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

HD

主演:林心如,李铭顺,张本渝,丁也恬,阳咏存,黄采仪,徐华谦,洪宜卉,张少怀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遗忘 剧照 NO.1遗忘 剧照 NO.2遗忘 剧照 NO.3遗忘 剧照 NO.4遗忘 剧照 NO.5遗忘 剧照 NO.6遗忘 剧照 NO.13遗忘 剧照 NO.14遗忘 剧照 NO.15遗忘 剧照 NO.16遗忘 剧照 NO.17遗忘 剧照 NO.18遗忘 剧照 NO.19遗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遗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迷你剧/电视电影《遗忘》由李晓苹编剧、连奕琦执导,是专门为台湾金钟奖而制作的。   该剧是林心如工作室投资的第一部电视电影类的作品。新加坡男演员李铭顺担任男主角,这是他第一次来台湾拍戏,也是与林心如的首次合作。   何薇安(林心如 饰)和罗品中(李铭顺 饰)因为生活观念的不同,面临离婚的地步,已经开始分居的生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段岌岌可危的破碎婚姻,有了重新开始的契机。在妻子因此何薇安受伤失忆后,分居的夫妻两人,竟开始发觉彼此心中最真、最初的情感。他们婚姻的命运,因这场意外而改变,他们是会牵手过一生?或是放开彼此的手呢?不一样的新娘纯纯欲动杀人的海浪江湖告急权欲 第一季窥探:捕食者克拉克超人2提款簿神话任务:群鸦盛宴第一季魔鬼骑士蜜月玩很大天下第一丑我的意外老公加美拉2雷基欧袭来天外天小子逝水年华72小时24小时第一季可可岛的秘密亲爱的野兽鸾凤和鸣嬉皮未成年先生,你哪位金色茧房回声潮世代守护解放西4特殊角色德克鲁传奇大声呼喊你回来OSS117之里约谍影变鬼3.2拉契特第一季绝代偃师之玉女掌门烂赌夫斗烂赌妻王牌杀手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五季麻辣学院犹大2013最完美的离婚活罪无期

