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夫妻发现楼房将要垮塌挨户敲门疏散救60余人
新网遵义6月9日电 题:贵州遵义居民楼垮塌无伤亡 夫妇深夜喊出全部邻居
“幸亏他们夫妇提前发现墙出现了裂缝,挨家挨户敲门呼喊,才让我们全部安全撤离。”站在楼房垮塌的废墟前,一名住户这样告诉记者。
9日凌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桥镇鱼芽社区河边组一栋居民楼一居民楼垮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该居民楼高7层,有68名住户。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片废墟里散落着碎砖块和居民家中的沙发、塑料凳、床单等物品,在废墟四周已拉开了警戒线,当地消防、供电等部门正在现场有序调查了解情况,处置善后事宜。
深夜里将邻居全部喊出楼房的是骆开素和她丈夫姬元奎。
39岁的骆开素家住在6楼,丈夫平常在外搞建筑,她在一楼租了门面开小卖部。“凌晨1点多,我和丈夫准备关灯睡觉时,发现房间一侧的墙壁有裂缝,而且墙面的石灰在掉。”骆开素说。姬元奎当时就警醒起来,两人赶紧上楼一层一层的敲门,把楼房的住户全都喊醒后集中在一楼的空地里。
骆开素回忆,部分人进楼查看了四周的墙壁认为不会有问题,大家又回到家中。“我们回到屋内,发现墙壁的裂缝面积开始变大了,而且还有‘咔’‘咔’‘咔’声音,裂缝是横向裂的,我们觉得不放心,又穿着睡衣逐层去喊大家。”骆开素说。
整栋楼的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半小时后,楼房便坍塌了。目前遵义市政府对居民进行安置的同时,房屋垮塌原因也正在调查中。遵义市委市政府要求对隐患点和危房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对违法建筑及时拆除,从源头上消除灾害隐患,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月以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局地突发性暴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贵州省已下发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进行汛期地质灾害防范,要求各部门做好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
2 ) 易被忽视的两处设计
1.男主季马从枪决现场回到家,对家人说要立即逃亡,除了妻子(母亲也瞬间明白)表示犹疑之外,父亲立即应允了这一行动。这一笔或许为很多人所忽略了。这是背离惯常逻辑的,一般而言,这些发生于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需要得到争执、权衡、理解之后,才能展开。但发生在电影中的这个即将改变这家人生活轨迹的事件却在瞬时间得到了推进。如果观众曾经阅读过曼德尔斯塔姆夫人的《回忆录》(这类观众自然少之又少),对这些反常就不会感到陌生。虽然在这本回忆录中,曼德尔斯塔姆夫人回忆的是丈夫的各种流放经历,但在极权政体下的人们已经自动养成了惯性:一旦“流放”的命令下来,他们就着手准备出行的衣物,而不是寻求官方的理解,抗争官方下达的这一决定。因为他们是太清楚了,这只能是徒劳之举。
因而,《危楼愚夫》中的这笔易被忽视的设计应当从这一角度去理解。经过集权政体“洗礼”的父母自然比在后-苏联时代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更“懂得”应对政治危机,父亲的应允可以被看成是从上个世纪延续到新千年的自发反映,而母亲的询问则是因为作为女性天然的敏感与脆弱,她肯定已经明白了导致事态的缘由(虽然具体的还不清楚),因而在丈夫的呵斥下,她陷入了沉默与悲痛。在此情况下,妻子显得无知,她吵扰、抗拒,对事态的缘由寻根问底,这是因为她并没有经历过那段黑暗的岁月,因而并未形成在灾难降临的情况下会产生的自动反应。
比之于散布在影片中对当今俄罗斯政治运作的直接揭露,这一无心之举显得更为成功,它说明了这片国土上的普通人民依然不曾从集权政体的阴影下逃脱出来,这种在灾祸横行的社会中养成的自保心理依然萦绕于他们身上。
2.这就引出了影片中第二处易被观众的设计,当季马与妻子分别,从危楼回到家里(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徒步还是坐车,我们也不明白逃往之途中夫妻俩到底开了多少距离才到达这座危楼,因为发生在车里的对话显然不短,这是影片值得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展开了一段父子俩的对话。当明白发生的具体事情之后,父亲陷入自责,他讲到了自己的酗酒、不务正业,对家庭疏于照顾,没有花时间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一些对话是让人惊讶的,它会发生在这一人命关天的时刻,因为他的儿子如果不逃往,一定会死。父亲既未劝这个儿子赶紧逃跑,也丝毫没有理解儿子回来的举动;反而是将儿子陷入现今生死存亡的危难归罪于自己对儿子教育的缺失。
