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庄园1992

HD

主演:瓦妮莎·雷德格雷夫,海伦娜·伯翰·卡特,约瑟夫·班尼特,艾玛·汤普森,普鲁内拉·斯凯尔斯,安东尼·霍普金斯,詹姆斯·维尔比,吉玛·雷德格里夫,萨缪尔·韦斯特,苏熙·林德曼,尼古拉·达菲特,马克·坦迪,安妮·兰顿,Mark Payton,芭芭拉·希克斯,彼得·塞利尔,克里斯平 伯汉姆-卡特,Patricia Lawrence,玛格里·梅森,西蒙·卡洛,Claire Drive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2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3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4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5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6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3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4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5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6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7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8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19霍华德庄园199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霍华德庄园199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次偶然中,海伦(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和玛格丽特(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两姐妹结识了威尔克斯一家人。在威尔克斯家所拥有的霍华德庄园中,玛格丽特和威尔克斯太太(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 grave 饰)的感情最为要好,海伦却在和保罗(Joseph Bennett 饰)的一段短暂恋情结束后离开了威尔克斯家。  威尔克斯太太死前将整个霍华德庄园留给了玛格丽特,亨利(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隐瞒了这一事实,转而向玛格丽特求婚。离开了霍华德庄园的海伦遇见了名叫巴斯特(Samuel West 饰)的男子,两人相处融洽。玛格丽特再度见到海伦之时,她震惊的发现,尚未成家的海伦已有身孕,这样的海伦遭到了威尔克斯家大儿子查尔斯(詹姆斯·维尔拜 James Wilby 饰)的厌恶和驱逐。将军家的小狐仙加勒比海盗德国城市弹道无痕博斯:传承 第二季三更2之饺子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第二季非常父女档再见,将来娱乐之家突围家住小区刑侦队成长星座值守恋人玄笔录前传之异域魔道夺命狂蜂心灵融合喜剧之王1982飞行模式沉睡的声音食人坑五角大楼的战争吸血鬼侦探2016砂砾快乐圣诞2003维拉塔之书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 第二季危急营救完美家庭指南海滩救护队惊涛迷局(国语版)兄弟情人绿巨人浩克国语龙岭迷窟记忆神探第四季谜砂明天也想见到你勐垅沙十八岁的梦想是当兵十二宫助产士2022移情:逃离黑暗坡道上的红屋顶

 长篇影评

 1 ) 因为宽容,所以有路

她知书达理、心胸宽广,她进退得体、处世圆融,她端庄大方、温柔善良,她传承贵族世家的气度与高雅,拥有知识份子的眼界与良心,她是二十世纪女性的典范,她就是《霍华德庄园》里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施。

《霍华德庄园》是一部1992年的英国电影,也是导演詹姆士-伊沃里继《窗外有蓝天》和《莫里斯的情人》之后,第三次将E.M.福斯特的文学小说搬上大荧幕。作家E.M.福斯特一生中共完成六部小说,其中出版于1910年的《霍华德山庄》被称为福斯特最出色的作品,而据此改编的电影也被称为英国二十世纪最完美的文学电影之一。

《霍华德庄园》的背景时代是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具有浓重的维多利亚色彩,透过三个家庭之间的故事,呈现出那个时代存在于富有资本家、中产知识份子、以及下层穷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然而《霍华德庄园》并不像狄更斯的作品那样色调暗淡、冲突激烈,而是借由女性的温和秉性、透过玛格丽特这位女主角的宽容大度,暗暗调和当中的不一致。

■就像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写实作品那样,《霍华德庄园》里头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个社会阶层的典型,而人物之间的关系则呈现出各个社会阶层之间普遍存在的立场与态度。在影片当中,故事的核心是代表中产知识份子的施家,而施家三个孩子各自又代表不同的知识份子类型,其中大姐玛格丽特是承袭贵族气质的大家闺秀,二姐海伦是充满正义感、勇于追求自我的理想主义者,老三则是沉溺于知识学习的文弱书生。

原本生活宁静的施家,因为偶然认识了富有的魏郭士家族和贫穷的伦纳夫妇而陷入阶层的矛盾之中。魏郭士家族是一个新兴的富有资本家,拥有许多的房产与事业,但除了魏郭士夫人外,其他成员都生性自私与狂妄。魏郭士夫人是个守旧但具有贵族情怀的女性,就是这种特质让她对偶然认识的玛格丽特-施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两人在短暂的交往后,魏郭士妇人便病倒,而她的临终遗书竟然是将自己名下的霍华德庄园赠送给玛格丽特。只是这封遗书被魏郭士的家人拦截并销毁,因此玛格丽特始终不知道这件事情。

伦纳夫妇的家境非常贫困,其中伦纳先生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浪漫的理想,但因为没有背景,只能在大公司里头担任一介小职员,至于伦纳太太则因为父母早逝,不得不在社会底层里求生存。伦纳夫人的年纪比伦纳先生大许多且经历复杂,伦纳先生之所以娶她,主要是出于同情、基于承诺。伦纳夫人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性格多疑的穷苦女人,而伦纳先生虽然贫穷,但却是个有理想、讲信用、有骨气的人。在一场音乐介绍会上,伦纳先生偶然认识施家二女儿海伦,从此便与施家往来密切。施家的玛格丽特和海伦都很欣赏伦纳先生的才学与人品,暗自希望能够帮助伦纳先生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

