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南方的童年

HD中字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51区事件数到十,让我变成沈晓旭黄石 第三季阿娘使道传非你不可2022鼠疫屠城(国语版)德古拉同志清洁工第二季倒影2021颜值山海经夜莺Switch-改变世界维多利亚号火魔战车越光宝盒米歇尔先生的狗警卫中心24时:广域警备指令室噬谎者-鞍马兰子篇梶隆臣篇-血色湘西英国病人国语夺命之爱死神君一个女王的少女时代兰娅传奇爱和能量葡萄酒进瓶的那些事爆笑快餐店替代者2黑钱胜地 第二季盖世神刀北斗七星虫虫欲动风云变黑夜如潮大人物2011希望的另一面我也是花爱我的间谍洛城机密

 长篇影评

 1 ) 9.2分,国产片的「痛」被它戳破

五一节刚刚过去,今年小长假消费火爆超预期。

光是旅游收入一项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今天,我们应景地从一张地图谈起。

地图上的起点是江西省的宜春市,终点是广东省深圳市。

从宜春到深圳,需要一路南下八百公里。

这条路线当然不是什么旅游路线。

这八百公里,流动着人口,流浪着务工人员,放逐着留守儿童

条姐今天聊的片子就关于这两座城市。

但它并不是一个双城记故事。

事实上,电影讲的是一座“空城”——宜春。

《遥望南方的童年》拍摄于2007年,讲述了乡村教师易明堂兴办幼儿园的故事。

影片只花了19天就拍摄完成,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有口皆碑。

评分呈现陡峭的倒三角,九成的人打了四五颗星。

《童年》改编自真人真事。

更为难得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70多岁。

这样的拍制方式,使得影片获得了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影片开始,易老师看到村里太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萌生了办家庭幼儿园的想法。

通过大哥和朋友的帮忙,第一天招收到了15名3-5岁的孩子。

他们尽心操持着这些孩子的伙食和教育,可是受到了重重阻碍。

比如,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村民报以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回乡教书的易老师挣的钱还不如在深圳打工。

在深圳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易老师在家乡教书只有一千块。

由于经费、环境、人手等原因,幼儿园开办了三个月就宣告停办了。

当易老师把孩子们一个个亲自送回家,告知家长幼儿园停办并催缴和退还入园费用时,面对贫困的乡民,朴实的他还是人情之上,张口不再提钱的事。

易老师还将寻不到监护人的砣砣和秀秀又带回了家,自己抚养起来。

这还不算,夜里,多年以前的学生为了去寻找逃跑的媳妇,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来到易老师的家里。

他想去远方寻找媳妇,再次把她带回来,没办法只能想到把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老师和师母。

然而因幼儿园让自己已捉襟见肘的易老师和妻子,在收养了两个孩子后,又不忍心地接下了婴儿。

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易老师的故事朴实真挚,却不妨碍它的力量。

在这样一部纪实影片,最重要的一定是人与空间

影片空间只有宜春朴素而些许简陋的乡镇。

而那个大多数年轻人去了的深圳,只是一个八百公里外的远方。

宜春人和生活之地的关系则是要么留下,要么归来,要么离开

他们中留下的,是4岁的砣砣。

砣砣外出打工的父母将他托付给了熟人,200块一个月的生活费是砣砣和父母之间唯一的纽带。

幼儿园的成立,使得砣砣摆脱了到处被人嫌弃的“拖油瓶”身份。

砣砣成为幼儿园第一名全托生

启明星幼儿园庇护着砣砣,让幼小的他得以完成对家的想象。

可是幼儿园取代得了家吗?

