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HD

主演:贾宏声,王彤,贾凤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昨天 剧照 NO.1昨天 剧照 NO.2昨天 剧照 NO.3昨天 剧照 NO.4昨天 剧照 NO.5昨天 剧照 NO.6昨天 剧照 NO.13昨天 剧照 NO.14昨天 剧照 NO.15昨天 剧照 NO.16昨天 剧照 NO.17昨天 剧照 NO.18昨天 剧照 NO.19昨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昨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对演员贾宏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十年不堪回首岁月的真实再现,并由贾宏声本人及其家人回归各自相应身份参与回首。   贾宏声本是年轻有为的优秀演员,从1987年到1993年,他主演了《夏日的期待》、《银蛇谋杀案》、《北京你早》和《周末情人》等将近十部电影,渐渐小有名气。这期间,他接触并疯狂爱上了摇滚乐,视BEATLES乐队的约翰?列侬为精神之父,然而同时,他也接触了并非摇滚精神内核的大麻和软性毒品。自此,他不再接戏,性格变得极端、偏执和歇斯底里,无法再与其他人相处。其远在东北四平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继续沉沦,提前退休把整个家搬到北京,随后的一切,都像一场似乎没有尽头的战争。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超能电竞血宝藏第二季12岁Twelve岁月自珍美丽7人行穿越时空的少女日剧版撕裂记忆体孤国春秋:七王丧钟嘉陵江边无声的证言 第二十六季降世神通 第一季复仇之谜孟菲斯美女号星际旅行:下一代 第七季20 30 40朵儿的战争逃离地下天堂盲刺毋亡我国语鬼玩人崛起干将莫邪之英雄荣耀今天是个好日子2001挑逗性游戏戏子无处安身家有喜事1992凤弈W县警的悲剧真爱如血 第四季雪崩大开眼界扁担·姑娘唐顿庄园:2015圣诞特别篇恋恋红城一吻定情电影版2:大学篇南极之恋我爱唐人街粤语版史前一万年シティボーイズのFILM NOIR白蛇传1980刹车大江东去

