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哥哥,穷弟弟

正片

主演:伊万·马索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7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8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9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富哥哥,穷弟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哥哥事业有成家境富裕,而弟弟一事无成生活窘迫,一对亲生兄弟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为了消除三十年来两兄弟之间的误会,他们将住进对方家里八天,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哥哥为人勤奋善良,弟弟行为乖张想法怪异,两兄弟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他们能否消除往日的误会重归于好,哥哥能否解开心结重拾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弟弟的那份爱意;弟弟又能否体会到哥哥的良苦用心,放下对哥哥的成见,在哥哥的教导下重新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呢?亦真亦幻浪子神探第二季姐妹情深甜蜜之禁入侵阿富汗末世遗言鲍里斯·戈东诺夫1986孽海情深初恋的恶魔逆风千里摸金玦之守护人本能第一季剧场版 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逻辑的乐趣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失眠2017裴家大院花木兰赵薇版暂无出口我与梦露的一周317分队斑马人无双花木兰扫黑神探超级八重讲一遍的故事狩猎场2015师兄请按剧本来香烟和热巧克力愉快的杀人者真实的谎言现场清理人第四季用橡皮擦书写爱哪啊哪啊神去村雾中风景暴裂风雷道两人的背号4特别篇衰小王子同族新边城浪子四五口径女郎十三牛仔裤的夏天2异教峰第三季公民良心

 长篇影评

 1 ) 活成想活成穷弟弟

一母同胞的兄弟。富哥哥,穷弟弟。

哥哥伊凡比弟弟大卫年长一岁,两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警察,妈妈是银行职员。哥哥伊凡从小就自觉打工,白天送报纸、帮人修剪草坪,晚上在超市的包装部打包挣钱,但弟弟游手好闲、到处游荡——“一整天啥也不做。”弟弟不仅仅是游手好闲,他还会闯进当地的学校破坏公物,闯进教堂,卖小黄书来买烟。

成年后的哥哥伊凡身家千万,购置若干座豪宅,仅出现在纪录片中的,就有伦敦的四层联排别墅、东苏赛克斯的13世纪古宅以及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假日公寓这三所。‘金融界精英’、‘保守党政要’是外界给哥哥贴的标签,而在记者询问资产数量时,只会微微一笑“无可奉告”。

而弟弟大卫是一个典型的穷人,没有房子,没有家庭,只有一辆破旧的房车,孤身漂泊,生活窘迫。尝试过不同的职业,但都不长久,当下正谋生的职业是在建筑工地做苦力。

同一个家庭,同一个妈妈,从小一起长大,成年后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英国媒体就此专门为兄弟两拍了短纪录片,如同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节目,这对他们将住进对方家里8天,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

我也是听了冬吴同学会(喜马拉雅,对谈:梁冬,吴伯凡)来看的这部纪录片,该片2016年英国上映,片长47分钟,片子拍得一般,题材出彩。冬吴里,很是推崇富哥哥的人生,哥哥从小到成年所拥有的责任心、自律、务实、勤勉等,这都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讲穷弟弟从小就懒惰懒散,社会化的过程一直没有完成,小时候没有付出这个成本,要一辈子的贫穷来为它买单。

是在哔哩哔哩上看的这部影片,没关弹幕,观影过程中,不断有弟弟是扶不起的阿斗,救急不救穷等话语。我看着看着,只感慨,我不就是这个弟弟大卫吗。除了我比大卫守时,我不会像大卫一样责备有钱的哥哥不帮扶一把,不会像大卫仇富外,我其他很多为人的性情与大卫好像。我想着我要出生在英国,我要是出生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就是女版的大卫了。我能一直坚持工作,无非是因为我出生在美好的种花国,不工作就连口饭都捞不上吃了而已,而且,我还没有大卫有才,因为大卫还写了一本看着去不薄的书,冬吴管穷弟弟大卫的这项才能是因为落魄才专有的。

身边有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时,我并不认可。然而通过这部影片,我想对人生,我是带着些理想主义的,对生活对生命,我也是陷入在一种虚无主义里的。看这部电影,我也是觉得又伤感又好笑,因为人人所嫌弃,所摒弃,所看不上的穷弟弟大卫的生活,却是我一直努力想要得到的,渴望着在将来的某天也能过上的生活。网友方便面小王子评论,宗教自由的社会底层竟然反对着资本主义,比我们国家的富人还要丰富多彩。

