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守丧七日情。有点夸张。 影片的开头,男主角直接捉奸在床,还祸不单行,马上就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回家奔丧。父亲的遗愿有些离奇,他要求妻子们老老实实地在家服丧七日。在这几天里,他们要安安静静地渡过,这可多无聊啊,毕竟大家已经分离多年,还会有话题吗?但能够打发时间的方式仍然是聊聊自己的近况,这样才能找回自己以及大家的过去。事情并不顺利,兄弟姐妹们总会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小事大吵大闹,甚至还会大打出手。但是这里是生养他们故乡,这里有他们的亲人,朋友,甚至少年时的恋人。虽然他们一时不知道如何相处,但骨子里的那份依赖终将会唤醒他们内心的渴望。也许父亲的遗愿也许就包含了这层含义。
贾德,本片的男主人公。故事就是以他的视角展开。他工作不顺,生活失败,可谓就是一个LOSER。但回到老家之后,少年时互有好感的女孩、突然怀孕的妻子、想借种生子大嫂,这生活就像是乱麻一团。贾德不知如何抉择,不肯服老的老妈还跳出来和邻居大妈上演了一场接吻大戏,原来这两个老女人竟然是同性恋!一周时光过过很快。又到了分离的时刻。一切的不愉快,都随着兄弟们的打打闹闹,不值一提。再出发,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即使失败还有爱你的家人在你的身后默默的支持!
很好看。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把四个儿女都叫回身边,要求守孝7天。兄弟姐妹4人各有生活也各有性格,从最初的无法相处,到最后离开的依依不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大哥保罗一直在忙于造人,大嫂费尽心机,总不能如愿,甚至想到跟二哥“借精”。这种想得却不可得,我深有体会。二哥说的对:为了孩子失去婚姻,是不值得的。就算有了孩子,夫妻的感情彩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要优于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的。
二哥无意间撞破了老婆跟老板的婚外情,工作家庭双失的他回家一直隐瞒,直到被妹妹逼着说出来。然后他又跟以前的女友有了感情,像是真情,也像是报复。他一直想过简单的生活,然而生活却总给他出复杂的难题,比如他老婆又怀孕了而且险些流产。生活,还是不能怕折腾,如果你不折腾,早晚就会被生活折腾。最近的我,真是深有体会。如果在工作中我能主动去寻找出路,可能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折腾。
三妹有稳定且看似幸福的家庭,还有一对可爱的孩子。但她与家里的园丁当年无疾而终的感情一直无法割舍。大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惦念的,但又肯定不可能的人吧。三妹知道彼此的感情,但她又很清楚自己家庭的责任,没有做出任何跨越底线的事情,我对此很赞赏。
四弟,长不大的孩子,有个年长的女友,后来又被甩了。确实很不成熟。
四人间的互动其实是更打动我的。他们怀念爸爸的时候,想起爸爸跟他们最亲密的动作就是碰额头,最后四弟送二哥的时候,两个人也是这样,看得我很感动。因为爸爸留下的店的归属问题,大哥跟四弟几乎动手,但影片最后大哥还是答应给四弟保留一份工作。二哥和三妹坐在屋顶聊天,三妹把头依偎在二哥肩膀。很多这样的细节都非常打动我。我是独生子,这辈子都无法体会这种骨血亲情。我非常想给来来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让他感受这样的情感。那种虽然看不惯,但终究会包容的情感。那种可以放心的倾诉一切,不用担心背叛的情感。真的很美好!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会让你流下眼泪;这是一部简单的家庭生活剧集的浓缩版,却品出了心酸和艰难。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生下来,活下去。但又不仅仅是如此,它意味着责任,亲情,付出以及幸福和为了幸福付出的代价。
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镜头的阳光下,却是丧偶的母亲居然是一个隐性的同性恋者的事实;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尽头的阳光下,却是丧父的长子居然被上司戴了一顶绿帽子的事实;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尽头的阳光下,却是无止尽的兄弟姐妹们日复一日的争吵和埋怨的事实。于是上述诸多叙述的事实,可以让影片在喜剧的笑料中抹出一层层忧伤的调子。主演之一杰森•贝特曼通过自然的演技在此片脱颖而出,把一个没了老婆,丢了工作,失去房子,又经历丧父之痛的中年男子刻画得入木三分。
