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HD中字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劳伦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温妮斯·帕特洛,凯特·温丝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传染病 剧照 NO.1传染病 剧照 NO.2传染病 剧照 NO.3传染病 剧照 NO.4传染病 剧照 NO.5传染病 剧照 NO.6传染病 剧照 NO.13传染病 剧照 NO.14传染病 剧照 NO.15传染病 剧照 NO.16传染病 剧照 NO.17传染病 剧照 NO.18传染病 剧照 NO.19传染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传染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席卷全球的故事。贝丝(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饰)从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后突发疾病死亡,丈夫托马斯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协助Dr. Erin Mears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饰)调查真相。可怕的是同样病症的患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出现,病毒在不停蔓延。阴谋论记者阿伦(裘德·洛 Jude Law 饰)趁机散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Dr. Leonora Orantes (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被派往香港调查病因,但却被本土医生(黄经汉 Chin Han 饰)扣留作为交换疫苗的人质。在Dr. Ellis Cheever (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和年轻医生Ally Hextall(詹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 饰)的努力下,终于研制出治疗病毒的疫苗,事件终于得以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还有港星何超仪和徐天佑的卖力出演。在天空中的太阳大富之家危险的二人-K2-池袋署刑事课神崎黑木东进序曲摩根河的奇迹东京复仇者猫头鹰1981新宿暴徒利特维年科金屋泪1959大地情书黑狱风云1980肮脏游戏婚礼歌手最后一张签证我是检察官心灵暖阳遗产计划富豪刑事第一季大漠情怨神捕铁中英耀眼窈窕厨女君子球飘动的红丝带半魔法绝命毒师 第三季 幕后纪实寻梦环游记星灵之末日异能金蝉脱壳3:恶魔车站倚天屠龙记·独家纪录片激情男子汉午夜美丽新世界特种兵王3战天娇蒸面布鲁斯星际迷航11肮脏交易国医有方乡野下饭魂勿忘我2022明天也胜利无间行者(2022)他选择谋杀爆笑悲剧王:笑着笑着就哭了

