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9/11

HD

主演:本·阿弗莱克,斯蒂夫·旺达,乔治·W· 布什,詹姆斯·贝克三世,理查德·盖法特,Tom Daschle,杰弗里·图宾,阿尔·戈尔,康多莉扎·赖斯,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萨达姆·侯赛因,乔治·布什,瑞奇·马丁,拜伦·多根,奥萨马·本·拉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华氏9/11 剧照 NO.1华氏9/11 剧照 NO.2华氏9/11 剧照 NO.3华氏9/11 剧照 NO.4华氏9/11 剧照 NO.5华氏9/11 剧照 NO.6华氏9/11 剧照 NO.13华氏9/11 剧照 NO.14华氏9/11 剧照 NO.15华氏9/11 剧照 NO.16华氏9/11 剧照 NO.17华氏9/11 剧照 NO.18华氏9/11 剧照 NO.19华氏9/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华氏9/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为何乐于卷入战争?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而他和本•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片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从某个侧面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  除了关注美国国内,镜头也对准了伊拉克战场。厌倦了战争的美国士兵、被耻笑的伊拉克俘虏、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人民,人人都在这场战争遭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煎熬。美军家中的善良母亲,准备去前线服役的热血青年,都对布什的政策、对伊拉克战争,开始沉重的思考。旅人电锯惊魂7三人做世界国语主仆历险记周末勇士恶魔法官成人初学者双面女间谍第二季猎杀边缘河山心想事成白发鬼心中的故乡Leverage:诈骗操作团隧道惊魂完美贴合神墓(2021)极速酷客嘻哈星节奏:法国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狱门塾杀人事件对风说爱你 風中家族生活与贝斯 第一季绿夜以规则之名黑马王子想停止的瞬间:关于时间闪电奇迹傲骨之战 第六季美国犯罪故事第一季汉密尔顿:国家利益2明天记得爱上我粤语灿烂的季节但丁01孤狼2016边隧谜案第二季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绝代艳后警察锅哥浪漫搭档车祸灵异事件夜色中的地球第二季冠军之路新英雄本色舍己救人

 长篇影评

 1 ) 扫盲

“在原理上,战争的原因总是为了掩盖社会里迫切的需求救喊声,这场战争是执政阶层用来对付他们自己的人民的,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赢亚洲或东亚,而是为了保护现有的社会制度。”
美国,并不是如他们自吹的那样是代表正义,自由,民主的国家。摩尔让我们见证了一场政府台前幕后热闹的政治悲喜剧。当权者的闹剧其实编排并不精细,甚至可以说是拙劣。
同时也能看出,正应了那句民主制度也许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但一定不会产生最坏的结果。
人家有监督自由,有言论自由。总有着摩尔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能挺身而出,不为别的,就为说真话。
也许说真话并无助于改变已经造成的不好的现实,但其扫盲的力量绝对是震撼人心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敢说真话,愿思考,才不会轻易被那谁谁的谎言麻痹,煽动。

