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

HD中字

主演:张曼玉,梁家辉,秦汉,刘嘉玲,吴启华,叶童,李子雄,张冲,叶晨,萧湘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阮玲玉 剧照 NO.1阮玲玉 剧照 NO.2阮玲玉 剧照 NO.3阮玲玉 剧照 NO.4阮玲玉 剧照 NO.5阮玲玉 剧照 NO.6阮玲玉 剧照 NO.13阮玲玉 剧照 NO.14阮玲玉 剧照 NO.15阮玲玉 剧照 NO.16阮玲玉 剧照 NO.17阮玲玉 剧照 NO.18阮玲玉 剧照 NO.19阮玲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人言与女星之死

阮玲玉(1910-1935)自杀时25岁,正值芳华。正统的观点说她是被社会逼迫而死,鲁迅也为她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是的,社会舆论给予一个锋芒毕露的女人的压力是庞大的,但存活在这般纷扰的闲言碎语中,阮玲玉选择了自杀,偶到宁可认为是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出的最后抵抗。

讲起当年的女影星,电影皇后蝴蝶,王人美,陈燕燕,白杨,阮玲玉,周璇,有的长寿如陈燕燕,白杨,有的过早离世,如阮玲玉、周璇,相比之下,确是早死了的更易留名吧……从这个角度讲阮玲玉的死是一种对社会的抗争也并不牵强吧,毕竟她的死震荡了当时的影坛,并一直持续震撼着偶们这些现代人的心。

关锦鹏问张曼玉,如果你是阮玲玉你会自杀吗?张曼玉说,谣言的可怕是不分时代的。不过我连让他们觉得我不开心的机会都不会给,更不用说为他们自杀。

《阮玲玉》拍摄于1992年,彼时张曼玉只是有点小名,当关锦鹏告诉她阮玲玉最初拍摄的都是些歌舞电影中的性格受限角色时,张曼玉说,那岂不是同我很像?不过,谈起相像偶倒想起另一个人——周璇。

周璇(1920-1957)小了阮玲玉十岁,她初拍电影(《美人恩》1935)正是阮玲玉香魂俱陨的时候。说阮玲玉演歌舞戏,大概是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鸳鸯蝴蝶派到武侠片到古装片等一系列类型片,但阮玲玉16岁即考入明星电影公司,明星的这路戏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拍红的几部也都没有阮玲玉,主角都是蝴蝶。但周璇确是真正从歌舞剧社入行的,偶一直怀疑她究竟是个怎样的能人,十五岁始拍电影,但此前已经是个歌舞剧界的明星了,甚至也是唱片界的金嗓子了。一比较两个早熟的女星,说到起步的艰难,说到谁更“戏子”,那倒是周璇了。

阮玲玉与周璇都有个悲惨的家庭,一个自幼丧父,一个被人收养,但却又幸运地都拥有一个支持她们的母亲,支持她们上学,考影校考剧社。

在那个年代,如果女人不互相扶持,男人是不会支持你站起来的。阮玲玉在遗书中说,我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张达民,唐季姗)的争夺品。在周璇去世(她是精神抑郁而死)的前一个月当记者再度询问她的恋情时,她说了一句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蔡楚生拍的《新女性》正是一部揭露流言之罪的电影。拍摄的起因是当时的女演员艾霞因被舆论攻击而自杀,蔡楚生想用阮玲玉来演绎这样一个故事,抨击时下不道德的传媒业。却不想上映后不但影片遭禁,被逼剪掉关键镜头,而且阮玲玉也因此深陷媒体轮番的毒舌之斥。大肆丑化她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恋情,指责她自身就是一个不道德的妇女。可以说阮玲玉的自杀,《新女性》是一个楔子,而本意并非如此的蔡楚生再遇女星的自杀,不知是何等的滋味。

在蔡楚生的另一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由于过于真实的展现了进步人士的堕落过程,在文革期间被批判,片中的两位女演员,上官云珠和舒绣文都被先后逼迫而死。上官云珠还出演了另一部被批判的优秀影片《早春日月》,她饰演的角色文嫂被巷子中的流言击倒,投井自杀,而上官云珠却是在文革审讯小组的红色斗争恶言中万念俱灰,跳楼自杀。

在旧时代,阮玲玉的死是受了男权社会的玩弄,到了新时代,上官云珠的死却是政治社会的牺牲品。那么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在张曼玉说的人言可畏不分时代的当下社会,偶们看看什么样的人因此寻短。想了很久,只想到张国荣,和生不如死的阿娇。对比之下,竟有些想笑。如果说张国荣因为同性恋的弱势群体不能被人接受的话,尚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阿娇因为当年很傻很天真被打入冷宫就有些意思了。

