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的来信

HD中字

主演:渡边谦,二宫和也,加濑亮,中村狮童,伊原刚志,裕木奈江,松崎悠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3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4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5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6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7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8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19硫磺岛的来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硫磺岛的来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途岛战役失利直接宣布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负隅顽抗的日军依然坚守日本最南端的小岛—硫磺岛。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却上演了二战太平洋上最惨烈的战争。  栗林忠道中将(渡边谦 饰)是日军在硫磺岛的指挥官,负责这道日军最后的防线。栗林中将大力改革日军内部的陋习和不足,并设计出一整套对付美军、以拖延为主的作战方案。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在最后的战争之前,栗林写下了他最后的家书……莫斯科大事件天空市凶案 第一季绝世好Bra再见,孩子们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恶棍自由之城大三元2019可爱先生心动的瞬间(越南语版)斯通的活死人之战生死劫恋の墓幸福家庭法内情国语三七撞上二十一桃色追捕令守护者第三季敲敲男孩黄山来的姑娘力王抱拥朝阳勇者无惧1994不爱不散2014金钱之爱寅次郎的故事29:紫阳花之恋失去的女孩欢笑老弄堂阿罕金装少年唐伯虎青春演绎黑色止血钳天真有牙西柏林恋曲春天的狂想燃情四季变种DNA3留住心醉一首歌野探哈莉 第二季大约是爱紫贝壳外卖

 长篇影评

 1 ) [用史实还原艺术,告诉你导演没讲完的故事]

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说,分别为:史实、客观性、人性、国家机器和战争本身。若从人性角度来说,那么没有赢家也没有对错

该片比较贴近史实,更多的侧重了人性角度。但在栗林将军在折钵山对美军造成的难题没有重点体现。也因为时长问题没法涵盖更多。因此必有舍和得。再次为国家机器哀叹。大部分日本兵直到殉国那一刻,都没有明白他们是侵略者的角色。

虽然这是一部美国人导演的作品,并且编剧中有日有美。想必也是参考了大量史实来佐证。他们在努力说明的是:在战争中本身,除了少数穷兵黩武人性泯灭的人类,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他们享有人类该有的待遇,比如水,比如治疗,比如活下去的权利。


但是从史实方面来说,这不该被归类为纪实类电影。因为纪实并不是其本身要讲述的重点主题。
以下观点在写影评的时候没有翻阅资料,给出详实数据,仅以本人从同样是太平洋战争中,包括硫磺岛战役相关书籍资料给出的点评。


史实1、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二战过程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战,其次应该是贝里琉。这是美军在二战中首次伤亡超过日军伤亡数量。美军的第一海军陆战队、3团、5团、后进补给(主要以新兵为主)的8团,也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量,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哪怕搭配作战都没法成型儿,就是这个架势。

史实2、为什么美军伤亡如此惨重?这就是偏重没有、也没时间、也没办法重点体现的——栗林将军的整体战略思路。放弃滩头,转而死守折钵山等固体坑道,起初遭到了所有手下军官的反对。但其在战略上的意义已经不容抹杀,这个决策的重要性充分争取到了时间,虽然早晚都是一死,但至少迟了一个多月。

根据《硫磺岛战役》所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幸存老兵Eugene Sledge的纪实文学《With the Old Breed at Peleliu和硫磺岛》,日本人的导语名字太难记了,连美国人都记不住,我也不记了。全岛虽然面积很小,甚至在地图上仅仅是个星点儿,但栗林带领部下在折钵山等处挖了500多个连接的、贯通的坑道。这让美国人几乎疯了。因为我在明处,日本人在暗处,就像一个强悍的堡垒,美国人迟迟攻不下。

起初在美国军方的情报中,大家都乐观的认为这里部署不足20000人的小岛、日本联合舰队被全歼、并且没有日本空军支援的情况下,美国人会在一天之内拿下这座岛,没想到全程用了一个多月。

尤金在回忆录中说,不知道愚蠢的情报人员为什么把我们送到这里——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要啥没啥,甚至连拉屎都困难。这是真的,因为这座岛本身的土质坚硬异常,连刨坑都费劲,所以美国人更是完全想不通日本人是日和挖通了整个山体,高出了这么多坑道。


