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HD

主演:宋佳,黄觉,王仁君,张博,李依玲,吴超,陆怡璇,孙维明,张彤,李凤绪,王同然,鲁思远,张维智,杨丽萍,李翰臣,江心怡,丁字佳,曹世平,温杰捷,李洪权,赵荣章,瓦洛莎,安继晨,葛四,包子,陈鹏宇,李云龙,赵蕾蕾,安宇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萧红 剧照 NO.1萧红 剧照 NO.2萧红 剧照 NO.3萧红 剧照 NO.4萧红 剧照 NO.5萧红 剧照 NO.6萧红 剧照 NO.13萧红 剧照 NO.14萧红 剧照 NO.15萧红 剧照 NO.16萧红 剧照 NO.17萧红 剧照 NO.18萧红 剧照 NO.19萧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萧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宋佳 饰)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张博 饰)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黄觉 饰)、端木蕻良(王仁君 饰)之间的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这个生逢战乱,历尽坎坷,向往爱情,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但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骆宾基和外出归来的端木蕻良把萧红送进医院,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养鬼吃人3沉默之枪插翅难飞(1980)雀起乡到烛镇第一季独眼龙政宗1942耶诞讼穴居男式日冰雪同行我是路人甲(2018)王中王临界2:安魂曲震动的舌头美人遇狂欢之夜年青的一代1965维多利亚一号国语杨光的快乐生活2边缘行者(粤语版)再次,初恋利刃出鞘(原声版)平平安安爱宠亲吻地面蔓延住住诛烬枭亡维斯珀孩童游戏直到疯狂和歌子酒第七季第二次恋爱才完美鹿枫堂四色日和真人版我不是女巫爱之篇章2超级骑警2克里蒂,童话的小屋陌生人2018一条狗的使命(原声版)千金醒来

 长篇影评

 1 ) 《萧红》:融化的一刻,更是绽放的光芒

       前段时间在CCTV-6,看了由霍建起担任导演,宋佳、黄觉、张博等主演的电影《萧红》。相信很多人,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都会对位列“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她产生好奇,毕竟萧红身上能够体现的,太多太多了。恰逢2012年是萧红逝世70周年,这部霍建起导演的最新作品,算是为好奇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萧红、接近萧红的窗口。

