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HD中字

主演:窦骁,董洁,郭家铭,陆怡璇,伊春德,章劼,王同然,邓飞,鲁思远,姚克勤,飞飞,丁宇佳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秋之白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陨落星辰第四季独家记忆印尼黑帮2022一城一味恶魔的蜂蜜太他妈好相处了希区柯克父母爱情大宅门191213朵玫瑰孤狼之血2拼字王陪你到世界终结铁将军阿贵东京贫困女子变种狂蜥一夜迷情保持爱你龙抬头2007高墙天堂王牌逗王牌(国语版)滑稽2020兰屿之歌纸牌屋 第四季凸变英雄BABA真人版家庭之友梦在海这边荒岛惊魂史迈利的人马第一季一个不留最长的一天野性北极鬼吹灯之精绝古城2016邪恶力量 第五季最后之境维京传奇:英灵神殿第二季转校生:再见亲爱的黑暗的欲望第二季十八伏魔录天涯海角小萌妻最后的希望监狱风云之女逃犯为人师表

 长篇影评

 1 ) 革命同志 自由不死

一部安静的电影,也许真的更适宜安静地独自观看吧,我也就不会因为听到影院里的人笑场的感伤吧。

如果是在影院,就不能像看恐怖片时捂住指缝观看吧,没有广告时间,来不及你被掀起的愁绪平复一点,像推着你一个地方,不能中途喊停,担心泪会决堤的一刻。当电影过大半,我已经开始担心他被杀害的画面到来,这样的担心让我看到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都感动心酸,俄国白雪天地里
他们快乐的滑翔旋转,我却无法跟着快乐。他们在浪漫的光影里吃早晨,我却只听见那句小声的还不如病的是我。雪夜里他们分别,秋白说之华分手时总是平静的,身影远离后之华眼前已经模糊了雪花和街灯。

我直接跳过了他被行刑的画面,我不需要此刻去评判演员的演技如何,画面美感如何,语言音乐如何。他是才人已勿用置疑,他和她的故事让几十年后的我看到了相守相知的真情,他和革命同志们的悲惨早逝让今天的我更要学会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看完后过了好一会儿,眼泪再一次涌了出来,我想不管电影是否完美,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都是让我们感动的理由,流下不仅仅是感动的泪水。

想起那年在烈士陵园看到一面写着“自由不死”的墓碑。献给他们在不自由的年代为追求自由付出的忘我牺牲。秋之白华,秋之白华,四个如此相契的字句,心中记住了他们的深情。

 2 ) 那年那月那眼眸

最近看了三部革命浪漫主义的电影,从《湘江北去》到《百年情书》再到《秋之白华》,感触颇深。
伟人,特别是中国革命伟人,他们通常被定位为“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给大多人的印象像只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像,博爱伟大的象征却没有真实的温度。这可能又是个历史的误会了。
七情六欲,人之所常。
其实在残破的山河间,与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融合的爱情和今时今日平凡的小情小爱没有质的差别,当然除了它多了几分挽歌似的凄美与壮烈。温暖总会是一段真实的爱情的主旋律的。
最喜欢的是《秋之白华》,因为那华美如诗的名字。
莫名其妙的,几个平凡的字眼的随意组合,乍然一现却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之华秋白”、“白华之秋”、“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历史课本上的瞿秋白,带着眼镜,白白净净,文文弱弱,沉沉稳稳,跟我想象中的革命者有很大的出入。但这却是真实的瞿秋白。文弱不代表没有傲气,沉稳不代表没有热血,他是笔将,是教师,这样的气质在他身上是妥帖的。
而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
没读《多余的话》是无法理解是怎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岁月的。  
平凡的故事变成电影就会使电影没有波澜,细节的拼凑向我们娓娓诉说一段令人向往和叹息的爱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伟大的生活。
细水长流,流入心底。
 