关锦鹏说三角恋甚至多角恋实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因为她是明星,那就是丑闻了。而现在的尺度是无数角恋都不能构成多新鲜的八卦了,不过还是那些寻常事,同性恋与口交,却又形成升级版的人言攻击事件了。当然,这一方面证明现代人的八卦水准提高了档次,但更直接的体现人,尤其是名人,在这个社会的立足不过是建立在一张又一张薄薄的嘴唇上罢。

 2 ) 沧海月明,暖玉生烟

   近代电影史上,有一位女子,她算不得一个神话。她貌不及蝴蝶,歌不似周璇,入行短短数年,影片大多散失。她只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烟波红尘中沉浮而过的一位丽人,来去不过廿数载,身前浮华盛名,身后凄楚寥落,既无权势,亦无子女,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哪怕死,也因死在一桩三角之爱的桃色新闻上,显得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是这个女人,却每每不甘寂寞,被人一再提起,拖上台来依旧上演着那嬉笑怒骂的辛酸故事,不知何时是个完结。


啊呀,伊就是阮玲玉。


遥想那个晚春的午后,白玉兰花静静绽放在枝头,十六岁的阮玉英迈着怯怯的步子走近明星电影公司的大门口,想在卜万苍的《挂名夫妻》里扮演一个角色。她心头忐忑,面颊绯红,见了生人便乖顺的垂下眼帘。


此时的她不知是否料到,踏入这个门槛,将是踏入十年的风霜浩荡,十年的芳华暗涌。十六岁的阮玲玉,微微蹙着眉,她看不清。


卜万苍惊喜地看着这位蛾眉轻蹙,楚楚动人的姑娘, “你们看,她有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


从此,阮玉英就成为了一名演员。 是年改名阮玲玉。


阮玲玉为人勤勉,知时守礼。为了锤炼演技,她几乎每接到一部戏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专心揣摩角色的心理、语言、动作和眼神,时而嬉笑,时而哭泣,极为投入。她待人接物极有涵养,对人也和蔼可亲,对卜万苍在艺术上极为敬重,始终事以师礼。后来,当她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时,依然不改本色,联华公司主动提出给她加薪,被她拒绝了,因为她敬重卜导演,觉得如果薪水高于卜导演便会心中有愧。


阮玲玉不仅在角色塑造上不断要求进步,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她成为明星后主动要求在一些进步电影中担任角色,参演了《小玩意》,《三个摩登女性》等一系列带有革命性质的禁播影片。她演出的人物大多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而奋斗不息,虽然最终都是以自杀、出家、入狱、惨死为结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阮玲玉也是这样一位温婉纯洁的女性,外表柔弱而不轻慢,内心刚强但不暴烈。她崇尚温煦和谐的处世方式,尽量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恪守本分,但求能够遇到值得托付终身的良人,一生便臻圆满。


但是命运偏偏不遂人意。她十六岁结识了母亲帮佣的少东家张达民,倾心相许而与之结合,可是婚姻生活却并不快乐(部分人说是同居,未正式结婚)。1933 年,阮玲玉与张达民分开,后与茶商唐季珊同居,不久又发现被唐季珊玩弄了。她曾对朋友说:“张达民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专利品,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最后,阮玲玉不愿为她与张唐二人的同居官司上庭而沦为众人笑柄,于1935年3月8日留“人言可畏”遗书服安眠药自尽,时年25岁。遗作为《新女性》。


这就是阮玲玉的短暂一生。


与其说阮玲玉死在“人言可畏”四字上,倒不如说,她死在对爱情的失望和人生的绝望中。诚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十年代的影星名媛,即使思想开放作风大胆,也还远非能将外界对其私生活的诟病抛诸脑后我行我素。温良软弱的阮玲玉,在《新女性》引起的轩然大波中遭此攻干,无依无靠,势单力薄,就更无怪她走上这条路了。


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阮玲玉的劫数来自于小报记者的疯狂追踪与侮辱,而记者的过激行为在于左翼导演蔡楚生的一部《新女性》——你说我们逼良为娼,戕害人命,我们就还真要按电影里演一回试试看!看你们以后这些拍电影的谁还自觉了不起敢得罪记者!——那么事发之时蔡楚生在哪里?为什么只把阮玲玉一个弱女子推在风口浪尖?难道蔡楚生实在足赤完人难有瑕疵,苍蝇才去抱了有缝的蛋?


