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一个运动达人,打网球从来没有输过,你阳光开朗活力四射,你的爱情事业都很得意,可是突然有一天,你感染了一种病毒,全身瘫痪,无法呼吸,身体只有颈部以上可以动,离开呼吸机两分钟,你就会窒息死亡。
面对如此困境,你怎么选择?选择死亡还是一辈子躺在床上苟且?
电影《一呼一吸》,英文名《breathe》,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根据《BJ单身日记》制片人Jonathan Cavendish父母的亲身经历改编。
电影讲述了帅气、聪明、热爱冒险的罗宾(安德鲁·加菲尔德 饰)和美丽的黛安娜(克莱尔·芙伊 饰)相恋结婚,但28岁的罗宾却得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身体从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只能依靠一台呼吸机维持生命。
最初医生认为罗宾只能活3个月,但他的妻子戴安娜不顾医生反对将他接回家照顾,在妻子坚毅与温柔的照顾下,罗宾突破了残疾身体的禁锢勇敢快乐地活着。直到1994年,64岁的罗宾去世,而多活36年的他也成为一个医学奇迹。
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罗宾,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血战钢锯岭》中他是手无寸铁却拯救无数战友性命的虔诚信徒,《社交网络》中他是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一呼一吸》中的他,却是一个连呼吸都无法自主的可怜之人,由于无法动弹,他只能依靠眼睛和表情来刻画罗宾这个被命运捉弄的人。
2
影片刚过10分钟,罗宾就被诊断出了绝症,吝啬的导演用这短短的十分钟,刻画了罗宾和戴安娜之间的爱情,然后用剩余的100分钟,加固、持续这一情感,最终发酵为超越爱情的伟大情义。
恋爱时,罗宾开着飞机和戴安娜翱翔天空,从高处俯瞰肯尼亚最美的地形,让我想起《走出非洲》里的梅姨,和她心爱的男人一起翱翔天际,他还给她洗头发,那是电影屏幕上最浪漫的情侣间的互动。
罗宾和戴安娜去野外采茶露营,倾听洪荒创世时黎明的声音,他们在非洲的落日下许下最美的誓言,相守一生。尤其是在戴安娜怀孕之后,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振奋,美好的未来平铺在他们面前。
如果没有病毒感染,他们将是世上最幸福的夫妻。
然而,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分岔,他们的人生便头也不回地往另一条道路狂奔而去,却也让我们知道了另一个目眩神迷的故事。
3
受20世纪50年代医疗水平的限制,老旧、聒噪、丑陋的呼吸器,是罗宾仅剩几个月生命的全部希望。他日复一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无生趣,只想一死了之,戴安娜用尽办法带着罗宾逃离了医院的禁锢。
归家后的罗宾恢复了健康时的乐观幽默。
家中的小狗在玩耍中碰掉了呼吸机的插座,罗宾差点窒息而亡,醒来后笑着说“还挺有趣的。”
夫妻俩会经常开玩笑调侃对方,
戴安娜:可怜的罗宾,全身瘫痪一辈子。 罗宾:是啊,听说他可怜的妻子是个圣人。 戴安娜:她确实是个圣人。 罗宾:很美丽的圣人。
罗宾的教授朋友为他设计了一种内置呼吸器的轮椅,他终于可以移动,从永远躺在床上的枯燥生活中解救了出来。
一家人去西班牙旅行,看地中海的日出,半路,呼吸机坏了,他们被迫滞留野外,等待朋友从英国飞到西班牙营救。在此期间,戴安娜与儿子乔纳森轮流按捏气囊让罗宾维持呼吸。他们的乐观与随遇而安让人动容,在荒郊野外,喝着下午茶,互相打趣,没有抱怨。
他们还与当地热情的西班牙人民开起了大party,昼夜不休。朋友到来时吃惊的说,你们不是应该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吗?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每一个在重病中,有着顽强求生意志的人,身边都有一个深爱着他们渴望他们活着的亲人或爱人,比如罗宾的妻子戴安娜,比如《姐姐的守护者》中的妈妈,他们顽强又顽固的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撼动命运,她们也确实做到了。彪悍的英气和勇敢的宣言,让她们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4
瘫痪十一年后,罗宾决定帮助和他一样的人。当时的英国有几万个重度残障人士,一辈子都要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们不知道还可以像罗宾一样生活。
夫妇俩想各种方法筹集资金,制造了更多的轮椅,让医院里和罗宾一样的病人们,逃离了牢笼,看见了外面的世界。
然而,三十多年使用呼吸机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罗宾的胸膜长期受到摩擦,造成细微的磨损,导致流血。流血频率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严重,他最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血液淹死。