三个家庭的交集发生在魏郭士夫人过世之后。由于魏郭士夫人意图将霍华德庄园遗赠给玛格丽特,这点引起魏郭士先生对玛格丽特的好奇,因此主动邀请她与家人一同用餐。在几次来往之后,魏郭士先生便被玛格丽特的人品给吸引住,进而提出结婚的请求。当时玛格丽特已经年纪不小,加上对魏郭士先生的印象不坏,很快就同意嫁给他。然而施家其他二人都很讨厌魏郭士先生,尤其是二女儿海伦。海伦之前便因为和魏郭士家的小儿子之间有感情纠葛而留下嫌隙,后来又因为魏郭士先生提供的错误信息,害得伦纳先生丢了工作、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因此极度厌恶魏郭士一家,不过对于姐姐的决定,她和弟弟也只能表示尊重。
由于玛格丽特和魏郭士先生之间的婚约、以及伦纳先生的生活困境,三个家庭被牵扯在一起。魏郭士先生是典型本位自私的资本家,认为伦纳先生应该为自己的失败生活负责,他曾经说过:“对,我们应该帮助穷人,但我们不能在穷人身上滥用感情,那会没完没了。”伦纳先生则是典型自尊心强的穷人,极其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困境,不愿意开口求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赠予。

施家三人也各自抱持不同的态度与立场。海伦认为伦纳夫妇的悲惨景况完全是魏郭士先生造成的,他应该负起责任、为伦纳先生找工作,她不仅对魏郭士先生不假辞色、倾其所有地帮助伦纳先生,还不管不顾地、气冲冲地拉着伦纳夫妇去找魏郭士先生算账。玛格丽特私心里认为魏郭士先生确实对伦纳先生有所亏欠,但她希望以温和而委婉的方式请魏郭士先生帮忙,这样才能俱全所有人的颜面。至于施家的小儿子则如同一个封闭的学者,完全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卷入两边的纷争。

■故事的结局里有必然的悲剧、也有意外的和解。在玛格丽特的软言软语之下,魏郭士先生本来已经答应要帮伦纳先生找工作,但却意外发现伦纳太太是他多年前的情妇,结果不但工作的事情没着落,连带地差点毁掉他和玛格丽特之间的婚约。最终在玛格丽特委曲求全、宽大谅解下,两人才顺利结婚。只是在婚后,妹妹海伦便离家去德国,仅仅透过明信片和简短的电报与家人保持疏远的联系。所有人都以为海伦是因为生玛格丽特和魏郭士先生的气而离开,其实是因为怀孕。海伦因为同情和欣赏伦纳先生,在激情下与他发生关系并怀有身孕,这才远避他乡。

海伦原本想独自在国外生下孩子,但因为姨婆病重而赶回英国,让怀孕的事情东窗事发。魏郭士先生尽管自己也曾与人偷情,但对海伦的“败德”行为却极其刻薄,连让她在霍华德庄园住一个晚上都不同意,还让自己的大儿子出面维护家族名誉。结果魏郭士先生的大儿子在霍华德庄园遇到赶来此地的伦纳先生,在恶意的殴打之下,原本就患有心脏病的伦纳先生不幸丧命,而魏郭士先生的大儿子也遭到杀人罪的起诉。

当魏郭士先生坚决不同意让海伦暂住霍华德庄园时,玛格丽特便与他发生激烈的争执,质问既然自己能原谅他和伦纳太太的过去,为什么他不能接纳海伦,更何况只是在霍华德庄园住一个晚上。而当伦纳先生发生意外之后,玛格丽特更决定要离开魏郭士先生,只是当魏郭士先生精神涣散、茫然失措地提及自己儿子将面临的审判时,玛格丽特决定再次原谅他。

隔年,魏郭士先生当着自己所有孩子的面,宣布了自己的遗产划分,霍华德庄园留给玛格丽特,其余钱财由另外三个孩子平分,而玛格丽特决定身后将会把庄园留给海伦的孩子。魏郭士夫人生前说过,虽然玛格丽特没有去过霍华德庄园,但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地方。玛格丽特真的很喜欢霍华德庄园,除了这个地方之外,她放弃分享魏郭士先生的其他财产。就在宣布完财产分配后,玛格丽特听到魏郭士先生的媳妇与女儿之间的对话,提到魏郭士夫人将霍华德庄园赠予玛格丽特的事情。后来,魏郭士先生承认确有此事,但他认为前妻当时神志不清,因此没按照她的意思处理。玛格丽特听完没多说什么,继续挽着魏郭士先生的手向前走。

■《霍华德庄园》的故事虽然温和简约,但却透过三个家庭之间的纷争纠葛,真实地呈现出那个时代英国社会里头存在的阶级矛盾,更透过玛格丽特的宽容和海伦的正义,为矛盾的社会困境寻找一条出路。

在经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进入繁荣昌盛,但也累积大量的社会问题。资本家的迅速崛起、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富人与穷人之间产生残酷的剥削与仇恨,为社会留下难以弥合的伤痕。然而,随着经济的提升,中产知识份子也日益增多,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宽广的见识,只要辅以包容的态度、圆融的手法,便能成为沟通阶级两端的桥梁,成为稳定社会的中间力量。

就像在影片当中,魏郭士家族的富有与自私以及伦纳夫妇的贫穷与无助,最终导致必然的相互伤害,一方陷入生活的绝境、一方则跨越法律的界限,如果没有人出面协调,这样的仇恨与伤害只会持续累积并扩大。幸好有玛格丽特和海伦这两位姐妹,虽然两人秉持的立场与态度迥异,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认同,却让仇恨与伤害终止在这一代。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知识份子所拥有的知识、见识、正义感和包容心,都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力量,当然也包括当代的中国。

■《霍华德庄园》由艾玛-汤普森饰演玛格丽特,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魏郭士先生,由海伦娜-宝林-卡特饰演海伦,演员实力坚强,而艾玛-汤普森更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这部电影的台版译名在意义上与影片内容没有太多关联,但却堪称我最喜欢的片名---此情可问天。

