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狗

第08集完结

主演:黛西·梅·库珀,福乐尔·塔什让,杰克·法辛,罗恩·阿德科鲁埃,斯蒂芬·怀特,艾米莉·费尔恩,亚德里安·埃德蒙松,Joshua,Parris,Daniel,Phung,Reid,Anderson,Deana,Taheri,Tobias,Jowett,James,Ashton,Trevor,Walton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落水狗 剧照 NO.1落水狗 剧照 NO.2落水狗 剧照 NO.3落水狗 剧照 NO.4落水狗 剧照 NO.5落水狗 剧照 NO.6落水狗 剧照 NO.13落水狗 剧照 NO.14落水狗 剧照 NO.15落水狗 剧照 NO.16落水狗 剧照 NO.17落水狗 剧照 NO.18落水狗 剧照 NO.19落水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没怎么被提过的小细节

"细节是卖点"基本把大细节全说完了。。。今儿上课学到这部片儿了,讲了些前边评论中没怎么被提到过的小小细节,为之震惊 于是来补充一下。。。可能有点小啰嗦我文笔不好表拍我~

如下列出:

故事发生的仓库是一个棺材仓库(coffin warehouse)

Mr. Blonde出现时就坐在一对包好的棺材上面,隐喻他是个变态的热衷杀戮的人。


关于orange是卧底:

一开始pink和white在争论谁是卧底,房间的背景是一堆粉色和白色的瓶子在左边,一堆橙色的瓶子在右边。橙色瓶子就在指卧底就是orange。

小boss eddie在车里开往仓库时候车开过去,车碾压过去的正是橙色的气球(为毛不是别的颜色...所以也隐喻orange is the cop)。(这detail太小了老师说完之后我现去找了一下...- -)


关于orange和white的感情;

片头大家早餐时每个人都是独立或者两个三个混杂一起出现的镜头,可white&orange却有很长的接近三分钟的取景和剪切!!!(framing and cuting..)

orange和他那位black cop(his trainer) 在咖啡店第一次提到这群坏蛋的时,说到一位long beach mike,orange说"he's a good guy" 然后black cop立马打断他 说这人是fucking scumbag. orange从这儿就开始有点倾向这群坏人。后来他和white产生的感情是昆汀从吴宇森的<喋血双雄>(1989) 借鉴来的。早期吴宇森的香港电影典型套路是 1, 抓人性. (记得发哥的枪战和同时漫天飞的圣母雕像还有鸽子不~) 2, 两个相互很有感情的人,一个被另外一个出卖却不愿意认同这个结果。然后很痛苦纠结。。 昆汀就是搬用了john woo大导演的招牌人物关系运用在了orange&white身上。

orange一团乱的家里那段,带戒指隐喻可能失败的婚姻感情。white跟joe的谈话里面也提到了white和他的一位女朋友分手,所以white感情上也多少处于失落状态。

white和pink两人开始的那段,white说来说去都是怎么送orange去医院。他憔悴,后退依靠着墙,即使orange知道自己底细还是心软想送去医院。和pink打起来持枪相对也全部因为pink做出了'坚决不能送去医院'这个决定。

orange是个"疯子"。整篇orange只有一个mirror shot(电影中出现镜子一般都是隐喻两种对立感情) 且orange的是一个full length mirror shot在他临走下楼时, 镜子中的照出了两个完整的人。如果他下楼,便发生了接下来的种种。如果他不下楼,故事就停止了。他用crazy的口吻跟镜子中的自己对话。下楼以后我们在cop的车里听那几个警察边跟踪他们边说“这卧底就是一疯子”。 他在片尾跟white坦白了自己就是卧底,这是一个没理智的人做的事,说白了也是一疯子。(pink依旧是唯一"professional"的) 当然 坦白的原因也包括对white的感情因素。

white是全片另外一个有mirror shot的人。且他有很多个mirror shots. 从一开始跟pink争论谁是卧底时,镜头在他俩侧面,到后来说话时很久都是对着镜子。white对orange一直有emotional attachment, 改变了他的原本的自己和理智的思路。

