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HD

主演:塞缪尔·拉巴特,让-保罗·博德斯,米凯尔·奇里尼安,朱尔斯·萨多吉,热雷米·拉厄尔特,克洛伊·茹阿内,瓦西里·施耐德,艾娃·巴亚,内森·格吕菲,塞巴斯蒂安·拉兰内,德米特里·斯托罗奇,泽维尔·玛利,帕斯卡尔·雷内里克,吕迪万·德·夏斯特尼,比莱尔·萨赫里,高塞尔·巴特,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艾乐蒂·纳瓦,安妮-苏菲·拉皮克斯,奥拉娅·埃斯克里巴诺,塞特雅·杜索戈,吉纳维芙·博伊文-鲁西,亚伯拉罕·安克帕,迈克尔·埃斯塔克,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2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4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5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6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3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4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5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6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7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8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19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燃烧的圣堂与圣母的一滴泪,烧毁的塔尖是巴黎人的文明伤疤

“火”作为电影主角进行叙事,将时间拉回2019年震惊世界的灾难新闻,三年疫情足以冲淡公众对人类文明受损的历史记忆,壮烈的燃烧场面又将伤疤重新撕开一遍,提醒所有人逝去之物不可追。精巧设计的各种巧合情节对于快节奏的剧情有所稀释,教堂的福音与暗涌的火势更凸显危机四伏。

对于巴黎的城市形象来说,影片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巴黎的交通拥堵、行政懒惰、管理陈旧,也从巴黎旅人、居住者的憧憬虔诚感受出他们对这座城以及世界文物、历史文明的热爱。

视觉体验是大片质感,逻辑也相对工整,对于救援者的刻画也是正派的、肯牺牲的惯例形象,总体感受是以记录为主的商业大制作院线电影,伴随着马克龙访华,它也是法国向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电影的一个画面让人记忆深刻:航拍的欧式建筑群像中燃烧的教堂穹顶那一团火焰就像一颗心脏,所有人为了它的继续跳动而甘愿付出生命,这也对应着法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愿世界更加美好,不再辜负“圣母的一滴泪”。

 2 ) 历史性的重大灾难——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一场历史性的重大灾难,真实的重现了火灾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从人们的无视、散漫、好奇、担心、着急、无助,到消防队员们的英勇与坚持,最后更多的是感动!庆幸没有人员伤亡,藏品全部被抢救出来,给大家带来希望与信心!

这场灾难不光是给法国人一个巨大打击,更是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上了沉重的一课!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感谢#一点资讯观影团#

 3 ) 马克龙扮演马克龙,沉默就是允许。

这部电影真的不错,看之前以为会是无聊的纪录片。可是看的过程中我真的痛心疾首。刚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在说圣母院着火好像是一种必然。明明有好多次机会可以灭火。看得我直叹气。后面马克龙饰演马克龙,以及指挥官说到:“我们的队员可以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付出一切,但没有任何一位消防员值得去为这一堆破石头献出生命,任何石头都不行。”真的是不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的俗套。最后巴黎人民在河边唱圣歌,真的很打动我。

 4 ) 缅怀法国荣光-3:法式自大绝不相信发生八百年一遇火灾。

Jean-Jacques Annaud是国际化制作和注重吸纳好莱坞式叙事的法国导演,否则好莱坞不会请他执导《兵临城下》。 80岁的他依然沿袭法国式自然主义手法,克制渲染,但叙事非常细腻写实。整体态度不置褒贬,但从电影语言来看,对巴黎圣母院管理当局管理水平之陈旧低下还是持一定批评。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片名非常有力,在法语语境下,联想可驰骋数个世纪。是否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的愤怒,或雨果不朽著作《巴黎圣母院》的续章还是颂扬拿破仑的传奇? 都不是,是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火灾。影片对火情酝酿失控前有极其细腻的表现,也是给傲慢的法国人一次又一次反思挽回的机会。

