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奋斗

第5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7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8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9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论一只女主的养成

喧嚣一时的英国公投脱欧在几番戏剧性的反转后,终于出现一个明朗的结局。卡梅伦在声明辞职后,特蕾莎·梅成为下一任的首相。今天(7月13日)她就接过权力宝座,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放眼世界,女性执掌一国最高权力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德国有默克尔总理,巴西有罗塞夫总统(目前遭到弹劾停职),阿根廷有克里斯蒂娜总统,韩国有朴槿惠总统,当然还有台湾海峡对面不能提的那位。加之今年美国大选极有可能选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未来世界大概不仅仅是“半边天”了,而极可能真的是女性在统治世界。
 
一位研究《易经》的朋友曾经笑谈,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大将来参加国际会议,肯定会成为一众娘子军的“政委”啊。但他有很严肃地说,这并不代表女权的胜利,而是说明世界在经过长期的和平之后,女性在竞争中越来越有优势,世界上阴性的力量越来越强,但强到一定时候,阳性的力量势必反弹,而那个时候就是动乱开始之时。
 
姑且不论这番言论是否正确。女性在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本身就像一只蜂后或者蚁后,因为血缘传承,天然具备组织起人类群体的能力。以往历史进程中,女性地位看似不高,但往往有女性以家族祖母、母亲的身份超越家族中男性,成为男主背后卓越的领导者,或者就是领导者。譬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以自己的血缘为纽带,成为整个欧洲的祖母,而她的去世也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可避免。
 

所以,人类的历史中女性以特有的能力与魅力取得女主地位,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2015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和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奋斗的乔伊》就再现了一位女性如何成为“蜂后”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展现出乔伊面对的所有危机。
 
男性方面,阳性的力量在家庭中严重缺失。乔伊的父亲卢迪生性风流,是一位到处播种的“雄蜂”。乔伊是他与第二个妻子的孩子,但第二个妻子并不是他最后一个妻子。卢迪经营着一家破旧的修理厂,赚一点钱都花在约会上。前夫托尼自诩一位音乐家。作为拉美裔的托尼能歌善舞,两年前就是用一首歌把乔伊“拿下”,然后为他生了一女一男两个孩子。只是这位音乐才子一旦有了家庭的负担,就颓废无能。不仅写不出歌,也挣不来孩子的奶粉钱,还大言不惭说乔伊的唠叨阻碍了他的天赋——似乎有“天赋”的男人失败都是这么找借口。于是他们离婚。虽然离婚了,托尼却寄居在乔伊房子的地下室,而卢迪也被第N个女友赶出门,只好也来到地下室寄居。两个无能的男人彼此看不顺眼,但都还要接受乔伊的救济。
 

女性方面,家族女性延续对男性的依附,显得无能为力。乔伊的母亲因为和卢迪离婚而伤心,从此待在房间中看肥皂剧不肯出门,也不让男人进入她的房间——上面这句话代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乔伊的异母姐姐是卢迪工厂的主管,长期与工人打交道,连自己穿着打扮也像个男人,没有出嫁生子,嘴上说不想陷入乔伊泥潭一样的生活,心里却嫉妒乔伊有两个孩子,总给自己的侄子女们灌输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
 
乔伊就这样拖儿带女挣扎着生活着,不是一家之主,却身负家族的重担。她打着各种工,赚着各种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家族大厦不至于倾塌。只有年老的外祖母支持理解着她。这个家族曾经的“蜂后”坚信乔伊就是家族下一任的“蜂后”,一定会拯救整个家族。乔伊除了有奇思妙想的脑袋和善于实践的双手,她自己实在看不到拯救家族的希望,甚至她都看不到拯救自己的希望。
 
好在她从不曾绝望过,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脑子与双手。
 
一次拿着拖把收拾,最后她不得不用手去拧干肮脏的墩布,夹在墩布里面的玻璃茬子将她的双手划得鲜血横流。她想要一把不需要双手就能拧干的拖把。
 
然后,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小时候心灵手巧的自己对现在的乔伊说:“想想吧,我们已经隐藏了17年了。17年了,我们都不在创造东西。怎么了?因为你隐藏起来了。你隐藏起来了确实很安全,因为人们看不见你。但藏起来的问题是,你在逃避你自己!”
 