       看《萧红》之前,我一直觉得萧红题材的电影是很难拍的,因为虽然她的一生堪称短暂,却总有复杂而说不出来的意味:我们应该关注的,则是她的文学作品和成就,可坊间称道的,却是她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如果将过多的笔墨聚焦在她的三段情史,却将电影落入俗套的轮回,又埋没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霍建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电影终究不是现实的复原,而是在妥协中,选取萧红生命中重要的几个片段,并试图追寻现实造成的,悲剧和残酷的美。
       影片的镜头处理和音乐安排,还是颇为讲究的:当萧军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有了生活来源时,二萧跑到哈尔滨的街头欢快地唱着、跳着,跑到了一个废弃的房子里,在雪花中尽情亲吻,却配以相对低沉而悠长的曲调,体现二萧纯洁的爱情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却为接下来二萧的感情裂痕埋下了伏笔;在香港的医院,当护士为萧红换床单时,端木蕻良抱着萧红,迎接窗口投射的日光,久久而没有放下,而萧红如婴儿般,依偎在端木蕻良的身旁,展现萧红此时此刻的绝对依赖和端木蕻良内心深处渴望上天的奇迹降临、感叹萧红悲惨一生,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当影片最后,萧红听着骆宾基读《呼兰河传》,留下的热泪和“我想回家”的呼唤,则进一步体现了萧红的悲剧的美,进一步将主题推向了高潮。
       事实上,霍建起恰好是一个善于拍摄“美”的导演。从《那山,那人,那狗》、《暖》,到最近的《台北飘雪》、《秋之白华》,再到这部《萧红》,故事情节、人物思想,平淡得如白开水一般,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唯有他精心打磨的美,在引人入胜中,寻找矛盾的根源,展示人性中最纯朴、最空灵、最温暖的一面。这种美的得来,或许出自残酷、源于悲剧、带来痛苦,甚至要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却让我们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复现美的意境,去感受其中蕴藏的,无处话凄凉的悲伤和渴望自由、美好的生命的怒放。正如《台北飘雪》中,小莫看到消防车喷的泡沫,犹如雪花般落下,模糊中看到了那个最熟悉的身影;《萧红》中,当少女时摆脱包办婚姻、逃出家庭的“魔掌”的她,在弥留之际梦回那片最熟悉的乡野,在草丛中、在“长大了就好了”的叮嘱声中尽情奔跑——再平常不过的回忆,放在这里都有辛酸的味道。毕竟,年华已逝,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可能有人有疑问,为什么萧红选择与萧军分手?端木蕻良是否给了她真正的幸福?萧红,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也许,人的一生是否悲剧,固然与社会有关,更与性格有关。
       对于萧红来说,幼年时不幸福的经历和少女时被汪恩甲抛弃,形成了她独立而敏感的性格。之所以说她独立,指的是人格和思想的独立。她不会像刚从家里逃出来的那样,举目无亲而屈身于汪恩甲的摆布,也不会因为心里的羁绊,而不敢和萧军说分手。正因为如此,她才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然而,女性的敏感,让萧红陷入到无法摆脱的迷局中——她渴望获得她想要的幸福,她渴望能够有人为她遮风挡雨,她渴望自己不再受到任何伤害。
       在萧军、端木蕻良和骆宾基三人中,萧红最爱的还是萧军。这不仅因为萧军是她生命中的恩人,没有他,萧红就得在小旅馆困死,更是因为他给了萧红真正的家,让她结束了漂泊,有了依靠。然而,萧军的性格,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凭着有一身本事,不考虑其他人的看法和感受。也正因为如此,当萧军有了外遇,当拳头对准熟悉的恋人,当爱情的激情流逝、生活的重复成为主题,两人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
       但不可否认的是,萧军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萧红,甚至可以说对萧红百依百顺;当萧红对萧军说出“我可能不再爱你(这句话怎么熟悉)”时,也并不代表萧红真的不爱萧军了。她说过,等我回来,如果你有转变,我就为你生个孩子。她一直把与萧军的爱情,当作氧气,当作一生幸福的开始。直到她结识了端木蕻良,她意识到,萧军没有让她摆脱内心的的彷徨、孤单和痛苦。她,是该换换空气了——她确实为萧军生了孩子,可身边的男人,不再是萧军。不久,孩子夭折。
       萧红将端木蕻良视为真正的依靠,以为终于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找到了真正的家。然而,虽然端木蕻良不像萧军那么暴躁、自以为是,却也无法给萧红真正的爱。在重庆、在香港,在战火纷飞中,大多数情况下,萧红只是一个人,甚至比和萧军在一起的情况还要糟糕。渐渐地,疾病侵袭了萧红的身体,她的健康状况呈江河日下之势,可陪在她身边的,却只有悉心照顾的骆宾基。
       不过在影片中,端木蕻良还是颇为正派的,也多次出现在萧红病榻身边,悉心照料病重的萧红。可真实的情况是,萧红去世之前,将《生死场》的版权给了萧军,将《商市街》的版权给了给了她弟弟(张秀珂),将《呼兰河传》的版权给了骆宾基。而端木蕻良,什么都没有得到。为此,他没有像影片最后那样和骆宾基在萧红墓前大发感慨,而是跟骆宾基打了一场官司。骆宾基也不含糊,拿出了萧红的笔迹——“我恨端木”,令端木蕻良目瞪口呆。的确,端木蕻良很爱萧红,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和懦弱,让一代才女英年早逝,抱恨而终。