幼儿园停办之际,易老师送全体孩子回家。

易老师看到了砣砣真正的家。

那是一个稍显破败的空房子。

房子很大。

不是因为建筑面积有多大,而是里面只住了一个老人。

砣砣家中只有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眼盲了十几年。

易老师看着不忍,又将砣砣带回了家。

他们中回来的,是秀秀的母亲。

秀秀3岁时父亲欠了一屁股债,秀秀妈只得只身前往深圳打工赚钱。

一晃两年过去了,归来的母亲面对可爱的秀秀时惊愕地发现:

女儿不认得自己了

这还不算,男人在这两年里有了新的女人,并提出了离婚。

秀秀判给了爸爸。

而爸爸赢得了秀秀之后,没几天也南下深圳,秀秀彻底无父无母了。

落得形单影只的秀秀妈只得又前往深圳。

易老师偷偷将秀秀领出来,让母子见了最后一面。

易老师看着这对被世事拆散的亲骨肉,淡淡地对秀秀说:

秀秀,要记住那是你妈妈

5岁的秀秀记得住吗?我们不得而知。

若干年后,母亲对秀秀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他们中离开的是初中毕业生李响。

李响是十几年前典型的青少年,她迷恋《超级女声》,渴望着大都市。

在企图去深圳打工被父亲拦下后,喜欢唱跳的李响被安排到了幼儿园工作。

她目睹了乡镇上留守儿童的可爱、孤独和顽劣。

稚气未脱的她深受易老师的教化,决定考取师范系统地学习音乐。

我们可以预见,李响将会“走出大山”。

中国大规模的外来务工人员潮流起于1992年。

时至今日,三十年了,一代人已经长大。

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群像出现在电影里的,他们分别代表着离开的和留下的。

留下,当然是一种被迫。

离开又何尝不是呢?

一代农民工在至少两座城市之间流浪、摇摆。

他们的无根状态是中国三十年来的社会学表征。

无根的是在外漂泊的农民工,同样也是留守在家的儿童。

电影中的幼儿园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期让他们走出空巢让缺席的家再次在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话题好像在降温。

似乎我们只有在每年一次的春运去集体关注他们。

春运返乡潮里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串数字。

“今年春运客运量再次突破xxxx,创造了新纪录”。

但是他们不只是每个数字当中小小的一个分子,他们每一个鲜活的脸上挂着的都是殷切:

现如今,“民工潮”似乎过去,“民工荒”又接踵而至。

但无论选择离开或者归来,我们该守候的依旧是家园。

最后贴一段导演在博客写的话:

我希望观众在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的同时,从而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农村的幼儿教育现状引发思考,投入关注。

 2 ) 见证者以及被见证者

下午去和我四爷坐了会,这是他独自生活的近十个年头,他一边做饭,一边和我感叹道,有时候他一个人做好饭,突然就不想吃了,他三个儿子家里18口人,没想到到老他一个人在生活。

我爷爷二十岁不到,亲手建设了我们村的小学,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学,17年他过世了,同年这个小学被拆除了。我爷爷一生英雄,到老,也不过是一个人在活。

我的外婆,生育了七个子女,晚年她一个人生活在村里,并且喂养了全村因为主人去打工,屋门深锁而无人照料的狗。她身体一直硬朗,某一年寒衣节,我大舅回去探望她,她给她的大儿子做了饭,吃完饭,我大舅去厨房放碗,就这会功夫,等我大舅回来,我外婆坐在台阶上过世了,安详地就像睡着了一样。

我的邻居,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子宫脱落后的腐臭,挨过了三年才过世。

我所成长的村子,以前是十里八乡著名的大庄,现如今十室九空,只有几个无人看管的老人在苟活,是的,就如同我四爷我爷爷我外婆这样在苟活。。。

悲哀啊,真的悲哀。

可你能说这是他们子女不孝顺吗?

