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

HD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李尔王 剧照 NO.1李尔王 剧照 NO.2李尔王 剧照 NO.3李尔王 剧照 NO.4李尔王 剧照 NO.5李尔王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宿命论与神义论Fatalism & Theodicy(2017.02.23)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onikaZhang(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07853369/

Lear众叛亲离的故事和Earl of Gloucester的故事互成镜像。Lear噩运的缘起是这位年迈糊涂的君王识人不清,被不孝女的甜言蜜语所欺骗;Gloucester同样,被奸邪的庶子牵着鼻子走,酿成大错。而两位正直善良的儿女(Cordelia和Edgar)被不孝不悌的胞亲从父亲手中撺掇他们应有的权利。Lear的故事导致英格兰沃土受到法兰西铁骑的蹂躏,国王和三位女儿殒命,最终国破且家亡;而Gloucester的悲剧则是同样的厄运在一个小家之中的缩影,兄弟反目,儿子陷害父亲,Gloucester尝尽了家庭破碎的苦果。

1085 Earl of Kent. Fellow, I know thee.
Oswald. What dost thou know me for?
Earl of Kent. A knave; a rascal; an eater of broken meats; a base, proud,
shallow, beggarly, three-suited, hundred-pound, filthy,
worsted-stocking knave; a lily-liver'd, action-taking, whoreson,
glass-gazing, superserviceable, finical rogue;
one-trunk-inheriting slave; one that wouldst be a bawd in way of
good service, and art nothing but the composition of a knave,
beggar, coward, pander, and the son and heir of a mongrel bitch;
one whom I will beat into clamorous whining, if thou deny the
least syllable of thy addition.
Oswald. Why, what a monstrous fellow art thou, thus to rail on one
that's neither known of thee nor knows thee!
Earl of Kent. What a brazen-fac'd varlet art thou, to deny thou knowest me!
Is it two days ago since I beat thee and tripp'd up thy heels
before the King? [Draws his sword.] Draw, you rogue! for, though
it be night, yet the moon shines. I'll make a sop o' th'
moonshine o' you. Draw, you whoreson cullionly barbermonger!
draw!
Oswald. Away! I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e.
Earl of Kent. Draw, you rascal! You come with letters against the King, and
take Vanity the puppet's part against the royalty of her father.
Draw, you rogue, or I'll so carbonado your shanks! Draw, you
rascal! Come your ways!

非常喜欢Earl of Kent。一身正气,嫉恶如仇,遇到下贱的小人毫不犹豫拔剑和他决斗。

小丑死去了。这位小丑和他之前的无数位先知、诗人一样,他口无遮拦地说实话,人们却一笑置之。就像无人相信的卡桑德拉,就像四大先知。真相总是穿上小丑的衣服。就像痴儿西木。“脱下小丑的衣服,我看到了牢笼和死亡。”

1678 Lear. Blow, winds, and crack your cheeks! rage! blow!
You cataracts and hurricanoes, spout
Till you have drench'd our steeples, drown'd the cocks!
You sulph'rous and thought-executing fires,
Vaunt-couriers to oak-cleaving thunderbolts,
Singe my white head! And thou, all-shaking thunder,
Strike flat the thick rotundity o' th' world,
Crack Nature's moulds, all germains spill at once,
That makes ingrateful man!

李尔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迸发的悲愤呐喊。

Servant 1. O, I am slain! My lord, you have one eye left
To see some mischief on him. O! He dies.

挖Gloucester两只眼睛间隙发生的戏剧性情节:他还剩下的那只眼见到了刚挖出的那只眼的复仇。

2415 Goneril. Marry, your manhood mew!

悔过的Albany和阴险狠毒的Cornwall

2302 Earl of Gloucester. 'Tis the time's plague when madmen lead the blind.

老Gloucester被挖去了双眼,因为他有眼无珠。放逐了Edgar,却轻信私生子Edmund。

3118 Edgar. What, in ill thoughts again? Men must endure
Their going hence, even as their coming hither;
Ripeness is all. Come on.
3126 Cordelia. We are not the first
Who with best meaning have incurr'd the worst.