 2 ) 《霍华德庄园》:恬淡典雅,令人心醉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作者:肯尼斯·图兰

1964年生人,《洛杉矶时报》影评人,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早间节目电影评论员,《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主席。最新著作:《不要去离家近的那间电影院》

译者:阿吉

编辑:馒头

如今还有谁在谈论《霍华德庄园》(1992)?有谁还在分析这一部杰出剧作的闪光点,它的传统风格几乎和故事背景所处的爱德华时代一样遥远?时至今日,这一部于1992年上映的电影,不仅仅代表着詹姆斯·伊沃里团队所取得的创作成就高峰,还是某一类电影制作的高水准代表:它情感浓烈,品味高雅,真挚传达出了人物角色每一种细腻的情感;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其精巧编织的外表之下,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持久,诚挚的情感震撼:你每一次观看,都将收获不一样的感动。

毫无疑问,《霍华德庄园》昔日荣光无限。它的制片成本仅有八百万美元,却斩获了九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演员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和艾玛·汤普森分别获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提名。最终是艾玛·汤普森赢得小金人,同时编剧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项,露西安娜·阿瑞吉和伊恩·惠特克一同拿下了最佳艺术指导奖。然而,这部电影曾引以为傲的传统老派风格,恰好是它快被人们遗忘的原因。何况,它改编自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一部写于1910年讲述不同家庭之间爱恨纠葛的小说,单从电影技术层面而言,《霍华德庄园》对以风驰电挚般速度变革的当代电影行业所做出的贡献微薄。即便它拥有一个能将老故事娓娓道来的剧本,不少演员如安东尼·霍普金斯,雷德格瑞夫,尤其是艾玛·汤普森在其中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可是华丽盛大的场面调度反而妨碍了它被大众记住。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制片人伊斯梅尔·莫昌特和导演詹姆斯·伊沃里,两人合作过多部以爱德华时代为背景的电影,他们深知如何忠实地还原那个时代的样子,让电影中的世界看上去是真正有人居住过的。这部电影的制作设计师阿瑞吉秉持“让演员在其中生活,而不仅是布景”的理念来营造特定拍摄环境,服装设计师珍妮·碧万则想要以“复原的方式制作人物所穿的衣服”,因此,《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才能令人信服,它也得以获得诸多成就。

要将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得当,经验不可或缺。在他们合作《霍华德庄园》之前,莫昌特、伊沃里和普罗厄·贾布瓦拉已经一起工作了三十年之久。可是,没有哪一部作品达到了《霍华德庄园》所取得的成就,即便是他们先前制作的杰出喜剧之作《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6),或是与《霍华德庄园》相隔一年后上映的阴冷忧郁风格的《长日留痕》(1993),都比不上《霍华德庄园》出色。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细腻刻画了人物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这部作品的情感艺术高度。这也归功于原著小说作家福斯特所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精准描绘出了人物的情感变化。福斯特除了擅长塑造人物性格和搭建人物关系,还在《霍华德庄园》中展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社会变革震荡中人们所经历的阵痛。在爱德华时代的英格兰,有一条“蛇”游走于上流社会的后花园中;现代世界的大门即将开启,它注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变原有的社会秩序。唯一的问题在于,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世界将发生多么大变化?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和小说一样,电影没有从正面入题,而是选择了一个侧面角度展开故事。海伦·施莱格尔(海伦娜·伯翰·卡特饰演)正在威尔科克斯一家里做客,她和她的姐姐玛格丽特(汤普森饰演)去年春天在霍华德庄园与这一家人相识,而霍华德庄园是他们位于英国乡间的一幢富有浪漫色彩的住宅。海伦和威尔科克斯家里的一个儿子彼此爱慕,两人短暂交往了一阵子,这引起了施莱格尔女孩家里古道热肠的朱莉阿姨(普鲁内拉·斯凯尔斯饰演)介入:她刚一登场,便笑料百出。可是这对年轻人很快就分手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两家人的关系都已结束之时,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两个家族以命中注定般的方式紧紧相连在了一起。

然而,施莱格尔和威尔科克斯家族却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施莱格尔家的三个孩子(除了海伦和玛格丽特,她们还有一个无所作为的弟弟——缇比)都是端庄稳重,温和有礼貌的人,非常乐于在伦敦参与知识沙龙活动。威尔科克斯一家则恰好相反,以男主人亨利为典型代表,这家人是成功的资本家形象;亨利作为富有的皇家西非橡胶公司首脑,他为人傲慢无礼,内心冷漠,毫无怜悯之心。威尔科克斯一家搬来伦敦来暂住时,他们的公寓恰好与施莱格尔家相隔一条街道,亨利的妻子,鲁丝(雷德格瑞夫饰演)和玛格丽特借此恢复了以往的熟络关系。鲁丝不像她的孩子和姻亲一样,往往会贪污受贿,见利忘义,她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她深深地迷恋英国传统,尤其喜爱那一套属于她而不是她丈夫的房产——霍华德庄园。她也许看上去和健谈,紧跟时代潮流的玛格丽特没有什么共同点——她甚至不认为女人应该享有投票权,可是这两个人之间却渐渐生出一份莫名的情感羁绊。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与此同时,性子急躁的海伦因在离开一个音乐讲座时误拿了他人的伞(她的习惯之一),不经意间与伦纳德·巴斯特相识(萨缪尔·韦斯特饰演,他在现实生活中是斯凯尔斯的儿子)。他起身离开讲座,淋着倾盆大雨在海伦后面紧追不舍的那一个场景,充满了精心的设计,这里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却充分展示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她行事冲动鲁莽、漫不经心,他则一路坚持不懈地尾随、心中满是愤懑不平。巴斯特在保险公司有一份薪水微薄的办事员工作,他因陷入了财务困境,而变得敏感易怒,容易被小事惹恼。可他拥有一颗包裹着诚挚情感的诗意之心,当他看到施莱格尔一家不受拘束,自在安逸,生气勃勃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生活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理想世界当中时,他感到头晕目眩,不知所措。显然,施莱格尔,威尔科克斯和巴斯特一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这正是电影《霍华德庄园》的魅力所在之处:让观众更在意他们仅仅是作为人的情感与命运。