 长篇影评

 1 ) 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部刚刚上映没俩月的西班牙语电影,伊朗导演阿里雷扎·哈达米的处女作。故事的背景设在智利,或者世上任何一个你愿意的角落。电影时长93分钟,很讨喜。昨天下午一刷,觉得对白零零碎碎,虚虚实实,有点懵。今天上午再静心刷一次,越看越有味道,不禁拍着大腿说,妙啊,本月的三甲有了。 西班牙语的电影,色彩鲜明,热情奔放,人物饱满,情节缜密是它的特点。而南美洲电影独有的风情,常常将暴力美学和死亡结合在一起。东方人将死视为庄重的仪式,讳莫如深。南美人则肆无忌惮的议论死亡,尽情的调侃死亡,与死亡同眠,显得不拘一格。如果再融入了这片热土上纷乱的政治和战争,独裁军阀和腐败等情节,会让电影有一种奇异的魔幻感,像一出荒诞绝伦的黑色童话。例如《潘神的迷宫》,《杰出公民》等。 电影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都上了年纪。作为老年人来说,死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天边,是几乎可以预见的眼前。更可况,这些人物的身份很特殊,他们是一个墓园的管理员,阴森的停尸房,驻满十字架的墓地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场所。电影以太平间看守员和掘墓人的工作场景对话为开篇,一个瞎子掘墓人,眼瞎路子广。在为每一个死者挖坑前都喜欢讲一个道听途说半真半假,关于他们生前的故事。算这个枯燥行业的自娱自乐,算对死者的盖棺定论,也算人世间对死者最后的送别。 编号997,一个76岁的老头,一张不辞而别的纸条,一趟没有回程的公交车,一具永眠于此的尸体。家属认领,文件审核,签字盖章,挖坑下葬。一个生命就此告别,看守员一天工作的结束,年终无休,日复一日。看守员很老了,须发皆白,他的记性很差,行为反应迟缓,他甚至记不得自己的名字。看守员的记性又出奇的好:他记得所有相关数字,他的所有时间以天数作为计算;他记得那个每个周日都在墓地里徘徊的母亲,查看墓碑上有没有她失踪女儿的名字,这已经是第249周了;他能一眼认出犯人的脸,记得十几年前为他代笔的一封家书,他唤起那些从良的恶人们内心最害怕的秘密。 停尸房里都是死人,死人不会说话,身上的伤痕却提醒着活着的人他们生前经历了些什么。看守员收集的剪报,“被秘逮捕的人消失于世”,“像流浪狗一样被杀害”,“罢工中止”等触目惊心的标题,暗示着凋敝落兮的墓园外的种种不太平。运尸车司机是他的朋友,被砸烂的车窗是城里暴乱留下的记忆。这场风暴愈演愈烈,黑暗的势力已经渗进了墓园。看守员年事已高,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却被卷进了一场无妄之灾里。几个在运动中枉死的人,他们的伤痕累累的尸体成了“那些人”的眼中钉,需要尽快毁尸灭迹,顺便还想将无辜的看守员变成殉葬人。 也许是凶手漫不经心,也许是看守员的命不该绝,他趁着夜色逃脱,惊魂未定中匆忙返家。朋友都劝他赶紧走吧,执拗的老头摇摇头,说还有一具尸体那些人忘了带走,是个年轻的女孩,我想帮她下葬。乱世,生得艰难,死也不易。若要入土为安,资料证明,繁文缛节数不胜数。看守员不惜将给自己的墓地都拿来给她安葬之用,还动员了那个苦苦寻觅的母亲,将她视为自己失踪的女儿,用她的名字申报,方得如愿。 电影头尾都穿插着一条新闻,七只鲸鱼在岸边搁浅,奄奄一息,上百名志愿者前往拯救。鲸鱼被视为海洋中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为何要出现这种集体自杀的状况尚不得解。电影出现了几处匪夷所思的镜头,例如天空忽然浮现了一条巨大的,仿似在翱翔的鲸鱼,房间里下起了不知是雨还是泪的水滴。空中传来了鲸鱼的长啸,像是悲鸣,又像是对看守员的示意感恩。鲸鱼搁浅,同类不顾自身风险上前营救,虽不是人类,却具有和人一样的灵性,即使前赴后继的死去也在所不惜。最后时刻,唯一一条存活的鲸鱼离去,在远方的海洋里鱼跃翻腾,是重生,是告别,看守员久久凝视热泪盈眶,观众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此时此刻,鲸鱼和人化为一体。 许多细节在二刷时得以发现,甚为巧妙。 首先是数字上的安排,最终的编号是1001,这个披着奇幻色彩的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不谋而合。葬礼过后随即而来的是婚礼,死亡迎来了新生。倾斜的街道,破洞的胶袋,散落的橘子,电线杆上贴着的竞选者留着神似独裁者希特勒的小胡子;竞选者海报的背面,竟然拿来当葬礼的印刷单,一正一反极具讽刺感。看守员张贴海报,狂风骤起,卷走了所有的印刷单,即使被印在背面的竞选者,也注定在历史里不能留下痕迹。 最初滚来的轮胎,镜头浮现的是孩子们的戏耍,再后来滚来的轮胎,跟着的竟然是年轻的“自己”帮忙,倒后镜和人物褪色的身影都暗示着这些是不合理的存在。还有那黑暗狭窄,宛如九曲十八弯的资料室,和迷宫一样的墓地,这些死亡气息越浓的地方,看守员却越游刃有余。“那些人”想置他于死地,他却能每次都在死亡的区域里化险为夷。逃脱时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到了边缘的几乎要跌落的玻璃杯,还有地板上捡起的鲸鱼耳环,丰富的电影语言里留下了大量遐想的空间。 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堪称惊艳。 四星半。

 2 ) 世界未离去,你呈现我

《遗忘诗行》的主线是生者如何铭刻无名尸被掩埋的荣光,然而仪式化无法回避一个事实:严肃的葬礼不过是精美的档案袋,记忆还是要封存。这条主线和马尔克斯的短篇《世界上最美的溺水者》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相似:无名尸的沉默与旁观成为村民寄托希望和肆意想象的最佳容器,并由此以起飞的速度改变着整个村子,在生者为死者送终这条线索之外划出一道平行线,讽刺的外壳下包裹着星辰大海的浪漫内核。比之小说,《遗忘诗行》所展现的这条线更加微妙。