我也觉得冬吴谈及这对穷富兄弟片面了,或许社会地位财富勤勉等是这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原因,我看这部影片,只觉得成年后这对兄弟的不同的人生轨迹,不过是都依照各自的价值观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而已,当然有钱是很好的,但我也觉得这两人的生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若人人都做到如哥哥伊凡一样生活,这世界未免有些乏味无趣。讲真,也是悲了个催的,种花国的我,使劲全力想要去过和渴望能过上的生活也不过是帝国人的生活底线而已。

 2 ) 清醒点吧少年,担起自己的人生

每次我想写点感悟的时候,都要点开影评这一栏,说实话我写的只是一些观后感而已。

1

看记录片的介绍,我以为是类似人生七年之类的故事,能从其中得窥不同人生轨迹的秘密。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以为是穷人生活方式和富人生活方式的区别,或者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后来发现不是,因为如果是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的话,那些是你坚信并享受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高下之别。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要过什么生活的权利,有权选择自己的未来。但这个记录片不是说这些。

这个记录片里你能看到的是富哥哥对穷弟弟的全面碾压,造成这一切的结果是个人奋斗与否的差异,以至于后面的人生差异越来越大。弟弟对社会、对亲人的抱怨、指责,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对富人的偏见,因无力改变生活开始寄托于虚无的末世论,弟弟因无力进入哥哥那样的生活而愤怒、放逐自我。这些是不能看作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且享受这种方式的。所以你要真以为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两个试图和好的兄弟,一个家庭沟通和睦剧,请不要再往下看了。

2

哥哥伊凡比弟弟大卫年长一岁,都出生于同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银行小职员。兄弟俩从小吃差不多的,穿差不多的,上差不多的学校,唯一不同的是大卫是弟弟,所以格外被宠爱。

哥哥伊凡十几岁的时候就要修草坪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弟弟大卫一整天什么都没干,除了破坏公物和卖小黄书赚香烟钱。

哥哥伊凡21岁离家创业,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面又开了一家公司,壮大之后卖掉;继续开新的公司,卖掉;通过这样的连续创业,哥哥伊凡跻身为富人之列。

弟弟大卫呢,参加一个汽车修理培训最后没有坚持下去,在城市中创业失败之后自我放弃,开始去吸毒、流浪、学禅修,写了一本自传却没人看,到40多岁的时候只能干一些泥瓦工之类的杂活。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路,不需要负责任的路,可以随意放弃的路,最后命运所有的沉重都给了他。

弟弟责怪哥哥25年来不够关心他,帮助他。以前说给他买游艇最后也没给他买,觉得哥哥有能随意让别人失望的能力,只是因为他有钱能够满足别人的愿望。

对自己的愿望、理想、需求、渴望不负责,反而指望别人帮自己实现,这不仅仅是穷,而且还是个很孩子气的思维。一点都不像个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

哥哥伊凡和弟弟解释从荷兰将船拆成20个部件再带回来,整件事情就要耗费很多的钱。弟弟大卫反驳说,这就是伊凡用钱的方式,不让自己看起来有钱,却让人觉得自己很穷。

我穷是因为你的富衬托出来的。我穷都是你的错,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哥哥伊凡对剧组说,他曾经给弟弟很多钱,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付弟弟生病的钱,帮弟弟还欠的钱。哥哥伊凡并不想直接告诉他,但是哥哥用了一个词,自我意识的破碎。自我意识的破碎是总觉得自己的很多境遇都是因为别人没有帮助自己,没有为自己张罗、安排,不知道很多事情要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别人救不了你,能救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哥哥伊凡带弟弟骑马,哥哥担心弟弟会从马上摔下来,所以劝弟弟下来牵着马。弟弟下来牵马,随后看到哥哥骑得特别好,所以想试一下。弟弟大卫很快上手,而且骑得特别好,很快奔跑起来。但是在结束的马厩里,哥哥对着镜头说,他其实更担心弟弟会用力扯缰绳,伤害到马嘴。哥哥还是瞧不起弟弟的,觉得他一事无成,什么都不会。

哥哥伊凡带弟弟去看展览,弟弟很擅长和别人交流,在整个过程能够认真倾听、讨论,整个人好像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哥哥由衷希望弟弟能像这样积极快乐地生活。

