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1998

HD中字

主演:梁朝伟,羽田美智子,刘嘉玲,李嘉欣,高捷,潘迪华,伊能静,魏筱惠,方璇,陈宝莲,许安安,夏祎,谢衍,徐明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粤语年份:199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上花1998 剧照 NO.1海上花1998 剧照 NO.2海上花1998 剧照 NO.3海上花1998 剧照 NO.4海上花1998 剧照 NO.5海上花1998 剧照 NO.6海上花1998 剧照 NO.13海上花1998 剧照 NO.14海上花1998 剧照 NO.15海上花1998 剧照 NO.16海上花1998 剧照 NO.17海上花1998 剧照 NO.18海上花1998 剧照 NO.19海上花199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上花199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改编自张爱玲曾将其“翻译”成国语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上海英租界一所名叫“长三公寓”的高级妓院里,红倌人沈小红(羽田美智子)、黄翠凤(李嘉欣)与周双珠(刘嘉玲)心事迥异,一个想同某个男人建立长久关系,一个一边与多个男人斡旋,一边秘密锁定其中最有闲有钱的一位,想其 将来帮她赎身,另一个心地仁厚,却又看破红尘,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几个女人用生存、竞争与心计作武器参与两性(同性)斗争,来到妓院狎妓的男人则抛出金钱、权力与性,见招拆招。伤心街角恋人急诊室的故事 第十一季令和元年版怪谈牡丹灯笼龙道 双面复仇者夺爱之冬飞天大盗第四季老友有喜又是圣诞驶入心途星际迷航:发现号 第一季附身(2022)电睛怪客谁与争峰2023爱的转变海上教堂2:土地之子警之光第二季通灵厨房最后通牒红七军玛蒂尔达致命和谐红莓糊涂拍档橘郡豪宅 第二季祝女儿7岁生日快乐三十七度·伴高校电竞风云之巅峰对决一亲芳泽东京公关女海伦我想我是基骇故事之禁锢之屋停止2019薙刀社青春日记谈谈心恋恋爱企鹅小镇东厂喋血人见人爱(2014)柏林夜总会: 纳粹眼中钉绿蔷薇绝招坝上街家的N次方

 长篇影评

 1 ) 自己人做给自己人看的片子

   侯孝贤本人的样子,很难和这么女性这么细腻的片子联系在一起,当然,这片子有许多是朱天文的理解。
   大陆终于出了朱天文的集子《最好的时光》,看完里面关于《海上花》的诸篇,忍不住拿出片子又看了一遍。
   当然,朱天文的理解首先来自于张爱玲。一篇《译后记》真是字字珠玑。大学里读《海上花》,时不时要翻一下《译后记》,要不然,以现代人晚熟的人情世故,许多地方的理解真要大打折扣。
   侯孝贤对《海上花》的提炼在于“家常”,诚然,他身上一直有这“慧根”,却也是机缘,《海上花》遇上侯孝贤,方迸出“家常”二字来。
   《海上花》给人的印象是散而杂,它的成书年代,已极近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出现,换句话说,它是旧小说的尾声,把散和杂发展到了尽头。没有散和杂便也没有“家常”味,侯孝贤的“反情节”,与现代小说的主流调调是冲突的,与旧小说的气息倒是相通的。
    散和杂给阅读和编剧都带来了难处。一般写小说的,都要列个人物表,方便写,《海上花》却是最好读小说的也要作个人物表,要不然一天读个两三章,早不知谁谁谁。但这样床头马上的书谁会去认真,也难怪“看官三弃海上花”。
    电影是线性的,更不要指望观众的记性。改名著吃力不讨好,文字的容量与延展远大于影像,多厚的书,变成影像终不过120分钟,只能“就简”,看过书的观众觉得简单得让人失望,没看过书的观众觉得像方便面里的蔬菜包,看上去红红绿绿,却面目模糊,不知前世今生。
    第一次看片子时,离看书已有三四年光景,书唯剩轮廓。只觉片子自觉缩到了极小的范围,然而还是信息量太大,要注意力集中地去看去理解。只剩三个故事,处理成生活的横截面,因为这种横截面手法,大量场景的排铺,保留了原书的神与气,令爱此书者惊喜,把玩。
    这次看了剧本和说明再去看片,胸中已有全图,注意力便放到演员场景运镜剪辑上去了。不说烛光运镜和剪辑,那些都很侯氏和纯熟。
    三组故事的人物,刘嘉玲,苏州人演书寓先生确实最接近角色,单说长相口音比另外两位就正多。周双珠闲适、练达,世故又有人情,都不是些很外在的东西,嘉玲的表演是由内而外的,“闲”和“达”做足,很好。双珠总是闲闲地坐在那摆弄着水烟,不紧不慢地说些话,但是公阳里的“家长”是她。她知道洪善卿俗气,只是官员们的跑腿、酒局中的调停,并没看不起他,他们间相互需要也彼此了解,有点老夫老妻,她并不属意于他,他也明白这点,依旧很温暖。所以朱天文说,周双珠寓是这部电影的“底色”,是“海底深流”。
    洪善卿是男角里演得最好的,如果百年前上海的“中间人”和今天没太大差别,那真是“撮其神”了,他让人想起生活中见过的许许多多此类角色。演员叫罗戴而,不知怎么找来的,上海话腔调和神韵很正,后来竟还和王莲生开起了广东话,也正。他的那种俗气、圆滑、迎逢、转寰、有点小人情味,是立体的。说起语言,另一位同席在片头说的那段陶玉甫和李漱芳也是极传神的沪语,许多人看到他靠拢两个大姆指,说“搭牢了”,会会心一笑。可惜,羽田、梁朝伟和李嘉欣的上海话实在牵强,调子都不对,很破坏神气,他们也因此缩手缩脚地,一说话便不自然。
    羽田美智子也不知怎么找来的,看资料她之前没有出色的演出经历。按朱天文的说法这个角色本来属意张曼玉,张以语言不行推了。羽田毕竟是一张日本人的脸,有点突兀,整个肢体也有点说不出的“硬”,总之好像被强塞进这个时空。但好在那种尤物的小性子出来了,眼神也是对的。
    梁朝伟好像一直是此类角色,处处到位亦没什么出色处,讲广东话时就活络起来了。他和羽田的“丢魂”都是到位的。
    李嘉欣乍一看好像可以是个黄翠凤,一说一动起来便总是底气不足的样子,只好强调外化的东西——她的上海话又是那么不着调。她长得太现代了,或者说西化,后来导演把黄翠凤早起换装,全身缟素拜祭父母演给罗子富看的戏剪掉了,李嘉欣这样长法这样演法,大概出不来全身缟素清清伶伶楚楚可怜的东方美。朱天文说,演员们练点水烟的纸火(一直拿在手上吹吹灭灭的长纸棍)最不好的就是李嘉欣,“在戏里头就会觉得她被纸火所困,最好的是刘嘉玲,你会觉得它根本不存在”。着意看各人手中的纸火是很有趣的,同样是老挥不灭,李嘉欣的感觉是气急败坏,想快点弄灭,跟她演这个角色一样,只有一个层次,火气大。而刘嘉玲则是不当回事,闲闲地拿起来吹灭,只是一个不经大脑的动作。觉得玩得最好的是梁朝伟,在沈小红那,满腹心思,又无话可说,不知不觉地拿起纸火吹了又灭灭了又吹,手腕一抬一甩间,像玩 zippo一样自然。
    罗子富,侯孝贤爱用的高捷,在酒席上总是在镜头这一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黄翠凤处多是中景,面目模糊。
    看过此片的人多喜欢周双珠,在看书时就对她颇上心,刘嘉玲的演出是加分的。伊能静在里面客串诸金花,有点搞笑,演得还是到位的,尤其她愿意演这样一个角色。只是同样扮上,美女和美女放在一块,一下就被李嘉欣比下去了,还真有点长三和么二的距离。
    看过原书、剧本,又细细看过片子,能体味朱天文改编功力之深,想不出比这样更理想的抽编方式了。陶玉甫和李漱芳的故事是特例,不是常态,不符合这电影的神气。对三组故事的剪裁也得当,尽量找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关系的片断,对白则几乎是原书照搬。
    然而编剧总是在一个已经滚瓜烂熟的故事里去剪裁,难免追求“精彩”的“集合”,又想把那些微妙的信息尽量放进去,于是那些没有背景语言的人无法看懂片子。作家当编剧,又容易用文字思维去安排影像,而影像的容量能力那么低,难免有跳脱,更容易看不懂。
    所以,这是一部自己人做给自己人看的片子,自娱自乐。所幸,这是一部自己人做给自己人看的片子,才吸引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寻找趣味,不能自拔。
    
