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奇遇记

HD

主演:徐冬梅/ 刘宝/ 霍家辉/ 魏海东/ 王艺达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2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3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4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5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6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3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4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5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6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7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8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19天神奇遇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可是那然后呢

  在我的人生里,有过一场重大的幻灭。

  那是在我即将满十八岁的夏天,我站在我小学后操场的主席台中央,伸手抓着被太阳晒得发热的旗杆,闭上眼睛再睁开,眼前的一切依旧空荡安静。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对我来说意义有多重大。

  由于我爸的工作,我从小就一直跟着父母辗转于不同的城市,导致我极其没有安全感。我小学的城市和初中的城市相隔了几乎小半个中国——从进初中开始,我就非常讨厌那个地方,接下来的几年我一直都很不开心。我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我又回到了我的小学,可以和我那群亲爱的朋友们一起追跑打闹。我和他们一直靠长途电话保持着艰难的联系,我知道他们是惦记我的,就像我惦记他们一样。

  我爸妈总是跟我说:那个城市已经和你没有关系了,你要学着适应现在的城市。如果你高考能考好,等你满十八岁的时候,我们就带你回去。

  所以我整个青春期的目标就只有这一件事。

  我不在乎自己日复一日看到的风景,我也不在乎身边每个人会怎么看待我。摆在面前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像是某个游戏的demo,像是正式存档认真对待之前,随手试玩的版本。

  甚至我连高考填志愿也不在乎,随便填了个我完全不了解的破学校,高三的那个暑假也什么都没干,只是在家里等待。

  终于我等到爸妈给我买了机票,终于我站在了小学的后操场。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魔法即将发生了——那一刻我集齐了一切条件,可以重置那六年的莫名其妙,可以反抗我十二岁时那一场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别。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再睁开,奇迹没有发生。

  我还是孤零零一个人站在主席台中央,时间没有倒退。

  尽管那年暑假,我和我的小学同学也聚了会,可一切总是不太对劲。原以为会再度被快乐填满的心,还是空落落的。

  在《心灵奇旅》里,男主人公毕生追求爵士梦想,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和知名乐手同台表演的机会,而且演出也非常成功。当晚他送走了来看表演的亲友,忽然觉得心中怅然若失。

  他的感受,大概与我十八岁那年的感受相似。

  你努力了这么久,你忽略了沿途的一切,一直在专注等待一个奇迹发生的时刻,让你能够有力量推翻从前所有的糟糕。

  可是,那然后呢?

  影片《心灵奇旅》的主人公是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然而他的职业只是中学音乐老师——而且还是兼职老师,没有保险、没有退休金。影片开头,学校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他可以转正了,从此有编制了,不必再担心自己生活无着。

  他的家人都认为这是个重大好消息,只有他自己开心不起来。

  他害怕自己的人生从此被锁死在这份无聊的工作里,他志在远方,他想要和最好的乐手一起在酒吧里演奏爵士乐,激发起灵魂的共鸣。

  演奏钢琴是最令他快乐的事,也是他认为让他存在于这个世间的唯一使命。

  在他半生半死、灵魂出窍之际,他看到自己一生的剪影浓缩在眼前: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向往音乐,却一次次被各种各样的表演机会拒于门外,最后在中学里当个普普通通的老师,面对着一群良莠不齐的学生,年纪不小却没有爱情和事业,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快餐店里吃饭……

  那一刻他才惊觉:原来我的人生是如此的毫无意义啊。

  但他还是想要回去继续活着,想要将那个和知名乐手同台演奏的机会争取回来。他觉得,只要能够完成那场演奏,他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

  在探索重回世间的方法时,他有幸得见了这个世界上每个灵魂产生的过程——在灵魂降生于世之前,它们会被分配到不同的类别,然后经历各种各样的锤炼:自恋的、冷漠的、乐观的,所有的先天人格就是在那时烙印下来。

  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每个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

  在灵魂诞生的世界里,那些灵魂的雏形可以在导师的指引下,尝试无数种活动:运动、音乐、美术……某一种尝试会在他们的心上燃起火花,然后他们就具备了在地球上降生的资格。

  主人公参观了几圈之后,坚信自己的“火花”就是音乐。

  而他在这里结识的那只早熟的、厌世的22号灵魂,似乎一切都不爱、一切都不憧憬——那是一只没有目标的灵魂,迟迟不能投胎,让所有导师都束手无策,就连特蕾莎修女和哲学家荣格都被她气了个半死。

  在偶然的机会下,22号灵魂陪着主人公一同跌落到人世间,并且附在了主人公原本的肉身之上。

  22号灵魂借着主人公的肉身,吹着地铁疾驰而过带来的热风,把玩着秋日枯黄的落叶,吃着街边飘着香气的披萨,听着地铁站的街头艺人表演,和理发店的大哥闲聊,看着主人公的妈妈裁剪衣服……每一件东西都令她感到新奇而向往。

  她若有所思,对主人公说:或许我的“火花”是看天空,或者走路。

  主人公对此嗤之以鼻: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人生目标,只是最普通的日常而已。

  可是当他们再度回到灵魂诞生的世界,大家惊讶地发现,22号灵魂竟然已经变完整了——不知不觉间,她竟然不再厌世了,竟然具备降生到世界上的资格了。

  主人公百思不解:可是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啊!

  工作人员无奈地看了主人公一眼:谁跟你说“火花”就是一个灵魂的“人生目标”?

  人活着的意义,并不是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让22号灵魂变得完整的,是她对世间的向往,是Chelsea的街头表演,是7号线座位底下的ICEE脏瓶子,是地铁站吹出来的热风,是妈妈手中的针线,是那半截没吃完的bagel……是人世间那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活色生香。

  最后,当主人公辗转回到人世间,终于成功地完成演奏,他问身旁的人: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身旁的乐队老大回答道:我们明晚还回来这里,把今天的内容再演奏一遍。

  他愣住了。

  他说:我这一辈子都在等待今晚这一刻,我还以为我的感受会有所不同。

  乐队老大旋即跟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年轻的鱼一直在寻觅一种叫“海洋”的东西,年长的鱼告诉它: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年轻的鱼回答说:我这只是在水里而已,我想要的是海洋。

  寓言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主人公怔怔出神。

  回家的路上,他看着地铁窗户上自己那孤单的影子,看着疲惫忙碌各自刷着手机的人,看着那似乎毫无意义的日常。

  或许他直到这时才渐渐意识到,自己这一路都活得太心急了。

  他始终都眼巴巴地盯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觉得自己没时间谈恋爱,也不愿意困于一份舒适稳定的工作。他一心盼着美梦成真的那一瞬间,故此对于沿途的一切细碎感受都心不在焉。

  然而,他的人生,真的可以被某一场演出的成功,或者某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所定义么?