 长篇影评

 1 ) contagion-大概只有近身体会了,才知道没有那么多淡定。

题记 【NOTHING SPREAD LIKE FEAR.】 【没有什么比恐惧传播更快。】 ---------------------------------------------- 遥记得2009年【2012】这部片子被炒得火热的时候,网上尽是些2012世界末日N大猜想之类的内容。 我记得其中一个便是超级病毒。 超级病毒,顾名思义,便是超级恐怖的病毒。类型新型,传染速度快而广,且无现有疫苗。转言之,便是死亡率奇高。 来势凶猛,快速,且毫无预兆。 那么造成的恐慌,自然也是无可想象。 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花费代价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在朝夕之间被相互碾压的人性里粉碎崩塌。 那时才真正展现了人类世界里一直伪装在表像之下的弱肉强食。斯文全然殆尽。 只剩下冰冷的现实和冷酷的真相。 所有人,都只是为了要活下去。 比剩下的人,再多活那么一段时间。 ------------------------------------------ 【以下有部分剧透,不适者点右上角X自行退出。】 【contagion】。【传染病】。 这部由Steven Soderbergh执导, 由Marion Cotillard, Matt Damon, Laurence Fishburne, Jude Law, Gwyneth Paltrow, 及 Kate Winsle等巨星联合出演的大片,却是少有的不浮夸不做作 【1.】 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是一个WHO的派出到HK查明病毒来源的人员。和HK相关部门人员合作时被人绑架。只是绑架她的人告诉她他们只是为了利用她的身份,能在疫苗派发时获得特权,更快地获得疫苗以拯救在泱泱人口大国中被遗忘的小村落里的人们。 真相是残酷的。当她在被解救出来返回时,机场里同事告诉她刚才给绑架了她的人的那些疫苗仅仅只是【安慰剂】时,她跑离了机场。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却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均等地运用在拯救那些同等珍贵的生命上。 【2.】 马特•达蒙饰演是一个被妻子出轨背叛的男人。妻子在得病死亡甚至连累了儿子后,这个男人在惊痛下,保护着最后女儿时那种寡言少语背后的执着和温情,叫人不免唏嘘。 一直很喜欢马特•达蒙,总觉得他的演技里有一种陈旧的朴实感。没有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那么华丽,多了几分真诚。(当然,笔者也很喜欢里•迪的虚幻般美丽的表演技巧。)当最后他看着背叛了他的妻子在其生命最后的照片开始哭泣时,这个男人汹涌的情感才开始流露。 悲伤到最后,终还是要化作泪水流淌出来。 【3.】 劳伦斯•费什伯恩饰演的是一个CDC里的研究人员及对外发言人。他有着要面对镜头的那些政客的圆滑和普通医务研究人员对待生命时谨慎和同情。他不惜违背指令打电话通知妻子从传染病重灾区开始戒严前撤离。 最终他放弃了自己因为特权而得来的那剂疫苗而给了清洁工那身体羸弱的儿子。他手腕间那代表注射过疫苗的带子所掩饰的欺骗,和他为了拯救爱人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都叫人惊叹。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情感和理智,都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择余地。 【4.】 裘•德洛饰演的是一个秉承【真相】第一的网络评说人。一开始他的形象便是战士。揭露他所了解的【真相】,亲身试药,同敏感机构相抗衡,势必要还给社会一个【真相】。他长了一张容易让人相信的脸。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他代表着多数弱势群体的立场,那似乎便象征了正义。所以,他有着中坚的支持者。他有着充分的话语权。但他也在宣扬【真相】里从中获得了利益。 在他最后被捉放曹时他终于说,每次危机来临时都有人从中搏利,他不过是其中之一。 现实当真残酷。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是好人。 【5.】 格温妮斯•帕特洛饰演了那名出轨的妻子。她是一切的起源。病变,和故事。戏份不多,且很快死去。我当时恶毒地想这便是报应。 但是随着故事慢慢展开,便又不免觉得她可怜。影片最后竟回味出影片一开始她嘴角眼底的落寞和悔恨。在她身上的,没有后来那种恐怖传染病渲染弥漫下的恐慌,只有一个普通女人面对生活中诱惑的失控所遗留下的剪影。 有时候我们永远搞不懂在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决定。 【6.】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了CDC的前沿研究人员。她不善争辩,只懂得把她所知道的知识拿出来,组织出一个尽可能完满的计划。她善良,行动力强,有同情心及责任心。只是她也不幸。 在酒店黑暗里写哭泣的她,也许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但就算在那个时候,她竟然依旧有条不紊地隔离自己,然后试图帮助其他的或许已经被她感染了的人。镜头从最后试图递出的羽绒服躺在生命维持器上的她,飞快地转到裹在半透明塑料袋里的那个人影时,我不免震惊了。我还以为,她会是一个奇迹。 其实原来不是。生命中,原来鲜少有奇迹的存在。 ---------------------------------------------------------- 笔者很喜欢这部片。本来以为会是部和以往片子大同小异的商业片,但没想到却能看出如此的兴趣。甚至激动到能催促自己写影评。 只因里面塑造的都不是英雄。而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没有英雄。 --------------

2020春更新,时值武汉爆发新型肺炎。身在暴风眼中。

有近似崩溃的哭过,被铺天盖地的消息席卷后惶恐慌乱过。 回头再看这篇时隔多年的影评,大概只有近身体会,才没有太多置身事外的淡定。最后还是想再加点什么,但说什么呢?那么多平凡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那么多明知风险却依旧选择负重逆行的医护人员。