 长篇影评

 1 ) 昨天,那个孤僻的人

       今天终于完整地看完了《昨天》,很多思考,很多矛盾。它不单单是一个关于戒毒的故事,关于家庭矛盾的故事,更折射出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中的冲突,挣扎。
    首先我想表达一下个人对贾性格的看法。电影中他的同事和朋友提到他是一个虚荣的人。但我不这么认为。他所追求的所谓虚荣和现在人们口中的虚荣并不一样,他对于这种虚荣的追求并不是物质上的追求,而是精神上的追求,对于另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的追求。他一直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他知道他不要的是什么,那便是世俗的,物质的,被束缚的,传统观念上的东西。他一直在抵制一些东西,但是却又发现他所抵制的东西确是他一生也无法摆脱的东西。人饿了要吃饭,但是摇滚乐不能当饭吃,理想也不能当饭吃。这可能也成为他内心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艺术他总是要求完美,近于苛求,但是却有些难以到达自己内心的标准,得到的是嘲笑。他否认自己过去的影视作品,认为他们虚伪,他拒绝接戏,因为他认为那些导演拍不出什么好东西。他拒绝和别人沟通,甚至和父母沟通,因为他认为父母无法真正理解他,甚至都不能完全信任他。每当他出现精神上的波动,父母就会怀疑他又吸毒了,但他也疲于辩解。他的行为表现让父母无法完全信任他,这种不信任也加深了他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他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的孩子,因为父母所想问题的方式,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他都截然不同。
    我最喜欢的是他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穿越在大街小巷之中的画面。只有那个时候,他才能真正找到一种存在感吧。父母总是会跟在他后面,这样相反会加深他的不安。有些路只有自己一个人去走,就算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只能自己去承担的。父母没有办法代替他完成这一切。父亲给他买了新的自行车,但是它说这车后座不好,前面也不好,铃也不好,父亲说这都是新的刚装上去的,他说不好看,全给拆了。大概他不喜欢束缚,讨厌累赘。为什么新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珍贵的呢,为什么就不能喜欢旧的,残缺的东西呢?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听长辈的话,要懂得在老师面前表现好,对同学要开朗,友善。为什么开朗的,友善的就一定是好的,沉默,内向,思维怪异的就是不好的?这都是谁定的标准呢?有人愿意说话,有人愿意思考,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很多人的观念错了。电影中有首歌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但是我觉得孤独并不可耻,孤独没有对与错,只是很多年长的人会知道,这个社会对与孤独的,特立独行的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回报,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儿女成为殉道者。
    下雨的时候就一定要躲起来,病了就要看医生,摔倒了就要哭,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有人选择躲雨,有人选择淋雨,这都是选择。有人选择安逸,有人选择漂泊,这也都是选择,没有对与错。
他喜欢湛蓝辽阔的天空,他认为人们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活,他们错过了生活中最美的片段,过着的却是苟且的生活,却全然不知。他认为别人都错了,只有他是对的。但是如果你陷入这样一种境地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事实上,在别人眼里,你才是大错特错的人。但是这个时候,你愿意选择坚守,还是妥协呢?至少,贾不是那个妥协的人。
    他喜欢空旷的地方,比如地坛,或许在那样的地方他才能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当他有了自行车以后,便会经常去地坛,可是父母都跟着他,这样应该是他所不喜欢的。父母固然是爱他的疼他的,可是他们并不了解他,也不信任他。其谁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谁可以发自内心地说你爱自己的父母,并且赞同他们的观念么?父母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接触到的信息让他们成为了那样的人,循规蹈矩,对于事情的看法非黑即白,总认为儿女就应该听自己的。很多孩子们都会和自己的父母意见相左,发生冲突,但是长大之后便会发现,虽然大家观念和看法相去甚远,但是他们毕竟是爱自己的,虽然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自己,但是我们毕竟能相互关心和爱护,这样就够了。父母无法理解我们的观点,而我们同样也无法理解他们的看法,这是时代造成的,不是哪个人的错。彼此只要宽容一点就可以。难道贾真的不明白这一点么?他当然明白,只是一直困扰他的是,他没有遇到一个能真正和他交流,能理解他的人。爱是不够的,在贾的世界里,理解似乎比爱更为重要。
    再说到片中贾扇他父亲的两个耳光。在我看来,那个是他寻求沟通的一种方式。父母对艺术的理解仅限于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为单位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无关于艺术对人的启迪,沟通,和创造。他们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父母的生活重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失去了个人的空间和自由,失去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这恐怕也不是他所想要的样子。父母无法理解他所念得披头士的歌词,同样的,贾也没有办法理解父母那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对艺术的看法。他想让父亲明白这一切,明白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自由和追求。他一直对人抱有一种希望,认为父母不是完全无法理解他的,但是事实证明,他还是错了。
    在贾住进精神病院得那一段,一天晚上他说了这样一段独白,也就是认为他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要在那里把身上恶的东西清理出去。我完全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完全就是一个过于善良的人,一个有精神洁癖的人。片中有一个片段,他和好友顺鑫躺在草地上,顺折起一节草捉弄草上面的蚂蚁。他说你这人无不无聊,要是你是这蚂蚁,被人家这样捉弄,你会什么感觉啊。另一个镜头,他和几个病友走在精神病院的走廊里,一个病友扔了一片垃圾在走廊里,他走上去,将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讨厌自己拍的古装戏,认为自己很假,结果把所有的录像带踩烂了,吧电视机也砸了。后来他决定组乐队,因为他认为只有摇滚乐是真的,演戏什么的都太虚伪。他想问题的方式似乎完全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按他这样单纯的思维,他恐怕难以融入这个复杂的社会。这里的一段话一直在强调,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这里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但是,贾恐怕永远无法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电影的一开始,他很讨厌家里人用的肥皂,认为那是农村人的东西,认为它不干净,但是后来,在影片的结尾,他不再排斥肥皂,这其实也表示他被迫接受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世俗规律和教条。另一个片段中他因为和护士发生冲突,医院强行将他绑在病床上,怕他情绪再次激动。他叫来护士,护士问他,还狠不狠啦,他说不狠啦,护士问,还吃不吃药,他说吃。第二次医生们给他问话的时候,他终于承认自己是从吉林四平来的贾宏声,承认自己和列侬没关系,说医生护士对他很好。因为他害怕自己会一辈子待在精神病院。但是由于他声称自己见过龙,医生仍然认为他要留院观察。这时候我想起1984中的某些情节,2+2到底是等于几呢?他嘴上妥协了,但是内心,从未妥协。
    我不能把这个电影看做记录片。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的,但是我仍然能嗅到某些台词带有导演个人的某些偏见。情节上肯定也有导演创造的成分。并不是我对于贾的偏爱大过于批判。他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他对于艺术对于生活过于认真,甚至是苛求。他没有学会妥协,或者所谓的模糊哲学。这些都源于他内心的倔强,或者说是偏执。他不够宽容,无法容忍和他不同的价值观念。他不愿意去适应社会,然而社会也无法适应他。

    另外,说说电影以外的话题。这个时代容不下孤僻的人,似乎孤僻的人从来都得不到什么好下场。他让我想到荒野生存里的亚历山大,想到窦唯,想到那些个以死来拒绝妥协的人。贾没有学会妥协。他尝试了,他尽力了,但是他失败了。他是一个痛苦的哲学家,一个从内心渴望自由,真相和精神生活的人注定是痛苦的。因为他所渴望的东西,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实现。有的人认为他的死对他而言是种解脱。在中国人眼中,死亡不是什么值得谈论的话题,它是一个具有负面色彩的词。自杀更是不太光彩的事。但是对他而言,或许死,才是另一种生。

