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之恋

HD中字

主演:帕特里克·迪瓦尔,阿里尔·贝西,莫里斯·罗内,杰纳维夫·马尼奇,莫里斯里什,玛莎·梅赫勒,罗丝·蒂埃里,Michel,Berto,亨利-雅克·于埃,雅克·里斯帕尔,纳塔莉·贝伊,妮可·加西亚,Alan,Adair,莫里斯·比罗,皮埃尔·科索,伊维斯·皮尼奥,Joseph,Michael,Roth,Max,Viall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8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伦之恋 剧照 NO.1不伦之恋 剧照 NO.2不伦之恋 剧照 NO.3不伦之恋 剧照 NO.4不伦之恋 剧照 NO.5不伦之恋 剧照 NO.6不伦之恋 剧照 NO.13不伦之恋 剧照 NO.14不伦之恋 剧照 NO.15不伦之恋 剧照 NO.16不伦之恋 剧照 NO.17不伦之恋 剧照 NO.18不伦之恋 剧照 NO.19不伦之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伦之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对于音乐家雷米(帕特里克·迪瓦尔 Patrick Dewaere 饰)来说,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停滞不前,妻子一成不变的容颜和乏味的婚姻生活也让他几近抓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车祸身亡的消息让雷米感到震惊却又有一丝解脱,而妻子留下的14岁的继女玛丽安(阿里尔·贝西 Ariel Besse 饰)也成为了一个包袱。  玛丽安的生父想夺回玛丽安的抚养权,没想到,小小的玛丽安却更愿意和继父生活在一起。同一屋檐下,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之间的情感变得朦胧而又暧昧。对于玛丽安的火热表白,雷米从最初的果断拒绝到之后的欲拒还迎,他能否守住伦理道德的最后一条底线呢?真理战胜2暗夜慌踪家丑三毛流浪记审判2021保留地之犬第一季换脸校花心机女孩哥特洛丽塔处刑人最佳男朋友金沙血丛林少女之荒野逃生孔剧人生星梦奇缘梦华录幸福葡萄乡村爱情II新鬼屋魅影卖身契(国语版)男神在左冤家在右安娜贝尔(粤语版)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潘多拉的秘密50米生死线自白走向新中国甜蜜的惊喜哈勃时代敌后武工队1995天目危机告别紫禁城9号秘事第四季龙城生死恋逃亡者冰临险境蝶之力学 杀人分析班穆桂英挂帅201139度青春新盗火线L处决人:爱与复仇的48小时

 长篇影评

 1 ) 贝特朗.布里耶-他的幽默

 贝特朗.布里耶 (Bertrand Blier)

   如果用时间做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规范为标准,布里耶的作品,从问世就该扣上早熟、不学好、道德败坏的帽子。把他归类为法国情色大师,热衷于强奸社会的资深导演作者人,或抓着新浪潮电影的尾巴玩命狂欢的艺术家,哪一种褒奖的头衔都有其合理性,只是不尽然。他似乎是一个未曾感受过自由与宁静的战士,又像是从未获得过真爱的浪荡公子哥,他的灵魂或许也在他的作品中游离徘徊过,我猜是他不小心泄露了心底的秘密,他讲的故事里,让人无法忽略的始终是为逃避而狂奔的背影,那个会不会就是他?

   打破电影的伦理框架需要足够的勇气,布里耶可能不这么认为,那就是他的工作。戏剧能够升华丑陋的生活,但超越不了生活的丑陋。风格这东西无非是把与生俱来的吃饭的本事定义化了,你要不用此时代的标准看待问题,至少在当今社会,还可以有一些另外的选择。
对于布里耶的早期作品,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他的尝试也算顶风赶路。你不能说小偷、妓女是社会的主流,但在《圆舞曲女郎》中,你却要正视毫无分别的人性本能。放弃自我,像垃圾一样生活。不做道义上的好人,但要在享乐世界称王称霸。女人的身体是这两个混蛋最有信心成就荣耀的事业,而破坏社会秩序却成了他们调剂生活最刺激的娱乐。期盼用癫狂糜烂的生活方式唤醒希望的启明星,还是算了吧!社会的格局就是如此,这样的人一定会生存下去。而布里耶的意图也不难理解,他从不责怪这群羔羊,他好像理解“迷途”非他们的本意。不知是如何把污秽的行为与纯净的思想勾兑成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只觉这是一场闹剧。这群小丑有功啊,因为他们,生活才能睁大眼睛继续前行,金碧辉煌的上层社会才能更加璀璨夺目。