这是Moral吗。在黑白颠倒、万劫不复的绝望中莎翁想告诉我们这个?

3131 Lear. No, no, no, no! Come, let's away to prison.
We two alone will sing like birds i' th' cage.
When thou dost ask me blessing, I'll kneel down
And ask of thee forgiveness. So we'll live,
And pray, and sing, and tell old tales, and laugh
At gilded butterflies, and hear poor rogues
Talk of court news; and we'll talk with them too-
Who loses and who wins; who's in, who's out-
And take upon 's the mystery of things,
As if we were God's spies; and we'll wear out,
In a wall'd prison, packs and sects of great ones
That ebb and flow by th' moon.
Edmund. Take them away.
Lear. Upon such sacrifices, my Cordelia,
The gods themselves throw incense. Have I caught thee?
He that parts us shall bring a brand from heaven
And fire us hence like foxes. Wipe thine eyes.
The goodyears shall devour 'em, flesh and fell,
Ere they shall make us weep! We'll see 'em starv'd first.
Come. Exeunt [Lear and Cordelia, guarded].

被俘的父女两人互相搀扶,在惨绝人寰的厄运中看到了彼此间金子般纯粹的情感。他们要进监牢,却如同要携手步入天堂一般。他们会在监牢里如笼中之鸟般纵情歌唱。李尔把他们二人比作命运的祭品。

3156 Edmund. To be tender-minded does not become a sword.

become在这里是bekommen的意思?你们日耳曼语族互相之间就是几个方言的差别吧…

3331 Edmund. Th' hast spoken right; 'tis true.
The wheel is come full circle; I am here.

风水轮流转,恶人终于得到了报应。

3340 Edgar. By nursing them, my lord. List a brief tale;
And when 'tis told, O that my heart would burst!
The bloody proclamation to escape
That follow'd me so near (O, our lives' sweetness!
That with the pain of death would hourly die
Rather than die at once!) taught me to shift
Into a madman's rags, t' assume a semblance
That very dogs disdain'd; and in this habit
Met I my father with his bleeding rings,
Their precious stones new lost; became his guide,
Led him, begg'd for him, sav'd him from despair;
Never (O fault!) reveal'd myself unto him
Until some half hour past, when I was arm'd,
Not sure, though hoping of this good success,
I ask'd his blessing, and from first to last
Told him my pilgrimage. But his flaw'd heart
(Alack, too weak the conflict to support!)
'Twixt two extremes of passion, joy and grief,
Burst smilingly.

从Edgar的视角看他的故事。原来Moral在于:谅解本身,就是对巨大厄运的复仇。这整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人在不公命运中如何自处吧。就像约伯记一样,但李尔王的故事和Theodizee的过程与结论完全不同。约伯的Moral在于人无法也不能揣度神的安排,神的正义何时到来,人只能信神,永不背弃神才会得救。李尔王显然是个异教徒多神背景下,关于人的故事。人可以以朱庇特的名义起誓和诅咒,也可以埋怨神降下不公的命运,但重要的是人要被人性拯救(比如Edgar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拯救了求死的父亲,Coedelia用她的泪水和谅解拯救了李尔王的癫狂)

3394 Edmund. I was contracted to them both. All three
Now marry in an instant.

这句话也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三个尔虞我诈的恶人同时死在了一起,多美妙的命运。

3412 Edmund. Yet Edmund was belov'd.
The one the other poisoned for my sake,
And after slew herself.

Edmund想被爱。他是庶出的次子,父亲的宠爱和财富全部都被高尚仁厚的大哥夺走,可他也想要。所以他,一位野心家,用卑鄙的手段争取来了所有父亲没有赠与他的。两位蛇蝎姐妹为了他而互相残杀,Edmund为这么一点儿扭曲的爱而沾沾自喜。