电影中尸体并未频繁出现,死亡仿佛化身为几条狗:悠闲自得地躺在藏尸馆外的小广场上;于阒然无声的深夜瘸拐着躲避守尸人;在老人张贴葬礼通知时若无其事地经过;漫不经心地追赶运尸车。死之惨烈与生之悲痛在些狗不紧不慢的晃荡中得以稀释,透露出百无聊赖的滞缓感,使记忆所裹挟的生命细屑常态化。

有时逝去的噩耗以闯入者的姿态到来并不会让生者的情感厚度在瞬间坍塌,而是抽空失落的密度,让生活陷入一种不断徘徊的松弛状态。对存留事物的感知力如同影片中橙子的滚落,生者难以立刻察觉它的钝化。老奶奶寻尸无果后留下怅然若失的背影,关门拒绝老爷爷无用的安慰,摄像机所框定的细节既是生者情绪发酵的面包,也是其不动声色的咀嚼。但根植于悲伤冻土层的记忆不断攀爬,终会在合适的时候为阴影衔接上生命的稀薄亮光。停尸间里,老奶奶动容地轻抚无名女尸的头发,尸体因为重心缘故向老奶奶那边侧身。即便我们无从得知老奶奶女儿的长相,但这一动作仿佛使女儿熟睡的模样投射在死者脸庞。在老奶奶那里,填补是追寻者接受不属于她的被追寻者。

如果说老奶奶是亲人死亡噩耗的直接承受者,守尸人和掘墓人则是生死边界的巡游者。但频繁接触死亡并未使他们变得淡漠、麻木,对待消散的生命,他们始终保持着严谨又从容的姿态,对死者的尊重暗藏着反抗意识。在守尸人那里,有条不紊地安排无名女尸的归宿是“谋事在人”对晦暗宿命的默默僭越。影片把存放死者信息的档案室设置在地下,营造出迷宫般的窒息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死亡收割后无人问津,虽有档案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但终究不过沦为轻视生命或回避真相之人保存世俗权势的献祭品,即便是试图借助文字达到永恒的档案,最终也只是在黑暗中堆叠残酷的政治斗争、迫害及死亡。权势者无视生命价值,一味对弱者叫嚣,然而一旦站在档案室入口,遭遇死亡的拷问,恐惧与怯懦暴露无遗,位高者畏缩地退至安全范围,服从者不情愿地代替上级冒险,最终葬身于记忆的废墟之下。而被困绝境的守尸人却能借助微光找到通往外界的密道,这不能归于命运的眷顾。守尸人眉头紧锁、步态吃力,但在黑暗与未知面前,他毫不颤栗,仿佛对一切都了然于心。因其内心足够清澈纯净,它已然是一种安居混沌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渗透于影片有意捕捉到的日常细节:日复一日地在坡顶等车,遭遇恐吓之后回家沐浴静坐于浴缸,从蓝色水桶底部向上仰拍洗脸过程。安居混沌在这些细节中呈现为试图把生活过得富于秩序感和仪式感。

影片中掘墓人看似与守尸人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实际上更偏于自言自语。他收集死者的故事,但不单作为记录者,更是死亡的诠释者,诗化的讲述与箴言式的评论贯穿始终,成为电影注脚。“有的人轮到了死,有些人却连死是什么都不知道”,遗忘(完全的遗忘或遗忘里的遗忘)的面纱下是生之世界与死之世界的断裂,死的人没有故事,确切来说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曾经”。离死亡越近,对生之何为的体验也就越多。掘墓人传述死者的故事,力图缝合生死两界。当他把守尸人的经历纳入囊中,哀叹一千零一个故事后再也没有故事了,因为一千零一夜的结束是杀戮真正停止的时刻,化解的开始,但守尸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改变死者已死的结果。当他重新开始记录生者的故事,守尸人也在旁边,他们所共同展现的是此刻如何延续至未来。

影片中还有一个次要人物,即守尸人的盲人朋友。他直言葬礼上神父的失职,讽刺了大多数人对死者不过只抱以形式化尊重,无疑守尸人也看重形式与名义,但这种看重是内在与外在的一致,电影以喜剧化的方式将两者相对比。祷告前的静默等待被盲人打破,他自觉地取代神父,带领众人一起祷告。缺席者一直都有,但替补者会以各种方式现身,生之世界的填补与生者的呈现归根结底是生者对死者以及死亡的想象,电影中让人惊艳的鲸鱼画面看似是一种异象,如同亡灵世界传来的召唤,其实也是生者想象的结果。