   布里耶的作品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女性角色上。一种先抑后扬、以退为进的情感风向标始终指向女人。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没错!但还要加一句,布里耶爱他电影里的所有女人。这就像是一种承诺,一经兑现,备受冷落的男性角色就有了失重的戏剧效果,但布里耶不会让情况恶化下去,在他的故事里,男人是个失败者,但不会遭人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无法忽视女人裸露的身体,特别是胸部特写。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或交响乐中,毫无扭捏地展现出来,观影时能否剔除全部杂念,这不好说,但肯定没有龌龊污秽的感觉。不知道那些入选的女演员在签约之前会不会考虑到这无法避免的艺术奉献。2005年的《爱我多深》算挥尽了布里耶的色念,充分利用了性感尤物莫妮卡.贝鲁奇自然资源。可能是浮躁不安的现代气息也影响到了布里耶的做事方式,这部新作在我看来没有突破,用隔夜的肉饼夹个三明治,也就是这个味儿了。

   提到布里耶,有两个人一定要提,杰拉德.德帕迪约和帕特里克.迪瓦尔。杰拉德在法国以荣升为国宝级艺术家,他作为布里耶的御用演员。自《圆舞曲女郎》到奥斯卡外语片奖《掏出你的手帕》,以至后来的《诡异》、《怪你过分美丽》、《爱我多深》等等,始终有他出自真情实意的合作支持。报恩也好,出于友情也罢,两个人的艺术之路上都能找到彼此的身影,这也是相当难得的。而充满神秘气息的迪瓦尔,就短暂的生命而言,1983年在巴黎某旅馆中神秘开枪自杀,反倒成了他演绎的最引人瞩目的悲剧。据报道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与他最后一部影片中的结局如出一辙,心理问题、道德伦理,布里耶在影片中随时随地探讨的问题,迪瓦尔不仅在电影中精彩地演绎出来,在生活中竟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难。

  《继父》(1981年),是一部有争议的影片,也译作《不伦之恋》。迪瓦尔饰演电影里的继父莱米,等待30岁能够功成名就的浪荡男子。平时在高级酒店做钢琴师,但工作不稳定,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他的生活一直处在随波漂流的浮萍上。

   13岁的玛琳是莱米的继女,母亲撞车去世后,想方设法留在莱米处,要与他一起生活的早熟女孩儿。故事出在这对性格错位的继父女身上,身为父亲的莱米懦弱无助的像个孩子,而小女孩玛琳坚强隐忍的个性颠覆了成熟的实际意义。

   其实影片自始自终都没有什么不干净的感觉,这得益于布里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拍摄手法。他擅长的幽默对白再次成为亮点,莱米直接面对镜头娓娓诉说的方式也成为观者亲近主人公情感的特殊技法,隔窗拍摄营造出的私密感,还有充满小资情调的室内布局,只让片子融在了矛盾与激情交汇的情感故事里。这是布里耶拿手的把戏,把边缘化的问题粉饰成正统体面的事实,把你以为不合情理的故事讲得上帝也能通融。

   有评论把《洛丽塔》拿来与之相比较,有些相似之处,但完全不同的拍摄风格,改变了两部电影的个性气质。论轻佻放浪,直面青春的叛逆与道德底线,“洛”表现精当。如若谈一个错误的爱情,特别是一个少女信以为真的爱情,《继父》把故事曲线勾勒得堪称美丽。总之抨击扭曲的伦理道德,这不是此剧的重点。