自从瘫痪之后,罗宾之所以选择继续活着,是因为他想精彩地度过这一生,而不是苦苦挣扎苟且偷生。所以,当他再也无法继续精彩时,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朋友们无法接受他的选择,因为朋友们都需要他,他的存在,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激励。
但戴安娜却说,罗宾不能为了朋友而活。
戴安娜隐忍、深沉又勇敢地爱着罗宾,30年前,她毅然选择带罗宾逃离医院,把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而如今,她选择同意丈夫的死。
没有什么比这份“成全与尊重”更令人钦佩了。
我欣赏戴安娜的美丽,更仰望她的力量,在日复一日的枯燥担忧中,因为这个女人,生活中所有的残败被遗忘,所有的平庸皆可忽略。
戴安娜的爱就是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的爱情诗一样绚烂热烈:
我要从所有的时代,从所有的黑夜那里, 从所有的金色旗帜下,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 我要从所有人那里夺回你,我要决一雌雄把你带走。 你要屏住呼吸。
5
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说到,英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的神性,只是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和呈现出来。为了实现这种成就,我们要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接受冒险的召唤,跨越阈限、获得援助、接受考验、被传授奥义,最终回归。
如果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待“英雄之旅”,罗宾和戴安娜都是英雄。
罗宾离世后,戴安娜没有再嫁,她是三胞胎的奶奶,儿子乔纳森成为一名电影制片,他将这部电影献给他的母亲以及选择活着看他长大的父亲。
《触不可及》跟此片应该属于类似题材。
我偏爱此类题材,不是因为励志,而是因为当你身陷困境的时候,看完这类电影,总能惊醒发现——生命原来有如此强大的转圜余地,绝地求生,绝非虚言。
大好前途的青年,前一刻还是网球场上英姿潇洒的少年,下一刻就被医生判了死刑。
不,比死更惨,连呼吸都无法自主,全然要依靠一台机器帮助呼吸。
除了一颗头脑,他身体的其余部分全部形同摆设。
娇妻在旁,幼子还未出生。算是晴天霹雳。
看着光鲜的白富美太太,此刻却如同圣母,誓死守护在旁。
他不能死,而为了活下去,第一件事就是逃离医院。因为不自由,毋宁死。
他们逃出了医院,回到了妻子精心打造的郊区别墅。在那里,他感觉自己有了生的憧憬。
即便只剩一个大脑,却也绝不闲置。
既然只需要呼吸机就可以活,那是不是,只要保证随时携带呼吸机就可以出门?
于是,他们一次次改造呼吸机,让它变小变轻,与轮椅几近一体,这样他不仅逃离了医院,甚至还能妻子儿子一起全家旅行。
他带着轮椅坐上了汽车、坐上了飞机,谁也料想不到,他过上了比大部分正常人都自由的人生。
然后,一个更大的计划在他脑子里产生。
在德国,他见到了最高级的医院里,那些人躺在呼吸机里,如同一个个罐头。
德国人引以为豪,我们这是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他叹息,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形同监狱。
他要拯救如同他一般的患者。
世界的历史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的人。
当所有人觉得不穿鞋正常的时候,这样的人却会觉得,人为什么不能穿上鞋子?
总有人类,相信人可以跑的比马快,飞的比鸟更高,想要去地球之外看看月亮。
这样的人,不相信什么是必须的、应该的、肯定的。他们是整个人类的叛逆者。逆天改命,即先知。
假若呼吸就可以活着,那为什么不能让生病的人呼吸的更美一些呢?
当生命中只剩下呼吸这件事可以追求的时候,他的确做到了极限。
如同阿甘一样,他把自己的呼吸,活成了一种行为艺术。
最后,他的行为艺术,让他魅力四射。
我看到那些男男女女围绕在他身边,如同围绕在神面前时,感觉有些可笑。
人类说到底是脆弱的,在强大的灵魂面前,一切虚无的颜值、财富、名利这些标准,好像都不重要了。
但如果同样一具病着的躯壳躺在这里,只是呼吸,他们恐怕又只会投来鄙夷和同情,心里嘀咕一句,这什么怪人。
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原本只是活着,看着孩子长大。
后来一切超出了预期。
当生命最终的尽头来临,他一如当年逃离医院时那样,安排好了一切,因为,不自由,毋宁死。
此生他惟一感到愧疚的,大抵是,当年一眼万年,一见钟情追到的姑娘,假如他知道自己不久就会步入这样的故事里,他还会示爱,还会娶她吗?