电影中坨坨双目失明的婆婆出现时,我彻底泪奔了,老无所依,少无所养,这不是个例啊,这是大把大把的现实,谁不信你来我村看看。

我的大奶奶双目失明后,每天在墙壁上刻着横条算日子,算她儿子什么时候会回来,这样一熬就是七八年,直到最后不到五十斤了。

今天请允许我说一句脏话,去你马币的城镇化,农村最后一滴血都被榨干了。

即便这样了,他们还在感叹,真好啊,现在的社会真好,我四爷说他一年有一千三的养老金,他都花不完。是的,一年1300,他都花不完,社会可真好。

还有太多话,我说不下去了。。。。。

这电影真好。但不包括最后那行恶心人的黑色字幕。

 3 ) 失落的一代:乡村90后的成长与成才

遥望南方的童年》描绘的是我的家乡——江西宜春一个乡村——的故事,电影拍摄于2007年,我直到去年,才在我一个甘肃舍友口中得知,彼时还不是很感兴趣,直到今年疫情爆发,困居家中,才决定看一看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易老师,和自己的妻子在家乡办起了一个幼儿园——启明星幼儿园,由于自己的妻子没有幼师资格证,所以手续并不齐全,加之经济条件有限,起初只找到一个想要出去打工的初中毕业生李响一起教学,接送学生专车是大板车(在我的家乡,主要用于运输收割的稻谷),由自己的农民大哥负责。就这样,启明星幼儿园开始了启明星之路。

启明星之路并不顺利,起初是大哥的“离去”,由于家中农活太重,大哥没有时间每天早晚接送,于是易老师找到了一个傻愣愣的小伙子负责,自己妻子跟在一旁,以防不测。相较于这个困难,更大的考验很快迎来。

一天,李响误会了寄住在易老师家的留守儿童砣砣,使得小孩子偷偷溜出了幼儿园,到村头的樟树下(在我们家乡,似乎每个村都会有一棵很多年的大樟树)守望者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说,他们很快就会回来。找不到砣砣的大家惊慌失措,池塘里、河水边,直到易老师想起了那棵樟树。

经过此次事件,李响决定继续学业,考取幼师。第二个人“离开”了。

困难接踵而至。由于没有资格,乡教办要求幼儿园停办。易老师把孩子们送回家去时,不但没能把一个月60的学费欠款收回来,还带回来了两个“尾巴”,父母都出去打工的留守儿童,家中无人能照顾。

当晚,易老师曾经的学生、当地一个普通青年找上门来,希望易老师帮忙照顾他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因为他的安徽老婆“抛弃”了他们,去深圳打工了,他必须去找回来。易老师夫妇收留了那个婴儿。

在把那两个“尾巴”——砣砣和秀秀——带回家的途中,砣砣和秀秀问易老师,自己的父母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回来,易老师带着他们爬上高处,指着遥远的南方说,待到过年时,他们的父母就会从很远很远的南方回来。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因为电影的内容,我再熟悉不过,从小到大,他们的故事,在我的眼前一次又一次上演。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家乡,到大城市去打工赚钱,留下他们年幼的孩子,给爷爷奶奶乃至他人照看。他们被称之为留守儿童。

一年365天当中,他们至少有330天“没有父母”,他们“没有”父爱母爱,起初他们会守望自己的父母回来,向砣砣一样。但是,时间久了,他们更会像秀秀一样,连自己的爸妈都不愿意叫。

电影中,秀秀妈刘斌对易老师说,她觉得她不值,她出去打工赚钱,盖房还债,结果自己的老公找小三,自己的女儿不叫自己。这样的情况,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比比皆是。那个年代的刘斌们,有自己的无奈和辛酸,却连自己的至亲之人都无法理解。可是,你又怎能要求一个几岁的小女孩,理解自己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的妈妈?

电影中的另一个典型故事,是那个年轻小伙易文才。电影的开头,易文才带着19岁的安徽女友回家结婚,彼时他的女友已经怀胎五月,易老师对一心想出去打工的李响说,如果你这么年纪轻轻出去打工,她就是你的未来,李响一言不发,但心里明白。电影的末尾,易文才的女友最终决定“抛下”丈夫和孩子,逃到深圳,她后悔了。这样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也屡屡发生。

去年,我在给我的笔友的信中,说我们这一代90后,是失落的一代,因为在90后留守乡村时,交通与通讯没有如今发达,大多数的儿童从小没有自己的父母陪在身边,他们的成长,是与泥水相伴的。他们,很少成才。

我的小学同学当中,不超过三个人学历超过高中,一般的人没有读过高中,甚至还有少数人没有初中毕业。我初中毕业时,是2013年前后,而比我大的85、90后,这样的比例更是触目惊心。而我就读的乡村初中里,不超过六个人学历超过高中,绝大多数高中都没有毕业。我高中毕业时,是2016年前后,距今不过4年。

