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莞

第3集

主演:李立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粤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味东莞 剧照 NO.1寻味东莞 剧照 NO.2寻味东莞 剧照 NO.3寻味东莞 剧照 NO.4寻味东莞 剧照 NO.5寻味东莞 剧照 NO.6寻味东莞 剧照 NO.13寻味东莞 剧照 NO.14寻味东莞 剧照 NO.15寻味东莞 剧照 NO.16寻味东莞 剧照 NO.17寻味东莞 剧照 NO.18寻味东莞 剧照 NO.19寻味东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寻味东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莞,中国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过去的二十年来,东莞以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闻名, 但在“世界工厂”身份之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神奇的美食世界。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将以美食作为东莞的城市名片,带领人们探访东莞的地道⻛味,寻找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鲜活美食,呈现这方水土过去和现在的碰撞,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反贪风暴3夜莺Nightbird退缩瑞典女王特别2020十一罗汉2001傻龙登天鱼不在水里青青子衿路易不容易第二季绝色春城谁动了我的幸福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毕有财集中营狩猎自视性幻觉幽默的我浪子與修女Une zone à défendre神迹(2022)虚假的爱情大学我的名字是:穆罕穆德·阿里尼克病院第一季夜困摩天岭1941大男孩第二季港督最后一个保镖低入尘埃大魔域抓鬼特攻队杀死琼铁男1:金属兽幸存者(2018)走向共和拉比特探长第一季古怪因子新白蛇传之法海我们的四十年阴魂小丑仙厨奇缘之如意厨房因梦之缘谁在撒谎第二季凯特·威廉姆斯:第三次世界大战刑讯者的下午舞翻天我的男友是甲方谁疯了?

 长篇影评

 1 ) 《寻味东莞》

手里捧着泡面,眼里盯着屏幕里的美食。这是我当下的现状。

中国美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己这个小地方的美食都还没摸透,要是吃遍全国乃至全世界,至少还得给我个几辈子。

本土,创新以及外来的融会贯通,新的美食与经典美食的古今中外的相遇相撞,形成了一个地方缤纷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

下面来说说每集里,我印象最深然后最想尝试的美食。

【山水相逢】篇

①阴菜牛展汤(主要想知道阴菜什么味道)

②金银润(视觉上就很美味)

③萝卜粄(馅料吸引了我)

④咸丸(被丰富配料包围的汤圆)

【】

 2 ) 跟着《寻味东莞》探寻东莞美食天地

《欢宴流转》

1、稳叔:五味鹅、凤凰蛋、牛腩焖萝卜、肉丸蚬粥、蚬肉饭

2、龙背岭:客家香芋扣肉、盐焗鸡、客家酿三宝、酿豆腐、客家焖猪肉

3、洗沙鱼丸、蛋黄卷、麻葛、卤肉饭、大肠面线、碗粿、台湾肉粽、龙须菜炒丁香鱼、藕带炒肉、水牛芝士、火车头汤粉、大漠羊排

4、莞城街道 凌丽华(飞刀华):烧鹅濑粉。斋粉、牛杂濑粉、叉烧濑粉、叉鸡濑粉

5、伦浩宇:白兰洛神花慕斯蛋糕、芥末蛋糕、金箔奶酪蛋糕、火山菠萝、冰火奇缘

6、海带绿豆糖水、陈皮红豆沙

7、油糍、糯米糍、蛋角、牛耳朵、钵仔糕、芋角、芋饼、糖不甩、火麻仁茶

8、鸡油娘酒蒸红蟹、七彩龙须东星斑

9、阿南、棠哥(肥婆菜馆):炒花蛤、炒牛河、湿炒面、盐焗猪腰、焗花蛤。

麻涌镇,材叔,深夜食堂:排骨饭

《山水相逢》

1、柠香黄皮头、清蒸九节虾、火焰醉麻虾、白灼麻虾。任耀波

2、大岭山镇:酸梅鹅、白斩鹅、脆皮烧鹅、白灼鹅肠、爆炒鹅血、大岭山烧鹅

3、麻涌镇:蕉蕾煎蛋、蟛蜞酱、蟛蜞酱炒豆角、蟛蜞粥、香蕉焖鹅、香蕉扣肉、香蕉鲫鱼汤、香蕉紫菜糖水、麻涌香蕉

蕉农钟立枝

4、生滚鱼片粥、水浸鲩鱼、中堂鱼包(黎见平)