Edmund:没有比他更阴险无耻的爬虫了。他和两姐妹,最终烂在了一起。Regan的丈夫Cornwall尸骨未寒,她就为了唯利是图的小人Edmund和姐姐争风吃醋起来。Edmund,可能只有一张漂亮的人皮吧,内里由毒虫蟒蛇填充满了。Edmund的野心和奸猾,除了天性使然以外,也有次子心态在其中作祟。临死之前做了一件好事,告诉众人Cordelia和李尔要被处决的消息。(但我觉得这个情节OOC得太突然了没有一点铺垫,所以并没有充实这个阴险小人的形象。)

复仇的高潮

奸人自相残害。Goneril用毒药害死了Regan。

Albany居然成了故事里的复仇天使。他收到了Edgar从死去的Oswald手里拿到的,记载着Goneril和Edmund奸情与奸计的信。他对自己夫人的不忠不义深恶痛绝,于是挑衅庶出的奸夫Edmund。Edmund接受了挑衅,与蒙面的控诉者Edgar决斗。

哦Edgar是正义的使者。终于,作恶多端的Edmund被他宅心仁厚的亲哥戮死。The Gods are just,Gloucester家(丑恶命运在一个小家里的投影)的大仇已报。

Albany是复仇的见证人,他见证了Regan被Goneril毒死,Edmund被Edgar杀死,Goneril用一把小刀自戕。也见证了Edgar忍辱负重后脱下疯丐的外衣,倾听了Edgar与父亲可歌可泣的故事和Kent的见证。他让人把三位恶人抬到一起,在地狱里团圆。当蛇蝎姐妹的尸体从他们面前抬过时,他对Kent说,3410 Seest thou this object, Kent?

他引导了Kent见证复仇。

Kent引导李尔见证他的复仇。但对李尔已经没有什么复仇可见证了。失去Cordelia的李尔已经失去了全部的神志,Kent的坦白身份终究是晚了一步。如果他在李尔最困厄而仍保有一定理智的时候坦白身份,忠臣的一腔热忱一定能给他带来莫大慰藉。如果蛇蝎姐妹死得早一点,李尔也许会涕泗横流地赞美命运的公正。但Cordelia已经死去,复仇的甜蜜还有什么意义呢?忠诚还会带来什么宽慰呢?万物都失去了色彩,因为善美、宽容已死。他也随之而去。

是不是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呢?宿命的公正?

Albany是这一切噩运的见证者,但奇迹地成为了受益者。国王、三个女儿和另一个女婿Cornwall都死了,战场上唯一站立着的他成了继承王位的人。(他还“慷慨”地打算把王位先给疯了还没死透的李尔留一阵,结果李尔真死透了)他主持正义的奖赏也太大了。

Edgar以乞丐Tom的形象一路领着他的父亲,倾听他的忏悔,佯作狂态,又演出了一场天使救人的奇迹,让Glouster摆脱了求死欲,从绝望中拯救出来。多么动人的故事。

Goneril的Steward Oswald这个人也是很好笑。懦弱,面对Kent的挑衅不敢拔剑;是非不分,毫不犹豫为两姐妹助纣为虐;武力值低,被Edgar只用一根棍子就打倒了;但他却奇迹般地忠诚,在Regan的诱惑下没有交出Goneril给Edmund的密信,奄奄一息时却坚持让杀死自己的人帮他把信带到。真是有着高尚情操和原则的又傻又怂。

2008版里加的戏

李尔和Cordelia被带走的时候,那位忠心耿耿的军医试图提走药箱跟老国王一起走,却被军士拿枪指住,不得不放弃。这就顺理成章地解释了Goneril的毒药是从哪儿来的。

Albany看到Goneril亲吻Edmund的时候翻白眼,真可爱。Albany作为一位道德楷模,复仇天使的形象有了更人性化的添加部分:一位被戴绿帽的丈夫。

Edgar在决斗中杀死Edmund的方式好像是阉割诶。很合适,一个在偷情生下来的私生子,用下半身勾引蛇蝎心肠的两姐妹又狼心狗肺地撒手让两人自己斗出胜负(跟养蛊似的),最后被阉掉男人的狂妄。