       宋佳和萧红都是哈尔滨人。对于宋佳而言,演绎起这样的角色,本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和之前定下的扮演者王珞丹相比,宋佳演绎的萧红,少了些少女的可爱与活力,却多了些20多岁这个年龄段上所不具备的成熟。不过,影片最后的演绎,还是值得赞许的——尽管我觉得,如果把“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两句话加进去,效果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宋佳凭借在《萧红》的表演获得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黄觉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萧红》还是《倾城》,将硬汉形象演绎得相当到位。最后,还是想说一说霍建起导演。平心而论,《萧红》不是他最优秀的导演作品,但他最大程度上成功诠释了萧红这一女作家的光辉形象,也让我们通过光影,零距离走进萧红的内心世界,形象地感受她的美、她的爱,还有她的热爱。
       “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很难想象,我们在小学语文课上学过的《火烧云》,如此生动而清新的描绘,居然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更难想象她在如此困顿和郁闷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创作热情和对生活的那份热爱。看完电影《萧红》后,我一直在思考萧红的本来模样——她不是牡丹,不是玫瑰,不是空谷幽兰,更不是野花野草,而是北国漫天飘扬的雪花。雪花款款落下,落在森林中、在城市里、在每个人的心坎,带来的永远是洁白无瑕、轻盈不染、沁人心脾。然而,雪花再美,也难逃漂泊,直至融化的命运。可就是在这融化的一刻,在阳光的照耀下,雪花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这,则是雪花最美的一刻,也是不屈的生命,最美的一刻。
       我们,也爱萧红,可惜斯人,空留余影。我们不能忘记“东北作家群”,更不能忘记在那些岁月里,不屈的生命,留给我们的,不屈的信念、不屈的热爱、不屈的美好。也许,这就是终生渴望幸福的萧红,衷心的安慰和祝福吧。
       孩子的孩子,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儿去......

 2 ) 不错的文艺片你看懂了吗?

看清楚了什么鞋,破鞋对吧。试问抽烟的人,有烟没火的感觉你难受不。还有结婚那场表面看是喜庆,在看反打的背景绿了,红了绿了你自己想吧其中的含义。梨代表什么,分别分离。离婚。还有其中提到的滑火柴,干柴烈火,你懂吗?一点既着。鲁迅说你该怎么谢我了,那就下水饺给我吃吧。谐音是什么,睡觉啊,笨蛋。最后漂流的水还有人,这些场景在太阳照常升起等很多文艺片中都出现过。而且很多戏出现了镜子里的人,镜子是看自己的对吧,照片是给别人看的,还有她手里拿着照片讲萧军那一段戏。看不懂的人才悲剧。那是你的知识不够,打开的方式不对你依旧看不明白。就像好多人看不懂无极跟东邪西毒一样。

 3 ) 缥缈萧红影——兰草

缥缈萧红影

――――观电影《萧红》感想

 


六月,梅子熟了,上海淋在了雨中。

看过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排片表,我站到窗前看雨和雨中的申城:迷迷朦朦中,有个撑着油纸伞,充满忧伤、神情孤独的影子在雨中缥缈…,哦,萧红来了。

 


萧红的故乡在呼兰。在我读高中时,曾在地图上寻找过呼兰的位置,哥哥告诉我那是哈尔滨的一个县城,东北历史上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名产珍珠,慈禧的首饰盒里就有呼兰的珍珠。

东北很遥远,我从没去过那个地方,可萧红是来过上海的,1934年11月流亡到上海,她和萧军一起住在拉都路(现在的襄阳路)那间见不到阳光的亭子间里,在那间狭小、阴暗的小屋里,她写信给鲁迅,叙说到了上海的情况。

鲁迅接到信后,约萧红在老靶子路(现在的武进路)的一家咖啡馆见面,鲁迅和萧红、萧军还经常在上海“内山书店”会面,他们谈论时事,谈论写作,谈论生活….。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那个亭子间,那个咖啡馆,那个内山书店,或者已经不在或者物是人非了,但我愿意相信萧红的影子一直留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在雨中缥缈,在我梦里出现….。

我坐在影院,看宋佳将萧红的影子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无比凄婉生动起来。

1942年日军炮火下的香港,萧红病了,骆宾基陪在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在颠沛流离中的写作和爱情生涯……,历尽艰难的女作家,病入膏肓的萧红,依然爱着写作,爱着爱情,散发着独有的魅力,骆宾基被深深打动了……。

 


整个电影,导演霍建起没有将更多境头用在萧红作为女作家的的文学创作上,而是聚焦于她与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人的爱情波折中。

30年代的青年学生都知道易卜生小说中的娜拉,为了不做海尔茂太太离家出走。萧红也做了回娜拉,感受着娜拉的喜悦。不过,受到“五四”新文学影响的萧红并不是单纯为了逃婚,而是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鲁迅先生说,娜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梦是好的,钱也是要紧的,妇女如果经济没有独立,即使有觉醒的心,也无能为力….