是的,你在逃避你自己!
 
醒来的乔伊不再等待。她画了草图,找到父亲的修理厂,告诉工人,用自己的草图创造一把“神奇拖把”。然后去申请了专利,然后说服父亲有钱的新女友投资,然后生产出更多的“神奇拖把”,然后到处推销直到上了电视购物频道,然后卖出几万把,然后明智地拒绝了父亲和姐姐愚蠢的商业手段,然后打败了欺骗她、占有她专利的上游供货商,然后成为昔日合作伙伴的对手,成立起自己的购物公司,拥有上百件专利权,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女商人之一......
 
每个人的失败都是不同原因导致的失败,
但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相同原因造就的成功。
 
在乔伊成功的路上,阻碍她的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家族内部。作为她的父亲,从来没有相信过她的能力,也从未真正支持过她。反而在她遭遇困难之时,最先唱衰的就是父亲。也许这是出于父亲对孩子的保护本能,但正是善于保护的父母,从来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儿女已经成为可以搏击长空的雄鹰。
 


作为乔伊的姐姐,也是阻碍她成功的重要力量。正如一个在外面知名的人,在从小玩大的伙伴或者故乡的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凡人。为什么?因为嫉妒。人类是很难从自己日常见到的人中看到超越常人的能力,即便时间证明了这种“超能力”,因为嫉妒,也要自己去尝试证明这种“超能力”在自己身上也有。乔伊的姐姐就是如此,她先是不肯相信乔伊能够成功,而在乔伊成功后,也到处以乔伊的名头创造自己的成功,却差点坑的乔伊破产。
 
所以,成功必须做到一件事情:六亲不认。

因为亲情是保护,也是束缚;安全是保险,也是逃避。不仅不认可亲人,也要不认可自己消极的那一面——而这个总是显得委委屈屈的“我”才是最亲的人。否定了平庸就是挣脱自我的束缚,乔伊凭着坚韧的力量,最终走向了成功。这种成功即便得罪了亲人,但最终证明这种成功其实是庇护了所有的亲人。乔伊成功实现了外祖母的预言,成为家族的“蜂后”,成为一位傲视众生的女主。
 


是的,如果只有六亲不认,只能算是一种狂妄,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是成为女主的决定因素。
 
同样在女权主义高扬的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最成功的女主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一开始几乎等同于女奴隶,但她从来没有像自己哥哥韦赛里斯那样,自以为是龙族后人。她认真接受自己的命运,坚韧不拔地生存于异族中,凭着毅力学会异族的语言,让异族的丈夫爱上自己,又在丈夫死后的众叛亲离中慢慢熬炼,最后成为整个东方大陆的征服者和女王。这已经不仅仅是女权主义的传奇了,而是人类意志力的传奇。
 
当然,你会说这些都是影视剧,是编剧的理想主义在作怪,只是一碗浓稠的心灵鸡汤。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没有从《权力的游戏》这类虚构影视作品讲述女性的传奇。作为本篇影评主推的影片《奋斗的乔伊》是以美国著名女商人乔伊·曼加诺的真实传奇改编的,如此你就不能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理想。
 

是的,这个人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到,但这不妨碍对这个杰出女性的赞叹。正如作者既赞叹“老干妈”辣椒酱的美味,也不忘对“老干妈”陶华碧这位著名女企业家的赞叹。她们同其他女性一样,也有充满幻想的青春,也有充满幻灭的婚姻,也有一旦生了儿女就开始走下坡路的人生。但这些不妨碍她们真正推开自己身边的阻碍——而这些阻碍比男人遇到的阻碍要大的多,尤其是对滥俗亲情的割舍——然后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最终成为企业的领导,乃至一个国家的领导。最终以自己的女性魅力,成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敬仰的“蜂后”。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而这也不仅是女权主义,因为这是人性的光芒,即便一个男性也会为之倾倒崇拜。因为这个时候的女人不会再被“物化”,既不是无价的宝珠,也不是死鱼眼睛,而是一个散发人性光芒的人。

(完)