最后一幕李尔搬着Cordelia一边哀嚎一边走进望天祈祷的一群人中间,然后把Cordelia放在地上,实在太出戏了。

 2 ) 最有感染力的台词来自李尔对女儿的诅咒

全世界最好的演员之一,伊恩.麦克莱恩。最后抱着女儿尸身逝去的段落,演绎地吊砸天。

老人何时把家产分给子女,是一个不分古今中外的话题。莎翁抓住了这个主题,成就了自己的四大悲剧之一……最有感染力的台词来自李尔对女儿的诅咒,什么叫骂人骂出了文采,骂出了水平,骂出了花儿,这就是了…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剧本的硬伤自然很多,人物脸谱化的问题也有。不过他是莎士比亚,算了吧……

 3 )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李尔王》观后感

我一向是个很懒的人,看完电影从不动笔。其实李尔王对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想想觉得自己看了这些总该留下点什么,所以我决定从这一部李尔王开始。

一)剧情

如果让我找一些关键词形容莎翁,我想是:命运,复仇,爱恨和利剑。《李尔王》作为莎翁三大悲剧之一,其中充斥着壮烈的宿命感和对人世的洞察。除了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加入了英法战争之外,这部剧并没有对原著做太大的改动。即使在几百年之后,莎翁的遣词造句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李尔王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国王由于昏庸而被女儿欺骗的悲剧,其中还穿插了李尔王对自身的反省,个人精神的升华,从王到疯子的转化中使李尔获得了重生,在风雨中,在雷电中,在大海的咆哮中,李尔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人的疾苦:“安享荣华的人们啊,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会一个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他向神祈求庇护苦难的人们,为可怜的汤姆披上自己的外套,他不再仅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哭泣,他为了人世的悲苦在雨中嘶吼,他说他不再流泪,而神降下的狂风暴雨似乎化为他无穷无尽的眼泪。

而当他被军队俘虏,他不卑不亢,牵起小女儿的手,说道:“不,不,不,不!来,让我们到监牢里去。我们两人将要像笼中之鸟一般唱歌;当你求我为你祝福的时候,我要跪下来求你饶恕;我们就这样生活着,祈祷,唱歌,说些古老的故事,嘲笑那披着金翅的蝴蝶,听听那些可怜的囚徒们讲些宫廷里的消息;我们也要跟他们在一起谈话,谁失败,谁胜利,谁在朝,谁在野,用我们的意见解释各种事情的秘密,就像我们是上帝的间谍一样;在囚牢的四壁之内,我们将要冷眼看那些朋比为奸的党徒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升沉。”这是李尔王进一步的升华。他不再受制于肉体的苦难,不再为现世的贫贱荣华所苦。他已成为了上帝的耳目,怀抱着永恒的平静,他的灵魂已经逐渐离开俗世。他的忠臣肯特说道:“不要烦扰他的灵魂。啊!让他安然死去吧;他将要痛恨那想要使他在这无情的人世多受一刻酷刑的人。”

二)角色

我认为李尔王的死并不只是最后一幕的心碎而死,他在全剧中逐渐死去,或者说,脱离尘世,走向彼方。从他不再是国王,被两个女儿虐待开始,他脱离了自身尊贵的国王身份,这是他的第一重脱离;当他由于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打击而逐渐丧失尊严和理智,他第一次睁开眼睛看清了下层世界的险恶面目,他彻底摒弃了原先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他的第二重脱离;而当他被捕,小女儿死于他的怀抱之中,他的心灵掀起了在这人间的最后一丝波澜,至此他再也不为人世的苦难所困,这是他的第三层脱离。

