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后裔

完结

主演:艾伦·艾克哈特,凯瑟琳·哈恩,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戴安·琳恩,拉达·米切尔,阿曼达·皮特,寇瑞·斯托尔,凯瑞·碧许,胡安·帕罗·卡斯塔尼达,杰·R.弗格森,杰克·休斯顿,玛尔特·克勒尔,安德鲁·兰内斯,乔恩·坦尼,露易丝·布尔昆,卡拉·布欧诺,格里芬·邓恩,安内特·莫翰德鲁,詹妮特·蒙哥马利,保罗·雷瑟,埃米莉·拉德,克里·杜瓦尔,伊莎贝尔·于佩尔,妮可·阿丽·帕克,玛丽·凯·普莱斯,诺亚·怀尔,麦克·道尔,朗·里维斯顿,迈克尔·奥尼尔,约翰·约瑟夫·菲尔德,布里登·勒马斯特斯,约翰·斯拉特里,拉里·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2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3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4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5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6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3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4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5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6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7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8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19罗曼诺夫后裔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回味无穷的《罗曼诺夫后裔》

《罗曼诺夫后裔》是Amazon推出的新剧集,第一季八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有些剧集让你轻松欢笑,看完就过,有些剧集让你沉思回味,难以忘怀,这部剧集显然属于后者。每集都以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后裔作为引子,序幕中有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杀的镜头,伴奏是Tom Petty那首古怪的《Refugee》,但剧情实际上与那段历史没有任何关联。每集故事独立成篇,但如果看剧仔细专心的话,你会发现集与集之间的人物关系和剧情细节上有着联结和交叉,甚至是首尾应和。第一集剧情相当之狗血,但却是那种意料之外且情理之中的狗血,令人眼前一亮;第三集的假戏真做,亦梦亦真,最后部分让人心悸;第八集中,故事套故事,一路讲来,结局精彩,让观众非常之舒服解气;第七集堪称全季最佳,剧中夫妇的那段对白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到了哲学思辨的程度,每个人都可能会扪心自问:如果在剧集设定的困局中,自己的选择应该是什么,而这种选择于己于人是对还是错?

 2 ) 请直接跳过第一集

本文已发表于《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广告狂人》的主创马修·韦纳自编自导的八集迷你剧《罗曼诺夫后裔》是2018年秋季档很受关注的剧集。不止因为马修·韦纳作为金牌编剧和制作人,曾一度拿奖拿到手软,更是由于该剧大咖云集,就冲女神于佩尔都被请来在第三集中演了个女配,这剧也值得一看。

坦白说,当年《广告狂人》蝉联多年金球奖、艾美奖最佳剧集的时候,我也不曾转粉。马修·韦纳的叙事风格重细节、轻节奏,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这次能将《罗曼诺夫后裔》追完也是实属侥幸,刚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几乎已经决定要弃剧了。后来想着毕竟是金牌编剧出品,还是坚持一下。事实证明,挺过了第一集的狗血,《罗曼诺夫后裔》才渐入佳境。

不过,该吐的槽还是得吐。

罗曼诺夫王朝是近代俄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王朝统治期间,俄罗斯作为世界强国登上历史舞台,继而又因国内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彻底改天换地。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遭遇,因其神秘且戏剧化的收场,在各类影视剧中频频出场,连带着“二月革命”这等有着“主义之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里程碑事件。“二月革命”后,沙皇一家被软禁继而枪决,俄国全境的贵族或被杀、被囚禁,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国外逃亡生涯。所谓“罗曼诺夫的后裔”,指的就是因“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俄国贵族的后代们。

虽然打着“罗曼诺夫后裔”的旗号,也把片头做成了末代沙皇一家的血腥遭遇,但本剧与历史事件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八集篇幅,讲了八个独立的故事,除了第三集和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有些许联系之外,其他的故事也就顶多出现了一些相互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又自称是“罗曼诺夫后裔”的人物而已。

作为观众,追剧之初的一个合理预期是这些有着相互联系的人物,最终会通过某种方式汇聚在一起,将每一集的小故事串成一个大故事或者至少推起一波全员参与的高潮。但这个预期并没有实现,八集播完,不免哑然, 马修·韦纳还真的就只是讲了八个独立的故事,且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历史、变迁、时代背景、相关人物关系甚微。