七日,是西方宗教里上帝创造人类的日子,七日,是中国传统伦理守丧的日子。而美国人也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让所有兄弟姐妹守丧在父亲的家里。这部电影无意之间把内容扩展到最简单最直接的共性上面去。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不堪和生活的磨难。以小写大,以点及面,以情动人,然后用喜剧包装起来,真正的做到了笑中带泪的效果。
在这样的电影里,是完全没有技术的探讨必要的。在这样的电影里,我们可以忘记3D,忘记明星,忘记美术,忘记剪辑,但不能忘记的,正是故事本身。说到底,电影就是讲故事的艺术,在美国好莱坞这样一个可以制造奇幻瑰丽的国度里,总有这样一些编剧和导演们,把叙述作为第一位,模糊出剧情与文艺的界限,用心创造出感人却不雷人的影像。
故事是吵闹的,是夹杂着性和好玩的。首先,兄弟姐妹的对白就很好玩,美利坚人民的调侃与幽默本来就能和含蓄的东方人拉开差距。其次,他们的伦理道德也很好玩,他们在七天里守着孝道的伦理,中间还能上床,结尾还能出柜,这寓庄于谐的幽默感,或许是好莱坞剧情片的一大特色。然后,你会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感动,因为杰森•贝特曼哭了,接着好多人哭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不如意。但他们依然可以在教堂祷告时躲进房间吸大麻,但她们依然可以在守孝七天时跑到酒吧喝酒。这才是,我们的人生,在别人的人生尽头里,我们可以尽责尽职的哭泣,也可以小打小闹的开玩笑,可以上床可以砸老板的汽车,但是生活依然会继续。
小人物贾德是通篇故事的亮点,他从自卑无奈到诙谐愤怒,到感人到拥抱自己的妹妹,到找到自己的真正爱人。杰森•贝特曼成功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小男人,这是一个介乎幽默与心碎的角色。因为他的小,因为他的自卑,所以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博取了我们的同情。因为他的幽默,化解了生活的苦难,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应该说人物的性格,面对艰难处境的态度,是可以感染和打动人的。
亲情是整部电影的主题,在叙述的过程中,把守丧这个人之常情摆出来,让人物聚集,然后通过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的冲淡,让片子快节奏之中,能缓慢下来。感动永远是瞬间,细节永远是最美的东西,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离别七日情》是一部让我很尴尬的电影。里面很多我喜欢的演员,有好笑的台词和桥段,有亲情爱情,按理说应该不错,但是看完以后就是很不舒服。我第一遍是在飞机上看的。第二遍在大屏电视下看的。有时候研究差强人意的电影错在哪里了比研究好电影学到的东西更多。所以在二次观看后我决定分析下为什么这个该有的都有的电影如此令人失望。
不清楚的人物主线
按照编剧自己的话说,全片的主角是Judd,一个一生都按照计划来走却突然发现自己生活的方式一直是错误的中年男性白人。结尾能看出来导演在努力往回扳,因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Judd找到自我,总算不再追寻常规。但是整部电影被他的亲戚稀释很多。完全没有找到平衡。如果是关于群戏的,不妨大胆放开。而本片恰好卡在中间。这和编剧有关系,原著小说作者自己就是编剧,有涉嫌不敢删的嫌疑。不清楚的指向性导致观影结束后我们不知道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如果是关于家庭,每个人物都很模板化,因为篇幅有限。如果是关于Judd,他的成长过程又没有被具体的刻画。
父亲尴尬的地位
挂掉的是父亲。可是全片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回事,好像只是借他去世的由头,所有人回家来撕撕逼。这我能理解,毕竟这不是关于他们父亲的故事。但是结尾Judd被电线短路,想起自己的爹,开始痛哭,编剧用这个桥段来解释Judd最终的释放,我觉得非常投机取巧。全片都没爸,最后情节需要了就来个回忆杀,未免太任性。
情景喜剧般的指导
虽然有着电影质感的镜头,一开始撕逼,走位就特别情景喜剧。同时演员们台词说的太溜了,做作感很强。”Acting is reacting.” 令人信服的表演来源于演员之间自然的对话,让人感受到对话是实时发生的错觉。可是很多嘴炮的戏,是一个妙语接另一个妙语,一点空隙都没有,少了很多自然性。这就是导演的问题了。和编剧也有关系,因为每个人物都是相似的损嘴,一旦嘴炮开始,我们就分不清谁是谁了,没有区分度,涉嫌为了撕逼而撕逼。
桥段的拼凑感