除了李尔王以外,私生子埃德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本身角色极具复杂性,因此十分立体,并且演员活灵活现,在观剧过程中我很难对这个反面角色产生厌恶的感情。事实上这个人很有他的形式逻辑:出身低微却怀抱野心,因此不择手段,毕竟这个世界对他本身就不公平,那么耍些手段来获得平衡也并非不可。他并非绝对的坏人,你会看到在埃德蒙吐露他和父亲一路上所承受的苦难时,重伤倒地的他紧紧捂住了耳朵。就像他在最后与哥哥埃德加的对话所说的:“天道的车轮已经循环过来了。”我相信莎翁对这个角色的态度绝非批判,他贯彻了他对命运一贯的态度。不是简单的善恶终有报,而是因果常轮回。看到这里几乎使我流下眼泪。莎翁戏剧的魅力就在于你不能简单的批判任何一个角色,因为你不能责怪命运女神在漫长的岁月中埋下的线头。

弄人,一个同样引起我兴趣的角色。嬉笑怒骂中是深切的痛苦。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弄人早已在所有人之前预知了悲惨的结局,多么讽刺!愚人(Fool)却是智慧的,一国之君却是愚蠢的。在风雨夜中, 弄人唱道:“命运好坏何必管,即使风雨常来往。”我以为喜剧是最接近于荒谬本质的表达,弄人的嘲弄是如此的尖刻。世上有什么东西是不可笑的呢?荣华富贵,起起伏伏,不过是人们在宿命摆布之下的一厢情愿而已。

三)舞美

懒得写了,挺好的,虽然我更喜欢大舞台。银幕上的舞台剧的局限在于很难有现场的真实体会,所以在银幕之上我更偏好电影。

懒病犯了,想写的也写了大致,就到这里吧。

 4 ) 20190817距看完《李尔王》后两小时

从影院出来就一直尝试着写点什么,但很久很久都抚不平心绪,所以断断续续修修补补折腾了许久。 接触莎翁的《李尔王》还是大学时候上外国文学史,四大悲剧是必修课,可那时年轻气盛的我除了关注华丽而极富戏剧性的对白,对其词藻背后的深意从未思考,而今天,年过三十的我再来看这个故事品味其语言,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堵在心口,不疏不快。 悲剧的意义在于将残酷和绝望说给你听,最后给你一丝生的希望,而莎翁这个故事则一次次将你打入更深层更绝望的谷底,总在想着总不能更遭了,却真的有更糟的接踵而来,好像每一次的绝地逢生却是为了推着你陷入更深的黑暗,虽然最后,新生的力量展露了出了些微光芒,故事却到此为止留下一片黑暗,不免让人觉得这是又一个悲剧的启幕。 华丽的是莎翁最显著的符号,但细剖每一句对白,每一次冲突,都深刻揭露了现实,虽然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那些话放到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当今仍能一一对应,这才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 说完剧本,再来讨论这场演出,无论如何得感谢NTLIVE将如此经典的演出记录下来并带到全世界,不然很多人无法看到这部教科书式演出,至少看过的人绝不后悔这四个小时的静默。 因为话剧看得少,之前也并没怎么关注伊恩的作品,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与剧中李尔王相仿的年纪,诠释着这个年迈的形象时,我甚至分不清他是不是真的就是那个年迈的可怜的王,真真切切的年龄感,实实在在的悲愤颤抖,每一句念白和停顿,都在完美的诠释着这个灵魂,以至于现场浇落的每一颗雨滴都让我觉得透不过气,最后他呼吸困难让人帮着解开纽扣,那一瞬间我甚至担心这个人会不会有什么,跟着揪着心直到老伊恩出来谢幕才算放下,那是打从心底的敬佩和感动。从未在一个演员身上,如此深刻的感受到戏剧的迷人魅力,也从未在一部话剧里感受到如此丰足的力量,感谢老伊恩,为世界带来如此丰满的李尔王,你值得一切美誉。 戏剧是一种直观与抽象并存的艺术,演员的表演常常介于真实和艺术化之间,而当看到杀戮,挖眼珠,扭打以如此真实的状态展现在眼前时,真的有一种由后背生出冰凉和恐惧,挥刀的一瞬间我甚至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不敢看,而当老去的国王抱着死去的女儿控诉直至死亡,再也忍不住眼泪肆意奔涌而出,是啊,于他而言,死亡比活着更是解脱啊。 这是怎样一个残酷,细腻而又悲悯的表演,生生压断心底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弦,想让人激昂吟唱,又想要悲愤放歌,这种感觉只适合在这个浓郁的夏夜里独自品尝,独自消化,旁的人,不可懂,不可说。 可惜,身边无人,能就此聊上一二。