我并非说,只有读书才能成才,而是我所知道的那些学业未竟的同学中,绝大多数都像是电影里的易文才,早早结婚,草草结婚,生活与他们的上一辈,如出一辙。我自己依然前途未卜,但我希望,我不会像他们一样。

我是幸运的,因为在我的小学时代,我的父母都陪伴在我身边,我还有兄长珠玉在前,教导我,引导我。但是,我有过砣砣的经历,在我还是小学时,我的妈妈曾经去广东打工过一段时间,我至今我都还记得分别的地点和场景。初中时,我爸妈还曾一起出去过。只是,我那会已经比较明白。

而像我一样幸运的,成功的通过读书,暂时考入大城市,却依然难以和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与勇气,拥有更好的条件与资源。但至少,我意识到了,我不应该像父辈一样,重走一遍那样的路,更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那一代一样。

 4 ) 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看了这部《遥望南方的童年》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这部电影竟然是用家乡方言拍摄
听着亲切的乡音
看着熟悉的乡村景色
和电影里那些近乎真实却让人有些心酸的故事
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唏嘘
打工,留守儿童,落后的乡村教育,无序的乡村治理
电影里的这些内容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也许粗糙,但质上胜过《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人吃饭的问题
达到了让少数人富裕起来的目的
但是距离共同富裕却遥不可及
城乡二元分割,悬殊的贫富差距,公共服务的缺失,民众的道德失衡
累积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无论上层提出多么动人的口号
无论宣传媒介如何一遍又一遍的蛊惑民众
需要正视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危机重重
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前途的渺茫,保障的缺失
使得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紧绷的弦上
常常游走于乡村和城市之间
亲眼目睹了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
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群
精英阶层的麻木自私和民众的卑微无奈让人叹息
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最终会走向何方
如果《遥望南方的童年》里那些故事和场景
继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现实中上演
那么所谓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都不过是掩人耳目的遮羞布

 5 ) “沿海发达地区要反哺落后地区”

有这么好而不被我知道最终知道了的电影,本该开心地不得了。可是,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的“砣砣”过着无父无母干涸的童年。南方经济好发达哦,小时候见我们那边有年轻人背着条纹帆布包精气十足每年固定季度南下“搞副业”,深圳广州。小小的我觉得好奇,不知何谓“搞副业”。终于,你们的数据起来了,我们有超级都市了,一代一代的乡村孩子没有童年,不熟悉父母,如何教育,休谈爱。电影真好,然而无法高兴。

方言,村民演员,鲜少剪辑与技巧,被人诟病“主旋律”的配乐我倒觉得好。人们也骂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为何生而不养,也说农村地方小人心就是那么狭隘,这些我都不敢苟同。生而不养的恶劣父母和无事生非的村民都存在,但他们毕竟不是主流和全部。16岁的小姑娘叫“李响”,想打工参加超级女声做歌星,最终返回学堂准备考师范。小“砣砣”一直饥饿简直吃不饱,神情凝重,奶奶失明,就算父母寄钱也无人收养照顾他。漂泊的孩子难道不是大地上最痛的事实。

遥望南方,深圳就在不远处。依照西方城市的模子将其建设起来,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返回家乡的打工一代面临孩子的陌生排斥,夫妻感情破裂婚姻承受风险,父母老无所养。孩子们长大了挤也挤不进父母建起来的城市,进入城市的权利基本不属于他们。哪里有故乡?

不知到什么时候,人类才能不迷恋数字,慢下来回头看看自身。而今听到“发展”之流词汇,我夸张地恐惧。因为我分明记得,我小时候可以在河里玩耍,干干净净。孩子天生有亲近自然的欲望。现在回到家乡,河水是黑绿的,两年前见美丽白鹤落在上面,惊心动魄。做了什么工业,我却一无所知。算了,扯远了。我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马克思这么勒斐伏了。

当然,老易带着孩子们在田野玩游戏,小小的身影在青山,美极了。

启明星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易老师(本片由江西真人真事改编)

 6 ) 土地的颜色

我是在和菜头的博客上发现这部电影的,画面的质量和镜头运用一开始让我以为是地方电台拍的方言电视剧,但影片的头十分钟深深地吸引了我,那迎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不夸张也不煽情的情节、人物之间简洁而有张力的对话,使得画面质量等不足之处慢慢地淡出我的关注范围。