史实3、如上所述,可以想象,被送到这里的美国大兵在人数上虽然达到了将近10W人,但其实这个数量在后来证明要迅速拿下该岛,确实太少。仅仅登陆滩头、尚未在山体坑道正面交火的时候,美军就死了1000多人。


史实4、日本人和美国人谁更可恶?略知历史的人都会给出前者可恶的答案。确实,美军也对小日本深恶痛绝,他们想不明白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支援下,光靠陆军他们负隅顽抗个什么劲儿,况且人数差距还那么大,甚至武器上也有落差。但是大部分美军还是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在我看到的美军回忆录中,暂时尚未出现虐待战服的情况,但不排除有虐待,甚至屠杀的个例存在。

因为战争本身带给人的震撼是给双方的,美国人也会想着,对方是怎样的儿子,家里有着怎样的老母在期盼。


但是,相比之下,日本人对美国人的战俘,优待比例就要降低很多。正如日本人在中国惯用的老一套,他救你大多是因为你可能带来有利的消息。在贝里琉,在冲绳,美军都有见到被日本人割下生殖器喊在嘴里的美军尸体。

所以我要说,这部片子从人性角度去讲述并没有错。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有美化日军的嫌疑。当然,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国家机器。


史实5、日本人海陆空三方协和作战永远不协调一致,达成一致,这是二战史上加速日本失败的重要主因。片中也重点体现了这一点。虽然联合舰队本身从存在那一刻起,就带着优越感,这一点跟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很相像。但Marines在战场上的真的不傲娇,该怎么配合还是怎么配合。尤其在抢滩登陆和步兵配合坦克+炮作战的时候,从来不会计较太多。日本人在这一点上搞内讧,就像几个军官在片中有意见不合就背后咬舌一样,都是具有黄种人特色的一系列基本属性。不责怪也罢。


国家机器: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机器在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会告诉所有国民,我们是在发动一场侵略。这不可能。

洗脑,也是一个成熟的 国家机器所必备的技能属性。包括希特勒,他用惯用的演讲技巧和内容,要鼓动人们相信的是:德国在一战后面对着太多战胜国的不平等赔偿、协约;德国人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个就是种族的主题,用美化过后的措辞来说就是:日耳曼的重新崛起。

从老百姓的反应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国内有很多东西是强制化执行的,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当然也跟主权体制、文化本身等方面都有关系。大部分美军事自愿参军,而大部分日军则是被迫。如果你在那时候说一句你不愿意为天皇效力尽忠,丢点脸是正常的,很可能会丢命。日本军队的宪兵队,也就是MP跟美国的不太一样,他们会有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敢于本国人民的生活。这个性质跟希特勒初期的党卫队已经没什么不同,也就是后期的盖世太保。
——以上所有,都在无时无刻的反映着,谁才是侵略者本身。一个为正义而战的国家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管教老百姓的,因为老百姓的协同程度会很高。只有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感受到自身的生命遭到了威胁,他们才会自愿为你付出。


这一点在折钵山314联队集体自杀的情境中也有所体现,很多人并非自愿,而是被胁迫,或是盲从。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思考,加之教育程度本身不够,他们也想不到太远。所以导演在剧中交代了一个线索,西川算得上是个文人,他在家中就常看书。这些都不是无用的情景设置。因为他思维相对开阔,所以再不会太盲从。他的精神也体现了一个追求主体自由的生命,本该有的精神。


至于该片在人性等方面引发的情感共鸣,我就不废话了。我感受到的,跟大家感受到的,应该没什么太大差异。

 2 ) 《硫黄島からの手紙》

PS:硫磺岛是日本火山列岛的一部分,属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该岛差不多在台北正东,东京正南,距东京一千多公里。美军占领了硫磺岛,重型轰炸机从这里出发,轰炸日本全境。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这里爆发了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战争。日军在几乎完全孤立的岛屿上进行抗登陆战,以两万之众,依托工事抗击了十万美军整整一个月之久,若非后来日军储备的弹药物资消耗殆尽,恐怕美军的胜利还没有这么迅速。为了这个地处战略要冲的弹丸小岛,美军付出了近7000阵亡,19000人负伤的惨痛代价。