   

 2 ) 《海上花》,妓者亦家常

文/故城 张爱玲在《忆胡适之》中曾这样谈及《海上花》: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了一般人的生活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 侯孝贤看上此题材,必为其日常生活的况味所触动。落入人家的烟火气息,才让这妓院有包融俗雅之效。那些吐纳的烟气,于上海这燥气喧闹之中,有些过分悠然和慢吞,但它的抑扬顿挫,让那些华服上的光鲜抹上了层淡淡的朴质与哀怨。黯红的灯光下,人物像是画在朱漆屏风上,凝固了时间和姿态,我们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就在其身边经历耳语的轻声呢喃,一时亦幻亦真,悲喜莫名。 海上花,大抵是必须如此雕琢才有颜韵的。 戛纳影展时,法国《解放报》曾说,海上花中所有的事都发生在ACTION的之前、之后,或旁边。我想,这种功效至少有一方面是得益于原著的藏闪结构。《海上花列传》本是花也怜侬的梦,一则梦境世界的众生喧哗,不被叙述者掌控,永远“在场”的观察者像跑接力赛般不停地移交它的叙事权,于是观者占了“局外者清”之利,藏闪之处便不再气若游丝了。二则梦有着片段连缀的情景结构,拾遗的梦境碎片,或以人相连,或以物相衔,在片段与片段之间游走贯通,虽未能尽述,落下语焉不详之惑,却呈现出梦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意境。 我偏爱影片中镜头的淡入淡出,那个年代,照明大都倚赖煤油灯,它的点亮与熄灭中有种古典的含蓄,不会让瞳孔因明暗快变而屡受惊吓。那人那物那景,前后错落间隔,忽明忽暗,过去与现在之间,呈现出一种藕断丝连又稍纵即逝的暧昧关系。 东方的叙事哲学中,崇尚一种“少则多,多则惑”的审美意向。若水三千,只取一觳,便是看重这一觳水之外的留白。侯孝贤的电影中,自《戏梦人生》后,便越发看中镜框外的余味,他放弃赖以成名的气韵剪辑法,不再讲究每个镜头的完整性,希望镜头“像云块的散布,一块一块往前叠走”,于是《海上花》里,公阳里、荟芳里这些居所中,生活的痕迹像云块一样被呈现。缘起缘落,尽陌于琐碎庸落的家常之中了。 《海上花》里的“海”是上海十里洋场。长三书寓的尚仁里、荟芳里,均处于四马路一带。四马路由于有很多酒楼茶肆、书局报馆,是当时租借较为繁华的地段,而“花”则是沦落于烟花巷陌的妓者。晚清婚姻大都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有自由可言。而买妾纳婢虽是自己看中的,但难免直入主题,缺乏吸引、试探、相思的交际过程,也便少了暧昧和怦然心动之感。那时的中国通行早婚,“性是不成问题的”,而上等妓院里,长三(一等妓女)被称为“先生”,接客以唱京戏侑酒为主,性是较为罕见的,白昼宣淫更被视为异事。于是,来往日久很容易产生感情,真正的恋爱在长三书寓里更易寻得。 刘嘉玲的周双珠,是影片的底色,朱天文说她是长三书寓生态的完整抽样,是“海底的深流”。周双珠是老鸨周兰的女儿,不用做讨人,却须调停众倌人间的嫌隙,于是练就一身掌柜般的世故、练达和不卑不亢。影片伊始的饭局,周双珠妙眼流转,逢迎陪笑,摇扇、斟酒如闲庭信步,哪里有其他倌人的局促。其后她纾解双玉的郁结,自也信手捏来,且不说她言语老道,对事态看得通透,只熄烟、喝茶、抖抖衣裳和抚正发髻几个特写,便俨然一副家长的气派。 李嘉欣的黄翠凤,手腕狠辣,顾盼神采,是长三书寓中的翘楚。她身上有种傲气,一如其美艳的外表,满身的珠光翡气炫彩夺目,所到之处叮当脆响。在风尘里摸爬滚打久了,自然人情寡淡,对老鸨黄二姐呼来喝去,对待客人也像例行公事,影片中黄翠凤游弋于诸客人之间,靠的是算计,她虽然倾心于钱子刚,却深知罗子富才是最终能帮她赎身的人。 而羽田美智子的沈小红,性格与黄翠凤截然不同,她率性任情,本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红倌人,却因姘戏子坏了名声,明知只有王莲生才可替她还债,却背地里与小柳儿通好。她常常遵从于个人意愿处事,毫不掩饰也不懂得变通。影片中有一幕,姨娘阿珠叫她起床待客,她爱答不理的哼了声才坐起,到王莲生来后才站起,漫不经心的踱步到屋角,客人也多亏是王莲生,换个人早拂袖而去了。两人和好后,她的俏销娇嗔又难掩甜蜜,他们一起添煤、盛粥一段,俨然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周双珠看淡风尘,与洪善卿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关系,利用大于依赖,相伴大于关心。