殡仪馆举行。

基斯·德韦恩·查尔斯(Keith Dwayne Charles)
查尔斯保安公司创始人基斯·查尔斯1968年出生于圣地亚哥,周二上午工作时突然离世。
基斯是西点军校学生,1989年毕业拿到了犯罪学学位。他作为洛杉矶警察局的一员为这座城市服务了9年,之后投身安保行业。他身后留下了挚爱的丈夫大卫·费舍、爱子杜雷尔和安东尼·查尔斯-费舍,孙子马修、妹妹凯拉·查尔斯及居住在卡尔斯巴德的外甥女泰勒·伯努瓦。他的父母、曾居住在圣地亚哥的罗德里克和露西尔·查尔斯已先于他离世。悼念仪式将于2月18日星期日下午2点在洛杉矶西25街2302号费舍父子殡仪馆举行。

大卫·詹姆斯·费舍(David James Fisher)
生于1969年1月20日,卒于回声公园,享年75岁。40多年来他都是洛杉矶费舍父子殡仪馆骄傲的所有者和运营者。2034年退休之后,他参加了当地剧院的许多演出,包括魏尔和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及在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中扮演埃伯尼泽·斯克鲁奇。大卫身后留下了他的伴侣拉乌尔·马丁内斯、深爱的儿子杜雷尔和安东尼·查尔斯-费舍、妹妹克莱尔·费舍以及三个爱孙马修、基斯和凯蒂。谢绝献花,款项请捐给南加利福尼亚歌剧协会。

赫克托·费德里科·迪亚兹(Hector Federico Diaz)
和妻子在波多黎各度假时逝世,享年75岁。费德里科1997年毕业于塞浦路斯学院,获得殡仪学学位。他担任了数年的遗体修复师,之后成为25街费舍和迪亚兹殡仪馆的联合所有人。2005年,费德里科在好莱坞德隆普雷大道开办迪亚兹家庭殡仪馆,为社区服务了35年后退休。
他的父母、曾居住在洛杉矶的毛利西奥和莉拉·迪亚兹已先于他离世。他与挚爱的妻子瓦妮莎结婚54年,身后留下了爱子胡里奥和奥古斯托,以及三个孙辈:艾米莉、塞莱斯蒂娜和文森特。
悼念仪式将于2月16日星期六上午11点在迪亚兹家庭殡仪馆举行。葬礼弥撒将于次日早上9:30在安特沃特村的圣保罗天主教堂举行。

布兰达·切诺维(Brenda Chenowith)
布兰达·切诺维生于1969年7月19日,逝于家中,享年82岁。她获得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以及南加州大学人类行为理论博士学位。
她著有数本关于天才儿童在家庭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书籍。她被认为是该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还在南加大社会工作学科开设了数门课程。她创新了研究方法,确证了非常规的人类行为与胎儿时期和酒精接触有关。儿童时代的布兰达是加雷斯·费恩伯格博士所著的《夏洛特光明与黑暗》一书的研究对象。
她挚爱的孩子玛雅·费舍、薇拉·切诺维、弗里斯特·内森松,恩爱的丈夫丹尼尔·内森松,居住在马里布的弟弟威廉·切诺维都会深切地怀念她。私人安葬仪式将于3月9日星期三在深溪自然保护区举行。谢绝献花,款项请捐给您选择的慈善团体。

克莱尔·西蒙妮·费舍(Claire Simone Fisher)(1983-2085)
生于1983年3月13日,2085年2月11日逝于曼哈顿。克莱尔在洛杉矶长大,曾在LAC艺术学院学习。她作为广告和时尚摄影师及图片记者工作了近50年,为华盛顿邮报杂志、W和The Face创作了数幅令人难忘的封面。克莱尔经常在纽约和伦敦的画廊展出其作品,在该领域几乎所有人都转向数码扫描和计算机成像的时代,她依然坚持用银来处理照片。2018年克莱尔以教师身份开始在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教授摄影,并于2028年获得终身教职。她挚爱的丈夫泰德·费尔维尔已先于她离世。

翻译:飞羽
原文:http://www.hbo.com/six-feet-under/episodes/5/63-everyones-waiting/article/obituary.html

 4 ) 只得坚持,别无他法

  相比于影像、文字中的世界,现实生活中也许并没有那么富有戏剧性。它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好,但也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差。就像SFU中那一个个出其不意的黑色幽默的段子,不会让人捧腹大笑乐得找不着北,也不会使你总是处于生活泥潭的深处。它嘲讽生活,看似有种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大气,可是咀嚼过后,却是满嘴的无奈。
  