《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故事和其所蕴含的情感力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让片中具有各种各样性格的角色展现出了他们之间的细微不同与复杂之处。玛格丽特,海伦和亨利并未在观众面前呈现他们的全部面貌,他们的性格特征是在逐渐地显露与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不仅仅暴露给了观众,同时也展现给了他们自己与彼此。当然,若没有细腻精准的演技来支撑,这一切都不可能被呈现。而《霍华德庄园》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片中的演员与角色十分相配,可以这么说,这些角色可以视为所有相关演员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伯翰·卡特凭借一头具有拉斐尔前派风格(火红)的秀发,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用该演员的原话来讲)“情感热烈的行动派”女性角色。站在情感天平另一端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精力旺盛,富有成就的完美男性形象,他身上的冷漠多过恶意;霍普金斯的代表角色是《沉默的羔羊》(1991)中的汉尼拔·莱克特——莫昌特通过那部电影的声音剪辑师给霍普金斯递了剧本——但是,霍普金斯在《霍华德庄园》里的表演更加耐人寻味一些。雷德格瑞夫在片中没有多少出场时间,莫昌特冲动地允诺给了她两倍酬劳来出演鲁丝·威尔科克斯一角,她则成功地令人记住了这个面色苍白,脆弱不堪,垂死挣扎的鬼魂角色。在电影的一开始,镜头便是跟随鲁丝的脚步在暮色中的霍华德庄园里游荡,她站在屋外看向屋内,那里灯火通明,宾客们觥筹交错,言笑晏晏……这真是一个既简洁又意味深远的戏剧开场方式,强调了跨越障碍建立情感连接的必要和难度。

如果要说谁的表演在《霍华德庄园》中分外耀眼,此人必是汤普森。虽然她后来成为了国际巨星(她甚至又得了一次奥斯卡,获奖作品为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理智与情感》(1995)),但是在《霍华德庄园》上映时,她在美国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演员兼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的妻子。玛格丽特·施莱格尔这一角色旋即改变了汤普森的名声——虽然你不会马上认可这一点,但是玛格丽特是《霍华德庄园》的精神支柱,她是其中唯一一个拥有道德意志的角色,有能力妥善应对一个处于极端困境的社会里所发生的纷繁复杂事务。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明亮的笑容,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嘴,一冲进餐馆就嚷嚷着要大吃一顿,第一眼看上去,这个姑娘不过是一个积极乐观,大大咧咧的人。但这正是汤普森用来展现片中角色情商的演技的高明之处,让观众慢慢地透过表象领会到玛格丽特的睿智和重要性。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汤普森是那种仅仅睁大她的眼睛,便可让你伤透了心的女演员,但她完全胜任了《霍华德庄园》中的这一人物角色,并在这个故事中充当起了福斯特的代言人,她成功扮演了一个正派的,关怀他人的英雄和极其有魅力的女性角色。这些美德的获胜,正如《霍华德庄园》的成就一样,需要时间来缓慢地发生/被发现,但是等你观看了这一部非凡的影片,你就知道等待绝对是值得的。

爱德华时代(Edwardian era或Edwardian period)指1901年至1910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在位的时期。爱德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被认为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爱德华七世本人是潮流精英的领袖,喜好旅游,建立了一套受欧洲大陆艺术和潮流影响的时尚。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政治出现重要变化,社会主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穷人困境得到关注、女性地位产生变化和经济机会变多。

原文链接://www.criterion.com/films/1515-howards-end

 3 ) 转载:邦妮

《霍华德庄园》构筑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女性的,艺术的,精神的,古典英格兰的,理想和情感的,逝去的老迈的,也就是霍华德庄园;一个是男性的,世俗的,商业的,精明的,舒适的,生机勃勃的现代的,也就是伦敦。玛格丽特做的所有努力就是平衡这两个世界,她居然获得了成功。英国的《太太万岁》。
@咆哮女郎柏邦妮:看《霍华德庄园》,古典小说长篇累牍的描写风景,真让人不耐烦。心理描述我还能看得下去,但是风景描述实在是兴趣不能。但是在一百年,两百年以前,这些文字应该让人心旷神怡吧?连汽车都很新奇的时代,没有风光片,甚至没有电影的时代。那些文字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情。文学是带着读者的眼睛上路的。
@咆哮女郎柏邦妮:看《霍华德庄园》,古典小说长篇累牍的描写风景,真让人不耐烦。心理描述我还能看得下去,但是风景描述实在是兴趣不能。但是在一百年,两百年以前,这些文字应该让人心旷神怡吧?连汽车都很新奇的时代,没有风光片,甚至没有电影的时代。那些文字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情。文学是带着读者的眼睛上路的。