   迪瓦尔在这部剧里表演得十分出色,好像莱米就是迪瓦尔,迪瓦尔就是莱米。结尾一个神奇的巧合,又出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再次证明布里耶拥有丰富的黑色幽默细胞。他不打算放过戏谑男主人公的机会,他其实一直在说有些男人不仅不是个负责任的丈夫、父亲,而且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情人。

   对于《掏出你的手帕》(1978年),取得奥斯卡外语片奖的确是个最好的广告。但想要一睹杰拉德与迪瓦尔怎样一同爱一个女人,结果又怎样一同走进监狱,又怎样一起把女人输给13岁的小男孩,这部剧会给你答案。四个男人都穿过同样的灰色毛衣;两个大男人缠毛线球,女人织毛衣,小男孩一个人下象棋,嘴里蹦出来的不是经济学就是生物哲学,而杰拉德与迪瓦尔知道的除了卖肉比卖白菜赚钱,就剩下无法取悦女人的困惑了。你要怎样理解这样的画面?真不知道布里耶是怎么想到如此搞笑又经典的点子。而13岁小男孩拜雷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有知识不是快乐的事。”

  结尾算不算雷人?现在可以见怪不怪了。去年英国那个13岁就当了爹的小男孩一出名,不是还引来很多主动认子的情敌吗?现在真不是新鲜事。其实这部剧里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莫扎特也有烦恼吧?女人看起来只有在看到男人冒傻气的时候才会开怀大笑。小孩子的IQ可能比成年人高得多哦。某个真人秀节目,大人跟小孩比智商,参赛大人不就是这样被孩子们训练成长的吗?

  说到用幽默恬静的方式讲怪诞甚至偏离传统道德的故事,贝特朗.布里耶绝对是影视界高手。已近古稀的老布里耶俨然磨去了很多锋利的棱角,但在他深远的目光中,依然可见他的质疑与不羁。同为作家兼剧作家的身份,他给电影的生命力肯定是旺盛长久的。除了用影像解读生活,他从没忘记把生活照进影像里,那里还有他的思想。

 