为了帮朱淑人摆平双玉的困扰,她对洪善卿无伤大雅的“敲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与黄翠凤的不同在于,双珠虽老于世故、工于心计,但胸怀宽广、宅心仁厚,深谙处事之道,而翠凤虽也精明利落,但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行事处处与人针锋相对,干练有余,沉稳不足。她与老鸨一唱一和,将官客罗子富玩得团团转,既赎了身,还不落旁人的好,将“戏子无情”唱得是淋漓尽致。 双珠与翠凤的故事终归是辅线,她们虽身处花街柳巷、耗费青春,毕竟能明哲保身。如果说,从双珠身上还能窥到闲云野鹤的女子心中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么翠凤身上却满是市井之气,那些颇具西洋风情的蓬裙与斗篷在她身上,倒越发庸脂俗粉了。 而沈小红与王莲生的情感纠葛,才让人揪心而感伤。小红是占有欲极强的女子,这点倒颇似张爱玲。张爱玲在改编《海上花列传》时认为,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与李淑芳的生死恋,倒是王莲生与沈小红的故事。因为陶、李充其量只是经典“痴男怨女”故事的“青楼版”,而王、沈的感情是互激的、互动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分裂性、错位感和间歇期。这些都曾是我从缪塞、易卜生和普罗斯特小说中读到的,如今却统统氤氲在侯孝贤的影像中。 影片中,沈小红的服饰以紫红色为主,配以颇具象征意味的蝴蝶,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王莲生亦如此。他对沈小红动了真情,而她却与小柳儿厮混在一起,王莲生无奈之下投了张蕙贞,沈小红对她本没多少情份,却因此妒意骤升打了张蕙贞,珠泪暗垂。真情假意,假戏真做,到最后便真假难辨了,这倒与现实中的爱情有几分相通的意味。实际王莲生自始至终都视张蕙贞为筹码,借以报复沈小红的“背叛”,即便是他目睹小红“出轨”后要娶张蕙贞,也不过是一种由爱生恨的愤然。影片结尾,众官客为他送行时,觥筹交错却难掩内心的惆怅失落。毕竟是余情未了啊! 而沈小红这边呢?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夹着若有若无的江南丝竹声,鼓点在幕后幽咽,小红独自把玩着烟筒,秀眉微蹙,倏而又展平,落拓曲折处,只有自己才懂。 原载于10年 《看电影》10月下 后记: 在Esplanade Theater的图书馆里看到Alain Bergala的文章。文章中说,《海上花》中典雅风情的中国女人,犹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名画《阿尔及尔女人》(Les Femmes d’Alger),雷诺阿(Auguste Renoir)曾称誉此画为世界上最美的画作,而《海上花》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镶嵌物”。德加(Edgar Degas)评德拉克洛瓦此画时,曾提到“画下脑海中的影像”而非记录当下双眼所见之景,这样的评论用于《海上花》一点也不过。 文中提到,《海上花》是“异常温婉的语言水晶球”,影像包裹着情绪,烟雾包裹着精致,亦幻亦真,像梦又像现实。而侯孝贤用双重的封闭空间构造出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在金钱、语言及感情这三个世界里,我们没有必要维持一个连贯的角色。此片减轻了维持一个统一而一贯的角色之必要性,以防如鸦片或催眠的方式,让观众进入一个理想世界,有如充满未知浓度溶液的玻璃瓶,观众自我渐渐消融轻飘,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次序。 作者也将影片的“双轴场景”叫做“水缸场景”。即镜头在两个轴之间来回游走,两轴之间的物和景很像一个水缸。比如《海上花》中摄像机不断受两个光源之吸引迷惑,观众的视野也从没离开过那“两个轴”。 影片在戛纳首映,就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作者认为《海上花》挤入极少数的“魔法神妙影片”(film Magiques)之列(当然这跟影片制造的一种催眠效果有关)。