弟弟大卫相信几颗卫星连成一条直线就会毁灭地球的理论。但是这在哥哥伊凡眼里毫无逻辑和科学依据,毫无意义。

在哥哥伊凡家待的最后一天,伊凡带弟弟观看自己的马术比赛,弟弟大卫看见哥哥从马上跌落,跑来关心哥哥。两个人相处非常融洽,哥哥非常喜欢弟弟这样的状态,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哥哥。

3

part 2,哥哥来弟弟家住(说是一个家,实际就是一个房车),弟弟专门打扫了房车,而且把之前凌乱的头发也剪整齐了。哥哥带着花来看弟弟,开头都挺美好的。

哥哥伊凡一想到要在这么狭窄的房车内和弟弟一起住,特别难以接受,接不了弟弟的笑话,不喝弟弟煮的茶,连弟弟做的饭也只是尝了几口剩下的都喂狗了。

哥哥伊凡跟弟弟提要去妈妈家睡觉,又觉得很尴尬,怕弟弟以为自己嫌弃他,找的借口是他自己真的很嫉妒和羡慕弟弟这样的生活,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弟弟这完全不是必须的。这些地方只是各人生活方式不一样而已,并没有任何槽点。

第二天弟弟大卫约好哥哥伊凡八点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但是十点才来接自己去现场;而且还换了一套亮黄色的西服。哥哥伊凡直接对剧组说,很不喜欢弟弟连守时这样的基本礼貌都做不到,而且特别喜欢评论别人,觉得那些民主党派就是傻瓜,自己却连公开场合露面和守时这样的基本事情都做不好。

弟弟带哥哥参加自己的社交圈,讨论反欧盟政策,有人发言说支持欧盟是违背英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叛国的行为。这些是写在英国大宪章内的。但是哥哥反驳说大宪章内有明确的条例这么说嘛,那个人就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哥哥从店里出来对剧组说,弟弟大卫平时就生活在这些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中,缺乏参与现实世界的意愿,这在底层人的生活中被广泛认可,在某些方面是懦弱的表现。弟弟大卫在文化上逐渐远离了现实,并且很远,而且有很多同样想法的人在他身边支持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彼此可以安慰,对现实困境一点帮助都没有。

哥哥总是劝弟弟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干,弟弟说哥哥只是不知道他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特别忙,特别辛苦。所以他带哥哥去他打零工的地方。

哥哥伊凡一直觉得弟弟大卫变成这样是有自己责任的,如果在那个时候没有让弟弟见过这些花花世界,弟弟也许最后从事汽车修理就会有稳定而体面的生活。他没有做到一个好哥哥的角色。最后听到妈妈说那个汽车修理是弟弟主动放弃的,哥哥伊凡一下子就释然了。最后再见一下弟弟他就可以离开了,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在完成一项任务。安慰了弟弟几句就开车走了。整个过程很冷漠,弟弟摇下了车窗,边流泪边冲哥哥喊,要常走动。

如果人生有捷径,捷径就成为了唯一的路。在弟弟大卫的心里,哥哥就是那个捷径,能让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发生改变。但是哥哥伊凡知道人生是没有捷径的,都是靠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弟弟的人生很难一下子有改变,而他这次也不过是为了救赎自己内心的内疚。都是爹生妈养,弟弟这样的人生该负责的是他自己,和他无关。

4

如果在以前自己没有学经济学的东西,可能会对大部分人的观点认同。如果你认同人际交往的第一运行法则是价值交换,那可以继续听我说下去。比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屠狗辈想仗义么,因为屠狗之辈能用来交换的就是自己的力气,仅有的一点资源,要仗义这样别人才能对自己仗义。是读书人相当负心人么,读书人可以拿自己的知识换得迈进更高阶层的门票,只需要投靠到权贵当看门狗就行。屠狗之辈权贵拿钱能找多少找多少,投靠给权贵也没人要,仗义是屠狗辈安身立命的东西。但是读书人是可以选择的,选择当负心人,或者坚守自己。一个有选择,可以当负心人;一个没选择,屠狗辈相当负心人而不得;最后就变成读书不仁义,这是什么道理。

富人资源(这里的资源可以是金钱、人脉、房产、公司、见识、智慧、高超的技能)丰富,所以整体富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冷漠,因为你能提供交换的东西他一点都不稀罕。穷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讲义气,互相帮忙,抱团取暖,通过交换人情的方式获取资源,因为实在没有更有效的途径了。