口口声声“女性解放”的蔡楚生们,不怀好意的小报记者们都知道,一样的新闻,不同的标准,女明星私生活的猛料才能卖的万人空巷。于是早已与张大民离异的阮玲玉,又无可奈何的挂上了“通奸”的罪名。张达民乐得揣上小报记者们备妥的起诉书上法院走一趟,把个风光排场的明星拉下马,自己又捞油水又出名,不要太适宜嚄!张达民的侮辱,唐季珊的冷淡,蔡楚生的逃避。阮玲玉四顾茫茫,身后孑然。不相识的人,要她死;相识的人,也要她死。施恩的忘恩,结义的负义,有情的背情。人人恨不能逃得快一些,只有那些流氓无赖缠上来,缠上来````阮玲玉梦已碎,心已死,又何苦上那三尺判台,多受几番凌辱?所谓“人言可畏”,世道人心俱丧,谎话一一揭穿,此时对阮来说,可畏的也只有人言,固然无他了。


阮玲玉气质娟媚,神态姣然,美艳盖世。自从电影一开始出现伊的音容笑貌,我的视线就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离开。张曼玉勉力为之,体态婀娜,极尽彼时丽人柔婉风韵之能事,亦及不上阮玲玉举手投足哪怕分毫。阮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她的心放得很低很低,低到泥土里,又从尘埃里开出若水美莲。眼波流转,双泪若垂,楚楚之态动人肺腑。仔细看一看她就会发现她的无助,像失怙的幼鸟在风中颤抖着羽毛。她是时时需要人保护爱怜,否则只能通过自我毁灭来求得解脱的人啊!


但是曼玉显然不是,无论头颈玩出多么美丽的弧线,她在心里都是骄傲的高昂着头的,对周围人事亦是淡淡不以为意。


在心里思忖了半晌究竟是谁来扮演阮玲玉更为合适。最后,不等不承认,她是无可替代,不能重复的。她是那个新旧碰撞,中西冲突的时代造就的传奇,因而我们只能膜拜,无法回忆。关锦鹏的电影中规中矩,当作纪录片来看尚可,真想塑造什么。恐怕就不是那么得宜了。电影中难得的经典同时又是败笔就是阮玲玉临死前的那段独舞,曼妙而奢靡,阮玲玉去意已决,故做轻快的向这个世界告别。但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离去,怎会带来一种愉悦的解脱呢?但这部电影,说实话,也找不出第二个场景,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了。