近一年来,诸如《画皮》《投名状》之流的大制作一次又一次地幻灭我对国产电影剩余的一点希望。而这部小成本电影,却重新点燃我对国产电影的信心,至少我知道,还有良心未泯、想要踏踏实实做点事情的导演,在用电影这种媒体,替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发出一些呼声。

这部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在江西农村外拍的,但题目中的”南方“却无处不在。南方,村民、孩子的父母们打工的地方,成为一个缺席的存在。它存在于如同李响那样的少年的梦里,存在于秀秀那样的留守孩子发出的问题里,存在于无数背井离乡为了生计远赴南方的打工者的生活里。这不是那地理意义上的南方,江西在中国地图上已经算是南方了。这是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南方,一个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廉价劳力的南方,一个以压榨农村劳力以降低生产成本创造经济奇迹的南方,一个寄托着农民致富美梦的南方,一个让留守孩子失去父母、让夫妻分隔两地、让家人不能团聚的南方。

易老师的幼儿园是电影的主线,所有其他人物的际遇都是围绕着幼儿园的建立、发展、解散而出现的。这个幼儿园的遭遇反映了许多农村现实存在的问题,比如易老师的同学、乡教办办事人员说到的,办幼儿园需要相应的条件,而且是硬性规定。但这个规定很明显脱离了农村的现状。先不说一个村有多少人能通过师范专业考试,就说那买车的四五万元钱,有多少人能出得起呢?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千多(现实中真的有多少还要打个问号)。他听说要好几万买部车时,他说了句“个买的起?”(这买得起?)。轻轻一句话,其中多少辛酸。

没有政府支持,农民自办幼儿园,却不得不因为”不达标“而关闭,留守孩子们无处可去,只能像可怜的坨坨一样,坐在树下盼望父母早点回来,盼望有个温暖的家庭关怀自己。

看了这个电影,我真是很担忧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是敏感的,像坨坨那样在幼儿班被冤枉了却没有父母替自己说话,只能跑到树下委屈地坐着。从小他们就知道自己是不受欢迎的、是长辈的累赘。这样长大的孩子,怎能认为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他们又怎么敢像其他孩子一样说出自己的需要、肯定自己的情感?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把一切需要和情感藏在心里。

痛苦的不光是孩子,还有离家打工的大人们。像秀秀的妈妈,被迫无奈离开孩子,回家时孩子连妈妈都不认得了,丈夫也另觅新欢,她不得不再次踏上去南方的旅途。像文才,妻子撇下他和还在吃奶的婴儿跑了,他不得不将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易老师,走上寻妻的道路。可是找到了又能怎样?妻子会跟他回来吗?回来了就不会再跑了吗?无辜的孩子何时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电影有一些美化易老师这个角色的地方,还有一些也许是为了通过审查不得不做的妥协。但在中国的大语境下面,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假大空横行银幕的今天,这已经是很有良心有勇气的作品了。

出于工作需要,我也曾访谈过一些打工者,曾与他们一起欢笑、感叹、忧愁、流泪。但与这部电影比起来,我感到自己做的还是太少,太浮躁。这让我觉得羞愧。我深深知道做打工者题材是如何不易,将之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加不易。为这部电影,我向导演易寒致敬。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片子,需要像易寒这样的导演,让我们看到浮躁虚假的空气底下,土地真正的颜色。




 短评

宜春的故事…

2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力荐

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5分钟前
  • sylvia萌
  • 力荐

我想你的时候,会坐在樟树下等你,因为你告诉我,你几天就回来了。我问你,南方是哪里?你告诉我,山的那头就是深圳。而,你回不来,我过不去。

9分钟前
  • 这名儿我已注册
  • 力荐

我们这个社会太坚韧了,我们这个民族太伟大了。

13分钟前
  • 京畿部长
  • 力荐

因为真实质朴,所以深有感触:⒈易老师,教师节快乐,不过,说实在的,您的普通话比不上您妻子,我有个小学语文老师和您一样普通话也不好;⒉不觉得学阿巴斯,毕竟中国诸如此类的农村题材作品也不少;⒊缺乏电影质感,但情感真挚,很多人物事件台词都很生活,非职业演员的表现也值得称赞,值得推荐。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2019年全面脱贫的最后一年,10多年前的电影里的一幕会不会不再出现?