离家出走后的萧红,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想寻一个能资助她读书的人,她找到了父亲为她订下的未婚夫,结果她书没读成,却发现怀孕了,未婚夫将她独自放在旅馆说是回家取钱,然后杳无音讯。

 


这样的事情无论发生在哪个女子身上都是难以想象的悲催。

萧红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而后结识了青年作家萧军,俩人一见倾心、相互爱慕,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离开了旅馆,不久后在医院生下孩子,因无力抚养而将孩子送给他人。

 


电影用十分唯美的画面,饱含深情又细腻委婉地讲述了萧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疲于奔命的生涯,当爱情进行时,萧红流亡的心是安稳的;当爱情受了重伤,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无家可归。

在萧红、萧军共患难的日子里,他们爱情甜蜜,执笔闯青岛,闯上海。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发行,他们一起成了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在他们有了名气后,二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萧军的出轨使他们之间的争吵日益激烈,这个最初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男人,成了伤她最深的人,萧红说,“……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在离开上海继续逃亡时,萧红跳下了准备和萧军一起离开上海的轮船,各奔东西。

萧红挨饿,受冻,贫困,在饥寒交迫中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强意志,却被爱情这把双刃剑深度伤害,彻底击垮,造成了致命伤。

 


萧红生前有很多朋友,在她31岁离世后,那些朋友都活着且会写文字,但是他们并没有或者不知道该为萧红做点什么。是一个叫葛浩文的美国人,他首先发现这颗璀灿的星星在天空悄然闪烁,发现了30年代如精灵般的东北小女子的文字天才,他发现时的惊叫声引来了中外文坛的无数目光,一时间,有关萧红的回忆录、传记文学、萧红研究会、论文著作、影视片此起彼伏,并在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时再掀浪潮,就像很多学者一生沉浸于《红楼梦》,一个萧红也让不少人双收了附庸风雅的名和利。

 


她的情史成了传奇。但是,对萧红来说,她情路上的苦是不言而喻的。她和萧军一起时,怀着别人的孩子;她和端木一起时,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萧军。

端木对萧红是仰慕的,萧红在虚荣上有了满足感,她虽不喜欢他擅长的“拍马”和性格上的懦弱,但在她和萧军情感旅途山穷水尽时,还是与端木结婚了。端木是个不太负责任的人,在战争危险中,在萧红需要保护时,他选择了逃离,萧红对端木不断处于失望中….。

 


人物传记《萧红》以它的优良品质来到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被提名入围角逐8个金爵奖项,电影面对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评价是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对萧红的作品读得不多,有些人从未读过也完全可能,仅凭借一部电影去理解萧红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席上笑声时起,更多是在享受语言的文艺性和与其他影视对白的相似性,少了对萧红的文学成就的赞赏和对萧红命运的思考。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观众先去读《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然后再去看电影。宋佳入木三分的演绎,原因之一正是她对萧红及萧红小说和散文的深刻理解以至把握,而我在观看电影之后,再次想念起她的文学作品来,感念她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别具一格和带给我的诸多启迪。

 


假如我们拿同为民国才女的张爱玲和萧红比,张爱玲充满沧桑感的文字和情感都表现在她热衷的城市世俗和放大的琐碎里,看似津津乐道,却是虚无的;而萧红呢,她的文字虽不及张爱玲精致,但是,她率真大气,她关注的是人类普世性的那些东西,在对小团圆媳妇被她婆婆的狠狠“管教”、古怪的二伯与砖头对话等一系列描述中,呼兰的乡土人情便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了,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生死场》序)。

 


我们再拿同样是擅长描写乡村题材的沈从文与萧红比,沈从文用的是一种美化的写作方式,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是美和纯的化身,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道德的乌托邦,一个让读者无比向往的精神世界,而萧红呢,她的文字里呈现出“乡下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的生死图景和荒野似的乡村景观:“中秋节快过去,田间变成惨败的田间;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来,阴湿的气息在田间到处撩走。南部的高粱完全睡倒下来,接接连连的望去,黄豆秧和揉乱的头发一样蓬蓬在地面,也有的地面完全拔秃似的。”她的文字就象一幅多彩的乡间风土画,文字虽不华丽,读着却仿佛能看到那个地方,她是一个能用文字绘画的“画家”。

 


萧红是我心爱的女作家,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她重病时,大咳着,仍然伏在枕上写着《呼兰河传》,反躬自省健康日日又做得如何;当香港的上空飞着太平洋战争的炮弹,她还一字一句写着《寄东北流亡者》,写下了她生命的最后文字,萧红对家乡的情怀来自内心深处,那是对同胞、对人类的深深悲闵,扪心自问因私利而情绪不能自拔时会不会自愧呢?