其实,观众与季马一样明白父亲口中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所指的难道不正是一个人在极权社会中应当怎么生存?对于腐败的社会现状,他应当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宁可息事宁人,也不可向反抗权力;能少管就少管,我们普通人哪斗得过当权者。这自然是一位从极权社会中走出来的老人的“金玉良言”,饱含着“智慧”;但这同样是一种屈服的奴役之态。通过这种不起眼的设计,导演完成了对极权政体的反思。
3.比之那些直接的反讽情节——比如对各部长间贪污往事的揭露、最后颇具讽刺意义是唯一一位敢站出来喊出“皇帝的新装”的被认定为无知闹事,最后竟被殴打于地不起……——前面两处设计显得隐蔽、微小,因为不太能引起关注。但这两处却是全片相当有价值的两笔,对于警示观众反思历史,揭示极权社会中人的运作方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因而不该被忽视。
3 ) 绝望的反抗
完全的剧透,渗入!!!
一个普通的管道工,上着建筑工程的课,和老爸老妈老婆孩子一家五口拮据的生活着,老爸是个闷葫芦,老妈一直看不顺眼,老是提醒儿子,你可不能像你老爸一样啊,工作中该捞便宜捞便宜,别那么本分,儿子的回答让母亲暴跳如雷,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是个老实的好人。
这个老实人,一天晚上被叫去一个破楼里修坏了的管道,一看吓傻了,这丫是一危楼啊,分分钟就要倒啊,可自己的上级,工程师出去玩了,老实人回到家,彻夜难眠,800条人命啊,不能死在自己手里,他打听到了女市长正在办生日聚会,孤身闯入。幸好所有与盖楼相关的领导都在聚会上,老实人报告了事情的严重性,领导们都已经喝多了,驳斥着这个水管工的高谈阔论,年轻人并没有放弃,据理力争,女市长有些害怕了,毕竟是八百条人命啊,她下令让房地厂商和管土地开发的哥们一起去和老实人勘察事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自己和屋里的其他人一起开会商量对策。开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上到下彻底腐败的领导班子,大家一开始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直到女市长的恐吓咆哮,老娘要是被抓了,你们一个都跑不了。前去危楼的三人小队被事实震慑住了,楼中间的裂缝越来越大,两侧的倾斜角度证实着老实人的推断楼分分钟就会倒。女市长等来了她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无奈之下,命令在场的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警察局,消防局,各个部门一起前去危楼现场疏导八百群众。女市长则单独行动,她一方面命令手下把所有的账面材料全部销毁,一方面前去另一个大房地产商那边,乞求他把市里唯一一栋盖好但还没有住人的大楼腾出来给自己安置灾民(该市住房条件比较紧张)。房地产商拒绝了自己,他明白女市长的用意,自己不会做她的替罪羊,在女市长最为无力的时候,身边的心腹告诉自己,这条路走不通的,你只有铤而走险。一辆车把最初的那个三人小队带到了空地上,危楼的房地产商马上知道了他们的用意,女市长要杀人灭口,将所有责任推到他们两人身上,罪大恶极的房地产商临死之前做了个善举,他替老实人求了情,让警察(杀手)放了这个无辜的人。后知后觉的老实人这才知道自己卷入了多大的一场阴谋之中,他在黑夜中疯狂地奔跑着,回到家,接上了老婆孩子准备逃跑。但在逃跑的路上,老实人的主角光环再次开始闪耀,他让老婆孩子先走,自己要去救那800个人,生离死别之后,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老实人潜入大楼,挨家挨户地敲门让他们逃离,所有人在半梦半醒中被恐惧赶下了楼,他们和老实人一起站在楼下看着晨曦中的危楼,老实人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可他不知道的是迎接自己的不是旭日的阳光和众人的歌颂,而是八百人的拳脚。
我不知道导演的世界观是有多悲观,影片里要么是腐败自私的精英,要么就是生活如蝼蚁般的贫民,贫民们的生活除了喝酒玩牌打女人就是吸毒乱交搞破坏,以至于反派咆哮着老实人那帮人渣你救他们有什么意义时,瞬间竟也产生了罪恶的认同感。一个导演在设计自己电影里所有的细节人物时都会有自己的打算,如果不是巨大的绝望,肯定不会有这样一栋无可救药的危楼。而我们唯一正常的主人公,导演用电影的名字给他定了性,the fool!
