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

HD

主演:林青霞,李立群,金士杰,丁乃筝,顾宝明,焦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2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3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4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5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6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3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4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5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6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7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8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19暗恋桃花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暗恋桃花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某剧场这晚迎来现代爱情悲剧《暗恋》和古装爱情喜剧《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为都与之签定了当晚的彩排合约、又都是演出在即,双方发生争执只为独占唯一的舞台,结果谁都不愿相让只能间隔着排戏。  现代悲剧里,江滨柳(金士杰)和云之凡(林青霞)在上海战乱时生出爱情,无奈一别竟是杳无音信大半生,江滨柳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寻找云之凡从来无果,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他拿看似美满的家庭事业比对永藏在心间的对云之凡的单纯爱恋,只觉空落。古装喜剧中,武陵渔夫老陶(李立群)被妻子春花(丁乃筝)戴绿帽,每日受尽她及其情人袁老板(顾宝明)的欺辱,某日借口外出打鱼实为想自杀之时,误入桃花仙境,而春花与袁老板结为夫妻后,过的却是比原来更不堪的日子。  一悲一喜两戏同台排练,摩擦和尴尬自是难免,却也意外成就了舞台奇观,这戏里出错或可有可无的幕布、道具,一场戏排练完毕留在台上的残迹,竟成那戏天然的一部分。而将两出戏连在一起的,尚有一个找寻某个男人的神情恍惚女子。救婴记好莱坞明星宝贝火锅侠巨力莱拉瞒天过海:美人计伊迪娜·门泽尔:迈向舞台之路他们正年轻大世界之旅第五季龙在江湖(粤语)一水隔天涯678路公交车曼道还魂法医秦明3飞女四人组江山美人2004森林惊魂心动大游行伤心的奶水血族 第四季原乡人漂洋过海来爱你人猿泰山1932康福特脑髓地狱1988人生大事河谷镇第二季总统班底银驹盾牌 第三季美国民谣难以忘怀的爱情侠捕之疑云密布红色之路我们的那时·此刻内在美2015家族之苦2末路狂奔2017北京童话雷霆沙赞!昔有琉璃瓦寄生夙愿一座城池借年

 长篇影评

 1 ) 深情不无用,唯有人自知

想不到,想不到啊,好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台北把我们难倒了。

——《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的线索是追寻,而每一种追寻中的元素,少不了的是“痴”

暗恋中的寻人启事,漂洋过海寄出而没有回音的信,在轮椅上伸出手触碰的对于过去回忆的追寻。挂在脖子上的围巾,承载在岁月的痕迹,对于初恋美好的内心追寻。

“这些年,你有想过我吗”

是对于多年的痴讨个答案的追寻。

听着许我望向你,思绪飘忽,一眨眼,还没来得及想念,我们就老了。连这份爱都变得锈迹斑斑了。和妻子相处并未让时间浇灌出爱情的花朵。一切只是责任使然。可是这份痴,念念不忘,心心念念。又如何忘记呢。

“我们就算在上海不认识,也会在汉口认识的”

“我会写信给你,写好多好多信”

你 都忘了吗?你没有的。我相信的。

只是我们啊,都等不起了。

再等就老了。

而桃花源,则是对爱人死心塌地的追寻。打不开的酒瓶盖,不会悔改的妻子,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多,可即使生活破碎,内心的爱尚未殆尽。一面是为了逃离爱与现实的不平衡来到桃花源,一面却又嚷着为爱可以去死。这爱之深于恨,不是痴吗。成为仙人幸福生活也对妻子念念不挂。因为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好了。毅然离开,想要团聚,即使面前的已是破碎重组的家庭。这不是对于终极幸福的追寻吗。

最后一条情感追寻的主线,是那个口口声声要找刘子骥的女人。刘子骥出现在桃花源记的末尾,“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如此看似莫名其妙的设定连接上了暗恋与桃花源的关系,穿插出现中,配上女人的痴,疯,在剧组舞台徘徊旋转着,一直找寻着。颇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是痴的具象,是追寻,是每个人内心的映射。

