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

HD中字

主演:范伟,程淑波,贾瑟,田雨,张永岩,赵乃旬,张珂,张翊,张继波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7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8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9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耳朵大有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北某小镇,当了大半辈子火车修理工的大耳朵王抗美(范伟 饰)光荣退休。王本身患有气管病,老婆患病住院,儿子大军整天不务正业,女儿小萍跟丈夫春洋的婚姻也出现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他耳朵大有福,生活美满,但时下的现状仍让他愁眉不展。拿着比原来少了一半的退休金,王总觉得心里没底,于是他开始琢磨找点儿事干。不过老王出师不利,老婆的病友给他介绍一个网络商务的工作,可没曾想竟是个传销组织,刚加入没多久便遭到警方取缔。在此之后,他又跟擦鞋女工、倒骑驴蹬车工、广告促销员、二人转演员、自行车修理工等各类手工艺者讨教赚钱之道,由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的退休生活……假日漫漫白夜婚礼原声老爸上战场寻龙秘藏风云岁月禁忌关系之双非探案拍档第三季我的亲密敌人妈妈2013九克拉战栗邪恶游戏少女吸血鬼第一季鱼生知有你奇幻精灵事件簿2024菊花村的那些事詹姆斯·怀特梦回金沙反黑孟买日记盂兰神功春蕾赋也让我有点小执着一切没问题第一季僧侣和枪第五惑星完全猎魔攻略 A战争之后毛脚媳妇战争与和平德州长子第一季极主夫道 爆笑!找碴怒放的豆芽万家乐米拉达古城69号院摇滚水果À Table!不可抗拒梅林传奇 第三季水神娃Burning Sun 揭露韩流明星聊天室里的秘密特工总裁校花宠妻沉香乖仔撞邪

 长篇影评

 1 ) 欢迎整死!

因为《钢的琴》才回去看这个电影,虽然《钢的琴》还没有上映,但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就能在院线上映,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电影拍得不错,就是前半段有点散,让人看的总想走神,不过还好范伟的精彩表演,才让前面有些松散的剧情也算是有声有色。可以说电影是范伟的独角戏,若不是范伟演的那么好,电影可能还要打点折扣。
范伟演的是个铁路工人,因为我也是个铁路上的孩子,所以看着就觉得亲切,由于得了哮喘,不得不退休了,可他却停不下来。家里有常年卧病的妻子,虽然住院费给报销,但是每月的退休工资供养不起老婆的营养费。他也不想问姑爷伸手要钱,虽然姑爷有钱,他更不能问儿子要钱,影片后面儿子一出场,就看出是一个没出息的儿子。所以他只能一个人去找找看能干点什么,他想去骑人力车,结果气喘;想去二人转剧团表演,老板冷冷的问会唱什么,他说会场长征组歌,结果已经唱不上去了了;想去擦皮鞋,看到有人擦完不给钱,又挣不到钱,也就断了念想,总之是干啥啥不行。
可生活并不是就只是这样简单的放过他,姑娘和姑爷闹离婚;儿子没出息;原先引以为傲的铁路文工团领唱的头衔和长征组歌的名头也不管用了;最后去看老爹,看到老父亲在弟弟家就挤在几平米的地方,还要给一屋子打麻将的人烧热水,再看看老父亲连出去吃一顿像样饭的勇气也没有的窝囊样,他实在是裹不住怒火了,用头顶着要打他的人说“来整死我吧,我正不想活了,欢迎整死!”
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导演,张猛明显比一些其他导演更怀旧、更写实,这让人想起了意大利导演朱佩塞托纳多雷,同样是三十几岁,同样是将自己家乡的事情搬上荧幕,朱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拍出了回家三部曲。张猛没有朱那么浪漫的镜头,但是张猛更有记实感。电影里铁路工人的形象生动的像是活在我周围的人一样。我家也是铁路上的,小区里也净是退休的铁路工人,他们以前的工作让人羡慕,电影里那个开网吧的小老板也对身为铁路工人的范伟羡慕无比,因为就算是退了休,老伴的医药费依然有人给报着。但是说起其他的他什么也没有,抽烟也只抽大前门,说是抽的是个信仰,其实那是因为这烟最便宜。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小区门口看见一个人,犯病倒了,昏迷之前还要交代别人,“送我去铁路医院,可以报销!”。领唱长征组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剧团给老板试唱,虽然最后唱不上去了,他依然唱的热泪盈眶。但是老板一脸冷漠的表情,和后面正在演出的二人转演员,都在无情的说,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
最后范伟也没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发泄着说“欢迎整死!”然后在深夜无人的街上,唱起《长征组歌》,镜头渐渐拉远,范伟的身影让人绝望。