世界电影长河里有很多傻瓜,车太贤的babo,大闹宝莱坞的三傻,母亲里的元彬,无所不能的阿甘,我是山姆,雨人……数不胜数。不管是真傻还是假傻,大多有关傻瓜的电影讲的是用“傻瓜”直接或者说愚蠢的视角去揭露世间的复杂和虚伪,但这部电影不一样,他不是一个傻瓜,他做着一个英雄的举动,死里逃生之后迎来的是世人的毒打。
无奈,这是我能想到的导演唯一的心境,不再是嘲讽,他甚至内心都已经放弃了,如果蝙蝠侠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哥谭,还有拯救的必要吗?
绝望,深入骨髓的绝望!不能隐忍不能反抗,这是创作者对自己国家的不满和控诉,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拍不了,那么看着别人的故事,嘲笑着他们过得比我们还惨,继续苟且着吧,谁说这不是一种小确幸呢?!
也许有一天,我们国家也能拍这样的题材,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的电影院也能看到这样一部电影!
4 ) 裂縫,愚人來黏合
2014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民》(The Fool)获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豹奖(最佳电影)提名,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和堂吉诃德奖特别提名奖。影片叙述了一名俄罗斯普通修水管技术工人,为了拯救危楼中的住户,深夜到访市政官府汇报危楼情况,竟然牵扯出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导致两名官员被枪杀,成为邪恶体制的替罪羊,市长带领剩余官员一起烧毁相关文件。水管工亲历两条生命如何在一夜间化为乌有,死亡与他擦肩而过。在风雪交加的深夜,他的脚步坚定,毅然决然走向那栋危楼,走向危楼里的800多位住户。
人民在这个国家什么都不是。这个国家只分两种人,一种是夜夜笙歌的贪官污吏;一种是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的人民。然而,这个国家只容许一种人存在,那就是官员。为了不像猪一样活着,水管工于后半夜进入危楼,挨家挨户去敲醒熟睡中的居民,喊他们赶紧离开大楼。天亮了,在俄罗斯冬天的早晨,他全身湿透,如释重负走出大楼。楼没倒下。他被群殴在地,遭致欺凌。
腐败的体制,万恶的人性。
危楼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半个世纪没有维修过,裂缝从一楼一直延伸到九楼,整栋大楼已经倾斜,摇摇欲坠。根据修水管工的知识和经验,危楼熬不过一夜。他连夜向市长汇报,正好遇上市长在官府举办生日宴,热闹非凡,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歌功颂德,还有喝不完的酒。面对800多条人命,市长说:“我不怕他们一个个死去,就怕800多人一起死。”好聪明的市长,老百姓一个个死去,是国家不可抗力因素造成;800多人一起被压在大楼下,那是重大事故,属于刑事案件。从市长到官员,没有一人第一反应是如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反倒是相互推卸责任,彼此揭露污点,争相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性命,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完全不顾危楼里800多人的生死安危。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彼此推卸责任的场面,在现实中重复上演。
从里到外都开裂的危楼,正是这个国家从外到里都已经腐败烂透的政治体制的写照。岌岌可危的大楼,处于生死边缘的弱势群体,都拜腐败体制所赐。只是体制还不是邪恶的根本所在,万恶之源在乎人心。没有官员去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工人薪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个个只惦记着自己的那些利益得失。一栋危楼,牵扯出了腐败的官僚体制。全面溃烂的腐败体制里没有一个官员能够脱得了干系,没有一个官员是干净的。奥古斯丁(354-430)认为人类自从亚当就犯了罪,人自我中心的欲爱就是天性,人生下来时就有犯罪的倾向,人的罪性一直潜伏在心门口。正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当人性遇到腐败的体制,只能刺激人性的恶,恶影响额,成为恶性循环,没有出路,死亡成了唯一的终结。影片中被枪杀的两位官员为危楼来买单,为腐败的体制来买单。而谁又会是下一轮的买单者?