 


一部现代文学史,萧红是独树一帜的篇章;一个15届上海国际电影电影节,《萧红》是出类拔萃的影像,以其凄美、精准、细腻的摄影手法,荣获了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金爵奖;宋佳与萧红的神似,赢来如潮好评,影像把观众带回三十年代萧红的身边,共同感受萧红的悲情和才情,让人心疼,让人钦佩,让人感怀。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9742

 4 ) 偶像文艺难兼得

  并不是说人物传记不能拍成偶像片琼瑶戏,但得挑那些至少传说中是伉俪情深忠贞不渝的,比如林语堂廖翠凤,他们有结婚时林语堂烧掉结婚证,宣称证只有离婚才用得着这样的好桥段。或者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这样的多角恋,正是琼瑶剧的标准配置。但是萧红是不合适的,她短暂的一生仅仅活了三十一岁,炽热决绝敢爱敢恨,几番潦倒总不如意,这是某种文艺片的路子,如果非要往偶像片琼瑶戏的路子上走,那叫一个拧巴。

  所以电影里有太多拧巴的场面了,萧红萧军的爱情故事电影里看来只是一大通狗血,更多的人物只不过是某些极品而已。比如刚刚还抱着爱人痛哭说让我的女人受这样的苦我还算个男人吗,马上就和学生的姐姐若无其事地拥吻,比如勾搭了好朋友的男人,堕胎之后居然找好朋友哭诉,然后对男人说我觉得只有她能理解我,更不用说那场三个人躺在一张床上戏码了,这些情节如果是个直播贴倒是一定能火。再加上那些不合时宜的文艺腔,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经常排山倒海而来,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有时候令人忍不住默念华妃的金句,“贱人就是矫情”。

  我努力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愿意拍萧红这样的电影说明导演还是有追求的啊,而且导演的那部《那山那人那狗》感情真挚又接地气。我想一是时间问题,《萧红》有两个小时时长,从放映的角度来说,真不好再长了,但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又太多,几段不一般的感情,颠沛流离的人生,有限的时间里放不下这么些,导演只好让人物从自己口中说出那些,更应该从行为和表演中流露出来的东西,这既难以让人信服,又使那些琼瑶般的对白更加做作和面目可憎。而另一个也更重要的原因是,萧红的人生是不应该用这样偶像片般的节奏和风格来叙述的,正如本文第一段所述,如果偶像片也算是一种类型片地话,那么《萧红》的故事是违反这一类型规则的,电影看下来会觉得有些可笑甚至有些可怕。你说哪里激情不行偏偏要兜兜转转到一个,上面破了一块大洞、正往下飘着鹅毛大雪的地上去激情呢,想问二位一句,冷吗。不过,电影的优点也有,画面很漂亮,宋佳和黄觉的表演也还不错。

  萧红的一生,是一个追求超越性人生的有个性的文艺女青年,在时代和命运的风雨下飘摇的一生。萧红是有才华的,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其实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这意思是即使现在读来,很多地方仍然可以感同身受,比如电影里骆宾基诵读《呼兰河传》里放河灯的那一段。萧红也是有性格的,敢逃婚敢私奔,又敢回头同居怀孕,碰到一生纠葛的萧军又轰轰烈烈地爱上,而最后同她结婚的却又是另一个人。萧红更是凄凉的,我相信她也想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每一次感情都没有好的结果,两个孩子都夭折,年仅三十一岁就客死他乡。我觉得,如果电影的主题是,一个有想法有追求有才华的人,是怎样在人生的洪流中苦苦挣扎,最终也无法称之为成功,如果是这样,如果从这些方面多表现一下,会不会更好些。

  这部《萧红》对萧红传记来说是不及格的,有些等不及想看看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要如何讲这个故事了。