一、人生只如初见  
不是演绎的伟大爱情都有着一见钟情的美丽,很多的时候,他们很深刻、很美丽,同样也很压抑。
之华初见秋白,是在台下仰望自己的老师,看着他在讲堂上挥斥方遒,稀疏的日光从窗外而来,倾泻在他脸上,照得他瘦削苍白的脸更加的模糊,但之华却清楚地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沉痛激动和那反光的大眼镜后折射出的从容与大义。
而秋白和天下几乎所有的男子一样不拘小节,他对之华的遇见,恍然不知时光几何。可是那时的他却知道要好好端详这个女子,在一个傍晚,看着她匆忙地喝水,看着她转脸回眸时的娇羞芳华。
可那时候,他是她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她有他的夫,他有她的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二、何时情根深重 
当之华说:上海大学的老师是全中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那时候她的神情专注而温柔。而那时的秋白亦是一脸温柔地看着她,默然无语。
金色的夕阳透进电车的玻璃窗,用温暖细细地勾勒两个澄净的轮廓。
那时的之华,神情黯然,却以一个新女性的身份走在历史的激流中。她是淑女的,这是传统的汉儒之家给她的教育,温柔、隐忍、贤惠;她是新潮的,这是新旧碰撞的时代带给她的冲击,坚韧、独立、追求;她是幸运的,有不理解她却殷实无忧的家境、愿意成全她的丈夫和开明的公公;她是不幸的,她内心有着那个时代无法理解的蠢蠢欲动、她自己也无法抛却的旧式情怀和双方婚姻的鸿沟。
那时的秋白,疾病缠身,却以一个书生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秋白是绅士的,这是书香门第的出生所赋予的;秋白是文艺的,这是他漫漫求学路所练就的;秋白是偶然的,糊里糊涂入党,糊里糊涂成为领导,并未有许多革命因子的他就这样慢慢被无从选择的道路。秋白同样却是必然的,“总要做点事情”这是他的信仰,在那样一个火热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在原地踏步。
这时的爱情,之华崇拜他,理解他,却只能用沉默的方式。秋白欣赏她,却只是欣赏她。
之华不爱她的丈夫,却牵挂着女儿;她的丈夫爱她,却一直用放荡来伤害她。
秋白深爱他的妻子,为她的疾病眉头紧蹙;她的妻子也爱她,却只能陪他到这里。
 
三、谁能解我情衷
整部电影最美的画面就是桥上诉衷肠的时刻。
落日笼罩下的桥上,凉风吹乱之华长发。
她用手轻轻抚弄,他却说:乱不一定不美。他其实一直看的见她的美丽。  
她: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他: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她:他知道我爱他吗?
他:知道。
她:那他喜欢我吗?
他:他不敢。
他用“不敢 ”,不是“不”,因为他也已经将爱深植在心,却要为了她,为了他人,苦苦的压着。
她以为他不解她的用心,而她不知道其实是她不解他的用心。
 
四、真的有一种爱叫放手
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爱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选择我都会成全——沈剑龙
你见过哪个男人爱妻子爱到愿意将自己亲手交到别的男人手里,却没有一点的抱怨与不甘,只有满心的祝福。
反正我是真的很难想象。
秋之白华的绝美之恋的成就源于一个人的退出与成全。席上温柔的凝视;雨中长时的等待,离开时别扭的赌气,这些细节莫不诠释着对她的爱。
沈剑龙爱杨之华,却和杨之华“志不同无法与谋”,他只想在琴棋书画中安逸度日,平平安安,实实在在,你不能说这样的男人是胸无大志,因为并不所有人都有投身革命的热情。但杨之华这样有思想的女子注定了不平凡,她不可能呆在小乡村一辈子相夫教子。
所以她一定会离开,而他也一定要放手。  
缘浅情深。
他说:我成全你。
她只是说,我们不白做一场夫妻。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他的放手多少有点离经叛道。这却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凉薄,而是爱的深沉。
三个人坦诚相对,沈剑龙更是在纸笺上写下“借花献佛”四字给瞿秋白。
这不是戏说的杜撰,而是历史事实。
有《民国日报》上轰动全国的三则公告为证: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沈剑龙杨之华正式脱离夫妻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杨之华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沈剑龙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五、我中有你
又是夕阳斜斜地照进陈旧的窗格,他缓缓地牵起她的手,将“秋之白华”镌刻在她的手心,寓意我中有你。自此,他们就不分彼此。
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离别又在上演。
她说:被批评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还不如是我!(你知不知道,若你流泪,先湿的总是我的脸;若你悲伤,最苦的总是我的心。)
她说:再见,我们一定能再见的!(为了我,你要珍重自己。)
他说: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着与你重逢。(每一次分离,我的心都与你一起)
他拥她入怀,他们不知道,却似有预感似地作最后的相拥。
那时他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她细细端详她的眉目。
他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
她给他穿上她亲自制的衣,抚着精致的纽扣,仰头看她,就像平时的每个夜晚一样,平常而平凡,却这样深情,这样真切,这样深入骨髓的爱。  
 