 3 ) 理想的现实照进理想

由于看《近代中国**史料》和虹影的《上海王》,对清末民初的上海书寓一直很感兴趣。记得史料上说民国时开封有个名妓,得肺痨死了,相好的书生就去要了她的尸首,每天守在边上,直到皮肉烂的不行只得下葬。那书生后来就有些发狂,从坟里扒出来骷髅,用金粉漆了每天抱在怀里。一直觉得这样的情节很适合拍戏,但不是说要拍这个书生怎么发狂,就演他们日常的诗文相交的琐碎事情一直到名妓去世,然后直接跳到书生抱着金灿灿的骷髅满城晃荡。

这电影看之前期望值很高,毕竟是无比强大的原著和剧本,再加上侯,以为一定会非常的文艺,结果看了之后对于上海书寓的生活非常的不得其解。基本就是每个“先生”不同的日常生活写照,琐碎到了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地步。出了房就是串场子,不是吃酒就是抹牌;相好的来了房里,无非就是鸡毛狗碎,什么谁谁的头面多少钱啊,谁谁家的后生斗气啊,谁谁不挣钱啊。恍惚有一种进了上海弄堂,看到几个大妈在讨论本月水费怎么摊的穿越感。《中国古代房内考》里不是说,旧中国的娱乐场所都是为了给中国男人提供精神之恋的么?不是说书寓的先生都是琴棋书画样样行的女知识分子么?结果呢,还不都是长得漂亮罢了,再加上会说吴侬软语这一条。

作为一个梁朝伟那样的男人,每天花大把大把的钱,去几个女人房里,听她们说什么欠款要还啊首饰买贵了啊家具很旧啊摆酒摆几桌啊打牌输了多少钱啊之类之类的,还要看几个女人之间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甚至还要出面劝架,这到底在图什么啊。如果我是他,宁肯在自己家叫书童陪着,不图别的,耳根清静啊。

好歹侯后来拍《最好的时光》,加上了连雅堂王香禅这一段,革命中年和诗妓的无果之恋。人家王香禅才有个名妓的样子,什么也不唠叨,只是默默地伺候着,忍到不能再忍了,才轻轻地抱怨一句。

这么说,旧上海书寓那些个先生们,虽然盛名在外,定然瞧不起当年的大脚同行王香禅。但好像除了几个因为上洋学当成新闻上过报纸的,并没有什么诗作流传后世。倒是王香禅,多多少少也能找到她几首诗,从中也颇能瞧出她的才气。