 2 ) 昨天之前,你什么都不是;今天以后,你却一无所有

贾宏声死了,跳楼自杀了。我跟我爸说,贾宏声死了。他哦了一声,又问,怎么死的?吸毒?我说不是,跳楼了。他没有说话,要是在以前他肯定就啰啰嗦嗦说开了,大概比如什么“毒品害人啊,儿子你什么都可以做,千万别沾毒啊”诸如此类的,如今他大概也明白如果我真打算去做什么,是劝不住我的。他这个儿子,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逃课挂科早恋喝酒抽烟,给他惹了一鸡巴麻烦。过了好长时间,我去倒水喝,我爸在厨房里炒着菜,突然抄着锅铲叹了一口气:人真想开了要寻死,也拦不住啊。我这就想起了余华在《兄弟》里描写孙伟那反革命父亲自杀的情景:寸把长的铁钉,用板砖硬生生敲到自己颅骨里。李光头他妈说,人要是真想死了,总能有办法。
贾宏声就这么死了,在这之前我基本上对他一无所知,知道他演过一些戏而已。他拍银蛇谋杀案出名的时候我刚出生;98年00年拍《苏州河》和《昨天》的时候,我刚被亲生爹娘狠心的推入应试教育的火坑在里面挣扎;在接下来近十年内,他的这两部作品又因为涉及爱情和毒品的缘故理所当然地被屏蔽在我的生活之外。
现在我终于知道,他20岁开始演戏,演话剧话剧,是个前途无量的演员。92年25岁的时候嗑药吸毒,成了一个混蛋。这个混蛋却是一个天才,我喜欢看他在《昨天》里在毒瘾发作那一段,浑身抽搐,脸色苍白,瞳孔急剧收缩,全身痉挛却又轻的像一片纸扑在地上。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天,指甲深深陷入草皮;还有他打自己父亲前跟他的那段对话:你们这代人从来就没活明白过。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是快乐。然后他又跪下来:“你是我爸,我今天打了你了,我给你磕头!”砰砰砰……
我并不喜欢这部电影里反应的他,他不孝顺,忤逆,乖戾,混蛋。但我却被他感动了,那个消失在大雨里的孤独的背影,背着晚霞,不停地走,就这么走了一整晚,清晨来到了天坛,他趴在回音壁上,大声吼出:贾宏声,坚持住!看到这一段,我他妈差点没飙出泪来。操。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
看完电影后,我就说,这样的家伙,自杀是迟早的事情,10年他没有自杀,10年后终究也要自杀。他不去跳楼那才见了鬼了,天才不长命呵。毕竟这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我最近总是想起海子,但是贾宏声和海子的死又不一样。海子的性格中始终有一种自杀情节在那里,仿佛自杀是人生中一定要经历的一个环节。《昨天》里面这样说贾宏声:他就那样,挺较劲的,做什么都比别人过。他这人比较极端。
极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怎么在这个现实到极端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理想主义者也好,虚无主义者也好,无政府主义者也好,在这儿是必然会死的。哪里有什么意外死亡,全是一刀又一刀的慢性谋杀。活在这世界上,就是这社会的狗崽子,读了那么多道理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歌,连一句真话都不敢讲,一点意见都不敢有。贾宏声这一跳,解脱了,可是接下来还有谁会跳呢。再过几年十几年的,还有人记得这个骑着破车逆着夕阳展开双臂的家伙呢,明天又会怎样呢。我不知道。

 3 ) 一场深刻的自我剖析

       在听到看这本电影之前,对贾宏声的印象仅仅是苏州河中那个满脸陨石坑的粗糙的缺少表情的面孔,以及在媒体中乍然一闪随即消失的他的死讯。

       说实话,对于苏州河这本电影,我不算太喜欢,甚至可以说是不大喜欢。矫情,还有贾宏声那张略显土气的粗犷的脸,应该都是我不喜欢它的缘故吧。

       也许上天是公平的抑或是爱开玩笑的,这样一张看似刀枪不入的粗犷的脸下面,是一个脆弱忧伤的灵魂。

       有些人,注定是循着内心的呐喊而活着,注定是要燃烧自己的,其实他们知道,无论是他们做了哪种选择,无论拥有怎样的生活,都不会快乐。他们永远忧伤,永远在寻找,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本电影的确是贾宏声对自己深刻的剖析,甚至有些触目惊心,相信有许多人会觉得不解和鄙夷,也许只有体会过那种无法挣脱的孤独感和对整个世界的绝望感才能了解那种伤痛。