 3 ) 早逝的神女

突然想在这样的日子,写点文字,来纪念这样的一个女人。 说是突然,其实也是因为前两天偶翻杂志才知道,她离开的那一天,正是3月8日,这个全世界妇女为了争取自身权利、争取平等,争取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最终竟成了一个“神女”的忌日。 七十多年前的1935年,也是3月8日,当时最优秀的女演员阮玲玉自杀了,是年25岁。她选择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显然是一种巧合,因为那时应该还没有三八妇女节。这种巧合今天看来却极具讽刺意味。 关于阮玲玉的自杀,最有名的评论就是鲁迅先生的那篇《论“人言可畏”》,文章中鲁迅先生以阮玲玉之死来大力谴责无良小报缺乏职业道德,题目中的“人言可畏”四个字,就来源于阮玲玉遗书中的一句话“想了又想,惟有以一死了之罢。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其实那时候根本就不懂文章里说的什么,更不了解阮玲玉是谁,她到底做了什么,惹的小报记者都对她围而攻之,只记得当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说,不要背后说人的坏话,会害死人的。 1993年,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一片中,让我们解开了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起因竟然是大导演蔡楚生拍的那部反应女演员艾霞的影片《新女性》,艾霞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演员,才华出众,既能演戏又能编剧,这在当时的女演员中是很少见的,可是就在阮玲玉自杀的前一年,艾霞也自杀了,年仅21岁。蔡楚生和艾霞的关系很好,于是他决定拍一部电影《新女性》来纪念艾霞。在《新女性》中,蔡楚生把艾霞的死因归咎于小报记者缺乏职业道德,因此惹怒了记者,但是记者们又不敢惹大导演蔡楚生以及影片的出品公司,所以就把矛头指向了阮玲玉,那时阮玲玉正因为和唐季珊还有张达民的关系纠缠不清而闹得沸沸扬扬,记者们说阮玲玉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不适合影片中新女性的形象。可怜的阮玲玉成了众矢之的,最终死于“人言可畏”。 近几年来,人们的目光又把她的死因聚焦到她生活中的那几个男人身上,前男友张达民,茶叶大王唐季珊,甚至还有大导演蔡楚生。阮玲玉的祖籍是广东人,幼年因父亲早世,便随母亲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这个姓张的大户人家有四个少爷,最少的那个就是张达民,18岁的张达民遇见了15岁的阮玲玉,虽有门第之见,但是最终他们还是相爱了。阮玲玉和张达民同居了八年,张达民一副少爷气派,整天赌钱,张家家道败落之后,张达民甚至要依靠阮玲玉来养他,后来阮玲玉又遇见了茶叶大王唐季珊。唐季珊说:“张达民在你身上赚钱,我唐季珊在你身上花钱。”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打动了阮玲玉,还是张达民对她的薄情寡意,让阮玲玉彻底绝望,所以离开了他,投到了唐季珊的怀抱。 在电影《阮玲玉》中,导演关锦鹏利用阮玲玉拍摄《神女》一片中的一段情节,来对这段关系进行了巧妙的诠释。《神女》是阮玲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默片的巅峰之作。影片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阮玲玉扮演的妓女在街上被一个警察纠缠住,这时一个大汉出手救了她,结果这个大汉竟是一个流氓头子,后来,阮玲玉扮演的妓女一直被这个流氓头子要挟着。这真是“刚出狼窝,又如虎穴”。之于现实中的阮玲玉,几乎也是这样,张达民的为人,阮玲玉很清楚;唐季珊的为人,世人很清楚。 但是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中,这两个男人都没有被描写成十恶不赦,相反,张达民的薄情寡意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因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张达民实际上还是爱着阮玲玉的,只不过他的少爷做派,他的嗜赌,他的安逸享乐,最终导致了他把阮玲玉当成了一颗摇钱树。唐季珊虽然花心成性,对阮玲玉的母亲和养女都照顾有加,尽管我们不知道,如果阮玲玉不死的话,他会不会像对待张织云一样的对待阮玲玉。不过,这一点,阮玲玉心里应该考虑到了。 我很喜欢关锦鹏电影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不会去刻意的激化矛盾,他的影片里有一种“慢”,这种“慢”不是沉闷的“慢”,而是优雅的“慢”,间或出现的钢琴声,令影片在优雅之外又多了几分恬静。很多书里写唐季珊如何如何的坏,经常对阮玲玉动粗,但是在关锦鹏的《阮玲玉》中,他却温文尔雅,有一次对阮玲玉动粗,是因为阮玲玉对他称呼他们为“奸夫淫妇”不满,唐季珊那样称呼当然是因为气愤。很多书里也写张达民如何如何的少爷气甚至于市侩,但是在关锦鹏的《阮玲玉》中,他却像个长不大的又很容易受伤的孩子。同样,关锦鹏的“阮玲玉”也没有大悲大切,即便她自杀的那一幕,也是从容的淡定,仿佛死生早已在预料之中又或早已置之度外,这或许与真实的阮玲玉大相径庭。关锦鹏在影片中插入了很多纪录片的片段,但这些片段与其说是一种证据,不如说是一种间离,让人们不要太在意影片的故事。 然而,对于阮玲玉的死,关锦鹏却给人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索,这或许是之前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影片中,阮玲玉自杀的前一天,她的一个在女校做校长的同学,请她第二天到学校给她的学生们做一次演讲,这个校长当然也知道此时的阮玲玉因为与唐季珊还有张达民之间的关系闹的即将上法庭,她鼓励阮玲玉:“你可以站出来,把自己受的委屈说出来,让我们女校的学生借鉴一下…..把我们的软弱,虚荣心,喜欢,苟延残喘都掏干净…..”,阮玲玉说:“我也有错。” 为什么她也有错?最终阮玲玉还是什么都没有说,而是选择了自杀。她留下的两封遗书,是唯一的辩解,也被人们猜来猜去,不知是真是假。人们都说,阮玲玉是真正为无声电影而生的,她一生中拍过的三十多部影片,都是默片。 她在银幕上竟没有说过一句话,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凉。