如果没有跟他在一起,她此生肯定要更轻松愉快许多,不会每日坐卧不安,惟恐死神来敲门,还要做他的终生护士、保姆、管家。
这也是命运吊诡之处吧。
anyway,趁我们现在还可以呼吸,努力让我们的呼吸自在一点、轻松一点、美好一点。
生命本就是呼吸而来、呼吸而去。
那是我们最容易遗忘,却又最容易满足的自由。
按照国内电影电视剧的套路,至少得过半男女主才在一起,但这里开场就是两人相见,大概5分钟之后,Diana就非Robin不嫁了,大概20分钟,Robin就已经倒下确诊为小儿麻痹症,已经插管了,速度极快。
Robin一开始一心求死,后来想通了,选择为妻儿活下去,但他不甘心在医院里度过一生,于是在妻子的帮助下选择出院,哪怕每天承受死的风险也要活得精彩。出院后的生活很精彩同时也很惊险,首先是在家里,狗狗邦吉把插头弄掉了,还好Diana及时发现,之后狗狗就再也没出现过了,谁敢呀;他们去西班牙旅行,发现呼吸机坏了,在路边等特迪从英国飞过来给他修,不过这家人就在公路上野餐了起来,还吸引了其他人一起加入进来,场面可欢乐了。以上是Robin自身生活和心态的改变,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迪设计的轮椅,他想改变其他严重残疾人的生活,让他们也能堂堂正正生活,而不只是活着,他们开始跑医院,一开始当然是受到了很多阻碍,后来向简·内维尔太太筹集到了钱,Robin以前的病友就浩浩荡荡出院了。由己及人,Robin和他妻子朋友一起让更多严重残疾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而不只是等待死亡。
电影给我冲击最大的,是他们去一家医院,有一件全白的房间里,有好多类似休眠仓的仓,都是严重残疾的患者,他们只有一个头露在外面,像是在等待断头台行刑,太吓人了,也反映出医院的残忍,那些患者仿佛就是在坐牢。看到此番场景后,Robin在残疾人管理大会上发言,下面都是每个医院的负责人,他们大概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严重残疾人还能亲自参会,还能像Robin这样生活,Robin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看到影片最后,卡文迪许的儿子就是本片的制片人绷不住了,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是最让人感动的,真的很难想象这在现实中是如何实现的。影片最后是一些历史影像,电影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创造力创造了好的电影故事。在轮椅上生活了近20年后,Robin选择离开,他开了个派对,和所有人告别,Diana起先不同意,但后来她知道改变不了Robin的想法,也就选择了尊重,Diana太伟大了。
Robin在重拾了语言功能后,一直会和Diana开开玩笑,Robin的笑容特别治愈,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脖子以下瘫痪的Robin尚能乐观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乐观,再怎么样,都别丢了幽默感。
吃饭找下饭剧,本来是要看 他是谁,刚点进去剧情正好到了要发现尸块,因为我提前知道了剧情,想着下饭为主,还是不看了。一呼一吸的画风和名字一看就是爱情片的题材,应该是英式的那种休闲风,最近受室友的影响他比较看现实的斗争的题材,有点对很理想浪漫题材没有之前那么喜欢。本着吃饭为先的原则,就开始看了。
本着是爱情片的先入为主,刚开始的剧情让我confused,第一幕 聚会围观棒球比赛,第二幕就是约会,哈哈脸盲的我还认不出男主。后面几分钟两个就是一个块结婚的状态,这电影是要讲什么?