  他赖以生存的火花,真的是那个遥远而宏大的目标么?

  如果答案这么简单的话——那么,当他骑着单车在曼哈顿街头驶过时,那树杈间漏下来的阳光算什么?在午后的咖啡厅外,那谈笑风生的路人算什么?课堂上那些虔诚注视着他的孩子算什么?拂过脚面的清凉海水算什么?布鲁克林大桥上那璀璨的烟火又算什么?

  他原以为,每个灵魂都是为了某种使命而投身于世的。

  所以当看到自己一生的剪影浓缩在眼前,他才发现自己这步履匆匆的人生竟是如此乏善可陈。身边的22号灵魂也对他产生了好奇:你的人生如此可悲,为什么你还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回到人世间活着?

  可偏偏是他这样卑微得不值一提的人生,让那个令诸多伟人头疼不已的22号灵魂,燃起了对人世间的向往。

  他总是将“Jazz”挂在嘴边,所以22号灵魂认为,只要自己学着他的样子,成功地在生活里扮演好了他,就是成功地完成了“Jazzing”。

  一开始他无可奈何地纠正:根本就没有“Jazzing”这个词语。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其实爵士乐的本质,就是随性而为。就像主人公那几场成功的演奏——爵士表演从来没有既定的乐章,而是根据乐手当下的心情和状态,用自己的乐器为载体、以和弦为语言,在台上对话交流。

  随心所欲,才是爵士乐的魅力所在。

  爵士乐于上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黑人聚居、氛围自由开放的新奥尔良,后来在逐渐北上,在芝加哥和纽约发扬光大,而后盘踞在纽约哈林区,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也是“黑人文艺复兴”的重要标志。

  它无论是从历史上、文化上,抑或是风格上,都与“自由随性”脱不开关系。22号灵魂将自己漫无目的的人生探索定义为“Jazzing”,恰是一种绝妙的概括。

  这些年我曾经一再地叩问人生的意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要去问意义,因为人生没有意义,细思之后只会让人打退堂鼓。

  而这部影片竟然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就像影片中那个立志要成为兽医的大哥,最后他为了省钱给女儿治病,选择成为了一个剃头匠——他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震古铄今的伟人,但我每天和来来往往的客人们聊天,让每个人变得更好看,我也觉得很开心。

  原来人生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去感受它的每一分钟,感受夏夜的风,感受冬日的雪,感受地铁上的拥挤,感受潮汐和落日。有时候机缘巧合带着你打了个转,像是走上了一条和初心截然不同的路,但其实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本就有成千上万种抵达的方式,而人生的意义早已藏在这趟旅途中。

  每一条鱼都活在水里。

  浩瀚无边的海洋,或许并不在远方。

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

(我圣诞节为了奖励自己,专程给自己买了个Disney Plus会员看这部电影,这么好的电影请大家去影院支持正版!!!)

 2 ) 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深度解读《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心灵奇旅》豆瓣9.1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电影。

皮克斯不用多说了,从1995年拍摄《玩具总动员》开始,至今已经拿了10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心灵奇旅》多半也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了。

可惜《心灵奇旅》运气不好,竟然和郭敬明的电影同一天上映,上映当天排片被压得只有2.7%。

再加上很多观众要么觉得动画电影就是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要么觉得动画电影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等上线爱优腾后在手机、电脑上看就行了,所以票房远远不如《晴雅集》。

趁现在还有排片,赶紧去电影院看吧,因为我上一篇文章就说了,为好片贡献票房,不给烂片贡献票房,就是我们身为观众为电影行业做贡献的最有力的方式。

高纳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但这并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

这一天,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

然而他却意外掉进了窨井,摔了个半死,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

高纳的肉体在医院,而高纳的灵魂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一个叫做“生之来处”的地方。

高纳来到生之来处的途中有一段黑白的2D片段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不得不佩服皮克斯的想象力。

原来,灵魂们在生之来处的“心灵学院”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叫做“火花”的东西,从而获得地球通行证,然后才能前往地球。

高纳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心灵学院的导师,杰瑞还分配了一个编号22的灵魂给他。

其实22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导师了,比如哥白尼、甘地、林肯、拳王阿里……但她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找不到“火花”,所以一直都拿不到地球通行证。

正好22讨厌地球,不想去地球,而高纳还没有活够,还想活下去。

于是高纳和22约定好,他帮22找到“火花”,拿到地球通行证,然后22把地球通行证给他,让他活下去。

高纳和22重新回到了地球,但是发生了意外,22进入了高纳的身体,而高纳却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

刚开始22非常讨厌地球,直升机的轰鸣声、施工的噪音、嘈杂的人群都让她社交恐惧症发作。

但自从她吃了一次披萨后,她就再也不能忘记它的味道。

她渐渐发现,地球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

她是一个讨厌音乐的人,但她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流浪歌手弹的吉他。

她觉得地上的排风口很好玩,觉得餐厅的橱窗很好玩,觉得街上的父女很幸福,觉得微风吹起落叶很有趣,连随风起舞的枫叶种子都能让她看得入迷……她突然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

不过高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点,高纳还说,22之所以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是因为22现在在他的身体里。

换言之,高纳觉得22能发现生活的乐趣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

22成功找到了“火花”,拿到了地球通行证。

尽管她现在变得想去地球了,但她还是按照约定,放弃了去地球的机会,把地球通行证给了高纳。

电影一开始就说高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本以为这是一部讲述面临中年危机的中学音乐老师追求梦想的励志片,结局是高纳追梦成功,证明了自己,同时也打了那些不看好他的人的脸。