Mr. Brown死在车里之后 orange就特呆,然后是white拍着他的肩膀推耸着往前走.镜头对准他俩背影的时候长达好几秒的white手搭在orange肩膀上带着他跑,两个人在一个镜头。(个人觉得好甜蜜啊....- -)

其他,

joe and eddie和Mr. blonde的关系非同寻常的好,虽然这一点不用多提。从blonde进office开始, joe就立刻站起来,完全过分热情,对其他人却并非如此。而且eddie把blonde加入他们新案子也是个临时决定,joe见white时就说是'its a five man job"。They dont bring new guys but vic(blonde).



先写到这儿...
乱七八糟细节我剪切了一些在我相册....大家看着方便啦~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1175938/

 2 ) 答、答、答

《落水狗》是昆汀-塔伦提诺的处女作,于1992年上映。一如昆汀大部分的作品,《落水狗》在美国上映的反应平平,但在欧洲却受到广大的欢迎。尽管是处女作,但昆汀在《落水狗》所展现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超现实般的剪辑手法、黑色喜剧式的幽默、直接冷血的暴力,以及看似无厘头却趣味横生的连续对话。

 

《落水狗》由昆汀-塔伦提诺自编自导,剧情非常简单,一对黑社会父子策划了一场钻石抢劫案,找了6个有案底的人来具体执行,然而在六个人当中有一个是卧底警察,因此在犯案时遭到警方的伏击、发生激烈的枪战,抢匪中的2人当场死亡,其余的人各自逃脱后,先后来到一个事先约定的碰头地点。其中一个人在逃跑过程中挟持了一位警察,几个人试图从这个警察口中逼问出内奸的身份,却在拷问过程中引发内讧,最后互相开枪射击,幸存的1、2人则被冲进来攻坚的警察给开枪打死。

 

这样的故事剧情,如果是由《11罗汉》的导演史蒂文 索达伯格来执导,影片的重点应该会放在抢案的策划与执行过程上,以智力机巧为影片的重点。如果是由《纽约黑帮》的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来执导,影片的重点应该会放在几个人物的舔血生涯上,并以杀手挽歌式的悲壮阴冷来描绘黑社会终局。如果是由《英雄本色》的导演吴宇森来执导,影片的重点应该会放在几个抢匪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枪战过程的暴力美上头。如果是由《教父》的导演佛朗西斯-科波拉来执导,影片的重点应该会放在黑社会老大的深刻心境上,并浓墨重彩地刻画一个黑社会帝国的兴衰。如果是由《穆赫兰大道》的导演大卫-林奇来执导,影片的重点估计会被放在人物扭曲狂躁的内心情感上,影片中的钻石、枪战都会散发阴郁的冷色光,用来作为这种情感的种种象征。

 

不过昆汀-塔伦提诺不是那些导演,他把那些导演的重点都扔到一边去,讲述一个只属于昆汀的故事。首先,在故事一开头时,所有人就都出现,一同坐在餐厅里吃早餐。这些人讲了一大段扯淡式的对话,重点其实只是要带出这几个人的名字,除了黑社会父子外,其他六个人的名字正好是六种颜色。所有人用完餐、浩浩荡荡地从餐厅出发,之后就接到第二幕--行动失败,成员依次逃到事先约定的仓库。抢劫事件的开头和结尾被放在了影片的前头,之后就看要如何带出事件策划的过程、抢劫实施的过程、以及抢劫事件失败的后续行动。昆汀在这部分用了两种手法来说故事,一种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一种是独立片段的插播。有别于一开头所有成员齐聚一堂,在后续的剧情中,人物是一个一个地来到碰头地点,而相关的事实则是被一个一个人物增添进来。

 