阅读更多影评,
敬请加公众号“观世影”
(或者扫下面的二维码)
有更精彩的图文界面阅读
<图片1>

 2 ) 离婚单身带娃要养活一家的少妇之美国梦奋斗史

从颁奖季其他电影在知乎的火热程度对比这下面寥寥几个回答就能看出这片的扑街程度,按理这片三大影星的吸引力也不致如此。豆瓣6.6和IMDb6.7的评分相差无几,但因为这片我是抱着低预期但看后还行所以说两句。

对JL和BC俩人无感,之前在评价JL那题已经说过,她演技要是百年一遇只能说大家的百年不是一个百年,BC我只觉得还是《宿醉》因垂死听,教父和英格丽褒曼闺女俩人no comments,中规中矩。但你不得不承认,最适合JL的戏路就是贴合本人形象的乡村少妇,她和大卫的神经质话唠喜剧结合起来真是如鱼得水,难怪合作这么多。

一个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片——小强实现美国梦,也贴合当今天朝弘扬价值观——养老不能靠政府(谢绝水表),所以要不是票房可能扑街还是应该引进一下的。剧本Bug如厕所连着加工厂这些我们不做讨论,只说内核,这片和主角是真讨喜。

一个离婚带俩娃要养活一家老小的独身女人人生会是怎样的?周围全是shit,老妈终年沉溺于电视剧,连床都不会下;老爸风流软弱,一把年纪还要寄宿在女儿的地下室;同父异母的妹妹自私自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前夫离婚N年还龟缩在自己的地下室,全无男人担当。生命中唯一的光明就是年事已高的外祖母和从小的玩伴,乔伊的处境比《无耻之徒》好不了多少。

换你身上你说你怎么办?找男人嫁了?甩掉负担像家人一样做个没责任的废柴?不,我们的乔伊在小时候就说”我不需要王子,我自己有超能力。“女人就得靠自己,我就算是在泥坑里也能自己爬出来!她破产,转而另寻生路发明拖把;没钱生产,拉过老爸情人与妹妹竞争获得投资;面对对方的无理要价,干脆利落不出钱;在停车场玩双簧搞推销,面对大公司会议室的奚落不在乎面子,对亲自推销拖把据理力争,以及最后,单枪匹马杀到南方民风彪悍的加工厂,又一个人设计逼骗子妥协成功拿回自己的东西。对这个有勇有谋的女人,你只能打心眼佩服。

乔伊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是能撑起一片天的女人,却丝毫没有侵略性。我不觉得这片宣扬女权,你只会看到一个很普通的女人,不懂数据图,上台会紧张,勤勤恳恳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人付出一切且实现自己梦想。她就算在台上也没慷慨激昂的表现,摊牌时也非咄咄逼人,却让你感受到安心的力量。

这戏是JL的独角戏,其他角色都只是陪衬,BC这酱油打的好,尤其和JL非情侣关系好评。我最喜欢JL的演技还是《美国骗局》,逗比欢脱有张力,这片。。。。温婉是温婉也就像我说的感觉没使上力。

乔伊在中国是真贤妻良母教育大众的好标杆,我就纳闷这种题材怎么天朝从来不拍。

 3 ) 神经质般的喜剧励志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前期评论不太好降低了我的期待值,我觉得这个大表姐的乔伊还蛮好看的。拉塞尔那股子略神经质的喜剧感还挺带感的,只是这个故事本身应该蛮严肃的,所以这种神经质般的喜剧励志稍微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看得还蛮爽的就是了,尤其是joy其次反转的戏码,励志又解气,只是略不现实。
      joy本身的励志点就不说了,大表姐表演顺风顺水,就是这个家庭主妇略漂亮,尤其是穿着皮衣谈判,酷毙啊。joy身边的人倒是还蛮抢镜的,比如只想着钱的至亲,比如萌呆老妈和代替老妈的外婆,比如离婚后倒真成为挚友的前夫,比如始终不离不弃的闺蜜,充分贴合拉塞尔神经质一家亲的气氛。

 4 ) 明明是亲人却因为无耻、自私、嫉妒等始终在拖后腿~

成功的关键:

        1、女主的前期的创造力、执着、坚强、坚持。后期,缜密的心思、保持着提携帮助创业者的做法,虽然也是双赢,但比起其他黑心的商人,对于创业者来说却好百倍。
        2、好姐妹的支持、关键的打破卡壳的电话。到后期左右臂。
        3、前夫的支持、介绍电视购物boss面谈的机会,后期提出关键建议(虽然被岳母否了)再到后来的各种支持。离婚的原因也是梦还没醒,但离婚后的种种证明其实是真心对女主好的。
        4、电视购物boss还算有眼光,给女主亲自上台的机会。
        5、外婆的鼓励。
        
————————————————————
各种阻碍:

        1、父亲请了非专利律师,给出了失误的决策。(出了问题后父亲完全没反省,反而责怪奚落女儿不是干事业的料,说什么鼓励女儿的话都是安慰人用的,有点唐突,感觉像为了贯彻反派而刻意黑化的台词。当然也有可能父亲就是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2、同父义母的姐妹、女主成功前各种阻挠嘲讽打击不屑一顾,成功后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的想分一杯羹,没有谈判的能力擅自替女主做出了赔偿代理加工厂擅自生产的费用还答应涨价。(和父亲一样真是恬不知耻啊!嫉妒才能想自己创业,女主创业成功后给她投资创业多次失败也证明她不是这块料。)
        3、娘儿们电视购物的推销员,报复心理超强,一句话就让他记仇,明显恶意丑化产品,导致初次推销失败。
        4、女主为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把产品委托加工厂生产,败笔!明明已经知道专利的重要性却没彻底做好申请工作。
        
————————————————————
酱油角色:
        
        1、女主母亲,哎,没啥可说的,戏份不多年轻时离婚原因什么的也不清楚。沉迷电视剧,无交心的人、孤独的角色。对女主成功没有帮助也没有阻碍。
        2、父亲的第二春,提供了第一次的投资资金,除此之前就是索取,但本质上并没有阻碍到女主。
        3、女儿,在女主破产时鼓励女主后,被训斥,姥姥说的鼓励无用之类的,明显是气话。说到底孩子也做不了什么。
                        
————————————————————
看了这个电影告诉我们:

        1、做事要不留缝隙,关键决策一定亲自处理,事无巨细做好做全,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可能的拖后腿、拆台。
        2、创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项目。
        3、事业发展必须不断创新。

 5 ) "拖把女王"Joy Mangano的真实故事

1990年
身为家庭主妇的她发明了“魔术拖把”
并亲自登上电视购物台推销这款商品
结果在20分钟内就卖出了18000只
从此逆袭成为亿万富婆
她就是
Joy Mangano

<图片1>

Joy从小就对发明感兴趣
她十几岁在一家宠物医院打工时
设计了一款荧光项圈
可以让司机在夜间也看得清小动物

<图片2>

结果第二年
Hartz Mountain公司
就推出了类似产品
Joy发誓
“如果下次我再有个伟大的想法
就会把它推向市场”

1978年
Joy从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毕业
并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
在学校
她相识了她的丈夫Tony Miranne

<图片3>

毕业后
Joy从事过很多工作
服务员、航空公司订票员

1989年Joy和Miranne离婚了
她带着3个孩子
住在纽约长岛
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家务工作两头忙的她
始终为没有一只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拖把而烦恼

<图片4>

一年后
Joy经过反复的实验下
“魔术拖把”的雏形诞生了
“拖把头可以持续转动
并带有大量的棉状物
使用者拧拖把时
不会弄湿双手”

<图片5>

靠着自己的积蓄
以及家人和好友的赞助
Joy做了100只拖把
在纽约长岛举办的一次商品交易会上
Joy把这100件产品卖给了
全球最大的电视与网络的百货零售商QVC

最初
“魔术拖把”卖的不是特别的好
后来QVC允许Joy可以在电视上亲自销售
结果在短短20分钟内
她居然卖出了18000套

<图片6>

从那以后她卖出了数百万的“魔术拖把”
Joy的人生从此改变了
但她并未安于“魔术拖把”带来的庞大商机
自创“Ingenious Designs”公司后仍不断推出新产品
除了“魔术拖把”Joy还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