5、猪肝肠粉。石龙镇:咸姜水、南乳焖鹅、陈皮蚝豉鸡汤

6、谢岗镇:蕉芋老鸭汤、蕉芋糕、蕉芋鸡蛋水。

7、疍家人:杂烩海鱼、豉油皇香爆鱿鱼管、陈皮丝蒸玫瑰毒鲉、黄面酱石烧龙趸皮、疍家清蒸三鲜、腊味虾干煲仔饭、虎门蟹饼

《得天独厚》

1、鼠曲草~艾粄、艾角、艾草煎蛋、艾草鲫鱼汤

2、桂味荔枝(外壳凹凸明显、核小肉厚、天然糖分高、绵长的桂花香气)~荔枝片皮鸡、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荔枝果冻

3、东莞万江街道 黄柏森:腐皮腐竹~凉拌腐竹、腐竹糖水、腐竹烧鱼、腐皮豆浆、腐竹炖羊肉

4、东莞虎门镇 露兜树(林旁)~林旁粽

东莞麻涌镇:蕉叶粽

莞草,裹蒸粽

东莞道滘镇

5、冬春的清蒸奄仔蟹、油焗奄仔蟹

夏秋的清蒸膏蟹

夏至(6-8月)黄油蟹

6、冬瓜干蒸翡翠鱼、冬瓜干蒸鸡、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阴菜牛展汤

7、厚街镇 孙国和:腊猪头皮。金银润

8、虎门镇 白沙油鸭、鸭喉萝卜煲

9、冬团、萝卜粄

10、红薯糖水

11、谢艳珍:咸丸

可口可乐了看看健健康康健健康康可口可乐了看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3 ) 第二集 山水相逢

第二集指南,麻涌真好吃!

在广东,海鲜当然少不了!肉质跟果冻一般的麻虾!只要白灼!就能绽放风味!

香蕉居然也能做菜!!!蕉蕾!口感像春笋一样脆嫩!又有秋葵一样的黏滑!有意思!

蕉蕾

蕉蕾煎蛋应该是最家常的蕉蕾做法,感觉鸡蛋真百搭阿,豆角煎蛋、葱花煎蛋、火腿煎蛋都好吃!这个蕉蕾煎蛋应该也好吃!

蕉蕾煎蛋
蕉蕾煎蛋

用肥猪肉钓螃蜞!看起来挺有意思的!螃蜞直接研碎做酱,挺有意思!炒素菜的时候加一勺螃蜞酱,就可以赋予它海鲜的味道!

钓螃蜞
螃蜞酱
螃蜞酱炒豆角

 4 ) 一集馋哭,全程咽口水,劝你千万别半夜看!

前不久,每一集都在撩拨着观众的味蕾的《风味人间2》完结。

但是没关系,原班人马立马又带来了一部新的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

还是原来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还是那个让人垂涎欲滴的解说文案。

废话不多说,直接深夜放毒——

0 1

两年前的《寻味顺德》,让很多吃货朋友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岭南美食之都。

但如果你以为会吃的只有顺德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比顺德这样人文特色浓厚的美食名城,东莞在岭南美食地图上的位置并不显赫。

很多人提到东莞,第一反应还是会想到它「世界工厂」的称号。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制造业之外,东莞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神奇的美食世界。

这里因为有着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融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被誉为:岭南风味交汇地