 2 ) 源于政治,服务政治

    《华氏911》是一份政治作业,我这样看它。至于这份作业是交给了谁,是民主党的上层领导?是共和党的布什政府?还是身为平民,只能作为看客的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清楚。
    《华氏911》也是一枚砝码,是压在党派竞争这座天平上的砝码。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这样一个现实:导演麦肯摩尔是民主党的一分子。可在美国,这样的在中国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良的竞争却是被认可甚至是吹捧的。因为什么?因为民众的眼睛不够雪亮,也因为在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用事实说话”的力量实在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美国人民乃至嘎纳电影节的众位评委都为这部纪录片振臂高呼,慢慢地,摩尔的民主党人身份自然被湮没在了一浪又一浪的赞叹的呼声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事实,是总统,而不是两党相争的那档子事了。这就是我想要说的问题了,摩尔的《华氏911》在自由、真实的背后其实也是充满了政治的倾向性,它是为政治服务的产物。
    先说这部纪录片本身,片名《华氏911》,取材自经典的科幻小说《华氏451》,在那部小说描述的未来世界里,统治者通过焚烧书籍来使人们无法思考,而华氏451则是书本燃烧的温度。摩尔这样给电影取名,必定是想要联系911事件对布市政府展开一番猛烈的抨击,事实的确如此。在影片里摩尔调用了大量资料,对布什的批判就如连珠炮一般。先是揭露布什在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紧接着讽刺了布什执政时的玩忽职守、对911事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披露这背后的原因,他和沙特人的特殊利益关系,为何要发动伊拉克战争,发动战争带来的后果。一个个骇人听闻的背后事实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观众披露出来,如此一来,想必即使是铁树也要被吹得开了花了。观众一定会是满心充满了震惊和对布什政府的愤恨,而有些人相信还会义无反顾地要去加入民主党。其实这,也就是《华氏911》的最终意义了。
    我想说的是,《华氏911》可是一份政治作业,缺乏冷静的头脑则会很容易被它所迷惑,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件政治作品也许无甚稀奇呢!
    让我们从电影中的“事实”说起,大概观众最感兴趣的问题便是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中那些被披露出来的“事实” 是如何被摩尔搞到手的。若是我们天真地以为这一切都是以摩尔一人之力去发掘、捕捉到的,那么我们实在是可以相信被撞倒的市贸大厦可以自己再长出来了!其实透过这些材料的披露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两个党派之间的竞争是多么地激烈。这些资料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而去收集的吗?显然不是,让我们看看片中出现的布什开车和工作的镜头,那个时候的布什哪里是什么总统,还只有二十多岁,而如今这些影像资料在民主党人的手下被披露出来,显然可以看出民主党对共和党的监视是早已经开始,而从未停止过的。这里面要参与进去多少特工我们无从知道,但起码我们看到,一位总统,在你和总统这个职位还八竿子打不着的时候也许就被盯上了,那些人随时都在收集你的“小辫子”,他们可是深刻地理解了“人无完人”的精辟理论,他们想:只要总统是个人,我就能挖掘出你不光彩的历史。而相信,共和党的诸位也一定是知道“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道理的,将来某个时候若是轮到了民主党内某人走马上任,说不定又会有哪位“充满正义感”的导演会拍出一部《华氏10.11》呢!
    仔细看看电影,里面的“事实资料”却是未必属实的。电影对许多官员进行了采访,我们不能说那些官员说的是谎话,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每一句都是爆料而轻易地全部相信。因为那些官员本身就是有倾向性的,他们若不是支持摩尔的观点,又怎么会站出来说话呢?导演把这些分开来看只具有极小的倾向性的言论布置在影片中,巧妙地使人们把焦点聚集在爆料上,而忽略了里边的政治把戏,真是高明。
    另外,我不得不说影片中的某些事实本身只能算是相对事实。因为有些事实本身是没有什么颜色的,而我们的导演,却又一次给它们上了色。片中那个片断,持续不断地记录了布什在一次发表讲话前一分钟的坐姿,表情。常人相信都会那样,但是导演把它强调出来,不就是要告诉人们布什是个没内涵,缺教养的人吗?而影片中剪接出来的数句布什说的“伊拉克”、“杀伤性武器”也是一种虚夸。因为我们听到的只是“伊拉克”,我们不知道不是说这三个词的时候是在讲什么,而导演告诉我们了:他说那三个词的时候是在表示要打伊拉克。这,又是摩尔的一个高招。
    试问哪个总统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暗箱操作呢?在美国这个经济社会,相信没有那样的“傻子”,谁不想给自己捞点钱呢?即使他本人不想,他所在的党派也不想吗?虽然我也痛恨小布什,没有对911事件作及时的处理、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带去了苦难,但我也理解小布什。美国以前又何尝经过那样的恐怖袭击呢?对于一个刚刚上任一年的总统来说,能不手足无措吗?不发动伊拉克战争,钱又从哪来呢?虽然这是个卑鄙的理由。但是就算是换了民主党的总统,他们也未必就不会作这样的事呢,因为,金钱至上。
    这样说来,好似我是一直在为小布什申辩了,其实也不然,我承认这部电影的成功,但只是也关注它璀璨的背后所掩藏的阴影。
    从电影拍摄手法来说,这部纪录片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揉合了大量的新闻录像,实地拍摄,资料取证,当事人采访以及从未披露过的真实影像资料,构架非常地系统,详细。对于我们学习新闻的人来说自然是一部楷模作品。
    从内容上来说呢,摩尔故意弱化了他民主党人的身份,只是以一个电影导演,一个普通美国民众的身份,来揭露那些布什政府不为人知的密情。通篇都与美国大众为伍,自然博得了美国民众的欢心。这种把布什政府推向敌人一方,自己则和大众站在一起的做法实在高明。我记得电影最后一句话,摩尔先引用了布什的一句话:“他以为他在玩弄我们,但我们是不会上当的”,然后意味深长地附加了一句:“这一次,我们的意见终于一致了”,难怪我要说摩尔高明了,这一招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功夫果然十分奏效。只是在所有人都欣欣然地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又有谁想过,摩尔最关注的,究竟是美国人民的利益,还是自己所在的民主党的利益呢?呵呵,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许下面我要播报的一条新闻会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那就是:
    导演麦肯摩尔将于08年美国总统竞选之年推出新纪录片《华氏911 1/2》。
看看,又要交作业了!