 5 ) 这不是萧红

      一流的光感,一流的美术,一流的摄影,如纪录片般的精彩旁白。如果《萧红》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我肯定不感到意外,当然它最终获得的是最佳女演员奖。这个奖给的很恰当,像宋佳版萧红这般美丽又有文化,持家有方还容得下小三的完美知识女性,中国男人,谁不爱?
    说笑归说笑。对于《萧红》,我只能说,它继续暴露着中国编剧的问题。这个顽疾不解决,中国电影不会有出路。
    好的电影,永远不可能用旁白去支撑。大量的旁白应用,暴露的是编剧串联故事情节的能力的低下。对于传记电影,如何把一个人的一生用短短一两个小时表述出来的确是一个困难的课题。人一生长则八九十,短则三四十,无论是短是长,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必然导致电影视角的扩大。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与其说拍名人传记不如说是在拍这个时代。是时代创造了英雄,但英雄代表了时代。所以,大篇幅的萧红独白无疑是将影片自己固步自封于萧红这个单一的视角里,反而体现不出所处时代本身的恢弘。无论是《生死场》还是《呼兰河传》,都无可置疑地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史诗。这种精神或许是病态的,却又是真实的。可是,通过萧红的内心独白,你觉得她的经历和她的小说有半毛钱关系吗?“忙着去生,忙着去死”这句话能通过电影表现出来吗?我没有感觉。看过电影,我觉得萧红写《论防小三的重要性》和《如何让花心老公永不出轨》其实比写什么《呼兰河传》更据合理性。
    然后,我突发奇想,如果是萧红而不是郭敬明写了《小时代》,那么这部电影反而可能会成为描述萧红心路历程的佳片了。这样,我们就会理解,萧红为什么会写《小时代》,为什么《小时代》这部作品称得上伟大。因为她是小三的受害者,她的情感曾经经受过伤痛。这会使我们更加理解《小时代》这部小说的内涵与伟大,我们通过电影理解了主人翁的心路历程,理解了这个时代,理解了作品。这才是一部真正出色的传记电影。
   我要声明,我在这里完全没有黑《小时代》的意思。相反,就我之前已经发过的影评已经表明我的立场。《小时代》或者说《呼兰河传》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们都是时代的见证。如果说《呼兰河传》更加伟大,那么则是因为它更像一部宏大史诗而不是一个精致小品。
   所以,你要拍《郭敬明》你就要拍他年轻时的艰辛,就要拍他努力攀登上层社会的坚韧,就要拍他曾经在感情上的失败,拍他对写作产生影响的所见所闻。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写出《小时代》这部作品。同样,拍《萧红》你就要拍她怎么怎么亲眼见到人的冷漠与愚昧,怎么怎么目睹死亡与毁灭,怎么怎么在黑暗的世界里生不如死。可是,电影对此避之不及。电影执拗且坚韧地拍萧红与男人们的故事,拍她的家庭,拍她的恋爱,拍萧军的背叛,拍庸俗大众喜闻乐见的糜烂的贵圈风流故事。
   可是,问霍建起一句:这和民族的堕落,百姓的苦难之间有关系么?和五四运动,和民国左翼爱国知识青年有关系么?萧红怎么就通过你的电影叙事而表现出她应有的伟大了?难道是她对小三的宽容态度感动了你么?
   在电影里,我完全没有看到萧红和她的作品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反而萧红像一个受着丈夫和闺蜜闷气的小媳妇一样学着封建大家族的长房正室如何温良恭俭让。这还是一个在北大受过民主与科学思潮熏陶的进步女性应有的表现么?
   所以,这部电影的名字不应该取做《萧红》,因为它还没有资格。它更适合被命名为《我为什么离开萧军而爱上端木蕻良--<知音>杂志专访著名女作家萧红》
   传记电影不是这样,它本不应该这么去拍。去看看《巴顿将军》《明星总理》《永恒时刻》这些国外传记电影,或者如《海上钢琴师》《阿甘正传》这些伪传记电影。你才能明白传记电影的核心是什么。传记电影不是为了让人知道名人做了什么,而是名人为什么这么做。告诉你做了什么的,叫纪录片。
   总之,它不该叫做电影。
   电影里,这不是我们心目中应有的萧红。
   熬夜赶出一篇,话不尽言,以后有空再补,没空就此也无妨。

 6 ) 关于萧红和萧军的那些事

看完电影《萧红》,深深感觉对不起今天被我祸害的朋友们,我曾因喜欢萧红多次向他们推荐这部电影,当我看到敬爱的鲁迅先生屁颠屁颠地拿着写好的序,当着许广平的面满脸淫笑地对萧红说:“你该拿什么来感谢我呢?”并且这句话翻来覆去重复了两次。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见活生生的鲁迅居然是这个样子,这给我强大的心灵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导演你知道不?