 4 ) 霍华德庄园

周五晚在资料馆看了《霍华德庄园》,这是詹姆斯·伊沃里第三次改编福斯特的小说。改编的三部电影都很出色,为他赢得了荣誉。同时凭借本作艾玛·汤普森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霍华德庄园》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电影”,不过其实看完感觉稍微有点过誉…或者说感觉这种标语更像是噱头,毕竟哪有人敢自称“最”呢~?W
影片的确很美丽,但个人觉得长镜头狂魔乔·赖特对电影唯美的追求程度更甚,那些细碎柔美的光影,迷离闪耀的风景以及扣人心弦的音乐音效都更胜一筹,不过到底是小了太多的后辈。《霍华德庄园》作为前辈,片内浓郁的英伦风情(深度?)仍是难以超越的。
我曾以为本片的风格会如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或《理智与情感》一般,由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展现出整个英国社会的风貌。有那些英国贵族们让我们喜闻乐见的花边新闻或是高贵典雅的日常琐事。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霍华德庄园》几乎是一部无起无伏、无悲无喜的影片…实际上故事是有炎凉欢悲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我几度猜错后面会发生什么或是根本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事,当真是不走寻常路。角色的塑造特别不落俗套,他们就像是活生生的人,依照着自己的性格思维行事,不受到任何观众的影响,我们无法给谁谁的身上贴上什么样的固有标签。或是说“啊,这不就是那什么什么故事的套路吗”。影片内的情感表达非常非常平稳,哪怕剧中角色情绪如何激烈都几乎影响不到观众…我觉得这是件挺厉害的事不是么?煽情其实很容易,观众非常容易被煽动,动人的音乐、画面、曲折凄美的故事都可以做到(而且我也并不反感煽情反而乐见其成~),但在这部电影里,一切本应被推上高潮的波澜都像是被石子激起的小浪花一样,“噗通”一声就化为宁镜了。我甚至连唏嘘都来不及一切就那么发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是就像人生的不确定性一样,看似不可能,又如此合理,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你无法避免。挺有宿命论的感觉的。观众也不过就是他们人生的旁观者而已,并没有置喙的权利(始终可保持着“他者存在”的客观理智)还有一点更为奇怪的是,影片的音乐还是满具浪漫主义气息的,十分悦耳但却无法给人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煽动性)。似乎强化了稳定情绪的作用…
巴斯特(萨缪尔·韦斯特饰演,年轻的时候又嫩又好看)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他很好,不如说是太好了。起初巴斯特不过是个热爱星象与自然的青年,同时也喜欢文学与音乐。他会一个人漫步于阒无一人的密林中,穿过那些璀璨的低矮的蓝色花丛,追寻着星星的轨迹,在傍晚临近的那一刻看到夕阳罅隙中隐隐透露的灰色,最后迷失在暗夜中。多么天真浪漫的可爱的年轻人,可这些高尚的精神情操似乎并不适合他这般一文不名的生活在底层之人。拥有高尚的审美以及与之不符的低贱身份是件可悲并叫人惋惜的事。同时他身上蕴藏着的可贵品质也使他更加可爱。起初他的身上有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对于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又因出身与境遇而显得羞涩矜持。“音乐与意义”讲座上海伦(海伦娜饰演,年轻的海伦娜哦!)误拿了他的伞,他慌忙地追出去,却一直没有追上。直到海伦回到家,他顶着瓢泼大雨无助地站在门外而不敢轻易去敲门。被发现后本来施格莱尔一家打算热情地招待他的却被他婉言谢绝了,那一刻其实我很惊诧,这个发展不对啊!一般落魄的男主角不是总是应该被富家女孩看上并演出一场罗曼史的吗!?直到巴斯特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书,他一改在外拘谨的态度,露出了亲切的笑容,而他居然有妻子啊!??难以置信!这个设定好奇怪啊!更奇怪的是明眼的观众都能看出来他和她妻子有多么不般配,而他也并未多么喜欢她…当然在后面我们就会知道,善良且有责任感的巴斯特简直是个无可救药的老好人。他拯救了身为妓女的妻子并决定对她负责,可他就这样舍弃了自己的幸福。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自尊,他不愿攀附施格莱尔家或是被施舍度日,甚至因为过于敏感地感受到了施格莱尔姐妹对他工作的品头论足而不屑。但生活的压力逐渐压垮了他的锋芒的肩,本来稳定的工作却因为被误导而失业、迫于家庭的生计而逐渐丧失了生气,背开始佝偻,人也变得畏首畏尾。他的运气从头至尾都实在是太糟糕了…“幸运”的是,海伦始终敬慕着这位年轻人,并一直决心帮助他。然而海伦身上拥有着的是一种愚侠精神,她理想主义、忿忿不平却又不晓得真正的解决之法,有把事情越变越糟的能力…我想至此,绝望的巴斯特终于爱上她了,他是一个对感情非常认真的男人…但海伦最终的想法我却很难感知到,她究竟是否爱着巴斯特呢…?还是只是出于自私的一时兴起。(毕竟她很快便从与威尔科斯特家的小儿子保罗之间一时的意乱情迷中恢复理智)巴斯特在终末也迎来了他的悲惨结局,罹患重病的他在虚弱之际赶来见海伦一面,可是我们甚至连他想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委屈地死去了,而且海伦亦未多么痛心。也许一切都不过巴斯特的一厢情愿罢了…影片也确未在此煽情,一切都发生得那么不幸、不公却又正常与顺畅。
然后要说的是女主角玛格丽特,海伦的姐姐,艾玛•汤普森饰演。她真是太适合这类开朗豁达、进退得体、爽利大方的角色了,所有与她接触的人没有不喜欢她的。因为拥有能感触他人情感的同理心,正是因此威尔科斯特夫人才在临终前打算将此生挚爱的霍华德庄园交予玛格丽特,因为她需要一个懂得自己对庄园付出心血之人帮助自己照顾那里。但本应属于她的庄园却在她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威尔科斯特一家占据了。命运最爱开玩笑,威尔科斯特先生爱上了这位七窍玲珑心的端庄圆融的“超龄”女子,并将她娶为妻子。此后玛格丽特便斡旋于自家、巴斯特家与威尔科斯特家族之间,虽然她希望自己能够无私地奉献、帮助巴斯特一家,却在调停中变得里外不是人,身陷妹妹与丈夫的两难选择中。在丈夫面前她活得如此卑微,威尔科斯特先生却不愿意让未婚怀孕的海伦哪怕借住在庄园一晚,此刻她应该是对面前的男人彻底死了心,巴斯特的妻子曾经正是他的情人,他得到了玛格丽特的宽恕却不愿承认海伦只是犯了和他同样的错误,何其自私傲慢的男人啊。但在他为了那愚蠢的长子误杀巴斯特后可能面临的刑罚而痛哭流涕时玛格丽特仍然选择了拯救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只不过“要回”了本该属于她的庄园,如果因果轮回般。玛格丽特的好心得到了好报与海伦和她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威尔科斯特一家也没有走到最终的末路,唯独人微言轻的可怜的巴斯特与世长辞。不禁想起他于梦境中徜徉在一片碧翠蓊郁的林间的那份理想的美好。
不过片内造型师有点坑爹啊…发型显得汤普森年纪太大了…在几年后的《理智与情感》中都感觉年轻很多。但那时候年轻男性那些弯弯曲曲精心别致的烫发真好看…看着巴斯特的发型真羡慕啊。我一直都觉得海伦娜不算什么美女,但对她却越来越有好感,谁叫她就是身上有着一股独特的毒液荆棘般的魅力呢。
再强调一下配乐吧,很厉害的一点就是没有喧宾夺主,经常有音乐旋律美到让我觉得超越了电影本身(但这样的OST真是很好听啊)。但本片的配乐却显得恰如其分,颇有踏雪无痕的感觉。

