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2001

HD

主演:葛优,关之琳,英达,保罗·马祖斯基,唐纳德·萨瑟兰,李诚儒,张涵予,傅彪,刘仪伟,克里斯托弗·巴登,何平,牛飘,杜宝宝,李晓耕,许晓力,叶宏,袁德旺,张晞临,杨欣,吉米,徐啸力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腕2001 剧照 NO.1大腕2001 剧照 NO.2大腕2001 剧照 NO.3大腕2001 剧照 NO.4大腕2001 剧照 NO.5大腕2001 剧照 NO.6大腕2001 剧照 NO.13大腕2001 剧照 NO.14大腕2001 剧照 NO.15大腕2001 剧照 NO.16大腕2001 剧照 NO.17大腕2001 剧照 NO.18大腕2001 剧照 NO.19大腕200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腕200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尤优(葛优饰)接到个美差,拍一部宣传记录片记录好莱坞大腕导演泰勒(唐纳德•萨瑟兰饰)在中国拍摄影片的工作过程。一开始工作顺利,但随着制片人托尼(保罗•莫索尔斯基饰)的到来,事情起了变化。闲下来的尤优和泰勒、泰勒的助手露茜(关之琳饰)到寺庙游览,三人相处得非常愉快。不料几天后泰勒因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他希望尤优能为自己操办个喜丧葬礼,尤优揽下活儿。  尤优找到老同学王小柱(英达饰),泰勒将死对王来说是一个难得商机,对托尼来说也是如此,惟有尤优和露茜是怀着朴实感情面对此事。王小柱开始出谋献策,拉了好多赞助,众多商家不惜花大钱在葬礼上做广告。局面变得无法收拾,却不料,在葬礼的背后另有玄机。暑假作业辛德瑞拉先生2再见,男孩来自异乡的女人拦路贼索魂恶鸟堡藏无效申请尸水3:我能看见鬼我一直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2006武圣英伦对决国语冰雪金达莱JT·莱罗伊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野兽家族第六季深夜里的呐喊女囚701之三:野兽部屋明日世界2015手足情1988它们的婚姻地道战Wind Song心灵之地第十五季特警雄威星际旅行5:终极先锋护照默契这是蛋糕吗?三个老枪手马永贞金城武粤语版再见,李可乐审讯室:德国命案爸爸来了凤凰牡丹卡拉什尼科夫明天也要作伴冰血暴 第三季拥挤的房间红石钟声曼陀罗13号囚犯狱卒终极特警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让人反思的电影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小刚导演的作品很接地气,《大腕》是一部最具喜剧效果和讽刺效果的贺岁片,无论是片中那些荒诞的故事还是那些最具经典的台词至今都会让我们津津乐道,例如:“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冯小刚凭借着无法复制的京味儿幽默透露出了很多对于当下社会的种种忧患。不管你曾经多么的风光,无所不能,最后只有听从医生的安排定时服用那些五颜六色的药片,所有的也不过是过往云烟。

 2 ) 大腕:死了都能卖,大钱的主儿

在琢磨裁员名单的时候,HR心里有一条红线:不碰大腕。

大腕标准,参考《大腕》。

1.死了都能卖大钱的主儿,绝对,大腕。(泰勒)

一名员工,他的名字放在公司简介里,公司就能赚大钱,这就是大腕。

2.弄死他,亏大钱的主儿,绝对,大腕。(尤优)

一名员工,绝对骨干,在招聘不到120%能接替他工作的人选前,你敢骂他,你都是被裁的下场。他的心情,都能影响收入,影响股价。

3.身上有“标签”的人,这个标签还是“宠爱”,绝对,大腕。(露茜)

在老板心里的,老板标注“有感情”的员工,多刺头,多操蛋,多鸡贼,你都装没看见。

有钱,任性,不养小三,养刺头,这样的老板是心胸宽广能成大事的,

你把“老板的态度”当成“湿垃圾”,傻啊?

《大腕》里,真正被玩儿成神经病的,是,王小柱。一个HR+Sales+BD+Team Leader,付出最多、最大、最苦的一名员工,被三个大腕,玩疯了。

HR能不警惕吗?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自己死,还是,弄死大腕先?