「不能被病毒这个敌人本身所吓倒,

继而被恐慌笼罩做出蓄意危害传播他人或极端自保对他人处境失去同理心的言行。」

一切终将过去。

 2 ) 看不见的主角

春节七天给自己列了许多片单

没想到最后这个特别的假期自动为我筛选了灾难片。

看了许多大是大非,政治正确与不正确的电影后,

最想写的是这部明星扎堆,被网友戏称为美版【建国大业】的【传染病】。

(本文含大量剧透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故事分为六条线。

小辣椒最先出场,让我一度以为她是众星里的主角,

然而这场传染病的始作俑者在开场十分钟就死了。

这种神操作大概只有熟练游走于【十一罗汉】系列,视明星如粪土的索德伯格才会有。

这条贯穿始终的线虽死犹生,

无论是中场的重口味解剖,破案期间出现的照片,还是结尾揭示主题的day1,

每一步的出现都是神来之笔。

达蒙这条绿色的线是最特别的一条线。

他在一天之内失去双亲,又在灾难之中侥幸逃脱。

可也是在这一天,听闻妻子死讯的同时得知她临终前的不忠。

怀揣着复杂的情感,到影片结束他才看着妻子的照片流下眼泪,

那一刻我竟分不清是灾难让人悲痛,还是背叛更令人绝望。

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预防科大夫这一条线,让人感到事情出现了转机,

而电影却选择了让她在几经奔走,还未查到病原就染病死亡,

和其他生命一样被装进裹尸袋,埋在一片肃静的万人冢里。

虽然残忍,却还原了生命的本质。

命运,本就鲜有奇迹。

玛丽昂.歌迪亚作为来自有关部门派出的专家,在和HK方对接时遭到对方绑架,

后得知对方是为了利用她的身份,尽快获得疫苗以拯救被遗忘在救助底层的孩子们,

遂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得救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小村落,

为了良知,也为了拯救那些同等珍贵的生命。

裘德洛扮演的某社交网站大v,在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都扮演了一个公知的角色,

抨击政府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民众,

自己却同样利用民众的无知制造连翘可以治病的谣言,引起药价飞涨,

怀有身孕被感染的妈妈在最后的时刻还把并不对症的药当作救命稻草。

影片的最后,他才在口误中承认自己只是想发国难财才制造恐慌。

而也是这种恐慌里,全美防疫顾问劳伦斯利用电话偷偷地告诉妻子撤离,

因为一句全天下最大的谎言“放心我绝不会告诉别人”,

最终引发了全民恐慌。

劳伦斯的妻子说,如果我不是你的妻子,那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获得疫苗。

正面承认社会不公的客观事实,也正是影片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带着我们像剥洋葱那般,

同时剥开病毒和人性的真相。

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冷漠的政府喉舌,面对家人也会变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有些人被善良的人绑架,最后良知让她选择了回到危险之中;

有些人带着英雄的假面出场,最终被发现卑鄙如小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

没有横空出世的英雄,

没有鬼哭狼号的煽情,

没有撕心裂肺的分离。

没有奇迹。没有悲悯。

没有拯救与被拯救。

一切都按照次序进行,冷漠得像这场瘟疫,没有缘由的到来和离去,

又像这漫长无情的岁月,不曾宽恕过芸芸众生中的任何。

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展开,又把最关键的第一天放在了最后,

使影片展现出了纪录片的真实、紧张的氛围,同时又不同于纪录片的戏剧感。

女主的公司深夜伐树-惊飞了树上的蝙蝠-蝙蝠在飞行中将食物掉落到猪圈-猪感染了病毒被端上高级餐桌-厨师料理烤乳猪时被要求与食客拍照-食客中招传染给了全世界。

这看似偶然的一切,

究竟是百因必有果的因果循环,

还是来自食物链底端的呐喊,

抑或是无巧不成书的荒谬,

都留给你自己判断。

因为导演的视角,始终保持冷静而中立。

影片的结尾以研制出疫苗而告终,

正如眼下的这场世纪灾难,

在几个月后也会枯木逢春,否极泰来。

可在每一场灾难中,

我们目光所及的那些贪婪、自私的人性,

那些卑劣和冷漠,

那些恶意与暴戾

又有何药可解呢?

【传染病】讲述了一个社会各阶层面对生活中突然被某种未知疾病所击倒的种种无奈、慌乱和恐惧。

影片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任何一种行为,

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也许在这场劫难中,

总有某些英勇和牺牲给我们带来些许微光,

但渡过人生的一切苦厄,

终需我们自己。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截至今天,非典已经过去17年。

愿下一个17年,我们不曾忘了今天。

岁月长,衣衫薄,大家各自珍重。

 3 ) 为什么我的微生物老师热情推荐这部电影之我见

        作为一名医学生,也为这部电影说一声赞~~~细节很精致,设定符合科学实际,配乐切合剧情,甚至连每个病人的妆容都一丝不苟,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不好看,我觉得不过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传染病最基础的知识,他们对于小小的细菌和病毒可能导致的可怕破坏力没有清楚地认识,他们对于医务工作者在这场看不见的战争里面付出的艰辛和承受的风险也没有丝毫的感恩,就像杀医案发生之后医生们都感同身受愤慨不已,一些人反而高呼杀得好;世纪战役这电影,医生们看了觉得心有戚戚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某些人却大呼无聊觉得只是卡司堆砌。我想这部剧吸引了如此强大的卡司正是因为她背后深厚的内涵,当然,看得懂的总是看得懂,看不懂的永远看不懂~