六、此地甚好
瞿秋白穿着短裤长袜,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然后优雅而从容地说:此地甚好!不像是赴死,倒像是踏青。
他始终听着腰杆,缓缓而坐,在山花中微笑,纷飞的白鸽腾地惊起,他就这样在春光明媚的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了一生流离的爱情。手里的铜扣在阳光下折射出强烈的光芒,爱意融融,凉风习习……
这就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美好的画面,不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结局,讲得却是不特殊的爱情。
那年那月那眼眸,我会记得。
年,是我们所在的那个动荡的时代;
月,是平日我们凝望的点点滴滴;
眼,是日日相守的默然给予。
那年,我遇见你。
那月,我爱上你。
那眼眸,我中有你。

 3 ) 秋之白华

可能偏爱民国戏吧,所以开头很无聊也忍了。不过下图这个景我觉得拍得很美啊。

这部影片前半部分看着真的很无聊,直到男女主结婚后,稍微剧情节奏快一点。不过前半部分最大的看点应该是之华向瞿先生表白的那段了吧,文化人说话真是有意思。

"他知道我爱他吗"

"知道"

"他喜欢我吗"

"他不敢"

一句“他不敢”表达了很多,但我最喜欢是之华头发被风吹乱,她去捋头发时瞿先生说的那句话:乱不一定不美丽。是啊,那个时代,乱啊,但是却出了瞿先生等许多为国为民的文人。

应该他去苏俄前夕回忆起英勇就义的朋友那段就是高潮了吧,这一段说实话背景音乐很棒,把情绪渲染出来了,我鼻子有点酸酸的。

整部片子可以说拍得很唯美,画面真的很赞了,最后瞿先生英勇就义时拍得也是很唯美的,抽着烟从牢房走出穿过人群,是那么的从容。

但是窦骁的瞿秋白我看着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我认为他在台词方面拖了很大的后腿(不是说他的口音),有些部分我是静音看的,演技有点尴尬,还是帅的。第二是董洁的杨之华略显老气,而窦骁的瞿秋白看起来又太过年轻,很违和,这让我很难入戏,尤其是前半部分,我真的看得好生膈应。

总之,这是一部以拍摄手法和画面取胜的电影。

 4 ) 写在“秋之白华”前面

    《秋之白华》终于要上映了,我等着看这部电影,一则是因为导演霍建起,当年他的《那山那人那狗》印象极深,苍翠远山里的几个人,就是一辈子。甚至私以为那里的刘烨比《蓝宇》里的刘烨更出彩。二则是因为瞿秋白,这个临死前留下了《多余的话》的男子。

    瞿秋白与鲁迅是至交,鲁讯曾写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与秋白,委实交情深厚。瞿秋白、鲁迅、郁达夫骨子里都是书生,却不约而同做了战士。只是鲁迅既来之则安之,将战士的匕首修炼得神乎其技,郁达夫凭着孤勇与烈性,倔强到了最后,唯有瞿秋白,始终质疑始终犹豫,即使到了最后,也写了含糊不清的《多余的话》,为某些人所诟病。这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秋白纯粹做一个文人,他或许为后人铭记更深,他写了很多应试文章,却耗尽心力,一味熬神。

    如果不是出于对事业的极度忠诚,又怎会这么患得患失,担忧痛心?这真实的犹豫缘自真实的思想者。他没有狂热失去了理智,也没有单纯地憧憬,他关于未来思索得比很多人都要早,都要庞杂,都要敏锐。

    他跟杨之华的爱情故事也骇人听闻,匪夷所思。他不仅索得红颜,更添了一位知己。这三人俱是心怀坦荡,纯澈一片之人。其中那位沈兄尤为难得。古来夺妻之恨为奇辱一桩,少有男人咽得下,而沈兄一句“借花献佛”,难逃几许酸涩却不失浩浩之气度。话说民国时的文人是有几分魏晋遗风的,所以许多惊涛骇浪之事,许多离经叛道之事,他们视若寻常。

    “秋之白华”的印章实在雅妙,也要两人的名字取得好,如若一个叫瞿大虎,一个叫杨招弟,那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段佳话的,难不成刻个章叫“虎之招弟”?“秋之白华”,“秋华之白”,“秋白之华”,颠来倒去都恍若银霜遍地,野风淡掠,天籁俱寂,两两相忘。这原是一语成谶的恋语,浪漫的背后尽是血腥与悲切。