2选1,HR不会犹豫。

连微博上,都普及美国劳动法单词了,什么样的腕儿,也比不上“自己的工资”大。

Just Do it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备注:

疫情对美国的就业市场冲击很大,裁员的新闻此起彼伏,有三个裁员相关的单词,区别如下:

1)Furlough,停薪留职,不发工资,保留保险等福利;

2)layoff ,通常是暂时裁员,有可能根据公司业务需要重新召回来工作;

3)Reduction in Force -RIF,一般用于永久性裁员。 #美国劳动法#

备注:

搜狗,王小川,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广告片。

《大腕》Big Shot's Funeral (2001)

 3 ) 大腕经典台词

1,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儿)大着呢!没错!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两千七百万台DVD ,每一台机器每年消费十张DVD ,每一张DVD我们抽一块钱的版税。这一块钱乘十是十块钱十乘两千七百万,这就是两亿七千万哪!两亿七千万! 2,想靠电子商务挣钱的那都是糊涂蛋,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网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点击率啊!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儿直接就卖给下家儿了,我还告诉你啊,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套现,给你股票你都免谈!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八百万到一千万。多了我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真的!——我说的可是美金啊。 3,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 ,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葛优):有那么一家儿疯人院,疯人院病人太多,都是傻子,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人手又不够,院长就想了一个主意:用病人管病人。每层楼里选一个病人当楼长,当然得选那种神志比较正常的。于是院长就来到了一楼,他拿着个苹果问他们这是什么?好多病人摇头。 (关之琳):哎。 (葛优):这时候突然有一个病人举手:“我知道”。院长说:“你说你说。”“苹果”。院长说:“干什么用的?”“吃的”院长说好你就是一楼的楼长。 (关之琳着急):哎,他们在测试你呀,你不要搞砸啦。 (葛优):院长又来到了二楼,他拿了一个香蕉问病人:“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病人都表示不知道,忽然又有一个病人举手;“是香蕉”院长问:“干什么用的?”“吃的”院长问:“怎么吃啊?”“剥开吃”“好,你就是二楼的楼长”院长又来到了三楼,他拿了一个…… 那个……有一大喇叭,还有一摇把儿那是……那是什么什么来着?:“留声机”。 (葛优一拍手):你就是三楼的楼长。

 4 ) 重看《大腕》,原来这是冯氏电影的葬礼

看贺岁片,选择冯小刚的作品,几乎成为了我这十年来的惯例,春节晚会可以不看,冯导的电影却不能不看。《大腕》上映的时候,我还在广州工作,大家都知道,北方的幽默和南方的幽默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广东人更偏爱的是星爷的那种无厘头,而《大腕》展示的这种讽刺机智的黑色幽默,却是我很喜欢的。

一个电影厂的下岗职工,为了给一个大导演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喜剧葬礼”,不得不与其老同学联手,进行了形式多样、遍地开花、匪夷所思的各种商业运作。从一开始的他们到处找赞助商,到最后赞助商追着他们一定要安排个广告位置,可以说事情的发展是不受控制地逐渐偏离了这个葬礼的初衷。这部影片不仅仅能让你笑得前仰后合,在笑过之后还能发人深省,影片表现的是广告和金钱对现代人生活无孔不入的一种讥讽,却没曾想,这样的讥讽对象,在10年之后换成了冯导自己的作品。

今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2》,终结了冯氏电影的十年神话,至少是终结了在我心目中的十年神话,如今重看《大腕》,我才知道,那是冯导为自己的电影作品所设计的葬礼,终于在10年后,在非2中成为现实。《大腕》中,在葬礼的各个环节,都植入了五花八门的广告,美名其曰,是葬礼需要,其实,是根据广告的需要而去设计的内容。而在《非诚勿扰2》中,整部电影也同样植入了五花八门的广告,冯导解释,现代生活片出现广告植入很正常,这都是影片的需要,不可能让角色都不开车,不用手机吧?这就有些强词夺理了,每年那么多的时装片,也不见导演们都把镜头对准各种品牌的商标吧?大家还记得《大腕》葬礼迎宾小姐那个镜头吧,一大排的美女,向来宾鞠躬致意之后,还不忘说一句“做女人挺好”,当时我们看着是觉得很搞笑的,但是现在我们在《非诚勿扰2》中看到工作人员敲开秦奋的家门,说“这是秦先生在淘宝网上订购的轮椅”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当初是如何讽刺别人,而现在又是如何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两部电影的对比,真是最大的笑话。

说实话,我们并非不能够接受广告植入,但是需要的是适度,剧情发展和演员表演还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冯导之前的电影虽然也有一些植入广告,争议的声音却没有那么大,因为其至少还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可是这非2,已经不能被称之为电影了,它更象是海南某度假地产广告片+奔驰汽车广告片+剑南春酒广告片+朵唯手机广告片+中国人寿广告片+艾美酒店广告片+海南航空广告片,整个就是一个广告片集锦而已。这些个品牌用这部电影镜头随意剪辑一下,都能剪出来很不错的广告片,还是大牌来主演的。

想起了《大腕》那段精彩而经典的台词,送给冯导:
什么叫成功电影你知道吗?
成功电影就是拍什么电影,
都拍广告最多的,不拍观众最爱的!
所以,我们做电影的口号就是:
不求电影最好看,但求广告费最高!