 2 ) 站在时代对面的人

        能遇到一部上乘的国产现实主义佳作是幸运的。

        张猛导演的这部处女作虽明显受限于经费,但无论从剧作、视听、对演员的把控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同样饱满。这部作品中能看到和《钢的琴》很多相似的叙事元素:东北工厂、下岗工人、横移镜头、困境中的乐观精神,不同的是《钢的琴》说的是梦想实现,《耳朵大有福》更像是一首时代的挽歌。

        影片由下岗发端,“下岗”是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从主角名字(王抗美)、人物身份(《长征组歌》领唱)、人物思想(“抽的不是价钱,抽的是信仰”)能看到王抗美身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下岗他从体制单位“流落”到市场的洪流中,随后他在各种“机会”面前的不知所措到万念俱灰,就像结尾王抗美在大街上高歌并渐行渐远的镜头一样,他与时代脱节并被时代抛弃。

        导演把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在影片中能看到20世纪初中国每个县城大抵相似的脏乱差的街道和菜市场,那个在拆迁的瓦砾中蹲着、在蓝布前强颜欢笑、在电脑设备中千变万化的形象,就是对一代人形象的精彩注解,影片有了记录时代的意义。出片头字幕时,画面中王抗美抱着镜子行进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觉形象(《悲兮魔兽》也里有一个背着镜子行走的人)——从他们的镜子里,照见了一个时代。 影片充满了大量真实的环境音,各种载体上的流行歌曲、手机铃声、电视声、电台声、火车声、广播体操声瞬间带我们回到10年前,这些丰富的声音与真实粗粝的画面一起构建了中国普通县城的景象。

        影片任何一个段落都不止于提供剧情作用,随意截取一段就能看到导演饱满的表达。如王抗美蹬三轮一段,《相思在梦里》、《万水千山总是情》、《眉飞色舞》这三首歌曲经由三轮车上的喇叭播放出来,既是真实的环境音效,又巧妙地承担了背景音乐功能,王抗美通过“放曲”话题和蹬三轮人搭上话,描写了人物潜在心理需求(也想蹬三轮赚钱),也展示了蹬三轮人的人物性格、工作特点,从整体上看这三首歌又随着剧情发展分割了情绪段落(平淡-怀旧-动感),可谓一波三折、一曲多用;这一段出现的爆爆米花、高耸的烟囱、大批三轮车等火车过街和拆迁后的瓦砾堆等景象再现了真实环境、丰富了画面元素、调节了影片节奏,无处不体现导演对现实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并将其在影片画面中创造性运用的高超能力。

        导演对“命运”的态度也值得玩味。“耳朵大有福”是民间一句带有迷信色彩的俗语,对于身处下岗困境中的王抗美意味着一丝转机,在片中却经由一个不相关的卖狗人的嘴中说出,把这句话作为影片名字,是导演骨子里那种东北人的幽默,是对“宿命论”嘲讽的超然态度。影片英文名字是“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图片1>但从画面上来看,那只普通的土狗被夹在门间,被来往的车流吓地躲进门里,实在没有一点“幸运狗”的样子,这同样是对“幸运”、“有福”等说法的调侃。在下岗后的艰苦岁月中,一直是“长征精神”、菜市场上的“三块钱命运”、对有钱姑爷的不屑、对妻子和父亲的爱,这些可爱真实的感情支持王抗美艰难生活,这是导演对个体命运的唏嘘和关怀。

        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一样,影片结尾王抗美唱着《长征组歌》淹没在夜色中,我怎么觉得,他从未改变,就一直站在时代对面呢?

 3 ) 想起我爸他们

一样的是小人物。一样在人情中间来回,会撒谎,会世故。

一样身上压了几代人的担子,还要努力前行。

忘不了几十年前,太多的烙印,让他们选择,他们会选择在过去或者,现在的社会对他们太残酷。

太老,没技术,特别是连拿手的唱歌都被否定的时候,他是彻底绝望。

那个镜头慢慢远离二人转老板跟俯视摔倒在地的刹那,难忘。

可是他不过是跳了场舞,接着过日子。

他明明有出轨的一切动机跟可能。

像小武,拆迁,流行歌曲。

儿女,父母,兄妹,单位。

这个片子产生了两个后果
1 我开始想,给家里寄的钱可能不够,要加些。
2 再看一遍刘震云的《单位》

 4 ) 笑不出来的喜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喜剧竟然笑不出来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喜剧竟然会痛哭流涕,也许我已不在天真,也许我已疲惫。