    我等着看,看秋白在“桃源之地”从容喟叹“此地甚好”,饮弹而亡。这溅出的血,这余温的身躯都不是他了,他终于可以做一个平常人的绮梦。

 5 ) 八个人的《秋之白华》

中午11点半,崇文门的搜秀影城,最小的放映厅,三排共17个座位,我和另外七个人在看电影《秋之白华》,一共八个观众……

此片公映之前,小儿子在单位内部放映时看了此片,回来说了说,萌发了我看这部电影的愿望。也许是对过去党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厌恶,对瞿秋白命运的同情,对瞿秋白这位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著名才子纯洁和美好人格的崇敬,对主演窦骁和董洁的好感,我就一直渴望观看此片。但无奈此片一直未在昌平上演,我多次去昌平镇的影城都未上演,甚至前几天到永旺商城的影院,也是上午只放了一场(我没赶上),别的电影《雪花密扇》《假装情侣》《功夫熊猫》《动物总动员》等昌平每天都上映多场,唯独《秋之白华》不上映,问工作人员就说没人看。昨晚是小儿子从网上为我查出崇文门的搜秀影城上映此片,于是我辗转乘车几十里,专门从昌平乘车到崇文门的搜秀影城看这个片子;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说,此片没什么人看,所以放在小放映厅;其它电
影也是看的人较多,票好卖(也许和此片宣传不够有关系吧,许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瞿秋白是谁,当然不会看这部片子了)。
坐在座位上,影片把我带到那动荡的年代,著名才子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浮现在我的面前,《秋之白华》并没有着重以常规主旋律的议题去刻画革命者的光辉事迹,而是以唯美影像加上绵密的爱情,娓娓道来瞿秋白与杨之华的感情生活,从而带出他们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之旅是在上海大学开始的,瞿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而杨之华则是他的学生,杨之华是从家乡来到上海寻求民主救国的新女性,老师的才华和风度深深打动了杨之华,更让她羡慕的是瞿秋白与妻子王剑虹的举案齐眉,因为人生理想的差异,她对丈夫沈剑龙感到失望。于是,她把全部的热情和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革命中,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一员。瞿秋白因住处遭到敌人的搜查而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杨之华受组织负责与瞿秋白联系,师生加战友的情谊,渐渐升华。
片中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是浓烈且隐忍的,他们的结合是曲折的。1924年,瞿秋白的前妻王剑虹病逝,而杨之华与丈夫的分歧和裂痕越来越大,后来也多亏沈剑龙的退让和成全,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和她是在革命斗争中结合的,同志战友加夫妻,因而志同道合,心心相印,铭心刻骨,他们一心想救国救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因而不惧风险,并肩战斗,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枚图章,他当时的表白是:“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之后他为革命牺牲,杨之华终身未再嫁。
瞿秋白牺牲的情节也表现得挺悲壮,漫山遍野都是绿色,开着许多花,而瞿秋白穿着杨之华为他亲手缝制的衣服,从容地用俄文唱着《国际歌》,说,“此地甚好”,倒在花丛中绿色中……先辈们奋斗不容易啊,探索,牺牲,尤其是这些革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把自己的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有意思的是,因为瞿秋白和杨志华是南方人,这部电影的对白是用南方普通话说的,南方人看了一定很亲切吧!
看完电影从放映厅出来,我觉得今天没白来,虽然路途稍远一点儿,值得看。我这人就是“小资味”浓,年轻时代直至现在还是如此,这类片子很合我的口味。我不明白,这么好看的片子,为何问津的人极少,这也是部浪漫史诗爱情片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片,年轻人也应当爱看啊……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勉强不得的。

 6 ) 亂彈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是從小就環繞在耳邊的詞語,卻從來沒有對這些常州名人有所深入的瞭解,離家不遠的“瞿秋白故居”也只是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再次聽到“瞿秋白”這個名字卻是去香港上了大學后,“翻譯研究”的課堂上,教授提起他自己大學讀書時曾研究過瞿秋白的入黨日期,還對我們說,彼時的黨與如今的黨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他自己生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變成一個共|產|黨人。而後我又在多本關於翻譯的書中瞭解到,瞿秋白除了“革命家”這個身份外,還有另一個也許更貼近他文人本質的身份——譯者。他是第一個將國際歌翻譯到中國的人,以及向國人介紹了許多俄語文學。