 5 ) 一个杂记

在观看Howards End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关注阶级、习俗和性别,而是集中的思考着如下的问题:
我们在恐惧什么?
我们在回避什么
我们在欲求什么?

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古老哲学三问的变体。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往哪里去?

影片开场就动人,年迈的威尔克斯太太走在田野中,步伐缓慢,端庄,却不沉重。她轻松而自在地走着,walks in beauty。裙子或过于冗赘,却越发显出身体里面的力量。镜头追随威尔克斯太太,走过田野,回到庄园,镜头越过她,穿过窗口摄入全家人。影片的基调或许已然设定:是田野的,还是社会的?是个体的,还是社区的?是浪漫的,还是现实的?

接下来的情节进行的干净利索,面相热情肉感的Helen恋爱失败,引起了两个家庭的尴尬,闹剧匆匆收场。也是同样心不在焉的海伦误拿了Lenoard的雨伞,后者对前者的穷追不舍直到分别那一刻才显露原因——他实在是穷得连一把伞也丢不起的。

Lenoard面相高贵坚毅,有着德国人一般笔挺的鼻子和简洁的下颚,绝不是个下等人的长相。在他回家之后与未来妻子对话的那个画面,他始终无法忘怀与这对姐妹相遇的场景,这场相遇又以一场名为“Music and Meaning”的讲座为因,浪漫的起源带来浪漫的走向,但这并不是一个适合浪漫情怀生长的年代。

接下来并行的两条线是两段友情渐笃,一是大姐Meg与威尔克斯太太的,一是Schlegel两姐妹与Leoard的。前者的友情让Mrs. Wilcoxes在临终前把霍华德庄园遗赠给Margaret,而后者的友情则让Schlegel两姐妹因关心Leoard,误信Mr. Wilcoxes的消息使Lenoard丢了工作。

从此矛盾正式开始激化。是否要遵照Mrs. Wilcoxes的意愿转让亡妻的产业?丢掉工作对于一个社会底层青年又代表什么?两条线的矛盾继续推进,Mr. Wilcoxes谨慎的接近Margaret并向她求婚,而Helen却因为同情Lenoard的境遇与整个上流社会决裂,不惜带着Lenoard与妻子一起来到Mr. Wilcoxes女儿的婚礼,这揭发了一个更深层的矛盾,Lenoard的充满肉欲的、绝不文雅的妻子十年前曾是Mr. Wilcoxes的情妇。到此为止,三个阶级就这样相遇了,三个阶级就这样纠缠在一起了,三个阶级的欲望和恐惧都得以呈现。对于他们各自欲望和恐惧的揭示将界定他们各自的人格。

在相遇的那一瞬间,比起Lenaord的妻子,Mr. Wilcoxes流露出更大的恐惧,他拔腿就走,头也不敢回。在下一场戏中,他不断跟Margaret忏悔着这段情史,导演很简洁地用了三个片段来表现他的絮絮叨叨,每次Margaret都说“我原谅你”,一个镜头结束,另一个镜头开始,他又开始讲述。Mr. Wilcoxes恐惧的是面对十年前被自己抛弃的情妇,或更抽象一点,他恐惧的是面对那段不为主流社会接受的历史,恐惧的更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阴暗面人格。Mr. Wilcoxes面对恐惧的反应是表现得像个孩子,倾诉,求得原谅,即便Margaret已经数次说“我原谅你”也依然无法停止忏悔。他所欲求的是他所行为的,他欲求被倾听,被接纳,被原谅。之后他便可对这一段历史结案陈词,把它当做已被清理过的人格。

在当场,另一个表现出极大恐惧的则是Helen,她状似疯狂地将Lenoard与妻子带到婚礼现场,要为他们求得一个公道。在Lenoard的失业中,Mr. Wilcoxes给出了错误的信息,但选择将这一信息传达给Lenoard并强令其接受的是Helen本人。Helen的欲望一直在她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在最初,她有一种女英雄般的欲望,将与她人格相似的Lenoard从贫困的生活中拯救出来。一旦她发现自己的梦想成了噩梦,就开始归罪于人,把Wilcoxes和Margaret作为错误的始源。接下来,她以自身行动证明了她的进一步欲望——要改变Lenoard的生活。