      《耳朵大有福》是我弟推荐的说特好笑,可是我看了不一会就开始哭,最后还是痛哭,越好笑的地方我哭得越伤心,这和当时的心情没关系我至今看了还是会哭。

       小人物从来都是悲中有喜喜中带悲,他们悲是因为他们逃不脱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宿命,他们喜是因为他们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这是低层人民幸福的所在。范伟演的王抗美真是逼真,活脱脱一个下岗铁路职工,把小人物的悲和喜都诠释得很到位。

       很清楚的记得让我开始哭的那个镜头,王抗美给老婆送完饭去楼下的网吧泡面,他撩起的那面门帘是墨蓝色的,很薄上面是竹子图案。一看到那个门帘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曾经我家就用过一个一模一样的,只是我家是挂在了窗户上作了窗帘。我爸在教育系统工作,那时我家住在学校的房子里学校统一都发的那种布,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年学校办公室我家邻居家都挂那种窗帘。记忆像出闸的洪水一样汹涌而来,再也止不住了。

       我知道后来我的很多泪都不是为王抗美留的,而是为我爸。我爸和王抗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中年人困境中的中年人,一样的上有老下有小,一样的傻呵呵一样的耳朵大。谁都说我爸有福,但就我和他接触的这二十几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疲惫不堪为家庭为父母为子女操尽心血的男人。其实我爸应该过得很幸福,事业美满儿女双全,这是别人羡慕的地方,可是我爸为什么就没有安生过,没有舒舒服服地过过一天,像极了去算命的王抗美。

        王抗美有点好面子我爸没有,我爸有什么说什么不好就是不好,只不过很多不好在他那都很好。我爸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幸福让家庭美满,我妈和他妈有矛盾了他在中间协调结果他两面不是人。他总是尽力讨好我妈,就像电影中的丈夫,什么好的都给老婆吃自己回家吃泡面吃剩饭。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一个人扛绝不让父母孩子受罪,总是说好着呢好着呢永远乐呵呵的,再多交通工具也不用只骑辆破自行车,我爸就是这么一个比王抗美还王抗美的人。

        不看电影感受不到中年人的辛苦,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我身边就有比电影还电影的人,原来生活比想象中的艰难,原来现实比艺术更能感动人。

        同样的看了《长江七号》又是哭的一塌糊涂,我不相信这就是昔日那个风流倜傥的唐伯虎那个说话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的至尊宝,同样是一个感人的父亲的故事,又哭上了。看着满头白发的周星弛不禁感叹时光的残忍,但是想想私下的星爷就难怪了,这是他的风格。毕竟时间和历练已经让他回不到从前了,单纯的搞笑年纪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写这两部电影突然就想起冯巩的电影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事偷着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都是小人物题材的影片,一律的让人笑过又哭,心疼又心酸。记得《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其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儿子对爸爸说:当干部拼的是文化,文化之上是做人,做人之上是身体,爸你文化做人都没问题就是身体,你要是身体垮了我和妈指望谁去,妈拿五块钱给我爸买包子吃,补补身体!

        这段话也是王喜经常教育儿子的话,最后让儿子用上了。五块钱包子能补嘛身体,这是儿子对爸爸的爱,在他心里爸给他买五块钱包子就是对他最大的爱,那他也要把最大的爱给爸爸。

        最后把这段无比经典无比诚恳的话送给所有的父亲和所有爱父亲的人:文化之上是做人,做人之上是身体,一定要保重身体!