 4 ) 有关叙事的叙事

算是一部传记电影吧,只是说不清是属于阮玲玉的,还是属于张曼玉的,是属于女性的,还是属于电影的。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阮玲玉的一生,从成名之路一线讲来,许多曲折,到服药身死,再到阳光里的灵堂一群生者的唏嘘。然而,韵味悠长的,就如那位大师所说,“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讲述的方式”。
影片的叙述分为几个层面:阮玲玉生平资料;相关人物访谈;扮演阮玲玉的演员张曼玉的片场纪实;创作人员关于阮玲玉的讨论。这一切,构成了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不同于经典写实主义电影隐藏的叙事者,也不同于新写实主义单一叙事视角的努力,影片凸显了不同角度的多个叙事者。资料影片拍摄者眼中的阮玲玉,事件亲历者眼中的阮玲玉,关锦鹏眼中的阮玲玉,曼玉眼中的阮玲玉,交错呈现,编织出一个多重话语网络,制造出一种“话语互涉”的效果。读者跟随不同的讲述者,进入阮玲玉的故事的一个维度,当你似乎已经进入一种叙事时,导演又适时地把你拉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有是另一种话语。这种叙事方式,使人联想到《公民凯恩》。如果说,《公民凯恩》是一个“美国性格神话”的话,在《阮玲玉》中关锦鹏和张曼玉就为我们吟出了一首“中国女性性格散文诗”。
与此相应的,影片在镜头语言上把长镜头和蒙太奇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通过彩色镜头和黑白镜头的蒙太奇切换,影片的线索在历史的不同叙事中跳跃,使得整个叙事风格既丰缛绵密又简洁明快。
而长镜头似乎是专为曼玉设计的。最动人的一段是摄制组人员离开后,阮玲玉蜷缩在被单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着她。 此时镜头后拉,出现蔡楚生剧组的摄影机,再拉,出现关锦鹏剧组的摄影机,关锦鹏的声音: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单看看Maggie Cheung了!这一场戏中戏,关锦鹏通过这一段长镜头的应用,使不同的时空水乳交融,观者不知是在电影的时空中穿梭还是在两个女子的感情世界中徘徊,不知道是在看阮玲玉的故事,还是在看曼玉的故事,抑或是电影的故事,抑或是背后关锦鹏的故事。而曼玉的表演,更如关锦鹏所说“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长镜头是属于张曼玉的,也只能属于张曼玉。她不仅仅是“用脸进行表演”的电影艺术家,没有面部的表情,没有肢体的大幅度动作,她在被单下的微微颤抖,就构成了最精彩的表演。
值得重视的还有影片对声音语言的运用。粤语和吴语的对白,造出了一种奇妙的“海派”韵味。而反复萦绕的主题曲《葬心》,仿佛一条线,细细地,却仿佛宿命般地缠绕住整部电影的灵魂。
总之,《阮玲玉》在艺术上通过细腻的叙事方式和镜头、声音语言的运用,使一部电影成为具有多重韵味的共同体,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导演和电影艺术共同的里程碑。

 5 ) 你冰冷的怀抱 温暖了谁

岁近年底,还在不断加班,呼号饮泣十分哀苦。为免睡着,打开电视找一个不太吵闹的节目听着,不想竟是《阮玲玉》。

初看这片我是满腹的牢骚,时而彩色时而黑白跳进跳出的镜头,一会记录片一会故事片,思路无数次被耄耋忆当年的老头老太打断,好比QQ上一直有人登录退出,噔噔噔敲门声不断的那种讨厌。但换到电视里,感觉却好些,可见电影还是要在“大荧幕”里看。

故事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着,一时是觥筹交错舞步曼妙的宴会,一时是人物各色表演夸张的片场,一时是昏暗暧昧的斗室,永远一男一女,一坐一站,沉默而桀骜的对峙。

我喜欢阮玲玉,那些支离破碎的老电影里,她尖叫她慌张她哭泣她挣扎,楚楚动人的神态令人不忍卒读。偏偏关锦鹏不自量的让张曼玉翻拍的桥段与阮玲玉的原片并立而置,于是那种伊人已袅的失落就越发明显,阮玲玉的表演极富张力,她是一个不惜在戏中抓脱指甲,叫破喉咙的演员,但她的情绪又不完全借由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传达,她总有些更多的,黑暗里昭彰的小手儿,牵住你,抓住你。张曼玉在戏里描着嵯峨长眉如黛,低顺着头。但我还是觉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样的语句形容阮玲玉本人更适合一些。

在电影里,我又一次看到阮玲玉在事业与爱情上都不遗余力的坚持,她洗尽铅华找到孙瑜自荐演出《小玩意》,她不许蔡楚生屈于舆论删减《新女性》中的女权戏份,她给张达民带上自己送的戒指细细端详,她在遗嘱里还是对唐季珊谆谆叮咛。但她又不够坚持,或者说,她一个弱质女流,力量终究有限。她还是跟唐季珊同居了,就像当年跟张达民同居一样,不是她生性浪漫睥睨世俗,只是有些东西,即使去争了,还是争不到,逃不过。阮玲玉1928年曾经也自杀过一次,她想必非常清楚,自己最极端的反对只能通过这种消极的形式实现。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奈何不得的人,终究是人微言轻的。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试图走进阮玲玉的内心世界。她究竟为什么要自杀?一个人,首先是从情绪上的绝望,理智上的崩溃,才会走上这条绝路。但眼前的阮玲玉,除了不得不面对麻烦的官司和满城风雨,总体来说生活还是美满的,她到底苦在哪里?