这么着比起来,倒显得咱天朝不如边陲了,唉。

以上

 4 ) 海上花

       昏昏沉沉中,我又被点亮。看来天是黑下来了,我也得醒了。
    不知今天是谁做花头。必不是王莲生。王莲生做花头,现也是只能做到张惠贞那里,断然不能再到荟芳里。去了便是自讨没趣,沈小红是不可能不给脸子的。她的脾气。可去了张惠贞那里,沈小红保不齐再打过去,王莲生便真是没脸了。
    怕又是洪老爷做花头,我便不得安生。
    我整个白天都在睡,白天之于我,了无趣味。日头晒进来,明晃晃。姨娘和大姐飘来飘去,行云流水,走路少有声音。周双珠坐在靠背椅上抽水烟,低头抬手,都不着痕迹,却又牵丝扯线。白天,洪善卿不常来,想必参店生意忙。若双玉、双宝不生是非,一切安静,我能听到别的弄堂里,娘姨们在聊天,她们传闲话,骂小大姐,讲究倌人。不睡时,我就看着在周遭飘着的细小颗粒,有尘、有絮,它们零零落落,翩翩不肯落下去,在天光里明明暗暗。可终究是要往下沉,不能总是站在浪尖上,它们有的会落在我身上,也是不着痕迹,却又牵丝扯线。有时候,大姐会进来,拿抹布来擦擦我的琉璃油壶和玻璃罩,或来填油。
    我喜欢我的玻璃灯罩,长长地直冲上去,在下端弯出美丽的弧度。因为长,立在桌子上,有遗世独立之感。就像倌人们,笔挺的背,挺上去,连脖子也长了些,下巴抬得恰到好处,也遗世独立了,显得清白,但也透出孤独。清白是不一定的,孤独倒是真。
    沈小红我是见过的,洪老板做局,常拿我去桌上,摆在盘碗之间。我看到她,坐在王莲生侧后,身体稍前倾,头或者稍微侧一侧,簪子上的坠子微微摆着。苍白消瘦的脸,自有生冷的美感,倒是丝毫看不出竟有那等脾气。
    她是有姘头的。只听娘姨跟双珠提了那么一句,不知是在王莲生有了张慧贞之前还是之后。双珠没接话,这是双珠的聪明处,除了双玉、双宝,她很少议论其他倌人。她听了,只抽了两口水烟,拍拍落在身上的香灰。
    天色暗下来,我越发显得亮。周围一片暖黄的光,如蛋黄里的混沌,粘稠得和不开。人的呼吸也困难了,姨娘大姐也闲了,洪老爷还没来,双珠的屋子里,有旷古的静。
    双宝来,摆了两句闲话。双珠三言两语打发了。双宝不上道,学不会双珠的伶俐聪明,还傻傻地以为自己是聪明的。洪老爷到底来了,今天没人做花头,打了会儿茶围。也无甚话,一个水烟壶递来递去。点烟的香拿在双珠手里,吹一吹,火星大了大。对于倌人们,待客,便像这吹香,力道小了,火星子出不来,大了,窜出火苗,总是要甩灭。对于这些客,也是如此。王莲生不懂,沈小红也不懂,用力过猛,吃起醋来。打上门去,凭什么打上门去。想必是王莲生许了她什么,沈小红也当了真。
    我跟了双珠这么久,冷眼旁观,略懂一二。
    有时候,洪善卿就在这里要饭来吃,两人对坐,气定神闲。我立在圆桌中间,看热气飘上来,缓慢地升上去,不见了。我听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碗筷碰撞发出细微的声音。夫妻般,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双珠要的只是这样的时刻,那种夫妻举案齐眉的时刻,凝固的,成了画儿了。我照着他们的脸,我发现,要是无我,他们只剩头顶绣花灯笼投下的光,大喇喇打下来,眼眶鼻翼下都出现阴影,恶煞般。我一照,照得双珠的脸像细致的蛋黄打出来;洪老爷的皱纹,也平了些。没有光,书寓里便是无底洞,唯独望得见沉沦的日子。
    洪老爷说,黄翠凤要赎身了。果然要赎了。她也有锋芒,跟沈小红一样,但她比沈小红有大魄力,也更活得现世一些。她和双珠,点头的交情。在一次局上见过,互点了头,便都不对看了。想是怕看久了,成了眼中钉。只那一眼,就让我火光一抖。双珠道,早听到娘姨说了。只这一句,接下便无话。她自己倒也提过迟早要赎身嫁人,但是不是这个洪善卿,要等着看。洪老爷老了,也没提过娶她。此时要是趁机追话过去,扑个空,顶多尴尬,要是撞了墙,直接心灰。
    双玉就心灰了。淑人要娶亲,娶得不是她。她要两人一起吞鸦片。成了笑柄。说也奇怪,其他书寓的倌人,都不曾记得自己也曾年少,有过把话当话的年纪,只顾嘲笑。想必心里会想一想,不好表露?嗯,大致如此罢。是惯了,倌人不能表露。沈小红表露得过了,喜怒哀乐,拿出来晾晒。
    洪老爷离开,没过夜。双珠要睡下,我便也睡下。就这么,我不知陪了双珠几年。我自然不是她的爱物,不及那水烟壶。但也因少有被把玩的麻烦,得以旁观世事。我肚子里的传奇不少,堆堆叠叠,忘了人,只剩下故事。
    后来听说,王莲生两个都没要,独自去广东上任去了。
    双玉也被打发嫁人了。一闹,倒好了。只是听说,相公是堂里的常客,去不起书寓。沈小红不肯嫁王莲生,或许也是这原因么?嫁过去,王莲生还是要来书寓。她是要他的人,不是名分,这样想来,倒是惊天的真爱。听说她依然抽鸦片,陪新客一起抽。
    洪老爷还是常做花头,吃酒划拳,如此无聊却都能哈哈大笑。有时候,桌上除了我,还有多枝烛台。蜡烛的火苗跳啊跳。让我心慌。它们会哭,留下通红滚烫的泪。我冷漠地望过去。我是洋油灯,洋油灯没有泪,不会哭。我只是慢慢熬着肚子里的油,慢慢熬着手头的日子,我是化作烟的,悄无声息往上飘。于是,我能俯瞰那些围坐桌旁的人,也能看到坐在外面一圈的倌人们。飘得更高些,我便能看到更多的倌人,她们或在屋里呆坐着,或躺在烟榻上抽鸦片,或对着镜子看啊看,或训斥着小丫头……
    她们都像我灯罩下永远跳不出去的火苗。
    据说,很久以后,出现了一种叫电灯的灯。亮得很。

 5 ) 绮惑





巧得很。《石头记》刚又读过一回,这边就拿到《海上花》碟片。
情绪上贴合至极,且连日心静,也不觉它闷,虽然时常耳闻,这电影是闷得死人的。

原著《海上花列传》,历代邪狎小说之首,写来却情而不淫。
电影则以朱天文为编剧,侯孝贤为导演,拍得十分缱绻冲淡。
一样的镜里情郎,画中爱宠。
说的是旧上海,长三书寓,倌人同客人的故事。

四面尽是烛影珠光,柔暖,魅艳。清倌人珠翠摇摇,讲一口软和沪语,得闲捏个翡翠杯,斟两盅,醉一回。
乍看一个温柔乡。其实好多暗涌。
《石头记》里有讲,天地间正邪二气互搏,男女偶秉此气而[font=楷体_GB2312][/font]生者,若在富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在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是生于薄祚寒门,必为奇优名倡,一样不甘庸常。
呵,正是,长三书寓的女子,哪一个不是胭脂堆里的豪杰。须知,花男子的钱,实在是从古到今多少人学不来的本事。

公阳里。
周双玉跟朱家五少床头忆旧,说起当日情事
——曾记否,二人立下誓来,若做不成夫妻,不求同生,但求共死。
呵,好现成一出长生殿呢。
这边双玉已捧出两盏鸦片,要哄着五少喝了,然后自己再喝,一道死了,殉情。
了不得,宛转娥眉马前死。