PS:身处内陆重庆有看这种影像的机会并不多,以至于每次去上海广州,都想要去刷几场过过瘾,感谢第三届国际戏剧影像展有重庆这一站,幸福总是来得太突然,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观看《李尔王》,真的不能再完美了。

补几张最后结束时拍的照片

谢幕
谢幕
眼泪
集体谢幕

 5 )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经典的作品?

《李尔王》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表达的道德论点,比大多数古典悲剧 更微妙。他的关键技巧在于创造两个“主角”:主要角色李尔王, 以及陪衬情节角色葛罗塞斯特。他们两人在开始时都有道德缺陷,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沉沦,都曾面对道德层面的自我揭露,并 都经历死亡。不过我们在《李尔王》中找不到《哈姆雷特》中死亡 的那种崇高感。我们在《李尔王》中也找不到世界被拨乱反正的感 觉,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在正派而又公正的福丁布拉斯统治 下,丹麦会变得愈来愈好。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没这么做,反而刻意聚焦于人类本质 的不道德,以及自然界的无道德状态。首先,他让李尔王和葛罗塞 斯特这两个主角犯下同样的道德错误,而且毫不留情地让他们死 去。一名国王悲剧性的陨落已够震撼,两人遭逢同样命运,则显示 某种道德昏聩的状况弥漫人间。 接着,莎士比亚让全剧唯一在道德上可谓正面的角色考狄利亚 也难逃一死,而且死法特别可怕。至于埃德加,他原是个善良但莽 撞的人,也确实击败了他的恶兄弟,以及李尔王的两个卑鄙的女儿;不过,我们处于极度震惊中而不知所措,只看到零星而破碎的 美好人生的价值。埃德加在全剧最后一句对白中说出了名言:“ 们这些年轻人永远不会看到那么多,也不会活得那么久。”换话 说,在众人皆不道德的世界,无限的痛苦经历能让一个人更深刻地 体验人生,但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对进人创作晚期的莎士比亚来 说,能对人类崇高情操抱持的期待仅止于此。

 6 ) 一种回顾:离开与返回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无论从何种艺术载体上,都是第一次接触。在oms剧场营造的独特氛围里,通过大屏幕记录的完整戏剧表演而非宏大的电影场面来体味《李尔王》,毫无疑问会有很多新奇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毫无疑问也源自戏剧版本身的特色,那就是演员本身充足的激情,和细腻的展现,以及强大的交互性。 此外,任何一个丰富的作品,不仅其本身具有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接口,可以让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经历而生发触动,产生强烈的共通感,也可以让同一个人从其中引申出多种面相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体察。《李尔王》戏剧版毋庸置疑是成功的,现场的感染力也大概率强于我们这种隔着屏幕而感受到的。 单就内容本身而言,李尔王在老年的糊涂状态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进而延宕开的众多人物命运的转折,都有其深厚的人的根基,是一种命运般的报复,《李尔王》作为戏剧本身,只是将这种根植于每一个人物的出身、性格等各类背景,以及其所蕴含的可能的偏见和倾向,通过一种极端政治氛围的营造,而突出性的或者说戏剧性的展现了出来,也就是将魔鬼释放出魔窟,将善良场景化公开化,但要追究这场人家闹剧何以至此,那么几乎所有的剧中人,有一定形象的人都应该反省。魔鬼并不是先前不存在却突然出现的,它也有它的孽缘,它的根基。 然而讽刺的是,如果某个事情处于潜藏的状态,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正面应对,在大部分早该应对的时候。人们总容易在表面或深植的偏见中逃避和犯错。最终导致一切悲剧不得不以悲剧的形式来生发出来,一切都已离开了“好”的状态,而走向无声的毁灭。但好在人间就是这样,总有一部分要走向终结,好为新的开始腾出位子,为后人提供严肃的教训,使得世界再次返回貌似合理的常态。这是人不可避免的命运。 李尔王本身也在经历这个离开和返回的过程,骄纵和昏庸的晚年,长久的身处尊位,让他希望获得虚假的称赞,而并非真诚,当他远离真诚时,真诚也远离了他。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还是见到了自己的爱女,并获得了宽恕,但一个君王如此,就必须付出君王级别的代价,那就是双双用死亡献礼。