第一集的标题叫做《得天独厚》,就按照四季时令,讲述东莞人的美食文化。

众所周知,广东人不仅敢吃,而且好吃,更会吃。在东莞,当地人将“不时不食”的口味发挥到极致。

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山谷里生长着一种名叫鼠曲草的野生植物,当地人叫做艾草。

在长江以南的地区,人们习惯把它当做春季尝鲜的野菜,而东莞人更是独有心得。

新鲜的艾草剁碎,混合鸡蛋液下锅,用高温热油煎炸。

简单的烹饪就会令艾草散发着浓烈的芳香,一道简单的艾草煎蛋就此上桌。

艾草鲫鱼汤

当然也可以将艾草与鲫鱼一起煮,可以去腥提鲜,为汤汁增加别样的风味。

而更传统的做法则要和花生碎、白糖、芝麻、椰蓉等融合,加入糯米粉揉捻成团。

用树菠萝叶垫底上屉蒸熟,就成了东莞人最爱的一种小吃,艾角

艾草本身微苦,更衬托出馅料的香甜。两种看似对立的味道彼此呼应,又相互交融。

夏季的东莞雨水丰沛,正是荔枝收获的季节。

在东莞海拔最高的银瓶山,有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一片荔枝林。

诗人苏轼笔下的一句“不辞长做岭南人”,让广东的荔枝成为美味的代表。而其中东莞的荔枝,更是因带有兰花香味和蜜的清甜而远近闻名,被称为:

莞荔

荔枝一旦离开树枝,就会迅速失去本身的风味。

诗人白居易曾说: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也因此,最好的荔枝应该在果树下享用,这是最新鲜的吃法。

荔枝片皮鸡

而向来食不厌精的广东人,更是将荔枝的风味发挥到了极致。

当香甜可口的荔枝果肉,搭配各种精美食材,就瞬间碰撞交融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将鸡肉与荔枝结合,就成了鲜甜两相宜的荔枝片皮鸡。

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和芦笋、核桃仁同炒,就成就口感复合的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荔枝果冻

还有凉爽可口、晶莹Q弹的荔枝果冻。

到了端午节前后,正是吃粽子的时节。

虽然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但在东莞,粽子的制作形式却多种多样。由于制作方法和馅料的差别,风格迥异的粽子超过二十种。

在盛产香蕉的麻涌,人们喜欢吃蕉叶包成的蕉叶粽

用枣红糯米包制的枧水粽,色泽通透,口感细嫩。

相传东莞因生长在咸淡水区域的一种水草,莞草而得名。

所以东莞人因地制宜,拿它来包裹粽子,也由此形成了东莞的裹蒸粽

裹蒸粽馅料甜咸兼备,粽叶内包裹着馅料,以细细密密的东莞水草捆扎。

脱皮的绿豆,口感沙软绵密;而咸蛋黄,带来持久厚重的咸鲜;五花腩肉裹满五香粉,贡献充沛的油脂。

粽子必须裹得密不透风,才能成就风味。

不管你是“咸粽派”,还是“甜粽派”,在东莞都能满足你。

而要说起东莞最具有特色的粽子,要数几乎已经失传的林旁粽了。

编制林旁粽,要将林旁叶子上的刺去掉,再分削细条,洗净,然后编织成不同的形状。

而且每一种形状都有着不同的寓意,鱼篓形状的表示风调雨顺;枕头形状的寓意高枕无忧;菜篮形状的寓意丰衣足食;笔架形状的寓意小孩读书聪明上进。

造型多样的林旁粽,不仅是美食,更是一件件艺术品。

0 2

吃罢粽子,东莞随着荔枝季节的到来,进入漫长的酷夏。

既然来到了广东,不能不吃海鲜。

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莞虎门,开阔的珠江⼊海⼝带来咸水淡水交融。让这里孕育了一种东莞独有的美味珍馐——

青蟹

虎门的青膏蟹,不仅个大肥硕,而且以膏肥黄满而闻名,在明清时期便享有盛名。

成熟的青蟹,在密封的砂锅里焗烤,高温把蟹的油迸发出来,肉嫩鲜美。

在东莞当地,青蟹还有另外一种吃法,把膏蟹和米饭搭配在一起。

大米的加入,吸饱了菜里每一滴鲜味精华。

当鲜美的蟹肉和每一粒饭的糅和后,就成为了一道让人口水直流的存在:

膏蟹蒸饭。

东莞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青蟹,但其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却各有千秋:

冬春奄仔蟹尚未成年,口味淡雅鲜嫩。

加入简单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就成了幼嫩鲜美的油焗奄仔蟹

夏秋季节,雌性青蟹已成年,最适宜做清蒸膏蟹

这是一年中青蟹最具风味的时节,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鲜味也更加浓郁内敛。

不过,真正的吃蟹行家们,都在翘首等待的是夏至时节,才能孕育出的一种极致美味。

此时的珠江口水温达到峰值,青蟹由于生长在高温季节里,一些雌性青蟹体内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通体逐渐呈现油润的金黄色。