如果能原谅这一波非常标题党的操作,《罗曼诺夫后裔》中,除了狗血到家的第一集之外,另外七个故事倒还有些看头。马修·韦纳表达的着力点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婚姻中的背叛与欺骗、亲情的冷漠与疏离、社区中的谣言与猜忌等等。这些人情冷暖中的共性,并非只存在于罗曼诺夫家族,从这一点上看,马修·韦纳或许只是用“罗曼诺夫”当个噱头而已。

然而,纵观全剧,若只用“噱头”来定义该剧对罗曼诺夫家族的编排又好像有失偏颇。关键点在于“后裔”——历史上的罗曼诺夫王朝,除了多舛的命运,最大的不幸在于王朝虽然延续了一百多年,但人丁一直单薄,多次出现嫡系绝嗣的情况,以至于不得不从旁支、或带有其他血统的后代中寻找继承人。就拿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来说,虽然皇后亚历山德拉为他生育了五名子女,但王位继承者、唯一的儿子阿里克谢却患有因欧洲王室多年近亲结婚导致的血友病。沙皇夫妇为了治疗儿子的血友病做了许多荒唐事,包括宠信名噪一时的俄国妖僧“拉斯普廷”,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罗曼诺夫后裔》继续了罗曼诺夫家族人丁单薄的命运和对拥有后裔的渴望,八个故事中有五个都与延续后代直接相关。从私生子、血友病,到领养和绝嗣,剧情中或真或假的罗曼诺夫后裔们,仍在重演家族的命运。

在讨论后嗣的故事里,第七集最为精彩。两个美国夫妇远赴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1860年割让给俄国)领养女儿,因为妻子有俄国血统,希望领养的后代能有同样的基因。结婚多年的夫妻二人在抵达俄国的几天内,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在表达方式上,主创用冰冷到极致的天气、经济萧条带来的整个社会从上至下的阴郁、常年在西方宣传中被妖魔化的专制政体,来讲这个剧中唯一发生在俄国——罗曼诺夫家族故土的故事。结局并非出人意料但同样出色,夫妇二人虽然达成了俄国之行的目的,但当事人之间的彼此认识与信赖,应该永远留在了萧瑟晦暗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迷你剧真正的高潮被安排在有于佩尔出现的第三集,这也是唯一一集能和罗曼诺夫王朝的历史扯上实质性联系的。于佩尔扮演的女导演要拍一个关于先人——末代沙皇一家的故事,但片场却上演了颇为恐怖的各种事件。女主角是《广告狂人》中Joan Holloway的扮演者Christina Hendricks,镜头跟随这个替代自杀未遂的前任女主来到片场的女演员的视角,在接二连三的诡异事件中,祭出了自己扮演的最好角色——末代沙皇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皇后。

总之,这部八集的迷你剧更像是八个不同的小电影,风格多变。或悬疑、或浪漫、或现实主义、或黑色幽默。能一次贡献这么多种风格,至少说明金牌编剧的诚意和能力都在线。如果有兴趣一看,我的建议是直接跳过狗血的第一集。

 3 ) Matthew Weiner果然是厌男症晚期

《广告狂人》七季追过来,别的不好说,Matthew Weiner绝对知道怎么写令人讨厌的男性角色。

这辈子大概是找不到有比《广告狂人》更得我意且伤我心的剧集了——从高中到如今大学毕业,正着看倒着看跳着看,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我喜欢它就喜欢到这种地步。剧中SCDP办公室里的那群男人,以Don、Roger和Pete为首,渣人烂人小贱人,发光者仰赖者自欺者,虚伪之人懦弱之人此情可待追忆之人,哪一个我不是感同身受又视若己出,可谓未孕先衰、老母亲般对角色们表示理解与关怀。

然而若问其中有没有任何一个吸引我的角色,我的回答一定是“Hell no”——要知道Jon Hamm这种自带“Marry me I may be a lie”光环的极品型男,Pete的扮演者Vincent Kartheiser更曾经是花容月貌的美少年(不相信的赶快去看他的豆瓣影人页),我这么看脸下菜碟的人理应是万万抵挡不住的——Matthew Weiner笔下的60年代男性群像之可怜可恶,罪竟至此。