      而这种伤痛是自己给的,骨子里的脆弱纤细使骄傲变成挣扎,变成自我惩罚式的无力感。我也曾有过压抑绝望的日子,眼里的世界都成了灰色,除了控制不住地想痛哭外无法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曾一整天坐在墙角重复听一首歌,脑海中各种回忆狂乱翻滚。

      现实的冰冷和内心的炽热之间的排异反应,只能在内心消化,内心世界的强大可以让贾宏声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生存。他是理想化的,他希望世界如他想象般美好,他希望人们能够和他一样细腻敏感,情感丰富。所以当他看见人们面无表情地穿梭,生活,他骂这世界充满了SB,那么多他在乎的美好和感动,阳光,草地,雨水,音乐,却没有人看见,他痛恨这一切,因为这个世界所追求的是他唾弃的,他唾弃的是这个世界所追求的。

      也许人们会不屑一顾,只是无病呻吟而已,甚至我有时也不禁会这么觉得,但是我明白,那种深入骨髓的忧郁是多么痛苦。

      记得影片中,贾宏声趟在草地上,迎着阳光,念着歌词,我想他是真的热爱生命的,至少是那一刻。当他推开窗,告诉自己,贾宏声,坚持住,我是多么希望他没有离去。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坚持住,或者,这就是他的坚持



                                                                 猪老三

 4 ) 让艺术给搞了

有一种电影是曾经映射了某些个人体验的电影,如果足够真实,就会看得令人过分投入受到煎熬和冲击,最后收获了别人无法体会的复杂感受,自己珍藏起来,不愿再看一遍就是害怕破坏那份儿珍藏,《昨天》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电影,那是一部我珍藏的私密电影《昨天》
-----------------------------------------------

你知道贾宏声吗?
知道,他是个演员,后来吸毒,再后来就不知道了
你知道贾宏声吗?
知道,他是个演员,不是吸毒死了吗?

未见画面,先闻声音,电影在街头随机采访的声音中缓缓拉开序幕,张扬后来回忆说这部电影是大家一起回忆那段疯狂的岁月,那时他们年轻又疯狂。。。。。。

影片全部用真人出境,说是记录片也不为过,获得新生的贾宏声同家人朋友一起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单单是我们看到的亲情就能令人五内俱焚、潸然泪下,在一个人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疯狂的时候,被全世界都抛弃的时候,是父母赶来陪在他身边,默默的承受他作为一个精神崩溃的艺术家所发泄出的暴戾与乖张。陪他一起走完那段戒除毒瘾和重寻艺术生命的可怕历程。

贾宏声,作为一个从四平这样的小城走到中戏的农村青年,他是带着深深的自卑感亲近北京这座『文化艺术中心』的,后来他演了几出电影,出名儿了,挺高兴,也渐渐有了自信,再后来他就结识了张扬、武啦啦、施润玖这批人,开始演话剧,这批人一个个都是前卫先锋的艺术家,没事儿就抽个麻烟儿,搞个先锋实验剧什么的,那时他们还年轻,看上都是『金斯堡』、『凯鲁亚克』的范儿,而他只演过几部主旋律电影而已,人长得瘦小伶仃,也不够帅,那一点点艺术造诣也被几部电视剧(他甚至演过古装《梁祝》里的梁山伯)给淘空了,于是很自然的又陷入自卑,加上人近三十,所以又多了一样因对人生和事业的怀疑而产生的空虚。

第一次抽大麻是在排练《蜘蛛女之吻》时,他吐的一塌糊涂,头晕目眩的,大伙都笑他,他吐完了回来就接着抽,为了不掉面子。可他仍被这伙人嘲笑,就因为他演那几部电影在这些『艺术家』眼里全是烂片儿,有一幕是大伙一起在小礼堂观看他主演的《银蛇谋杀案》,他戴着墨镜围着白围巾冲进房间双枪齐发,明显是模仿发哥的造型和方式,底下的人看得哈哈大笑,一边说:傻B啊,真傻B啊。
他不尴不尬、沉默寡言的坐在旁边发愣,他在想什么呢?他一定要超越这些人,别人吸大麻时他开始吸白粉。
有段时间,他和顺兴合住,因为顺兴是搞音乐的,他想去做音乐,组乐队,买了电吉他发疯的练,顺兴介绍他听了披头士的歌,并把《Let it be》 翻译成中文念给他听,那段生活是他最落魄的时候,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因为吸毒连吃饭的钱都没了。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一天半夜他饿极了,拉开冰箱,空空荡荡的就只剩一把挂面,他想吃一碗热面条,可连根儿菜毛儿也没有,他就偷偷出门到楼道里去偷邻居的大白菜,邻居的老头早就对他不满了,碰巧逮个正着,他刚拿起一颗冬贮大白菜,邻居就开开门,脸色铁青的站在他面前,这时贾宏声,拿着白菜对着老头深深的一躬到地,老头叹了口气进屋了,他拿着白菜回去做了碗白菜汤面条很香甜的吃完了。