首先抵达仓库的两个人开始扯淡,带出了几个人去抢劫、过程中发生枪战、一名成员被杀死的事实,并插播了一段关于两人之一的过往片段,里面解释了黑社会召集这次行动、要在大白天里的几分钟内抢劫一批钻石。第三个成员抵达时,带出了黑社会父子要求大家以颜色代号相称此一安排,并带出了有内奸的事实,此间插播了第三人如何与警方发生枪战、如何顺利逃出来,算是对此次抢劫行动的一个交代。第四个成员抵达时,带来了成员之间的嫌隙,并带来一名警察,为找出内奸开出道路。此间插播了第四个成员的回顾,显示此人与黑社会父子有深厚的情谊,还是个喜欢用剃刀伤人的人。紧接着黑社会父子中的儿子抵达了,带走其中两个成员去将外头的汽车处理掉,目的是为昆汀腾出暴力美学的展示空间,并带出内奸的真实身份。此间插播了内奸加入行动的缘由和过程。黑社会儿子和两名成员回来,发现第四名成员被另一名成员给打死,黑社会儿子将警察打死,并怀疑另一名成员就是内奸。在这两段中,昆汀特有的连续射击上演,人物每次开枪必然是打个一梭子弹才罢手。终于,黑社会父亲来了,带来最终一名成员已经死亡的消息,并指出杀死第四名成员的就是内奸,结果另一名成员不同意,与两父子互相对射,父子双亡,该成员重伤。最后,内奸承认自己是内奸,重伤成员准备对他开枪时,警察攻入、一声喝令、以及一梭子弹。

 

影片没有对行动的事前规划做描述、也没演出抢案的实施过程、黑社会老大是什么背景没提到、几个成员的背景历程也没提到,别说兄弟情谊,这几个人根本都不怎么认识彼此。看似空洞的剧情,却能被昆汀-塔伦提诺制作成一部趣味的电影。打乱顺序的剪辑方式、无厘头的对话、以及暴力是昆汀-塔伦提诺的主要特色,在昆汀的作品中很容易发现幽默、解气的趣味,但却绝难找到纠葛的情感、内心的挣扎、人世的悲凉、家族的兴衰。而昆汀作品中的人物,一般的表现方式就是骂骂咧咧地怒斥、絮絮叨叨地说事、或是兴高采烈地讲笑话,很少有人物会沉思,一切都在面上,没有内心戏的演绎。原本,直接且浮面的剧情、对话,会让作品显得低级没水平,但昆汀却透过带有创意的剪辑方式,让影片呈现另类且鬼才般的效果。原本,散乱的剪辑方式很容易让观众迷失掉,但昆汀却能用大量无厘头却逗趣的对话,来衔接片段中的内容,并让整部影片保持一种相同的氛围与行进节奏。因此,尽管昆汀-塔伦提诺的作品在美国常是毁誉参半,但在注重表现手法、感觉意念的欧洲,始终有大批忠实的拥护者。

 3 ) 幽默

《落水狗》是昆汀当年制作的崭露头角的一部暴力血腥喜剧片,是昆汀式暴力美学的第一部作品,剧情幽默风趣,用六种颜色分别代表完全陌生的不同性格的强盗,你怀疑我我怀疑你的逗比式推理为本片的主线,也是‘落水狗’的真正内涵!本片的喜剧成分流露于满满的粗话的言语中,也为后来的昆汀式暴力美学作铺垫!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的融合,人物群像精准的把控,话唠式的台词却又有以对人性的深谙,使电影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在一个小仓库里,绽放出了甚为惊艳的悬疑渲染。

 4 ) 结构的力量

1992年,昆汀·塔伦蒂诺还是不知名的好莱坞新人,连小咖都算不上,到处为自己的影片筹款而低三下四。最后搞来了几万美元,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出各种关系,才把自己的处女作《落水狗》送到了圣丹斯电影节。

结果,一战成名,而且一发不可收。在两年之后,他拿出了轰动全球的黑色电影《低俗小说》,由此走上了一代名导之路。在被奥斯卡规训之前,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虚张声势的话唠,用伏笔和反转埋下剧情炸药;人物絮絮叨叨的台词控制着叙事的节奏,同时起到塑造人物,传递出或反讽或欣赏的角色特征。