 4 ) 现实与电影的重合

“不是每个人都能预料到自己死在镜头前,那些看不见的病患才让人更担心。”

“连翘是干什么的? 它是解药。”

“连翘是一个骗局,你靠它赚了四百五十万美元。”

“我们得确保,公布天下之前没有人知道。”

“没有人能豁免于概率”

从拖延-医疗人员被打死-警察因上门了解艾滋情况被辱骂-护士因病人死亡被辱骂-政府官员一问三不知-红十字会募集大量资金却少量用于发放-给没有发热门诊的莆田系医院发放1.8万个口罩

以前每天刷微博和小组,现在倒不爱点开,我讨厌这些无能为力的魔幻现实。至少电影,我知道它是假的。而实际,我知道它是真的,却毫无意义。

逃到上海的wh人仍然每天好吃好喝的隔离而老老实实呆在武汉的整夜排队挂号;被辱骂的护士们还是要穿着塑料袋的防护服吃着泡面工作;协和还是要配合发微博宣称物资收到了;我们仍然要看着莆田系医院宣称每天发放800个给周边居民而协和仍在紧缺;红十字会还是拿着24万的年薪缴纳着最高额的公积金而毫无作为。

永远仍有人靠着国难获利。

DAY133 疾病的根源可能永远是个谜

而现在 仍在继续。

 5 ) 向明星堆砌靠拢

从《毒品网络》开始,索德伯格迷上了全明星阵容和多角色叙事,《毒品》和罗汉系列印证了他这种模式分别在商业和文艺的成功。但一旦用多了,沉迷于模式的重复中不可自拔时,便有可能演变成越来越空洞的明星堆砌。所以当《制胜一击》的预告片出来时,我隐隐感到不妙了:这看上去是一部女主角独自冒险杀坏人的单线剧情片,居然弄了一堆男色,老中青全面诱惑,而且好多看上去都是酱油角色。明星的身份使电影的特质变得更复杂:人们看到一位明星所饰演的角色时,会根据电影之外对明星的认识和印象对这个角色进行拓展,从而使对角色和故事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最简单的,像《建国大业》中,当一位位历史人物轮番出场时,观众不会觉得是这些历史人物出场,而是或花痴或惊讶地数着哪些明星出场了,角色本身的意义则被大大削弱。索德伯格其实还没到能够执导“大爷”系列的地步(虽然他是很有这个先天条件),但当《传染病》慢慢进行下去的时候,这种感觉还是隐隐地浮现出来。
《传染病》中的角色安排还是经过详细考虑的,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层面的叙事和意义作用,各施其职:达蒙角色负责亲情和人性,歌迪亚和温斯莱特的角色负责学术和反病毒,裘德洛和菲什伯恩则扯到管理层和民间的冲突。他们一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试图全面覆盖“传染病”所引起的各方面话题讨论。这种做法本身应该远比纯粹制造戏外意义的明星堆砌高明得多。但并不是说这样做了就一定能避免。
先反过来看看本片命题。传染病成了所有角色服务的对象,凌驾于众角色之上,这种感觉尤其显现于地名字幕下面的那一行人口数目的字幕,以及角色们关于病毒的长篇大论。这样做本无坏,但显然导演是沉迷于对这种宏大命题的叙述当中去了,自然对角色塑造的力度有所减轻。于是很多角色在电影中仿佛成了无私敬业的服务员,或忙碌奔波于实验室和会议室进行学术讨论,或很努力地展现恶心症状,或两者兼有。这些角色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熟面孔来完成的;他们或点缀于片子各处,或干脆露两面就消失,而他们的出场除了学术和牺牲以外几乎别无功能,于是当观众还没来得及多方面了解他们就看到他们死去,同时又保留着明星带来的角色拓展功能时,“明星堆砌”感便若隐若现了。