这次编剧大人亲自操刀主导全局的新剧《罗曼诺夫后裔》,千盼万盼说来就来(“咿其实也没等多久”),第一眼觉得Matthew Weiner死哪去儿了——名字倒是挂在片头放了三遍,没用,内容莫不是被Woody Allen灵魂附体。第一集上来就是噼里啪啦的法语,明暗可疑的社区医院,法国贵太和她的美国侄儿,罗曼诺夫的血缘一系上,倒没有艾伦老头儿欧洲观光片里的美国游客那么格格不入。然而,巴黎俏艳房东女票和秀眉大眼穆斯林少女的角色方一出现,简单直白的类型脸谱,又觉得回到了伍迪艾伦晚期作品中会念台词会动会笑的人形背景板。

接下来的情节更显灾难性——主仆线进展如卫星水田,老太说晕就晕,遗嘱说改就改,根固一生的种族歧视说消融就消融,前一刻还七窍生烟地让你人丑滚蛋、下一秒收了你遛狗顺道带回来的法棍就把你当亲闺女打扮;感情线这边更可怕,巴掌还没拍呢炮就打了,一夜之后也不知道是你利用了我还是我辜负了你,两个在各种意义上没有交集的人居然因为一句表白相爱了,参演影视剧果然是将ONS喜当爹妈的概率提升500%的最佳方式。另外啊,不会游泳也不会刨的狗子,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都,什么玩意儿。

看似欧·亨利式的巧合短剧,却全然不具前者的轻盈烂漫——没错,在命运的漩涡中,小人物既身不由己、又是蛮不讲理的,这是生活之痛亦是生活之美,因而才笑中带泪;但《罗曼诺夫后裔》第一集的众角色除了一人一张纸糊面具,根本没有「自己」——论其行为,没有动机;论其转变,更不要说什么道理。

整个人物形象空空如也,一团白豆腐花儿似的猪脑,让命运之手也无从涮起啊。

因此第一集 The Violet Hour 看下来,总觉得Matthew Weiner是被外星人绑架了、脑子被吃掉了吧,这剧难不成是罗曼诺夫家族的鬼魂又绑架了外星人,用没消化干净的韦纳脑子划喇出来的?

然而到了第二集 The Royal We,关于《广告狂人》的怀旧情结都一一浮现出来。男主 Michael 的扮演者 Corey Stoll 有着深沉悦耳的声音,一上场坐在婚姻调解室的沙发里,一身干练成熟的气场,疲惫虚无的态度,简直分分钟令人梦回2007。接下来的人物细节也无不让人想起Don Draper——男主的职业是教育咨询,虽然比起麦迪逊大道的广告精英差了八辈子的修行,但进入工作状态时那副收钱当大爷的非主流服务业招数,几乎与Don如出一辙,而且也在刚出场没多久就对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传授了人生的经验;此外,他还有一位温柔甜美的金发老婆,偏偏也只喜欢褐发女郎。

然而受到一集一篇独立故事的限制,如果真按Don Draper的设定展开,男主Michael这一集下来都做不出什么大动静来——当年《广告狂人》里SCDP众人躺在沙发上抽一支烟、倒半杯威士忌的功夫,隔壁剧组可能人都死了俩、还生了个娃。为了加快故事节奏,《罗曼诺夫后裔》里Matthew Weiner终于将“讨厌的男人”这一天赋值点到最高,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

他把Pete Campbell和Don Draper合在了一起。

在男主Michael身上,除了一开始就可以看到Don的影子,Pete的痕迹也愈发明显起来。同样是婚外情,Don是轻车熟路,虽然不算深以为耻,还是带着不自知的罪感的;而Pete则是急于通过婚外情来证明自己,至于他图个什么,单纯的性吸引力也好、刺激与自由的中二理想也罢,由于太过饥渴,最后总是吃相难看。这里的Michael也是一样——在等候陪审团正式选拔前打发时间,玩的居然是一款叫 Panda Pop 的弱智手游,这跟Pete偷偷退掉结婚礼物、换来一把玩具猎枪实在没什么本质不同。他窥视幻想对象Michelle的方式,也和道貌岸然的Don截然相反——Don总是不自觉抬起下巴,一脸的疏离冷淡,居高临下地打量女人;Michael和Pete才是那个放在学生身上算羞涩可爱、放在大龄已婚男士那儿则形容猥琐的偷窥狂。