Helen的欲望对应的也正是她的恐惧,她无法见到Leoard失望或失败,这比她自身的失望或失败更难以忍受。在与姐姐决裂的日子里,她一人走到了俄国和德国,与英国相比, 都是更为荒蛮的地方,能够维持她的浪漫情怀。Helen投射了她自己在Lenoard身上——一个充满激情,追求美和爱的年轻人必须被好好对待,这是Helen精神世界的绝对命令,凡不服从者必被惩罚。这种好好对待在她自身的行动中体现为与其做爱,以及让弟弟寄去五千元支票。与Lenoard的行为相匹配的,L不需要怜悯和同情,退回了支票。Helen也不需要同情,她拒绝回到伦敦探望亲人。这是一种拜伦式的英雄形象,他的欲望从一开始就导向自毁,他的恐惧是无法实现自毁——凡是与自毁冲突者都是敌人。

Helen和她的爱人Lenoard两个同为敏感而浪漫的艺术青年,在伴侣的选择上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他们都情不自禁地选择拯救那陷于苦难的,哪怕自己随之毁灭也在所不惜。Lenoard与自己的妻子不曾真正交流过;Helen与Lenoard也不曾。正如L所言:你根本不懂得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而言失败了就是失败了。Lenoard与妻子中间是文艺与美的鸿沟,Lenoard与Helen之间是对生活苦难的经历和理解。

在影片中,另一个表达出强烈欲望的人物,或说人物的组合是Wilcoxes家族的子女们,以其长子Charles为代表人物。Charles与其妻子、姐妹从一开始就积极地反对与Schlegel姐妹来往。在性格上,Charles是个粗鲁、没什么文化的人。他在父亲与Margret的接触中一再反对,在婚后M把自己的家具移入霍华德庄园也颇有微词。而在得知L是Helen孩子的父亲之后,居然在盛怒下用剑砍向对方。这种极度暴烈的行动从何而来?斯宾诺莎把这种由情感导致的过激行动定义为“炽情”。何种炽情是由什么引起的?这种仇恨从何而来?难道仅仅是因为对财产的在意?Charles之前对Margret弟弟Tipi的轻蔑可以看出他瞧不起这些上大学的人。但真正的瞧不起应是一种轻蔑,而他的攻击性则说明他恰恰把对方看做重大的敌人。而Helen居然与一个没有钱却有文化的人来往,这是不是他的盛怒原因?

《霍华德庄园》给出了一对拜伦式英雄的青年情侣,Helen和Lenoard。充满激情,追求美和爱的年轻人必须被好好对待,这是Helen精神世界的绝对命令,凡不服从者必被惩罚。但这种善待又绝不允许掺杂施舍和同情,因其所欲即鄙视及打翻世俗所能给予,故绝不接受世俗的任何帮助,不是世俗死就是文艺死。拜伦式的文艺青年必须正视自毁,自毁是他们一直在追求却从不承认的隐秘快乐。

 6 ) 犹如仙境 - 我喜欢电影里面的植物

我希望能亲眼看到那座被鲜花围绕的房子,尽管通过电影的镜头看会更美,但是却感觉不到暖洋洋的阳光,微风的吹拂,还有草木的清香。
我希望能亲自走在那条两旁野花灿烂的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看到了那棵开满了花的大树,然后我看到那座古老的红砖房子,墙壁上攀附着强壮的花根,周围的鲜花热闹又寂静地开放着。我会睁大双眼,摒住呼吸,就像是爱丽丝来到了仙境,一切都是那样的迷人... ...

 短评

4K修复版放映,霍华德庄园作为贯穿始终的叙事装置串起了发生在几年时间里几组角色之间的情节剧,这种叙事方式不禁让人回想起Madame de,与后者不同,本片更着重于刻画这几组角色身上由阶级差异所带来的冲突,以及那些超越阶级禁锢的共通人性,基于原著,本片是具有丰富内涵的20世纪初英国阶级生活特写

6分钟前
  • JoshuaLi
  • 力荐

繁华落尽,庄园绮梦。同样的班底主创编导,与《告别有情天》呈现的风情韵味截然不同。英伦上流阶级对底层人民的淡然漠视,一场房屋继承权引发的一地鸡毛,现实主义姐姐与理想主义妹妹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暗流涌动尖锐犀利的阶级矛盾。然而最最讽刺的是,主角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世事变故分崩离析,居然还能够毫无芥蒂的共处一室,可见贫民也不过是中产握手言和岁月静好的牺牲品而已。

9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這怎能算作悲劇,它分明是比悲劇更加慘淡而平凡的現實。

13分钟前
  • kk
  • 推荐

女性意識和階級批判:Helen對霍華德莊園主人的針鋒相對以及下層知識份子Leonard的援助都表現出她對社會階級對立的敏感和反抗,而與Leonard之間無果的愛情悲劇則是社會地位懸殊的必然結局;而Helen和姐姐Margaret性格與處事的差異適可對比傲慢與偏見中的Elizabeth和Jane,現代與傳統的衝撞與包容和解。

18分钟前
  • 蘇小北
  • 力荐

我不喜欢福斯特,他的小说情节总是很牵强,霍华德庄园是这样,印度之行更是这样,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稍微好一点。我也不喜欢他的角色,道貌岸然得很厉害,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人,没有人可以让我identify with,总之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喜欢的。连他的irony也不讨人喜欢。

20分钟前
  • Master Faust
  • 还行

没有长日留痕的那种虐,但阴郁的感觉自始至终萦绕心头。Wilcox父子着实刷新了我对hypocrisy一词的认知,果然最后报应就来了。当然这样的故事哪里都会有的,只是如今还有几人能拍出这等质感。『黎明不是美好的,放眼只见朦朦的灰』。

2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以我现在的状态,在看完此片和自杀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短评里除了带“英伦”两个字还敢有点新意吗?