索德伯格当然也注意到,引出人性讨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些角色负责这方面的填充。但相对于对“传染病”这一命题解释的着迷,人性讨论相对就弱了不少,仿佛只是很应付式地硬塞上去,尤其是达蒙和菲什伯恩这两个家庭的变故,可以说是毫无波澜,仅仅为出现而出现。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人性讨论所占的戏份免不了越来越重。这种自然的过渡本身也算是合乎情理,但也因此导致了对病毒解决描述的草率,疫苗诞生得如此顺利,还惊喜地带有索德伯格少有的恶心场面展现。到了这里,对病毒的解释已经完全不重要而退居次位了,之前大段对于病毒铺垫和描述的力度像是突然泄了气,不堪一击。
不过人性讨论的“重”并不代表紧张和丰满。家庭戏依然都是那么平淡,家庭角色间的互动缺乏内在影响,可以说已经忽略掉角色弧线了,尤其是达蒙和女儿间的矛盾,花那么多时间描述,最后居然硬生生地什么都没有爆发;他对死去妻子本应有的复杂情感也因缺乏合适充分的描述而含糊。所以当这些线索结束时,不禁诞生这样的疑问:“这大段的戏有什么意义?”但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人性的戏份完全占上风之时,导演又弄了个回马枪,追溯起病毒根源来,并在这种貌似聪明的“恍然大悟”错觉中结束全片,殊不知观众对病毒的兴趣早在疫苗被轻易研发出来之后那个一下子的“90天”跨度之时就被消耗掉了。这“90天”的粗暴跨度对人物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这样长的时间本应该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可能,但突然这么一个跨度过后,里面所有人居然还是该咋咋的,硬生生地浪费掉了。人物和命题之间把握失误而导致两头不到岸,是本片剧情上很大的失误。至于角色的最后走向,索德伯格也未能像《毒品》那样为每个角色来一个回味无穷的收尾:观众并未很好地融入到角色情感中,故类似于《毒品》对于各人物的突然收尾只会让人觉得突兀而解释不足莫名其妙。
自然地,数星星的吸引力便显得更大了。帕特洛在预告片中就显出其打酱油的气质,但还是没想到这个酱油会打得既彻底又影响深远。与此相比,何超仪的酱油打得远没有那么印象深刻了,只剩下彻底而已。其他角色塑造上的平淡,也让人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明星效应上。于是,此片还是很不幸地向“明星堆砌”靠拢了。我不禁怀疑,角色塑造的平淡是不是受到了明星堆砌的影响呢?如果少用些熟悉面孔,让观众更多注意在角色上,会不会就对角色塑造更有帮助呢?
除开剧情上的不足外,其他地方还是延续了索德伯格一贯的作风:肆意的声音覆盖,对剪辑点的巧妙把握,自然光手持摄影(导演再次很自豪地在“摄影”一栏打上自己的化名),动感的原声。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各种段落看上去还是那么带劲,尤其是开头各地人们发生症状的蒙太奇段落。风格化的技术手段对剧情上的不足起了很好的弥补。但这种弥补显然不是长久之策,索德伯格需要的是对明星模式和风格化手段带来的取巧的摆脱和突破。不过索德伯格前不久宣称自己快要退休,难道说他已经对新的突破毫无指望了?