当然还有他招牌式的,偷师港片的暴力美学。在令人生厌又略显无聊的对白中突然施以夸张的血腥暴力,这种伎俩令其导演的电影《杀死比尔》即使现在看起来依然冷冽,让人不寒而栗,神经疼痛。

他今年又将为影迷奉上大作《好莱坞往事》,且该片已经内地定档,影迷将难得的在大银幕上看到昆汀作品。

虽然在《无耻混蛋》之后,昆汀的个人风格稍微收敛,为商业化做出了更多的妥协,但其个人风格依然穿插于影片的各个角落中,仿佛“病毒”一般感染着古典电影元素的各大“细胞”,让传统的黑帮片,警匪片,动作片,最后都成为了打上强烈风格烙印的“昆汀电影”。

要了解昆汀的电影风格,自然必须从其第一部长片说起,那部看起来粗糙,但实则相当精良的处女作《落水狗》,是后期所有昆汀电影的类型和风格起源。

昆汀的电影特征不在故事,而在叙事,即讲故事的手法。18岁中学毕业后,昆汀在一家录像租赁店打零工混日子,找梦想。作为看片狂人,他依靠模仿和自学,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1991年,他出售自己撰写的剧本《致命浪漫》,获得了5万美元收入,决拿到“第一桶金”的他,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落水狗》。

《落水狗》几乎可以用30秒就讲完整个故事脉络。黑帮大佬父子找了一群混混去打劫珠宝店,结果混混中有警察卧底,打劫时一群人被警察伏击。死的死,伤的伤,杀回仓库集合的混混又相互猜疑,最后大动肝火,一群看似凶狠的暴徒相继死于傲慢和心软。

这个故事极为俗套,且影片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大场面街头枪战,更没有峰回路转的经典故事。作为新人,昆汀选择了“讨巧”的方式,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把整个抢劫过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打碎后,按照人物的不同视角,重新拼凑,让观众一步步,逐渐了解到这个事件背后的真相,以及导致结局的重要根源。

看昆汀的电影,一定要熟悉“突转与反讽”两个概念。影片第一幕,是看惯了好莱坞“三段叙事”风格电影影迷通常会认为极为无聊的话唠。一群黑帮混混在抢劫之前的早餐里相互“嘴炮”,大放厥词,从麦当娜的歌聊到老掉牙的电影,最后还未不给服务员一美元小费而争执不休。

其实,这段群戏嘴炮极为关键,你能通过人物的台词了解到各个角色的性格,或伪装的,或真实的。比如那位不愿付小费的粉先生,为自己不付钱找了各种原因,最后因为大佬发话又不得不付钱,这一性格特征为他后面在仓库的行为提供了前提和逻辑动机;

而看不惯此行为的白先生,虽为抢劫犯,但内心有一股侠气,正义凛然,讲义气的性格很快显露出来;那个皮笑肉不笑,动不动就要拔枪的金先生其实在众人谈话时就露出了偏执狂的一面;而极少发话,藏有心事的橙先生其实一早就让人猜疑;而一群人火并的导火索,认为必须要付小费的大佬乔的强势,也在这一幕表现的入木三分。一群人的谈话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弱点,同时也能判断他们相互性格带来的交流障碍,预示着他们行动的不顺,以及最终可能引发的悲剧。

昆汀的戏极少有废笔,所有的看似平淡都是为突转埋下伏笔,积蓄张力。一群人谈笑风生后,马上就是白先生带着受伤发狂的橙先生逃回仓库,一前一后的戏剧性落差是昆汀惯用的突转手法。

回到仓库后,不愿付小费的粉先生,暴力无端的金先生,以及大佬和儿子相继回到仓库,观众将见识一场原本不会引发的火并经过。而在讲述结果之前,昆汀又通过插叙和倒叙分别讲述了白先生、金先生,以及橙先生加入这场行动的原因。三段插叙的安排,一方面是为继续深挖人物性格,同时还建立了人物之间关系的逻辑。比如为什么大佬儿子会无比信任金先生不是卧底。从两人在办公室如孩童的打闹,以及他本身的暴力倾向就可看出;