其实呢,长三书寓里没有人会殉情,殉不了,情痴情种实在都在《胭脂扣》里头死绝了。
双玉以死相逼,最终是好端端让五少出钱赎了身,又给嫁妆,让她嫁人。
这五少倒清纯,被讹了大笔钱,犹在殷殷切切关心,嫁给谁呢,她嫁给谁呢。
人间午后,日头光斑耀眼,晃上他十九岁未谙红尘的面孔。
他哪里知,双玉得到她所要的,嫁给甲或是乙,原亦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这极繁艳然而极苍凉的场合,情爱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它看似轻佻,只要交易即可办到,但其实却最郑重难求,即使它呈现出来,亦必是以一种隐晦曲折的方式。
王莲生不幸爱上荟芳里头牌沈小红,桩桩件件,曲意逢迎。
他被她控制,做一切事情都为了她,甚至,当他去找另一个女子寻欢,亦只不过为了叫她吃醋。
他是这段关系中注定要被伤害的那一个,因为他爱得比较早,比较深。

而公阳里周双珠又是另一种样子。
当她淡定坐在那里,吸烟,闲话,你甚至会错觉这人世间竟有些清平在。
她宝蓝衣衫笃定温柔,寻常不出手,但对朱家五少的讹诈,却由她一手设计操控。
呵,小事体,反正这些钱,他出得起。

还有尚仁里头牌黄翠凤。鼎盛时期的李嘉欣,呵,真美艳,且决不木讷,精悍得很,坐在那里,反倒把鸨母数落到没法回嘴。
后来她赎身,要走了,临去,听帐房先生唱出衣裳头面名色,一件件交到鸨母手上。
翠玉镶金的坠子,蓝彩织锦的罗裙,她曾借由它们扬起花帜,春风沙场中攻城掠地,自有她的骄矜跟尊贵。
美色是她的领地,不容置疑。
原应如此,有好的姿容便以好姿容取悦人,有好的思想便以好思想取悦人,各安天命,各尽本分。
这样看起来,这个行业实则没有半点不堪。

且她们看上去真是静好,行动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
带来幻觉,事关情爱,仲夏般丰盛。
然而,呵,说到底,一切目眩神迷,只是绮惑。
是我们自己正照了风月鉴,看不到骷髅,只看到皮囊。


2006-6-19


 6 ) 今已矣 繁华梦醒矣

第一遍看《海上花》时还在上大一,听了几节张爱玲的课,便是急急地想把张译注的《海上花列传》和侯孝贤的这本电影看了去。彼时对侯知之甚少,阅历也浅,除了昏昏欲睡、对几位主角的沪白产生别扭之外,未曾看出个名堂来。
事隔多年后,对张的热衷早已过去,再次萌生想看《海上花》的念头也是因为刚看完的金宇澄的《繁花》,一样的传统话本的叙事模式,一样的沪语对白,连名字似乎也是出自对“海上花”的解构。
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海上花》是一幅幅铺开的传统国画,一张圆台面,数双乃至十多双筷子,一桌酒,人多且杂,一并在背景里流过去,这便是侯孝贤讲故事的方式。
《海上花》的接受程度想来并不高,对于本不通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也许华美服饰和昏暗色彩调配可以满足他们对东方的神秘想象。但对于大多数不能接受侯孝贤电影表达方式的人来说,就像我初看时的感受,美则美矣,失于沉闷。动辄十几二十分钟的长镜头对话全靠平摇推进。两个小时的沪语对白,大部分主角的念白还不甚标准,中间夹杂粤语,然而若是换成国语也就失去韩子云原著精髓的独特所在。如果对原著不够熟悉,剧情甚至也都不知所云,无非就是恩客狎妓、倌人争风、钱利交易、赎身嫁人的戏码。
然而这些都不妨碍《海上花》成为经典。昏黄柔焦的煤油灯光,琵琶弦子拨响两三声,评弹声起,吴音婉转,呖呖如莺簧声,家长里短的喧哗与骚动,猜拳喝酒的喝令声浪,点燃鸦片烟火袅袅,翡翠头面精致叮当,凡此种种均将所有看似无意义的情节揉碎了碾开去铺陈在旧时代的影像时光里,值得一次又一次地细细品味。

侯孝贤碎片化又留白极多的叙事模式,无法用系统的方式来言说。此地便借了史料,不成系统地说开去。
片头慢慢淡入三行字:

十九世纪末
上海英租界的高等妓院区
当时的人叫它“长三书寓”

这边相当于背景介绍。十九世纪末的英租界,事实上已经是英美合并成立的公共租界,无论外面的华届换成什么政权,租界总是作为孤岛独立存在而不受影响。上海租界孤岛的独立性也投射在妓院内部。此地便是一个独立于外界存在的岛中之岛,是与世隔绝的社交场所,老爷少爷们吃酒划圈,抽鸦片,谈生意,倌人们争风吃醋,拼头面,姘戏子,外面发生什么似乎与里面的人毫无干系。第三场酒席是唯一一处与外界发生关联,众人被一阵喧闹声惊去,得知只是捉赌,便讪讪归来。又得知是有人跌死,纷纷觉得新鲜前往观看,无聊至此可见一斑。
妓院也分三六九等。19世纪后半叶,会弹唱、善说白的妓称书寓,专门接待当地文人学士,通常也称她们为“先生”,也就是通俗所理解的卖艺不卖身。及至20年代,书寓已全部融入长三等级。长三不及书寓品格高尚,对狎客多有求必应,服饰豪华,擅长筵席赌局的应酬,周旋于富商达贵之间——这便是《海上花列传》 中女性角色的群像。