有一天,他像是精神崩溃了一般,站在北京某个立交桥下对着往来的行人大喊:你们这些傻B,你们全是傻B。喊了一阵儿后跑回家靠着墙壁泪流满面,顺兴正在做饭,他女朋友也在,于是很诧异的问他:你怎么了?他不答话,流了一会儿眼泪对顺兴说:你也是傻B,你们这些傻B啊。
顺兴就和他分开了。

后来的日子里没有人再找他演戏,别人都扔下他不管了,只有一个在上班的姐姐照顾他,年迈的爸妈提前退休从四平搬到北京来帮他戒毒,有段时间他几近疯狂的听披头士的歌,幻想自己是约翰列侬,不承认自己是四平来的农村青年,不认自己的爸妈,二老的压力越来越大,接近崩溃边缘,终于有一天,他动手打了年迈的父亲,老汉当场痛哭流涕,看到这儿我都忍不住哭了。。。。。。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出了个艺术家,真是家门不幸,出个吸毒的疯癫艺术家更是不能承受的生活之重。

老头崩溃了,只好打电话给精神病院的人把它送到精神病院,当然啦,到那里他依然对着所有人说别人是傻B,自己很正常,这正符合了精神病院的要求----疯子都是这么说话的,在精神病院里他被绑在床上,空虚、绝望的望着屋顶发呆,白天和一群精神病人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散步发呆,一天,一个女精神病人带着笔记本和圆珠笔,羞怯又庄重的走上前说,你是贾宏声吧,我看过你演的电影,《银蛇谋杀案》《周末情人》,我很喜欢看你演的电影儿,你给我签个名儿吧,其他病人一下子就围拢过来,女病人不停的重复着这几句话,贾宏声签完名儿,默默的走开了。。。。。

后来他转过弯来,通过测试,顺利出院了,测试的那天,大夫问他你是谁啊?他不再说自己是英国的约翰.列侬,他说我是贾宏声,四平的。大夫问:你不是约翰.列侬吗?他说,那是我瞎编的。

出院后老父亲每天陪他去散心,父子二人在草坪上,他躺着继续听披头士,父亲坐在旁边,仍然担惊受怕,有时候他们一起喝瓶啤酒。

在他自闭的那段日子里,只要他愿意开口说话,哪怕是骂人,老父亲都很高兴,有一天他叫老头去买一盒磁带给他,父亲问他什么磁带,他含混不清极不耐烦的说:
《The Beatles》
然后便不再说话。
老头赶紧骑上车跑到北京音像出版社商店去买,但他不懂英文,只好模拟那样的发音给售货员说:“打比斗是”,说了三次,小姑娘不耐烦了就不再理会他。
老头又风风火火的骑车回来被儿子训斥。在路上他挥汗如雨的场景令我异常难过,从他们的住处到北京音像出版社商店不知道有多远。
最后,他想了个好主意,趁贾宏声不在房间,偷偷进屋比着约翰列侬的海报画了一张肖像拿到音像店,把披头士的四张专辑全买了。
回到家,贾宏声看到磁带,露出了儿童般的笑容,老头也擦擦汗,笑了。

父母和姐姐都形影不离的监视着他的举动,生怕他复吸,后来的一天,他忽然不见了,爸妈都担心起来,四处去找他,他自己走到地坛公园---那也是之前他和别人交换毒品的地方,他绕着地坛公园走了好几圈儿,对着旷野喊自己的名字,仿佛要叫回已经迷失的灵魂,最后在一家人都陷入恐慌时,他走到自家的楼下,饶有兴味的看着面摊儿的小伙拉面,回家管父亲要了十块钱吃了碗面,那天是他的生日,他36岁了,从那天起他告别昨天,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一幕,贾宏声大撒把的骑着单车迎着夕阳泪流满面。。。。。。。
最后一幕:贾宏声恢复了正常,父亲把他凌乱不堪的房间重新收拾好,纸箱里的一个布娃娃传出孩童咯咯的笑声,贾宏声拍打着那个布娃娃脸上露出纯真的笑容,全家都笑了。结尾的那个镜头我特别喜欢,他的姐姐、父母、还有他的房间在一个平面里做成剖面图,每个人都开始了正常的生活。镜头转到最后才看清原来是舞台,在舞台上搭建了这一幕。很有创意。