于是就形成了极为鲜美通体油润金黄的黄油蟹

作为青蟹中的极品,烹饪时必须小心翼翼。

先过冰水,再放蒸笼,避免肢体破裂。

蒸好的蟹,一刀切开,黄油溢出,悠长的余味中带有松子般的油脂香。

黄油与蟹肉浑然一体,颗粒绵密,口感也是鲜得如梦似幻。

在最热的六到八月里,平均1000只青蟹,才有1只能够蜕变为黄油蟹。

而且至今无法人为控制,让这种美味极为难得。

这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当地人因循时节所获得的最佳犒赏。

东莞常年湿热,四季没有明显变化。

但东莞人却能敏锐判断季节的流转,并因循时序地制作各种时令风味。

深秋的十月的东莞天气晴朗,是最适合晾晒阴菜的时节。

阴菜是东坑镇一种远近闻名的特产。

这里盛产萝卜,其中以耙齿萝卜为代表。

虽然味道辛辣口感粗糙,但其富含的营养成份相对一般品种高。

于是聪明的东莞人们将耙齿萝卜晾晒之后,就变成了口感更为温和的阴菜。

东莞人习惯用阴菜,搭配油脂厚重的红肉,可做成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等美食。

阴菜本身自带的清香,是化解油腻的最佳辅佐。

而最能体现阴菜灵魂的,莫过于煲汤。

选取牛后腿肉和整条阴菜,再加入黄豆同煮,起到进一步增鲜的作用。

熬煮2小时后,阴菜的香甜和牛肉的醇厚实现充分交融。

两种食材精华汇聚、彼此平衡,就成就了一道柔和干香的阴菜牛展汤

而到了冬季,最能体现莞式风味的美食,莫过于各式腊味。

新鲜的瘦肉切碎,肥肉切丁,以1::1的比例搅拌,加入白糖和汾酒。

将肉馅灌入肠衣,晾晒风干之后,就成就了东莞腊味的代表——

矮仔肠。

这种莞式腊肠外形结实短小,味甜美味,用它煲饭,咸香可口。

此外,还有一种工艺繁复的腊味,是东莞的冬日限定。

取猪肝简单晾晒,让其变得坚韧可弹,再用猪臀尖肥肉,冰冻后用盐、糖、酒腌制,嵌入猪肝内部。

晾晒风干之后,外层富有韧劲,内里油润微甜。

这种神奇的腊味,有一个吉庆的名字:

金银润。

不过要说到东莞的地道腊味,当属东莞白沙油鸭

普通的白鸭育肥一个月,待皮下脂肪变得丰厚,再腌制两天,自然晾晒,直到油脂渗出,甘香无比。

油鸭配各种菜都好,更稀奇的吃法,是吃鸭喉。

用素淡的萝卜,搭配鸭喉,汤汁清澈浓郁。

此时油脂已经完全融化,用力咬开,刹那齿间爆浆,这是品味鸭喉最美妙的一刻。

是不早已经看饿了!!!

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延续了《舌尖》和《风味》系列的成功经验:美食为主,人文为辅。

在馋人走胃的同时,也做到了感人走心。

摄制组不仅是在纪录美食,更是意图折射出饮食背后的温暖力量和文化差异。

享受烟火一餐,是平凡的幸福,也具象了一个个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

人生一世,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5 ) 全程咽口水,这部“深夜禁片”馋哭了我

说到吃货向往的美食圣地,广东必定拥有姓名。

口味清淡,注重还原食物原本的鲜味,广东的美食不仅味道鲜美,食材也是相当大胆,从植物到动物,从陆地到大海,各式食材都可以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