 3 ) 《华氏9/11》的概念偷换

沈旭晖:《华氏9/11》的概念偷换
  【明报-咫尺地球】国际影评对《华氏9/11》评价甚高,主因是国际社会对布什评价甚低。
  
  虽然电影对布什的评价大快人心,但导演米高摩亚的「通识教育」却令人失望。
  
  就理论框架而言,电影前半部暗示「全阴谋论」,认为布什政府抽手(甚至催化)911的出现、替真正祸首(拉丹和沙特阿拉伯)开脱,情节比法国作家Thierry Meyssan的《911大谎言》更曲折;后半部属于「半阴谋论」,只承认布什利用911出兵伊拉克发战争财,「危机管理」意识一流。
  
  两个框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前提是布什利益集团和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直接冲突,这是导演希望揭露的;后者的逻辑容许布什利益和美国利益相辅相成,这是导演希望隐蔽的。电影后半部忽然由理性探讨变成感性反战,并非偶然:如此偷换概念,才容易令不熟悉国际事务的观众理性认定布什是「坏人」后,再被感性画面深化,相信布什由取得较少票数上台到911到伊拉克,都是一篮子大阴谋,对世人、对美国人,都是祸胎。
  
  批攻伊为何不谈新保守主义?
  
  然而得出上述结论前,我们必须参考阴谋论的源头:一个名为新美国世纪计划(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PNAC)的智库。PNAC在1997年成立,成员被称为新保守主义者,包括现任副总统切尼、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三大右王」,以及被刘乃强反复「揭发」的李柱铭前助理Ellen Bork。他们的论文写于在野年间,确是建议美国攻打伊拉克、控制石油命脉来保障霸权「可持续发展」。如此证据确凿,为何电影居然按下不表?
  
  其实,PNAC及其「同志」成分亦不是清一色。例如克林顿时代的中情局长James Woosley便是现任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这委员会正是911后提议嫁祸伊拉克的机关;若大力向PNAC及其同志「埋手」,无疑会淡化电影为民主党抱不平的暗轴。
  
  PNAC其实早于老布什在位的1992年酝酿。当时的国防部政策次长沃尔福威茨对老布什「欠成熟地过早从海湾撤军」极有微言,遂撰写《国防计划指引》,主张美国必须防止另一个超级大国出现,并要行使单边主义。民主党上台后,PNAC积极开拓理论阵地,研定出美国继续领导全球的路线图:一、控制全球能源和战略资源;二、压制所有潜在对手(包括以法德为代表的「旧欧洲」和联合国一类超主权组织);三、结合上述两点,通过控制战略资源这杠杆,扶植「新欧洲」、「新中东」一类新兴附庸。伊拉克战争完全按照这剧本演出,最受国际社会垢病的一幕:美国绕过联合国、踢开旧欧洲组成「志愿者攻伊同盟」,其实是整个计划的主菜。
  
  为民主党避谈美攻伊利益
  
  问题是《华氏911》始终回避一个事实:布什确是为狭隘的美国利益服务。其理论基础是全球化催生了三大「邪恶」:核扩散的军事失衡、令联合国变得重要的多边秩序在共产主义消失后的再复兴,它们均导致美国霸权衰落,所以美国必须在军事、外交、文化三方面转守为攻,而且三者必须像十字军那样结合。不用说不少「爱国」的美国人认同上述观点,就是米高摩亚「暗销」为正义朋友的民主党也不断试用PNAC公式:例如PNAC在1998年向克林顿建议攻打伊拉克,克林顿便发动「沙漠之盾」,空袭现在看来也不大存在的伊拉克军事基地。
  
  电影的败笔,就是将外交简单两党化,故意忽视跨党派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由是观之,《华氏9/11》本身也可以说是一个阴谋:「全阴谋论」部分铺排得理性,是要证明布什得位不正,以权谋私,完全与国家利益脱节;「半阴谋论」部分铺派得感性,是因为这部分的理性结论(出兵伊拉克并非与美国利益脱)不符合拉票效应,反而可能受到民族主义者激赏,唯有硬销反战的滥觞。如此偷换概念传道,自然缺少政治电影应有的subtlety。国际社会把这出电影捧为经典,证实布什国际声望之差,不作他人想,奈何越俎不能代庖,这是更大的悲哀。

 4 ) 战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正义,还是利益?