先从现实主义聊起吧
轮椅事业的成功,和两方面有关,从男主没发病之前也能看出来,他们都是优秀的有钱人。女主家里很有钱,男主脑瓜子很好用会经商,两个人都善于社交,性格上没有什么孤僻和自怨自哀。男主炒股赚了钱,有底气做轮椅改善生活
写到这想打岔,这个剧女主的主要贡献是支持丈夫,有斗志要活下去,勇敢反抗院长。很多剧情主线推动都是男主主推,在这里对女主的贡献大部分都是照顾丈夫,电影没有表达出来妻子在其中的贡献。我不相信这里一个动不了的残疾人能完成轮椅调试,争取资金,发表演讲等等,不爽不爽。
说几个影响深刻的点吧
病房10台左右的呼吸机叠加起来,还有德国整洁安静的病房里,病人装在箱子里,只漏出头,通过镜子反光获取视野,压抑感真的很足。很难不说出 i want die。
约会的山野,从上而下的山路下面是没什么商业的平静村庄,女主买的大别野,将男主推进来的看到的大绿篱,英国乡村好美好安静没有污染,自然绿化 蓝天白云
理工朋友真的很绝,有创意有想法,绝了。不知道分他多少的股份。
电影的主旨是拯救瘫痪患者,让他们走出病房,爱很伟大,对自由的追求的解放。但是我是看他们通过这个路子赚钱好想法哈哈哈。
女主家真的好喜欢派对哦,告别仪式上没有哭哭啼啼的真好,我当时已经在想象钢铁侠的葬礼场景复制粘贴了。
如果一个人能决定自己的死亡也是满好的,就好像老子不爽老子要裸辞那种气势。如果真正实施起来,标准很难决定。从主观的离开这个世界,变成多了一种选择,而且还有很多法律层面的问题。是在自己还很美好的时间上给自己画上句号,还是明知后路难行苟延残喘。自我了断却只能是悲壮的孤注一掷。确实是有一个剧的死亡是自愿而且感动的,心理犯罪里面那个把年轻女孩埋在水泥里的变态,他的妻子大概也知道他的恶行,迫于男威胁伤害自己的孩子,他的妻子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了富商,以把小孩杀死的罪名把自己和老公送进监狱,自己也臭名昭注。小组成员分析出小孩被领养的家庭,那个妻子求他let me die,用自己的死换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剧集的最后是这个小孩作为提琴神童在舞台演奏。 毕竟提琴音乐家都是浪漫的,整个的意义buff 得到了叠加,在现实里小孩会不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在上学的孩子。
好像有一个心理医生听过一个患者说,他不是想死,而是不想活。我或许可以理解为,生活的继续,在身心上是没有正向的上升的。人的生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比,科技时代的进步好像已经 不是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游戏了。在这个电影里,理工大佬将汽车赛道的工业在轮椅工业上有了新的突破,他自己也说这些都是常见的物品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件事呢?放到目前的科技时代,我所关注到的是AI,智能化,芯片。高端赛道哈哈哈。那肯定普通人参与不了,还是要找找其他关注点少的赛道,分羹的人比较少。可能普通人的痛苦就是这样吧,眼界有限的话,越是想自由快乐就越难。做一个普通人的标准基准也很高,要有学历,有眼光有情商。普通的人门槛越来越高,被降级成普通人也越来越多。只能卷起来。
关于死亡和现实赚钱说的太多,想想能驱散悲观的东西吧
不得不说男女主的性格真的都非常的好,在整个电影里面没有指责,在女主那哥哥把轮椅烧坏了之后,没有指责和争吵,留在当下解决问题,在等待理工大佬的时候他们索性在路边支起帐篷,和一群人一起开派对。
我想电影的治愈的点就是男主重新获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解放吧,在病房里的苦闷日子,让户外的阳光空气和景色都格外珍贵,编剧给了男主一个运动健儿的tag 让轮椅显得更加痛苦,追求户外的决心更强烈和合理。冒险是后半段最主要的加成推进,生而为人的主要支撑应该就是成就感吧,冒险也是获取成就的一种吧,并且有快乐 改变 增加回忆加成,这样一想成就感其实就不是人生主要组成了对吧,成就感更多的是结果导向,结果导向通常使人痛苦,那新鲜感,求知欲,有事做,有目标应该是我理解的理想生活状态。
压抑的医院里,那个赌了5美元的小老头真的乐观,看多了病友离去也淡然处之,只要嘴巴还在动,脑子就还在转,两个病友互相安慰和支撑,有一个可聊的朋友真的好好。
电影还是理想的对吧,女主没有操劳过度,男主没有嫉妒和怀疑妻子出轨,电影的重心没有在两个人的爱情上太多笔墨,没有太多的浪漫情节,男主躺在轮椅上,除了不能动哪里都好使,哦智性恋的感情稳定程度才是yyds,哦还有就是弹幕都在说男主他还有嘴哈哈哈哈哈哈哈
女主的哥哥,和男主说,iwant you know you did difference to my life ,it is not always easy for me,every time i came here, i go away stronger,不是看到你别我惨,仅仅是因为你,也可能是因为你改变了命运。 男主对院长说的: 不仅仅是survive。他推进了轮椅,改变了病床上的普通一生。他争取,实施,把和自己一样痛苦的人都救了出来。umm 理想现实的电影看看也蛮好啊,我也是那个女主的哥哥啊,如果你也能从这个电影里获得力量和支持,或许是下定了做什么事情的决心,或者是心里有了支撑,啊 都是电影所带来的意义
只能躺在床上傻笑的加菲竟然有种卷福即视感;家里有个电影从业人的好处是可以拍个电影纪念家人
即使上帝已经给自己设限,也有过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不停地探索着各种可能,享受着人生,然后又在该离去之时,了无牵挂地慨然而去。真实的人生,其实比起虚构的世界来说,更富于传奇性。人类的想象力,还真是太差了。
即使是改编自真人故事,这部电影还是没有现实基础,类似童话故事。前半段节奏轻快色彩美丽,后半段急转直下,谈到生死也只是表面文章。客观讨论,女主说you give me a wonderful life. 哪里wonderful呢?爱情吗?