在众人前,张曼玉一直高昂着头颅,无论嫣然巧笑或是沉默不语。从张达民家的巷口走出来的时候,听到路人风言风语的议论,她猛地回过头去,眼神严肃犀利,充满震慑力。我忽然觉得,这不是阮玲玉,她若是有这般自信且坦然,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撒手而去。阮玲玉骨子里是一个娇媚善良,却软弱无力的女人,她的自卑与生俱来,在我能找到的任何一张她的照片里,她无论多明艳的笑着,眼里都是挥不去的淡淡哀愁,像心中怀揣着什么恨事,总也不能释怀。撇开在艺术上的坚持,她其实是一个听话的的女人,渴望男人的呵护与怜爱。但我想她很有可能是一个乏味的女人,又或者,她的魅力过于外化,内心却恓惶冰冷的,让人胃口尽失,否则,怎么没有一个男人,真心真意的爱过她,愿意保护她,肯在危险的时候救助她。每一个男人,都急急的得到她,然后利用她,抛弃她。

顺手一查才知当年轰动一时的阮玲玉之死竟也有内情,真假遗书明明灭灭,当事人语焉不详刻意遮掩。唐季珊最初拿出的遗书矛头直指张达民——是他破皮无赖的一味纠缠使得阮玲玉不堪重负神智坍圮,连那句著名的“人言可畏”,也只是出现在这版高度怀疑为伪造的遗书中,而若干年后,真身乍现,原来是唐季珊二三其德喜新厌旧,令阮玲玉心生怨愤撒手人寰。而唐季珊居然还在救治的过程中为求自保刻意拖延,生生把佳人推入坟垣,而阮玲玉最后的救命稻草蔡楚生,不但不敢带她走,还在《新女性》引起的舆论风波中狡黠的把阮玲玉推到了台前,并且在阮死后,披露了连张达民都守住的秘密——阮玲玉是一个保姆的女儿。其实蔡楚生在这三个人里是最不懂,也是最不尊重阮玲玉的,看过《小团圆》,可以想见这些三妻四妾的进步文艺青年都是个什么嘴脸。阮玲玉的遗书上口口声声写着自己不恨唐季珊,这我相信,因为他于她,好似行尸走肉,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但对蔡楚生,却是未必。

民国女子中不乏倾城殊色,更不少惊世传奇,却没有一个人,像阮玲玉苍凉的这样彻底,她究竟连一个肯为他离婚的“胡兰成”都找不到,无依无靠,默默死去,这与她风华绝代的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女人不聪明的简直愚蠢,连一点退路都不留给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想要依附一个可靠的归宿,连死都死的稀里糊涂。阿阮的心,也许从头到尾,就没被温暖过,她只是在一个个看似可靠的冰冷怀抱中转来转去,却发现一个比一个颭人肌肤,她生来就要面对许多实际的问题,于是一直絮絮交代到遗书里,托来托去,还是托了靠不住的唐季珊,莫非是旧情难断,还是连一个交心的良友也无?可怜她,一定也是收拾着冰冷的肺腑,上路。

 6 ) 在华美中窒息——阮玲玉


    一个导演需要剪接的艺术,可以说,关锦鹏做到了这一点。看完《阮玲玉》后,不得不佩服他把一个简单凄美的故事和求证拍摄过程剪接得如此连贯。看完片子,有好几十分钟我的脑袋全是时空交错,以至于刚开始写这篇影评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故事年代写起好,还是从拍摄时代写起好;不知道从对白情节写起好,还是从光影色彩音乐写起好。我想,既然影片给人的感觉如此复杂,我就用比较理性的陈述帮大家理清思绪吧。

