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2019

HD

主演:孙楚鸿,董妮娜,侍宣如,吴汉钧,徐少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舞台2019 剧照 NO.1舞台2019 剧照 NO.2舞台2019 剧照 NO.3舞台2019 剧照 NO.4舞台2019 剧照 NO.5舞台2019 剧照 NO.6舞台2019 剧照 NO.13舞台2019 剧照 NO.14舞台2019 剧照 NO.15舞台2019 剧照 NO.16舞台2019 剧照 NO.17舞台2019 剧照 NO.18舞台2019 剧照 NO.19舞台20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舞台201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小就有着舞台梦的青年宠物医生楚汉,不甘于眼前的处境,决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只身前往合肥,寻找他的舞台梦。  在合肥,楚汉报考话剧院遭遇挫折,郁闷之际遇上了老文艺酒吧的老板李哥,并在李哥的酒吧里邂逅了准备出国留学的富家女赵雅芳和驻场歌手安琪。在他们的帮助下,楚汉带领几个有着与他相同梦想的男女在经历许多风波后,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心愿——成立剧社并开始排练他已故女友的处女座《我心依然》。  排练工作一波三折,处理好排戏与家庭关系成了每个社员的一块心病。楚汉、赵雅芳、安琪三人之间的微妙情感让人揪心,赵雅芳追求者周天福的骚扰更让楚汉心碎。一系列的打击让楚汉心灰意冷,在他彷徨无助之际,两个女人的真诚让他重拾信心……甘地传英语冰雪勇士2:空降信条叛逆者2022魔梦莫惹是非2006美国版飓风顺疯车2冲锋战警国语人狗对对碰神秘敌人我的超能叔叔深触我心箭头杰莎贝尔蛇蝎美人2002金鱼妻沉眠之虎保沃历险记危险游戏2022猫狗武林诸神之战第一季闪耀青春棕榈之风(普通话)野猫2022骑警杜德雷90后的中非情缘布兰奇区第一季思春期游戏生命的停车场马上双雄魔鬼佣兵龙棺古墓金刚经洛奇6:永远的拳王天使降临到我身边:珍贵的朋友大同小异第一季小不列颠第二季切尔西侦探 第一季植入AI林中小屋2012告别练习

 长篇影评

 1 ) 随笔

观剧:《雷曼兄弟三部曲》The Lehamn Trilogy 舞台。我认识的,有四种舞台。古希腊的环形舞台360度,观众次第向上;方形的盒子,180度;半圆形的;还有穿插件式的,一半在陆地,一半在观众脑袋上,还有秀场似的向观众席插入的部分。但是这部剧跟我见到都不同,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大方盒子,里面平均分为四个部分,里外用玻璃链接。它能够旋转,主要有两个好处:减少转场的时间,从而提高时间连续的线性感;变化距离,从而提高视角的灵活性。 三个人和一台钢琴。我没想过音乐能够一个角色,甚至是叙事的作用。除了一些枪响和特殊音效以外,其它全部配乐都是钢琴现场独奏。像是我后面要写《毒酒》《天问》也可以设计。但是这个乐器一定是表现力强,效果比较多样。三味线、尺八、口风琴、萨克斯、不太行,因为情绪氛围比较固定了。但也取决于什么故事。如果是排那部盲人画家和哑巴芭蕾舞演员的故事,用口风琴配他们一起跳舞,一起画画那段就不错。但是乐器变得太多也不行,会显得花哨,所以最好还是固定。《毒酒》用希腊的竖琴,《天问》用古琴或者筝。注意循环往复。 身份认同。我觉得孩子是美国人了倒是没什么好伤感的。传统是不断形成的,过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影响到他们更多的还是现在。远在天边的德国,跟从小待的美利坚肯定肯定是那个实在的,天天待的地方,联系更多。在记忆里的,如果没有那种实体,会越来越模糊,变得意象化。 动作设计。我最喜欢的还是葬礼那个设计:兄弟坐在椅子上,侧脸,面无表情。They come ,greet and leave.动作快。简洁重复,就有一种荒诞感,身不得已,无可悲伤。

 2 ) 230331 Gillian Lynne Theatre

教科书级别式的剧本、舞台和演绎。整部剧可以说是强迫症福音,三个人,三幕戏,三代人,甚至地点也可以归为三个(化作精神图腾的故乡/阿拉巴马州/纽约)。除了三位演员外,在观众席和舞台之间还有一架钢琴,钢琴家现场演奏配乐,这个设定又和舞台结构相对应,像个八音盒,在旋转中展开了雷曼家族长达163年的历史。