我開始覺得慚愧,多少學者對瞿秋白有過深入透徹的研究,而我生在他的故鄉,卻從未認真地去瞭解他,這怎麼都說不過去。於是假期回家后,去書店買了《多余的話》一書,又去新建的瞿秋白紀念館參觀了一下,時逢《秋之白華》上映,很高興又能有人來關注他了。

看過《多余的話》的人就會知,瞿秋白根本算不上一個熱血沸騰的革命者。他出生于紳士階級,家庭世代讀書做官,母親因貧困自殺時家裡還用著一個僕婦,他們從沒親手洗過衣服、燒過一次飯,秋白骨子裡的紳士意識始終都沒能擺脫掉。他孑然一身跑到北京,本想考進北大,研究中國文學,將來做個教員度這一世,誰沒想到付不起學費的他最後只能進入免費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學翻譯就是這麼無奈么= =!)。他注意力也一直都是放在文藝方面,看一些俄國文學名著,對政治上的各種主義都沒多大興趣。後來就開始了一系列秋白所謂的“歷史的誤會”——糊裡糊塗地加入共|產|黨,糊裡糊塗地做了領導人,又糊裡糊塗地被批判,最後糊裡糊塗地被抓了。誰能想得到,秋白生前最後一句遺言竟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文弱的書生,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刻在了共|產|黨的紅色歷史上,讓一代一代人銘記。

說回《秋之白華》這部電影,原本我是不抱多大希望的,以為不過是又一部給黨的獻禮。本來對竇驍沒多大感覺,但極其討厭他演的《山楂樹之戀》,所以剛開始我以為竇驍會毀了我心中的秋白。

常州的各個政府單位都組織人員前去觀看,於是我陰差陽錯地蹭到了票,去就在瞿秋白故居旁邊的亞細亞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在常州的提前放映。片頭開始就雷倒了大家,因為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的大名赫然出現在“總顧問”三個字下面……再看,原來這片竟然還是“常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看來這次常州政府算是下了大功夫,弄這麼一部宣傳片來打城市名片……

故事開場的幾段非常混亂,感覺像是匆匆介紹故事背景般,每一段都很短,場景切換頻繁,沒有深入發展的空間。難能可貴的是,故事一直是以董潔飾演的楊之華的敘述角度展開,而全片的大半部份也均以之華的女性視角展開,直到故事後半段才以秋白的回憶為視角講述(不好意思我的女性主義意識又犯了大家見諒= =!)。可以看得出導演十分認真的態度,場景還原得不錯,演員帶著吳語口音,雖然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有些不自然,但後來就漸入佳境,慢慢帶來親切熟悉的感覺。霍建起的文藝范很明顯,唯美的鏡頭加上輕柔的臺詞,我甚至感覺不出這竟然會是一部紅色的革命愛情片,分明是一出江南小清新好吧!

竇驍出場后,我才發現原本就瘦瘦的他戴上眼鏡后還真是有點像秋白,面容秀氣又有些蒼白,不光形似,後來秋白的肺病越來越嚴重時,竇驍講臺詞那有氣無力的樣子還真有些神似。好吧,我只能說,竇驍碰上秋白這個角色,就像黎明碰上了世鈞。劍虹與秋白兩人寫詩一段也頗有意思,一句“借花獻佛”,劍虹將之華完好地交給了秋白,又在報紙上登:劍虹與之華離婚,之華與秋白結婚,而秋白又與劍虹結為好友。(這個交接班做的可真好啊,如果現代人結婚離婚也這麼平和的話該多好。)

原本對秋白的感情生活不甚瞭解,原因很簡單,各種關於秋白的介紹中都對這一段感情一帶而過,突出的無非是而後的各種革命業績,以及最後多麼英勇的就義。師生戀似乎在當時那個年代頗流行,秋白如此,魯迅也如此,女學生對男老師的感情里更多的是一種崇拜吧,你看秋白為之華做俄語翻譯時,之華的眼裡滿是仰慕之情(這也是本片唯一反映秋白作為翻譯的一段場景,還好導演沒有忽略他的譯者身份)。

就影片本身來說,並不能算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問題主要出在劇本方面,人物傳記最忌諱流水帳式的泛泛展開,而本片就是如此,全片無焦點無高潮,平淡無奇。而結構方面也異常混亂,前面是從之華的視角展開敘述,中間突然放到秋白被抓進去了,而後又變成從秋白的回憶展開一段段敘述,讓人摸不清頭腦。而霍建起的文藝范也許這次恰好幫了秋白一個大忙,影片的主題本應為“革命愛情”,而在這部片子中,“革命”的成份似乎一直都作為故事背景而隱而不見,對“愛情”的描述倒是十分細膩,而秋白本來就是這樣一個對“革命”並無大抱負、注意力一直都在文藝方面的中國典型文人,這樣的文藝范也許才是對秋白最真實的還原。