  我不喜欢日本,尽管我是学日语的,尽管我也喜欢看日剧,或者日影。
  但是一个中国人,很难做到喜欢日本。
  毕竟历史是真的,他时刻提醒我们,何谓战争,何谓敌人。
  但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冲击就是让我反思国家与人民,更简单的说,每个打仗的人其实都是血肉之躯。
  硫磺岛?对地理差不多遗忘的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具体位置。
  只是知道这是一场关于二战,关于太平洋战争。
  并且伤亡惨重。
  片子一开始就是二宫在向自己的妻子写信说,我们不停的挖掘,挖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坟墓。
  我说过每个打仗的人都有儿,有女,有父母。
  没有一个人愿意打仗。
  打仗其实是国家的意愿,却强迫在百姓身上。
  二宫扮演的西乡只是一名普通的面包师,老婆还有了身孕。
  他一心想着如何回家,如何见到自己的女儿。
  没有什么英雄的含义的限定,每个人都是英雄。
  就像《CRASH》里正与恶的定义从来都不是一定的。
  不喜欢中国战争片里所谓的冲锋陷阵的英雄,每个人都是大义凛然的。
  那不真实,太不真实。
  英雄从来都是普通的,英雄也想过逃跑。
  战争从来也都是残酷的。
  日本人也好自杀,因为他们的人们不会原谅他们投降。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民族的悲哀?
  影片最震撼的人的地方就是:
  “当那个因为爱马被炸死而垂泪的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救治重伤的美军士兵。
  当美军士兵伤重身亡后西竹找到一封他母亲的家书,念给大家听。
  当那个幻想着回家和妻子团聚,看看自己未出生的女儿的西乡掩埋粟林后挥着铲子扑向抢走粟林心爱手枪的美国大兵……”
  如此种种都铭记在心。
  就算再可恶的日本人,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是人,都是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结束战争。
  就如清水所说:我以为美国人都是胆小的,但是读到那封信时,我才知道他的妈妈跟我的妈妈没什么不一样。
  同样的嘱咐,同样的担心。

 3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听说大导演Clint Eastwood拍了一个关于二战的电影,于是就找来看了。Clint Eastwood是我少有的几个钟爱的导演之一,若是看过《完美的谎言》,很难有人会不喜欢他。吸引我来看这部被翻译成《硫磺岛家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讲述了一段日本军队二战后期死守要塞硫磺岛的故事,很想知道一个美国导演如何拍一部很日本的电影。
 
整部电影除了偶尔冒出的美国大兵讲几句英语外,主要演员完全使用日语,如若不是对电影有所了解,很难会想到这样的电影会出自一位美国导演之手。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接到任务要留守在硫磺岛上的士兵。此时的二战已然接近尾声,岛上士兵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和很多电影里描写的日军一样,电影中自然也不乏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荼毒而变得穷凶极恶的愚蠢日本军官,但是同样也有像指挥官粟林忠道以及士兵土乡这样已然看到败迹的人。
 
在混沌与清醒之间,这些可怜、可悲也可恨的士兵用最后一点力气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而家书则成了慰藉他们心灵的最后一点曙光,同时也折射出这些总是被描写成凶狠恶毒之人颇有人性的一面。片中有一个镜头让人印象很深刻,受伤背负的美国大兵在第二天清晨死去,那个曾在奥运会上拿过赛马冠军的日本军官读了留在美国大兵身边的一封家书。信是这位大兵的母亲写的,她用爱切的口吻鼓励儿子要坚持战斗并要或者回家。听完信的内容,士兵清水感慨地说,以前总以为美国人是胆小鬼,懦弱,无耻,狠毒,原来他们的家书也和我们一样。
 
许多年之后,日本的史学家从硫磺岛上挖掘出了粟林忠道写给家人的信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但是人们反思这段历史的程度显然还远远不够。颇有讽刺意义的是,最后从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幸存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还保有清醒理智却已被战争伤害了心灵的土乡以及那个顽固地一心要与美国同归于尽的疯子中尉。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不正是今日日本社会对军国主义的两种态度么?
 