<图片7>

1999年
Joy把她的公司卖给了HSN(家庭购物网)
并担任其公司总裁

2010年
她被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
评为“世界上十位最具有创造性的女商人”之一

2015年
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奋斗的乔伊》(Joy)


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文章已同步到微信号二两电影“Y100gram”

 6 ) 一个关于The One的故事——大卫·O·拉塞尔导演,北美新片《乔伊的奋斗》漫谈

还记得《黑客帝国》第一部里的剧情吗?队长墨菲斯坚信尼奥是救世主,他说尼奥就是“The One”。当所有人都半信半疑,甚至连先知也说不是他,但是,墨菲斯依然坚信,他找到了“The One”——那个与众不同的人。当尼奥面临墨菲斯的牺牲时,毅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能力的施展和领会中,成为了真正的“The One”。 虽然《黑客帝国》跟《乔伊的奋斗》没什么实质上的关联,但是从大卫·O·拉塞尔的电影里,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斗士》,他似乎偏爱这样的“The One”形象。他喜欢描述那些,拥有“Real Power”的普通人。他在采访中说:“乔伊是真正拥有超能力的人,而这样的能力,是别人永远也无法从她身上夺走的。”。 <图片1> 无论是家人关系、财务危机、商业欺诈,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将她击败。影片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单身妈妈:乔伊·曼加诺,在1990年发明了“神奇拖把”,并且亲自登上电视购物频道推销这种产品,结果在20分钟之内就卖出了1万8千把。目前,“神奇拖把”总销量达到了500万把,而曼加诺拥有的专利超过100项。在2010年,她被美国商业杂志评为“世界上十位最具有创造性的女商人”之一。 在她的人生中,最复杂、最离奇、最幸运的,就是她的至亲家人们了。影片故事可能令人觉得,乔伊的家庭成员简直难以理解,她的生活遭遇简直绝望透顶,观影过程一直想要捶电视机,手撕那些坑爹的家人,并且不理解乔伊为何始终无法摆脱家人的纠缠,继续着这样复杂混乱的家庭关系。 不过这样的人物故事和家庭关系,对于导演大卫·O·拉塞尔来说,并不是第一次驾驭了,可以说,这样的故事,反而令他着迷。2010年的成名作《斗士》,同样讲述了一位憨厚坚韧的弟弟米奇·沃德,如何接棒哥哥迪克·爱克兰德的拳击事业,过程中纠缠在经纪人老妈和吸毒的教练哥哥赋予的混乱生活中,陷入拳击生涯的低谷,之后又重新站起来复出成功,与家人重归于好的故事。 《乔伊的奋斗》相比《斗士》,少了兄弟二元的对立关系,是单一的独立女性成长经历,所以影片固然缺少一些前者的对比和变化力度。但是那种同样的对家人的无力还击,又爱又恨的情感,是如出一辙的。而大卫·O·拉塞尔十分擅长,甚至喜爱用大段大段的对白,去刻画这样的家庭冲突。 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的人生故事。家庭就这样,人们令你满足又令你失望,但是他们都是你的家人,他们就在那里。你不喜欢他们,但是你又离不开他们,不得不承认,你们之间的亲情联系,其中的微妙,是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 人说在拉塞尔眼里,讲好一个能感动人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他曾说:在《斗士》中,拳击只不过让这个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故事更具有看点和传奇性,实质上这是一部讲述家庭情感故事的影片,而我认为《乔伊的奋斗》也是一样,他说曾这样描述《斗士》一片:“即便影片中有着励志的元素,但这不是一部励志影片。这也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片,即使它是从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在我的心里,这部电影是讲述人们最普遍情感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这些人所经历的感情波折,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这里面有大起大落、有欣喜、有愧疚,更重要的,是家人的体谅、理解和接纳。”,同理,《乔伊的奋斗》同样是一部讲述家庭情感故事的影片。 就像星战系列到头来,其实也只是一部发生在外太空的家庭伦理剧一样。对于大卫·O·拉塞尔来说,无论是拳击手的奋斗史,还是独立女性的商业奋斗,对他来说,要讲述的,从来都只是家庭情感的故事。