暗恋桃花源,是痴情的追寻,是不论相见与否都无法放下的执念。是期盼有回应却更希望对方幸福的矛盾。

深情不无用,唯有人自知。

 2 ) (装13扯淡文)写实与空灵——《暗恋桃花源》舞台美术浅探

《暗恋桃花源》,台湾“表演工作坊”的经典话剧作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与大陆大量上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暗恋桃花源》的巨大魅力是多方面的,精巧新颖的故事结构和每一代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赋予这部话剧强大的生命力,而独具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更使之增色不少。本文仅就《暗恋桃花源》中出现的几个颇有意味的元素,略探《暗恋桃花源》的舞美设计艺术。

1. 秋千
《暗恋桃花源》的第一幕,身穿白色旗袍的云之凡坐在秋千上,缓缓说着全剧第一句台词:“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故事便在舒缓的节奏中淡淡展开。在这里,秋千有着多重功能和意味:它提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赋予主人公的活动以真实性,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可依靠的物质空间。
秋千是一个古典浪漫主义重要的文化符号。打秋千的总是年轻女孩——带着羞涩和好奇的,有着青春情怀和浪漫的爱情遐想。秋千是古典世界里的一个传说,是隔墙的掠影,墙外的轻笑,邻家女孩的一回头。而秋千,也真的成了江滨柳一次次回眸时凝望的焦点。四十年代的上海,本就是古典世界的尾巴。江滨柳和云之凡还有古典意味的情书,红笺小字笔墨知己,及至江太太,便只有俗世中的冷饮店——到了护士小陈这一代,干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必记得——古典时代的秋千还在上一代的记忆里,下一代却早已步入后现代。
“隔墙送过秋千影”,这句宋词,竟然成了老年江滨柳思想状态的一种隐喻。江滨柳在病房中无助地看着想象中的云之凡和她的秋千,而现实中的云之凡早已年华老去。古典时代的爱情终成梦幻泡影,逐渐远去。


2. 井
井是一个幽深而神秘的符号,像桃花源的入口,通向未知的所在。而井底又盈满了象征着不确定和动荡的阴性物质——水。桃花源的入口其实可以看做对女性生殖器构造的一个隐喻,而寻访桃花源或许可以看做是人类渴求回到母体的愿望表现。而水井也可以同样被视为通向母体的途径。
所以,“水井”这个元素,从隐喻含义来说,是如此契合《桃花源》这出闹剧的本事和根源。而老陶一进入桃花源便看见桃花源中的那对白衣夫妇在井边饮水洗衣,更应证了“井”的“入口”意味。
而从现实层面来看,“井”是什么?“有井水处皆咏柳词”,井是世俗生活,却又不是现代的当下的生活——那是我们想象中古代的日常生活场景,平凡而又布满历史的青苔。我们理想中的古典式日常生活,应该像白衣夫妇那样,悠然和睦,岁月静好,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安然地生育后代。然而现实却是活在古代却毫无古典精神的老陶春花袁老板,或是守望着古典爱情却在现实生活中貌合神离尴尬万端的江滨柳和云之凡——或许还有江太太。
井是一个通道,也是一个纽带。在本剧的高潮部分,即两部戏同台演出的段落,“井”成为了两个剧团现实场地的分隔物——而这种分隔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井”也由分隔物变成了联系物——联系着戏剧和真实,古典和现代,悲剧和喜剧,《暗恋》和《桃花源》。

3. 幕布
桃树逃出来。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如果水井是入口,那么“桃树逃出来”的幕布便是出口。《暗恋桃花源》原来是可以看作一个有关出入的故事的。
道具的错位可以轻巧地纠正,幕布却不行。没有人知道幕布为什么会缺了一块,没有答案。而戏仍然要排下去,留着一块尴尬空白的幕布留在背景中,是一抹荒诞的底色。
荒诞么?但这才是现实。这才是舞台上华美故事背后琐碎的混乱的生活。水井是入口,通向桃花源,通向理想化的戏剧;幕布上的空白是出口,通向真实可触却又毫无道理可言的现实世界。
我们的理想便建立在这样纠结不堪的现实生活中,而生活继续,理想继续,戏剧也仍然继续。