为什么白先生会拼命维护橙先生,甚至不惜为此与作为朋友的大佬拔枪相对,首先是白先生内心的正义,以及他和橙先生在抢劫前就建立了“大佬与小弟”的深厚友谊。

那么为什么橙先生能骗过一群“资深又专业”的混混呢。当你看到橙先生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惜大段背台词,以及他行动前“整装待发”的细腻心思时,你就会明白人物内心的缜密以及前期准备的充分。

所有的戏份都是为了证明故事结局的“自恰”,让其因果联系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在故事的最后一幕,即通过回忆性叙事抖落橙先生的身份时,反讽的基调又显露出来。如果说一开始,影迷还在烧脑谁是卧底,在故事进展到这一幕时,其实谜底已经揭晓,昆汀直接告诉了观众的伏笔炸弹的位置,然后调皮地开始了倒数计时,让观众亲眼看见一群蒙在谷底的悍匪因为各自性格的缺陷而落入悲剧性的圈套中。

非线性的回忆性叙事场景中展示的细节表现了昆汀对于剧本的极度执着,他势必要把每场戏拍到最好。他在乎电影,且十分耐心,舍得花时间来保证每个镜头角度、每个眼神、每个动作,以及摄影机的每次运动都能满足故事的需要。

相比《低俗小说》的精致,胖哥其实更喜欢《落水狗》的粗中有细。整部电影的场景除了一开场的早餐店,就是后面的厂库,经费的捉襟见肘让影片在极简风格中更加凸显出运镜和表演的重要性。

我们总是电影的灵魂是故事,但我们常常忘记,说好一个故事有时比故事本身更加重要。电影是一个有多种元素组成的有机体,就像大众对于美的定义一样,虽然有传统意义的美人表征,但因为某一方面的突出,我们同样可以把其看作美的代表。

所以,经典的电影论述的是永恒的、普遍的形式,而是公式;论述的是一丝不苟,不是旁门捷径;论述的是独创,而不是机械的复制。在这一点的实践上,昆汀通过《落水狗》做到了,并且一直践行,终让他成为一代大师。