 5 ) 影评之另一种

好几个朋友推荐这电影,听他们说来,似乎是喜剧。但是找来看了,竟不知该写点什么。自《求求你表扬我》开始,范伟那种以喜剧表现生活艰辛的冷幽默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前美女同事的话说,范伟已到了往那一站什么都不说就有戏的境界。 范伟是赵本山成就的,但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比后者更高。 从老家扫墓回来,就想记录一些东西,结果连日加班的疲惫,终于将这件事情的实施推迟到了今日。那么,就以这些文字代替书评。实在是,平凡生活大抵如此,任何评论都显得虚弱无力。 ~~~~~~~~~~~~~~~~~~~~~~~~~~~~~ 回家的感觉总是美好且令人向往。 没有了家,那么回乡,便成为一种例行公事。 不知是不是清明放假的缘故,火车上的人特别多。记得去年的清明,还不是这样子呢。十六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过道里站满了人,水都不敢多喝,恐上厕所挤来挤去的不方便。我是最不愿意和别人去挤的,那么的渴望这个世界大家都能遵守规则,该多美好。封闭的车厢,坐对面的男人竟然在座位上抽烟,为了不让列车员看到,攥着烟头的手伸到了桌子下面,把我才穿了一周的耐克膝盖部位烧了一个洞。我特别恼恨别人破坏我的衣服,弄脏都不行。可是看看对面的一脸憨厚,想着在异乡讨生活的不易,还是忍下了心头的怒火,什么都没说。 车到侯马,排了半个小时的队,买回程的卧铺。硬座实在太难熬了,整个夜晚和白天,呼吸都不能通畅。辗转回到姐姐在县城租住的房子,已是下午一点多,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酸菜面条。实在是太饿了,车上什么都没吃。姐姐唠唠叨叨地说家里的鸡零狗碎,又一遍又一遍地说东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结婚了,西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生子了,催我赶紧结婚云云。我累得不行,一边敷衍地嗯啊两声,倒头在床上睡着了。 傍晚醒来,外甥女和外甥都放学回来了。外甥女都长到一米四了。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她才刚刚出生,眨眼就十一年了,不由得感叹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小辈儿一茬茬起来,自己不知不觉老得飞快。外甥也五岁了。记得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正病重,后来还拖着病体疼爱了外孙一阵子。现在外甥满地飞奔了,母亲却再也看不到。 清明当天,和姐夫骑摩托车回山里扫墓。两个孩子闹着要去,劝了半天终于留下了。路上灰尘还是那么大,驱车一个小时赶回村里,已是满身尘土。村子里没几个人,稀稀拉拉,基本上都搬出来了。家乡仍旧流行土葬,好大一个坟堆。父母的坟前面陷了一个坑。年前姐夫打电话说这事,我担心下雨水流进去,催他赶紧填了,他说有讲究,必须清明或其他鬼节才行。奶奶也是新坟,比母亲晚两个月去世,她的坟前陷了更大一个坑。借把铁锹一边填起坟堆,一边想,爷爷的坟里埋了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会不会打架呢,呵呵。一年回乡一次,十几年了,村子里的人倒也都还认得我,打个招呼递根烟,基本上都是叔叔婶婶辈的,即便小时候一起玩的那些比我大十岁左右的远房兄长,现在也都奔四了,看上去一个比一个苍老。比父亲年纪大一点的,没几个在世了,这一辈人很奇怪,差不多五十岁上下,就因为各种疾病离世了,每一个检查出来都是晚期。各种癌症。常年的劳累,以及铁矿带来的水土破坏恶化,大概是过早离世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年轻人,有的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风一吹,他们的生命就远去了。 间或听得到附近传来鞭炮声和哀哭。大多数人还没有回来。这些在外打工或做点小买卖的人,背井离乡,每年清明的回归,多半不是因为怀念,而是缘于一种应酬般的约定俗成。 上完坟,跟着姐夫回了他家,他父亲在大门口翘首盼望,看到我,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姐夫去祭拜他母亲的空档,我和他父亲聊了几句。他毫无意外地说我不能再晃下去了,要赶紧成家,这样父母在地下也安心云云。我坐上摩托车和姐夫离开的时候,他还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要记住他跟我说的话,我说知道知道记得记得,一溜烟走了。 前晚教外甥女作文,拿着书给他念《回乡偶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由感慨,家乡的小孩,应该对我也颇为陌生了吧。我离家的时候也不过十几岁,那时候他们有的还在牙牙学语,有的还只是一个胚胎,有的干脆父母还未彼此相遇,而今,都一个个活蹦乱跳茁壮成长了,我却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走进他们诧异的目光。故乡和他乡,均非我乡。似乎另外一句诗更能表达我的心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多少回在梦里。只在梦里罢。农民的儿子,离开了土地,就什么都不是。 姐夫原本在黑煤窑里做矿工,这几年总是出事,小煤窑都关闭了,于是姐夫一时没了去处。做矿工,虽然危险,收入却也不菲。一天一百,一个月也有三千块的收入,足够一家五口开销还有节余。然而去年一年,姐夫也只有那三千块的收入,其余时间都在不断寻工和等待中度过。多少人说,矿工那么辛苦,生命还没有保障,为什么不做别的呢?何尝没有道理,十几年前我也曾是矿工,亲眼看到过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几米远的地方变成残废,还有的,排哑炮,尸骨全无。在潮湿阴暗的地下二百米,我们心里装着的不是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那可能给全家换来的衣食无忧。那些站在遥远处为我们担心的好心人,他们却从来不会明白“无可奈何”这四个字的真正分量。有一点办法,谁又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姐夫说,现在矿上死一个人,矿主会拿出几十万私了,有三十万,有五十万。一条生命化作灰尘,全家人的生活却得以天翻地覆的改善。这就是现实。 姐夫如今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做小工,每天四十块钱,勉强够一家人的开销,如果有个病痛需要就医或其他事情,则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了。我在那里和他们商议了半天,竟没有任何好法子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本钱可以让他们去做个小生意,甚至没有条件给他们租一个好一点的住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些,尽可能承包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我所生活的,是一座纵使日进斗金也无法生活从容的城市;我所从事的,是一项无法通过物质来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至少短期内不能。 站在回程火车的窗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嫩绿的是杨柳,碧绿的是麦田,走着走着,就看见夕阳西下,光影朦胧,山在视线里沉默不语,然后万家灯火燃起,再然后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滚滚车轮的回响。人生无非就是在喧嚣与静寂中周而复始。一个人想了很久的心事,和衣躺下。终究无法有很好的睡眠,一如这十几年来愈来愈严重的神经衰弱。母亲去世后,原本在小时候因为性格相异而彼此排斥的我和姐姐,似乎忽然意识到了血缘的重要,联系多了起来,牵挂也多了起来。然而,我并不能使他们活得更加从容,我自己的幸福,也依然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夜晚,在电脑前一边打字一边回忆,已经无法重复当时的心情。依然清晰的,是对自己的承诺,要做山一样的男人,要懂得爱,要做所爱的人的英雄。一个男人必须有一颗坚韧的心,因为这颗心所要承载的,不止是一家人,甚至是整整几代人的希望。前路仍旧漫长,然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还努力,只要不放弃。