  里面每一个人都因自己的特质而不完美,但也因此被我们理解包容着,深爱着。
  他们孤独,却不愿诉说,因为就连这种孤独感,也无法找到那个适合的倾听者;
  他们都渴望被爱,却时常把爱和关心视作虚伪;
  他们都怕麻烦,却不停地制造麻烦;
  他们不愿伤害别人,却总是不经意间往他人生活的十字架上打入一根根钉子,还溅了自己一身血。
  我们总是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于是对剧中角色们的种种情感,我们既是施予的一方,又是接受的一方。
 
  如此近距离高密度地接触死亡,许多人也许会奉行及时行乐的准则。然而这种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来过的想法实在没有什么可行性。潜意识里你知道明天不是世界末日,你不得不考虑“充满意义的一天”过后的那一天你怎么面对。世上真正活的潇洒的,能有几人?更重要的是,谁也无法和时间相抗衡。真正刺激到你,让你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麻木总是生活的常态。
  经营殡葬业的Fisher一家,不会没有因为某些触动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然而,或许是对死亡的司空见惯使他们忽视了死亡本身的力量,又或者是因为死亡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具有任何意义,他们仍是迎向了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生活困境,无可奈何。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是无意识地幻想着自己的死亡,各式各样。我知道这毫无意义。知道注定的结局又如何?偶尔看透生死又如何?我能做些什么去改变它么?我愿放弃人生,不去经历它么?我的痛苦会因此减少吗?不会,什么都不会改变。我只会像剧末的Claire那样,在那通往已知死亡的未知路上驾车前行。
  但我就是无法停止幻想,也许仅仅只是贪图刺激吧。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烦恼炽盛,不知所求,所求不得,继而又不知所求,这一切的一切,生而为人,我们都躲不掉的。所幸的是,我们不是被生活折磨的唯一一个。
  只得坚持,别无他法。

 5 ) 关于nate

nate是那样一个真实的像谜一样的人物,以至于你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便很难体会他面具背后的感情;或者说,如果你不曾是个理想主义者。

在葬礼上,george接过主悼的位子,他说:
“……nate的死让我们打击甚大,特别是在发现他是那样一个理想主义者以后。生活如此残酷,他毕其所有的力气去挣扎,去追求所爱的人,甚至爱这个字本身,它令人烦恼的、美丽的形式。”

在你活了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真正了解你的,不是你的父母,你的爱人,枕边的性伴侣,或者任何一个和你去看超级碗的朋友;而是那些经历相似、与你偶遇的人。

一个loser,或者一个你所认为的陌生人。

在看过SFU不久,我去人艺看重排的话剧《家》。在厚重而阴沉的氛围下,我看到一个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在竭力的舞蹈,在挣扎,在逃离或是死亡。

和SFU如此相像。

我也有一个类似的家庭。我的父亲——如果说他曾经有什么理想的话,现在也一无所有了。每次回家看到他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烦恼,发着重复而单调的牢骚,腆着他那越来越大的肚子。这一切都源于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爷爷半身不遂了,于是钦点父亲辞了工作,留下来伺候他。这一伺候就是二十多年。

从小就能感觉到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在亲戚的争斗中、邻居的揶揄中,像陌生而充满灰尘的风扑面而来。于是,我屏住呼吸,在角落里成长。这种感觉,并不比停尸房的日子好多少。

父亲每几天就要抱怨自己现在的日子,这感觉熟悉么?就像SFU里的nate,一连串意外的死亡,你目睹着他从一个充满英气在储物室里ooxx的叛逆者,变成了一个只会微笑的非常温和的人。这样的人,起初还抱怨,后来根本不抱怨了;他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棱角温柔的挂钟,在墙上发出脆耳的声响。

也许nate结婚的那一刻,他以为自己什么都有了;也许《家》里面的觉新当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也以为一切会好起来。事实上,如果他们能够沉湎于外界给他们编织的生活中,能够沉睡于这柔软的梦里不再醒来,他们没准会幸福一辈子。

最悲剧的,是那些偶尔还会醒来,而且似乎还残存一点尊严或者回忆的人。

因为葬礼上的演讲,我愿意把george与nate归为一类;因为某一集里billy和george在nate婚礼外台阶上的对话,我也愿意把billy算进来。还有maggie,还有claire。他们都是灵魂相通的,用其所有的力量,去做一个好人,一个无害的、甚至可有可无的人。

他们都失败了。来自周围的要求,压垮了这些蚂蚁一样的生命。

我依稀记得自己曾经很aggressive——有时我不清楚这样好的记忆力究竟有些什么益处。曾经对工作充满了渴望,一次次的长跑、打球、游泳、马拉松,可以连续48小时不休息或者24小时不吃东西。也曾经如此的相信爱情,觉得喜欢一个人就要去追是天经地义,觉得即使做不成情人,彼此还可以成朋友。