24分钟前
  • RIC
  • 还行

虚伪的探讨新旧阶级冲突的英国电影,最后bast的死和他可怜的未受教育的妻子(她的寡妇生活在结局甚至没有提到)成为最终安静和平结局的牺牲品,完全是ivory的一次倒退,画面和结局的轻快可爱简直令人作呕,比起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简直是全面退步

28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还行

6/10。不可否认伊沃里是还原英国古典气息最到位的美国导演,把原著中全部细节搬入电影保持一成不变需要很高的剧本掌控才华,只是这样看起来更像单纯把书页图像化毫无灵魂的照葫芦画瓢,隔靴搔痒,流水乏力,虽然结尾爆发出来了,但唯一俘虏人心的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3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个极其自私狠毒的人,娶到了2任善良的妻子,这是怎样的幸福?也许上帝是公平的,他的儿子,女儿儿媳又是怎么样的傻瓜!

35分钟前
  • 粢饭糕
  • 还行

虽然只看过两部James Ivory改编自福斯特小说的电影,他在我心目中已是继维斯康蒂之后拍古典剧最好的导演!

39分钟前
  • spaceman
  • 力荐

难得佳片,与老马丁的《纯真年代》可相媲美,生活细节阶级矛盾交织一体,内敛视角中蕴含汹涌尖锐的人性对比与对社会出路的价值判断。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重看#较之原作的内敛克制与更庞博的体量,电影在处理情节上显得戏剧化了些,人物性格更强烈凸显,尤其是妹妹的理想主义情结与务实姐姐之间的对比,然而最终的心意相通,也不枉威尔克斯太太一番托付——这种基于女性间的相知相惜突破阶层的壁垒,相当温暖感人,且不仅奠定后续剧情推进,也为延续强调阶层融合提供庇护。完全关乎阶层分化问题,姐妹俩成为上下两层的中间层,即可上升到浮华上流,亦可下沉至草芥下层,成就一幅彼时社会的全景图;富人可以重新开始一百次,穷人拥有读书或音乐等艺术爱好也是一种奢侈,所有恩怨始于并终于霍华德庄园。布景优雅,田园风情令人沉醉,尤其是巴斯特梦游般徜徉于蓝紫花地,行走在绚烂的梦里,生命如流星。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资料馆。三星半。“有趣的人没有房子。”而广厦万间的阶层,是否愿意,又在何种条件下愿意留宿你哪怕一个晚上呢?艺术是上层才配享有的消闲,偏偏上层无论表面如何,内里往往视沉迷艺术为幼稚与疯狂,总不会跟着北极星,在黑暗里走上一夜。中产倒最易滋生浪漫想象,但面对可能阶层跃升的求婚,回应快得可以让求婚者和观众一起措手不及。三个家庭,上流中产与无产者,你选择与谁共情?一个细节,Meg把家当搬入霍华德庄园时,摆上书架的是狄更斯。最后砸到Mr.Bast身上的恐怕也是。狄更斯温情的人道主义何尝真正影响他们呢?片子最后让我切齿的还有海伦对汽车那自然如家人式的一挥手。可怜的Jacky命运如何了呢?p.s. 片中有一场灾难式的淡入淡出剪辑,完全不明白用意为何。

51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伊沃里生涯高峰之作,第三次改编福斯特小说,获戛纳45周年纪念大奖,艾玛·汤普森加冕奥斯卡影后。1.艾玛真的是眼角眉梢都是戏,也有点本色出演的感觉。她饰演的玛格丽特始终是影片的道德核心,塑造了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善良,宽容,智慧,温和。务实而隐忍的她也成为上层与下层阶级间的中介沟通者。2.浪漫而执著的海伦有点继承德国浪漫派的感觉,巴斯特为一睹黎明天光而徒步夜游于蓝花丛的画面也是典型浪漫派场景,家族姓氏施莱格尔更与浪漫派理论奠基人相同。3.玛格丽特似乎命中注定能得到霍华德庄园,一如各种遥感与巧合、总是将她认成女主人的老管家,还有那棵树干上嵌着猪牙的老栗子树。4.维尔比演的查尔斯总是咬牙切齿,无情而傲慢,与[莫里斯]迥异,又不无喜感。西蒙·卡洛第三次与伊沃里合作,打酱油音乐家。5.倒下的书架。(8.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好沉闷。高雅与市侩的矛盾,姐弟三个经常在楼梯上俯视对外造成压迫感,获奖的女主角演的够过敏,神经兮兮的片子。倒是把英国的好演员都搬来了。

56分钟前
  • 小羊仔
  • 还行

一,这个阶级的人真是超级的惺惺作态,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撒谎啊什么的;二,英国完全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可以随意表达情感,随意接触,随意说话;三,为什么一个死老头来了,会很愿意嫁给他呢?太奇怪了。但是这种英伦味很对我胃口

58分钟前
  • ZLY
  • 还行

很多对话场景用淡入淡出的方式中断节奏,比较技巧性地让故事变得含蓄,好像悬疑警匪中见得多点。没有什么罗曼史,感情与礼仪与阶级与自私的人性互相打断,结局因为Charles的失手杀人造成,看上去真没有来由,也完全可以避免。但给了故事一种况味,这些事本来就是歪歪斜斜的。

1小时前
  • lp_8
  • 还行

经典国配【2021-2-27电影频道重新译配再看】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力荐

这种古典式的英国电影看多了真会上瘾…更何况里面全是戏骨。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