“对于战争的态度,恐怕只有争议区域的人群才算是近乎理性的。对于这群人而言,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就像潮水浸过身体而又退去,转而又席卷过来。”

“他们根本不会关心胜负的结果,也不想知道到底鹿死谁手。他们心里清楚,政权的更替无关乎他们的福祉以及社会地位的改变,他们依然要为新的主子做牛做马。”

——乔治·奥威尔《1984》

“战争即和平”是奥威尔在《1984》里提到的一种治国理念,乍一听似乎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但其实是一种相当高明的政策——战争是服务于政治的工具,它最大的用途是为了稳固现有社会阶级,也就是所谓的和平。从古至今,历史无一不是如此。

而这部纪录片正是通过21世纪伊始美国对外的两大战争作为切入点,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战争即和平”的概念。

本片从“911”事件作为切入点,向观众展示小布什总统政府对两个中东国家的不同态度,一个是基地组织领袖本拉登的家族所在地沙特,另一个是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伊拉克。

同时导演还结合文件资料、新闻发言等证据,深度挖掘布什家族和沙特家族的关系、戳破反恐战争背后的谎言,并通过采访和战争影像资料,揭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民众们的影响和伤害。

导演在试图探讨一个问题——美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政府口中所谓的“正义和自由”?还是上层阶级的利益?

如果是前者的话,911事件发生后,在所有民用和商用航空都被管制的情况下,为什么留美的本拉登家族成员可以第一时间被运送出国?这个时候,正义在哪里?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相当的证据表明“911事件”和本拉登有关系,询问相关人证是符合司法程序的吧?导演给我们抽丝剥茧梳理了布什家族和沙特家族的商业利益关系,这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政府的这些行为。

那反恐战争的受益者是谁呢?是美国或者伊拉克的老百姓吗?当然不是,是战争中出售军火和通讯设备的商人,是战争结束后负责伊拉克重建和开采石油的商人,是向笼罩在恐惧阴影下的老百姓出售安保系统的商人......受益者都是特权阶级,属于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也是发动战争的人。

战争真正受害的是谁呢?是从未侵略过美国也未宣称要恐怖袭击美国的伊拉克老百姓!可能有人会说,在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下,伊拉克的老百姓生活本来就很悲惨,美国出兵正是为了解救他们。但20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战争只不过是在老百姓的伤口上撒盐罢了!在美国号称的精准打击下,不少平民沦为战争的牺牲品,他们应该感谢美国带来的“正义和自由”吗?

同时受到伤害的还有奔赴战场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他们大多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例如导演的出生地——密歇根州的弗林特,由于常年的低就业率导致很多当地家庭的成员(包括女性)都将当兵视为最好的生活选择,但如果他们不贫困,他们还会选择上战场吗?

导演对国会议员的街头采访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当政府号召人民为国效力、派专人在贫困地区征兵时,政府官员们却几乎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

在一场战争中,上层阶级负责动动嘴皮子并从中获取巨大利润,而下层阶级则负责承担所有的痛苦,一边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不仅要承受生命风险,甚至连补贴预算都被缩减。如此一来,阶级进一步固化,战争即和平,真是太妙了!

奥威尔的《1984》本来写的是独裁国家的社会现状,没想到在“民主自由”的美国也不遑多让!无论政治和战争包裹上什么外衣,它们都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遮住的是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贪婪、自私和残酷。

片尾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镜头,当失去儿子的母亲前往白宫时,一位路过的大姐大声质疑其痛苦的真实性,并毫无同情地说道:“你应该怪的是基地组织!”,全然不理解他人的痛苦。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愚蠢和无知的人,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这些人是阶级统治的产物,等级社会即是存续在这种愚蠢及无知的基础之上。

回到这部纪录片本身,它的剪辑逻辑非常自然流畅,各种素材的利用和穿插都恰到好处,而且在结合配乐碰撞出的鬼畜效果可谓是讽刺至极。哪怕抛开它的社会意义,仅从制作内容上来看,这也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