然后一次次在工作中被攻击、被排挤;一次次在感情上被伤害、被遗忘。

曾经局促,曾经伤心,曾经酒醉与摇滚。后来我明白,是时候放弃所坚持的东西了。于是我从堆满瓶子的房间里出来,对周围人微笑,对这个世界微笑。微笑,沉默,一言不发。

对待工作上的敌意微笑,对待异性的暧昧微笑,对待父母的抱怨与牢骚微笑,对待求职的失意微笑。以及在美国钱包被抢身无分文的时候,我仍然能对周围乞讨的老黑微笑,尽管对方一副怜悯的表情。

于是,当我看到nate的笑容时,无比亲切。我看到nate即使死前对brenda说分手,也是那样一如既往的笑着:“我不想再吵下去了,我累了。”只有在他和david争辩有关绿色葬礼的概念时,他才有那么一点严肃——好像已经明白自己正在为死后做唯一的努力。

nate带着疲惫与微笑死去,死时仍然睁着那双眼睛,仿佛没有看够这个刚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我,仍然带着疲惫与微笑喘息着。还有george,还有maggie。

写到这里,我想到余华笔下的那篇《活着》,想到那个经历一切又失去一切的富贵,和那头老牛在午后的阳光里悠然的躺着。又想起葬礼上nate姨妈朗诵的那首rumi的诗,在微风中轻柔地飘过。其实生活的道理足够简单:活着就是忍耐,活着就是受罪。你拼命地忍着,直到忍不住了笑出声来,笑中带泪。

为nate,为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为每一个能用微笑掩盖一切的、卑微而神秘的男人。



 6 ) 存在于LA的违和压抑世界

一到五季。
从头到尾都是死亡,幸福,人生的话题。
一开始没有人是幸福的,除了Nate和Rico。老Nate纠结,Ruth纠结,David纠结,Clair纠结……
Nate的幸福在于逃离了这个家庭,也安于逃离的状态。直到他回到这个家,并且在父亲死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之后,他变得不幸福了。甚至是,所有的不幸都开始围绕着他。接手不喜欢的职业,和Bren订婚又难堪地分手,手术历经生死,妻子投海,再次结婚又发现爱不下去,直至死亡。
Rico一家一开始幸福的令人羡慕。一直到Vanessa母亲死后,开始抑郁,他们的小生活才渐渐有个灰色的阴影。那个阅男无数的舞女是他们彼此完全信任与忠诚幸福生活的终结。和好如初是只是一个描绘愿望的词汇,不能描述现实。好在他们也是和好了。然而和最初的那种幸福相比。(太喜欢Rico一家。看到Rico被舞女玩弄的时候简直气疯了。以至于脱衣舞女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我虽然明明知道这对他们爱情婚姻的伤害,但是当看到两个人分别和不同的人上床时,我还是不能接受。大概是太喜欢Vanessa和Rico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和他们最初完全忠诚坦白的爱情。)
其他人却相反,慢慢变得越来越与自己和解,慢慢让自己幸福起来。Ruth变了,David变了,Clair变了……每个人都开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弥补着自己曾经的遗憾。

Nate回家和老Nate去世,让这个家产生了改变。一开始觉得Nate是改变这个阴沉无聊压抑家庭的一味药,对他充满着期待。事实上他确实慢慢改变着这个家。但是人却变得越来越纠结。在快要和Bran结婚时候,去Seattle和Lisa一夜情怀了孩子。一开始我是讨厌Lisa的,明知道Nate不爱自己,却始终黏腻着,不肯彻底离开,一直到有了Maya,甚至到结婚以后,她都认为Nate心里放着的是Bran。事实上,Nate没法否认。原本Lisa决然的死可能是她唯一值得赞赏的,直到后来她姐夫深藏的她的照片被发现。她的死也从悲伤动人变成令人感慨人心难测了。Nate也并不无辜,一定要等Lisa死了才死乞白赖的证明自己爱Lisa。但是谁知道呢,或许Lisa真的活着回来,事情又是另外的样子。真正爱Lisa大概是Lisa的姐夫,一把枪结束了自己。当然我们可以说Nate要照顾Maya,不然也会去死。但是Lisa的姐夫有妻子,有孩子,还是死了。Nate在死前跟bran说的话,让人同情起bran来。开始很不喜欢bran,婚前恐惧滥交的时候厌恶简直到达顶峰。一直到她和Nate结婚,她也像Lisa一样开始质疑在Nate心里自己究竟能不能比过一个死人,质疑Nate是不是爱自己和孩子。Bran是聪明的、坚强的、独立的,最后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Lisa。当她也变得无助和无奈起来,竟然成了她和Nate结束的开始。多么讽刺。
Ruth从一个不为自己考虑也不为别人考虑的control freak变得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几个男朋友个个都还不错。就连那个粗暴直接的俄罗斯人有时候也显得可爱。最后她跟bran说,motherhood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忽然被她感动。不管怎样,对于她的孩子们而言,她的付出是伟大的。
David是紧张的,像绷紧的皮筋,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他太小心谨慎,太守规矩。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和抢劫犯的经历,让他在好不容易因为有Keith的存在而放松了些以后又不得不变得更甚于过去的紧绷绷起来。Keith最终还是David的良药吧,虽然两个人也有那么多的不合适,那么多的争吵和异见,最后还是相守至死了。David死前仿佛看见Keith,然后满脸笑容得去了。
Clair是结局最好的人了吧。离开了她从不热爱,但又舍不得的家。她的离开不仅是她的离开,也意味着Ruth的自由和哥哥们的爱。她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嫁给让她安定幸福的人,最后安然睡去。然而又是孤单的。Ruth走时,儿女、爱人皆在身边,Rico走时,Vanessa在身边,David走时,Keith在身边,Bran走时,Billy在身边……唯有Clair身边只是一个亚裔女佣。当然还有那些代表着她的照片。