 5 ) 消费文化的困局,解构与重建

     消费文化的困局,解构与重建
  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喜剧片不同,《大腕》中蕴涵了与其形式几不相称的大命题。即对所存身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反思与部分的反动。在其中蕴涵的独特思考使该片有了卓然的气质。
  泰勒无疑是导演本人理想化的自况(现实中却以尤优的面目出现,借用一句话,冯小刚对泰勒是“社会层面上的认同”对尤优是“个人层面上的认同”)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个“被上帝放逐的人”。在孤独的世界中探索,是所谓现代社会中的知识良心。在片中,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全知全能者”的符号而存在。
  开头所表现的泰勒“因为无法获得灵感而停止拍摄”,象征了在现代文化环境中,从事者面临的匮乏现状--由于对主流价值过多的消解而导致内容的无以为继。面对“陈腐的过去”,虽然感到了颠覆的必要,却找不到颠覆的武器。唯一的道路,就是否定过去的否定,重新拾回一些价值,在片中的表现就是泰勒重拍《末代皇帝》(修正过去的西方/窥视视角),并问道于尤优--所谓真正中国人的代表。(其实尤优在片中的作用就是中国当下群体精神的代表。集下岗,没钱,离婚,惟利是图又有种隐藏颇深的义气与血性等所谓普遍特征于一身。典型的当代都市平民,混沌的大多数。)尤优还代表着现世中的另一种匮乏--“no woman,no money,我的一生才是悲剧的。”自然,无法指望处于基本匮乏中的“大多数”给予在孤独中求索的泰勒太大的支持,这是他所面临的另一重困局。然而他所面临的外界现状逼迫他必须作出超越,否则就会被更加无聊不堪的人和物所替代。“他认识到自己孤立无援,他必须想一个办法,让自己得救,他迈出去了,就必须向前冲,可他对自己毫无信心”
  随即导演在泰勒的寻找中开始了对现状的突围,首先摆出的是所谓“境界”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导演认识到境界(亦即眼光)一定要远,这样就和一般的“小”的文化划清了界限。这是整个突围行动的思想方针。
泰勒在寺庙中提及的“死亡即新生”,即突围的手段:至之死地,将消费文化中所有的负面一并发挥到极至,以取得一种无比荒诞的效果,从而换取变革的出路。(其实与他们解构正统文化的手段一样,用无比的正经来揭露正经假面下的假正经。)但是在王小柱(即为当下文化环境现状的象征)手下,迅速加上了功利化,全球化等话语痕迹。说明导演一方面希望突围,一方面又无法掩饰自己的悲观倾向。正如片中做出的似乎毫不经意的结论:“王小柱是真疯了…………”,在“疯狂”的现代语境下,一切个人单方面的突围行动无不被其所裹胁,成为又一场三无(无聊,无趣,无望)闹剧。
有一个细节成为本片的转折点,Lucy去教堂祈祷,该教堂正在翻修,围着脚手架。这一幕象征了突围,即精神家园的重建的开始。随后泰勒/精神人开始好转,发现,或者正可以说是导演了接下来的变化。
将“喜剧”与“葬礼”这两件大相径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本片的戏剧冲突和叙事张力。从中取得既突破传统又不落窠臼的表达形式。因此,“葬礼”更象是影片的“戏中戏”,有不同于“本片”的表现形式和实际内容。
“葬礼”中,名义上的主导者尤优的动力是“一不做二不休”。由于没有知识分子积压的所谓文化道德和文化使命感,尤优所奉行的就是现实意义下的务实,以想象力为手段,以底线状态的道义为标准。泰勒对此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象做实验一样,让尤优把一切荒诞的可能揭示出来,以开展疗治。
由此出现的各路消费文化符号:大片,明星,无处不在的广告品牌,被改编的严肃文化符号....悉数登场并一一被笑骂。这是一个展示阶段,用列举的方式来论证生活的荒谬(当然,这样拍本身是为了抖包袱)。尤优在不停地为自己与社会找平衡点的过程中,渐渐发掘出生活本身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精神重建的过程是通过对自身的消解完成的。
由泰勒“复活”而导致的众人发疯在叙事上实在突兀,所以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象征(尽管这象征也太明显了一点),即世界的疯狂底色。一众“商界精英”在精神病院汇合,他们的种种言论,既是荒诞无比的疯话,又恰恰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成为直接的现实观照。整部片子中,最有力的就是这个场景。
关于这个场景还有一个细节,精神病院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副作品中拉斐尔把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构筑了人类精英的精神殿堂。它代表着人类的理性、自觉和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和向往。但它出现在了疯子中,这种反讽是对时代虚症的最大限度的嘲笑。”这是影片中唯一的超现实镜头,也是点睛之笔。
然而,泰勒/冯小刚毕竟是商业片导演,他反抗的目的即为能让这种消费主义创作继续下去。同时本身《大腕》就是一部供人消费的商业影片,所以他不会,也不能彻底否定一些本质的东西。只能作改良,不能作颠覆性的革命。所以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尤优对精神病院医生---主流的代表的调侃,和他为电影作出的“I,Lucy,together,go to bed,long time kiss,music,stop”的结尾。因为救赎已经完成,所以心甘情愿地落入窠臼。
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小皇帝在继续喝他的可乐,消费主义的秩序被恢复,一切还是那个“三无”的老样子,不同的只是泰勒不再为此感到烦恼。这结尾无形中流露出导演的悲观情绪。
  相对于片中表现的文化整体上的浮躁和肤浅,里面的小人物有时会流露出和他们身份不相称的严肃态度和真诚的使命感。王小柱的“会见国际人士”的正式,尤优维护泰勒尊严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举动,一方面是搞笑,一方面也寄予了导演对这些“小人物”能拥有“大精神”的期望。
    葬礼是场喜剧,而生活是场悲剧,这就是冯小刚要告诉我们的。
http://blog.163.com/lt2591@126/blog/static/2485758320071172552387/