但这部纪录片在发行时却遭遇了不少挫折,原制片商迪士尼公司宣布退出该片在美国的发行,并禁止下属的单位米拉麦克斯公司发行,中途索尼公司也停止该片的发行计划。最后,米拉麦克斯的公司老板自掏腰包买断《华氏911》,和狮门影业与IFC电影公司一起才得以发行这部纪录片。

这些波折缘何而起,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但庆幸的是这种声音最终还是被听见了,这对“一言堂”世界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任何声音都是主观的,带有“个人偏见和政治倾向”的,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影片中选取的素材其实也都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它们都是证明导演的观点而存在的。

我们先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最起码它拥有被表达的权力。理想的社会不就是——所有声音都有发表的权力,且都可以互相尊重和理解吗?至于要不要相信这些声音,那也是个体的权力。

以上!

尽管历史上有着这么多前车之鉴,后来者总能不负众望地继续重蹈覆辙,权当做记录吧!毕竟是明事理以来“经历”的第一场国家级战争,等过几十年来再看看后世的评价!

写于2022.4.22,俄乌战争的第58天,冲突不断升级,谈判仍在继续但进展缓慢。

 5 ) 「纪录片」真的能够承受摩尔带给他的功能吗?

关于事实本身让人不适的地方本身已经被摩尔表达得够多:选举舞弊、政治与商业利益勾连、不同的利益集团勾连、对不相关的伊拉克巴格达平民的打击、儿童的、少女的、士兵的身体、政客的变幻与庆祝。每个人甚至都没有在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从政客、商人、甚至是导演摩尔仿佛都有自己的计划。

单作为一个想要清楚一些的观看者,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太累了,要不断地撇开那些摩尔强力影响的情感因素,对每个镜头的有意拼接,每句自带讽刺的解说词,甚至是「独具匠心」的背景音乐,都是对我观看的一种干扰。这个「纪录片」所传达出来的愤怒、嘲讽和阴谋感也许会使某一些观看的人,对某些事情得到最终的、彻底的失望。一切都太没意思了,一切都太奸诈了,所以,是不是要hold yourself together,独善其身,别再被那些孙子骗了,或者让我们跟着摩尔呐喊,呼喊出来一个美丽新世界?

这部片子是为了什么?这种具有事实拼接的纪录片能够带来的愤怒无疑是更加真实、更加剧烈、也更加无力的,而这些强烈而无望的情绪的输出,足够让一些人对这个世界极度失望。

成年之后,你以为自己正在荒诞剧的中央,有人笃信宗教、有人笃信金钱、有人笃信自己正在奉献给国家,成年人的游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高级版的阴谋地狱,你置身于其间,要提醒自己离18岁已经很远了,你应该也在这个欺骗与愚弄规则中来去自如并且理解这一切。

所以,「纪录片」 真的能够承受摩尔带给他的功能吗?或者摩尔应该这样做吗?「华氏911」应该被冠以「纪录片」的名号吗?

我在观看的时候,看到「人偶化」的布什、商人、议员、普通士兵、「烈士」家属,产生了一种动漫人偶感的同时,产生了一种恐怖谷效应,可能是因为我不敢想象事实如此,可能是我在看到人偶化和现实真是的对接之后感到胆寒吧。

 6 ) 哗众取宠的恶搞式误导还是责任心触发的勇敢呐喊

哗众取宠的恶搞式误导还是责任心触发的勇敢呐喊

 


片 名:华氏911

英 文 名:Fahrenheit 9/11

主 演:迈克尔·摩尔、乔治·布什

导 演:迈克尔·摩尔 Michael Moore


对于这部纪录片,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主观意念过于强烈,强烈到有误导观众从而达到某种集团目的的可能。但是此片在戛纳上的成功,又说明了本片绝非意图明显的政治工具或者胡戈式的恶搞以狂卷票房。

先说说我们国人对它的评价。许多网友在网上大发感慨,大呼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电影。这很显然,在我国,即便法律给予公民再大的言论自由,也没有人可以如此公开地对国家领导人评头论足。想想历史上的文字狱,还有曾经在建国后复兴一时的思想禁锢,有种严谨的传统在人民中间传播,很少人愿意去做出头鸟,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挨这头一枪。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模式让所有这般大胆放肆的人没有任何党派或者大集团能够保护他支持他,唯一的结局只会很惨。美国的情形不一样,假如说对共和党和布什失去信任,还能依靠民主党。

多数国人对影片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已轻信了影片,他们无以回绝地站到了导演一边。这是中国观众的习惯。