同样的道理,哥哥的大部分基本需求都能通过自己的资源或者金钱换取,为什么要通过低效率的感情,交换人情的方式获取。而弟弟并没有什么资源,所以只能通过感情。

哎呀,一不小心说了什么真相。不知道这一段会不会被人打,要不要加行小字,其实这段我也没想清楚,欢迎讨论。

我是穷人家庭出身的,小的时候我妈总是和我说,好好读书,要争气,不然会被人看不起。她说的看不起是指我那些富亲戚,所以我一直很努力读书。但是我长大后凭学识站到他们中间,才发现,别人既没有看不起你,也没有看的起你,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挣扎,向前看。就好像大家在海浪里行走一样,如果你站在他们旁边,海浪的灾难或者机遇来了,大家可以手挽手一起干。如果你落后一步,别人也难以兼顾你。

说到底,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负责,不管选择的是什么。

 3 ) 生存才是第一要义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弟弟没这么出格,只是一个生活略窘迫的普通人,又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弟弟确实是哥哥形容的那样:自我意识的破碎。时而真挚热烈的像个小狗,时而相信歪理邪说认为世界会爆炸。这样的人确实让人又爱又恨。

其实整个影片最让人纠结的是弟弟对于哥哥的感情,有依赖,有叛逆,有一些羞愧,他挺想得到哥哥的认可的。如果弟弟是一个真正风流潇洒,每天住在房车里高声歌唱,热爱自己生活的话,我相信哥哥也会为他喝彩。现实是弟弟根本就没那么潇洒,他看到哥哥的大房子会局促不安会有些自卑。而他又很想哥哥能理解他帮助他。这才是整个影片让大家讨论的焦点。一个享受财富,一个享受自由,各自安好,互相羡慕。这就是电影里才有的美好大结局吧。而现实还是没那么浪漫。

有些自卑。而他又很想哥哥能理解他帮助他。这才是整个影片让大家讨论的焦点。一个享受财富,一个享受自由,各自安好,互相羡慕。这就是电影里才有的美好大结局吧。而现实还是没那么浪漫。 我这个追求物

 4 ) 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

会有人说,贫穷使人狭隘和偏激。但是今天看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悟,可能是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两个兄弟同样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成长之后哥哥是千万身价的金融精英,弟弟经常换工作大多数是打临工。为什么产生了哥哥和弟弟的区别呢?

我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认知/价值观

哥哥在小的时候跟亲生父亲和继父的关系比弟弟与他们差很多,但是他视为这种缺乏稳定性为一种动力。从小就打工,21岁开始卖东西,后面创业走上了正轨。

而弟弟呢?用哥哥的话来说:他住在这个充满了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的店子里。弟弟的朋友也是类似的人,相互感染,相互强化了这些认知。所以弟弟觉得资本主义是丑陋的,所以这也是他主动选择贫穷的人生吗?

也就是,哥哥选择的认知是正面积极的,而弟弟是相对负面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2-情绪/态度

弟弟总是在责备社会、抱怨他人,很敏感且情绪很不稳定。从他的角度,都是别人的错,包括哥哥因为考虑买船的成本之后没有兑现承诺给他买,他要求哥哥道歉。非常的狭隘和偏激。而哥哥总是理性且稳定的情绪,在弟弟看来是冷血,甚至无情,只考虑钱。不过在片子里,哥哥确实礼貌得有点让人觉得有些假惺惺。

3-习惯

哥哥的生活是,工作、社交和发展兴趣,有计划且规律自律。而弟弟会嗑药抽烟,活得随意,自己的新书会直接迟到3小时。

给我的实践启发是:

1-多练习元认知(审视自己的认知是否有问题)-写反思日志

2-习得健康稳定正面的情绪-比如远离狭隘,拥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可以击退负面消耗

3-养成健康的自律习惯,发掘健康的爱好~

 5 ) 二刷了电影,实在有些憋不住

纪录片都是有主观导向性的,不是客观记录真实,有的明显些,有的做的隐蔽些。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就是在假装公正,实际一直是哥哥在引导着往自己的好里说,毕竟弟弟只是个没媒体话语权的屁民呀。