通觀全片,常州這次的確花了大功夫來打這張城市名片,片中有一處,秋白故意回眸一笑說自己是江蘇常州人,而後還提到了覓渡,在場的觀眾都會心一笑。片中大量取景都是在常州及其周邊地區,秋白就義前抽著煙走過的一段,是在常州運河五號拍的(運河五號就是常州的798),然後就義那段就是在溧陽南山竹海拍攝的,美不勝收。

想來自己和秋白還是有點緣的,秋白由竇驍扮演,而瞿秋白原名瞿雙,這兩個字結合起來正好就是我的名字,我和他是同鄉,還算是半個同行。越瞭解秋白,越發覺他對我來說特別親切。因此這部電影對我的意義并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其背後代表的常州歷史文化。

 短评

以现代人的思维强奸上一代人的行为,顾及左右而言他,导演面对婚外情这种问题上语焉不详,躲躲闪闪,让人唾弃!看的出导演的用心,只是处理方式太胆怯了,结果影片平庸至极。★★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

11分钟前
  • Pacy
  • 推荐

窦骁這倒楣孩子,就上映兩部片子。還全犧牲了。

15分钟前
  • 七月
  • 还行

一碰到伟人的私生活,就开始躲躲闪闪。

19分钟前
  • 歌诗慕
  • 还行

我睡着之前他们两个勾搭着。。。睡醒后就结婚了。。。不过好喜欢董洁和窦骁两位演员,对形销骨立的阳光大男孩没有免疫~~

2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四星是因为毕竟第一次上了大银幕。我想秋白会再有人拍的。

23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瞿秋白的人物太弱,一些叙事是不是被剪掉了?

25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还行

瞿秋白死的那刻感动

27分钟前
  • ZHANGWANHE
  • 还行

画面很美

28分钟前
  • 王小花
  • 还行

电影本身也就三星,因为这段故事,多加一个星

29分钟前
  • 猪蛋
  • 推荐

柔情有余,激情不足。能看出创作者的种种顾虑,两个有家的人由相识到相恋本该很狗血,即便是伟人也逃不出。无奈只能旁敲侧击,感情处理得躲躲闪闪,几个人的感情关系都交待得太委婉,最大的伤害是故事变得松散且无说服力。革命中的爱情本就该是激情冲动的,太淡就没劲了。后段叙事视角变了,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今天终于看了秋之白华,满足了3月份以来的心愿......在空旷的影厅里静静地欣赏每一帧如诗般唯美的光影交错,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看了多余的话之后,愈发觉得瞿是一个真情真性的人,文人的纤弱中却又有铮铮傲骨,而能遇到杨之华,又是何其幸运。另外,水乡、吴语,又让我念起了江南的

37分钟前
  • 天佑
  • 力荐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41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偶像派从头到尾背诵党史的电影,配乐毫无节制的一直悲情悲壮的催人入睡。献礼后,剩下的观众和媒体不少打着高分,是我审美问题?

46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董洁短发超级美!做了母亲依然似少女

50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劇情方面最多兩星,平淡無奇的流水帳,結構鬆散混亂,臺詞做作不自然,霍建起的文藝腔比較明顯。主題就是愛情,革命什麽的都是幌子罷了。歷史還原做的還可以,吳語口音的普通話也不錯。這是一部徹底的常州歷史和風景宣傳片,范燕青這次臉上有光了啊。PS.嫁人要嫁常州男!

52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主创人员见面会,今天去参加了,上海大学伟长楼。董洁真的很漂亮。

55分钟前
  • 第27章
  • 还行

董洁略显老气,和窦骁的瞿秋白年龄差距看着好大,略尴尬,难入戏。不过本片光影处理得相当好,画面真的美,赏心悦目。

60分钟前
  • 顾俏乜
  • 还行

人物面部表情太僵硬了

1小时前
  • Aubrey
  • 还行

一帮苦逼的人儿用造作的念词演出了一场清新唯美的琼瑶剧。“不要打他的脸”,打吧,这张苦逼脸和假惺惺的腔调真是玷污我革命前辈啊~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