 2 ) 又美丽又哀伤

开始看的时候剧情很像《洛丽塔》,但是相比起洛在车里的大声欢唱以及伸出车窗的笑脸,这部电影相比要压抑很多。雷米并不是恋童癖大叔,他只是一个十四岁女孩玛丽可怜的继父,一个穷困的钢琴师。然而玛丽却在母亲去世后爱上了自己的继父,并一步步逼迫他打破这场不伦之恋的道德底线。她的眼神很美,很勾人,很大胆,也很疯狂,在所有描写她眼睛的长镜头里,没有人能够不赞美这个女孩漂亮的容颜,和能够任意挥霍的大把青春。她说,她想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一个有经验的人。而这个人,恰好就是她可怜的继父。
说到雷米可怜,因为他开始是拒绝的。他拒绝玛丽脱光衣服钻进他的被子里,他拒绝玛丽的所有盛情邀请,他与她讲道理,告诉她,你还小。他本就是个丧偶的男人,加上生活又并不如意,在餐厅里弹奏的音乐只要温和就好,因为根本没有人会认真听。他在玛丽一步步的逼近下逐渐输掉自己的防线。所以当玛丽因亲生父亲要求远行度假的时候,在那列火车上,他们接吻。雷米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里对自己的继女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爱,这种爱超越了亲情。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顽强抵抗最终因为玛丽的远行一下子轰然倒塌,溃不成军。可能啊,想念是不愿与爱人走远的原因吧。
没有哪个大叔能抗拒小萝莉的吻。也是自从那个吻之后,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雷米连夜开车到玛丽休养的地方去找她。玛丽在他睡着的时候悄悄钻进他的被子,这一次,雷米也同样没有拒绝玛丽的要求。电影没有很露骨的镜头,而是在雷米开车回来的路上,用独白的方式,告诉观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有好几处独白。开头有,中间有。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揭示着人物的内心,有点像种灰色幽默,也因为这种幽默使电影变得压抑不少。
从那之后,两人的关系从简单的继父继女逐渐变成了情人。最让我心碎的一个镜头,是在玛丽的同学家里开生日派对的时候。雷米被雇在那里弹奏钢琴。当佣人端着蛋糕走进餐厅,所有人唱起生日歌,雷米忙不迭地弹奏相同的音乐。当一个男孩走到厅中打开音乐机,所有人被欢快的迪斯科音乐吸引。所有人离开坐席时,我看到雷米惊愕的表情,他的音乐被随潮流的迪斯科切断,他知道,自己只是个过时的钢琴手。那个眼神让我很难忘,也正是这种沉重的压抑,使他彻底打破了伦理的防线。那个夜晚,他回到家中,他解开玛丽肩上的带子说,我做正人君子做厌了。
那一次玛丽的亲生父亲来到雷米与玛丽的住所,也是那一次玛丽的亲生父亲发现了自己的女儿与继父的不伦恋情。我看到一句话很好,电影中没有展现对这场意外发现的道德谴责。亲生父亲只是胡乱的说了几句话,他有些恍惚地说完最后一句话,我想我该戒酒了,随即带上房门。他没有怪他们的过错,而是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玛丽抗拒世俗,不在乎传统,她对雷米说,马上我就十五岁了,然后我就十六岁,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年轻女郎,你可以毫不脸红的带我出去。她所有的渴望都写在眼里,表达在嘴上,她没有遮掩,她想让这种感情自由冲破一切束缚。然而雷米知道,这段不伦之恋最终不过是一场藏在地下的恋情,终有一天玛丽会长大,会找到自己适合的伴侣,但这个人一定不是自己。
所以最终雷米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合适的单身女人。在雷米见了这个女人的第一面后,玛丽就说,我打赌你明天会再去找她。她的预言那么准,可能她知道,雷米终于不会属于自己。
雷米带玛丽去听这个单身女人的音乐会,他决定离开玛丽,因为他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女人。玛丽说,我会在你任何时候,想我的时候回到你的身边,我发誓。她一声不响地离开,回到自己的亲生父亲那里。这场恋情最终以分离收尾,与洛丽塔相同的是,大叔们都没能够得到自己心爱的那个萝莉。
电影的结尾很戏剧,在雷米与女人云雨时,女人的小女儿却走到了门前,用清澈美丽的大眼睛盯着这一切。镜头不停地切换,却始终没有离开小女孩的眼睛。她那么完整地看到这一切,与玛丽当年在隔壁房间听到的一样。

 3 ) 音乐牵动情欲

作为文艺运动的发源地,法国果然对得起“浪漫之国”这个称号。而这部三十二年前的老影片,也向法国与生俱来的浪漫气息看齐。全片的钢琴音乐犹如一条主线,牵着剧情,牵着人物,牵着情欲。不正是“法国浪漫主义”这一伟大的名字的体现吗? 我实在喜欢贯穿全片的钢琴音乐,也喜欢法国人民对于音乐的态度。即便穷困潦倒,即便失业待业,雷米也不曾忘记他的老朋友——一台台式钢琴。当心情很好,或心情不好,当在工作,或在家休息,钢琴始终是他的小伙伴。 更重要的是,钢琴不但成为了雷米与玛丽安不做那事儿时的玩乐,竟也成了与最后出现的玛丽安的雇主夏洛特的联系。当雷米考虑着是否敲夏洛特的门,以探望她生病的女儿娜塔莉为由来见她一面时,屋内传来的激情音符不断敲击着他脆弱的、懦弱的内心。那些音符不断飞向空气,带走他心中一切的思绪,甚至把对玛丽安的狂热和内疚也带走了。雷米敲了门,夏洛特开了门。就这样子,双方聊着音乐,聊着聊着,就到床上了。