 6 ) 疯人院的楼长

      《大腕》是一部好电影。
       2001年猜测当时社会现象有可能荒诞的发展,以冯小刚喜剧的形式搏观众一笑,我笑得很开心;只不过不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社会已经变了,按照自有的发展轨迹前行,然而今天的这个社会却成了十年前的这部电影荒诞情节的复刻,然而当情节到了现实中,现在的我们还笑得出来吗?我想只要有点思考又不至于太红的人都会知晓其中的某些端倪吧。
        十年前的喜剧对于影中人有他戏剧性的未来也算是结局;十年后的今天,现实的社会却不会给我们这样一种戏剧,让我们有些许安慰。十年悲喜剧的互换只因我们的位置不同了。黑色幽默置于现实之中有的只是多数悲剧。
        影片最后,疯人院选楼长的笑话在我看来包含着冯小刚和编剧的思考: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如这个疯人院,很多事很多人都不会去认识,而就算有少数的所谓更聪明的人认识到了也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在这样一种类疯人院的选人体制下,认识只不过一种虚假的安抚,毫无力度。我们也只不过是这样的一个疯人院中可能比较适合体制的一个精神病患者,在这里,院长制定的选人体制操控着一切,每个想要成为楼长的人用自己的认识去争取这样一个位置,而每一个成为楼长的人也成为了院长控制其他更多数人的棋子。院长这个体制的制定者看着这样顺从的楼长,有点能力却不渴望自由的楼长的确是省了太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去认识这个体制,却没有决心,没有能力去威胁体制,冲破体制,很多人做的只是去努力认识体制,而后依附于他替自己去争取体制中更好的位置,更好的享受。那些有心却无力冲破的人只能在逃避中斗争,或者进入重症病房,直到体制有一天轰塌。

 短评

几乎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比芳华也好。黑色 荒诞 冯氏幽默,太有才华了吧。完美的塑造尤优形象、中期铺垫和后期反转,故事完美嵌套。大量的近景特效又给电影带来癫狂的气质。冯导对于时代的洞察,用泼墨的方式丰富呈现。最后的直讽也是泼辣而致命。这比任何贺岁片好太多!五星!

6分钟前
  • 言午
  • 力荐

再回头看冯小刚之前的片子,真是萌呐!