高纳最后的确实现了梦想,在纽约最好的俱乐部演奏了钢琴,也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他这一辈子的梦想都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但当他真正实现了梦想后,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猛然发现,他为了他的音乐梦,错过了太多太多。

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

因为电影的主题根本不是追求梦想,恰恰相反,是很多像高纳这样的人,一味地追求梦想,而忘了去享受生活。

在22爱上生活的同时,高纳的三观也在发生改变。

他活了几十年了,他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22陪伴他的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让他思考了很多,而22也教会了他很多。

高纳曾经有一个爱人丽莎,后来他们分手了,是22劝高纳给丽莎打电话。

但高纳却说:我现在没有时间谈恋爱。

每次母亲和高纳聊他的未来规划的时候,高纳都是避而不谈,也是22让高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母亲。

22去理发的时候,和理发师德兹聊起了他的生活。

德兹说,他本来想做一名兽医,但阴差阳错之下做了一名理发师。

德兹还说,他很高兴和“高纳”谈关于爵士之外的事物。

高纳突然发现,他在这里理了一辈子的头发,他每次都是和德兹聊爵士,他从来没有问过德兹的生活。

他只在乎自己,只在乎爵士,从来不关心任何人,也不关心除了爵士之外的任何东西。

反倒是一直很讨厌地球的22发现了生活的美妙,发现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乐趣。

22说她喜欢看天空,喜欢走路。

高纳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只不过是平庸的生活。

但高纳错了,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去看海,用双脚感受海水的温度,还是晚上看烟花绽放、在地铁站看流浪歌手弹吉他、和理发师聊天、品尝美食……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

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去俱乐部演奏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相反,做一名音乐老师也有很多乐趣,但高纳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些乐趣。

高纳觉得他天生就是音乐家,他是为音乐而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但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就像高纳,他想去俱乐部演奏,最终只能做一名中学音乐老师。

又比如德兹,他想做兽医,却成了一名理发师。

但这又怎样呢?德兹最终还是爱上了自己的工作,爱上了和顾客聊天。

就算我们不能成为富豪、明星、科学家,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成功注定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你有没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你努力过了,就够了,如果过于在意梦想,而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那才是得不偿失。

就像那些迷失的灵魂一样,只在乎目标,和生活失去了连接。

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

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而皮克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么样呢?恰恰相反,一味地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

假如高纳掉进窨井后就死了,他的遗憾仅仅是没有在俱乐部表演吗?

他的遗憾太多了,他没有再尝试争取一下丽莎,没有和母亲深入地谈心,没有和德兹聊过爵士以外的话题,没有认真地品味美食,没有观赏过这座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的夜景……

爵士是他的全部,所以这几十年来他除了爵士什么都没有得到。

除了爵士,他几乎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最后他真的成为了音乐家,又值得吗?

我们不应该定义自己,也不应该被父母定义,不应该被老师定义,不应该被任何人定义。

你不是生来就是音乐家、科学家、企业家、宇航员……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就是生活。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有梦想,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名扬四海还是默默无闻,只要你像22一样阳光、乐观、热爱生活,你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你就是你自己的星星、太阳、宇宙。

最终,高纳把地球通行证还给了22,22终于可以前往地球,体验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而杰瑞也决定给高纳第二次机会,电影戛然而止。

高纳会在他的第二次生命中做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处理。

如果结局明确说高纳选择继续去俱乐部演奏,那么他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

如果结局是高纳放弃了俱乐部的工作,还是决定回去做中学音乐老师,又显得有点刻意,仿佛在说追求梦想是错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对的。

导演没有说高纳的选择是什么,因为他现在只是中年而已,他还有大把的时光,他仍然有无限的可能。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A和B,还有C、D、E、F、G……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在俱乐部演奏或是做中学音乐老师,他还可以像当初他带22参观“一切殿堂”那样,去尝试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去弥补他过去几十年因为追求爵士而忽略的遗憾。

无论他会选择做什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增加和母亲相处的时间,一定会去联系丽莎。

然后他会发现丽莎等待这通电话已经很久了,幸亏现在还不算太晚。

正如杰瑞给了高纳第二次生命,皮克斯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通过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

趁年轻,去享受生活吧,去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每个人都说,你要有梦想,要有目标。

每部电影都是在讲,努力就能实现梦想,就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而皮克斯却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3 ) 为什么逻辑混乱的美式鸡汤会抬高公共沟通成本?

先上结论:皮克斯新片《soul》,和之前的作品《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一样,是一部逻辑混乱、乃至伪善的作品,其中笑点涉及到了职场霸凌(这个格调并不比春晚上的小品高级),剧情主线甚至在讲走后门。它当然有很多优点,但优点都是技术层面的,有非常感人的亲情片段、完美的新乡街景和让人体悟到平凡生活美好的煽情。但更大的本质上,它是一部会大大抬升公众沟通成本的商业大制作。本文围绕此进行一些逻辑辨析,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好的商业大片促进不同人交流,而这类鸡汤大片让人和人之间充满更多猜忌?

-我怎么没看出来对会计的描写涉嫌职场霸凌了?

我对这么多观众居然不觉得soul在非常政治不正确地调侃会计感到难过,这就是霸凌,其他部门管理层合起伙来扰乱他工作还取笑他,就差直接和他说你怎么这么开不起玩笑了。soul在剧情主线(注意是主线)上已经是一部弘扬正大光明地走后门的片子了,它既不公平也不正义。商业剧本里都需要有正方、有反方,皮克斯明明可以把这个会计写成一个比较吹毛求疵的心灵导师,导致学员找不到sparks——其实斯内普就是这种人啊,把纳威折腾成那样,需要成长。问题是他是会计,会计的工作不就是平账吗,那账对不上你说人家能力不行,要对账你说人家不招人待见,这还不算PUA?

我真的希望人们不要在职场里这样对待尽职尽责的基层员工,“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另外,何必要强调这样处理会计让他显得很萌呢?学校和职场里欺负nerd不就是这样的吗,大家凑一起嘴上不都说“你好萌啊”吗?对了,美帝职场里这种会计师一般都是东亚裔尤其华人哦~

-为什么皮克斯这样的剧本写作方式不好呢,这不是很真善美吗?