剧本

剧本节奏太好了,原本以为我会一如既往地在第一幕犯困一下,结果看得比之前看NT Live版还专注,在卫生间排队的时候听到前面两个观众在讨论时长同时拉踩巴比伦,同样是宏幅巨制,巴比伦看得人只想快进,雷曼虽然也是以个体折射整个历史,但节奏把控得非常巧妙。编剧非常聪明地用事件包裹事件,比如Mayer结婚一段的叙事同时也讲了雷曼兄弟与越来越多种植园达成协议的发家史;Emanuel的求婚故事与雷曼兄弟的纽约业务扩展并行;Philip的掌权与走钢丝的人相连等等,一快一慢两条叙事并行,同时达到这一小段叙事的高潮,接着突然放缓节奏(比如婚礼撒花、第二幕的结束),观众跟着叙事坐上过山车,幕落之后酣畅淋漓。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暗线是葬礼的静默,从最开始Henry一代的三天到Philip一代的三分钟,从美国南方小城到纽约大都市,犹太人的身份认同、信仰认知似乎也逐渐消减,移民的印记随着故乡的记忆逐渐消失,纽约是Philip心中最好的城市,而到了Bobbie一代,他已经是完完全全的美国人了。雷曼的明线是讲美国的金融史,但我更喜欢暗线的移民史,有很多小细节值得去挖掘。

舞台

看现场版终于解决了我的疑惑之一——演员是从哪里出来的,第一幕三位兄弟都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从NTLive的镜头里看不出来,经过我手持望远镜的仔细研究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两块方型可掀开的地砖(没有用的执着增加了)。这次看现场还着重关注了演员都是从哪里掏出笔眼镜帽子雨伞各种小道具的,一不留神就变出来一个新道具,只能感叹太顺滑了。

坐在dress circle更能看清演员的动线,幕间的时候我一直和朋友感叹演员是如何记下这么复杂的动线的,场地虽然很小,但加上多功能盒子的摆放,以及三位演员多重角色之间的转换,我看剧的时候都要反应一下现在演的是谁在哪里,演员们能走得如此有條不紊真的太厉害了。

舞台和LED背景的配合也很好看,这是NTLive的局部无法拍到的,特别是第三幕梦中摇摇欲坠的大楼,真的是要看整体才能感受到那种冲击。

雷曼用了一种利索的方式告诉大家舞台可以简洁而不简单,(在这里拉踩一下Good和Lemon*5),整个舞台的色调统一成黑白,灯光也以冷光为主,盒子摆放出不同形态充当台阶、椅子、桥梁等等,并且多数时候呈对称(强迫症再一次被治愈),虽然之前看录像的时候就已经被这样的舞台设计震撼,但亲眼看到还是很激动,建议想做极简风格的剧都来学学,真的不想再看只有投影的剧了。。。

演员

在首演后两个月才来看雷曼是个明智的选择,看刚开演时repo能感觉到三位新演员之间还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但显然这个时候不管是演员之间还是和道具的互动都已经很熟练了。三位都演得很好,完全不输原卡,能感觉到第三幕稍微有点疲惫了,吃了一次螺丝,但总体我很满意,给我最大惊喜的是演Emanuel的Michael,虽然是黑人演犹太人,但进到剧情里之后就会自动忽略肤色什么的,在第三幕他演Glucksman(匈牙利裔)的时候,说到Buy这个词的时候还很明显地变了口音,不知道这个是演员本身还是角色设定,反正我很喜欢这样的细节。

之前只听过肉排老师唱,没想到演得也很好,在演Philip挑选妻子的时候还小唱了一句,喜欢这种不逾矩但又有个人特点的改编,在第三幕梦里晃箱子的时候太用力了,一个箱子被甩到了观众席,虽然是演出事故但还挺好笑的,第四堵墙被迫打破(bushi

最后一幕,舞台从三位兄弟转向公司破产拿着箱子被遣散的群演,所有人看着远方,就像当年雷曼兄弟在轮船甲板上看着陌生的新大陆一样,和开头刚抵达美国的Henry,第一代雷曼相呼应,浮浮沉沉一百多年的巨轮最终还是撞上冰山,但就像第三幕的标题“Immortal”一样,雷曼的美国梦虽然碎了,但依旧是不朽的。