第一遍看时弟弟指责哥哥违背承诺没给他买船那处,哥哥背后的肖像画里的人物很像弟弟。但是弟弟前面就说了哥哥家里满是自己的画像,没有家人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家人。所以下意识地我否认了那是画的弟弟。想想放客厅的都是展示给外人看的家人的照片什么的不都是收在自己卧室的嘛。

到了影片下半段,弟弟剪了个头发,就和画像上的人整个不一样了。第二遍看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就是照着弟弟当下的那个样子的找人画的,虽然毫无弟弟的神韵。故意摆在那位置上来向镜头彰显自己对弟弟的爱,打脸前面弟弟说的话,以塑造自己的弟弟是个信口开河的人的形象。

整个电影哥哥都在给自己立人设,担心关爱弟弟,自责没有把弟弟引上正轨,一直各种慷慨接济弟弟,这都是他用说的,用言语给观众输入的信息。反观废柴傻弟弟就是苛责哥哥说他怎么看不惯哥哥啦吧啦吧啦这些尖锐不讨喜的话。

可当导演问他对哥哥在金钱上给他的援助他怎么看时,弟弟说自己曾经向哥哥借3万块钱做生意,哥哥给了他张支票附上信说自己为因自己的成功让弟弟成为寄生虫这种事感到内疚已经很烦很疲倦了这种让人看了心寒的话,这。。。真的不可能是任何爱你的人可能说出来的话吧。绝对没可能的吧。

是呐,哥哥就是懂得以一种有教养的方式来激怒弟弟,使他显得不可理喻。一直在用这种带着引导性有技巧的在潜移默化地降低弟弟的自尊心,使他怀疑自己,用话语引导观众来觉得弟弟就是眼红自己的成功,什么都要依赖他。整个剪辑也是很用很subtle的方式以信息不对称的盲点来抬哥哥贬弟弟,好几处恰到好处地用纪实叙事的方式插入讲述哥哥的成就,却对弟弟种种的奇趣的经历避而不谈。

到了片尾,我想不只我,连弟弟都多少有意识到哥哥的作秀,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结束这一切了,最后的离别是这么草草不上心,上了卡车已经憋不住的那种嘲讽感打压弟弟人格。弟弟只是再次地被伤了心。看到他这么难过我也好心塞。

哥哥这次利用完弟弟应该就再也不会来了,这样也好。对他来讲,这种血缘的连接是种厌恶吧。

那他为什么会参加这样一个拍摄,我想想,哥哥这种人很想给自己来个人物传片吧。但也不好只讲自己的成功历啊,总要有某种卖点吧。以纪录片为契机,要是能促成剧情片,照这大纲可不就拍成一个天才努力的完美人设哥哥怎么全凭自己事业有成,却被亲情的枷锁困扰和留着相同血液的无赖弟弟有着纠缠不休的纽带关系的有血有肉的感人励志影片了吧。如果我有猜中,那么祝他的计划一定不成功。

 6 ) 成功更多的是坚持、自律和情绪稳定

穷弟弟大卫总是不能坚持做一个事,他总是换来换去,做过很多的工作,而且每个工作的跨度都很大,当然更多的是机械的工作。

富哥哥伊万更多的是坚持,一直在商业中奋斗,同时拥有财富思维,更懂得顺势而为。他认为弟弟更多的时候是脱离于现实和政府的。

有些时候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也能反映出来,弟弟更容易动怒,哥哥的情绪则更稳定。

确实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真的要好很多,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一直就是一个易燃易爆的人,总是被周围环境影响,情绪极其不稳定,因此也是与大卫一样总是随心所欲的行动,也缺乏时间管理和自律。其实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是最全神贯注和最开心的,但是又容易受其他的因素影响。心不定进而无法处理好事情,因此要学会接受种种,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短评

如果能延展到兄弟俩小时候的经历,分析为什么会分道扬镳走两条路,就更好了

7分钟前
  • 舞步_sariel
  • 推荐

兄弟两人价值观的不同,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难以融合,互相有些空间反而都觉得自在吧

11分钟前
  • 抹茶慢品
  • 推荐

看电影了没

13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很多东西没说透,血缘关系粘起来的两个陌生人。

14分钟前
  • ming
  • 还行

名虽如此,但似乎穷和富是片子里最次要的主题。

18分钟前
  • Sami
  • 推荐

圈子决定眼界和层次

23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哥哥说弟弟的行星撞击地球论,对富人的仇视影响了弟弟的一生,但其实这也许不是因而是果。弟弟没法像哥哥一样生活,于是痛恨富人,沉湎于这些地球毁灭论和阴谋论。这个片子结尾,哥哥从此不再内疚,以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他弟弟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技能考试,这次他妈妈告诉他,弟弟前一个月就放弃了,哥哥不再内疚,也许以后离弟弟更远了。毕竟,他还是没有跟弟弟一起睡在车上。兄弟俩渐行渐远是肯定的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了。。。