广东到底有多少美食?原《舌尖》团队在拍摄寻味系列时走进广东,结果三年多没能走出来。

于是,光用《风味原产地:潮汕》和《寻味顺德》两部纪录片来呈现广东的遍地美食还不够,摄制组此次又将镜头对准了广东另一个地方——

《寻味东莞》

本文有剧透。

1

首先带观众品尝的是春季山野的味道。

鼠曲草又名艾草,春天正是它们生长的季节,而长江以南的人们习惯将艾草当成野菜,制作成各种美食。

高温热油,将艾草和鸡蛋混合煎制,就成了一道简单的小菜:艾草煎蛋。艾草的清香加上鸡蛋的酥软,口感涩中带香,绝对是能让人多吃几碗饭的下饭神器。

既可以煎蛋,也可以用来熬汤。熬鲫鱼汤时放入艾草一同熬煮,鱼香混合着草叶的香气,清爽可口,鲜美异常。

除了这两种平常的做法,还有一种更具东莞特色的美味——艾粄。

住在银瓶山下的罗卫国一家,就正在制作这种美食。艾草和面做成皮,花生碎,白糖,芝麻和椰蓉混合制成馅料,再用菠萝叶衬底,一道可口的美食就完成了。

轻轻掰开一个艾粄,丰富的馅料便呈现在观众眼前,花生碎,芝麻椰蓉彼此交融,让人垂涎。艾草的味苦中和了馅料的甜味,使口感甜而不腻,咬一口齿颊生香。

春季品尝艾草美食,到了夏天,罗卫国家的五十亩荔枝便都成熟了。

经过细心照料和夏天雨水阳光的滋润,罗卫国家的荔枝鲜美异常。新鲜的荔枝不仅是可口的水果,在东莞,它也成为了食客们餐桌上的佳肴。

将烧鸡切成薄片,和黄瓜,荔枝组合,再加上沙拉酱,就成了美味的荔枝片皮鸡肉。黄瓜爽脆,荔枝清甜,烧鸡皮脆肉嫩,多种滋味让舌尖感受极致。

将荔枝和芦笋,核桃仁同炒,又成了香甜的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甚至还可以将荔枝制成甜品——荔枝果冻……丰富的菜品让屏幕前的观众不得不感叹东莞人在美食方面的创造力。

镜头从山里来到了城镇,凌晨三点,黄伯森的作坊依旧灯火通明。

熬制豆浆,利用昼夜温差凝结的腐皮薄得像一张纸,轻轻从豆浆表面挑起整张腐皮,然后用刀划开,压制后就成了大家常见的食材——腐竹。除了可以成为各种菜肴里的食材外,黄伯森家的腐皮豆浆更是一绝。

刚成型的腐竹与豆浆一同盛入碗中,略带胶质,满满一碗,色泽米黄,口感既有豆浆的顺滑,又有腐皮的松软滑嫩。一碗平常的豆浆,到了东莞人手里就具有了别样的风味。

从春到冬,从陆上到水下,昼夜交替,四季流转,林旁粽,金黄蟹,阴菜,腊味等美食一一登场,观众跟着制作组的镜头一起探访着东莞的地道风味。

2

看美食纪录片,看的是什么?当然是味道!能够分分钟馋哭人才是一部合格的美食纪录片。

将食物的味道透过屏幕传递出来,隔着屏幕调动观众的嗅觉和味觉是一大关键。而作为业界标杆的《舌尖》团队,自然深谙此道。

首先从视觉上造成冲击,通过大光圈虚化背景的特写镜头近距离展现食物的纹理,引发了观众对食物口感的联想。

一颗荔枝,皮薄肉厚,果肉在黑色的背景下更显得晶莹剔透,光泽相当诱人。用手一挤,汁水立刻溅了出来。如此诱人的画面,就算隔着屏幕,观众仿佛也能感受到荔枝在口中咬开,香甜的汁水溢满口中的美味。

蟹中极品黄油蟹,在高温季节里由于青蟹卵膜破裂,金黄色的汁液渗透全身,清蒸后将黄油蟹切开,屏幕上顿时金黄一片。尽管无法品尝,但光凭借这画面,就足以感受到黄油蟹的美味了。

从听觉上勾起观众的食欲,让人情不自禁的咽口水同样是该片的“绝技”。

乳白色的豆浆流动,雪白的鱼汤在锅中不停地翻滚,咕噜咕噜的声音简直要把人馋哭了!