 3 ) 极简之诗

开幕之前对于四个小时的未知与紧张在第一幕落幕之后的中场休息中立刻松懈下来--剧本结构之工整,剧情逻辑之清晰,此刻了然。经典三段式,主角次第出场,字句细节雕琢完美的台词、毛细血管都在极度控制下的神态、自然而微妙却又定位精准的转场,观影刺激程度剧烈抬升而疲惫化于无形。多段情节中台词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中时间断裂连绵而空间层叠永续,手法经典但经典确有永恒的力量。

二幕休息中补充主创对于背景音乐的构思颇有深意,形式的创新与大胆着实让人不自觉赞叹。导演的直觉触及的境界之高,且又如此坚定地追随直觉,玻璃盒在光影中的旋转伴随着琴音流淌,极简的舞台设计似有千钧之力。三位男性演员的演绎与女琴师的乐音彼此激励又互相牵制渗透,因其褪去所有浮华,几个戏剧支点在观众眼前的杠杆关系异常清晰。

对于录影版本的遗憾在几场戏剧点中被点燃,仅凭节奏如歌般的台词语言渲染出一场火灾,一种死亡,一段万丈大厦之覆倾, “一个眼神足以引起一场战争”。dancing the twist段落肩膀接触地板的倒地瞬间,那手指尖的抖动与仍不停息的摇摆在近乎无声中掀起骇浪。

“逐利至死”,永远都能选中的纸牌是雷曼兄弟家族的强势基因力量,一如犹太男人的择偶观与雷厉风行且势在必为的求偶行动。万物皆需有利可图,皆需由头至脚充满利益。当然后期雷曼后代中展现出了观念变化,许是剧本政治正确的框架建设,如若从历史角度来看基本符合1960年代后的女性主义浪潮、女性权益与地位的逐渐改善,但目光照进现实,百年前犹太商人对于女性的审视和价值定位长久过雷曼家族的金融史诗,且要长久而稳固的多。

对于录影版本的遗憾未料到在简洁又短暂的谢幕中得到安抚--舞台一侧演员挥手致意,抬手的一瞬擦去额头的汗,我不由自主地双手交握拧去手心的汗滴涔涔,回想起这里在四个小时中的波涛汹涌。

除此以外希望我依然记得寻找原文剧本的任务,许多回环往复,许多使其贴合故事的历史性所营造的精巧细节,那些让人不禁在心中跟上演员的节奏默念追随的台词,那些让人毫不犹豫地抛下中文字幕、即便理解力上稍有折扣但仍然不愿错过丝毫的英文诗般的语言,才是这出长剧的血肉之躯啊。回看剧本大概能在因技法而带来的美妙观影印象之外,继续看待这部极简之史诗的故事架构和历史性如何吧。

 4 ) 观后感

“公司不是坚固的实体,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概念”,《人类简史》中这样写道。

在The Lehman Trilogy中,你能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概念。是林帕尔的牛栏,是踏上美国的一张船票,是棉花,是南北战争,是纽约华尔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股票,是信用卡,是科技革命,是三分钟的葬礼,是所有的一切,是人们内心永不止息的欲望,声音,在世界激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回响。

这部剧用诗一样的语言,回环交替的精巧的结构,极简又极生动的舞台和表演带来美国这光影般变换流动的一百五十年金融史。

舞台艺术最迷人的一点就是像这样的可以突破想象力的矛盾性,从不拘泥于时间人物地点,台上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变之中,在这种变幻中《雷曼》以它特有的节奏感传递给观众雷曼家族的人们的一生,就像接力棒一样,而其中不变的如柱子支撑住广厦的是三代人的热望:从最初的林帕尔的牛栏边带来的关于美国的一切幻想和价值观。所以当21世纪初雷曼企业易主后——广厦瞬间倾塌,因为支撑它的东西已经消失殆尽。

在看之前在Audible上先听了大约三分之一的《雷曼》的小说,被其丰富的细节和语言的诗一般的韵律所惊到,也好奇这种长度的文本要如何浓缩在三个多小时的舞台剧中。诚然,为了保持戏剧感和缩短时间,有很多书中的文本并没有展现出来,有一些场景不太具备说服力,比如雷曼们为了银行筹措资金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只是化为了一句“trust me”。但整个剧的节奏感很强,三个部分每一个阶段都很清晰,三位老戏骨扮演的所有男人、女人、小孩都活灵活现,而第四位演员——钢琴伴奏则负责贴住/带动前面三位的表演,把情绪推到高处或者让它慢慢着陆。