迪士尼皮克斯的剧作风格就是典型的把“道德批判“搞得炉火纯青的。稍微讲究点格局的剧本,哪怕是爆米花动作片,它也会建筑在一个现实基础上,那就是正方和反方本质上是利益不同、出发点不同,反方的性格也是据此很有逻辑地写的,不会是为了坏而坏。比如《飞屋环游记》的主题是环保,环保好吗,当然好;然而具体实施环保是需要成本的,哪怕做个托福GRE阅读,也会讲,这里面涉及到当地渔民、猎人的生计,纳税人的支出,各种昂贵技术研发能不能起效果,如果认为只要不伤害动物就是好的,那这个成本其实是当地渔民猎人而非热心环保的键盘侠在支付,他们就不想给小孩更好的生活么,肯定不能一刀切啊。

但是在皮克斯思维里呢,假如片子主题是环保,那就把环保当成最大的正确(而且这里的环保也不是可持续发展,而是不伤害动物)。和主角利益不一致的角色,就要让他坏得很彻底。这种叙事很容易给思维不太敏锐的观众一个印象,就是反派可真坏啊,不环保的人真坏啊,杀动物还杀人呢——问题是环保就是不杀动物吗,一个不环保的人他就一定会去杀人吗?soul也有类似问题,量子世界里的会计,他的利益和男主不一致,但是这样的不一致能否说明他很可笑呢?看完我确实觉得量子世界的业务线高管合伙揶揄基层会计,企业文化挺差的,怪不得2020年了他们还无法进入信息化时代。

这种道德批判思维很讨厌。有格局的剧本应该是讲,各方和各方的利益不一样,通过合作和斗争,大家能想出一个对更多人都有益的解决办法(玩具总动员系列就是这样的),把饼做大了。因此我不觉得某些反派死透、主角走后门的剧本是真的在弘扬真善美,本质上喜欢道德批判的人才更容易PUA别人(且浑然不觉),因为这种思维下人很难去换位思考,看不到很多情况下道德也是既得利益者的话术,或者是为了经济效益博弈出来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解决方案,只是习惯性得搞道德批判,你不道德你就坏透了。《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soul》这三部动画其实应该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soul》的逻辑到底混乱在哪儿?

皮克斯的几个剧本(除了玩具总动员系列)假如能幻化成一个group,就是这么一种形象:生长在中产以上家庭,追求生活品质,热爱花花草草小动物,崇尚环保,但并不会感受到自己吃牛肉-鄙视猎人打猎、自己坐飞机-认为不环保的企业主都大大的坏之类的行为有什么逻辑不自洽之处。如果一个行走的皮克斯看到一位猎人肩上扛着刚打的鹿,TA可能会指控这位猎人“生而为人请你善良”;看到一家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企业没有执行昂贵的环保标准,就要讲“不爱地球,非蠢即坏”。皮克斯完全不觉得宣传“脑子灵活”的高管揶揄尽职尽责的基层会计有问题,也觉得开后门是没关系的,都要为了happyending做牺牲嘛。

但如果猎人哭诉自己有孩子要养必须打猎赚钱,小企业哭诉装了环保系统就发不出工资,基层员工追究的是职场性骚扰事件,皮克斯们又会做出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判断。

那么假设做一个剧本,把前后两段、一件事情的不同侧面放到一起,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不好意思,皮克斯从不想这个问题,费脑子啊而且这多不好看,皮克斯是最真最善最美的,辣眼睛的东西我们就挪到看不见的地方去,看不见它就不存在啦~我们的作品就是要让你看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善良,特别高贵~

结果就变成,根据前后两段、同一件事,完全可以拍出两部价值判断截然相反的皮克斯(我甚至已经在脑子里画出分镜了),其中是什么影响着价值判断呢?取决于究竟是谁在用丰富的细节倾诉自己是弱势群体。同一个行为到底是道德高尚还是上纲上线全凭他一张嘴,它就像咪蒙一样只想把最能调动人正义感的表面功夫密集地展示出来,产品主要卖点其实是让观众觉得自己非常高尚,并在这方面登峰造极。这种片子其实是抬升了公共沟通的成本。

因此皮克斯的剧作水平其实是被严重高估的。这个企业非常聪明,特别擅长创作关于梦想、亲情的片段,我看了也会哭,我也很爱看。但一旦涉及到剧本整体结构,他们就开始耍手段,论逻辑看其实里面很多地方是讲不通的,但他们故意不去管,就挑一些最能显人有正义感的片段往观众脸上怼。梦工厂的原始人系列包袱并不高级,但显然不耍这种小聪明;像《帕丁顿熊2》这类非常classical的合家欢电影,剧本的诚意与精致也在皮克斯之上。皮克斯真的有点对不起那些看得人眼泪直掉的佳章,实在不real,太精明了。

-动画片就看个乐嘛,给小朋友看的,而且动画片不可能承载这么多深刻。皮克斯就是个讲故事的。

这事分好几层来看。首先,看待皮克斯作品的标准并不能和看待小制作、文艺片同日而语,主流大制作电影,要是真有勇气几个亿的预算下去还很real地搞坏品味、先锋实验就算了(敬您的勇气),但如果以真善美治愈系为卖点,拿着这么大资本的力量,是否应该承担一些起码逻辑自洽思维方式呢?这几年的皮克斯制作甚至不再是主角躺平甘心做废柴了,主角还要说阻碍他的就是杀人犯,自己要走后门。这也太没劲了。

其次是,已经2020年了,编剧技法发展了一百年,文艺作品早就可以促进不同人的互相了解了。比如玩具总动员系列和疯狂原始人第一部,我觉得非常好,一开始出发点就不是党同伐异或者道德感炫耀,这些片子一直在看到正方反方出发点不同,都有缺点和诉求,双方博弈、沟通、合作、抗争,解决方案水到渠成,作品境界就高,人物就立得住。驯龙高手细节逻辑不太灵,但是也是在说社群是如何转变观念,逐步实现同自然界的和平共处。

飞屋环游记、coco和弘扬走后门的soul,这几部的说教感特别重,问题是你道德大棒挥舞到这个程度了,到底是要批判什么?飞屋和coco里反派都杀人,你要批判的是杀人吗?批判杀人为什么不做个侦探片呢?剧作中,和主角利益不一致的人就安排他们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生活中是否和你利益不一致的人就会缺德到这个程度呢?99%没有。如果你的反方没杀人,你是否还有其他正当理由和技巧和他博弈?这也是皮克斯作为合家欢大制作非常不负责任的地方,其中充满了“和我利益不一致的人就不道德,就坏透了”,因为想不出对方坏到那个程度的理由,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就给对方写成杀人犯。这不是巨婴式思维么?

