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的转化和升华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开始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觉醒,也认为性教育迫在眉睫,可具体到自身,却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谈论性这个问题,总觉得难以启齿,或者无从谈起。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看出父母自身还是存在一些性羞耻感,并且因为羞耻而产生一些焦虑。
弗洛伊德说,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关键不在于你怎么教育,而在于你自己的态度,假如你对性的态度是坦然的,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坦然去面对这个问题,其他的方法技巧等反而不是太重要,或者说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反之则不然。
最近恰好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很好地展现了家长是如何从性羞耻当中走出来,并且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少家长因为孩子的性教育问题而求助心理咨询,所以只能用电影的例子来进行分析说明。
这部电影是一部1999年的英国老电影,名字叫做《英伦四月天》,英文名又叫《My Life So Far》。讲述的是一对父子同时爱上一个女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常说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超越,还有被压抑的力比多是如何导致孩子生病以及又是如何得以继续释放的。
电影中的父子感情本来亲密无间,男孩一直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个天才,发明家,英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直到年轻漂亮的舅妈的到来,打破了这种亲密。年轻漂亮的舅妈是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大提琴手,这个让一直生活在乡村的父亲和男孩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舅妈很喜欢这个男孩,和他一起嬉戏打闹,并且跟他勾肩搭背,亲吻他脸颊,这样的肢体接触让男孩子对异性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新鲜的兴奋,这个兴奋就是最初的性兴奋,这股性兴奋让孩子开始对女性感兴趣,并且开始质疑父亲,不满于父亲总是用含糊的字眼来解释自己的提问。幸好外公留下了一大堆书,于是男孩就偷偷钻进书房里开始从书中寻找答案。他的答案就存在于一本充满了女性裸体里的书里,他日夜翻看着这本女性裸体书,明白了原来外公也是这样成长过来的,而父亲,可能都没看过这些书,所以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一点上,男孩子自认为比父亲高明。父亲不再是无所不能,这个给了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超越,是一种成长。就在和舅妈相处和偷看裸体画的期间,男孩第一次出现遗精,父亲在跟孩子解释的过程中支支吾吾,这个跟众多家长一样,反倒是孩子,坦然又精确地描述了遗精的那种感觉:“像火山熔岩一样,从身体深处流出。”
与此同时,父亲也感觉到了孩子对舅妈的爱,这个时候,男孩在父亲潜意识里,就变成了一个竞争对手,变成了一个跟他争夺爱情的成年男性。因为这点,父亲在舅妈面前贬低和羞辱男孩,也因为舅妈亲吻男孩而吃醋,并且也要求舅妈像亲吻男孩一样亲吻自己,在遭到舅妈的拒绝之后,父亲暴跳如雷,场面气氛混乱而激烈。男孩撞见这样的场面,虽然意识层面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潜意识层面的秩序感被打乱,因此,他生病了,以肺炎的形式。这个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解释是,男孩爱恋的力比多受到了父亲的压制,无处释放,导致淤积,淤积到了一定程度,就以“病”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故事的高潮是:父亲对舅妈的爱在公众场合宣泄了出来,也即是父亲的被压抑的力比多宣泄了出来。这个虽然导致父母的婚姻一度岌岌可危,但是在双方的努力下,两人又重修旧好,继续回归到往日的家庭生活。而与此同时,男孩的力比多依旧继续释放,在一次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出去郊游的时候,男孩一个人待在书房里,靠着壁炉,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一边翻看裸体书,一边学着大人抽着雪茄。一直疯狂寻找他的父亲推开门看到这一幕,从想要发怒的状态平静下来,最后面带微笑地轻轻掩上了门。这个过程没有对话,但是,父亲就以这样的方式表示了对男孩青春期性冲动的理解和包容,就在这个理解和包容中,孩子的力比多得以继续释放,而成长也得以顺利进行。
父亲为何会有那样的一个转变呢?或许是从和男孩一起爱上舅妈的过程中,他也亲身体会了力比多从压抑到释放的过程,由此对男孩也有了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在这一个青春期的性冲动成长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男孩,也是父亲。
最后,男孩因为性幻想对象-舅妈喜欢爵士乐,由此也爱上了爵士乐,这是一个力比多的转化和升华。
2 ) My Life So Far
刚看了my life so far. 固然片中主要是以小男孩的眼光讲述他的家庭与故事,但我看到的是,在婚姻中看上其她女人并对自己老婆不在意的男人是可耻的。
但是传统以来女人与男人在婚姻关系中,女人更多的是处于依附的角色。这种传统树立的思想让女人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同时又由于女人天生的母爱让女人更安心与温顺的守护家庭的孩子,相比于男人的独立思考敢做敢为,女人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压抑自己心中真的所想,维持着家庭。
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对于女人来说,又是多么的无奈。除非女人太离经叛道,或是这个男人真的很豁达(可惜很少出现),否则女人很容易就陷进了自古中外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认同中。这种角色认同的可怕之处是,由于取悦和依靠男人,或是女人身上对他人太多的牵拌,女人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缺失。
好难。
3 ) Growing pains for both father and son
I finally had the chance to watch this beautiful movie after hearing so much about it. It didn't disappoint my expectation, funny, touching and sweet bitter.