4. 落英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以想见,这样一幅理想世界的图景,若缺失了那无数随风飘落的花瓣,会缺少多少感染力!
没有哪一样事物像落花一样,既现实又梦幻,既绽放又凋零,既欢乐又哀伤,既是生本能又是死本能——落花是向死而生的绚烂。
某个时期我曾认为,落花是《暗恋桃花源》的精神图腾。因为剧终时那个象征全剧精神内核的陌生女人,一边高喊着刘子骥这个代表着“寻找”的名字,一边洒下漫天的花瓣,发出了痴狂绝望而永恒的哀叹和呐喊。那是这出闹剧惊鸿一瞥的收梢。
如果桃花源里的落英飘落在老陶的梦境里,那么剧终时的落花飘落到了哪里?飘落到了舞台还是观众席上,飘落到谁的情怀寄托痴狂的情绪里?
1992年《暗恋桃花源》的电影版里,我看到,接近剧终时一个仰拍镜头:舞台的灯光下,无数绯红的小纸片在光影里起舞飞扬。那一刻,现实和梦幻迅速分离,而后毫不费力地握手言和了。
每个人的梦想里都有落花飘过,只是有一天,当她翩翩而来的时候,我们会平静地看见,那不过是一些逆光飞扬的小纸片。

 3 ) 谁的桃花源

    昨天去云大看电影。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之前没看过。很好很好的片子,看完后跟朋友说,这是我到昆明近半年来,看的第一部好片。想到以后每个星期都能看到,就感谢并欣喜。呵。
    长期以来,电影成为我与生活对峙并希求平衡的方式。几乎每夜一部。甚至有几年,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所有关于时间的均以电影来度量和标记。上周,啊,对,看了伯格曼,总算没白过;这个月,还有多少张碟没看?那就还剩多少天;明年,看看会有多少好电影,不然不值得遥望和期待……只有电影的生活,现在想起,也不是不快乐的。
    而其实想说的是那么多。想做的亦是那么多。为何到最后也只剩下夜复一夜的黑暗和电视前浮沉的光影了呢。

    赖声川是学戏剧的。这部电影也大概是一出戏剧。其实我一贯看轻形式,到底是电影还是戏剧抑或戏剧电影抑或电影戏剧,那又有什么紧要。无非表达的方式不同,一马平川或千回百转,终究是要抵达某个内在。情感的,思想的,生命的。没有内核的作品不具备真诚感,无法打动人的内心点化人的脑袋,即便技巧如何精彩绝妙,也是失败的。
    理论的东西我懂得不多,评价任何作品,是否真诚成为我首要的标准。而这种真诚,是对人类情感的怜悯和智慧的尊重。
    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两出戏剧,两个故事。笑中有泪,暗中有光。跨界的表达方式打破固有的壁垒,无可否认会更自由。驰骋技巧如若恰到好处并忠实于影片内在,会拥有更厚重的叙事力量。这一点,赖声川深谙且做得很成功。尤其是节奏的掌控和把握。明亮说得很对,虽然它表达的形式西化,所诠释的情感却是很中国的。
    暗恋里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不会再有了吧。那是属于那个大时代、大背景下才会发生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人渺小如蝼蚁,即便有爱,也是雪泥鸿爪八声甘州,如何抵得过历史巨轮轰隆隆碾过。无所谓上海,无所谓昆明,也无所谓小如弹丸的台湾,一切错失得滴水不漏。耗尽绵薄心力的漫长思念最后也只隐晦在琐碎恒定的日常生活背后。既然爱是意志,那么,无爱则需要更大的意志。四十年耳鬓厮磨磨出来的亲情,和只能深藏于心底的白色花朵,怎么思忖都有一股子哀凉。可也只有中国人才会说,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而桃花源又是什么呢?是芳草鲜美,落瑛缤纷?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还是陌生女子走来走去却找也找不到的刘子骥?人人都在找着一个桃花源的吧?可老陶从桃花源里走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并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大度。

    我一直在想。我们一心系念的归宿,是不是激烈不甘茫然无措时想要找到的出口。

 4 ) 一辈子的追寻

 《暗恋桃花源》是借由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在公演前一天抢夺彩排剧场而展开剧情的。《暗恋》是一个等待与追寻的故事;《桃花源》是一个错过与追寻的故事。
  
  《暗恋》中的江滨柳和云之凡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与错过。他们彼此错过,也同时错过了身边人。江滨柳一直都在不停的寻找年轻时的爱情,寻找心中的云之凡,导演在寻找自己年轻时的回忆;《桃花源》则以渔夫老陶(桃)、春花(花),袁(源)老板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映射了现实和桃花源的巨大落差。春花和袁老板寻找机会在一起,老陶去寻找大鱼,没想到找到了桃花源;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白衣女人寻找刘子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寻找的东西。追寻幸福的桃花源剧组,追寻理想(圣洁的山茶花)的暗恋剧组,和追寻真爱的疯女人…最后大家都没有找到,但仍在追寻中失落,在失落中寻觅。
  