直到现在,依然还记得那个死去的美国大兵的家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正义需要有人来伸张。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当下着实打动了我,但是当你看到美国士兵为了护卫自己而枪杀两名投降的战俘时,已经不知道正义何在了。何谓正义,何谓非正义,战争从来就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利益的纠缠,以及胜者王败者寇的结局。当全世界都去关注日本天皇如何低头承认战败时,有多少人会去关注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小人物的命运?!谢谢Clint Eastwood给了我们一次反省的机会。

 4 ) 家书

    战争本身就是个悖论,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家人的幸福而拿起的武器,可每扣动一次扳机,都有可能使另一个家庭失去幸福。
    当两个人手握钢枪的男人相对而立的时候,那任何一家的幸福都是以对方家庭的痛苦作为基础的。
    有信仰有忠诚的军官在为国鞠躬尽瘁时尚且对家人心存愧疚,更何况那些被临时抓壮丁没有太远大理想,只想陪着老婆孩子幸福生活的普通一兵了。
    最后的胜利永远只属于国家,而参与到战争中的个人无论结果都是失败者,因为他毁掉了家庭的幸福,别人的或是自己的。

 5 ) 《硫磺岛书信》的真真假假——zz from 萨苏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45f6010007kq.html

看完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来信》,不能不为伊斯特伍德在运用战争题材方面的能力所震动。这部美国人拍的片子“从日本人的角度”铨叙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硫磺岛之战,可算体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然而,这部影片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却是扑朔迷离,真假间杂的,这使我产生了对其进行考证的兴趣。


栗林忠道


影片的主角日军将领栗林忠道,是在现实中存在过的人物,并且如电影所述死于硫磺岛之战。栗林忠道也确实曾从硫磺岛寄出颇多的信件,在日本,他的四十一封信件被收集成一本书出版,其中颇有一些他自己画的漫画,显示这个军官是一个受到西方影响相当重的人物。据说伊斯特伍德就是看到这本书以后,对他产生了兴趣。影片选取他和获得过洛杉矶奥运会马术冠军的西竹一来演绎这个故事。与此相似的日军将领还有一个人,也曾被美日双方选作电影主角,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西化严重,价值观上于美国人比较接近,并反对与美国开战,但最后却作为美国的敌人“不情愿”而又固执地死在战场上。

这样的将领是非常符合日美两国观众胃口的。它很容易让美日双方都认为自己是高尚的一方,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个也是不能深究的,不然天皇就麻烦了),发生了一场误会的战争。从这部电影中,美国人看到了自己的征服,看到了日本人中的优秀分子原来是不愿与自己为敌的,他们有一些偏执,可是最终在麦克阿瑟的改造下现在日本人已经没有这种偏执了 – 更显示美国精神的强大和先进;日本人则看到了二战中自己是一种“荣誉的战败”,“虽败犹荣”,而本质上战争双方并无区别。既然杀死盟军最多的日军将领都是 “好人”,照这个思路演绎下去,早晚日本人在二战中是找不到一个坏人的。

实际上栗林忠道并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将军,他的人性只是对于自己家庭的(当然比大量日军陆军将领六亲不认要好一些),他在日美开战前任在中国广东方面作战的第二十三军参谋长,且无论他的部下在广东清乡扫荡,抢掳大量妇女充当慰安妇等种种劣迹,单是攻占香港后放任日军在香港犯下的罪行,就足以让他上法庭(这些罪行经过了东京国际法庭的确认,23军指挥官酒井隆因此被判处死刑,栗林如果活着也难逃审判)。可以说,二战中的日军将领,凡到过中国很少有人能够经得起道德的审查。这个电影中,导演忽略这些事情,无非是因为电影的题材已经“与时俱进”了。在这样的影片中,正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伊斯特伍德想拍日本兵的人情味了。

当然,要是死在硫磺岛的将近七千美国兵看到这样颂扬打死他们的日军有人性,只怕气得灵魂再次出窍是不免的。



《硫磺岛书信》剧照


具体到影片的细节,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影片中,硫磺岛守将栗林忠道的表现有点儿奇怪,那就是日军节节败退,整个影片中美军好像没遭到多大损失,他却很高兴地表示美军上了圈套,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是因为影片对硫磺岛之战的描述类似于珍珠港那个片子 -- 《珍珠港》里面仓促起飞的两个美国飞行员,击落的日军飞机就大大超过了日军在珍珠港的全部损失。这两个片子,都是把自己丢人的事情当作英雄业绩来拍,没有完全真实反映当时的情况。实际上硫磺岛之战美军打得并不好,损失很大,栗林忠道说美军“上了圈套”是一点儿也没错的。