来看看美国。美国在公映了本片后(注意,是公映,对这部电影的公开放映),上座率极高不说,引起的舆论激辩更是剧烈。许多人在走出电影院后说这是个坏电影,它很糟糕,奇怪的是,违反常理地又有下一批观众去影院寻找他究竟坏在哪里。我不禁怀疑受采访的民众是否说出了心里话,难道他们也面临着同中国人一样的境遇,不得已才贬低影片?无从得知。

更有说服力的是电影公映后的下一次选举。许多人担心电影公映后会对下一届的总统选举造成很大影响,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也许美国人仍是抱着爆米花把它当作商业大片去观看的,也许美国人的确思考的独立性太强了。西方人的理性早就让我惊叹过,我拿它与中国人的摇摆不定相对比。追究原因,很大程度上有信仰差距的成分。中国人在世界上是一个特殊团体(不只中国),原因是这些人是无神论者,不信教,甚至有许多人对无神论者予以鄙视,这很普遍。而西方众多国家的人民有延续了多年的宗教信仰,这种生活方式让西方人更加相信自己,更加理性,外人更加难以说服他们关于信仰的观点。改变一个美国人心中上帝的地位,这个难度可想而之。所以,布什顺利地连任,毫无悬念。布什政府依旧有着极高的支持率,许多人会为布什辩护,其实那不过是无所依靠而顽固的坚持,就像当年美国街头的嬉皮士一样,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一样,他们缺失了信仰,只能找点什么代替,找点什么依靠,比如说毒品,比如说性交,比如说布什。

蓝莓身材的导演出现在电影中,他为我们解读着布什的幕后有怎样的目的,假如说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布什肯定是全美国人的敌人,但是,这一切无从论证,也无法探寻,《华氏911》只能成为政客们茶余饭后扯淡的对象。政治无限大,有人若想颠覆现存的这一切,根本不会有人站出来阻止他,事实会告诉他,别他妈做梦了。

不管怎么说,在哪个国家,一个导演,以极度辛辣嘲讽的笔调去揭发他的总统,这种勇气,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它,充满理解。

 短评

那个傻比演的真好。

3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美国李敖有话说

5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江奶奶也有把小梳子

6分钟前
  • 茶壶
  • 还行

1.政治阴谋,真相难寻。越是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日常”,越是不会让人去怀疑所谓的“合理性”和“真相”,于是人们昏昏然生活在谎言中,那是所有人的“真实”;2.不公平,是不可挽回的真理。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歹毒的死胖子要整死布什个B,哈哈~~~

15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纪录片的效果就在于震撼世人

17分钟前
  • copymie
  • 推荐

前半段很有意思,另类解读。

22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纪录片,迈克尔·摩尔的政治倾向性突出,从手法和内容上都有违传统纪录片中立客观的特质,但还是感染力十足。前半段揭露布什从当选、“黑金”丑闻到反恐的多处黑幕,后半段批判伊拉克战争。全片将幽默感与沉重感并置,通过剪辑、配乐、旁白将对比和反讽运用得炉火纯青。(8.5/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扑通跪倒在鬼畜的剪辑面前

2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议员们是不会让自己孩子上战场的

30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力荐

爱国中年摩尔

32分钟前
  • 我做导演不为艺术只为潜规则
  • 较差

相比胖子其他的作品,这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片子倒是没有多么的喜欢,当然胖子一贯的水准摆在那儿是没可能差到哪儿去的。一如既往的,他带有强烈倾向性和引导性的用旁白和剪辑抨击着小布什政府,配乐依然给力到想揍他。对于一针见血的讽刺,胖子表示已经习惯了。【纪实】?算了吧,本来也不是个老实的!

36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那些相信所有的此类影片都是为特定政治集团服务的人注意了,中国有这样一群导演,他们看不到任何能为之服务的政治集团出现的希望,却仍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事实,不管你如何轻视他们

3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时在广州

40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还行

很强。对布什的表情记忆犹新。

42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第三世界的国家高层们看后会有什么感想呢?

45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纯粹讲述“911事件”来龙去脉的纪录片,以至于9.11这天特地观影时,前面的十几分钟看得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随着观影的继续,我不太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原来事件的背后有这么多我所不知道的纠葛?惊讶中!《华氏9/11》获戛纳金棕榈奖后北美票房大卖,布什拿了金酸莓最差男主角……!

4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能够拍出华氏911呢

49分钟前
  • 马七柒
  • 力荐

我就是信了,怎么着吧!

51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批判的不僅僅是美國。

53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