贾宏声演的电影并不多,除了早期那些『傻B』电影之外,我看过他演的《苏州河》,娄烨是个很爱装大瓣蒜的『地下导演』,但看完还是觉得贾宏声的确是个有性格的演员。

中国的艺术圈儿屡屡步人后尘,国外流行过一二十年后的东西才在中国慢慢发酵,当金斯堡打起领带儿衣冠楚楚的成为一名大学教授的时候,中国艺术家流浪放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张广天也曾经效仿自己的偶像扒车流浪聚众闹事,衣衫褴褛的晓行夜宿弹琴唱歌串联全中国,后来被判劳教三年。

用《北京乐与路》里摇滚歌手平路的话说:老子本来是要搞音乐的,结果让音乐给搞了。
艺术家也是人,有时候许多艺术家分不清表象和本质,究竟什么是艺术姿态什么是艺术的真谛,结果搞来搞去,让艺术给搞了。

看到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仿佛宿命一般,大二时,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这幅海报,贾宏声躺在毛茸茸的草地上仰望蓝天,那张海报深深的打动了我,甚至我都没有看具体的报道。又过了三年,我已经开始工作了,我熬到凌晨两点在电影频道上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第二天精神恍惚的去上班。

后来又和朋友一起看了一遍,我仍然沉重、庄严无比、投入无比的沉浸其中而朋友却开始对贾宏声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不解,的确如他们所言,这样的儿子管他干嘛,不如有它自生自灭算了。
那时,我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部电影,没有过内心由空虚绝望到重归平静挣扎经历的人,无法理解,没有过『对世界充耳不闻,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经历的人,无法理解。

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着我,令我再不敢单独看一遍,即便写这篇杂记时,许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我仍没有勇气将碟片放入碟机重温一遍,真的是一种非常私密的体验,而我在这篇杂记里能表达的不过是这种复杂感受的万分之一而已。

 5 ) 【兔死狐悲】人人都爱贾宏声


作为一个消息灵通的八卦人士,贾宏声自杀的消息我竟然知道的忒晚了。这源于我一场长达8小时的精疲力竭的十分没谱的编剧策划会,以及接踵而至的长达二十小时的昏热症睡眠。等到在豆瓣上看到消息,已经是事发的第二天。虽然错过了最佳时段写篇小清新骚文,表达自己有理想有追求,以便假借悼念贾宏声来泡妞吹牛逼的最佳时机,却也有了另外的乐趣,那就是怀着捡馒头的看客的心思,先瞧瞧大伙是怎么想的。绕嘴地说,看大家看热闹比看热闹本身更加热闹。

果不其然,在豆瓣上,微博里,众人忙个不亦乐乎在悼念贾宏声,稍微一看,基本上广发哀思的都是知识文艺中青年,甚至可以说单以豆瓣为核心,在豆瓣,我们垂泪感叹,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必然死亡,啊,感叹美好的东西被贾老师铭记一辈子。实际上你去门户网站看看,那些评论简直和豆瓣呈现完全不同的态势。在主流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里,人们说一个吸毒二十年的瘾君子活着也没什么用,人们说影视圈就是一帮男盗女娼臭流氓,人们说活着吸毒危害社会死了还要损人财务真是可耻。唉,世界的差异远比我想的大,生活是让人不懂的事。

作为一正在写自杀情节的狗血写手来说,我不禁分析起哥们自杀的缘由来,在我看来,什么吸毒啊,和家人争执啊,抑郁症啊,至多是个推动因素。我倒觉得,贾宏声的尴尬主要还是他的经历本身吧。他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波人,比老一辈人有了更多机会和发言的权利,比晚一辈人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空白,他们恰恰出在整个社会风貌最为混乱的转型期,旧的观念在解体,旧的价值观被不断抛弃,各种未曾经历的,没有逻辑的事情在现实中上演。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有问题,大家都知道,但人们选择麻木,选择不关心,或者用挣钱这要紧事来转移注意力,实际上,大多数沉默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贾宏声显然愿意说点什么,也许他想说出自己的不愉快,他想问问问题出在哪,也许他心里憋着一种较劲需要发泄,可是演员一来没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广受他人束缚和控制的职业。导演想的那些场景,编剧写的那些故事,确实傻缺,但是作为一个演员你只能坦然接受或者装作坦然接受,这就是游戏规则。毫无疑问,贾宏声没转过弯或者不愿转过弯。所以他也注定了被主流世界定义为失败者。

我觉得,贾宏声的自杀其实没什么,一个过气演员既不当红,也不是什么绯闻艳照花边新闻,娱乐性尚不及非诚勿扰,社会性远比不上富士康。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悼念和难过呢?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人们跟风和无聊状态的表现吧。一不留神我就想到了年初的时候,塞林格死菜了,一大帮不知从哪来的作协人士忽然像死了爹娘一样摆出膜拜悼念。这场景和贾宏声死后多少有些相似,虽然行业各异,但是却异曲同工,我甚至有些穿越的以为,贾宏声就是中国版的老年版本的霍尔顿。接着说人们的反应,我觉得无非是造成一种错觉——我认同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所以我也可以腆着脸装作和他们一样有思想和作为。如果我不这么干,哦,你这孩子没有思想。