很多人认为许广平不待见萧红,就觉得鲁迅跟萧红有关系,作为一个资深的鲁迅八卦爱好者,我在这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鲁迅不但没有偷看弟媳妇洗澡,和萧红的关系也十分地纯粹。其源头无非是萧红遗言想将自己的骨灰葬在鲁迅墓旁,萧红一生孤苦,只有她祖父和鲁迅对她好,让她感到温暖,这又何尝不可呢!

说实话,看过海多纪念鲁迅的文字,只有萧红的文字最终压卷。其关键之处,是把鲁迅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其它人要么则是把鲁迅作为一个神写的,要么干脆拉倒抹黑无限妖魔化,好像不去捧捧或者踩踩就无法证明自己的高明似的。捧鲁的有个叫房向东的,看过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肉麻无比脑残粉,骂鲁的则多了,韩石山真正做到了人不无耻,天诛地灭。

扯远了,还是回到电影里去吧!小宋佳长得比萧红漂亮,这点还不算糟蹋,但有次萧红向端木说起自己的梦想,捧着高脚酒杯,其间眼波流媚,很像是上海滩四马路出来卖得导演知道不?萧红临死前在纸上写过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话难道是被导演吃了么?

萧红是民国时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没有之一。和她相比,冰心、苏青、丁玲、张爱、白薇、凌叔华,甚至林徽因这种顾影自怜的文艺范至今都有传人,她们可能比现在的一些美女作家漂亮,家庭出身好,多才艺什么的,但那根接力棒至今都还有人传承着。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样,都是文学史上的特例。

再来说说萧军,萧军可是拍着胸脯说老毛最多只配当他大哥的铁血真汉子!他有次去延安过路,老毛准备巴结他召见他,他回绝说不了,可以说是当时延安几个不臣老毛的人,后来还有次把老毛灌醉套出了不少真话,都完整地记录在他的日记里。英雄如此之豪,又有几个呢,电影里只身去救萧红,咋这么娘呢!

晚年时红卫兵要去斗萧军,萧军说:“我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超期服役了,如对我进行武斗,我年轻时在讲武堂当过武师,下面的话就用不着我说了,希望你们珍惜自己的青春。”红卫兵听完就傻眼了,从此只敢对他文斗了。萧军自称是个性格暴烈的人,在电影里却像一把鼻涕被几个女人甩来甩去,导演你烦不烦!

萧红死后,传闻端木和骆宾基把人埋了后,痛快地打了一架,然后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在骆宾基的回忆录里,只承认萧军才是萧红真正的丈夫。本来很简单的故事,三人各持一端,最后搞得像罗生门一样。我觉得在萧红的眼里,萧军有侠气未免粗暴,且爱处处留情;端木够温柔不够担当,遇事总是退缩;这就是萧红的苦恼。你们帮她选好了吧!不过萧红临死前还对骆宾基说:三郎若是知我病重,一定会不远千里来救我……这话让人觉得惨然!

关于《萧红》,导演整体结构还是不错,最关键的一点是不懂萧红,估计丫连《呼兰河传》都没读过,所以根本不能理会萧红圣徒似的拼命写作,是源于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其实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就有这种感觉,现在却忘了老本,搞得自己和张艺谋陈凯歌一样,对现实过于妥切,手忙脚乱仅余浮躁二字。

这只能说中国整个电影产业环境气候极其恶劣,除了田壮壮贾樟柯少数电影人还有些许职业操守外,其它人差不多都是拍个电影侥幸成红,再用这个作为敲门砖理所当然地向主流投怀送抱了。好电影不能上座,烂电影层出不穷,票房这东西纯粹是个假大空,连泰囧这样烂成渣的电影都有人追捧,真是滑天下之稽!