 4 ) 来自于性别角色的幽默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性,不如说两性之间的情感关系与权力平衡才是真正的主题。

社会定义的女性角色是弱势的,被动的,而电影里的几位女角却是强势的,主动的。男主角 Remy,面孔是一种奶牛样的英俊,犹疑,依赖,优柔寡断,从始至终不能决定到底定位自己为父亲还是情人。从Martina, 到Marian, 到Charlotte, 甚至到Natalie(结尾暗示),因缘际会,命运把一个三十岁的大男孩,交在几位小到四岁(!),大到四十岁的坚定,有主见的女人手里。而Remy 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女人来为他作决定,尽管他还是时不时地要强装男子汉--因为(他觉得)社会要求他这样做。电影的幽默多来自于性别角色与个人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

技术上来讲本片接近完美。摄影对色彩,剪接,和布景的精致把握, 使它成为一场视觉的盛宴。Production value 一点也不象是1981年的制作。色彩,特别是在公寓中对明亮的白色的使用,常常令人想起 Godard 的 "Contempt"。主人公先后的两处住所表现出一种随意的颓废的装饰性,似乎要让人停下来感叹“多美的房间!”,以至于已经成为情节发展的障碍。唯一的缺憾是打光。光线太多人工的痕迹,不自然,而从镜头到镜头缺乏有说服力的连贯性。

电影充满了我所谓的"视觉书签",大家熟悉Kieslowski 的应该很容易辨认。想指出两处我特别觉得有意思的:一是在卧室里,当女孩咄咄逼人的苦追我们的大男孩,镜头内背景上,却显示墙上的posters 都是成熟的性感女人;对比Marian 所称,"我是个14岁的女人",不禁令人失笑。又一个是国内读者可能会错过的一个细节:男主人公在床上读的书封面照片是Carson McCullers, 书很可能是她最有名的作品,"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关于一个青春期的彷徨女孩与一位善良的聋哑人的友谊,暗示Remy对少女的期待---一是“彷徨”,二是“友谊“,所以面对既不彷徨,所要的又远不止友谊的Marian, Remy 不知所措。

 5 ) 爱,需要理智吗?

       一个类似洛丽塔的故事,但,Rémi不是亨伯特,Marion也不是洛丽塔。
        那一年,Marion14岁,Rémi30岁。
        不知道Marion从什么时候起就爱上了Rémi——她的继父,一个穷困潦倒的钢琴师,靠着在餐厅里伴奏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也许很早了,只是母亲的存在让她只能把爱埋在心里。直到那一天,母亲车祸身亡,她对Rémi的爱,终于有了生长的空间。
        比起Marion的热情冲动,Rémi一开始还是很理智的。他找到Marion的生父,请求他把Marion带走。可是,Marion逃回来了,逃回那个她和母亲,和 Rémi 曾经的家。没办法,Rémi只能让她住下来。事实上,他也希望她留在他身边,但这时,Rémi对Marion还只是如同父亲对女儿一样的感情。可是,Marion更加主动了,甚至赤身躺在Rémi的床上,对他说:我爱你,我想和你做爱。Rémi断然拒绝了,但,他开始动摇了。他开着车,喃喃地对死去的Marion的母亲说:我从来都不是英雄。理智告诉他不可以,不可以接受Marion。可是,爱需要理智吗?理智在爱情面前,很渺小。
        之后,Marion又跟着父亲走了。但圣诞节时,她又回来找Rémi。看着熟睡的Rémi,Marion钻进了被窝,半梦半醒间,两人有了肌肤之亲,但还是没有做爱。Rémi的防线接近崩溃,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只是我们都知道,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只是早晚而已。
        由于经济原因,Rémi搬出了的公寓,带着Marion住进了一栋乡间小别墅。Marion要跟他住同一间房,他不同意,告诉Marion:你应该找一个和你同龄的男孩。
        第二天,当Rémi工作结束回家时,他看见门口停了一大堆摩托车。推门一看,满屋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子,Marion坐在他们中间,挑衅地看着Rémi。Rémi没有说什么,默默地上楼了。
        Marion继续刺激Rémi。终于,在Marion的一次夜归后,Rémi痛苦地对Marion说:我不想再做英雄了。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明知道不可以,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阻挡心中的野兽?道德,伦理,年龄......统统抛在一边,这一夜,我只想温柔地抱着你,轻抚你熟睡的脸庞。
        故事到这里,也许就应该结束了。可是,现实,谁也无法忘记现实。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不算太坏的结局。Marion离开了Rémi回到父亲身边,Rémi和Charlotte(Marion做保姆时的主人)在一起。结尾,Charlotte四岁的女儿望着他们,是不是暗示着,这又是一个Marion呢?
        我不知道,Rémi和Marion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也许,不仅仅是爱情,Marion和Rémi在一起时,才觉得有安全感,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他是Marion的依靠,带给Marion温暖。他是情人,也是父亲。
        但是,Marion总有一天会长大,她对Rémi的爱恋,终会化为一段青春年少时的回忆。