怎么说呢,一个可恶,一个恶心,恶恶相加,全叠在Michael身上了。

最后Michael竟偷袭妻子将她推下悬崖,其实一点儿不奇怪。《广告狂人》用了七季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一群人是如何慢慢走向变态,又由变态回归正常,还可能再次滑入变态的过程,不温不火、循序渐进,有的人万劫不复了(比如 Lane Pryce),剩下的人,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是永恒的圆周运动,永劫复归。

长周期上的稳定态,短周期之间的慢节奏,大量细节的填充让任何转变都不显突兀,让观众能够轻易地接受角色在“变态/不变态”之间的摇摆——七季,八年,92集,足够向我们描述一个人来自什么地方,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最终去向何处。

相比之下,一个半小时的长度,要讲完男主从仅仅是对婚姻失去热情、到头脑发昏谋害妻子的过程,调快46倍速也不够。因此作为观众,我只会觉得Michael这个角色除了猥琐就是蠢,他的激情不要说想正当化他的行为,就连单纯讨论其情感的来源,都很难令人信服。

接下来六集的质量如何,暂且观望。前两集再如何不满意,这毕竟是Matthew Weiner,至少还让我有看下去的欲望——无论怎样,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

另外,虽然MW在2015年被曝出曾对下属女编剧有言语上的性骚扰行为,进而影响了新剧的宣发,但看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一个顶一个地清醒迷人、活得明白,真的是魅力无限,完全没有传统影视工业对女性的刻板形象——因此,即使指控是真的,还是很难讨厌他呢。

E03

Jack Huston真的好帅,口音好好听,人设好油腻(。还是帅)

这集一开始他饰演的Samuel和Olivia晚上在片场散步,看他自己在剧中剧中的角色Rasputin结局——中枪(shot)后被人绑住塞进轿车,抛尸运河;临近结局时他的戏份即将杀青,最后一夜在大街上喝醉,则是被剧组人员强行“绑架”进车子,拍完(shot)就又被急匆匆地送往机场、一声道别都没有地离开了。考虑到剧中剧里Rasputin对于Alexandra既是打破她生活死水的骑士、又是试图强奸她的强盗,而Samuel对于Olivia也是这个阴沉怪异的剧组内相对温暖的存在、却又屡次对她进行性骚扰,加上Rasputin的死亡、Samuel的消失——演员饰演的演员,与演员饰演的演员饰演的角色之间,又是一段非常刻意地映照。

当然了最绝的还是Christina Hendricks——她自己,与她剧中饰演的演员Olivia,以及Olivia在剧中剧里的角色Alexandra,才是真正被迫着人戏不分三位一体。其实还蛮期待Christina能跨出MM里Joan的框架的……可惜这一次MW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另外,于佩尔最后一次华丽登场的造型绝了,简直Ozzy Osbourne。

E05


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集,也是外媒评价普遍最差的一集。Vulture只给了两颗星,滚石甚至直接形容其为 “astoundingly bad episode”。当然了,如此差评也可以归结为 The Romanoffs 开播以来观众们怒气值满条爆出的附加效果。人人都知道 Matthew Weiner 有能力给出更好的,于是人人都在等,兴许下一集会有惊喜出现——怨念累积到第五集,等到的依然是一个故事造作、情节生硬、人物空虚的小品,人们不掀桌才怪,两颗星已经是情分了。

然而这不影响我终于开始欣赏到此剧的好处了。正如我在上面定义的,这是一部 “小品”,更确切地说,是一部 “寓言式小品”,抱着对 Mad Men 式长篇作品的期待,必定感到极度委屈。寓言的特点是什么?简练;寓言的核心是什么?教育意义;我们最熟悉的现代寓言形式是什么?样板戏(说黑镜的看我不敲死你)。