    首先是背景和影片的情节。这部分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在看电影之前都已经清楚得八八九九了。当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才刚刚发展电影,还只是无声电影。在阮玲玉拍戏不久(16岁出道到25岁自杀),国外才开始有声电影,在她自杀以后,中国才开始有声电影的。所以阮玲玉一生都在拍摄无声电影,靠的是表情和肢体语言,在演员画面中间会穿插一些黑底白字的对白好让观众明白。当时涌现了一批女明星和一批导演。最出名的女明星应该是胡蝶(电影字幕中的“蝴蝶”是错误的,应该是姓“胡”),她是第一个人报名电影学院拍电影的,并在国外赢得了“中国美皇后”的美誉。在事业上阮玲玉就没有她那么幸运,出道以后总是拍神怪武侠片,一直到大概二十岁才有机会得到转型,拍一些能有空间发挥的角色。之后拍了不少电影,包括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女性”形象,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所以这部分很多受到禁播甚至剪掉,现在仅存电影6部。我想可能因为这样,现在大陆提起她的名字比提起胡蝶的要多。阮玲玉的感情生活在当时来说确实比较“乱”(个人认为当时有人说她的绯闻却是有道理,现在的明星没有做什么也要被人说,何况当时呢?),她在16岁就跟她第一个男人一起了,他叫张达民,家中比较富裕,阮玲玉的妈妈在他家里打工。之后张达民家中衰败,反而要阮玲玉生活上感情上照顾他。后来阮玲玉遇见唐季珊,两人同居。这个时候阮玲玉与导演蔡楚生有过一段暧昧微妙的感情,可是星星之火没有点燃。一年多以后阮玲玉受不了几重压迫自杀,留下“人言可畏”遗言。死后大众还要经常把她的三角关系拿来讨论,真是死了都不安宁。

    其次是电影的“味道”。如果不是关锦鹏的这部电影,我很难想象这样简单的情节有什么美感可言。曾经看过一部阮玲玉主演的无声电影——《国风》,感觉没什么特别:阮玲玉本身是广东中山人,不是很漂亮,更不用说什么化妆技巧了,再加上黑白的沉静,只是让人想睡觉而已。可是片子里采用的黑白——彩色对照,给人震撼而新奇的感觉。在九十年代的香港是黑白的,阮玲玉的故事是彩色的,那些电影原拷贝是另一种粗糙的黑白,用这种方法凸现故事的效果。看完电影以后给人难忘印象的应该是三种镜头:第一种是华丽的上海,升平的歌舞表演,阮玲玉穿着印花旗袍,跳着萎靡的舞蹈;第二种是深蓝色或者黑色的背景,阮玲玉苍白而泛光的脸凸现出来,感觉静谧而孤独;第三种是张曼玉和关锦鹏还有一堆演员在互相讨论,大家素面朝天,因为这些年轻人在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面前还只是热情的小孩子而已。最让人难忘的是这个镜头:Maggie瞪着大眼睛仔细听关导演讲戏,重点处略略点头略有所思,刹那间Maggie变成了阮玲玉,是一个大头像,阮玲玉化了浓妆,眼尾上挑,粉脸红腮斜着头望观众。很震撼,很大气。而最让人感到时空变换的是:阮玲玉在拍蔡楚生(梁家辉饰)的电影《新女性》时在病床上哭了,用被子唔着脸,蔡楚生走过去坐在床边,看着阮玲玉,没有掀开被子。这个时候镜头后移,拍摄到了整个剧组的各种机器,全场安静过后,关锦鹏说“家辉,你忘了掀开被子看看Maggie。”看来,演员自己也入戏了,分不清哪个是自己,哪个是对方,也许也不用分清,因为已经合二为一了。

    “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好人?”——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这样去问自己的朋友。很可怜,阮玲玉却总是这样问费穆。她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接戏越来越多,穿衣服越来越漂亮,化妆越来越美,舞会越来越豪华热闹,可是自己却越活越累,心里面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一开始,她还会问六嫂“生孩子是不是很痛?”很明显,她有生孩子的想法,有为爱情(张达民)付出的想法,还有期盼。可是后来,她慢慢失去了爱情。张达民说“控制我吧”,她说“我不想”。她和唐季珊在一起,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于是说:“你有老婆,还有张积云,你是奸夫;我有张达民,我是淫妇;如果我们不分开,穿得再漂亮也是奸夫淫妇!”得到唐季珊的两巴掌。她暗暗喜欢蔡楚生,在张达民公开她的私生活以后,她明确对蔡楚生说:“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们去香港。”蔡楚生却说:“去了还是要回来的。”她面部僵硬,双目无神,可是面对外人或者接电话的时候还是要强颜欢笑,露出迷人的笑容,可是心在泣血。张达民恶人先告状,她自己倒成了被告,于是,心里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公平。她不知道哪里还有公平,于是问费穆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她知道自己没有做错:“张达民,我有什么对不起你?我何罪可畏?我已经给你逼死了。”,可是如果全世界都是扭曲的,就算自己正直又有什么用?