除此以外,大家还有一个兔死狐悲同病相怜的意思吧。生人我不知道,至少熟人里面,但凡表示出对贾宏声哀伤的朋友大都特征集中,理想主义者,小愤青,摇滚爱好者,不得志青年。看了个友邻帖子,甚至把贾宏声类比做中国的科本,莫里森还有伊莲。仿佛就是突然就从天上掉下一个反抗社会的偶像。实际上,不是因为贾宏声有多牛逼或多伟大,仅仅是因为现在我们身边的世界太乏味太功利太俗逼,我们这些无聊的人需要的仅仅是一展旗帜。而贾老师无疑是现阶段最为合适的人选,因为死人无法辩驳。

以上均是我的臆测和概括,纯粹是隔岸观火,现在只说几句自己的感受。我得知消息虽然晚了一天,写完这个小日志已经晚了2天,但是即便现在说来,我还是充满了哀伤。尽管生在网络时代,可我对贾宏声的生活为人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淫媒行业的从业编剧,我深深知道任何报道和宣传以及访谈均不可信。我对贾宏声的印象仅仅来源于《昨天》《苏州河》两部电影,片子里贾宏声化身一个病态的摇滚青年,和一个无所事事不三不四的底层混混。前者性情古怪,后者胸无大志,二者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为我现在状态量身定做的标签,因为我现在就是穿着嬉皮花衬衫怀里装着诗集骑着老式自行车唱着老歌在别人上班时却满城卖假学生证的小混混。我由这有亲切感的角色,因而喜欢角色后面的演员,我的无聊和看客情绪我不否认,我的兔死狐悲的情绪更为明显。与其说我为贾宏声的离去表达悲痛,甚至不如说我因为他的结局而悲观,作为一个失败者,贾宏声确实让我联想到海子,梵高,出租车司机和霍尔顿,也让我联想到我自己,我想到就在几天前面对傻冒制片人时的愤恨和厌恶,想象着别人眼中我的傻冒和招致的愤恨与厌恶。看着贾宏声自杀的消息,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那些从未实现的消逝的理想,以及未来那可以预料的惨痛的结局。

 6 ) 你就是个人——献给世界上所有的贾宏声

如果是两个月之前看这部电影,我可能会异常迷恋贾宏声,且把他当做精神领袖,但现在是两个月之后,跳脱了情绪的怪圈的我,来审视还在怪圈内的自己,啧,真是太残忍了。 两个月以前,我和他一样,听摇滚乐,迷恋后摇,爱beatles,爱惘闻,反叛,不羁,愤世嫉俗,怼天怼地怼一切,我觉得自己牛逼得很,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顾忌,我觉得自己和别人都不一样,别人都是闭着眼睛在活,我是睁着眼睛,但今天看完贾宏声的电影,我发现,两个月前的我和他才是那个闭着眼睛的人。 贾宏声和之前的我真的太像太像,极端自我,极端自私,为了实现所谓自我的价值不顾一切。沉溺,幻想,下坠。其实这样的自我实现,是对周围所有人的不公平,对自己,是一种放弃沉沦和自甘堕落,确实获得了快感,但对别人,是一种近乎刽子手的残酷,特别是父母。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就明白了我父母在我那无序、放纵的一个月里的感受,我真的太自私,我可以文艺,可以反叛,可以终日沉溺酒精,但我不可以不顾他们的感受。以前我总觉得,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无关他人,其实这是最幼稚的想法,贾宏声也这么觉得,但他意识不到这是对其他人的一种伤害,过度的追寻自我,对旁人其实就是一种伤害。 不看这部电影,可能我还意识不到我曾经像他一样的行为是有多么伤人,中途看到关于贾宏声父母的段落,我几次看不下去,我心里在想,我们这样做,确实是获得短暂的快乐了,然后呢?痛苦就留给他们?他们心里想的可能是:我养一个孩子这么大,最后就是这个结果?那你问问自己,你痛,还是他们更痛? 其实这世界上所有和我,和贾宏声一样的人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但我们就是不自觉去做,就是因为心里没有那道愧疚的防线,我现在要你想的,就是那道愧疚的防线,当你想缩进摇滚乐里,想一死了之,想想你的父母,想想爱你的人,活着才能没有意思,死了连没意思都没了。 也许贾宏声的眼睛纯粹善良,让你一瞬间原谅了他所有的过错,但我要说,纯粹没错,跳下就是错了,没有什么可辩解的。献给世界上所有的贾宏声:坚持住!世界上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你去做,你就是个人,你就给我好好做个人。不在乎别人感受的做法,是幼稚、是没有担当,能做到妥善地照顾他人情绪并且坚持自我的人,才是真的牛逼!坚持住!!!