The opening scene got me right away. My heart was hanging in the air when little Fraser took a crawling journey around on roof of this gorgeous mansion and it got back to its old spot after his worried father Edward, played by Colin, grapped him on the steep roof with a rope tied to his waist. A really curious, exploring child, and a trouble maker needless to say, hehe. Fraser's adventurous characteristic, indulged and encouraged by the same adventurous, eccentric and even childish inventor father, had never changed when he reached ten. In that summer, the arrival of his uncle's 'exotic child bride' Heloise aroused his first consciousness to the other sex, a turning point into adolescent. Unfortunately, Edward fell for Heloise too and vied with his own son for her affection. Being shut down by Edward, Fraser went to his Grandpa's attic for answers that he wanted to know, where he lear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things about grown-up. Funny bits, sad bits scattered along the progress of turning mature for both Fraser and Edward. The last scene is as telling as the first one, where Edward found Fraser home alone, enjoying Jazz, cigar and brandy, enjoying his growing up, and Edward left him alone without interruption.
As a Colin fan, I always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The review ends here if you don't care so brilliant an actor, but I'll go on drooling on him once again, LOL. Colin is as gorgeous as always in "My Life So Far", and as good performance as usual. You'll smile when he stuttered at Fraser's question of "temptation of flesh", laugh when he jumped over the lawn into the chilly lake water, amused by his eccentric inventions like the inflatable human-driven floater, and feel sorry for him when he turned in his infidelity by pompousness. I love the scene when Edward brooded in pajamas by the fire after he hurted his dear wife with his Heloise fascination. IMHO, Colin's profile is one of the finest in the world and it's extremely sexy silhouetted agaisnt the fire...
BTW, Edward's mother in law Gamma is played by Rosemary Harris - aunt of the newest spider man, does that ring a bell? A lovely elegant old lady who I like very much.
4 ) 超级不满意的海报和译名
温吞的电影慢悠悠地分成两半在两个相隔半个月的晚上看完了,电影结束了突然惊觉原来电影名字是my life so far,不得不说中文译名实在是很不知所云。
问我喜欢古典的朋友,爵士到底是什么,我俩都说不清。但脸叔一本正经的形容他是恶魔我是不信的
一部从十岁的孩子角度开始的电影带着孩子气的天真,把出轨、temptation of flesh 描绘的带着些朦胧又幼稚,像一颗彩色糖纸。我是一个带着脸盲的人以至于fraser一开始一直认不出是哪个,他们家孩子也太多了,没办法,房子太大。