高等妓女的身份解读:口音与等级
长三妓院中最多酥软的吴语,即使是上海本地的土娼,也会强效苏白,至少用苏州口音装点门面,冒充苏州帮,一般苏州出身的倌人被视为最高等。刘嘉玲的角色周双珠就是典型的一例,周双珠本就是个薛宝钗一般玲珑剔透的人物,为人滴水不漏,周旋于老鸨、姐妹、恩客、双玉相好等以众人等之中,在书寓身份地位不低,在达官贵人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话语权。刘嘉玲的苏州籍贯在此处大占优势,在几位主角中沪语讲得相对地道,还夹带一点苏白韵味,和双珠这个八面玲珑的能干人物严丝密缝地重合了。
有钱的广州人移居上海,以做生意为主,形成粤帮,粤妓的地位也相应提高。此处沈小红与相好三四年的王子富(梁朝伟)独处时才说粤语,由此推测她出身可能也是广东。沈小红的扮演者是日本人羽田美智子,也是最让我困惑的选角色。沪语、粤语都需要配音,举手投足间都带着隔阂畏缩,想要表达出这个角色的敏感多情也是差得太远去。
苏北口音的张蕙贞虽然也是沪白,但能听出一些苏北口音。苏北帮在上海职业结构所处在底层地位,大多是码头工人拉黄包车和剃头匠,于是苏北出身的妓女身份也不高,因此张蕙贞初始也被嘲笑为“野鸡”,被王子富的老相好所看大不起。
在这部戏里,真正用口音撑起台面的是周双珠的恩客洪善卿和黄翠凤的鸨母黄二娘。洪善卿大抵是个跑“中间人”的角色,爷叔级别的上海话腔调十足,言谈举止间有上海人的市井气,圆滑气,小聪明。而黄二娘则是一口纯纯的苏白,狎其的酥软嗲气,扮演者潘迪华是《阿飞正传》里的交际花姆妈,也是《花样年华》里的女房东,擅长演旧时上海滩女人角色的她,再次出演这类贪婪、精明又凉薄的角色可谓是不再话下。

叫局与出局
召唤妓女到妓院以外的场合曰“叫局”,一帮官吏或文人若不召妓作陪,简直不可能在任何社交场合聚首
于是就有了片中四出极其精彩的酒席群戏,情节的几处重要的线索也在几次酒席中得到衔接。
第一场酒席:画面从黑暗中亮起。一群男男女女衣着富贵,猜拳划酒令,闲谈欢场趣事。王子富身边坐着周双珠,王开始只是笑,同众人一同喝酒看划拳,突然变了脸色中途离去。狎客之一道出王子富与沈小红、张蕙贞之间的感情纠葛之原委。

第二场:王子富身边坐着沈小红,经历了张蕙贞事件,二人刚刚和好,如胶似漆。周双珠坐在洪善卿身侧,不紧不慢雍容有度。作为小先生的双玉也出来做局,被安排在初入欢场的朱五少爷身边,当下双玉就对年轻羞涩的朱淑人一见倾心,着急挡酒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场:由张蕙贞产生的不合越来越多,沈小红与王子富的矛盾也渐渐深化。这次王带着张蕙贞来坐局,但面上显然有些落寞寡欢,酒后便跌跌撞撞去找了沈小红,却不想撞破沈与别人的奸情,因此大为光火,砸光所有东西,愤然离去。这也成为他决定纳张蕙贞为妾的导火索。

第四场:这局酒席为庆祝王子富高升广东而设,然王却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在洪善卿和姨娘的闲言碎语时透露,张蕙贞也姘上了别人,使得王子富出手打了她,纳妾的事再也没有下文。此时王子富身边的倌人换成了已经开脸的双玉(双玉的发型说明她已经不是清倌,应合前处双珠提到时候为她点大蜡烛的说法)。双玉与朱淑人的一段少年恩怨,则是另一段逸事。

欢场里的男男女女,真情假意,利益交错,较之现实更为透明,有关风月,有关感情,在片中明白人眼里便是笑谈。

最后扯远了去说,最高档的长三妓院荟萃于公共租界的四马路(现福州路),和宝善街(现广东路)的弄堂街场。有意思的是,解放后,福州路上的书寓被大小不一的书店,林林总总的文具店所取代。80、90年代记忆中的福州路是书城、外文书店、古籍书店、艺术书店、各种教参教辅、私营书店,还有宣纸、砚台、毛笔、古玩的文具铺子的集中地。一转眼到现在小店全都破败关门,改开了咖啡店奶茶铺,几乎要认不出原先的样貌来,这是后话。

 短评

宁愿暂时不是一个上海人,看的时候或许还好受点儿。什么破发音,一个比一个破。刘嘉玲明显有苏州腔,倒不错,流利闲定。李嘉欣过得去,毕竟都是大段台词,记住就不容易了,伊能静、梁朝伟和日本演员的沪语,简直是不堪入耳,还不如找替身呢。越来越皱眉头梁朝伟的演技不知为何,光靠幽怨眼神,我也可以

9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还行

简直看不下去,烂的要死的上海话,酒桌上台词永远是吃老酒,倌人一个个都矫情得很,又不是演琼瑶剧。客人就会花钱,低声下气,跟简介说得完全不一样,不知道哪里的权力与性。场景就在一家妓院,还是阴暗沉闷。无法想象男人来这种妓院全都是谈一场生死相许的恋爱