不过最后我还是被《萧红》有些地方感动了,尤其是火车快开时,萧军给她买了两个梨子,这也是本来就有的。梨者离也,不管他们以后见没见面,我的鼻子有点酸,想必眼睛有点红。年纪大了,泪点和尿点都是这么低,甚至分不清煽情和感动的区别,倒是笑点却是和血压一样不由自主地高了,长期以往,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

正如中国足球的沦落一样,中国电影产业的没落,乃至中国文化的断层和缺失,这些烂账都可以统统归到体制身上。如果中国将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脑残,一个个走在街上,就像灌足了气的充气娃娃一样。一遇到什么事,可笑不可笑,好玩不好玩,先爆了再说,正如我现在丢下工作,一个劲儿地只顾吐槽。

ps:看到宋佳的卖力表演忍不住多打了一星。

 短评

萧红算是动荡时代著名的女作家了,一生也很传奇。电影太文艺范了,有些台词和场景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5分钟前
  • mmhh
  • 还行

乱世玩文艺,注定祸渐起。

6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好电影,推荐。

9分钟前
  • 杀掉那只彩色狗
  • 力荐

矫情造作。不过场景挺漂亮的。和室友的几个感触:1.宋佳太漂亮了,不适合演萧红,只是“美女”,而少“作家”;2.萧红、萧军、端木躺在一张床上调情那段真是天雷滚滚啊;3.萧红晚期经历的争论还是挺大的,拍出来有些偏激了;4.鲁迅的普通话……总之,如果不挂名《萧红》,会觉得这片好些。

11分钟前
  • 菲什
  • 还行

这个金鸡影后给的确实比较诡异。片子本身太雷了。

15分钟前
  • \t^h/
  • 还行

霍建起根本就不懂萧红。

18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较差

就萧红而言,汤唯是绝对演不过小宋佳的,虽然小宋佳在这部里演的并不好。

2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正经的文艺女青年小宋佳,遇上不正经的文艺男青年黄觉。影片优缺点都很明显。有时间写篇长文。

2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做工精致,但剧本肤浅,完全没看到一个"赤裸灵魂"的萧红。一个好作家的痛苦也许源自生活的凄惶与遭遇的不幸,但这种痛苦却不应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命运的浅层。电影没能刻画出痛苦的升华与萧红才华的灿烂,仅抓取了八卦的表皮表演了一场平庸的爱情小品。

3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问: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问:观看《萧红》需要几个步骤?答:需要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阅读李樯的剧本《黄金时代》;第二个步骤,观看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第三个步骤,观看霍建起导演的《萧红》。

34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以乱搞为核心竞争力的主旋律。里面有两处很强:一个是“鲁迅”猥琐地笑着问萧红“你要怎么谢我”,一个是那场叫人下巴砸地的“3P”床戏。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在中国拍电影,拍什么并无所谓,关键是看谁来拍,如果像霍建起这种貌似无害的“主流”导演来的话,似乎怎样都可以的。

36分钟前
  • 皮革业
  • 较差

每个成功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博爱的男人。

39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感觉挺好,人物更贴合一些。黄金时代还是腕儿和角儿多了些,冲淡了主线的悲喜

4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44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一颗星给觉宝

46分钟前
  • 蜜朵乐果
  • 推荐

★★★ 养眼是养眼的,要用爱情去说萧红也是蛮好的切入点。但这场战时风花雪月太多劈腿野合堕胎,太容易导向“贵圈屌乱”,什么奥菲利娅根本就是扯淡。

51分钟前
  • 季呵_呵
  • 还行

像一泡隔夜尿,骚气冲天,但一点都不性感

53分钟前
  • 冬至
  • 较差

都是些装文艺的套路,没有真文艺。也没拍出萧红小说中那种苍凉的气质。宋佳其实演得不错,有某刻还让人想起《时时刻刻》中的伍尔芙

54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慢镜头太多,剧本本身又偏流水账,就显得矫情。讲一个作家的故事怎么讲才能兼顾八卦情史和作品思想,还真是个问题。

56分钟前
  • 十八爷
  • 还行

Falling Flowers 这个译名太牛逼。。。

59分钟前
  • Garci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