 6 ) 不伦之恋——爱欲的悲剧

不伦之恋——爱欲的悲剧

看了一部贝利叶的《不伦之恋》,单从片名上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乱伦的影片,然而在欧美这个意识并没有那么浓重,对他们来说,爱才是最重要的。像红楼梦里赖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样深重的道德意识观念也只有在我们这里才能看到。大家别羡慕,因为这是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而今天说的这部影片,与乱伦无关,与道德有关。
常常肾虚般的雷米无疑是一个爱欲的直接的符号表现,而玛丽安则是从爱欲走向道德的表现。他们的不伦之恋,最终两个人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们的结局无疑都是悲剧的。就从爱欲跟道德两个角度去分析分析电影的内容吧。
爱欲。影片一开头就是雷米的自述,随后出现的是他跟他妻子在屋子里对话的场景。从对话中,无处不展现雷米是一个性欲极强而且占有欲极强的男子。然而现实的经济状况让他在这些欲望上阳痿了,所以对于妻子的行为他是不赞同而不得不赞同。当妻子在车祸中丧生,好戏才真正开场,雷米爱欲的写照也愈来愈明显》
雷米与玛丽安。妻子死后,从他与玛丽安的对话中我们获悉他是玛丽安的继父,而雷米的叙述让我们知道,雷米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勾引了玛丽安母亲,在她6岁的时候。随后是面对玛丽安的爱的诱惑,在以作为继父的名号拒绝的理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能看出雷米心中涌动的爱欲。特别是面对玛丽安纯洁的爱的时候,他居然不断提到“做爱”。两人的态度做出了明显的对比,而最后,雷米的爱欲战胜了克制,他缴械了。玛丽安的爱欲出自于她对雷米的爱的表白,她说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雷米跟妈妈做爱的喘息声,只有听到才能睡着。她还说自己的第一次只给雷米,她想要他进入自己的下体…玛丽安无疑是爱欲本身同时也是受爱欲祸害的人。她不可遏制的想雷米,以致成绩下降、不愿接受亲生父亲。但她的爱是纯洁的,因为她是爱欲本身,她的欲望看起来很纯粹,初涉世事。玛丽安的爱欲也是作为雷米爱欲的对照的,两人的对比更突显导演的意图,为后来两人不同的走向埋下伏笔。有必要说一下的是雷米与玛丽安对性的态度对比。雷米对性是需求与占有,他的性是爱欲,可以转移,而玛丽安对性的态度是只属于你一人。所以玛丽安才会说:我的上面可以任人抚摸,但我勒紧皮带,我的下面只属于你一人。
雷米与钢琴家。雷米在一次帮玛丽安的时候偶遇了这位钢琴家,而钢琴家对他无疑是充满诱惑的,从他的神情的镜头可以看出,他心中充满的渴望。钢琴家的设定也是作为一个诱惑存在,她同时也是一个被诱惑战胜理智的写照。而在一次次造访之后,他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但他内心同样对玛丽安还是有欲望的,但是对两人的选择无疑就像对死去妻子“让不让她出去”的选择一样,结果是必然的,也是他软弱的表现。所以最后他说他是脆弱的,无非是在于爱欲之间的懦弱,最终克制败于其之下。他最后终于哭倒在钢琴家的怀里,他们疯狂的抱在了一起,钢琴家激动地喊着:让我来治愈你吧。但是当镜头停留在钢琴家的女儿上的时候,这个长长的镜头让我幡然醒悟:这不是爱欲引发的一个轮回的悲剧吗?当雷米和玛丽安的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玛丽安不也正是这么小吗?我们可以由此想象的是,雷米跟玛丽安母亲认识及在一起的过程。这就是爱欲战胜理智的写照。
道德。雷米与玛丽安的关系本身就存在道德上的谴责问题。玛丽安的父亲无疑就是一个道德的写照,他是一位合格的父亲。自古以来,爱欲与道德貌似总处于对立面,然而道德与爱欲的对立并不是导演要讲述的主题,他所要讲述的无疑是两种结果都是一种爱恋的悲剧。爱欲的极致像雷米,他的结局是悲剧的,无限重复的生活使他陷进生活,使他希冀而懦弱。道德的悲剧无疑是讲玛丽安,她最后选择了成全雷米——这是出于爱,自己回到了父亲身边——这是道德。人的爱恋无疑也是这两个走向,不被承认的爱恋最后要么走向雷米要么走向玛丽安,而任何一个选择无疑都是悲伤的。导演有意设定两个角色的性格走向,雷米是堕落的重复过程,而玛丽安似乎是一种逐渐成长的过程,但这种成长未必就是好的——这对于身在社会的人自然是好的,但也正因为身入社会了而可悲。
希腊神话中有明争暗斗,有乱交。希腊众神是人们对自然畏惧的写照,而道德无疑就是人对爱欲畏惧的写照。但若果两人相爱,不能了解与包容,不能克制与成长,又怎么能称之为爱呢?任性只是一方的结果,就像雷米,相反,玛丽安更像一位成熟的母亲,她就是玛利亚。
爱欲与道德,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另外,我很喜欢影片的配乐及镜头。在形式处理上,导演加入了突破第四面墙的镜头表现。这种表现手法在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中看到过,这是第二次。而对内容处理上的成熟不得不佩服贝特朗布利耶。
若果说,陷进生活让人无聊与痛苦,但生活之外又是什么呢?无非在于对一切未知的畏惧而生出了种种名词上的理由罢了。今日推荐,不伦之恋,愿大家懂爱欲并接受它。