舞台的设计也很精彩,不能说是某一种特定的房间,而是能容纳下所有想象的同时又绝对透明的玻璃房空间,有些物品是真实的,有些物品只是虚指,在这种虚虚实实之间凭借演员的表情动作去赋予这些东西特定的意义,就像某种点石成金的魔法,还是回到开头那句话,把人们脑中的概念幻化为实体,并用时间空间把他们串联起来,再加上配合巧妙的声光色,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绝妙的故事叙述。

总之,《雷曼》给我带来的体验是以小见大的寓言式的,起于08年那个破产的早晨,终于前夜宣告破产的电话铃声,理解到这种回环后,观众再回头去看过去一百五十年间从德国到美国所发生的一切,就会明白人类终究是在不断的重复自身。

 5 ) 敢问路在何方:)

2023.4.30 江苏大剧院水滴影院 NT live,劳动节的第二天。

非常“现代”的一部话剧,一个旋转舞台加上一台钢琴,叙述雷曼的百年兴衰史,三位演员一直在客串各种角色,无疑需要强大的台词和舞台功底,作为观众有时候都会角色错乱,不过演技确实太强,尤其是Russell Beale,堪称教科书般的演技。

观后感:

1)一些话剧台词的”重章叠唱“很有趣,儿歌版的台词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2)原作者是意大利作家,然后英国国家剧院排演,讲述了三个德国移民在美国的发家史,全程一个场景,三个演员,三个房间,三个章节;

3)创作的基本动因是08的次贷危机,剧中借用了很多金融比喻,比如纸牌游戏(德扑之类)、随着音乐舞蹈(《After the Music Stopp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esponse, and the Work Ahead》)、电子交易系统出现与传统的强烈对比,还有一些隐晦的zz比喻,譬如‘red than Russia’,‘even Chinese involved in…(08' Crisis, balabala,记不清) ’,嘲讽GS是“临终关怀养老院”,etc.

4)录制时间应该是2019年夏天,间隔疫情三年,无比感慨,如果说《Hamilton》是在回顾国家的诞生,那么《The Lehman Trilogy》似乎疑问未来会走向何方;

wyc

2023.5.4

 6 ) 随笔

观剧:《雷曼兄弟三部曲》The Lehamn Trilogy 2022.10.29.江苏大剧院水滴剧院 高清放映版 舞台。我认识的,有四种舞台。古希腊的环形舞台360度,观众次第向上;方形的盒子,180度;半圆形的;还有穿插件式的,一半在陆地,一半在观众脑袋上,还有秀场似的向观众席插入的部分。但是这部剧跟我见到都不同,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大方盒子,里面平均分为四个部分,里外用玻璃链接。它能够旋转,主要有两个好处:减少转场的时间,从而提高时间连续的线性感;变化距离,从而提高视角的灵活性。 三个人和一台钢琴。我没想过音乐能够一个角色,甚至是叙事的作用。除了一些枪响和特殊音效以外,其它全部配乐都是钢琴现场独奏。像是我后面要写《毒酒》《天问》也可以设计。但是这个乐器一定是表现力强,效果比较多样。三味线、尺八、口风琴、萨克斯、不太行,因为情绪氛围比较固定了。但也取决于什么故事。如果是排那部盲人画家和哑巴芭蕾舞演员的故事,用口风琴配他们一起跳舞,一起画画那段就不错。但是乐器变得太多也不行,会显得花哨,所以最好还是固定。《毒酒》用希腊的竖琴,《天问》用古琴或者筝。注意循环往复。 身份认同。我觉得孩子是美国人了倒是没什么好伤感的。传统是不断形成的,过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影响到他们更多的还是现在。远在天边的德国,跟从小待的美利坚肯定肯定是那个实在的,天天待的地方,联系更多。在记忆里的,如果没有那种实体,会越来越模糊,变得意象化。 动作设计。我最喜欢的还是葬礼那个设计:兄弟坐在椅子上,侧脸,面无表情。They come ,greet and leave.动作快。简洁重复,就有一种荒诞感,身不得已,无可悲伤。 三兄弟抱有那么朴素的愿望:“美国梦”,做大了才发现那个梦其实还是个泡泡。来那干啥呢?欲望膨胀,丢失自我,只有钱。不由得伤感