可能,伊斯特伍德也怕硫磺岛老兵的冤魂找上门来,夸大一下美军的战斗力,先给这些美国兵拍拍马屁吧。。

历史上栗林采取的防守策略就是把美军拉入阵地战的泥沼,耐心地造成美军的大出血。他很明白硫磺岛最终是守不住的,唯一目的就是尽量增加美军的伤亡,而使美军对和日本继续进行战斗产生畏惧。他达到了目的,此战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各大夺岛作战中,唯一伤亡高于日军的战役,作为没有海空权,也缺乏装甲部队和自动火器的日军来说,达到这个目的,战术角度非常不简单。这一战小小的硫磺岛,让双方付出了四万七千人的伤亡(日军两万一千,美军两万六千),这种血腥的战争,并没能阻止盟军的脚步或者吓退盟军,日军在必然战败情况下无意义的疯狂,只是让美军在此后使用大杀伤力武器如原子弹时更少了一些阻力。从这个角度说,栗林的使命,战略上是彻底的失败,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愿望正好相反。


硫磺岛,只有这样大

同时,为了刻画日军的“人情味”,影片中的日军并没有表现多少敢死精神,绝大多数的日本兵都怕死,玉碎也是长官逼得。实际上硫磺岛日军的亡命徒精神,与影片中是大相径庭的,因为栗林属下是关东军老兵,109师团属于日军中最凶悍和顽固的部队。日军的顽抗加上美军大量伤亡后的报复心理,使日军俘虏数量很少。战役结束,两万日军中被俘的不过千人,而且绝大部分是在失去知觉状态下被俘的。要知道这时已经是1945年春天,日军大势已去,连国民党军都能抓到大批日军俘虏的时候。

日军将领逼迫部下去死倒是当时普遍现象,但硫磺岛也有另一面,就是栗林下达命令绝对禁止日军发动一锤子买卖式的“自杀冲锋”(这个影片中也有提及)。这倒不是日军指挥官多么慈悲,而是认为这种冲锋远不如暗暗隐蔽,忍耐到能够有机会给美军一击的效果。这些疯狂的日军抵抗意志极为坚定,实际上硫磺岛上日军最后的抵抗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九年!这时已经是日军投降三年多的时候了。想想硫磺岛只有二十二平方公里,这种漫长的抵抗就令人吃惊了。所以,影片中的日军居然是和平主义者,显然是今天美国人的臆想,应该去看看奔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至于登陆战给美军的当头一棒,在影片中似乎是日军战斗中唯一的一个闪光点。实际是栗林的一个失误。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日军始终不暴露目标,所以美军以为日本兵都被炸死了。于是派出扫雷艇队清扫登陆航道,这时栗林误以为是美军大部队开始登陆了,命令重武器猛烈开火,将美军扫雷艇击沉一批,美军马上反应过来,知道日军在隐藏实力,于是变本加厉重新进行火力准备,使日军火力点在美军真正登陆之前就损失惨重。从日军角度说,这是个不值得夸耀的战例。

看看电影,看看历史,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的相同不同,大片也不例外,对比一下,挺有意思的。
[完]