    “我要活!救救我!我要活!我要报复!”这是她在《新女性》里的一句对白。极度讽刺。她本身就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好像除了电影,她就无从反抗,无从叫喊,无从求助。到最后,没有人救她,她没有办法报复,也没有办法活。那时的女性没有办法“新”,就算胡蝶没有死,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胡蝶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官员,也是遇人不淑,余生悲惨。

    蝴蝶儿飞去,拭泪满腮……美丽定格在25岁,多么青春的年华,可是生命却承受了太多,一条美丽的金鱼终于离开了水和空气,挣扎挣扎着就不动了。

 短评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6分钟前
  • 已注萧
  • 还行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特别是她的神韵让我怀疑张曼玉是不是阮玲玉转世的。

10分钟前
  • 妈咪宝贝
  • 推荐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15分钟前
  • 八部半
  • 还行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18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张曼玉啊,就如高楼处的一个回眸,妩媚风流而美不胜收。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关锦鹏代表作,张曼玉获柏林影后。1.三线交叉剪辑:原片拷贝片段+黑白影人访谈+彩色传记演绎;2.暗调高反差打光,怀旧音乐,旗袍和布景,精致还原旧上海的氤氲氛围;3.曼玉外貌虽离阿阮远矣,神韵却至为相似,第二代导演的选角和表演出彩;4.戏中戏及模仿经典段落和老照片;5.传奇已逝,空余嗟叹。(9.5/10)【2021.6.12.SIFF上海影城4K修复重温】酒席上的亲吻、致谢与随后舞会上的狂欢与肆意起舞至为感人,将其与阮玲玉葬礼上各个导演的悼念告白交叉剪辑,更添叹惋之情。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几次在片场拍完哭戏继续陷入痛哭之中,既是念及自己命运触景生情,又有入戏太深之因,关锦鹏便用间离手法时而让观众出戏——在事先揭露出的片场葬礼表演上,还再加上最后“曼玉透气了”的戏谑段落,够大胆。集体哼唱[大路歌]太耳虫了。曼玉独自在楼梯或门窗边的镜头不少。

2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阮玲玉最中意那种无语问苍天的表情、穿的很密实却骚在骨子里、坐在桌子上抽烟姿态是在反抗,只是力量太薄弱,只能从眼神中看出来。唐季珊年老时在台湾的路边卖香烟、张达民36岁在香港死于肺炎、蔡楚生,新女性。费穆,香雪海,尼姑,原影片失传。张曼玉自有一分笃定从容,阮玲玉则楚楚天真得多。葬心

27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贪点儿依赖,只贪点儿爱,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阿阮总是笑得如花朵绽放,总是独自一人徘徊。只是让秦汉来演唐,让人无论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30分钟前
  • 提拉米苏苏
  • 力荐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

34分钟前
  • Mathilda
  • 力荐

「她把人生活的太认真了」……才25岁,是的,再老一点,也许会渐渐明白,人生是不需要那么认真的

36分钟前
  • *银河甜心
  • 力荐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采访、原片与表演穿插,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张曼玉。阵容相当强大,可谓星光璀璨,张曼玉亦凭此拿下柏林影后。Maggie真直爽,那句“骚到骨子里”让人印象深刻。当她伏在唐季珊床头问:你爱不爱我?是十足的绝望,也让我对人言可畏四字重新认知。

38分钟前
  • 瓶子不能倒
  • 力荐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

4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42分钟前
  • 冷翳
  • 力荐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44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拍得很上海,真难得,长恨歌跟它比基本不是人

49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故事片和纪录片穿插的很不一样的传记片,导演故意不想让观众那么“入戏”吧,看完感觉很像跟着一群演员进了一间很大很逼真的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珍贵的默片资料。张曼玉真的还是有点肉好看啊!另外大家是不是都没看到尔康的cameo,哈哈哈!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竟然是第三遍重看了,依旧四星半。多重嵌套结构出入时空,虚实结合,人戏难分,古今一样的十分唏嘘;众人围坐香消玉殒的剪辑,毫无突兀,泪意充盈。临终一句”你爱不爱我“,她不无留恋地忘了一眼客厅然后关灯,像是回望整个短暂而悲苦的人生,片场几段难以自制的失声痛哭让人揪心。银幕上千姿百态的她,终究柔顺且企望爱的安全感,死又何惜死又何惧,不过是人言可畏,接连念了几遍是对冷酷世界的最终告别。未过多纠缠八卦细节,新旧作品对比,空间感的延伸,镜头考究,光线细腻。最喜欢的几场都和蔡楚生有关:1、拍集体照时他回头微微一笑;2、邀她拍戏的楼梯上,她犹疑着来回上下来几次;3、他俩关于“蹲”的谈话。在她极为有限的生命欢乐中,这段微妙的感情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存在,但又有何用,这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阿关视角误不误导另说,Maggie始终做作了一点...阿梅来演会不会更好?

56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要想你救我 除非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1小时前
  • 瀚文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