-你是不是故意和迪士尼皮克斯过不去?思想阴暗,上纲上线。

我真不是故意和皮克斯迪士尼过不去。首先我喜欢玩具总动员系列;2013年怪兽电力公司出第二部,《怪兽大学》,我当时在电影院里看得泪流满面,后来还陪朋友的小孩看了两遍。怪兽大学完美阐述了我当时的心情,就是没自信被奇怪的人打压,高考废了,一直是个自视甚高的奋斗逼,突然觉得人生意义塌了,稀里糊涂做了点傻事——电影里他们做的比我做的还傻还出格,谁上大学的时候不犯点错啊——但是最后处理结果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好朋友一起走,有勇气面对人生,犯了错就认,自己做事自己当,即使如此也不放弃努力成长(我剧透一半吧,主角自己糊涂贪心被学校开了,没后门可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怪兽大学豆瓣评分只有8.2分,应该说它论道德批判、显自己很善良方面远远不如我看着不顺眼的《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和《心灵奇旅》三部作品,它真的没有后门可走,没有杀人犯级别的恶人可对付,但它真的创造了一个情境,就是我们自己靠着自己的力量,在这茫茫黑夜中漫游,我们可能很丧,但我们乘风破浪,敢作敢当。

谁曾想仅仅七年过去,《怪兽大学》、《玩具总动员3》这样创作方法的作品,已经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你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对一部动画挑剔?

研究皮克斯这个规模的电影与其说是研究电影,不如说是研究现象。上个世代我们都说主人公面对困难拼命刚的类型片是鸡汤,现在看看努力是很难的,硬刚是很累的,观众没那么喜欢这套了,都说励志是鸡汤。可是走后门肯定鸡汤多了。皮克斯筹划的时候绝壁搞了N多版的剧本,但他们自己有数还有数据,怪兽大学乃至玩具总动员等等,都不如飞屋和寻梦火,他们下一部片子肯定还这样,这是顺应市场的行为。

这背后有个趋势,就是在皮克斯主要受众的那些地区,教育时间越来越长,房价越来越高,固化越来越严重,大把人三十岁也断不了奶,选择躺平做废宅,努力没用,受不了精英叙事。当废宅当然是个人目田了,但问题在于,废宅得自己承担自己做废宅的成本和后果,总不能让别人承担,幻想用走后门来解决。社会正在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人人争当弱者,要求制度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倾斜,放弃了抗争精神。但皮克斯显然在讨好观众上走得太远了(所以我不用白左之类的词概括,你看这里面好些逻辑问题是因为白左吗,真白左都在非洲领养孤儿呢,根本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它创造的世界里主角基本不用承担责任,都是世界的错了。

可以理解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乘风破浪要求太高了,但我想无论什么时候,敢作敢当都不应该是一种奢侈品,人也应该是要尽可能沟通、博弈的。是时候重拾一下电影剧作的黄金精神了,想到荒木飞吕彦说创作,“精气神一定要往上走,否则读者会觉得没有意思。”

———————————————————————————————

争议比较大,我统一回复一下。首先是皮克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们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细致的市场调研、最大规模的宣发系统,和小导演求爷爷告奶奶凑点钱拍文艺片完全不是一回事。从他的剧作变化里是能反推出很多观众喜好、心态的变化的,这可不是研究电影,如果只是小规模片子当然没必要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它。

其次是为什么要抓住会计被霸凌的问题?其实看剧情这个会计可能本身没有什么感受。但无论他有多迟钝抑或多坚强,其他部门人联手扰乱他工作的事情都是不能改变的,他就是客观上被霸凌了,这在职场里是非常严肃的事情。皮克斯把这类事当成笑点来拍,作为合家欢当然很不合适了。观众越是强调他没被霸凌、他没有不高兴,我们就越能理解职场/学校中很多霸凌为什么会光明正大的发生——因为大家并不觉得自己在霸凌啊。

最后是我并不是没有在技术意义上被皮克斯感动,但这种投资的片子技术好是应该的啊。如果你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只想从相关文章中复述一遍感动,接受不了其他视角,那其实正应了我文章中的观点,那就是皮克斯式剧作思维本质上是让人不断地找自己认同的、片面的、很好理解的观点,同时把不在这个区域中的人想象得及其过分,并不尝试沟通、理解、把蛋糕做大。

 4 ) 电影还没上映评论区就有人拿zzzq来兴风作浪了,那就对线吧

(本文皆为跟电影无关的题外话,只是希望大家在点进评论区后不被另一长评毁掉好心情而写,写完也觉得有点不至于,但由于我真的很爱皮克斯也爱道导也爱诺兰,忍不住还是想回嘴。也希望在影片上映后,观众都能用心体会主创真正想向大家传达的内容。)

就很离谱。

先不说本片讲的就是黑人灵魂乐并且导演之一就是黑人,影片中现实世界的设定也是基于其个人生活,这都要算政治正确的话,怎样的一部由黑人主创的电影才能不算是政治正确?而诺兰那部,你说说是哪个设定要求他得是白皮肤了。

“皮克斯和诺兰20多年都没启用过黑人当第一主角,现在终于也屈服于政治正确了?”

“皮克斯之前还做了一部同性主题的短片,这一定也是因为政治正确。”

嗯?听上去你莫非其实是在夸赞政治正确,肯定了它为少数群体(这个说法可能也不准确,懂得就行,下同)带来的长久以来都缺失的关注与机会?