酒能抵抗外部的冷,无法卸下人性的寒。
俄罗斯冬天刺骨的寒冷,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酒文化是俄罗斯重要文化。可惜,酒也成了制造俄罗斯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影片中水管爆裂时,就是在纹身男人酗酒烂醉后毒打女儿和妻子时发生。当修水管技工冲向市政府办公室,那群官员也在喝酒。当市长得知危楼险象时,她吩咐助手在Party上多放些酒,让那些官员在醉酒时睡去。酒成了麻木心灵的制剂,虽然酒能帮助俄罗斯人抵御外部天气的寒冷,却无法解决俄罗斯严寒的国家体制和无情的人性。
二十世纪著名的修士,呼吁为世界来默观的修士,也是影响卢云的灵修大师:梅顿(Thomas Merton)在《行动中的默观》(Contemplation in a World of Action) 一书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问题?他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既是有问题的,又是没问题的。梅顿所描述的世界是全人类因自身的爱、恨、恐惧、欢欣与盼望、贪婪与残忍、善良、信仰,怀疑所做出的选择与行为以及要承担的责任所构成的。因此,这个世界一方面是恶的,一方面又是善的,这就是世界的矛盾所在,也是人性的矛盾所在。在梅顿看来,人若没有经历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醒,没有经历自己内在的合一与和平,绝不可能将合一与和平带给他人与世界。因此,世界的根本问题,在乎人。梅顿说:“谁要是尝试服事别人或这个世界,却缺乏深入的自我认识、操守和爱心,将不会有任何有意义的付出。他只会传递人的自我中心、野心和偏见。”
当世界出问题时,人总是在外界寻找解决问题的处方。酒成了俄罗斯人抵抗严寒的利器,却也成了桎梏他们生命的牢笼。人性的解药,只能通往内心才能找到。
总有少数愚人存在,返照出世界的黑暗。
女市长,真的很聪明,知道如何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连栽赃的死人都已经准备好。影片仅存的一点善意,发生在两个官员被枪杀前,其中一个官员要求放修水管技工一条生路。在漫天飞雪的冬夜,这是影片留给观众的一丝温存。修水管技工与死亡擦肩而过,他加快回家的步伐,还没走多远,枪声响起带走了两条性命,在风雪里呼啸而过。利用体制的人,终将成为体制的牺牲品。回家,赶紧回家,带着老婆孩子逃离这个国家。他回家了,带着家人上路,他要逃离这个无药可救的国家,人人都活得像猪一样的国家,因为人在这个国家里什么都不是。在车上,妻子自保式的逃离,令修水管技工再次觉醒,他选择独自一个人留下。只为那些什么都不是,又是些什么的人。他们是酒鬼、施暴者、失业者、抽烟吸毒者,赌博者等等,他们是官员口中的垃圾,被视为死在大楼废墟下都不足为惜的渣子,是被唾弃的群体。愚人精神在此达到高峰。
在电影里,修水管技工的愚人精神不是凭空而出,来自父亲的传承。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60年来,没有朋友,没有敌人。”百万人去偷,父亲在体制内不去偷,于是被群体排斥,到哪都被绕道而行。父与子,被家中女人骂为无用之徒。二人在楼上看到有还在破坏楼前的公共椅子,一起跑下来赶走野孩子,在雪地里把椅子修好。
愚人精神,在我们的信仰里,还保有几分?还是早已失去。
信仰是最终极的关怀。
影片在最后进一步激化矛盾,令张力凸显,讽刺升级。欲被拯救的800多位住户,成了殴打拯救他们自己的愚民。人群蜂拥而上,再人潮退去,片尾定格在身着红色上衣、蜷缩在地的修水管工。危楼还在。体制、人心一夜间都已倾倒。画面凄惨冷清,却是导演的浓重一笔,俄罗斯人的宗教情感被挑起,俄罗斯民族深邃的信仰再次被唤起。犹如《十二怒汉》最后一幕,那唯一坚持车城青年无罪的陪审员望向飞进窗户的白鸽,镜头扫过俄罗斯东正教圣象画。无疑,东正教信仰始终是俄罗斯社会的最终极关怀,在那还有盼望。
修水管工是新时代的耶稣代表,如同光进入黑暗,黑暗却不接受光。耶稣拯救罪人,最终被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所救的也是杀死他的。耶稣没有怨言,义无反顾。在十字架上临死前最后一刻,耶稣对天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耶稣满身鲜血,鲜红地就像蜷缩在地的修水管技工的红色上衣。他所流出的鲜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修水管技工真的很愚,好像无风无浪时期的诺亚,他告诫周边的人洪水要来,并手作诺亚方舟等待洪水到来,被周遭的人视为愚人。然而圣经告诉我们:“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危楼的裂缝、世界的裂缝,人心的裂缝,愚人来黏合。