食物的味道自然很重要,但品种也不能太单一,千篇一律的美食早已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寻味中国》就向观众呈现了许多东莞特有的美食,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大家熟知的广式腊肠的“腊味家族”,不仅有广式腊肠,猪头皮也可以做成腊猪头皮,将猪臀尖肥肉腌制塞入猪肝里,就成了金银润,就连鸭食管也是一道美味的佳肴。

多数时候用来凉拌的腐竹,还可以加入羊肉炖煮,做成一道美味的腐竹炖羊肉,将腐竹和鳙鱼一同熬制,又成了一道鲜美的腐竹烧鱼。

常规的食物,别样的风味 ,独特的食物,新奇的体验,从视觉到听觉,从做法到食材,每一道菜肴都馋得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简直是为吃货们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往往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文明与传承。《寻味东莞》在展现美食的同时,也记录了美食所承载的故事和文化,从口腹之欲到人文内核,美食的意义,远远不止饱腹。

影片没有选择灯火辉煌的大酒店,闻名当地的名厨作为拍摄对象,而将镜头对准了东莞普通的居民,屏幕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可能是某次家宴的饭菜,也可能是某个当地人赖以维持生计的小作坊。

历时近三年,选取20多个人物故事,拍摄130多种食材和菜品才最终完成了这部纪录片。长时间深入当地的挖掘,不仅能找到最地道的东莞风味,更呈现出了东莞的风土人情。

比如历史,端午节吃粽子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但是在东莞,粽子有二十多种类型,不同的馅儿料,口味,包裹材料受各地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彰显了这座城市复杂的饮食文化和人口迁移历史。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东莞常年湿热,因此食物想要长久保存,就需要风干。于是东莞人利用经验和智慧将很多食物制成了腊味美食,成为一大特色。

还有,传承。当机器化流水线制作成为大趋势,当各种批量化的快捷食物布满大街小巷,依旧有人在传承手工工艺。

黄伯森从1962年就开始和父亲学做腐竹,60年来始终坚持着对这一手工艺的传承,亲手制作腐竹,延续父辈的味道。

对团聚的重视也是流淌在东莞人血脉里的信念。儿子带女朋友回家,要精心烹制一桌饭菜。几代人同堂的家宴,更要从清早就开始准备,开动之前还得先为祖先奉上祭祀用的美食,表示感恩和敬畏。

正如片中所说,“人们对亲情的寄托、团聚的喜悦与对祖先的感恩、自然的敬畏,都凝聚在食物之中”。寻味东莞,寻的不仅是东莞的美食之味,更是东莞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

 6 ) 《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又出顶级新片,一集就馋哭我!

广东,一个因“敢吃”而闻名的省份。

实际上,广东人不仅“敢吃”,而且还好吃、懂吃。

前有“食在广东”的俗语,为其餐饮大省的标签盖戳。

后有《老广的味道》《风味原产地:潮汕》《寻味顺德》等高分美食纪录片,带观众领略了这里的遍地美食。

前两天,又有一部讲述广东美食的纪录片开播了。

但这一次,它将镜头对准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寻味东莞

导演:高蒿 / 张奉潮 / 刘清予

主演:李立宏

首播:2020-06-21(中国大陆)

集数: 3

单集片长: 50分钟

这是由《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原班团队制作的一部纪录片。

而这也是陈晓卿离开央视,组建稻来传媒后拍摄制作的第一部作品。

在演职员表上,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陈晓卿李立宏(配音)、云无心(科学顾问)等等。

顶级团队,顶级制作,让此片一开播就获得了无数好评。

一提到东莞,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其“制造名城”的美誉。

但很多人不知道,东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下大量值得记录的饮食习惯。

这里有着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融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可以说是“岭南风味交汇地”

而这部纪录片以《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三个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东莞独特的美食风貌。

刚刚播出的第一集《得天独厚》里,讲述了东莞人因循时节、顺应天时的美食食谱。

春天,是鼠曲草生长的季节。

这是一种值得尝鲜的野菜,当地人又把它叫做艾草

它既能混合鸡蛋煎制,铸就一道具有浓烈芳香的亲民小菜。

也能和鲫鱼同煮,起到去腥提鲜的效果,为汤汁增添别样余韵。

当然,艾草更复杂的一种做法,是和花生碎、芝麻、椰蓉等融合,做成艾粄的馅料。

鼠曲草微苦,衬托出馅料的香甜,彼此呼应又相互交融。

夏天,东莞的雨水丰沛,利于荔枝生长。

当地人把核小肉厚的桂味荔枝,也做成了一道道别样的美食。

和切薄的鸡肉片、黄瓜片等组合,就成了鲜香的荔枝片皮鸡

和芦笋、核桃仁同炒,就成了清甜可口的的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如果你偏爱甜食,那么用荔枝做成的荔枝果冻一定不要错过。