 短评

世界是一只车轮,祖先的神情浮现在我们的脸上。如戈多换帽子,那这三个演员又是谁呢(想到在yhxp,srp讲给我:装起所有知觉束的麻袋,先验存在的我)资本主义从实体到金融,如同我们从实在到虚空,以稀释作为吞并的代价,黑色星期四时,信仰和股价一起崩塌;这可能是最接近红楼梦的美国玩意了。TMT,P2P,区块链,大数据,全是命运泡沫,从棉花和大火开始,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在那个雷曼的梦境里 侧面打过来的下午光 涂亮了所有人的侧脸 咕噜姆的地洞谜语震耳欲聋地响起:是什么吃掉一切,鸟儿、钢铁、国王和城镇?答案是 时间

2分钟前
  • Pluto&Piaget
  • 力荐

(现场演出无评分)NTLive录像,中国内地电影资料馆学术放映字幕修改版。我看最多的舞台剧是京剧,也有一些国内话剧和音乐剧,这几年NTLive算是个好渠道能了解一些英国那边的状况。仅就这部(台?)剧而言有个能对电影很有借鉴的地方是用有限的演员来扮演众多角色时的转场方式。另外还得说我不喜欢传记的一点是,过度拔高传主的事儿总会发生,世界不会围着一个人转的。

4分钟前
  • cliosong
  • 还行

无聊的编年史,冒充希腊悲剧

7分钟前
  • 昊子
  • 还行

从三个雷曼白手起家到一个雷曼都没有,从坚守传统的7日服丧到仅仅3分钟的默哀,三幕演绎传奇企业从创立到覆灭的160年美国梦醒。三个演员,单一的舞台置景(以舞台旋转和背景变化营造不同时空),钢琴作为唯一乐器提供简洁的配乐,一切都很精练,几乎靠台词和表演撑起全剧,台词极密,到第三段有点撑不住睡了会。7/10

11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如果不是亲眼见证,我完全想象不到,三位演员,一个固定场景,能够如此张力十足地演绎出一个金融巨头一百六十年的风雨飘摇。主次情节的交错松弛有序,演员在三代人数十位角色之间的转换仿佛跨步过一个不存在的次元摇身一变般舒张自然,台本高度诗意和韵律感,和着设置巧妙、错落有致的单一钢琴背景,一个宏大又波折的不凡命运就在舞台中舒张成一幅长卷。年度NTL最佳,安利给每一位想要感受舞台魅力的小伙伴。

13分钟前
  • 1先森
  • 力荐

剧本的寓言感还是太重了,不是雷曼的历史,更多还是银行家的历史、美国的历史。想要把一百五十年浓缩到三个小时里确实很难,所以只能依赖不断地制造巧合和回环。最喜欢的还是形式的创意。三个男人,一个玻璃盒子,复杂的、名利场与野心的长史,反而用这样最最简单的形式来讲述。这本身就意有所指。(本·迈尔斯帅炸了!!

14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難怪南總瘋狂安利,太好看了!四小時沒有一分鐘走神。之前沒想到是三個演員撐起整部家族史,三位都是神演技,帶領觀眾進入故事全無成本。雷曼兄弟挺過二十年代還是沒能在千禧年後跟上時代腳步。也曾見證2008年它倒閉時香港新聞全程追蹤社會氣氛愁雲慘淡的過程,唏噓。

18分钟前
  • 占士鯊
  • 力荐

开始十分钟就睡着了。三个人演的真好,这么大岁数这么多台词挺不容易的。

20分钟前
  • 流浪花椒
  • 还行

“A Magnificent Road to Ruin” ,戏里打了Capitalism的脸,戏外外百封箱演炒到2000刀一张票又被打回来了(而且是在军械库演,深入capitalism的核心么呵呵呵

21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绝了,一方舞台两百年,三个男人四小时。一个犹太移民家族的传奇发迹史。复杂的人物轮转情绪切换,精确的灯光舞美,妙到毫巅的走位和配合。“buy buy buy”那段真是对“双11”绝佳的讽刺。虽然有“叙述”过多,“表演”不够的缺点,可是想想这个故事容量,以及因此造就的流畅戏剧体验,让人不忍苛责。