政治正确中应该被摒弃的糟粕是披着伪善粉饰太平,虽然安排了少数群体的角色实际却无关紧要、塑造得敷衍脸谱、加重刻板印象,以及为了应付zzzq把少数群体强行安排在不适合他们的角色和剧情上的现象。那么相应努力的方向则应是塑造出更多有血有肉、贴近现实、让少数群体有机会展示自身魅力从而淡化偏见的角色与故事。但一些人借着反对政治正确矫枉过正的由头,以公正之名反过来大行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性向歧视之恶,以声讨其执行方法不对、不真诚为借口扭曲矛盾到完全否定增加多样化的初衷,巴不得趁此抹杀所有少数群体的机会。

当少数群体是无关紧要的配角:是白人/男人的施舍,一定要有个女性角色做点缀/黑人必死定律罢了。

当少数群体担当举足轻重的主角:不是靠zzzq他们怎么演得到主角,好像现实中他们真有那么重要一样。

当主流与少数群体戏份对半开:搞这么平均是形式主义,是虚伪。

当影片专门聚焦少数群体:与我何关,谁要看为了专门冲奥斯卡才搞的电影。

当影片展现少数群体的艰难现状:又在卖惨,他们靠这个得到的还不够多吗。

当影片故意把少数群体置于一个与现实错位的地位来达到反讽的艺术效果:是白人的阴谋,故意开这种空头支票麻痹世人。

反正怎么样他们都有得说,要让这些人来当选角导演和编剧的话,那怕不是有色人种和LGBTQ+演员会在大银幕灭绝,而女性角色将全部审美同质化并无关痛痒。这样看来,政治正确客观上保障了少数群体电影从业者的工作机会,反而是某些反政治正确警察给了政治正确合理存在的理由。

至于质疑电影公司启用少数群体是动机不纯的,这也是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话题。

首先,电影公司投钱拍电影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有良心的电影公司他们可能同时也在乎其他重要的事,但没有钱都是白搭。而拍一部关注少数群体的电影,是综合了品牌公关、后续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综合商业决策,你纠结投资人的动机,那99%的电影都别看了。不要一杆子打翻所有创作者,即便用来拍电影的钱是虚伪的,也不代表电影所驱动的每一个电影人、所激励到的观众就不真实;

其次,所谓的蹭政治正确热度它之所以热,是因为这些话题的确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你要抵抗的是伪善的政治正确,而不是这股多样性的趋势。再说了,取悦多数观众就是正确,讨好少数群体就是犯贱?

最后,你不能妄想现阶段所有既得利益者能慷慨地主动让出一部分他们所享受的权利并且还得发自真心。政治正确或许是有些人的惺惺作态,是面子上的妥协,但因为他们不是真心的所以少数群体干脆连这点该得的权益也不能要了是吗?

说远了。中心思想就是,皮克斯一直致力于为它影片中高概念的落地挑选最适合的世界观、角色与故事,也不乏对世间被忽视的群体与文化表达关怀(拉塞特是个遗憾但不能因为他抹杀一切)。所以,不要拿你对zzzq盲目的抵触、对少数群体狭隘的偏见来毁掉这其中积极美好的事物。既然墨西哥亡灵节文化的Coco和法国料理文化的鼠王能当之无愧地摘得奥斯卡,凭什么黑人音乐文化的Soul在未上映前就得被你扣上一顶只是蹭zzzq红利的帽子,到底是瞧不起道导,瞧不起皮克斯还是你压根就是种族歧视,大家心知肚明。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上影节期间推出的导演及主创访谈,能让你更充分地了解本片的灵感来源、世界观构建以及为什么要选择黑人和灵魂乐作为主题。预祝影片成功。

——————————————————

P.S. 如果你喜欢的某个主流群体身份的角色被改成了少数群体,你需要想清楚你恼火的对象到底该是谁。

一个原白人/男性/异性恋角色被改成有色人种/女性/同性恋,做出这个决定的电影公司、游戏公司高层,大概率他们的身份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同样地,一个创造出有色人种角色却敷衍抹黑,一个写独立女性却逃不开悬浮职场、只会全天候打击出轨男性和小三的制作方,也基本不会是由有色人种和女性主导,这些人根本不在乎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他们对于少数群体提出的需求简单粗暴地以这种“有名的角色改改让你们演总行了吧”的形式一刀切地处理,然后惹恼主流观众后把矛盾焦点转移回少数群体,让人质疑最初选择为自己争取过权利的他们。做出这种事的始作俑者、被利用的观众玩家和利用这点为自己谋私利的部分少数群体自身,都是可笑又可恨的。

至于一个纯原创的新角色,一个肤色、性别、性向对于其人物设定根本无关紧要的角色,一个本就是为贴合作品创作思想或是为关注少数群体现状而安排的角色,Ta被设置为少数群体,并且还塑造得十分立体出彩,从结果上客观地起到消除对立、淡化歧视、帮助更多人了解的作用,那不管Ta的创作初衷是不是出于政治正确,这都称不上是一件“坏事”,更不该成为你反过来抨击少数群体的武器。

(一个正面创作的例子就是Zootopia,其导演之一是Gay,编剧主导为亚裔女性。)

大家在批判不伦不类的花木兰真人版时都心如明镜地把矛头指向了迪士尼和新西兰女导演而不是全体亚裔演员,希望观众在对待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网飞猎魔人、华纳蝙蝠女侠、环球007时也能擦亮双眼。

另外,审美霸凌并不比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高级很多,在找反政治正确的借口时最好换一个。

 5 ) 心理学“白板假说”、“先天假说”之争,与Soul的世界设定

让我特别惊喜的不仅是整部电影美轮美奂的场景、爵士乐和深远积极的价值观,还有Soul当中的U学院设定也符合了儿童心理学家们对儿童性格的探索。

在U学院中每条灵魂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性格,集齐性格和火花之后才会被允许投放到地球的设定看似童话,其实和心理学界一直争论的理论重合。

在儿童心理学界,一直有“白板论”与“先天论”的争论,白板论是彻底的环境论者,认为所有的婴儿生下来都是白板一块,婴儿的特性取决于抚养者的照顾和生存环境。上世纪极端的白板论者们甚至发表论文写婴儿房天花板颜色如何影响了婴儿后期性格的养成,证明不同季节出生对婴儿人格形成的影响。