 5 ) 昆汀回顾展:落水风云

  在经历了三年的沉寂后,痞子昆汀终于在2012年这个从他出道至今刚好二十年的年份强势回归,称今年为昆汀迷的嘉年华毫不为过,其自编自导的另类西部新作《被解放的迪亚戈》即将杀入年底高手云集的颁奖季,而由其监制的邪典功夫新片《铁拳》也已登陆北美各大院线,除此之外,纪念昆汀出道二十周年的“塔伦蒂诺20年”蓝光套装也发售在即,各种纪念活动也陆续开展,其中,有关其早期两部经典作品《落水狗》和《低俗小说》的修复重映活动格外引人注意。作为塔伦蒂诺的铁杆粉丝,虽然无法在北美见证数码修复技术带给上述两部佳作的全新魅力,但我依然翻出了自己网盘中储存已久的这两部作品,进行了第N次的重新回味,也算是与全球的昆粉同乐了嘛。
  作为昆汀职业生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完整导演作品,熟悉《落水狗》的影迷必然知晓本片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林岭东的那部同样经典的《龙虎风云》,其实对香港电影顶礼膜拜的昆汀早在由其担任编剧的作品《致命浪漫》中便已经展现出了自己作品深受港片影响的一面,如跳跃性的夸张情节,放纵的幽默笑料以及张扬不羁的暴力动作场面等。所以,我也找来了林岭东的这部《龙虎风云》与《落水狗》一起重新做了一次观赏与对比分析,在此做一下粗略的个人论述。
   首先这两部电影皆讲述了一段有关情义的江湖警匪恩怨,《龙虎风云》在前,借鉴者《落水狗》在后:一群有情有义而又性情复杂的匪徒与一个潜伏在其中而性格又同样如此的警方卧底在一次抢劫钻石珠宝的联合行动前后彼此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情感碰撞从而引发的一段黑色故事。只是相对于《龙虎风云》的宿命悲情,《落水狗》的情绪明显要活泼和冷幽默:周润发伴着无奈忧伤的爵士乐奔跑在大街上,众落水狗们却伴着老牌舞曲《little green bag》在马路边大摇大摆的升格出镜,昆汀凭借自己对音乐与画面的精确把握赋予了《落水狗》不同于《龙虎风云》的一种可爱的情调。
  香港电影总是喜欢展现双雄之间的情义,《龙虎风云》亦是如此,林岭东把更多的镜头交给了周润发与李修贤这对身处对立面的惺惺相惜者,着重刻画了二人的精神世界,对于其他警匪角色的塑造只是点到为止,基本处于脸谱化,而将大量的时间空间投入到了一轮轮紧张刺激的情节场面的展现上了,这符合主流香港电影一贯的快节奏与娱乐性;而昆汀因成本与技术的限制而基本放弃了形如抢劫火并这样的高调戏份,反而凭借自己驾驭对白的高超技能,通过大量风趣而富有内涵的对话交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仅用了餐厅、仓库、办公室、车厢、酒吧等几个场景便把全片的主要线索与风格交代完毕。不仅如此,大量的对白在创造出因新型的叙事技巧而彰显出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近乎完美的让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起来。除了蒂姆罗斯与哈威凯特尔这对警匪基友,迈克尔马德森、史蒂夫布西密等配角也因属于自己的台词与肢体语言而变得鲜活与深入人心。昆汀虽然没能在本片中拍出香港电影的那种激烈的动作场面,但深握港片精髓的他依然凭借良好的场面调度与疯狂大胆的想象力表达出了港片的那种“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情绪,好比马德森虐待警察,凯特尔打爆警车,还有布西密街头逃窜等桥段,结尾的乱枪更是与《龙虎风云》如出一辙。
  也许《落水狗》没有《龙虎风云》看起来那么热闹,但《落水狗》好似一块浓浓的巧克力,放在嘴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越嚼越有味道,即便外表看起来不如纽结糖般华丽。但毕竟林岭东代表着香港电影的江湖情怀,昆汀代表着独立运动的叛逆精神,二人的拍片宗旨有异,作品间自然也谈不上谁优谁劣了,要身为影迷的我来说:“都是好片!”