 6 ) 王抗美

    从小在东北长大,影片中太多熟悉的东西,保温桶,大梁车,倒三轮,卷烟,麻将馆,小卖部,大烟囱,一切都是那样熟悉,上演着成千上万“王抗美”的故事。当片中王抗美在电脑算命前,小姑娘问他名字,他说王抗美,"咋是个女名,王抗美不服:“啥女人名,抗美援朝,保家卫果(国),那最男人了,哈哈,到这的时候我真的笑的很彻底。回忆起小时候
    小时候都是在我姥姥家长大的,姥爷那都是烟叶的盒子,我还依稀的记得,那股辛辣的旱烟味也至今依旧记得,那时住的是平房,有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成了我快乐的童年,每次放学都在院子里拿个棒子耍,即使大冬天也一样;我姥爷那时候有一辆大梁车,也经常成了我的“玩具”,那时候太小腿太短练车的时候总是把腿插到大梁里,这样的骑法不知道把“拨了盖”摔请多少次,依旧痛并快乐着。
    我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一次和我姥爷去小卖部买东西,姥爷买了一袋花生米,两块钱。当时我看到柜台里有一个吸的果冻样的东西,1块5.我当时就想要,哭着喊着就是想要,但是姥爷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钱,实在是没有办法。(平时我要什么零嘴,姥姥姥爷都会省吃俭用给我买的)就把我拖了出去,走在回家的道路上,我实在是气愤,拿起姥爷买的花生米丢到了臭水沟子里,姥爷见状,实在是气不过,踢了我一脚,我哭得更惨了,然后的事情,如今也已不记得,只是听我妈说,当天她把我接了回去,姥爷第二天就病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王抗美去看老父亲,老父亲说每天只吃一个红薯,王抗美对老父亲的心疼,与对弟弟弟媳的气愤,太能让我联想这件事情了,越长大越觉得小时候的记忆就像这蓝天白云,单纯高远。而有意无意的感染伤害其他人,而现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像大人一般去经营每天的生活。而现在,不管是清晨多早夜深多晚,我总是如此平凡,毫不起眼。身如囚笼却困兽犹斗,做着毫不起眼的事,想念着别人眼里毫不在意的人,只是融入平凡却从未能波澜不惊
    写着这篇影评吃着姥爷刚给自己洗的桃子,泪水已然湿了眼眶,此时此刻我想我是幸福的吧!!!

 短评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很心酸,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下去

10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13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力荐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18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23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24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2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手法技巧还是粗糙幼稚了,尤其前半部分。最痛恨配乐,七拼八凑令人烦躁,丧失注意力。明显模仿早期的贾樟柯与孔雀的理念,但都不太成功。比较好的细节也有,比如在援朝家与老爸的对话,还有结尾的远景长镜。这片子竟然是蛇头豹尾的结构,后面挣回了分数。

3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35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4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43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47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5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54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5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1小时前
  • O型血
  • 推荐

先算命还是先设计?-先交钱。

1小时前
  • baobaodu
  • 还行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1小时前
  • 易老邪
  • 力荐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1小时前
  • 麻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