 短评

很久以前收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说这部电影对她影响很大,喜欢里面的女孩,反而不喜欢现实中的自己。今天看到champo在放,迪瓦尔的致敬单元,就去看了一下。对迪瓦尔的印象还停留在泰西内的美国旅馆。可惜没几年在巴黎也跳楼自杀了,35岁,被诅咒的诗人。觉得我可以建个巴黎自杀名人录。不知道那个女人,后来如何了。

10分钟前
  • Oberkampf
  • 还行

最近看了两部大叔少女电影都是BE.刨除结尾剧情发展其实也算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少女的无所畏惧和大叔的犹豫不决欲拒还迎。最喜欢圣诞节两人的相聚【只要你勇敢我就敢和你永远走下去】多梦幻。好希望按言情小说发展套路走下去。

15分钟前
  • 窗灯
  • 推荐

那继父长得可真像MJ。然后我四年来对这部乱伦片所产生的所有幻想统统破碎了。。。那闺女倒是挺萌的,比Lolita还Lolita。

16分钟前
  • 陈陈
  • 还行

伍迪艾伦快来拍个自传

1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可能是畸恋最平庸的拍法,有拉黑布里叶的冲动。

20分钟前
  • 黑狗成
  • 较差

很喜歡結尾,非常不尋常,說的不是不倫之戀外部的衝突,而是兩當事人自己對自己行為的剋制。很悽哀---相愛不能在一起,只能分離,最多能做的就是承諾在未來的歲月裏,對方需要的時候出現。也許正是這一份悽哀讓這段感情更純粹,更美,更唏噓,更動人。其實,一個人一生裏這麽愛一次也足夠了。