14分钟前
  • 静如瘫痪
  • 很差

#重看#眉梢眼角均是微妙轻触的机锋心事,话中有话,余味留白尽在画框外,好一幅徐缓舒展的人间百态图,美得令人沉醉。昏金暗玉里凝固的旧时光精魂,推杯换盏中暗含的中国世俗社会的伦理秩序,一切都是人情世故的较量,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均衡摆平,出局架势与台面文章的拿捏与今日何异,进退拉扯皆做足文章,这种被日常化的仪式感已渗入无分年代的生活况味。几组人物构建了人际相处的普世模式,尊卑长幼,堂子内外,情感的焚毁,丝丝点点的计较,均是人生永恒的光景。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汗,一点没觉得闷,反而由衷的喜欢。差不多一场景一镜头,摇来摇去的,真是牛逼。整个片子呈现的气质就是绵里针,表面上看无论是镜头、配乐、人物对白,动作都是轻轻柔柔、缓缓的感觉,内里却暗藏机锋,人物关系的对立也非常明显,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这气场,这味道,真是精彩。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很心虚,当有人问我你看到什么了,我几乎回答不出来。但这片子太美了,就像艺术家的良心。

22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以开场八分钟的吃老酒长镜为基调,全场由一系列室内单场景长镜联系组合(将侯式的日常长镜用到了极致),加上吴语对白,混和了一种舞台剧和纪录片的感觉。梁朝伟内心戏粤语独白那段让人突然觉得是王家卫附体了。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更像舞台剧,谈话当然是重点,但吃饭和抽烟一直贯穿其中当引子。人的欲望像每个人拿在手上点水烟的纸火,起起灭灭。一盘一盘男女关系则是餐桌上的杯盘碗碟,开了收收了开。

29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真的是有那种时代下的烟火气,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里的人们。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哲学和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场戏,戏外的东西全靠观众去想象,所有的人都困在那一个地方中。王老爷和小红以及蕙贞的纠葛,双珠的旁观,双玉的节烈,最喜欢的翠凤的明白。青楼烟火,戏如人生。

34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有朋友反映没看懂。按照儒家伦理,旧时士大夫是不同妻子讲爱情的。高等妓院,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花钱去买爱情的地方。妓女和恩客间,会产生感情,不像现在那些会所脱裤子就上。但感情的维系,必须得靠金钱。换句话说,恋爱,是当时上流人士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38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四个字:气定神闲。青楼女子如是,侯孝贤亦然。

42分钟前
  • 57
  • 推荐

舞台剧质感。长镜头捕抓、烛光室景和淡入淡出幕景显得如梦似幻,这是侯孝贤和朱天文想象中的上海腔调。刘嘉玲还好点,梁朝伟和李嘉欣就显得不自然了,尤其崩出那一口蹩脚的上海话。上海人精于计算,在这里是言不由衷、工于心计、奢靡阴郁,逢场作戏三昧俱。各“花”各心孽海情天,这里便有了点红楼一梦的况味。有意思的是,对于上海,李安、侯孝贤、王家卫、关锦鹏、许安华等港台导演总是乘机装饰,借机做样,有时显得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而上海本都的谢晋却放眼神州大地,吴贻弓《城南旧事》却拍出了地道的京韵。对于此片还是要看原著啊。8.3

4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倌人等良人枯等岁月,恩客陪先生凉薄人生。温柔乡许下山盟海誓,一道死倒是不敢了。外面跳楼追出去看,抓赌来了却毫不在意。有人是黄浦江刚钓上来的鱼,被虚情分食朵颐;有人是城隍庙新买来的簪,被假爱刺出鲜血。绣服上陈年老苔的绿,血色鲜唇的红,和着一屋子男男女女,困在这妓馆里,到死也出不去。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侯導捨棄了以往跳接的手法,但長鏡頭卻是更長了,這時候淡出/淡入這種以往未見於侯導片中的手法,成了片段與片段連接的方式,就像做了一場又一場的夢。畫面從全黑到油燈的一點亮燈心,又漸漸亮起來,抑或是變暗更暗,只剩一點燈心在黑暗中沉沉睡去,緩緩張眼又緩緩閉眼,像個老靈魂見證著那一段故事。

52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好赞啊!梁朝伟是真帅啊!刘嘉玲和李嘉欣也完全是电影脸!

55分钟前
  • ╯^╰
  • 推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张爱玲——“她们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58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上海滩风月场群像,古韵十足,余味悠长。侯孝贤的一场一镜,举重若轻的调度。这回不再远观,而是以中近景长镜头为主,摄影机的摇移流动亦极为迷人。叙事打破了情节剧的传统框架,散而不乱,缓而不闷。角色间的谈笑风生大都笑里藏刀,暗潮起伏。人情世故,勾心斗角,怅怨痴痴,尽在其中。(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看了小说再看这电影,不得不感慨,即使是调度力强大的侯孝贤,也无法还原韩子云小说的原味,此间的纠结与多线叙述没有展现其魅力。朱天文编剧的能力也无法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几乎照搬了张爱玲白话版的所有精彩段落。演员一会儿吴语,一会儿似憋坏了,抓狂般飙出一段粤语,实在煞风景。所以,这是一部老外喜欢的电影,因为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弹唱和鸦片烟,就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1小时前
  • vritti
  • 还行

我还是很奇迹般的全程看完了纯上海话对白的长片,那种絮叨跟琐碎也透着股让人心痒痒的精致,即便他不是一副风月场所浮世绘,也绝对有着江南之地的市井气质

1小时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哇,真是太漂亮了...完美的时代复刻!全片都是室内中景,对话虽然琐碎,却写得细致,一点一点把人物形象拼起来,而且吴侬软语太耐听了,一点不觉得长。摄影机的距离刚刚好仿佛让观众置于场景当中,多一人,少一人,对话都是如此,烟照抽,饭照吃。果真没错,这真的是“在清朝”啊!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