真是令人深痛恶绝喔,Matthew Weiner 何等惊才绝艳的笔触,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其塑造之人物尤此——于生活的苟且与混沌动机中潜埋至深的灵魂,也不剖白,也不说破,脉系庞大枝须交错,直到终尾一个群像亮出,才拖泥带垢地连根拔起,还是饱满,也因饱满而暧昧不明。

不得了。评论区有朋友说看 Mad Men 像看红楼梦,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天才编剧——我更愿称其为“作者”,毕竟电视艺术可以说是21世纪叙事文学的一大进展新方向——如今来拍第一集教导年轻人要善待老年人、消除民族偏见,第二集警示未婚人士不要踏进大猪蹄子刨下的婚姻坟墓,第三集痛斥功利主义价值观下对人性之脆弱的践踏,第四集我还是个宝宝没弄懂讲了点儿啥,第五集告诫世人滥用METOO不可取……的样板儿戏?

拖拖拖拖出去,乱棍打死,统统零蛋,什么东西。我要是剧评人,真的白眼儿要翻上天去,每一集的主题都如此粗暴而显眼地填塞给观众,隐藏的解读空间不见了,剧评还有什么意义?尤其是第五集,气死算了,Matthew Weiner 当然自以为是METOO 的受害者(“说我言语性骚扰十几年前的女下属,你们有石锤么!”),因此才如此高调地抬出整整一集的三人成虎老掉牙故事,来让人们反省一下自己搬弄流言、把旧日情分都喂了狗的丑恶嘴脸——连剧情中钢琴老师David讲尴尬的黄段子、据传给未成年学生“买酒”的行为,都与现实中MW被指控的言语性质相对应(“如果‘你应该给我看你的裸体’只是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呢?”)。

当然了,故事里的钢琴老师也并没有可爱到哪里去。他说谎,吹牛,占小便宜,热爱约炮,言谈举止极度浮夸,讲的笑话也确实都不怎么好笑——除了“呕吐的凡尔赛宫”这个梗,太妙了,尽显毒舌女王本色。

但在他弹钢琴的时候,每一次,是女主角陷入回忆的每一次,我们都会忍不住将他猥亵学生的可能性抛之脑后。这就很有意思了。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专业性而忽视其作为“人”的种种其他方面,然而这一集却反其道而行之,David“人性”的光亮反而是从其专业的钢琴演奏中得以透出。即使是护子心切的母亲,都无法在这样的光彩面前坚持怀疑。

这可能偏离了主题,但既然很多人乐于批判《罗曼诺夫后裔》把每一集的主题如大字报般示众凌迟,为什么不直接转而发掘作者无意间加入的隐藏信息?当然了,有意为之的MW风格小槽点还是遍地可拾,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嘲讽(女主角与丈夫去听歌剧,后排观众镜头五秒、全部睡倒)、对传统美国家庭父权教育的不满(丈夫Alex的童年回忆里,父亲两手叉腰,以审讯的姿势居高临下地批评Alex对“异装癖”小伙伴Alan的好奇发问,实际上小Alex的问题根本毫无恶意、小Alan也丝毫未感到冒犯,却促使Alex长大后变成了一个有原则的恐同人士,并对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与当年父亲姿势、内容都一模一样的所谓教育),看着还都挺亲切的,若说缺点,那就是少了 Mad Men 里的不着痕迹。

另外我比较服气的是MW对音乐的品味一如既往://www.tunefind.com/show/the-romanoffs/season-1,这里收录了每集歌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往收藏。这集拉二用得格外动人,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却只是当个钢琴老师,唉。


***

另外,关于部分网友一直在抱怨的 “这集跟罗曼诺夫没什么关系啊”、“新的一集关系更少了”、“这集除了姓罗曼诺夫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了”……提一个小小的思路。

既然是寓言短篇集,“罗曼诺夫后裔” 这个标签可以仅仅是把这些独立的故事串在同一个剧集中的形式而已,这一层功能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能理解到,不做探讨;然而,还有另一层可能的用途——Mad Men中Don Draper是一个没有 “身份” 的人,生母是妓女、难产而死,父亲是个嫖客、在他少年时期也去世了。他的空虚、逃避,他对人生意义本能的怀疑,似乎都可归咎于其生命 “根源” 的缺失。童年家庭,赋予其存在合理性与安全感的依据,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也导致他一生都渴望建立家庭、赋予自己意义,却因为无法真正信任这一依据的可靠性而屡次失败。

那么,以Don为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人生的悲剧性来自于根源身份的缺失?