5 ) 超人普京背后真实的俄罗斯:《危楼愚夫》
《危楼愚夫 Дурак》大概是最近三年内看过最好的俄罗斯电影,没有之一。
这是整天忙着开飞机,选总统,怼美国,秀肌肉的“普京大帝”治下俄罗斯帝国真实的一面,也许不是唯一的一面。很佩服俄罗斯的导演,他们的良心,思考和电影技术,以及超赞的音乐,看的时候很过瘾,看完以后很沉默。
一个小小的管道工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底层群众的筒子楼水管崩裂,去勘察时发现大楼豆腐渣工程即将在24小时内倒塌。作为全片唯一一个正面人物出场的小伙子尽忠职守,上下奔波,通过母亲好友联系到女镇长。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黑心的女镇长和更加黑心的手下认真考虑了其中暗含的利益和风险,大家决定放弃转移大楼中的住客并暗中杀害了两个倒霉蛋头头当做替罪羊。
好在导演没有那么的残忍,其中被杀的一个负责建筑的官员临死前替管道工求了情,允许他以永远保持沉默的代价带着家人从此远走他乡。但是主角光环笼罩下的管道工心中良心未死,不听父母及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影片中最讽刺的一面就恰恰发生在此处。你所为之付出,为之努力,甚至愿意为之牺牲的一切,真的值得嘛?
看到最后这幅画面的时候,心中的愤懑和不甘无以言表,唯有长啸一声。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影片一如既往和所有的前苏联电影一样,整部片子的风格厚重,凛冽,那种苍凉之下隐隐含着的一抹亮色若有若无,就好像体制之下的人性拷问,纵然你百炼成钢,也难免唏嘘不已。片中各色人等走马灯似轮流登场,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简单点来说,整个电影里面所有出场的人可以划为三类。
贪官,这无疑是片中最让人痛恨的一伙人。尤其是一开始看到那座寒冷,破败,毫无生气的城市,然后看到一大群地方主政官员觥筹交错,醉生梦死,好像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所有内容就是喝酒,跳舞,捞钱,然后是捞钱,跳舞,喝酒。
随着影片情节的不断推进,那些表象下的真实想法逐一慢慢浮出水面。靠着贿选舞弊操纵选票上台的人如何才能摆脱幕后黑手的控制?整个价值观体系的崩溃之下,一个人的螳臂当车和苟且偷生哪一个会更加容易?尔虞我诈的政治角力中无论是赢家还是输家是不是给自己捞一点实惠更加划得来?反正也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怎样,反正整个城市的财政已经破产,反正住在莫斯科的超人只想着怎么重建双头鹰帝国昔日的荣光,却没有办法控制好断崖式下跌的原油价格。
所以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喝酒是麻痹,跳舞是发泄,而捞钱才是不二法门,唯一值得全身心关注的头等大事。直到被那个不折不扣的傻小子搅了局,房屋会不会倒塌根本无所谓,八百二十条人命在他们眼里也不过只是一个数字。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是因为被爆出的内幕可能会让他们的自我毁灭之路不是那么的很愉快了,短促的慌乱,焦躁,恐惧以及争吵之后,很快就高效而默契的达成了共识,销毁所有的证据,牺牲两个可怜虫,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最近几年曾经阅读了大量前苏联各个阶层的回忆录,所有的探索最后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到底是怎么在一夜间轰然倒地,四分五裂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原因很复杂,道理很简单。如果看过这部《危楼愚夫 Дурак》,你会觉得俄罗斯的未来就在不远处朝着前苏联灭亡瓦解的同一个方向在大步前进。