27分钟前
  • 长安亚
  • 还行

导演有居心不良的嫌疑。他想说明什么?穷人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富人是因为自己的奋斗?仅这个片子可能适用,推广到社会就不能成立。也有很多人很努力却成为穷人的,也有很多人不奋斗就是富人的——阶级固化就是这个结果。英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有三个结果:小概率成为穷人,就如弟弟排斥社会体系,自我放逐;小概率成为富人,就如哥哥,创业成功,从政成功;大概率成为中产,就是大学毕业,正常工作,混个衣食无忧。

31分钟前
  • 多说无益
  • 很差

我终于明白弟弟是为何如此贫穷了,逃避现实,圈子也都是同类型的人,抨击政府抱怨社会,却丝毫没想过怎么改变,哪里有更好的方法。沉浸在一些不现实的世界里,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过改变生活的机会,却各种理由放弃了。人一生,机会都是把握,自己寻找的。而反观哥哥,现实理智,讲究实干精神,在童年弟弟衣食无缺时,就要出门干活,因为艰难的童年环境,而决定了他要更努力更踏实,这也是种财富。面对现实,拥抱现实吧,感性是脆弱的,而理智才是勇敢的,无坚不摧的。

34分钟前
  • 一童先生
  • 推荐

本以为是《富爸爸,穷爸爸》的模式探讨理财方式的题材,没想到是兄弟版变形计。弟弟真诚敏感而略微神经质,哥哥想来是挺能干且沉稳的,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已经极力克制了可还是哪儿哪儿都能溢出来的高人一等感和些微的冷漠疏离,大概童年的影响真的对他挺大吧。原生家庭的影响大概率是一生的烙印。结尾看到弟弟流泪觉得很心酸,可转念一想,兄弟俩本就已是不同路上的人,隔着点儿距离没准儿对双方都更好些。想想自己的某些烦恼,何尝不也同是局中人呢。

37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还行

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分水岭。至少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吧。

40分钟前
  • 腹有诗书肚子大
  • 还行

偏综艺的真人记录。冬吴的讨论显然是偏颇的,始终秉持穷人必有可怜之处的言论,讽刺的是他们还在结尾处说对于不了解的世界不应该轻易去发表批评。看到最后,明眼人都看出来弟弟更真诚。现代社会的一个可怕之处在于,所有的贫穷和富有都被视作了理所应当,虽然人们常常把“万恶的资本”挂在嘴边,但人们其实已经全然接受了资本和权力规则,忘却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因为“资本和权力”规则的存在而失去了平等的机会,大多数人注定要永远被困在穷人的世界,无论如何努力,因为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少数的富人要凭借多数的穷人来成就,否则也就不存在富人。

44分钟前
  • 布兰特很辛苦
  • 还行

不知道摆拍程度怎样,觉得总想表达点什么,但是却看不出来

46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我们永远无法评判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努力更认真的对待生活,我十分坚持这个论调,却也因这个信条,面对生活不如意却麻痹自己的人时深感愧疚。

49分钟前
  • 水曰
  • 推荐

说好的阶层固化呢?我感觉哥哥应该是被包养过吧。

54分钟前
  • 宋清祐
  • 还行

可能都是想活成哥哥,最后却变成弟弟的普通人吧,希望我能略微不普通吧。

58分钟前
  • 城市的黄昏
  • 推荐

很真实很公正的视角,挺开眼界的。

1小时前
  • Em
  • 推荐

习惯和观念,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1小时前
  • Matthew
  • 推荐

2019.4.19想看,我是觉得这片子拍得很一般。说实话,失望!只是强调标题哥哥富,弟弟穷!其它的都没讲清楚。我认为只能算兄弟两人相处的流水帐。评分偏高

1小时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很棒的,比较冷静和务实地记录,背后原因留待各位观众自行推测。个人认为哥哥和弟弟都是两种不同的出色,不同的混乱。

1小时前
  • 烟挞听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