他通过电影去表达家庭成员间微妙的情感关系,展示人们心理与言语上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无法割断的血脉和亲情。他总是喜欢表现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因为他认为,现实生活往往比戏剧故事还离奇,其中充满了巧合与机遇。 这样的真实故事,有别于戏剧中的情节,生活中不仅仅是好人与坏人的对立关系,在家庭伦理中,弱化了善恶的两极。每个人都打着爱与善意的旗号,对自己施予他人的行为没有自知,当事人又无力摆脱这样的关系,纠缠其中的感受,令人哭笑不得,束手无策。 面对自己的家人,亲人的支持与认可,朋友的关怀与鼓励,才是我们生活中,切身的需求与要害。而大卫·O·拉塞尔,给我们看极端糟糕的家庭关系里,也有走向人生巅峰可能。他说:“生活是很艰难的,你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痛苦,必须迅速的振作起来以免被压垮。我曾见过几个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们有的人对生活充满的希望,而有的人却始终难以从过往挣脱出来,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也许,这是他不断的,撰写这样的人物故事的源动力。 《乔伊的奋斗》中,导演描述影片开始于乔伊在家庭中的忙碌,帮母亲修渗水的地板,照顾孩子,安置老爸和前夫,在理不清的家庭关系中疲于奔波。直到影片结尾,她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他要表达的“乔伊的奋斗”。他说:“这是我第一部以女性为焦点的电影,我希望借此向所有的女性证明,挑战新鲜事物任何时候都不算晚。”,现实中的乔伊在35岁,才发明了自己的“神奇拖把”。 乔伊并不是一个癫狂的角色,詹妮弗·劳伦斯要从二十多岁结婚,演绎到四十多岁成为女企业家的乔伊,其中也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卫·O·拉塞尔却像遇见自己的谬斯女神一样,认为詹妮弗·劳伦斯是他的最佳女主角。他的电影一直在向我们讲述拥有超能力的普通人的故事,而关键在于,除了外界的阻碍,亲情的纠葛,我们要如何冲出重围,想“尼奥”一样,坚信自己就是那个“The One”。在乔伊的一生中,外婆告诉她,她将与众不同,而父亲告诉她,她什么都不是。最后决定乔伊是谁的,是她自己,也只有她自己,也只能是她自己。而影片中,令人最动容的,是好友在乔伊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电视购物直播时,那一通解围电话。生活的希望和朋友的鼓励,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不用太多,一个就够。 当下的网络媒体上,有一种标签化的分类方式。大卫·O·拉塞尔的影片,一直带着家庭、剧情、喜剧、传记的标签。而当我们失意时,困扰时,可以去搜索他的影片,看看比自己还失意、还困扰的人,如何突出重围、摆脱困境,就是大卫·O·拉塞尔讲述这样故事的意义了。他从来不是奥斯卡的大赢家,因为他的影片取材于家庭的故事,格局不够宏大,但是缘于真实动人的戏剧创作,他总是最佳剧本和导演的提名常客,也是将演员们,从上神坛的伯乐。就不用提,大表姐更是靠着三部合作影片,一举拿下三座金球奖杯,以及一座90后的奥斯卡影后桂冠。 大卫·O·拉塞尔的影片里没有什么隐喻和艺术手法,没有什么剧情结构的巧妙设计,只有犀利的对白,复杂的人物关系,爱与恨的纠缠,争吵又复合的老式戏码,不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让你照见自己的生活,并且照亮前方的希望,如是而已。就像现实的家庭关系,你知道他们不够完美,但是无法否认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影片关联:《斗士》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该片更是把“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送上了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的宝座。 2016年1月29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不高看她的不凡,亦不轻视她的平凡。一出显而易见的成功学鸡汤,竟能被拍出家长里短的Bitch感,还真是让人觉得惊喜。最喜欢的一部大卫O拉赛尔,对他本次人物关系上化繁为简的安排甚为满意。

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德尼罗啊你不该跟O拉塞尔混的,对你没好处会晚节不保的!