15分钟前
  • 豆瓣酱
  • 力荐

今天去了单向空间的放映活动,总结一下导演说的:1)拍摄不易:前期投入30万,拍了19天,导演处女作,剧组其他人经验也不是很足;2)全部演员都是当地人而非职业演员,为了表演更容易让所有人说的方言而不是普通话;3)演易老师的是导演三哥,当时确实开了个幼儿园,剧中幼儿园的滑梯是导演赞助买的;4)三哥拍完电影曾想去当演员,被导演劝阻,曾经也去深圳工作过但是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5)导演很喜欢伊朗电影,这部电影也有些伊朗电影的特点6)片头和秀秀妈妈回深圳时的歌曲改编自赣南民歌牡丹调,其余配乐由于资金有限是合成的,导演也吐槽有点央视味。电影反映出在农村搞教育的种种困难与无奈,向乡村教师们致敬。

20分钟前
  • 范突宁
  • 力荐

真实到可怕,这就是我的童年,这就是农村教育现状。

24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推荐

伯伯,我爸爸在哪?在深圳。深圳在哪?在南方。南方在哪?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聚焦农村,聚焦教育,聚焦留守儿童,所有的题眼都和我的童年不谋而合,故而共情满溢,几度哽咽。窘迫的大环境下我们会因易老师的存在而感恩,也会因孩子们的渴望的神情而感动。这是我的童年,也可能会是千千万万农村出身的人的童年:极目远眺,望不到边。

25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力荐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28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导演未来的仕途不忍直视啊。

32分钟前
  • bird
  • 还行

近来看过的最朴实纯粹的作品,非职业演员在导演优异的调度下,奉献出了鲜活的表演,感人至深。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推荐给所有人。

37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力荐

感觉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每年过年我都会坐在门槛上等他们,童年的回忆总是在旁边小孩的你爸妈不要你了的言语中度过,到了现在感觉和父母总是有很多距离感,和他们住在一起总是感觉很拘谨和陌生。是爷爷奶奶陪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感恩!!!

42分钟前
  • 力荐

年纪越大,越来越看不得老好人,自己活得太苦了,跟着她的人也会很委屈。

44分钟前
  • 此处是吾乡
  • 力荐

充满悲悯情怀的电影,看了让我担忧所有人的命运。人也不是不自私,也不是圣人,然而还是有不忍有爱,人间就可以了。

49分钟前
  • 而已
  • 力荐

这个片子,我想打一万分。推荐所有人去看。如果以后等我退休后 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地方 我会考虑去;如果是成为坐拥财富者,我一定要去建学校。实际上大学时代支教过两次,当时环境不比片中好 甚至当时一个地方连电和水都不同。这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历历在目,有一个当时只有四岁的小朋友一直和我保持联络到现在。这片子让我回忆起很多那时候的时光,特别感动,片中这老师太值得倾佩。虽然我拿我们这些博士的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来比较他的教书育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妥帖甚至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我的确深感我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还远不及他的九牛一毛,尽管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这却更显示出来了这位老师的高尚之处。感谢大象放映室让我了解到这部片子。

53分钟前
  • 窗边的小豆豆
  • 力荐

可悲可怕的农村教育环境,不难想象这些从环境那么差的地方出来的人们迷失在大都市的原因。穷怕了的人谁会跟钱过不去。当村里人知道易老师夫妻办学的事情后他们的议论听起来就相当的刺耳。坨坨不见的时候易老师发疯似的找孩子。李响是个好姑娘。秀秀的妈妈真是苦命,辛苦操劳打工回来孩子不认自己老公外遇,替她不值啊

58分钟前
  • 彩色笔收藏家
  • 力荐

简单,纯粹,感动

60分钟前
  • 托托洛夫斯基
  • 力荐

惊艳!

1小时前
  • 辛佑齊
  • 力荐

因为真实所以温暖

1小时前
  • 何足道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