 6 ) 传染病:不仅仅是疾病

    当凯特•温斯莱特那张日显刚毅的脸出现在透明的裹尸袋里时,我终于确信这不是一部一般模式下的美国灾难电影。这里没有能披荆斩棘、上天入地,于一发千钧之际救人危难的孤胆英雄,也没有能于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拨云散日的所谓奇迹。有的只是普通人于平常生活中突然间被某种未知疾病所击倒的种种无奈、种种恐慌与种种混乱。好在这个星球上总有数不尽的人,好在这天地间的自然演义中总有些许于绝望中的微光,只要予疾病以时间和生命。
    我早已淡忘了凯特•温斯莱特在泰坦尼克中的样子,朗读者中的汉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后便是这部片子了。如果说朗读者中的汉娜始终有着一种隐秘的悲伤的话,那么传染病中的凯特则呈现出一种早有洞见的悲伤。作为CDC派驻病发地的工作人员,她眼神坚毅、行动迅速、内敛而寡言。凯特用一张线条刚硬的脸和额头上清晰的皱纹很好地演绎了这个外表坚强但内心柔软的人物。当她在硕大的酒店床上因发烧咳嗽而惊醒时,孤单地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哭泣,而后又迅速地给上司打电话,告知他自己的情况,克制而安静,也许这是这个职业赋予她的特质。上司允诺尽最大地努力让她回家,但现实却是那样的无力,她最终再也走不上回家的路了。而她也只是安静地躺在临时搭建的医疗集中地,带着呼吸面罩,用最后的力气想把自己身上的一件羽绒服递给边上感觉寒冷的病人。这是全片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物,在她身上展现了一种泱泱气度,敬业的、冷静的、从容的、又不失温度的。尽管影片中她孤独地死去了。
    凯特•温斯莱特并不是本片第一个死去的大牌影星,格温妮斯•帕特洛才是。从最后我们知道了她是第一个被感染的人。她是一名普通的妻子,不普通的是,她在出差的途中坐了一回“动车”,这个情节的安排我感觉主要是为增加病源追踪的复杂性。所以影片的开头安排了她与一名未知男士通话的细节,然后回家、病发、速死,连同她可怜的小男孩。我原以为格温妮丝是冲着导演来打一把酱油的,但他们都不是打酱油的,众多的明星和他们各自的片段拼凑起了整个故事的全景。
    演格温妮丝丈夫的马特•达蒙展现的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的各种应对。那种得知妻子突然死去后拒绝这一消息时的茫然无措、保护女儿不被感染时的坚决和强硬、在家里为女儿举办舞会时的脉脉温情以及看到数码相机中妻子以前影像时的失声痛哭,体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灾难的各个阶段可能呈现的各种心理状态。灾难来得太快,来不及等人去准备,但是生活总是得继续。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马特饰演的丈夫一般在灾难面前保持镇定,于是,我们看到了片中群体狂乱的场面,不明真相而极度恐慌的人群,一点风吹草动都惊得起一场暴乱,烧杀抢掠,片中到底也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容易暴露出来的劣根性的一面。
    有些人带着英雄的假面出场,却最终被发现卑鄙如小人。在这部戏里,这个人是裘•德洛饰演的网络自由撰稿人。初出场,裘•德洛宛若现代“扒粪运动”的孤胆侠,他最早意识到了那些单个的病例可能会是一个连锁反应。在报社对他的新闻表示不感兴趣后,他孤身一人对此事孜孜不倦的进行追踪。他指责政府隐瞒真相,他穿着自制的简陋的隔离服出现在疫区,他“受到了感染”,试药,全程网络直播。他通过个人的网络传播告诉人们中药“连翘”对病情有用,导致了药店的疯抢。他指责政府与制药公司勾结,通过疫病谋取巨额利益。他“正义”得宛若斗士,他似乎孤身揭开了政府的黑幕,但是,结果呢?结果是他所指摘的恰是他自己所犯的罪。是他利用了人们的信任,通过散步的所谓“独家消息”、“亲身体验”,从中谋取了利益。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面对网络大潮时,我们该如何甄别真相。我们看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似乎为互联网成为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新媒体提供了一种可能。丹•吉尔默说“你的声音很重要。现在,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你的声音就能被别人听到。”自媒体时代,博主发布信息,受众用手指的“点击”来帮助传播,似乎是更自由、更传受和谐的传播方式。那么真相呢?每当有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总有各种“阴谋论”随即伴生。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处于对权力不平等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的忧虑就会更加强烈。在这个时候,公信力就成了一种需要抢夺的稀缺资源。占人口多数的弱势群体出于对自身缺乏获取真实信息渠道的担忧,而天然地对掌握着渠道优势的强势媒体、强势群体产生不信任感。于是,谁更有公信力,谁才有话语权,但是无论如何,真相还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到最后,真相于普通民众而言还只是一只薛定谔的猫。他们只能选择去“相信”一种“真相”,而不是去“获得”一种真相。Only the truth?Really.我觉得本片的这个情节设置非常好,给了更多人思考的引子和空间。