东莞常年湿热,四季没有显著变化。

但当地人能够敏锐判断季节流转,甚至昼夜之间的细微差异,并以此来创造独特的美味。

豆浆表面因昼夜气温变化凝结而成的腐皮,就是其中的代表。

刚做好的腐皮,油润透亮,薄如纸张。

折叠压缩后,就成了菜肴里常见的配角——腐竹。

凉拌的腐竹,发挥了甘香的本味,清爽可口。

腐竹过油,变得更有韧性 ,香气也更浓。

加入羊肉炖煮,就成了一道香气四溢的腐竹炖羊肉

但是,当地人更偏爱另一种复杂的做法:

精心挑选生长超过2年的鳙鱼,过油后熬出白汤,再加入腐竹同煮。

鱼肉与豆类中的氨基酸相遇,使得鲜味成倍放大。

这一道腐竹烧鱼,外表质朴却搭配精妙,令人回味悠长。

在悠长的岁月中,东莞人习得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智慧。

位于海水与淡水交汇的珠江入海口,为当地人提供了一道鲜美的食材——青蟹。

这里一年四季都能品尝青蟹,但其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却各有千秋:

冬春季节,未成年的雌性青蟹,适宜做淡雅清甜的清蒸奄仔蟹

加入简单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就成了幼嫩鲜美的油焗奄仔蟹

夏秋季节,雌性青蟹已成年,最适宜做清蒸膏蟹。

这是一年中青蟹最具风味的时节,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鲜味也更加浓郁内敛。

不过,若要论青蟹中的极品,当属平均一千只青蟹才出一只的黄油蟹

这是某些雌性青蟹身体发生变化,而出现的奇妙结果。

黄油蟹通体呈现油润的金黄色,在制作和食用方法上也大有讲究。

先将黄油蟹过冰水,再放蒸笼清蒸,可以避免肢体破裂。

蒸好之后,金黄色汁液与蟹肉浑然一体,呈现出绵密的颗粒感。

其独特的鲜味,带有松子般的油脂香,可以达到普通膏蟹的十几倍。

这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当地人因循时节所获得的最佳犒赏。

最高级的饮食,不仅仅依赖于高级的食材。

东莞人发挥创造和想象,将一种普通的蔬菜也做成了桌上的珍馐——

耙齿萝卜

这是一种体形细长萝卜,所含糖分是其他同类植物的四到五倍。

新鲜采摘的耙齿萝卜口感辛辣、粗糙,不宜直接食用。

当地人通过晾晒,把它做成了阴菜(萝卜干)。

阴菜具有果脯般的口感,柔韧甜香。

搭配油脂厚重的红肉,可做成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等美食。

与肉类完美融合,又贡献清香风味,是化解油腻的最佳辅佐。

除了蒸制,煲汤也能展现阴菜的灵魂。

选取牛后腿肉和整条阴菜,再加入黄豆同煮,起到进一步增鲜的作用。

熬煮2小时后,阴菜的香甜和牛肉的醇厚实现充分交融。

两种食材精华汇聚、彼此平衡、成就了这道柔和干香的阴菜牛展汤

除了上述这些美食外,第一集中还介绍了其它不同风味的东莞美食。

比如大家熟悉的腊味煲仔饭、鸭喉萝卜煲等等。

主创团队以四季变化为轴,从春到冬诉说美味流转,为吃货们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

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时,主创团队选取了超过20个人物故事,串联展现了130多种食材和菜式。

最终历时近3年,才诞生了这部纪录片。

可以说,它是对东莞地道风味和人文风情的全面展示,也刻画出这个城市特有的味觉记忆。

在谈及这部纪录片的创作理念时,导演说道:

“每种食物的背后,都是四时流转、人生况味。找到了这些,呈现出来的食物就不是简单的食物了。”

的确,从口腹之欲到生活共情,《寻味东莞》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馋,更有隐藏在美食背后的人情与感动。

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对东莞、以及东莞人有新的认知。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寻味东莞》找寻的是东莞的美味,而找到的,是东莞人的生活智慧和传承。