电影中策兰的诗句“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不能只解读为行动对结果的挽救,更是生与死之间的来回呼应:死亡攫取了死者的温度,也偷走了生者的半个世界,死者便靠余下四分之一的心神去容纳四分之三的空白,呼吸逝者残留的气息。“我承载你”的同时你也在填补我,呈现我,最终离去的世界会循着消逝的痕迹和余音,以温顺的姿态围绕在生者前行的脚边。影片中的生者群像和开头掘墓人口中的死者一样,他们的前行放弃了目的地,改变与恒常都以死亡为身后的风景。

 3 ) 遗忘诗行:永不被遗忘的前行者

浅浅为遗忘诗行写一点感悟 示威者的被抛弃的尸体,在社会底层默默工作的守墓人,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比如需要出生证明才能入葬,主角被打后提前退休),交织成了现实。 抗议者们永远不会停歇的,他们需要自己的权利,当局的镇压也永远不会停止,他们同样需要自己的权利。 温铁军在《十次危机》中谈到,农村是危机转嫁的天然海绵,对映在影片中,社会的普通人们,或者说孕育出了反抗者们的顺民们,同样是这样的海绵,他们会平静地埋葬,同时也会真诚地纪念这些死去的人们,他们是社会惯性的最大组成部分,是鞭子下的绵羊,他们同样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也是代价的承担者。 对于一些人来说,生来是nobody,死去之后也是nobody,不过,你们大可舍身去做一些事情,历史可能不会铭记你们,但是,包容的人类族群会照顾好你的痕迹。

如若这片土壤所孕育的希望之花被掐断,花儿的尸体会被这片土壤无声的埋葬,这片土壤则会继续沉默着,并等待着下一次希望之芽的迸发。

 4 ) 死者永生

标题很容易联想到《寻梦环游记》中“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在我看来,仍然是一首写给生与死的诗行。

影片背景设于西班牙,主角是一位入殓房的老人。他熟悉生命,就像熟悉自己手掌上的每条纹路; 用天数来计算生命,以及那些逝去的故事。却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他爱这个世界远胜于他自己,更多的体现出他对生命的敬意。结合他对竞选通知函的不满以及翻看剪下来的报纸和相册,推测他的儿子就是在政治游行中牺牲的,在儿子死去后的日子,他常常会看见儿子,玩轮胎、浇菜地,这也和前面老人浇菜的场面呼应。

关于电影中频繁出现的鲸鱼:搁浅(其中一只被救治,另外六只没有存活,);去世女儿的耳钉掉落在地上;鲸鱼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影片中对于鲸鱼有这样的描写“得到救治的鲸鱼仍然在岸边徘徊;鲸鱼与同伴有紧密的联系,它们遭受同伴死亡的悲痛,如果死亡的是他们的亲属,他们会久久跟随,不愿离开”。老人对于鲸鱼的信仰或许来源于他和鲸鱼的相似,他与鲸鱼共情。

“遗忘的遗忘,才是真的遗忘”

“活着的人在给自己的故事寻找结局”

他不愿少女就这样死去“没有名字,就像那个冬天”

影片中最震撼我的一点是,同伴向他提了一句“但我还不知道你的故事”,于是提笔开始写下自己的生命,即使没有墨水了,也不停笔,他知道不会有人看,但还是在写,这是对自己的致敬,他自知无人在意,却对自己的生命庄严地告别。

影片中处处隐含着老人的生死观,祈祷死者永生,何尝不是弥补了现实中的遗憾?