如果说前文的贪官是最让人痛恨的话,那么居住在危楼中的底层民众则是让人觉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百二十条个形态各异的醉鬼,瘾君子,滥施家暴者和家暴受害者,无所事事的失业者,退休工人,精力无处发泄的小混混,他们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穷。他们的生活全部意义剩下的似乎只有混吃等死这一件事。
他们似乎是无辜的,但是似乎又完全是这样。那栋摇摇欲坠的危楼好像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体制内的产物,时代变革的牺牲品,破败不堪,但在没有更好的去处之前,总还算是一个可以勉强避风躲雨的地方,如果不是摊上热水管爆炸这桩飞来横祸的话,他们也许还可以在这里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那么当灾难真的来临,当有人试图拯救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所有的表现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屏幕外的观众一开始有点惊诧,但是仔细想想,便会释然。尤其是看到最后他们集体无意识的盲动,痛殴唯一一个在乎他们,为了他们的生死而不顾自己生死的“英雄”,就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乌合之众。
这一刻让人想起了扑上去撕咬袁崇焕肉身的大明百姓,想起了巴黎城中以革命的名义大开杀戒的革命者,想起了整齐划一,雄赳赳气昂昂通过检阅台的纳粹党徒,想起了非洲丛林里手持砍刀,以屠杀为乐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以及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同类,乌合之众。
所幸还有一个好人,男主角季马。
理想主义者的代表,哪怕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管道修理工,片中唯一一个身穿红色服装的人,或许这里唯一的隐喻就是他是片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勤奋好学,工作努力,关心社区,忠于职守,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好员工,好公民,完美的几乎没有一点缺陷。这种看上去近乎有了一点点不真实的完美并没有削弱影片的讽刺力量,反而使得这个不依不饶非要拯救整栋危楼的小人物,在掀起这座城市厚厚白雪下的黑幕之后的所有所作所为,让人想起了那个骑着瘦马,举着长矛,勇敢地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
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觉得心寒,那种寒冷超过了俄罗斯的冬天,哪怕灌下去一大瓶伏特加也无济于事。是啊,烈酒只能麻痹肉体,去无法安慰灵魂。所有的人离他而去,而且,我们不知道男主角,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心中的小火苗还能继续燃烧多久?一个国家的堕落和灭亡,就是从嘲笑和伤害理想主义者开始的。
比起电视上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普京,这也许才是更真实的俄罗斯吧?
PS: 全片中最可怕的是两个女人,男主角的妻子和妈妈。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妈妈是怎样的。
延伸阅读
一座城•一部电影•在布鲁日
一座城•一部电影•早安,琅勃拉邦
一座城•一部电影•铁西区
一座城•一部电影•底特律
从《E.T.》到《头号玩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才过了十年,难道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吗?《监守自盗Inside Job》
世界上每多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多一分希望
最好的霸王别姬,最好的张国荣
这是一部每一帧画面都可以拿来做手机屏幕的纪录片:《盛世里的工匠记忆》
政治正确的《水形物语》和非常鸡贼的德尔•托罗
天才的另外一面:《万物理论》
爱,尊严以及最后的死亡:《爱在记忆消失前》
《奇迹男孩》:孩子,勇敢些,朝前冲吧!