  其实《桃花源》也有可能就是《暗恋》的另一结局,袁老板和春花未尝不可能是江滨柳和云之凡,他们看似如愿以偿的最终生活和想象的美好相去甚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一样都是一瓶打不开的酒。只有在他们生活之外的才是他们向往的桃花源。《暗恋桃花源》在我看来,最终想要表现的还是生活中的一种状态,一种不断追寻的状态。
  
  我们都在追寻什么?梦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巨大落差,但我们不可能因为落差而放弃追寻。如同那个半疯的女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只为寻找那年南阳街的刘子骥;如同暗恋的导演,只为寻找云之凡给人的那种夜空里的白色山茶花的感觉;如同江滨柳,只为寻找当初上海那个扎着两个长辫子的云之凡。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能像桃花源一般美好呢?忙忙碌碌一生,我们都在找什么?找到了吗?是我们当初要的吗?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周国正教授曾评论过这部戏描述了大陆和台湾的唏嘘惘然的“追寻”故事:大陆人的追寻,台湾人的追寻,来到台湾的大陆人的追寻。江滨柳和云之凡最终各自有了家庭,大陆和台湾从此相望。老导演心中割舍不去念念不忘的大陆怀想在年轻演员这已经无从感悟。桃花源里的那三个满场打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中国人,那个时候,台湾是大陆心目中的桃花源,那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可是,寻觅到了桃花源又怎样呢,还是想着回来,回来带上春花一起走。可是走得掉吗?走不掉。
  
  当希望成为现实,带上岁月的痕迹,我们总会觉得它少了理想中的鲜活。而当现实变成再也触碰不到的回忆,又会被我们想念珍藏在心一辈子。人生永远如此,站在此岸,眺望彼岸;而一旦到达,彼岸又成了此岸。我们不断的在追寻,不能停下来,也不想停下来。剧中红衣女子寻找刘子骥的穿插,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何尝不是在寻找呢?或许我们都像剧中人一样,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未必追寻的到。
  
  还记得舞台一开始,江滨柳唱的那首歌么?名字就叫做《追寻》。

 5 ) 桃源梦迷 古今同命

    第一次看赖声川的话剧,着实被震撼了一把。这是一部可以让人笑着流泪的片子,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北京看吴文光演的情景剧,恍然无措中泪流满面。
    《桃花源》中的三个人物,老陶、春花和袁老板,三个人的名字凑起来就是桃花源。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赖声川要说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桃花源梦想。
    渔人老陶因为妻子春花与袁老板偷情,伤心溯流而上,误入桃花深处。他要逃避,“不提春花了,想想桃花吧”,却见有古代女子横笛而立,又有男子长衫而来,彬彬有礼。真的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处的幽默别出心裁:他骂男子“你无耻",男子却说“她五尺,我八尺”。怎么听都像对“八荣八耻”的调笑。老陶诉说心事伤心欲绝,古装男女则一遍又一遍高唱“放轻松”。我只感觉苍凉。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情节:老陶说要来打大鱼,人家就问“你打到大鱼老婆就不偷人了吗”,老陶忽然痛心疾首,说“这是两码事”。真得抽空恭喜老陶,他居然知道是两码事,这世上有多少痴人不知道这一点啊,一味去撞南墙,撞死也不明白。
    后来返家,哪知桃源一日,尘世一年。袁老板和春花都结婚生子,而且日子过得无比糟烂。老陶发现一切全都变了样子,家与女人全都面目全非。伤心之至,又想返回桃源,可惜已找不到路了。
    我想,当老陶面对巨浪与漩涡时作何感想,那是一种怎样末世的感觉。生而为人,情何以堪?红尘仍在,心如死灰。
    千疮百孔的世人们,苦苦追寻,又哪里来的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南阳刘子骥”,这是《桃花源记》中那个寻桃源而未得的人。也是剧中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歇斯底里的女人所呼喊的名字。“桃树开花了,刘子骥,每一片都是你的名字,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
    天地悠悠,每一片都是一个千古伤心人。
    《暗恋》,这和我们观念中常有的“暗恋”两个字显然不是一回事。这个故事更接近于张爱玲的《十八春》。抗战时,二人从上海惜别,然后便再无音信。四十年后,再次见面却各有家世,物是人非事事休。如同历尽劫难后的世钧再见曼桢,感慨的却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纵使再见,开口只能问“身体还好啊”,答“去年的时候,动了个小手术,年纪大了。我前年还当外婆了呢。”两个人见了,发现都还活着,很欣慰。缘已尽,梦已灭,情已了,恨未休。便是一句“你这些年想过我吗”,也要到最后试探着说出来,那么不理直气壮,我明白,只是因为你已太脆弱,我的四十年深情可以这样轻易就碎了吗?!
    两个故事,一喜一悲,可全都是骨子里透着苍凉。交替上演,甚至同台演出,赖声川的形式玩得极好。不同的剧情,却是古今如一的苦恋故事。戏里有戏,人人都知道在做戏,可以那样轻松。这和陈可辛在《如果·爱》中的做戏不同,赖声川没有做出拷问内心的姿态,他不停不停地给你梦境又不停地解构,让你的眼泪到最后才倾泻而出。
    剧中,戏已结束。那个黄发女子蹲下来对着桃花不走,最后她忽然洒落一把纸钱,纷纷扬扬满天飞。这一幕,何尝不是祭奠?为了古今同命的爱情,烟消云散。
    关门了,剧终吧。