最妙的是,答案可以是否定的。

跳出Don的个例,《罗曼诺夫后裔》中每一个主人公,背负着 "Romanoff" 这么声名显赫的身份、意义深重的家族历史,面对的依然是鸡毛遍地。

死是否有重于泰山我不知道,但生,恐怕注定轻如鸿毛——管你姓罗曼诺夫还是姓赵,用叔本华的话讲,都 “不得不在生活的广泛细节中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些委琐的喜剧角色”。

所以叭,这个标签用得挺好wwww

 4 ) 第三集更紧张

紧张致死了。不怕鬼就怕人。人比鬼可怕。People of the world are fond of history of those famillies of European empire, Romanov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nd shocking one with blended blood of 斯拉夫、Mongolia 、Prussian...

 5 ) 无题

罗曼诺夫王朝

豆瓣说得对 这种剧就该每集单开个条目

e1 护工细心照看夫人从而得到夫人侄子一直期待的公寓 而护工又和侄子一夜情而怀孕了 拒绝了公寓 到后来发现怀孕又来找回男主 最后夫人 侄子 护工幸福而快乐地传宗接代生活在一起了 真是一个个狗血而老套的故事 唯一记得的是男主情人的美貌 有点小杀手的感觉

e2 差点要以为模仿十二怒汉了结果又是有妇之夫勾搭上有夫之妇 又想杀了原配去追 回案发现场那还以为能反转个好故事结果又落入俗套 最后还以为男主老婆开车开着开着又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啥事没有全片完 有些无语了

e3 一个欲求拍好所谓自己家族的故事对女主各种下“套儿”迷惑结果最后为了追求真实把人女主活活吓死.... 无语x2

e04 无语x3 好无聊一集

e05 可能就是想表达流言可以害死人 有点「狩猎」的味道 里面爸爸的三观还是挺正的

e06 不明所以 这剧还真是喜欢放很长的无意义镜头啊

e07 还比较戏剧化的一集 接受不了一个有缺陷的宝宝在最后一秒要离开了没想到换一个就解决了 最后丈夫神情的改变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e08 关于LGBTQ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我们想做个精致的可人儿 想画着美美的妆容 穿着漂亮裙子 晕倒时有人接住我们 但女人不是那样 那是男人心中女人的模样 」最后面的复仇牛逼了真可谓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

 6 ) 其实人生哪只八个故事

每集每个故事独立,无关联。我喜欢1,5,8。 第一集虽然太夸张了。但我喜欢老太太每套优雅的穿着,男主独自跳舞迷人,女友漂亮恶狠狠但不装就是袒露,女佣穿的伊斯兰再朴素的衣服也难掩光彩。并且那么难搞的姑妈,也依然从容淡定。 大家各得其所。 第五集人性之复杂。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己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都是今天这样想这样说。明天又冒出另一个说法。并且都是真实的想法。 弹钢琴的男同胞小哥哥被怀疑时,各种小毛病全被揪出来,但当妈妈想到他职业敬业高超的一面,爸爸也原想着解雇,但后来又想到自己小时候爸爸对他不要冤枉别人的教育,又全都烟消云散。 二个小朋友表现的也特别有意思,先都是坚定钢琴老师没有不得体行为,后来因为被妈妈询问过又觉得别扭,所以又都不想上课了。被爸爸狠狠教育后,又都开心自然释怀的上课了。 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家里写三代的传承真好,保护了别人,自己也受益。

 短评

Mad Men下岗员工再就业?//1 种族阶层男女家庭交织的冷幽默喜剧 2 asshole蠢货的现世报 3 基调出乎意料地有趣,又灵异又艺术。。于阿姨和CH姐对手,女性与女性,女性与职场bully,现实与艺术追求,宿命的悲剧感和黑色荒诞的喜剧感强烈碰撞,很有意思。4 狗血伦理剧。。。but authentic cynic neurotic NYer 5 整集都槽多无口的别扭。。did he do it? Did we really know about everything of everyone’s story? 6 That's right it's poem and it sucks. 对墨西哥的一腔柔情让人不得不被打动。7 要不要这么黑俄罗斯阿。道德困境。极左与极右的对决?8 复仇

8分钟前
  • Lerota
  • 力荐

整体非常“文学”!喜欢!!//看了三集,太好看了吧!非常高级的crazy,剧本都很有意思,全是腕儿而且用的都很到位

9分钟前
  • やま
  • 推荐

这么牛逼的剧说不好看的都是看什么长大的??!以及配乐最有品位的剧之一!