    人们总是喜欢(或者并不喜欢,只是习惯)贴标签,给某个国家贴、给某个政府贴、给某些人、事、物贴,然后,很多的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这个国家、政府、人、事、物到底是怎么样的,也有些时候,他们贴完标签后,也不知道怎么去标签。有时候贴上的标签越多越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劳伦斯•费什伯恩饰演的CDC官员,被裘•德洛贴上了标签:真相的捂盖者、背后的牟利者……于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围住了CDC大楼,要求给个说法。但在这些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被裘•德洛妖魔化的CDC官员,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美国男人,他可能有着对外发布信息时的外交辞令,但他有着对妻子的爱,他打电话通知妻子从疫区撤离(尽管那肯定是违规的,从此处,我们可以感受到了那种社会不公,这一点下文再述),他有着对下属(凯特•温斯莱特)的关心(他尽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还是没能让凯特回家),他有着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并化作了实际的行动,他把属于自己的疫苗给了清洁工的儿子,我觉得他把自己的疫苗用在小男孩身上,并在自己手腕上带上注射过疫苗的那个标志的时刻,是全片这个美国男人形象最光辉、最感人的时刻。而这一些,是被蒙蔽在标签之外的人们所不能看清的。
    很多事物就是如此,我们只有像剥洋葱一样,剥开层层标签,才能看清最里面。中国,在美国片里从来没有很正面的形象,本片亦不例外。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WHO工作人员被派到HK调查传染源,在完成调查准备回国之际,被合作的HK相关部门人员绑架。绑架,只是因为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恐惧他们会被遗忘在疫苗发放的列表上,所以想以她为质,以优先获取疫苗。我相信玛丽昂对于中国的了解不会比美国媒体所宣传的更多,所以如果不是亲历,我相信她也会像最后来以“疫苗”换取她的那名工作人员一样认为:我们不会向诸如此类的绑匪妥协。我们只给他们安慰剂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她再不会这么想了,当她知道真相后,跑出了机场,我相信她是去那个小村庄,去告诉他们真相。此时的她不是在透过标签看中国、看村庄里贫穷的中国人、看绑架她的人,而是有了卷入感,她在事物的最里面,亲身感受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是不会模糊她、蒙蔽她的。所以,我要说:没有被卷入就没有发言权。不要轻易地去贴标签,也不要轻易地去相信标签。
    人们常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可是,这个家中的人到底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比尔•盖茨曾有对青年人的五大忠告,其中有两条是: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要适应它。社会的每一个地方都要分等排名。其实不用他说,大多数只要不2x的地球人都知道,只是当自身在正面遭遇这样的不公时,心理总是会有起落。所以片中的村里人绑架了WHO的官员以防止自己“被不公正”,所以片中的青年人冲进了劳伦斯的家里,威胁他的妻子索要疫苗。劳伦斯的妻子说,如果我不是你的妻子,那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获得疫苗。的确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而找到一个公平的方式也是很难的,也许片中的抽签方式在那个情况下勉强算是一个吧。
    影片按照传染病发生的时间轴day by day进行记录,只是把day1的悬念放在了最后。不刻意地制造戏剧冲突、不刻意地烘托气氛、不刻意地制造高潮,展现出了一种类纪实片的客观、冷静、实录的氛围,但并不让人觉得乏味,并不让人有频频看表的冲动。觉得有别于很多美国灾难电影的表现手法,但是,挺好。其实我觉得即使影片没有揭示那day1的病之所起,这部影片也很饱满,也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也让观众能感受到了很多。有了那day1于事件有了一种头尾完整,当然如果有心可以也做一些解读,诸如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预、破坏使人类自食其果等等(片中是格温妮丝那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撞倒了一棵树——树上的蝙蝠飞进了猪圈——猪吃到了蝙蝠的排泄物——人宰杀了猪——感染病毒——传播、扩散);如果无意也大可说,人生本就有很多意外,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你不知道自己是第几张,也不知道哪张牌倒了会牵扯到自己,所以活在当下吧!
    索德伯格是一个好导演。