反复出现的抗议游行和政治动乱,也暗含着导演对于在斗争中勇敢地挺身而出却不幸牺牲的年轻人的哀悼,这是一首写给奋斗者的诗。也隐藏着,在政治斗争中,普通百姓的无奈、无力、无助,而这也进一步塑造着人们对于死亡的敬意。

 5 ) 马小盐:《遗忘诗行》——献给无名反抗者的影像诗句

很多时候,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胜利者的历史。本雅明因此在《历史哲学论纲》里写道:“当下的统治者正从匍匐在他脚下的被征服者身上爬过”“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在本雅明看来,忽视了无名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的缝隙里亦填塞满籍籍无名者因争取自由而被湮灭的血迹。与本雅明所倡导的“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相呼应,”伊朗籍新锐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的处女作影片《遗忘诗行》,正是一部试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给人类历史上无名的反抗者打造一座影像丰碑的影片。


一位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一位喜好听死者故事的瞎眼掘墓人,一位运尸车司机,一位总在每一个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寻找自己因游行而失踪的女儿的母亲,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无名者星丛。他们活着,却被四处弥漫的黑暗的死亡气息所笼罩。影片开始不久,一个男子来墓地祭奠他的母亲,却在这庞大的国家墓园的死亡迷宫中迷路。他请求入殓房管理员带领他去寻找母亲的墓地,入殓房管理员却认出了他,亦道出了他为了生存,蓄意遗忘的多年前自身所犯的罪孽。祭奠者曾是一位因杀人而入狱的罪犯,最终却成为恶政的帮凶:他因帮助当权者掩盖秘密处死的政治犯的血迹,从而获得早释。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白发皑皑的入殓房老人,虽然是一个遗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老者,却是记忆的化身,他铭记反抗者的正义,亦铭记威权的血腥与帮凶的平庸之恶。


在年轻人游行抗议的非常时期,老人管理的入殓房因需要存放反抗者的尸体,而被暴力部门入侵,他们殴打、质询、捆绑老人。威权暴政惧怕民众对其所犯罪孽的目击。所有的眼光与看见,都是“违法”之物。在狂乱抛尸的第二日,老人发觉入殓房的冰柜里,留下一具无名女尸。这是“遗忘中的遗忘”,是权力机构疯狂抛尸中被遗忘的一具尸体。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就此成为《索尔之子》中的男主人公一样的人物:在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索尔执拗的认同一位死于纳粹毒气室的陌生孩子为自己的儿子,入殓房老人同样执拗的认同尸体冷冻室里死于反抗的无名女子为自己的女儿;老人和索尔一样,想给无名死者一个体面合法的葬礼;老人和索尔一样,想要通过死者之死获得意义,并使生者获得救赎。


老人找那位长达五年时间寻找自己失踪女儿的母亲要来出生证明,他给无名女子编写人生经历与死亡档案,他给她举行葬礼,他把自己早已购买而来的墓地作为无名女孩的墓地。就此,这位无名的反抗者,成了老人和老妇人同样死于反抗的孩子。那些被暴力机构像流浪狗一样血腥杀害、胡乱掩埋、没有名字、没有故事的人,在两位老人举办的葬礼之后,由“无名者”转化为“有名者”。


影片里有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空中飞翔的大鲸、雨水滴露的邮政大厅、深不可测迷宫一般的死亡档案室。海岸边七条大鲸搁浅的消息,遗落在地的鲸鱼耳环,从头到尾鲸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彼此交织。对人类而言,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屡次在海岸边“集体自杀”的事件,实在让人惊骇无解。科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之一是:鲸鱼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其中的一只遭遇危险,会向同类发出求救信号,别的鲸鱼因此会不畏死亡的前去救援。显然,影片的导演,对这一解释颇为痴迷。鲸鱼的救援是向死而生的救援。入殓房老人给无名女孩安排的葬礼,在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显然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死亡的无名女孩,与老人、老妇人、运尸司机、掘墓人这些无名者,皆是在危难之时,鲸鱼一样互相施予援手的同类。


整部影片对话寥寥,几乎没有反抗者与暴力机构的血腥的直接冲突,有的仅仅是侧面叙事:老人与掘墓人关于死亡的对话、老人与运尸车司机的对话,老人与寻找失踪女儿的老妇人的对话,老人与官僚上司的对话。老人的时间是最为古老、质朴、直观的时间,它以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来衡量,而非钟点、月或者年。时间对老人而言,是《一千零一夜》式的时间,他铭记人类生活的每一天。当身带隐秘罪孽的祭奠者问:“我多少天出狱?”他答:“2679天”。当官僚上司问:“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他答:“7686天。”由此可见,从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试图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死与生的1001夜般的循环式故事:老人和掘墓人都在计算着他们所挖掘的墓坑;掘墓人必须在聆听过死者的生存故事之后,才肯给他们挖掘;无名的死于反抗的女孩,占据的是第一千零一个墓坑。至此,一千零一夜式的死亡叙事已经结束,生者的故事就此开启。葬礼之后是婚礼,而婚礼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之一。