7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搞的实在是绝啊!结尾很赞~~

10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卡赞曾说,大制片人扎努克有个电影理论,就是任何社会问题或人类问题都可以通过爱情故事的机制加以解决。有了爱情故事,分歧被治愈,关系变和谐,于是万事大吉。卡赞认为这是胡扯。可是我们返回头想想码头风云,里面有没有爱情故事?工人最终有没有复工?可见,当卡赞反对爱情机制理论时,其实他反对的是由制片人所主导的题材和角色,一旦这个选材和角塑的主动权操控在自己手里,随自己所愿塑造自己喜欢的角色——白兰度的主人公时,叙事手段未能免俗,爱情机制必不可少!……就像本片结尾,泰勒本不喜终成眷属的好莱坞式大结局,但沟通之后改变想法愿意去拍,因为他喜欢露西和尤优,要把吻戏作为礼物送给他们!说明幸福结局在内的俗套之争,其实不在美学范畴俗套本身,而在于导演是否认同于他所描述的体系!一旦前景看优,尤其之优,再俗也不觉着俗!

1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02年贺岁档,把广告植入和黑色幽默玩转的最溜的冯式喜剧集大成之作。不得不叹冯确实很有前瞻性,李诚儒炒房段子应对当今居高不下的房价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片尾曲选用的是三宝作曲、林夕作词、王菲演唱的《白痴》,配上这一出荒诞讽刺的人间喜(闹)剧还挺别有一番风味的。“什么叫成功电影你知道吗?成功电影就是不管拍什么电影都拍广告最多的,不拍观众最爱的!所以,我们做电影的口号就是:不求电影最好看,但求广告费最贵”。

13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小刚导演早期作品,在荒诞的外衣包裹下就是一副不堪一击的丑陋身躯,具有强烈的社会讽刺感!

1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几乎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

19分钟前
  • 行走的笔尖
  • 力荐

荒诞,黑色,还他妈是个预言穿越片。

2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20220417重看,说是第一次看也行,因为剧情完全没印象了。看完觉得它就是现今流行的小品电影的鼻祖啊,主要靠一个又一个段子和包袱攒起来的,根本不想用心编故事。说说冯小刚,搁中国是很独特的一个导演:他拍的电影从来没有杰作(所谓masterpiece,或者9分以上),也从来没有烂片(低于6分),努点力用点心就可以拍出佳作(8分)。特别是从来没有烂片这一点,中国绝大多数大导演都做不到,就真的很难得。我觉得把握自己的作品不发展成烂片应该是一个导演的基本能力。冯小刚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大部分都给了三星,选三部推荐的话应该是:《集结号》《芳华》《不见不散》。

25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中国文艺界补钙十年后的结果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改行干肥皂剧了

29分钟前
  • 格瓦拉
  • 力荐

葛优在这片子了可不丑~~满帅满个性的~其他的好我就不说了,反正身为一个80后的中国人~您一定要瞧~

34分钟前
  • 崇子
  • 力荐

三星半,冯小刚把黑色幽默玩儿得最彻底最讽刺的一回,尤其精神病院里的对白,荒诞得像城市里忽然出现一头大象,几乎预测性的感知到了赞助、广告等等对影视的影响。摄影是张黎,音乐是三宝,片尾是王菲的《白痴》,作曲也是三宝。

35分钟前
  • 易思棠
  • 推荐

冯小刚讽刺喜剧集大成之作,且力度是空前的,以及不留余地的输出展现,歇斯底里到了癫狂的地步。虽难免有失真与过火之嫌,但按现在的语境看,这片子的前瞻性与讽刺性几乎都一一得到了反应与预言,这可能是他自己都没想到的。也许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疯子”,清醒的人也不一定正常,因此这样的命题往往都是相对而言的。结尾疯人院那段,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39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疯人院里“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长镜头演讲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能让国产喜剧电影回味个好几年了!傅彪也是,简直是来抢戏的嘛~

4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有意思,针砭时弊,无比令人怀念那时候的冯小刚,犀利幽默,有声有色,接足了地气。那个什么补钙之说,好吧我想歪了。

47分钟前
  • Morgan
  • 推荐

“听说您正在筹备拍潘金莲,正在网上选女演员呢,我建议您选本色演员,本色演员好啊。”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终于知道为什么总觉得《饥饿游戏》大反派Donald Sutherland是好人了… 小时候看电影对人物的印象还是有的,《大腕》里的老爷子简直可爱飞了… 植入的广告也很神,如「请节哀,做女人挺好!」冯小刚太皮了,策划谋女郎来葬礼,还叫嚷着「中国就没有黑社会!」。王菲片尾献唱加分。

55分钟前
  • 木由
  • 推荐

13年前瘋人院片段裏面的所有惡搞,如今都成真。且真到不得了。每天常理一般地發生。

59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最喜欢李成儒扮演的精神病演绎的那段,历久弥新!

60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如果可以,让我死去来检验你的悲伤。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