 6 ) 挺幸福的一件事儿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舞台剧,就是话剧吧,网上评论管这个叫舞台剧,我也不知道舞台剧和话剧有什么区别。
 
前几天是在豆瓣上看了和菜头关于这部剧的评论,就下载了。本来就是想扫几眼,以后有空儿再看,结果扫几眼扫几眼的就从头到尾给“扫”完了。

《暗恋桃花源》里面有两个剧本。战乱时期一对恋人被拆散,相约再见,没想到这一分就是几十年,再也没有相遇。几十年来男的对女的念念不忘,最后临死前登寻人启事,非要见她一面......这个是“暗恋”。
 
老陶的老婆和袁老板勾搭上了,老陶愤然寻死,没想到误进桃花源,从此和那里的人过着和平安稳的日子。可是老陶最终还是想念老婆,离开桃花源要去接她,然而这一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个是“桃花源”。
 
然而有意思的是,“暗恋”和“桃花源”不过是戏中戏,其实这个话剧演的是一帮演员在演“暗恋”和“桃花源”,时不时地导演还跑出来说你这演的不对你那演的不好什么的。
 
更好玩儿的是,“暗恋”和“桃花源”分属两个剧组,却被人分到了一个地方排练,结果两个剧组的人互相抢地方,“暗恋”的话剧刚演一半儿,“桃花源”剧组就把道具搬出来了,老陶刚进桃花源,暗恋剧组导演跑出来了,好不热闹。
 
(分手的情节)
女(坐在秋千上):这么大的一个上海,两个人要碰到还真不容易。 要是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的话,不知道会怎么样。
男(站在旁边):不会。 我们在上海一定会认识的。
女:你这么肯定?
男:当然。 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

这种对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许类似的话在言情小说都出现了N次了,然而在话剧里出现却听得很自然。不知道是和演员水平有关,还是因为话剧有回音,是这种现场气氛造成的?

(挣场地的情节)
哎哎哎这位大哥这位大哥,我们大概有什么误会了,但是还请你们让开。(台下笑)
同样一句笑话,不同的人说绝对效果不同,这个演员就这么一句话也能逗得台下观众乐,我看到这儿也忍不住乐了。演员的魅力啊。
 
(医院)
七十多岁的江滨柳在幻觉中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女友云之凡,寻她而去,看到了两人分手处的秋千,云之凡坐在秋千上说着分手时的话,分手时的一幕竟然重演,时空转到了从前。然而剧台的另半边是现实生活中的医院,江滨柳的老伴在给小护士讲着往事,有些沧桑有些辛酸,幻像中的云之凡的声音和现实中老伴的声音同时出现重叠在一起,仿佛两个世界也重叠在一切,在配上哀伤的背景音乐,当时看到这里激动不已,觉得演的太好了,编剧编得太好了,没想到煽情还能这么煽,高,实在是太高了,这帮人都怎么琢磨出来呀,以后自己要使做游戏拍电影一定要加这么一段儿......
 