开篇几分钟,迅速进入首次预警。楼顶维修工人切割作业疏于管理酿火种。

火灾凶兆2,经年积累可燃垃圾。暴露管理死角。

凶兆3,燃烧烟头被风卷入中庭森林,是第二处明火。

凶兆4,电路过载,加剧高温短路产生火花风险,

凶兆5,高度助燃可燃物的处置态度即表明绝不相信火灾的发生。

凶兆6,7,8,鸽子啄啃电线,电气设备严重老化失修。操作电子敲钟的工作人员对钟声异常毫无戒备。

凶兆9,电路短路导致第三处明火。

凶兆10,15-L1号烟雾报警器报警。细节镜头令人感叹。

凶兆11,电脑误读误显报警信号地点文字为:阁楼圣器收藏室。但报警代码正确。

凶兆12,尽职黑人员工查阅地址代码簿,清晰显示:圣器室代码为15-L12,而非15-L1。因此电告上级。

凶兆13,年迈工作人员接警报探查圣器室无火情后,对系统误报习以为常的他迅速离开。头顶中殿森林的浓烟已经冲天,毫无察觉。

凶兆14:15-L1正确地址为:阁楼中殿。两名工作人员到现场发现明火两米多高。拍照报警后拔腿逃生。对眼前灭火器完全无视。当然这种管理水平,灭火器随时可能无法正常使用。最后一次挽回的机会丧失了。此时距首次烟雾报警约半小时。

影片后段,巴黎消防总队负责人(中将军衔)在火灾指挥现场,对总统马克龙有一番解释:消防队员可以舍身营救人命,但是不会为抢救无论多么珍贵的石头或木头而冒险牺牲生命。价值观接受吗?

巴黎圣母院400吨铅板屋顶溶解,沿gargoyle(滴水嘴兽)倾泻而下。如同描写法国著名火山科学家夫妇纪录片《火山挚恋》中的恶魔锅炉在焚烧。

2022《火山挚恋》。恶魔锅炉焚烧吐焰

1200年前,查理曼大帝种下了1300棵橡树。12世纪,法王路易七世砍伐这些树龄超300年的橡树,用其完整的树干建造了巴黎圣母院中殿宏伟的穹顶,法国人自豪地称其为森林。并坚信如此庞大的木结构绝不会燃烧。 延伸阅读: 缅怀法国荣光-1://movie.douban.com/review/14335412/ 缅怀法国荣光-2://movie.douban.com/review/14443022/ 缅怀法国荣光-3://movie.douban.com/review/14582715/ 缅怀法国荣光-4://movie.douban.com/review/14652749/ 缅怀法国荣光-5://movie.douban.com/review/14671278/ 缅怀法国荣光-6://movie.douban.com/review/14768275/ 缅怀法国荣光-7://movie.douban.com/review/14939223/

 5 ) 使人动容的石头故事

95%真实的灾难片,21世纪艺术的落难,看的人心绞痛。 当巴黎圣母院的尖顶付之一炬,向下洒落火星时,仿佛是中世纪的灵魂在俯瞰当代人类的疏忽与愚钝,教堂又给它赋予了一丝罪责和怜悯。 现实的荒诞永远自备戏剧冲突,法国人的幽默也在本片中插空露脸。

一 荒诞的现实 2019年晚间新闻,各国开始粉粉报道同一项事件导演用很多镜头暗示了这次火灾发生的多重巧合,以及巴黎圣母院工作人员的安逸愚钝。当肥胖的老年管理人爬上300层台阶,看了眼中层的塔尖安然无恙又气喘吁吁的准备走时,他身后正在施工的塔尖已经冒出浓烟。再后来,他和藏品保管员助理一起查火点时,两个人着急掉头报警找人灭火,却没看到灭火器就在手边挂着。这些暗示镜头令观众心急如焚和扼腕惋惜,给了影片一种浑然天成的紧迫感,从想了解巴黎圣母院为何燃烧,转变为我就想看你们法国人到底啥时候能救下这团火焰。观众的期待情绪成为电影本身叙事之外的期待,引得大家观察这场作死。

阿诺导演对石头的感情,也在片中展现充足。无论是在巨大摄影棚实景搭建巴黎圣母院内部结构,还是让演员一次次爬上爬下300阶的石头台阶,故事内外都在以石头为主角。映后访谈中导演说“本片的主角是巴黎圣母院,大反派是美丽上进的火焰,具备毁灭性恐怖,消防员们是医生,赶来救助主角,中途遭遇各种阻碍,一切戏剧冲突和事实都围绕着主角和反派自然发生了。”导演的视角和角色安排,让巴黎圣母院成为一个鲜活的主体,让这部电影里的石头如此具备生命力和情感。据导演本人所述,为了还原高达100m的火焰,他在摄影棚里点火烧景,为了得到主教堂穹顶石头全部落下的场面,安排了17个机位拍摄,因为它只能一条过,烧完就没了,也是为了这个画面,影棚的顶也被烧了。《玫瑰之名》那部电影的原作意大利作家也戏称他"你的梦想啊,就是想要讲述那些令人落泪动容的石头的故事。"