22分钟前
  • HOBO北京
  • 推荐

布里耶的幽默就在于点出惨淡的人生中那些绝妙的讽刺:“漂亮爸爸”告诉我们,一个软弱不坚定的男人,只会不断伤害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

27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我喜欢这个片子,很诗意很忧伤。和老爹一起看的。结果他看完给我上了政治思想课。

29分钟前
  • cream.cx
  • 力荐

古典美。好恶心那个脸色苍白的娘娘腔男人,老是一副被诱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虚伪且自私,挺像某个"前诗人"。女孩好赞。

31分钟前
  • thintoy
  • 推荐

涉世未深与圣母心泛滥的女人总是热衷于抚慰忧郁敏感文艺气息浓重一脸受伤样生活不能自理的挫货。。。豆瓣一排五颗星满眼美丽哀婉令人春风沉醉的都是文青。

35分钟前
  • 想想
  • 还行

就讨厌这种男的

40分钟前
  • Yuyueeva
  • 较差

白衬衫包裹着蓓蕾,双手垂落在腿间,露出一截小腹,一种天真不知事的性感

4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对这种呆萌系大叔萝莉纯爱恋实在毫无抵抗力阿。。。

45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力荐

逾越伦理界限的爱恋,萝莉成熟得像个大人,全程都在掌握主动,继父单纯得像个孩子,全程接受爱的猛烈攻势。最后一个镜头耐人寻味,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床头同样的衣着,不同的人。“过去几天我们做爱,我一直在想,马上我就15岁了,紧接着就16岁了,再过一年就17岁了,到那时我就可以正大光明和你出去了,不用你在乎别人的眼光,不用在意你的身份,也许还会给你生个孩子。”读懂这段台词,就明白了为什么结尾出现了三次小孩的脸部特写。【DON,17.8GB,法语原声,英语字幕】

5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没有床戏我很失望

52分钟前
  • 锤子
  • 还行

年轻女孩对爱情的执着坚定对应中年男子在世俗禁锢下的彷徨犹豫,周而复始。本片没有《洛丽塔》《烈火情人》般覆水难收的结局,也没有《水果硬糖》《狩猎》的恶性报复,一丝叹息外只留下对世俗的抨击,人性的哀悼,以及命运的讽刺

53分钟前
  • 你诗我韵
  • 推荐

纤弱惊惶如少年的中年男人,果决坚毅如成人的少女,比起一场凄美的不伦恋,更像一场暗喻男女关系本质的冷幽默。PS:迪瓦尔惊艳十足,这种天才人物最适合早夭成传奇,果然拍完这片1年后吞枪自杀。叫人心情复杂。

55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还行

她知道什么时候执著可以得到想要的,也知道什么时候坚持无用,余温未散便自己抽身而退,她甚至能明白将失去的人的苦衷,微笑地叹息“你这可怜的人,总是让自己这么难过”,毫无怨言地放手。她的爱是真实的,固定的,他却是游移的,甚或出于孤单的。十四岁的玛丽安,你多么懂得把握分寸,这多么让人心疼。

59分钟前
  • 林文清
  • 推荐

好看而已,其实是男性的自我想像:不是我要爱洛丽塔,是洛丽塔追着克制的我呢

1小时前
  • mermaid
  • 还行

男主就是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妹子看不出来吗?最后他又找到了个长期饭票自然是要离开你。艺术家没了物质怎么活。男主也是厉害,专挑带女儿的单身女性下手。说不定十年后又能萝莉养成。还能扮纯情,嗬嗬。

1小时前
  • picnic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