两个小时的话剧,没怎么感觉到时间就舒舒服服地看完了。看评论好多人都说两个剧本放在一起有什么内涵,我什么内涵也没看出来,看不出内涵也喜欢看,看着舒服、开心。
 
看完之后觉得剧场的那些观众特别幸福,周六周日去剧院看这么一场有意思的话剧,多惬意的一件事。

 短评

原本不搭界的两部话剧,再加上寻找刘子骥的陌生女,串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叙事,连相互的台词都水乳交融,不愧是舞台剧的翘楚之作。“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一句听到泪崩。

8分钟前
  • 廢匪肥·老🐰
  • 力荐

3.5星强,形式上很特别,处理上戏剧腔和电影语言的结合还可以更柔和。苦情戏好催泪,且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很容易联想起龙应台大江大河里写的一些故事。有机会去看舞台剧。

9分钟前
  • Frederic
  • 推荐

喜与悲,等待或追寻,事过境迁,成追忆~

14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能在如此吵吵闹闹的喜剧中表演出来的悲剧最后还能令我掉泪,剧本很强大!林青霞虽然很有文艺女神的风范可惜若是再年轻一些就更符合云之凡扎两个辫子的造型了。不过为数不多的现代装很不错。电影中的《许我向你看》的旋律歌词怀旧缠绵。

1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86年戏剧处于戒严与解严的交界,一个故事是为纯洁感情走进强权政治与文化桎梏的台湾,另一个故事是为躲避肮脏的家庭走进世外桃源,嘲弄政治谎言与理想泡沫。电影版将文字/剧场/镜头三种语言编织到一起,是戏剧行为向电影行为的成功过渡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个个演技派,一条主线,两个故事,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寻找,或是一个人、一份情,或是一个出口、一份解药!太过巧妙的结构,交杂的故事让整个故事更加搞笑也更有深度,完美!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6分钟前
  • 北时一
  • 推荐

人生就是或哭或笑,互不相干。不过,相对电影版,我更喜欢话剧版。★★★★

30分钟前
  • Q。
  • 推荐

这是电影版的暗恋桃花源,别把话剧版拿过来说

34分钟前
  • 这位公子请留步
  • 力荐

隔了好多年再看,到第6分钟江滨柳说“老了,也很美啊”,大哭不止。 1992年,距离林青霞息影还有两年,她的最后一个清纯角色。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同台的悲喜剧。悲伤爱情的桃花源,但桃花源在何处?

40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这一场你不好好演,下一场,你老了,就没有回忆啦!【好想看厉害的现场版TAT

42分钟前
  • dn‘
  • 力荐

几位话剧演员演的极好,可以打满分。可这是电影,你把话剧拍成电影是什么意思,金士杰李立群顾宝明不是梅兰芳金少山李少春,有必要复刻成胶片吗?

4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桃花源在寻找生活,台北在等待爱情。理想碰上现实,仅存美好念想永藏心底,再也回不去。曾经与现在,梦想与现实,人生永远如此,站在此岸,眺望彼岸,而一旦落地,再回头惘然如梦,怅然若失,最后在剧院等待戈多(刘子骥)。8.2

4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寻找,两个荒诞的故事,画面不停的在现代和古代转换。人人都在寻找爱,话剧一样的台词,关键在于意义。寻找和爱的意义。人人心中有一座桃花源。也许自己内心中最真实和纯净的部分。我一直相信人人都有最柔软的部分,只是不轻易向外人泄露的。我也想去桃花源,找寻自己的内心。与刘子骥的回忆是神秘女子的桃花源,与春花的回忆是老陶的桃花源,与老陶的回忆是春花的桃花源,与云之凡的回忆是江滨柳的桃花源。戏剧散场,人生散场,不过是烟花一梦,刘子骥不过是梦里见到的那个人。

49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力荐

暗恋不填山河苦,世间更无桃花源。

5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老陶离开桃花源,江滨柳失去了云之凡,一场大梦,谁也找不到刘子骥。

58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好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小小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倒了”电影版竟丝毫也不出戏,就像在舞台现场,周星驰的悲喜风格都有这里面搞笑部分的影子。古典含蓄的爱情,忘了归路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竟然青春是如此短暂,暗恋才如此绵长。等待催人老,许我向你看

6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许你向我看,愿你经年之后,还记得我曾是你生命的出口,有一处乌托邦无悲无喜地守候在岁月尽头。梦中相见,生命尽头,你曾想过我,青葱岁月化作苍苍白发,南山落满了桃花。

1小时前
  • 路人Eit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