 6 ) 爱看的主旋律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2023年最“燃”的电影。一方面是真的烧起来了,另一方面也有点主旋律的味道,挺鼓舞人心。有意外之喜的电影。

是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半纪实类的剧情电影。取材自巴黎圣母院大火事件,电影剧情应该是从历史资料中提取了一些片段进行了故事方面的艺术加工,并且在成片中加入了历史的影像资料,大概是这么个形式。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虽然电影没有很紧凑的结构,但是有很紧张刺激的节奏,前后之间联系很紧密。即使镜头中的故事是忙乱的,但是导演的视角是有条不紊的。再加上出色的配乐,将当时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对荧幕中发生的一切难免捏一把汗。

再加上今天的IMAX荧幕,将巴黎圣母院这一八百五十年的风貌尽数呈现,从烧毁之前再到最后灭火,建筑与历史结合的美感,直观的体现在荧幕上。

并且电影中的灭火情节部分我觉得拍的挺好的。不同于东亚的消防员情节,他们更像是对待一份工作一样去面对,他们愿意为生命牺牲,却也不做过多无谓牺牲。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奉献,但是他们不会被刻画成神。他们只是竭尽自己所能,去拯救这个他们热爱的世界。导演没有刻意去制造矛盾和苦难,只是让消防员们一个一个去解决问题,虽然没有刻意煽情,但是等到钟楼上肆虐的大火,在画面上逐渐减弱,直至黑暗重新回到曾经卡西莫多待过的钟楼,真的跟消防员们一起松了一口气,也有点小庆幸。

有历史片段的纪实,还有故事主导的节拍,确实是一部出乎我意料精彩的电影。

刚好后排坐了一个法国友人家庭,感觉自己好像真在法国见证这个历史事件。

看完对巴黎的交通太失望了。

 短评

我常常想,如今我似乎能够接受一切的毁灭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巴黎圣母院、巴西国立博物馆(我上次去上博是……12年前……),整个人类的知识以及整个人类,我父母终将来临的终别以及我自己的挫败和生命。这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幻影。我心中没有珍贵的东西了吗?我不是拥有一个海洋的眼泪却只能成为一片沙漠吗?#哦也可能只是电影拍得不行#

5分钟前
  • 独自退场
  • 还行

紧张 压迫 窒息 两小时不到的电影 我好像在现场 度过了一整天

7分钟前
  • 哦咦啊咿
  • 力荐

这个片子还是适合在大屏幕上看,当做情景还原式无旁白纪录片来看。巴黎圣母院在你眼前烧了两个小时,真是心要碎了。滚滚铅水从滴水兽口中倾泻而下,是悲剧的绝望的美感。作为马克龙访华的文化推广项目,由马克龙亲自推介,法国文化部长出席中国首映,自揭家丑,不以为羞,此间差距更令人叹息。

9分钟前
  • 某位
  • 推荐

揪着一颗心看完了。一眨眼,已经过去了三年。

11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在马卡龙到访广州的今天,这部电影正好在中国上映。看着屏幕上的马应龙,而马克龙本龙就在几公里外,这也是挺奇幻的

12分钟前
  • 达拉马
  • 力荐

勉强两分。让雅克阿诺用自然主义手法编排了巴黎圣母院大火。火起时展示了各种抓马事件:找不到火源以为报警系统故障、消防员上楼后没有钥匙被一道门挡了回来等等;中段基本以找寻荆棘冠为主要事件,同样继续伴随着乱糟糟的抓马事件;最后顺势收束在信仰上了,上千文物成功转移,没有消防员死亡或重伤,最后一镜是小女孩撤离时绑在蜡烛上祈福的头绳(?)。整个流程捋下来,让人感觉没有这片子没有重点。不是说自然主义就是信马由缰的随便一拍,内容背后的组织也是需要逻辑的,而且本身这片子就没有贯穿任何一条线索的人物,编导统筹的作用就更突出。比如消防员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其中有没有个性角色?这些都缺失,就导致灭火过程牵不动观众心情,只能靠融化的铅水之类纯场面来营造气氛。第三幕群众祈福的场面铺排给的突兀。大外景还原的比较逼真

1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如果真是客观事实,那法国巴黎市政管理能力真的是太差了。巴黎圣母院禁烟区吸烟,忽视烟雾报警器的警报,巴黎圣母院管理人员不会用灭火器消灭火源,消防员的救火效率和工具的破楼,无一不反映市政管理能力不行。里面消防人员救火,外面教徒祈祷,对于无宗教信仰的我看着有些滑稽,可惜了这些历史瑰宝。