我当然是因为Colin Firth来看的电影,算是作品补齐计划里面不温不火也可圈可点的一部,一个孩子气的丈夫,他的出轨似乎并不觉得不可能,这实在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男子,不过这实在不是一部温柔妻子原谅出轨丈夫的伦理片,法国小姨子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之前一直觉得脸叔是那种不管岁月留下来多少皱纹,他的眼睛永远带着纯真的光芒,微抿的双唇又多了一些害羞和温润的气质,所以这个角色让脸叔来演绎倒是并不违和(好吧他演什么我都能吹的啦 )穿着自己发明的潜水衣笨拙的走来走去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然后被打的那一下脸叔是真的娇弱而毫无抵抗力,笨拙的样子过了几年在BJ里又重新演绎了一遍 。
父与子影片前半部分的互动实在有趣,中间一段相互竞争反而捉急,直到之后对于性幻想的交流才拉回深度。
最后Fraser抽着雪茄喝牛奶看春宫图听爵士乐抖着小腿的镜头 与戏谑地看着急躁的大人兴奋地爬屋顶的镜头,真的是成长最好的表达。
5 ) 星星打少了,本来是想给四个的,因为那段餐桌上关于creature的讨论和外祖母的去世
餐桌上讨论的部分我个人觉得是最接近哲学和宗教思考的地方。我很想听他们继续对峙下去,可是停止了。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吧。
看电影我总是记不住人名。
外祖母去世那里有一句台词大概的意思是,她去世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这里我差点哭出来,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有相同的经历。
妈妈和那个法国女人的二重奏真的太动听,富有故事感,高音飘逸又有厚度,仿佛时间流逝在金色的长河里,玫瑰的花瓣染上岁月的颜色,在暖色调的黄昏中变成熠熠的金色,然后被风化成碎末,消失在微风中……
1.贝多芬和看淫书更配哦;2.爱死前半部分那种神经病气质了,童言无忌,小孩就像镜子,最能映照出成人的世界了。3.老奶奶扮成妓女那段真是让人哭笑不得;4.父亲精神出轨那段太拖沓了,看得都烦了,严重影响了后半部分的节奏感,不过从小孩子视角讲这个事儿确实挺尴尬的,那种似懂非懂又要让观众懂,难吧
小朋友眼里的家庭变故,在战前的大环境下,在苏格兰的美丽景色里,大人间一次隐秘的冲动,男孩自主学习的那些自己都不明白的生理词汇,零零散散的小冲突,最后依然归于平静。Malcolm McDowell和Steve Martin真的长得好像……
这个片子的前半段,简直是茱丽娅·昆恩笔下的“柏家系列”的背景板。一个性格快活、天真热情的男人,娶了一个性格温柔、美丽可爱的妻子,两人情投意合,住在苏格兰绿意荫荫的高地老宅里,生了一大群孩子。柏家是生了8个,这家是11个。柯林·菲斯演的男主人除了经营土地,还有一家生产苔藓的工厂,从泥
如此惊艳的组合 想都不敢想 居然成真了
挺含蓄的 然并不造想表达什么主题……怀念童年日常???父子的几场戏确实很忍俊不禁或莞尔233
有着浓重雾气和厚厚冰层的苏格兰高原,有着铿锵音调和满眼浓郁的亮绿,我迄今生命里的每一天,都那么难忘。
制作精良,一部养眼又不失幽默、不失内涵的家庭伦理剧情片,电影的角色塑造个性鲜明,演员表演也都非常到位,英国电影从来不缺深厚的人文气息。以小男孩不断成长的视觉呈现了一个英国贵族家庭的家庭关系、日常生活、婚姻情感、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等,更呈现了懵懂小男孩在成长中对于性、对于宗教、对于死亡的好奇探索,也反映了西方人对小孩教育的开放坦荡态度。,
电影始终都是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孩子单纯的心理世界和强烈的求知欲,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悲欣交集都缓缓铺成,温馨而有趣。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小男孩的原型Denis Forman后来成为英国皇家歌剧协会主席。2011-06-09
裝大人橋段可愛,眾大人表現還真普普。
的确这海报画的的真烂。片子一个小孩的视角展开,还行,感叹一下片中父母的开明。
科林费斯竟然在里面演了个无比猥琐的大叔,直男癌指数爆棚,得不到就要毁掉的自私鬼,挺意外的,也好好笑。对片里戏份不多的妻子颇有感触,那么多女性在婚姻中睁只眼闭只眼,痛苦地隐忍下来,值得思索的是,即便在女性地位日益提高生活能够自给自足的当下,现状并未改善太多,为家庭委屈似乎是宿命。
其实有点“苏格兰的美丽传说”的意思,前半段还比较轻松,后半段就严肃起来了,快乐童年和少年成长的故事,因为英国人惯用的手法,多少也能勾起观众的乡愁,跳脱不出那些精致的优雅,还是有点温吞了,虽然不至于到难看,但也挑不出什么亮点。科林·费斯表现平平,伊莲娜·雅阁布这次的角色太花瓶了。
colin叔这个角色略装逼,瞧不起jazz,也不见得就懂beethoven
除了文艺还是文艺,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展开,年轻的柯叔太嫩太美了。
挺好玩的 另外这个蛋疼的译名是哪来的
irene jacob...
和去日留痕一樣,一段隱忍且無疾而終的愛戀,雖都是對一個時代的鄉愁體驗,但相對於《去》過多的攝入現實背景,這一部只專注于私人情感的刻畫,兒童視角必然帶有成長題材的懵懂困惑,愛情關繫的處理也相對閉澀。死亡歷驗和性幻想,濕重的霧氣和冰雪,都帶有濃厚的懷舊情緒。科林的表演依舊出色。
Mr.Darcy果然是演技派,演疯癫派却依然极具charisma。但除此之外情节 人物的设置 自己都不中意(尤其那倒霉孩子 和 群众为之癫狂的法国美女),观影即是一种很私人的感受 无所谓客观。
你是英伦的四月天:阴晴不定,暗涌不止,狂想不灭,天真不落。
小男孩和老外婆是亮点。妈妈很隐忍。相比之下,Irene Jacob倒表现平平。Colin Firth表演还是如常的不错。让人着迷的苏格兰风物(舞蹈、冰球及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