 6 ) 流氓品位——落水狗

如果哪个能把流氓和品位完美置于一身,人们能在大脑里首先浮现的莫过于一个叫作昆丁·塔伦蒂诺的痞子了。不过这里不是推荐他每一部被奉为经典的电影作品,而是他在自己电影中展示着他无与伦比的独特的音乐品位。

~~~~~~~~~~~~~~~~~~~~~~~~~~~~~~~~


1992年,《落水狗》

 

黑帮无间道剧情、血淋淋、黑色幽默,自相残杀、爆头、割耳朵、S*M等等。但我倒喜欢片中喋喋不休的粗口,调侃的、讽刺的,看起来让人大呼过瘾。电影开始那个圆桌‘会议’,一共用了27次f*u*c*k,每次听起都是如此的流氓,还不忘拿‘麦当娜’说事,不过后来麦当娜倒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反对昆廷·塔伦迪诺把她的歌说成是"像个处*女"。她送给他一张自己的"色*情"专辑,上面写着"致昆廷。这和阴*茎无关,只是爱情。麦当娜。"(参考:8. Madonna Speech (Dialogue) - Eddie Bunker,看可爱的昆丁到底D*I*C*K了多少次,搞得麦姐这么紧张 )

 

低俗归低俗,反正我们现在讲的就是‘流氓’喜欢的东西。

 

话说Mr.白,橙,金,棕,粉,蓝!像群‘芭比娃娃’去抢劫银行,有卧底,有惊慌失措,没了理智,一个接一个去见马克思。这样普通的剧情,但还是被昆廷·塔伦迪诺拍得如此耐看,这种感觉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暴力推从完全是一种欣赏膜拜的高度。

 

这是一张能让你联想到美国西部舒畅、宽广的乡村悠闲生活的原声,那就意味着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上世纪60、70年代根源摇滚、布鲁斯、乡村音乐最纯粹的一面。

 

Steven Wright 低沉的有点吓人的Dialogue后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叫‘George Baker Selection ’的组合带来挑逗的布鲁斯摇滚乐,然后就是我们的‘芭比娃娃’们出场,整个气氛就是有事发生,而且是糟糕的事情。


Hooked on a Feeling - Blue Swede 其实是情歌不得了的情歌,在‘出征’前来得如此的轻快,不过还是在四人车了对一个黑人女人谈论一番,很是享受。


大家应该记得这三人在看谁吧,诡异的笑,这是电影里最喜欢的一个镜头,电影里最精彩的两个音乐桥段也是车箱里这个条*子贡献的。昆丁总是能有独特的暴力,混着这首 I Gotcha - Joe Tex ,可怜的条子被K了又K,另一种享受。


这桥段谁都不会忘记,没有谁比迈克尔·马德森这个B级片常客更适合饰演一个听着摇滚乐很享受去给人家脸上来一刀或者硬生生割下人家耳朵的死变态了,好好欣赏下吧!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 - Stealers Wheel


专辑曲目:

1. And Now Little Green Bag...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2. Little Green Bag - George Baker Selection
3. Rock Flock of Five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4. Hooked on a Feeling - Blue Swede
5. Bohemiath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6. I Gotcha - Joe Tex
7. Magic Carpet Ride - Bedlam
8. Madonna Speech (Dialogue) - Eddie Bunker
9. Fool for Love - Sandy Rogers
10. Super Sounds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11. 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 - Stealers Wheel
12. Harvest Moon - Bedlam
13. Let's Get a Taco (Dialogue) - Harvey Keitel
14. Keep on Truckin'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15. Coconut - Harry Nilsson
16. Home of Rock (Dialogue) - Steven Wright

 短评

脏话连篇、血浆四溢、低俗趣味、时空交错、黑色幽默、客串抢镜,初入影坛就能拍得如此面面俱到老辣成熟,不得不叹服,配乐带劲勾魂,挑逗着兴奋的神经,帅惨的蒂姆·罗斯极富喜感 ,白橙暧昧混合挺有料,这部处处闪光的处女作无疑成了昆汀将是超过瘾嗨片重要标签的最佳佐证。

5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1992,导演:昆汀·塔伦蒂诺,29岁。1992年,昆汀·塔伦蒂诺的处女作《落水狗》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昆汀的编导才能得到评委一致青睐,影片的暴力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从这部最早的作品中,我们已经不难看出昆汀独特的电影风格,影片中的暴力事件、黑帮人物、

9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其实,我是一个警察。”噗~你会在得救时告诉对方卧底的真相吗?这显然违背常理。Mr.White对Mr.Orange说,与其半死不活的被警察抓住,还不如我替你解决吧。砰~(枪声响起)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更有意思?因为最后谁也不是赢家。