 短评

唯一的bug种族上的政治正确——黑人不能演坏人。硬拖个没有灵气的人来演小女儿。为政治正确牺牲了艺术性。

9分钟前
  • 桔梗
  • 力荐

虽然有这么【】的考狄利亚,但是好在戏份少,伊恩爵爷的李尔王功力太深厚,而一众配角也大多出色,特别是饰演埃德加的Luke Thompson,不光是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同样令人难忘

11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黑色的Cordelia眼睛好鼓(比RSC那个版本的好一点),口齿不清的黑法兰西王有点可怕。其余的完美。

15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力荐

莎士比亚最喜欢的一个本子但是越看越苛刻,爷爷真的是演的非常细腻了,大女儿二女儿人设很好演,小女儿人设有伤真的很难救~英国真的是靠好演员,祖师爷在上,导演编排很少有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

18分钟前
  • 七七|烂柯人bot
  • 推荐

戊戌90. Ian老爷爷真的演的太好了。抱着演技那么差的三女儿涕泪交流,巨大的悲痛和懊悔再没有比这个演的更好的了。铁石心肠也会看了他落泪啊。“只有仇恨他的人才会再叫醒他,让他睡吧。”

20分钟前
  • Matt
  • 力荐

伊恩太棒了!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一版李尔王。整体四星多一星给完美的伊恩和他的辛苦(尽管他说了辛不辛苦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确实不该多操心)遗憾是不喜欢考狄利娅和埃德加两人的表演 其他人都太棒了

22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人物形象在最开始的几场中还是接近漫画式的,而且情节并不完全能让人信服——李尔王突然就把三女儿给驱逐了,葛罗斯特和埃德加轻易就相信了埃德蒙的谎话。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形象一个个逐渐地丰富起来。尤其是李尔王,他自大、意气用事,并非讨喜的角色,可谁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同情他的。变疯的李尔与失明的葛罗斯特再次相遇的那场戏,恐怕是所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顶峰。满嘴疯言的李尔如同得知妻子死讯时的麦克白,他们都到达了某种大彻大悟的生命状态——一方面像是疯了,另一方面却把人生的荒诞看得前所未有地清楚——正如一旁的埃德加所言:“疯癫中自有逻辑”。

25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其实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 “连最贫穷的乞丐都有多余的东西” 准备划个重点 下次买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时候 拿出来用)

30分钟前
  • 非洲毽子踢爸爸
  • 力荐

找一个靠谱的演员演Cordelia就那么难吗?太减分了,那么棒的开场几乎就被她一个人砸了...我看《李尔王》可能比较简单粗暴,暴风雨之夜能拍出感觉,整出戏百分之八十是好看的,还好伊恩爷爷没有狂躁又歇斯底里,真看出老戏骨稳如泰山了。李尔王疯了之后拿着小花跑来跑去那场戏莫名串戏到了Ophelia😂表白这个版本的服装设计,无法抗拒穿制服和大衣的爷爷!

32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生气,非常生气。其实原本一切都很好,伊恩爷爷在职业生涯最后一出莎剧、在最接近原著的年纪,给出了最真实自然的衰老和昏聩。高纳丽和里根两位演员则是我看过最精准合理不脸谱化,连肢体都带感的恶毒女儿。肯特性转成为女爵,仍然是鞍前马后的忠臣。弄臣、爱德佳和爱德蒙,都可圈可点。但是那个一说话就吹胡子瞪眼跟关西大汉一样的考狄利娅是怎么回事!!!?OOC得太败坏观感,五星剧瞬间三星都不想给,结局的悲剧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太让人生气了!其它细节真的都挺经夸的…地图分家,屠宰场的比喻,爱德加和爱德蒙自残的呼应,强频闪速战速决的战斗戏…包括伊恩爷爷为了观众能看清他的表情甚至纽扣,特地要求了300人小剧场的良苦用心…但是这么想想就更生气,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那种生气。