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问西东》
好的地方非常好,不好的地方,依然很糟糕
那些有趣的,古怪的,但是电影院里面看不到的好电影
6 ) 冷彻云霄,万丈悲凉
这是一座充满寓意的高楼。
昏暗,逼仄,老旧破烂,吱嘎的楼梯,臭烘烘的下水道……800多人,俄罗斯偏远小城的底层,住在这座40年风雨的老楼里。尼基,一个最基层的管道工,发现了一条贯穿整个大楼的裂缝。
黑沉沉的夜里,他惊恐地注视着,蜿蜒的裂缝仿佛通向天际。这个正准备读取建筑系专业的穷小子,用知识和良心判断出大楼完蛋了,地基发生了位移,24小时内一定会坍塌。800多人将葬身楼底。子夜,他向着市政管理者的酒会狂奔而去……
尼基,一家五口挤在一起。他和父亲的心中仿佛怀着这世界上最后的正直,又活得一样穷,固执。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老父亲咳得像坏掉的风箱。40年的煤矿卡车司机,粉尘毁了他的肺,他的背。活不下去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每个人都从煤矿往外偷东西。父亲不肯。于是他一直穷着,什么也不能给家里,被自己的妻子恶狠狠咒骂着。
尼基继承了父亲的灵魂,成为黑瓦罐里最后一汪清水,但没任何诗意,没任何欣赏。他们都被自己的妻子、邻居嘲笑着,被这个社会跺了一脚又一脚。生存面前,这样的男人活得窝囊,但更让人绝望的是,没有任何人,无论底层还是“上层”,还能对这样的正直,怀有一丝尊敬。
危楼之下,万象显现。人,底层的每个人,都仿佛死过一回。人心原本的宽厚、正直、道德,都被生活的巨石碾碎。俄罗斯的老母亲们,俄罗斯文学中那么温暖厚重的存在,如今哪怕是曾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退休后,一切被榨净。活得没有尊严,一锅俄式热汤飘满肥油,但它便宜,又能维持生命的热量。她们拖着肥厚的身躯,拍着疼痛的膝盖,咒骂着老实巴交的丈夫,不争气的儿子,愤怒地咒骂这些不会往家偷东西的正直人。人人都在偷,人人都从一个倒下的树上哄抢最后的果子。年轻的妻子也在咒骂着丈夫,皑皑白雪里最后一个愚人。
生活的皱纹啊,它就那么活生生地折磨着所有世间肉身,所有心灵,让所有人浑浊不堪。影片冷冷地描绘着底层社会的人间群像,让人心中寒冽,却又秒懂那些浑浊的所来,所去,万丈悲凉。
后半段,影片镜头从底层移向“上层”。女市长是以一个“妈妈”角色出现的。消防局长、医院院长、建筑商、公安局长,整个官僚管理层,为她庆祝一个“女家长”的生日。连夜听取汇报后,小规模市政会议成为一场惊心动魄的彼此揭黑大战。女市长声泪俱下地控诉着每个人的贪婪,每个人想尽办法从她手里挖走预算,腐烂的工程,不存在的消防管道,溃烂的公共医疗……没有钱!一个妈妈已没有钱去保护她的子民!这个曾经淳朴的小秘书,时而崩溃,时而暴怒,咒骂着令她怕透了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咒骂着每个冷漠的官僚,一切都被撕裂了,一切都被透支了。
官员的裘衣,子女的豪宅,欢场的奢靡……深不见底的黑洞里,每个人都疯狂地往自己兜里刨着。没有“大限”,没有畏惧,没有底线,每个官僚在污泥烂沼里疯狂至死。小城的大地上,忽然出现的这座危楼,照亮了所有人的狰狞。他们像一群达成默契,在黑井里猎食的黑鬼,忽然被一盏探照灯怔住,明晃晃照见彼此的丑,自己的恶,烂到根的现实。
寒天冻地,重建大楼要1个多亿,安置这800多人需要2个多亿。市长绝望了——她的空口袋要现形了,她贪过的钱,受过的贿,空头的支票,都要现形了。800多条命,崩溃的罪恶,绝望的“妈妈”采用了最后的“杀手锏”:把建筑商、消防局长拉到郊外杀死顶罪,尼基也被拉走灭口。那800多人?让楼自己倒掉吧。
最后的时分,老建筑商反而平静地说,我是贪了,他只是个管道工,让他走吧。
直到天光乍亮,观影者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夜晚里短促而激烈的故事。它显得那么漫长,从生到死几个来回,又那么急促,暴烈地摆动,把800多人的命运、尼基的生命,一会儿抛向天际,一会儿扔向谷底。可故事又那么沉默,对白只在最关键的时刻完成最基本的问答、质疑、指责和自辩——每一句都像冰冷的铁锤一样,直砸人心。
影片外景多为大长镜的天空和格子建筑。灰色,米黄,在天穹下有淡淡的弥散光。这种俄罗斯美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厂房、住宅最常见的模式,横平竖直,拉着空旷的下影。当它们沉默在黑夜,让人感觉永远永远的忧伤。世界仿佛被冻透了,大地有雪,天空有冰,而四涯沁黑,带着一种奇异的冰水凉光,干净、彻骨。
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上层也麻木,底层也麻木。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铁屋子里先醒过来的人,长夜漫漫,独自醒着,不能发声,发声必死无葬身之地。