10分钟前
  • 拾叁空城
  • 还行

7.7 可能是期望太低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喜欢DOR处理这个题材的角度,这是一个从美国梦的所有反面出发的充满黑暗面的美国梦故事,即便片子被硬剪出一个主旋律的结局也很容易注意到它的黑暗,可以想象到最初那个黑暗的版本是什么样子。大表姐的表演在大银幕上实在是太赏心悦目了。

14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我觉得joy很像我妈当年,当年我妈拿着跟我爸离婚给的钱去买了个二手房准备装好修搬进去,谁知发现装好修之后房子价值翻了一倍,于是索性把房子卖了赚了10万,从此开始炒卖二手房子,赚了很多钱,当然没有joy的多。

17分钟前
  • 命运长夜
  • 力荐

妈妈在卫生间对女儿说的三点,最让我感概,印象深刻

19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推荐

女子有才便是德。屡战屡败,愈挫愈勇。离婚前夫胜于丈夫系列。

24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每次都是看见奋斗的女人,都会热血澎湃。女人触底,那就意味着她要反弹并自由了。前夫的帮助,好友的帮助,在商业上遇到了贵人,那个人也在心里爱着她,只不过没有说出来吧。最后她成功了,好开心。

25分钟前
  • Monica-in-BJ
  • 力荐

如果不是大表姐一脸的胶原蛋白,她演的这个有些粗野又很精明的小女强人,我就完全入戏了。。评分低是因为卖自拧拖把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高尚理想吗?

30分钟前
  • picnic
  • 推荐

继续暗黑精神病啊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剧本还能再挫一点吗 这种一人对抗全世界的故事真的太假了 节外生枝的情节和明显的plot device实在太多 要不是jlaw的表演撑住了真的看不下去 就说第二幕那个exposition真的需要吗

37分钟前
  • Alan
  • 还行

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我终于开始衷心喜欢大表姐了!比起《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个人更喜欢这部,JL更收放自如了,导演的调度也更得我心。DOR依然有蒙上观众眼睛不知道他要带你去哪里的魅力。

39分钟前
  • L'automne
  • 力荐

看似主流励志美国梦,看似。

4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一部女性企业家的奋斗史,David O Russell却没有拍成一部俗套的励志片,JLaw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了

4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导演在不停地为俗气的剧情找讲故事的角度。这样的情节和人物,实在很不像一个美国片。/喜欢蝉的隐喻,另外我觉得给小孩读百科全书真的比念故事书酷。/喜欢劳伦斯在这部片里表演中身体姿态的部分。西班牙语也令人惊艳,毫无违和感。/影片的时尚感很强

48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前期评论不太好降低了我的期待值,我觉得这个大表姐的乔伊还蛮好看的。拉塞尔那股子略神经质的喜剧感还挺带感的,只是这个故事本身应该蛮严肃的,所以这种神经质般的喜剧励志稍微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看得还蛮爽的就是了,尤其是joy其次反转的戏码,励志又解气,只是略不现实。 jo

52分钟前
  • 画瞳
  • 推荐

我喜欢对家庭阻力,妒忌,反对,落井下石的描写。但是反击部分太戏剧化。不喜欢。

54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推荐

抱歉,对大卫·O·拉塞尔导演的风格越加熟悉之后,竟然开始怀疑他是否过于自恋地在拍电影?看着开头的细节设计,不是惊喜,却是有些嫌弃。这是我的还是“O”的「问题」?故事励志,但却看得我没耐心,大表姐的演技没感觉有过人之处,于是乎便猜想:奥斯卡评委们如此偏爱她,难道是想培养「梅姨第二」?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No surprise, but comfortable to watch in Christmas. :)

57分钟前
  • 牛花
  • 推荐

恶心吐了 大表姐一生黑 这个破剧情太傻逼了 而且前一半加上那些乱七八糟费里尼式是怎么回事 ??

60分钟前
  • Catete
  • 还行

这次大概是真的不行。总体感觉是导演走神了,很敷衍。该搞笑的地方不搞笑,该煽情励志的地方又很无力。甚至该标志性吧啦吧啦话唠发疯的时候也没有了。JLaw演得挺好,也经得住摄影机盯,但她以外其他的角色感觉都没有太花力气写似的。另外第一次见到旁白的角色讲着讲着死掉的...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