*本文作者:张不才

 短评

“人们对亲情的寄托、团聚的喜悦与对祖先的感恩、自然的敬畏,都凝聚在食物之中”。”无数人在这里启程、落脚,生生不息。东莞——这场广阔的盛宴,星月流转、风味长存。“

4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深夜的排骨饭,是普通人的一餐一饭,是所有人的国泰民安,也是平凡日子的高光之时。看完三集,印象最深的是这碗饭,明明只有寸排几块、米饭半碗佐以猪油豉油,却像是映照了世间碌碌、万千了了。想到最近看的浪姐,这些不缺少高光时刻的姐姐在一档综艺里,时而bling闪光,时而人设翻车,时而放弃,时而努力,像不像你?剧本归剧本,资本归资本,生活归生活,各自走过的阳关大道,行过的独木小桥,风光不一,大家却总归都是需要一碗排骨饭的。

8分钟前
  • 珞小饭*爱美好
  • 推荐

寻味系列摄制组走进广东,三年多都没能走出来

13分钟前
  • Maximum
  • 推荐

走马观花,越来越套路。

16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城市里连锁吃吐了,开始流行农家乐,顺德,东莞,粤式口味清淡为主,物产丰富对食材加工程度低,主要是新鲜,其实看着一般。

18分钟前
  • 冰的咖啡
  • 推荐

美食的意义不止于果腹,更在于情感的连接、习俗的传承,以及城市变化发展的记录。《寻味东莞》找寻的是东莞的美味,而找到的是东莞人的生活智慧和传承。

20分钟前
  • 小玖
  • 力荐

祖传的氨基酸 有顺德那味了

24分钟前
  • mycancerissun
  • 力荐

很多挺小众的,策划必须要吐槽,太乱了,看到第三集还是不知道每一集到底是按照什么主线展开的。白瞎了李立宏老师撑起的三星

26分钟前
  • 白菜小姐牧羊曲
  • 还行

北方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姓名

28分钟前
  • Jnfkmfdwaum
  • 力荐

美食纪录片进了广东沿海的几个市就走不出来了。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东南沿海城市的饮食大抵都与海相关,东莞亦如此。怀念东莞天南地北的杂糅碰撞,谙熟天时的人们勤勉生活,宵夜排档里迷人的市井味道,厚街台商小吃街勾起了几乎要淡忘的,和爸妈一起过秋的回忆,好几处取景都在我家门口观影过程异常兴奋想家。秋天,桂味软糯香甜的口感重回味蕾,又到了凭窗啖荔枝的季节记录想吃和想再吃的:椰汁钵仔糕、盐焗鸡、卤肉饭、麻涌焦蕾煎蛋排骨饭、客家焖猪肉、酿三宝、莞城糖不甩糯米糍

38分钟前
  • 根斯巴克连续体
  • 推荐

我的天!我大东莞终于有姓名了吗!激动!下次大家可以根据这部纪录片来寻找东莞美食了。

42分钟前
  • 想在天上飞
  • 力荐

某人说东莞是饮食沙漠,我白眼了。

44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拍得中规中矩,典型央视风,好在食物诱人,没有更多的情怀,解说词也没有那么酸文假醋,还比较平实。细说起来,前两集较好,但第三集太杂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其中食物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5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过去新闻摄影的原则同样适合美食纪录片——近(大)一点。同时,再慢一点。最喜欢第三集。

4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推荐

u1s1舌尖原班人马打造的风味人间真的很解馋,风味2刚结束立马就有寻味东莞接棒了,看完第一集真的让人思乡之情泛滥啊,希望继续寻味广东系列,特别是大湛江美食。

51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什么叫作好?很主观化。你小时候吃过什么,什么就是最好。”

55分钟前
  • 陈锦庄
  • 推荐

广东真的是美食天堂啊,没想到连东莞都有这么多好吃的。鱼肉什么的看起来都鲜嫩无比呢。在这儿知道了麻涌的香蕉很有名还有疍家人、糖不甩等概念。想去东莞品尝美食,尤其馋那个镜头并不多的酸梅鹅~

60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好想吃

1小时前
  • Dita
  • 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直系亲属,秒一众仿制版美食纪录片没啥问题。

1小时前
  • 居无间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