26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10/10)2019.10.30黄浦剧场影像。恢弘的史诗,不加矫饰的真诚表达。三个人的命运构成三场时代影像,跨越世纪,用事件陈述历史。透明落地窗的雷曼兄弟的办公室,循时代变化迁移而变幻的布景,透明空间依着命运变化而旋转运动,三个人在限定空间里完成多场景、多角色的演绎,表现上看到对于工业时代的默片的致敬。三场戏从生发,演进,到最后欲望无以承载,野心被时代吞噬,甚至看到一种人类命运循环往复的共同规律,最后的念白是宗教性的,是回到起点,也是湮灭后的重生,雷曼已去,人类依然在重复自己。可能是三年来看过最喜欢的剧,溢于言表。

28分钟前
  • FeiY
  • 力荐

Ntlive 高清放映版。戏剧最好的样子,谁能想到三个演员一个玻璃盒子一台钢琴撑起一场3个小时的戏,讲述了雷曼兄弟如何从德国来的犹太移民到靠棉花发家到经营咖啡豆银行金融到最后破产倒闭的160年风风雨雨,三代掌门人三幕的戏剧。剧本一流导演一流演员一流配乐一流,全都是一个话剧能有的最完美的样子,今年的最佳

33分钟前
  • amyz
  • 力荐

他一直梦想着美国……在漂流于海面的大船上,在曼哈顿上空的困室中,在旋转的神奇音乐盒里。明与暗、动与静、投入与抽离,你是谁、我是谁、谁又会是谁,兄与弟、父与子、衰败与不朽。永远更多,永远更好,永远有永远。笑着,哭着,舞蹈着,穿上最好的鞋。在清晨的阳光中,梦想着美国……吟诵着这首资本主义的悼亡诗。

37分钟前
  • DR邬梦雨
  • 力荐

我看了一次现场,三次英文影像,再看带中字的放映,还是感觉过瘾。它身上凝聚着从文本创作开始,舞台剧创作每个阶段的优质和成熟。所有增减和改变,都能看出思虑和考量。处处可见才华和灵感,每个阶段的参与者都在做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事。这个戏里有很多技巧性的、思虑的、高审美的、富含选择和取舍的东西。这种想得很野,但走得很扎实的创作法,就是产业和从业人员的成熟,这也让这部剧有更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42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2020.0906三克映画with Lynn

46分钟前
  • 司徒雷登不要走
  • 还行

资料馆NTLive,啊彻底被这个旋转舞台和只有三个演员却演出了整个家族史诗所震到了。这种舞台式的时空概念和表现形式真的很让人开眼界,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这三个演员实在太优秀了。剧作上第二幕从实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变化写得真是活灵活现、鞭辟入里,震撼人心;当然情感上还是悲剧性/史诗感最足的第三幕更打动人。

4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这不就是听Audible Book的同时,给放了点儿PPT吗?可是这些设计、表演啥的,也不值得看啊!而且这书本身也没啥意思啊,观点肤浅,故事平庸。幸亏没去影院看,不然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简直亏死了,也难怪评分那么虚高,毕竟那么多人都是慕名花钱抢票又为之耗掉多半天时间的……

48分钟前
  • 高玉宝
  • 很差

看前对adam godley的印象是各种电视里的律师或者医生看后的印象是卧槽神仙

51分钟前
  • 玛芬无声大叫
  • 力荐

NT2019年出品的舞台剧,会成为新经典级别的好。三个人一台钢琴演出了德裔犹太人雷曼兄弟家族160年的起伏,其实也是一部美国经济史。演技无需吹捧,三个人在一个旋转的玻璃房子里演遍男女老少毫不违和。我最爱的是诗性很强的台词,配上恰到好处的钢琴独奏,全剧宛如史诗,接近四个小时越看越high,想去找剧本来看。棉花、咖啡、石油,哦不,我们的面粉是金钱。每个产业重心转移都展现时代背景,尤其大萧条后讲述to buy的一段,they buy,we sell.人们买买买,不是出于需求,而是一种本能,不停买,让买买买定义人本身,每个消费者都要借钱,作为银行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意。把资本主义如何设下消费主义陷阱的阴谋讲的淋漓尽致。

55分钟前
  • biubiubiu
  • 力荐

4.5。第一部戏剧影像。给我贫乏的戏剧储备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资料馆。

60分钟前
  • Ocap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