影片里也有很多讽喻性镜头:在相对开放期间回国的老父亲,直到临终之际,才能见到与他分别了十八年远在海外的女儿;葬礼邀请函的背面便是总统竞选的四处张贴的小广告——虚假民主的反面,即是被迫害而死者的的隐秘葬礼。老人无字而仅有划痕的书写与无处可寄的笔记本,都是身处压迫的所有无名者对暴政的反抗与铭记。虽然这是一部特意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影片,观众不知道故事发生于何时与何地,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昆德拉在《笑忘录》里曾借着男主人公米雷克之口言道:“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所谓的“遗忘诗行”,无非是为了从遗忘中打捞记忆,并铸造记忆。影片看上去与智利有些关系,但我想篡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想说:“不幸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人类所有的暴政都是相类的,就若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是相似的。在我看来,阿列热扎·卡塔米的之所以拍这部影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熟知他的祖国(伊朗)三十多年来渴望自由的民众艰难的反抗史。他想通过这部魔幻与现实互相交融的影片,给世界上所有被损害、被压迫、被侮辱,为了自由而付出生命或勇于付出生命的无名者书写一首影像赞歌。


无名的反抗者被湮灭的历史,需要所有人参与书写。电影导演亦然。正如这部影片开首的题词,那是德国诗人策兰的诗句:“die welt ist fort , ich muss dich tragen”,翻译过来便是:“世界已经离去,我承载你“。对蓄意被湮灭的无名者的历史而言,记忆,所有生者尚存的记忆,是最好的承载体。

 6 ) 一个拒绝遗忘的故事

在超级平淡到了过了头的舒缓叙事中,包括血迹斑斑的入殓房,我们可以想象影片没有直接呈现的可怕场景。

这部智利影片讲述一位看守入殓房的老人为一位在抗议中死去的年轻女子办一场葬礼的故事,这具遗体被军警在对其他11位遭处决的抗议者毁尸灭迹过程中遗落在停尸房中。

老人在试图完成此事过程中遭到当局诸多限制,当局试图让人们忘记发生的事。

鲸鱼搁浅的新闻及其奇幻画面穿插影片,最后,幸存的在死去的鲸鱼旁边游弋,拒绝遗忘。

影片摄影构图也较出色,尤其是片尾。

 短评

夐绝的诗意!越是非常的时期,越容易看到应景的电影。通片犹如在溺水后海马体缺氧神思混沌,但迷走神经的回路依然本能地向自己暗示着求生的情感信号。前赴后继牺牲身躯护卫巢穴的蜂群、长歌当哭依旧从容搁浅的鲸群……将记忆湮没在无垠宇宙中、蓄意屈服于磅礴暴力的人类,远不如那些向死而生的动物!

6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力荐

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记不了每个存在的故事和精确到细微的数字 影像是伊朗风 可是故事却充满了南美的魔幻主义 存在 死亡 政治 和世间的所有纷扰都在一方墓园中暗淡寂静下来 只有时间不会遗忘

7分钟前
  • doherty
  • 推荐

2018电影节@影城,智利乃至拉美残酷历史的悲鸣,淹没在逝去的年代里那些消失的身影,沉默在迷宫般的故纸堆,生如孤独游弋在深海的鲸,沉重悲切的呜咽,带来大洋深处的信息,为逝去的同伴迟迟不愿离去;影片细节讲究,墙上画也是鲸,屋门放的是守护与引导亡灵的阿努比斯之犬,反光镜所见如定格的老照片

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3.5;消匿于历史罅隙的微末个体,化身冰冷数字徘徊于尘埃档案,鲸鱼掠过的那抹天空颜色,最终停留于也曾温润鲜活的年轻躯体,符号意象纷繁堆砌;一出民族集体失忆症,如百年孤独中仿若从未发生的屠杀,马孔多四年多的雨意外降临,伊朗导演在南美的文学作品和土地滋养中,也获得神奇的魔力。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B+ / 荒漠中的诗无尽头,海边的鲸鱼马戏团,地下室的幻梦墓园,随风而逝的残影余像。玻璃窗分割复制,低机位掘土镜头,房间与冷柜的双重空间遗忘。一开始觉得堆砌感过甚,之后魔幻现实中的一切在不断呼应连缀中获得了诗意的合法性。80后伊朗导演处女作居然如此克制地拍出了南美奇幻历史气息?