 6 ) 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

看完电影后,想知道真实性,所以去搜了一下资料。 片中提到的栗林忠道是个真实的人物,的确是在美国上过哈佛,也在美国学习过军事,的确是日本军中少有的“美国通”。在1945年负责指挥硫磺岛的战役指导工作。 硫磺岛是日本的固有国土,所以美军打到硫磺岛就等于进入日本本土了,日本当局肯定是想誓死抵抗的。所以片中提到的连面包师傅都上战场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毕竟到了硫磺岛战役的时候,日本人基本已经叫做垂死挣扎了。 片中提到,那个来征兵的妇女,她说我的老公儿子都上战场了。意思是你就不要磨蹭了好吗?赶紧你的老公也上战场。虽然说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应尽的义务,也很想说日本是自作自受,但作为一个平民其实也感到很无奈。【想继续活下去】是大部分人的共同愿望吧,就是因为视角是日本人,不去发动战争,就不会被送上战场的那一天吧?所以才更加让我感觉到还是远离战争更好。 一个社会是多样性的,每一个个体都不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坏人,如果我们可以基于这一点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会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相信当时在日本的军队里肯定也是如此,每一个地方都是社会的缩影。正如今天我们有些人叫嚣着战争,而又有些人渴望着和平。如果日本人当时都神风敢死队,估计现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存在日本人了。 真实中的栗林忠道,在硫磺岛还真挖起了坑道,有20多公里长,把硫磺岛做成了一个堡垒。他还下令禁止自杀式冲锋。而导演也是看到了证实的硫磺岛留下来的书信,才有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 当时的日本肯定是存在这种自杀式冲锋的,否则栗林不会明令禁止,但是也印证我上面说的一点,肯定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这么疯狂。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人都不疯狂,你看看电影的有一幕。军官强迫士兵去死,拿个手榴弹对头一敲,一声巨响之下就要跟朋友永别,跟家人永别,跟这个世界永别。强迫别人这样做难道不是疯狂吗?然后自己义无反顾的给自己一枪,这难道还不够疯狂吗? 求生只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运动罢了,连一棵植物都会这样做。是什么趋使那些人这么疯狂?难道不正是军国主义对他们的洗脑? 加濑亮叫嚣着:美国佬就是胆小鬼,我们不同我们不怕死。 多少人嘴上这样说说,然后到了最后死亡即将来临的一刻却又无比害怕。片中很多日本人都这样,这只是人的本性而已。美国人被俘虏不要是一样害怕吗?美国人一样有爹,有妈有朋友。他们只是立场不同而已,抛开立场来说,大家都并没有什么不同,要是不生在战争年代,大家都会平安的生活下去吧。 电影中,栗林在美国时,他朋友问他:是国家的意志,还是你自己的意志。我相信栗林可能可以选择。但像面包师傅那些人,估计是无办法选择吧? 像我这种平民,我只希望战争远离我。即使日本人不是人,但是那些上战争的其他人,也是有血有肉的。

 短评

一部片面的电影,一部只有本土没被侵略的胜利者才拍出来的电影

4分钟前
  • 小辰
  • 很差

很少看战争片,只是因为看了之后心中很压抑,久久走不出来,我们总是试图找到人的闪光点,但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

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跨文化拍外语片实在不是个好现象,影片勉强及格而已。

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把触角落在了战争中那些怕死的小人物的心理活动上,不一味的追求战争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讴歌,伊斯特伍德无论在镜头的调度还是节奏的掌控上都已炉火纯青,优美的配乐更是把电影提高了一个档次。

1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别拿军国主义说事,战争这玩意就是立场不同+思想偏激的产物而已。这部电影很棒!渡边谦显的悲壮,二狗果然是我看上的那只二狗

15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很认真的战争片 值得一看

18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真实,触动人心

20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每次看战争片都很有触动

22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严肃的伊斯特伍德拍了有点泛滥的战争人性题材,能让人一气呵成看完近150分钟,功力不俗。爷爷太man了~

26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虽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杀的狂热,被日本人珍为瑰宝,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过是“怯懦”以及对怯懦的掩饰。“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荣辱,只能把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自己虚拟出一个“崇高”的准则,并把这个准则看得至高无上,生命反而成了这些准则的牺牲品。他们是不安定的集团,单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他们集体发了疯。人如果想“超越人类而走近神”,结果则只能在自我神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从日本人角度来拍了这部片子,我觉得不是“反战”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的。很棒!

27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难得真实的抗战片,战争真的是令人无比厌恶的,对普通人真是致命的

30分钟前
  • 🐷年大吉
  • 力荐

很写实的一部电影,让人回味反思

35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推荐

战争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噩梦,影片很真实,音乐也直击人心

36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本片是值得愤青们认真看一看的。不过,深思之外,吸引我的是音乐,说不出的深沉和痛苦。

38分钟前
  • 寄意寒星
  • 力荐

电影在描绘了战争中的残酷,很纪实

43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尽管电影在试图描绘人在战争中的闪光点,但实际上,战争更多还是在于人性沦陷上。

45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47分钟前
  • 推荐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影片中战争的画面也在硫磺实地拍摄足够惨烈,而一般的战争片总会给正义与否下一个定论,可导演却意不在此,他认为战争就如人生,没有绝对的正义一方也没有绝对邪恶的一方。对于参加战争的双方来说,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

49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虽然他和日军的二万名官兵都上下齐心,但面对占尽空中优势的四万名美军士兵,栗林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归路的战争

5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感动,好看

56分钟前
  • 恰逢烟雨天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