忘记是谁说的了。一部好电影,至少要有六个能让人记住的场景。本片我至少记住了两个。一是Judd和Annie在躺在冰场上,二是兄弟三人在教堂里抽大麻。单独看,都是有意思的场景。但是完全没有贯通性。虽说人物上都有Judd来串通,但感觉并不是很有机的联系。再比如医院撕逼大战,那个绿茶婊的前妻怎么会脑残到把劈腿男也叫过来,典型没情商啊,一看就是编剧觉得“哎呀我们应该再凑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场景”而安排的。因为前妻一直在道歉,一直是眼泪汪汪,一直没有绿茶婊的气质,突然在医院这里绿茶了,很让我意外,觉得被骗了感情。这估计就是拼凑感的来源:为了情节完成度而牺牲人物。再比如Judd的嫂子疯到跑床上来勾引他,却没有任何铺垫,只不过为了服务兄弟们的又一次掐架,真是让人翻白眼。
依赖音乐营造质感
我敢说,把音乐一去掉,本片的欣赏度又会下降很多。这种清新治愈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配乐营造的,因为音乐对观众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力。当观众不知道这个场景自己应该是如何感受的时候,你一用音乐,他们就知道应该获得什么感受了。这样做的危险性就是如果场景本身没有情感内核,只是利用音乐来激发观众情感的话,时间一久,大家就会发现不对劲了。这便是看完本片后的尴尬感的又一来源。咦,我明明觉得很好看的,一切都很对劲啊,一旦音乐的魅力隐退,就会发现情节和人物上没有能持续这种情感动量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物都是单维的,记不住。
结语
《离别七日情》证明了好莱坞和中国电影现在共有的问题。当制作水平越来越专业的时候,当我们可以轻易的用音乐,摄影,场景设计等营造某种影片的氛围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人文核心去匹配这种氛围,电影依旧会是令人失望的。现在中国影市资本跟上了,技术上跟上是早晚的事。但是如果编剧没有跟上,再好的制作水准也没办法。好莱坞也是一样。原创作品越来越少,大部分是小说改编,因为风险更小,但这并不是持久的方法。或许《离别七日情》的原著小说很有欣赏性,但是电影作为视觉媒介,有着自己的叙事语言,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分析(除非你是伍迪艾伦)。说白了,还是要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时候让原著作者改编自己的小说成电影,真不见得是最好的方式。都应该学学人家《阳光小美女》,踏踏实实讲故事,而不是为了撕逼而撕逼。
版权:
//cn.hansonhe.com/this-is-where-i-leave-you
还是能够顺利看完的片子,也可能是我需要一些治愈的情绪,不过这部片子没能给我太多。
又是一个闹剧家庭的故事,不过结局是温暖的。美国人拍这种剧不是严肃悲剧,就是搞笑喜剧。不过,真是比海报要好。感谢母亲对于家庭片的偏好,我才没有错过。不过看的过程不是很认真,有好多打断了的地方。第一印象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片子,具体什么的还是有机会再看一遍再说吧。
最后温情脉脉
Adam Driver太棒了
尽管某些地方做作过火,但仍然不失为一个温馨搞笑的家庭轻喜剧,也没有想到试映居然全场爆满。
Tina Fey的小弟是Adam Driver这个事情怎么这么合理。
人生很重。
然而突然开起敞篷车是男人中年危机的最大 flag 啊!
全家一窝疯。
父亲去世,儿女们回家守孝,却扯出些许新愁旧怨、故人别情。只有孩子天真无邪,大人们却都在烦恼、发怒、欺骗…,父亲的死仿佛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孤独的心灵还是需要抚慰和倾诉的。有的人只有当他永远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舍得回忆与他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tina fey勉强加戏
缺情绪爆发点。//听说原著不错,那么可能本片还缺一个很好的旁白。
能这样送别自己的亲人好像也不错,治愈系。
对这种题材的电影毫无抵抗力,让人想起《伊丽莎白镇》~
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家庭亲情片就这样也不会厌烦。故事线有点太乱,东西太多。
我喜欢,说不清为什么,我喜欢这片子。
很平很老套,每个人都有一摊子烂事儿,每个人最后都得到一些慰藉,妈妈最后那个大爆点就属于编剧实在没得可编了……演员们倒是都不错。
预算:1980万首周末票房:1155万北美票房:3429万全球票房:4129万上映日期:14.09.19上映周数:11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2868北美最高排名:3
没想到菲小姐演了这么一个不像她的角色。Corey那个脸好好笑,Adam越来越大气了。另外我对John Bateman真的就是爱不起来啊换个人演我会多给一星。
只抓马不撕逼,这就是为啥这片比“八月:奥色治郡”低了一个档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