一个家庭的故事,涉及了三代人,就这样结束了。未来未知,明天未知,把每天都当做在世上的最后一天去爱,去享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短评

最后一季看得我好想哭啊~

9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力荐

总算鼓起勇气强忍对Nate的讨厌看掉了最后一季。

12分钟前
  • Caneloni
  • 力荐

人生的结尾

15分钟前
  • copymie
  • 力荐

我为你们每一个人的坎坷与成长流泪,我为你们每一个人的痛苦与幸福流泪,我为你们每一个人的苍老与死去流泪。但我不愿为自己流泪,当我死去之前回顾此生的时候。因为我不想让泪水模糊眼前正为我流泪的人。

17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美剧史上的奇迹

18分钟前
  • Buenos Alice
  • 力荐

leave me...

22分钟前
  • 仨门儿
  • 力荐

我愛你們每一個人

27分钟前
  • 力荐

时光,亲情,爱情,友情,命运,梦想,以及永恒不变的生与死亡。我将永远记得这样一部伟大的剧集,感谢你带给我的那些感动,人生路上,多一点勇气,少一点畏缩。

3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I spent my whole life to be scared. scared I'm not good enough. scared I'm not ready. scared I'm not the one I wanted to be...

35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真的,这对我来说几乎就是电视史上综合起来最好的TV series,把有关人事和生命的一切都放了进来,miracle

37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mind-blowing series. OMG.

41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没有什么剧能更加震撼我了

44分钟前
  • 阿Sen
  • 力荐

1.他们恐惧的我也恐惧,他们困惑的我也困惑,只是没法将事实血淋淋的摆在眼前,但导演做到了。2喜欢Nate跑步时大口喘气的样子和给予周围人群那浅浅的微笑。3最后一集不知从何时就开始泪流,看着Claire跟所有人告别,后视镜的Nate逐渐消失,到所有的人一个个死去。原来自己同样舍不得。4尘归尘,土归土

46分钟前
  • 阿拉普通人家
  • 力荐

目前为止,最能压制我的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就是这部剧集。它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还未被完全体会。我心存感激自己能最终遇上它并被极度震撼,愿它的辉光能一直围绕我。

49分钟前
  • 一夕
  • 力荐

庆幸死之前看过这部剧

50分钟前
  • 猪皮塔尔老羊人
  • 力荐

BESTSERIESFINALEEVER.

51分钟前
  • ▲T E
  • 力荐

你只有一次生命,没有上帝,没有规则,没有是非,你可以去选择或者接受或者是创造你自己,但一旦生命结束,一切就完了。他们在等待,他们在挣扎,他们是在说生命的真相。居然看完了,真舍不得,平静地抑郁。

54分钟前
  • 原然
  • 力荐

最后众人在告别的晚宴上为离世的Nate举起酒杯。当下的moment是属于他的,他站身桌外,含笑望着仍活着的亲人们同样含笑怀缅这一刻。他的头顶定格有光,尽管肉身并不在场。之后的尾声大悲喜大寂灭,苍凉克制哀伤。只是时间早晚,并无侥幸缺席,总有一天团圆六尺之下,你我重逢相望。

5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看完大结局又恍惚哭了一次,Sia的Breathe Me终曲后我傻傻地看着白底黑字的演员表缓缓上升。(2021-01-04)(2008-10-07)

59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力荐

簡直不忍卒看

1小时前
  • nash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