温柔而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
“假如楼没有塌,他就永远是那个造谣的人”
我们一起像猪一样地活着,也会像猪一样地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
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
我的年度十佳,那种中国导演梦寐以求,也没种没能拍出来的片子,相比《利维坦》,这部更加的娱乐,更加类型片化。简单的一夜时间,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黑的体无完肤,片中的角色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些小市民一样麻木,将整个社会比作从根基开始坍塌的危楼,干净利落的不给观众留一丝光明的念想。★★★★
易被忽视的两处高妙设计:逃亡的迅速理解以及父亲对“教育失败”的自责。力荐。
愚公移楼,一夜奔波。家中吵闹不休的饭桌,官员纸醉金迷的派对;腐败恶果利害纠葛,兔死狗烹草菅人命。可以接受妻子母亲感性上的无法理解,却不能接受理想主义父亲的自责,终于选择做堂吉诃德自寻死路,却被自己想挽救的群魔打败……电影语言过于简单直白,但故事内核足够尖锐强大
以一座危楼来映射社会,腐败、冷漠,黑的让人看不到光。官员目无法纪,百姓醉生梦死,即便是难有的一股清泉也无法使这浑浊之水有任何改变,无奈、心寒。★★★★☆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大厦将倾独力难支,生逢人命不如猪狗的混沌乱世,理想主义微光彻底熄灭,腐朽贪官麻木看客,某种体制的特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极漂亮的自黑到底,老毛子依旧有骨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剧情还不错,脑洞也开的蛮大,但总感觉捧得太过了。
一切都朽坏了,危楼将倾,而“愚夫”,从来都是一腔孤勇的吹哨人。这是老大哥家的事,也是我们家正在发生的事。悲从中来。
“愚”的是欲扶将倾大厦之人那逆境而行的痴勇,带出了悲壮和绝望刻画入骨,现实往往更无力。说起来我朝也是题材大国啊,嘘〜
见过挺多政府人员,他们跟老百姓一样:爱钱好拼爱家好色;无助无趣无耻无德。这片子的主人公和很多电影英雄一样,在影片中表现出如此全方位的比普通人高出一截的良知,我从未在现实中见过。现实,就是恶心的、充满一时温情的、稍微有些让人抱有希望的、绝大多数时候使人想离开的。
结尾导演处理得相当高明:楼未塌,楼已塌。老毛子随随便便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我们甩出一百条大街,和韩国电影的自黑不同,俄式自黑显然段位更高,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西方人的反思精神总是比东方人更为彻底。五星极力推荐
手法相當高明的一部電影,將危樓隱喻當下搖搖欲墜的俄羅斯,貪汙包庇橫行無阻,社會的冷漠早已掩蓋了自己的良心,當一個人挺身而出卻把他當成笑話,800隻待宰羔羊的生命,掌握在銅臭味極濃的政府走狗,電影中也道出黑暗騎士中的社會理論,是否一群罪犯就該被犧牲?是否人又有決定別人生命的權利?
800个人一起死才会有人注意,一个一个死便无人问津。贪腐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地区,这是人性的弱点体制的漏洞。底层人如蝼蚁一般生活愚昧无知暴力荒谬,官员又昧着良心做地下的勾当心狠手辣狠绝无情。那裂了缝的墙其实横亘在每个人心底,非常惊艳,直击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导演你欠我们一次危楼倒塌!
最后的结局看哭了。当然可以找到很多批评它的理由,太过直白,主题现行,人物不够真实等等。但是它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唤醒心底已经锈掉的情感。卡夫卡说得太对,善在某种程度上是绝望的表现。
全片最喜欢季马半夜去找镇长的长镜头,街区后退,步伐向前,内心坚定,推进流畅,是在这个阴沉、冷漠、寒冷、上层贪污腐败下层偷盗暴力的故事中唯一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刻。那瞬间,季马似乎有了伊阪幸太郎故事里主人公的光环,任性又义无反顾地和整个体制对抗。可惜童话总是美好现实总是可悲。
硬朗,结尾加分,80后尤里·贝科夫 ,算俄罗斯硬骨头导演之一,像《利维坦》一样直逼现实生活,不煽情,不矫饰,通过危楼这个比喻,特写参议会一群官僚的奢侈生活贪婪嘴脸,对俄罗斯的政局真是悲观透底了,片尾父亲对儿子的话,令人绝望“快走吧儿子,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变化了,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