1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独裁的手掌立在文明荒漠骇惶人间,反抗的尸体滞留历史殓房籍籍无名。掘墓人无眼,葬礼上看得见凶手;守墓人无名,材料里写得出姓氏。鲸鱼翱翔天际,寻找滩涂上搁浅的同类;老头举起明灯,探寻被遗忘苦难的典籍。孤身对抗荒谬系统,迟暮撬动集权大门,滚着轮胎的男孩倏忽长大,男孩唤作信念,浇灌记忆。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7.几乎没有迫害殴打的镜头,却无处在说残暴,有人极力抹去罪行,却抹不去普通人的记忆,而且这种记忆知道什么该遗忘,什么该永远都记得。几处超现实镜头不经意出现,却惊艳。缓慢的人物动作言语让记忆凝固。

17分钟前
  • jude_chen
  • 推荐

正直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却不会忘记在这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黑暗者会记得自己的姓名,却会忘记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影片很沉闷,语言很少,却是满满溢出的对暴政的控诉,对虚假民主的控诉。没有一滴血,没有一个直接的暴力场景,鲜血却溢出屏幕。

18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沙漠盛开的手掌,地上矗立的孤坟,鲸鱼在天空哀鸣,尸体于地下腐烂。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22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1.几处魔幻的场景太精彩,伫立沙漠的巨型沙掌和游弋在天空的哀嚎鲸鱼,惊呆我了;2.对于拉美历史的缺失丝毫不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3.地下的资料室犹如一个黑洞,想要探知,人就会被吞没消失;4.无论生前如何,死亦永恒;5.结尾搁浅的鲸鱼群,它们寻死。

2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沙漠盛开的手掌,天空遨游的蓝鲸,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佐杜洛夫斯基,魔幻现实主义后继有人。那些消失在独裁年代的人并没有被遗忘,纵使没有名字,但每个逝者都有一个故事。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细腻写实的伊朗导演遭遇拉美魔幻土地,混合的气质是另一番新的气象,成熟的影像风格和沉重的叙述完全不似处女作品。通片是超现实以及符号,殡仪馆的故事串联起家国历史,这部作品真需要导演现身解读,到底什么是超现实下的现实。用通俗故事承载碎片化诉求,鲸鱼搁浅的情感力量又将碎片拧成一股线.[B+]

3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8.0】感觉有点太刻意,不过摄影是真的美,随便截一张图都和油画一样,主角都仿佛油画里的人物一样,真是如诗如画。

34分钟前
  • FrozenElsa
  • 推荐

#Venice2017# 本届第二个五星!伊朗导演的处女作竟然是智利题材,有着极其精到的对政治话语的把握,遗忘、记忆、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在少言寡语的守墓人身上完美统一。处理极为节制而且形式感真是到位(超现实的段落多了点)。导演电影语言意识极强,前途绝对不可限量,好好发展成就不会亚于萨金塞夫!

3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遗忘里的遗忘,才是真正的遗忘。” 遗忘之尸,遗忘之诗。

4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BIFF# 伊朗导演的西班牙语片,生与死、葬礼和婚礼交织,好几个段落有阿巴斯的影子(起初不露脸的掘墓人、滚动的橙子和轮胎)。飞翔的海豚作为唯一的超现实元素感人。『记得忘记不是忘记,忘记忘记才是真正的遗忘。』

41分钟前
  • btr
  • 推荐

遗忘尸行【中字度 /s/1c2fFJQ4 码 sipt 小娟】

4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里,反叛者的故事注定要被掩埋。

5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伊朗导演Alireza Khatami的处女座。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费比西奖-最佳处女作奖

5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可能更多的人会留意到大漠中伫立着的“五指山”劫后余生,呻吟的蓝鲸划过天空,空荡的前挡迎着冷风,此类等等,魔幻现实往往就是将现实的一切罪恶化作触手可及的梦,让观者自己选择沉默抑或觉醒,伊朗导演的殇,穿过智利历史的痛,让世界另一头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镜像,也可能是似曾相识恶的平庸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