11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我终于找到真正出处了,“对不起,我是警察”

15分钟前
  • 推荐

~ 这才叫摇滚的节奏啊 操

20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昆丁的处女作拿到现在来看也是很不错的,只不过据说他“摘抄”太多。其实我最欣赏的一直是他叙事的方式,个人对暴力美学是没有多大共鸣的,可能因为我太麻木了,对非极致的暴力血腥画面都感觉像白开水一样的无味正常。想想看我到现在真的觉得有点“暴力”的只有三池崇史《切肤之爱》的锯脚,三池崇史《杀手阿一》的割舌头,Darren Aronofsky《pi》的戳大脑,伯格曼《假面》的按鹿眼睛,陈子谦《十五》的吞药。全部都只是一瞬间的事。

24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都说不错,比PULP FICTIONG还纯粹锋利,可能我英语不好,习惯了看情节,不喜欢冗长的脱口秀

26分钟前
  • forever young
  • 还行

粉先生为什么成为最后的赢家?因为他从一开头就是行动团队中的“异类”。餐馆付账,其他人都掏了一美元小费,唯独他不给。并且巧舌如簧,理据滔滔,说的最后连橙先生都动了心,也试图收回小费。再看冠名一场戏。对于自己分到的颜色,现场无人提出异议,除了……“为什么我是粉色?”但据理力争之后,一旦发现无人相挺,老大动气,便不再矫情,马上接受。就像之前在餐馆,老大拉下脸发话后还是付了小费。虽然嘴上仍在叨咕是看在老大请吃早餐的份上,平时绝不如此。粉先生是犹太人,吝啬乃其特征之一。但犹太人还有个特征:在展示自身缺陷的同时,思维意识当中却散发着独立、理性的光辉。后者正是粉能在这场乱战血拼中全身而退的首要原因:不愿盲从,但要懂得妥协。……https://www.douban.com/note/538637819/

2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鬼才处女作,几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真是太会玩障眼法了。血浆泼得我想狂喊救命!!!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实在是太喜欢Steve Buscemi(本片讲述了白先生和橙先生感天动地都爱情故事……以及论一名黑涩会(粉先生)的职业修养……)

30分钟前
  • 可怜的病痛患者
  • 力荐

一出来便是经典之作~个人觉得比低俗小说还要更精彩~只是不明白,怎么这小子一出道就能网罗这么多出色的演员呢?

34分钟前
  • mumacao
  • 力荐

fuck you !fuck you ! im fucking dying man.

39分钟前
  • Little Punk
  • 还行

被绑警察和橙先生讲话时,有一半是模糊镜头,可以讨论下。昆汀演棕先生,提姆罗斯演橙先生。橙先生是卧底警察。棕先生和蓝先生在抢劫时死掉。最后,橙先生被个过路的女人误打伤,他打死了金先生,白先生打死黑帮老大,黑帮老大的儿子艾迪打死白先生,艾迪又被橙先生打死。最后似乎剩了个粉先生。

41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当时我就在纳闷初出茅庐的昆丁怎么会有办法弄到这么多老手来陪他玩这场血腥游戏.这个路人甲级的褐色先生自始至终都是那个倒霉的脑袋被射穿的家伙,头脑简单的白.凶残暴虐的金.临死得意忘形最终丢掉性命的橙.蓝色更是超级路人.最后拿到钻石的还是我们心爱的疯子史蒂夫.虽然不在一线上,却抢眼依旧

4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原来这就是“其实,我是个警察”的出处……Tim Roth同学无论满身是血也好,小南瓜状也好,都是我的type……另,Mr.White对Mr.Orange的感情真是让人很沸腾啊很沸腾……

44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新发现。橙先生做卧底,编造了一个假故事,在酒吧他特地跟同伙讲了一个细节,在厕所里遇到四个警察和一只狗。明明未曾发生过,但橙先生专挑出来细讲。昆汀特地用了不少笔墨去描述那个“虚构”场景。一个故事的生机就是细节,昆汀在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就已经对这条法则了如于心,技法也已经出神入化。2020.7.5第三看,成色像钻石般璀璨。取色名的对话戳中笑点。

47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在一片Fucking声中,我想补上一句:This is a fucking good movie! —— 昆汀的唠叨还真是没完没了,除了几处配乐主导,全片几乎没留10秒左右的时间让人物不说不骂不叫地安静一会儿,而繁杂的对白中真正把我逗到不行的谈话就只有粉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专业犯罪者、还有他对于粉先生这个代号的质疑。-2014.04.25 @资料馆 重温

5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躺着都可以成为经典的Tim Roth。。。

55分钟前
  • 鸭梨
  • 力荐

“对不起,我是警察。”昆汀的低成本处女作,他的作品或许不能称之为经典,但总透着一股另类,但凡看过的人绝对很难忘记他独特的黑色动作喜剧电影风格和那fuck满天飞的片段。而且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为什么能找来这么多好手陪他,史蒂夫·布西密更是让我喜欢的不得了。★★★★

60分钟前
  • Q。
  • 推荐

Mr. White真他妈太仗义了

1小时前
  • 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