 短评

依窝看就是中国式父母和中国式低情商儿子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理想情节,但是能整的寸步不让又不会隐藏和回避的人太少了。其实比贾宏声理性化的人多了,但是人家都懂得保护自己以及对别人保有尊重。

7分钟前
  • 球宝宝
  • 力荐

1、他没装B也没装酷,他就是个人2、顺其自然3、最后他听到婴儿哭声的笑声有种过来人面对新生生命的悲悯

8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

11分钟前
  • 傑尼同學
  • 力荐

賈宏聲很做作~是他自己說的~現在發福成那樣~哎~不靈了~人生要把握好自己呀~再看看她的同學鞏俐`再看看她以前的女朋友周迅吧~

13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名叫贾宏声的青年想追求一种纯粹的文艺,却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抑郁低迷了。而我也早已明白生活的快乐是虚伪而短暂的,只是不知如何是好。迷茫也是颓唐而无意义的,真理可能根本不存在,目前还不知何为终极解脱,除去死亡,但若死后仍是虚无又如何。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片中父母亲无力的哀恸令人落泪。

17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一个有理想没方向,与现实死磕却显得盲目的孩子,他不是装逼耍酷,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孩子,精神病院不能磨去他的棱角,不能消磨他的理想,不能解决父子间的冲突和矛盾。电影结尾并不是结局,一出彻底没有出路的悲剧,所以十年后才有了结局,贾宏声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理想主义者。

20分钟前
  • 尾生
  • 力荐

人言钱难挣屎难吃,可钱再难挣,也是相对最容易得到的,而贾宏声想要的,偏是这世上最难强求的东西:自由、信任、被理解。『昨天』成全了一大批人的审美和思考需求,却毁了贾宏声,这电影撕开的伤口,看电影的人可以躲,贾宏声躲不掉

24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这电影一开始看得我很慌,因为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偏执、极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包括和父母的相处也是这样的,虽然当时我很痛苦,但这也不是我如此对待他们的理由。精神病院里的那一段也是戳到我,当初在安定住院的时候也是和这很像,不过条件有好很多,但是远没有这自由。出院后的部分我一直在哭,我也曾无数次充满希望,我的家人也充满希望,重新开始好好生活,但每次都失败了,好在我有在慢慢变好,而贾宏声却永远的离开了。

28分钟前
  • hana
  • 力荐

电影式话剧,或者话剧式电影,虽然有些矫情,形式还是挺特别的。

3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确实是张杨最牛逼的片子,伪纪录片、话剧与电影的形式交织,让人物原型触碰不堪回首的曾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表演。永远忘不了那场戏:贾宏声叩问生活的意义,然后打了父亲两个耳光——镜头拉远,灯光亮起,舞台出现,人生如戏。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剧力万钧的场面调度,成为我私影史的重要时刻。

3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不做文艺青年。不嫁文艺青年。不生文艺青年。

35分钟前
  • 筷喜旺
  • 推荐

不要做文艺青年的父母

36分钟前
  • 張不吃
  • 推荐

“昨天才知道。海子的妈妈,还会每天坚持读海子的诗,试着一点点的去理解他。”

3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当耳机里响起第一个音符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世界上最蓝的一片天,很纯洁很残忍,清净的一下子让我崩溃了。那一刻起我感觉我是列侬的儿子。这一段反复看了十多遍

42分钟前
  • Cross
  • 力荐

【SAME展映】胶片版。由贾宏声与父母朋友亲自扮演自己,以电影和话剧的形式重现真实的生活,非常先锋。电影布景与话剧舞台的切换,带领观众由影院座椅抽离到剧场坐席。精神病院一段让我想到《囚》。再次思考医生对精神病人的决定权。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是传记音乐片,是先锋实验片,是摆拍纪录片……就绝对不是什么禁毒教育片

44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虽然贾宏声确实让人感觉很装,但可能他本人就那样。这电影还是挺让人心酸的。

45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多年前跟大屏幕看了一次 然后就直接去买了碟子看了50多遍 你试试 能行 这不是行了吗

46分钟前
  • 白大官人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贾宏声的死是必然的。绝对的人格独立造成个性的孤独,从而表现的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有点像黑塞的《荒原狼》。但是导演却没着重描写主角的精神世界。这挺失败的。还有结局也不够好。主角不应该对世界妥协的,他应该死在精神病院里。

48分钟前
  • xiaoV
  • 还行

人一定不能有困惑 不该有困惑 就该浑浑噩噩的 什么都不想的活着 摒除一切困惑 你就能做个正常人。这部片不该有这样给人以希望的结局。我恨这结局

52分钟前
  • 蓝麦田
  • 力荐

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这才是结尾。

55分钟前
  • lo-fi.aka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