“白板假说”在上世纪于发展心理学界独领风骚,但在现代逐渐式微。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先天假说,也就是U学院的故事设定——每个孩子在出生前就被设定好了性格。

精神分析流派的荣格察觉到每个孩子在出生前就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为此他做出的解释是孩子受到宇宙行星的影响,所以他非常相信一个人的星盘能够解读出一个人的命运。

目前主流的儿童心理学界大部分承认儿童天生自带自己的性格气质,而儿童的性格气质甚至会影响到抚养人的互动反馈。比如一个神经质高的婴儿更容易哭泣、不合作,照顾者可能会感受到疲惫倦乏,从而在不经意间传递消极的情绪。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心理学逐渐与遗传学和基因学建立跨学科的交流。正是这样的交流为“白板说”砸入最后一块棺材钉。有目前发表的论文证实教育对基因天性的作用微乎其微,例如你无法改变一个天生的精神变态者,他们因基因使脑部结构发生改变,杏仁核缩小,对惩罚与规则敏感度程度低。

按你胃,最后跪拜皮克斯团队,在故事设定中将我最爱的爵士乐与同样最爱的心理学融合得如此完美。

 6 ) 醋栗与……活在当下

看完这电影,脑海里盘旋着……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醋栗。

那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兄弟,其中的弟弟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庄园,雇几个仆人,然后可以在庄园里种上自家的醋栗吃。他的哥哥对他的梦想不以为然,但弟弟的确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省吃俭用,不断攒钱,还娶了年老难看的寡妇——然后,等寡妇死了以后,他终于有钱购买了土地,庄园,仆人和醋栗。

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哥哥去看弟弟,去看那个终于变成了地主,实现了梦想的亲人:“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眼看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嘘声,钻进被窝里去了。 ”

是的,弟弟是非常幸福的,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老爷,甚至不再记得自己曾经只是个公务员,以自己祖上都是贵族自居,并且用自己亲自种的醋栗来招待哥哥。

“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哥哥也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

故事的前半段,就让我想到了在人间吃上第一口披萨的22,她吃着披萨,喝着可乐,看着蓝蓝的天,这样的人生幸福吗?无疑是幸福的。活在当下的确足够让人幸福,醋栗里的弟弟,品尝着他拿又酸又硬的醋栗都可以热泪盈眶,简直是活在当下的典范了。

但契柯夫则在质疑下一个问题

“实际上,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是很多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压抑的力量!你们看看这种生活吧:强者蛮横无礼,游手好闲,弱者愚昧无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处是难以想象的贫穷,拥挤,堕落,酗酒,伪善,谎言……与此同时,每一个家庭和每一条街道却安安静静,人们心平气和。在城里五万居民中,没有一个人会大声疾呼,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们上市场采购食品,白天吃饭,夜里睡觉,他们说着自己的生活琐事,结婚,衰老,平静地把死去的亲人送到墓地。可是我们看不见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在幕后发生的生活中的种种惨事。一切都安静而平和,提出抗议的只是不出声的统计数字:多少人发疯,多少桶白酒被喝光,多少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这样的秩序显然是必需的;显然,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幸福,生活迟早会对他伸出利爪,灾难会降临--疾病,贫穷,种种损失。到那时谁也看不见他,听不见他,正如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可是,拿锤子的人是没有的,幸福的人照样过他的幸福生活,只有日常生活的小小烦恼才使他感到有点激动,就像微风吹拂杨树一样。一切都幸福圆满。”

当然有可能在这个电影里看这段文字,会显得有点矫情,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的确在想,如果有的人当下,并不快乐,他曾经吃过披萨了,喝过可乐了,看过蓝天了,但是他现在不得不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如果他向那个顿悟的基金经理一下把电脑砸掉,他可能连下个月的房租也付不起,而供到他读大学找工作的父母可能只有几百退休金,根本不敢得大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更负担不了一个成年的孩子,失去工作了以后在家啃老啊……

这个电影,如果是20年前看见,我大概会打五星,因为我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奉行活在当下的人。我基本上不加班,敢和老板吵架,阳光好的工作日下午会请假去公园,在打工之余看闲书,听音乐,谈恋爱,我会兴之所至坐长途去吃昆山奥灶面,穿大半个上海给男友送一瓶咳嗽药水。

但是,现在,我没有这个自信,因为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当年没买房,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认识过一个和我差不多大,毕业就入外企的前辈,因为一直看空房产,所以……

还好去年年底房地产贷款政策又有改变,应该在抑制炒房一族,否则去年年第的房价变动,差点把人逼疯了。

能一直持续的活在当下的幸福,是不是建立在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运气上呢?我这潇洒自在的人生,多少是我自己的选择和想开,多少是沾了历史洪流的光和好运之神的垂青?

如果如主角那样在小酒馆演出了一场就心满意足觉得自己死不足惜,阎王爷也没给他开后门的话,那么那个开着裁缝店照顾完丈夫又照顾着儿子的妈妈,她还能继续活在当下么。

当然这是一个好电影,对于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来说,享受当下,享受每一刻的幸福,就如同20来岁的我一样意气风发。

但是,我也想说,有些人的当下真心无法享受,没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没有力气去改变当下的生活,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我们每一个暂时当下幸福的人,享受之余,应该也多体谅一下那些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的人,允许他们对当下的迷茫,愤怒,甚至嗤之以鼻。

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如何平衡,在享受和努力之间如何进退,这个答案没有那么容易找到。虽然契柯夫在醋栗的结尾里说,“您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让自己麻木不仁!趁您年轻、强壮、朝气蓬勃,您要不知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那也绝不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在于更明智、更伟大的事业。做好事吧!”

但更大的事业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现在只能希望自己记住,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我要带着这样的迷茫去审视这个世界和我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幸福,有没有建立在无视他人付出的基石之上?