人生经验,看电影之前一定要看完整剧情简介。腾讯视频一句话简介写的是加菲床上飙演技,我心想一定很色我可得看看,谁能想到加菲演高位截瘫患者呢。就,这个电影瘫痪的题材令人期待它被拍成万物理论式的电影。关于家庭,如何建立信心,如何重燃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个电影Diana太乐观太积极了以至于疾病的苦难完全被忽视了。但是说回来的确很好看,谢谢你为了我活下去。到最后安乐死的结局简直是同类型电影的巅峰。你虽然积极的生活,但你仍然保留自己死去的权利。另一点不如万物理论:小雀斑真是用灵魂在演瘫痪....就那种瘦弱和卧床久的肌肉萎缩感都拍出来了。而加菲仿佛只是在床上刚睡醒。大概这就是“好电影”和“影史留名”之间的区别。求求加菲接点不那么惨的电影吧求求你了
流水賬敘事。我真的只感受到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有家人有朋友,乐观还能旅游,这样的后瘫痪生活还有什么遗憾和不满足的?所以说过于美化反而失去了励志效果啊。现在的80后演员里面加菲是不是最有少年气的?是不是?答案一个字,不接受反驳~~~~~
真实的人生故事。战胜苦难很了不起。
如果说前半段按部就班似乎低于期望 后半段恨不能让它赢遍今年所有奖 弃石头姐的首映来看加菲不后悔 Q&A说话也特别聪明 故事主角老太太亲临现场的瞬间大概泪闸崩溃了 #TIFF
为了爱情,呼吸下去,为了自由,停止呼吸
你若不离不弃 我必生死相依
从天花板下到凝望蓝天这数十步的距离,得需要多少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爱心来堆积,从生到死的跨越,沉淀了多少岁月扶持的重量
有愛的小品
曾经的维护记忆,如今的观影记忆。——罗宾·卡文迪许逝世时,成为了英国靠呼吸机维生时间最长的人,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罗宾与特迪·霍尔教授设计发明的设备改善了成千上万重度瘫痪病人的生活。戴安娜一直没有再婚,现在是三胞胎的祖母。乔纳森成为了一名电影制片人。谨以本片献给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一个选择活下去 看着孩子成长的勇敢的人。——罗宾卡文迪什去世时,是英国最长寿的呼吸器使用者,他也被视为医学奇迹。罗宾和泰迪霍尔教授设计的轮椅改变了成千上万名重度身障者的人生。黛安娜没有再嫁,她是三胞胎的外婆。强纳森成为一名电影制片,这部电影献给她的母亲,以及选择活着看他长大的父亲。
很简单的故事。很普通的拍摄手法。就是那么打动我的心。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爱情太难能可贵了。
戴安娜:可怜的罗宾,全身瘫痪一辈子。罗宾:是啊,听说他可怜的妻子是个圣人。戴安娜:她确实是个圣人。罗宾:很美丽的圣人。
那些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温情的,悲哀的绝望的,可以说出口和无法告诉旁人的点点滴滴,那些旁观者眼中的英雄主义,无非都来自于那一口没有咽下的气,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名字——breathe。
直到儿子关掉呼吸机前,贯穿全片的机器声音会让你错觉戏院里每部手机都在震动。看片两小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生一世的艰难。走出黑暗大口喘气,才知道一呼一吸多珍贵。最后半小时的安乐死戏,突然就让前面平铺直叙的流水账成立了。再糟糕的时刻,因为选择活下去,当下就是嘉年华,是你让大家有勇气。
很工整的片子,适合慢慢品,去电影院看难免觉得略闷。可是一旦试图理解这部电影,就会被人性的坚强打动,和男女主角那种真正的“my life my love”的数年如一日爱情震撼。
到底是第一次当导演,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讲,结果导致主题涣散,什么也没讲好。加菲想凭这种片冲奥?还是在修炼几年吧。
给我一种又看了一遍《万物理论》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