 短评

标准操作程序,教科书一样的电影

6分钟前
  • fateface
  • 力荐

片子其實很不錯,不要被部分小氣的香港觀眾和自我組織能力差的人評論影響,絕對是奧斯卡熱門,起碼保持了毒品網絡水準,多線處理得也不臃腫,關注焦點始終是人本。這麼複雜的製作,不覺得導演有刻意賣弄之處,配樂加了整整一顆星啊

8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原来这出连续剧,我们八年前就看过了。可以理解当年为什么分低,它预言中国在SARS之后因为“吃”,再度爆发呼吸系统传染病,这可严重伤害了民族自尊心。问题是,八年后,一切都成真了。病毒战阴谋论、网络带节奏的、吹哨人、封城、哄抢连翘、护士罢工、瞒报、捐赠物资……天呐,要不要那么按部就班的重演一遍?可比韩国那部《流感》现实多了,当年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9分钟前
  • 李小丢
  • 力荐

几位大明星戏份都是分开的,对剧情推进没什么作用,换做任何一个演员都能完成戏份,一众配角出彩可惜存在感不强,就剩下不断变化的日期推进剧情了。小马和秃球比路人甲强点,酷玩嫂子一出场就挂了,肥温中场也死了,法兰西妹子消失了大半场,导演对这个故事没有丝毫见解,好在堆砌了一打明星脸。★★★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片子的摄影、剪辑和音乐都给人一种通透的呼吸感,叙事效率极高。100分钟竟然把这样宏大的事件给说明白了,索德伯格的本领就在于此。看点1:男神女神都是可以转换的。马特戴蒙、格温妮丝帕特洛、朱迪洛都同样出演《天才雷普利》。那一部里,马特戴蒙讨人厌。这一部里,朱迪洛讨人厌。看点2:格温妮丝帕特洛、凯特温斯莱特各自有一个死亡特写,剪得让人尤其震撼。看点3:最后的病毒来源大揭秘,让人感慨,人类的安全真的是建立在一定概率的运气上的,不知已经躲过了多少次大灭绝。

14分钟前
  • Evarnold
  • 力荐

马特达蒙拼人品,格温妮丝开脑壳,脑残公知裘德洛,以德报怨玛丽昂,出师未捷温先死,何家小姐泪满襟。

19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人类推倒了一棵树,树上的蝙蝠飞进了猪圈里,猪被杀了做成了菜,厨子被要求和客人合影,于是sars就传遍了世界。所以病毒就是蝴蝶效应。

22分钟前
  • 人気小圆头🔒
  • 还行

线太多太散了,导演已经hold不住了

24分钟前
  • I,Robert
  • 还行

再找几个大牌就能拍世界版建党伟业了

27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摇号接种疫苗,最倒霉的要再等一年。其它人接种疫苗后就能出门了,而他还要在家自我隔离一年。无良网络大V炒作并没有疗效的药物发家致富,导致原本健康的人去买她根本就不需要的药物的过程中被传染了。医生谴责他造谣,他还倒打一耙,反过来谴责医生。他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被奉为先知,人们将他的画像贴满了大街小巷。入室盗窃没人管,拨打911就会听到“报告死亡信息请按1”,报警电话号码成了“申报死亡专线”。领到食物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会被其它人抢……当然,也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培育病毒,有人用自己来实验疫苗。正是因为有人发国难财,有人趁火打劫,才衬托出米尔丝、萨斯曼、艾丽等人的正直、善良、无私。正是因为体验了黑暗的惊悚,我们才明白光明有多么美好。正是经历了灾难,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

2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借热评「神他妈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31分钟前
  • Entrop1e
  • 推荐

其实还是太多明星脸扰乱了注意力,电影本身并不算烂,将叙事重点放在了病毒爆发后政府媒体和社会中的不同个体的应对上,且力保这个科幻故事的真实感。

34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严重被低估的电影,抛开华丽卡司,影片本身从故事性到节奏到科普到人性到讽刺的社会现象都很到位,而且有一万次机会向更黑暗的方向发展(比如结尾的传播)但是都没有刻意地那么做,非常良心。结合时事四星半好评。今年上映的话少说八分,当年的差评一看都是好多嫌不够 drama 的

36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力荐

社会学拍法,真实

41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导演想撒一个大网,可惜网上有不少孔,所以最后也没捕着多少鱼。

44分钟前
  • 【半注销】
  • 还行

有人假公济私、有人发国难财、有人前赴后继.....呵呵,全是人人人,在传染病面前,好莱坞的编剧对体制“优势”一无所知。

4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神他妈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50分钟前
  • Tommy
  • 力荐

本片告诉我们两件事:1,跟别人握手很容易传染疾病;2,消息或流言比细菌的传播速度更快。以上两点谢耳朵已在《生活大爆炸》中告诉过我们。

52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3.5 雖然看上去cast很強大,但看起來也不覺得怎麼一回事。主因是電影為各位演員開了很多條劇情線,但整體看起來又失去了重點,劇情因此變得沒劇力和緊湊!由於電影的主線是調查病源的由來,所以比之前想的Matt Damon做主線,顯得有點失望,而且導演沒成功在電影裏營造出驚慌的氣氛。

56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还行

节奏一如既往地精准,反轴线的拍摄方式,大量使用自然光,文艺得很呢这次!用导演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了索德伯格的电影就会有自己拍片的冲动。但是剧情确实弱了不少,而且这种没有结局的结局,相比毒品网络,我还是觉得这个不大好。众生相。(帕特洛是酱油中的战斗机!)

5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