 短评

理发师用剃刀也能救人危难,造型师用针线也会缝补梦想。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角落里饥肠辘辘时的披萨,当你爱上生活的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原来每天有那么多灵魂经历个体的锤炼,性格的塑造,奋力冲向地球。也会有无数灵魂被生活压垮,迷失进漠漠荒野。

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喜欢看天、走路、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皮克斯送给社畜社恐的一记摸头

10分钟前
  • 礼拜六的两脚兽
  • 力荐

电影好残酷,都说应学会放下,但倘若从未得到过,又有什么资格说不想要?有机会挑拣快乐的人都是曾爬上巅峰看过风景的人,而平凡如我们,只能将脚下俯首即是的通通当作快乐,欺骗自己生命已足够美好。决定笑着告别,将生命拱手相让,不是爱的传递,而是心已死、梦已碎。一部纯粹的情绪电影:如果得到了,再多表达一点都会破坏这种得到;如果没有得到,不会寻找原因,只会感到遗憾。

1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分钟前
  • 石狩川
  • 力荐

因为Disney+Pixar这样的存在 才使我对现代动画充满向往 我不仅向往那每一帧的画面 更向往那群创造奇迹的地方

17分钟前
  • 84交座人柔变器
  • 力荐

真的真的不必觉得排片少,目前口碑扩散还需要时间,中国的电影市场只是反应有延迟,晴雅集那股粉丝劲一过,就是这片翻盘之时,作为院线工作者很淡定地告诉大家,这片子不是不爆,只是时候未到。票房反超晴雅集甚至屠榜仅仅时间问题而已,毕竟有太多优秀动画片都是长线放映一两个月。

20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力荐

《头脑特工队》关于情绪,《心灵奇旅》关于性格与灵魂,皮克斯已经不屑于讲述简单“物”的故事,而是用最直接形象的方式拉开生活哲学命题,那是得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捕捉到的细节,完美幻化在作品里。执念的灵魂在忘我之境无去无从,而“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2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你以为所有的故事都被讲完了,皮克斯给你讲一个所有元素都见过但前所未有的故事。终于梦想和目标都不再重要,feel it

28分钟前
  • 懒懒牛
  • 力荐

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小鱼游到一条老鱼的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大海的东西”。“大海?” 老鱼问:“你现在就在大海里啊。” “这儿?” 小鱼说:“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大海。” 目标不是人生的spark,生活本身才是。看完此片,关掉电脑,所有曾经拥有的Spark,纷纷涌上心头。

2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看完没有被鸡汤到 反而失落的很 我热爱生命 敬畏自然 保持一双发现美与善的眼睛 我的家人爱我 朋友支持我 我特别健忘什么事情都不记得 我不控制食欲想吃什么就马上吃 可是我都觉得活着好不开心啊 没有“火花” 没有梦想 没有热爱 没有一技之长 赤裸地来赤裸地去 又何苦非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32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的确在今年看,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但也就抚慰了不到3分钟吧~

3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皮克斯献给“打工人”的年度治愈之作,这才是真正适合圣诞节和年底看的心灵大片。如果让我选一部电影跨年,我会推荐《soul》,它不但让我想要珍惜那些生命中的小美好,更是让我想要感谢那些生命中照亮过我的人和事。以及不得不说,音乐太适合灵魂这个主题了,全片的音乐太动人了。

39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又挤又破的地铁,黄色的出租车,雄壮的布鲁克林大桥,哈德逊河上远眺万家灯火,曼哈顿的秋色,小酒吧里的爵士乐,这就是纽约啊。理想如果都实现了,那然后呢?你会继续问自己,人活着最重要是什么?不是爱,不是恨,不是痛,也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感知,有些人把它看作是庸俗的生活,有人却认为它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两首歌太好听了,听完瞬间觉得生活美好了起来。

4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3.5。凡尔赛动画,男主体验了得尝所愿,享受了人生巅峰,回头规劝大家平平淡淡才是真,能活着就是美好。???

46分钟前
  • 可露丽
  • 还行

“灵魂不会被压垮,压垮你的是生活啊。”三十岁的社畜看的内心澎湃,但为了维持成年人的体面又要在黑暗的影院里哭的默不作声。22迷失后,黑暗内里一句句话砸过来“你做不到”“找不到火花”“这不是目标,这是平庸的生活”和抑郁症发病的自我攻击好像…戳的我好久没缓过来。沉入心流和陷入执念只有一线之隔的设定好赞,基金经理被黑的又搞笑又辛酸XD~但故事和人物塑造还是比《寻梦》的完成度差一点点。

5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一部极有可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原创配乐的电影;一部迪士尼皮克斯近乎满分的作品;一个出品23部长篇动画电影,拿下10个奥斯卡奖杯的工作室;排片2%

53分钟前
  • Woody
  • 力荐

一部“圣诞福音”动画,和《生活真美好》拥有同个内核,档期应景。片中的“生之来处”并非基督教的“天堂”,而是来自宇宙高纬度的“量子空间”,甚至只要忘我就可以投魂而入,接近“天人合一之际”的概念。千年的厌世灵魂在世间走一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过着无趣日子的“音乐打工人”也在变换人生后,意识到生活的本质不是苦追目标,而是“活在当下”。“在世”也确实如此,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生的光阴就在每一瞬,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很多时候是“时隐时现”的,“隐时”如风吹过,“现时”啃个披萨。没有目标就是目标,没有意义也是意义。

5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高纳终于实现了梦想,但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他突然发现,他为了他的爵士梦,错过了太多太多。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皮克斯却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样呢?恰恰相反,一味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看海……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1小时前
  • 朝暮雪
  • 力荐

你不会知道,那个街边转招牌的人的心中,存在着一艘巨轮。

1小时前
  • 汤吉
  • 力荐

我顶着豆瓣9.2我也要说,皮克斯就这?还碰瓷头脑?车3都不如;故事主题是挺安慰社畜的,可是这剧本写的就有问题还没讲好;全电影都很赶,和看2倍速一样,全是剧情推着角色在走,打npc呢?皮克斯这点一直都不改;故事感情就摸了一下树叶这么简单就懂了?结尾还大团圆?主角牺牲的意义呢?不如《头脑特工队》和《Coco》一颗脚趾头…连《赛车总动员3》里面主角的退休的感情都比这部有感染力…

1小时前
  • KD6-3.7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