11分钟前
  • ||||||||||||
  • 力荐

平行叙事、身份困惑、婚姻谜题,这些在《广告狂人》里静水深流的手法和戏剧冲突,被搬到这部剧里就变了味。我想原因主要有三点:1. 每集人物不同,只能抓典型动作、没法深挖;2. 聚焦当代,却没能超越当代人的一般境界;3. 好编剧不一定是好导演。韦纳用电视年代剧的经验拍当代剧,心法错了。

13分钟前
  • storyteller
  • 还行

伍迪艾伦上身,MW大大怎么了?以及,片头曲太棒!!

14分钟前
  • 艾斯跳跳
  • 推荐

这种剧应该开单集条目

16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精美绝伦。

21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故事会叙事法还是适用于电视剧

24分钟前
  • GA
  • 推荐

第一集真是爱上巴黎的理由

27分钟前
  • 推荐

真的太伍迪艾伦了!话痨,神经质,有点小狗血,可惜故事还是单薄了点撑不起一集的量。

31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简直是我看过最无聊的短剧系列了

33分钟前
  • supertramper
  • 很差

前几集还不错,后面就成了故事会。1.午夜巴黎的巴士上有芙芙的“Bonne Pomme”海报!3.阿姨真是腹黑且任性。5.像前几天看的《水中真相》但有趣得多,因为人物众多每个人在获得同等信息、跟多信息时反应都不一样。

34分钟前
  • vivi
  • 还行

第一集太经典太狗血,但是添上北非移民的时事元素,竟然变得有趣起来。古老欧洲王室的最后一个男丁是个美国人,传宗接代的灰姑娘是穆斯林移民……导演是想笑死我吗

38分钟前
  • 星尘|虚荣小姐
  • 还行

看完第三集,在心里尖叫鼓掌:这也太精彩了吧! 不算热门的一部剧,却意外的过瘾。罗曼诺夫王朝陨落后,后裔散落世界各地,此剧每集以一个自称与诺曼诺夫家族有关的人为主角,讲述她或他的故事。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有的懦弱,有的强势,有的奸佞,有的勇敢,,但有一个共性,不达目的不罢休,令旁观者唏嘘不已………算不算是对俄罗斯人的高级黑……又或者,导演是想表达,其实人人都是诺曼诺夫的后裔……。 八集全部看完!越来越精彩,特别是第八集,已经荣登我心中2018最佳的宝座。

43分钟前
  • 米子本籽
  • 力荐

真好看,一部比那些喜剧还要黑色幽默的正剧!

47分钟前
  • JOSELEE
  • 力荐

爽剧

52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我的妈,第一集狗血得也太好看了。

54分钟前
  • 那头头
  • 力荐

每集一个独立故事,但因为主角都是罗曼诺夫后裔,之间有着遥远细微的联系。也因此导致故事质量参差不齐。哪个缺德的把译名从后裔改成家族了?(第一集的小女仆好像魏璎珞喔

57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woody-allen-wannbe

60分钟前
  • kidultcc
  • 推荐

看的时候数度放弃,但为了这群演员以及补完《广告狂人》后没有消散的热情坚持了下去(事实证明,最后一集等到Hugh Skinner小哥挑战变性造型+肉戏也算值了)。无论是涉及的“晦涩”主题(ep7 道德困境,ep3 演艺乱象,ep5 指控与偏见)还是庞大又贯穿彼此的故事架构,细细玩味能感受到Weiner的精巧设计。但在具体呈现时,部分集数里又给出了太多的背景戏和无关紧要的副线故事,导致单集体量太大,结构散乱又节奏紊乱。属于那种“哪哪都好,但就是拼不在一起”的水平。

1小时前
  • 基瑞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