33分钟前
  • 玫瑰砂
  • 推荐

虽然是四大悲剧之一,但并没有觉得《李尔王》的故事格外悲惨,最后恶人都有恶报啊,现实生活可不一定是这样。这部戏也有莎剧的通病,台词我还可以忍受,不过一些设定实在太简单粗暴,比如老国王开头一怒之下断绝父女关系也非常生硬。现代人对君主没有敬畏之心,所以李尔王的遭遇还没有被挖眼的葛罗斯特伯爵和他的长子埃德加打动人,因为李尔王也挺招人烦,同情心就打了折扣。我并不抵触让黑人演员演小女儿考狄利娅,可她说话的时候那种瞪眼呲牙的凶狠表情让人觉得这个公主好tough好凶,也完全感觉不出来她对李尔王的爱。最后说到老爵爷,表演无懈可击,已经没有他没演过的莎剧了,不过李尔王他还有兴趣再演一遍,因为正好也到了剧中李尔王的年纪。真不简单,八十岁了,要记那么多台词,要被雨水淋,还要在舞台上背着一个块头不小的年轻女子走路!

35分钟前
  • 歌辞
  • 推荐

小女儿真的是……尬演。唯一的缺点

37分钟前
  • 9 Crimes
  • 力荐

1.如果只是背景和服饰变化而语言停滞,那么现代化的处理就显得毫无意义,虽然原著的精髓价值仍在,令人叹惋的悲剧性仍然能够直击人心,但加入英法战争未曾为文本增添新的活力,反倒显得违和。倒是激起了看原著的欲望。2.大家表演都超级用心用力,四个小时看得都累,伊恩爷爷不要太棒,二女儿肢体语言太丰富了,穿着超短裙旋转跳跃深蹲简直就是小精灵(,公爵家的基因太好了,两个儿子出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我可以我可以。

3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Ian爷爷戴着花环拿着小花实在是可爱。喜欢雨中的场景,过于刺骨。

42分钟前
  • 夜寻
  • 力荐

英国国家剧院伊恩·麦克莱恩版《李尔王》,4个小时时长,好到没话讲,说精彩太轻了。

45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莎士比亚影像展#唯一的遗憾来自于稍欠打磨的第三幕,其它都很好

50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20181201 黄浦 这是我看过的第四个版本的李尔王,和我看的第一个版本一样,都是Sir Ian主演的,同时这也是我看过的最人性化的李尔,会痛哭、会忏悔,会悲哀地承认自己无所依靠。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能看到Sir Ian的演出真是值了。相当喜欢二姐的表演,现在看来一个不出戏的考狄莉娅真是比找一个好的李尔王难上千万倍。以及现场如果笑声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52分钟前
  • Ariadine27
  • 力荐

伊恩麦克莱恩就不用说了,比较震惊的是八十岁的人了肌肉竟然还是紧实的……爱德蒙差不多是我在莎士比亚戏剧里最喜欢的反派角色了,那段关于星座的吐槽值得加100分。这版爱德加大帅哥,还全程只裹一条兜裆布给你看,赚到哦

5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去伦敦没看成伊恩老爷子的现场,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小女儿的角色不如两个姐姐出彩。毒舌莎士比亚: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当我们呱呱坠地,因为来到了这满是傻瓜的舞台,禁不住放声大哭。

1小时前
  • 丛林宜歌
  • 力荐

终于在NTLive上补回了之前因为坐在山顶看不到的细节……爷爷简直大赞!最后电影院里好多人都哭了……然而,没想到时隔这么久了小女儿的演技还是让人这么的捉急……硬生生是觉得这个小女儿似乎也并不咋爱她爸爸……🤦♂️

1小时前
  • 小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