17分钟前
  • 豆友183217155
  • 推荐

心痛于灾前一环扣一环的疏漏,但凡堵上了一处都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灾难;感动于结尾处志愿“敢死队”的决心,因为爱着圣母院,也因为前期勘察没问题,所以勇于冲锋救火;这场火灾是人祸,但救下消防队员和圣母院主体的也并非圣母保佑,而是以最后那支小队为代表的勇敢人民

22分钟前
  • Chamomile
  • 推荐

如果故宫着了火

27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推荐

这是一部真实又抓马的纪录片。巴黎圣母院被纵火的再现尤其令人赞叹, 使用了真实的片段,很棒。记录片中描述的巴黎很真实:一直在建设,又美丽又混乱。

29分钟前
  • 拝一刀
  • 还行

真的不愿意再看到什么【五十岁以上出列了】

30分钟前
  • PP Plus
  • 力荐

此时此地在电影院里看这片,有一种时代的荒谬感。/的确容易让人代入故宫如果烧了怎么办?我们连唱什么歌都不知道。

35分钟前
  • 丛二
  • 推荐

原来这八百多年来,真的只有一个“卡西莫多“掌管着整个年久失修的巴黎圣母院所有七百多把进出门的钥匙,而着火那天卡西莫多正好去凡尔赛宫度假了,他得八百里加急赶回巴黎救出圣物......不晓得为啥,看完后第一反应是想把马克龙打一顿。

40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近期重庆山火,同样令人揪心。我怎敢想,曾经与同学军训一路拉歌的那条山路,如今挤进了多少在高温下炙烤的灭火人员,那一颗颗灭火弹投下后火焰会如何给予回应……这些事的背后似乎都有人类的身影。

42分钟前
  • 西南季风
  • 推荐

巴黎圣母院烧成那个鬼样子,大火的原因30%,70%是政府部门问题。水(救援船),陆(消防车、机器人),空(直升机、无人机)都用上了,精神上很着急,身体上跟不上。消防车堵在路上,法国根本没有跟消防车让路一说。救援过程没有章法可言,毫无智慧。最后,有个中士想了个办法,然后还是自愿去救,就是谁愿意上谁救上,不强求。就是说都没人愿意去救火,也就能让巴黎圣母院一直烧,直到自己火灭了为止。救火就是能救就救,不能救就不救,消防员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一点,不能说谁对谁错。我们有奉献精神,别人也有注重自我生命的权利。他们的意识是教堂没了还能再建,消防员人没了,消防员的背后还有他们的家庭。总之,就是法国人天天罢工游行示威不是没道理的,自己的利益永远必须第一位。我怀疑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友情出演。

45分钟前
  • FM窝心
  • 还行

以法国人的散漫和这种反应速度,只是烧了一个圣母院,没把巴黎都点燃已经是烧高香了。这哪是灭火,这是能烧的都基本烧没了才灭的!

48分钟前
  • DANTE
  • 还行

阿诺老师从自然界回到了人间,艺术品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摆设,而是为了反思

52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其实本身的新闻事件不够波云诡谲,更算不得险象重生;离的时间又如此地近,要拓展出一部足量时长的电影都有些困难也更有“意义何在”的疑问。但到底是有经验老道的作者坐阵,无论是吸纳各种细节还是在救援过程中做更多技术性的填充与想象,还是炮制一些充满情感力量的大小场面,纯当一个成熟执行的灾难类电影也可过关。或许比过程还原、探索事件余波更重要的只是想起那个时刻,当太多的事都陷入分裂、立场与观点不断撕扯的今天;用多种语言滚动播出的新闻报道,所有人都尽可能的祈福,那刻这里发生的事情将所有人都联结在了一起。灾难没有将它彻底带走,或许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糟糕。

55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各司其职,没有主角。那天我在家里,忽然听见他说巴黎圣母院在燃烧,有种身处历史之中的感觉。这两年一直活在历史里。

56分钟前
  • 郑乔尹
  • 推荐

施工现场随意丢弃的烟头,第一天上班的安保人员,老旧不靠谱的报警系统,堵在路上的消防车队,妨碍交通的各色行人,爆胎的velib,拿错了的couronne,忘记密码的regisseur ,一级又一级没啥用的行政,最后还是靠几个消防员殊死一搏扑灭了le beffroi nord的火,无数槽点确定真的不是在自黑嘛!开头错过的那么多时间,圣母院就在那里烧啊烧,但也不知道几分是演绎唉。

1小时前
  • Q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