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宴

HD

主演:彼得·塞勒斯,克洛丁娜·隆热,Natalia Borisova,琼·卡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196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狂欢宴 剧照 NO.1狂欢宴 剧照 NO.2狂欢宴 剧照 NO.3狂欢宴 剧照 NO.4狂欢宴 剧照 NO.5狂欢宴 剧照 NO.6狂欢宴 剧照 NO.13狂欢宴 剧照 NO.14狂欢宴 剧照 NO.15狂欢宴 剧照 NO.16狂欢宴 剧照 NO.17狂欢宴 剧照 NO.18狂欢宴 剧照 NO.19狂欢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原来是场塔蒂模仿秀

影片一旦在内容上涉及对好莱坞的制片体制或明星制度的讽刺或抨击,就很容易受到戈达等人的推崇,或被巴赞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被闻名遐迩的“电影手册”选入为电影史上一百部最美的影片之一,那仅仅迎合了法国人的反好莱坞嗜好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要极大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狂欢宴》显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因为,这是一部由知名美国导演爱德华兹,杰出英国演员彼得塞勒斯合作拍摄的向法国喜剧大师塔蒂致敬的电影——尽管实际上,它远远称不上二人中任何一个的代表作。

简短的引子部分虽与致敬无关,但也绝对迎合了法国人的胃口。一位来自印度的行为古怪的二流演员,先是扮号兵搅乱了场面宏大的战斗戏,接着又误打误撞炸掉了剧组辛苦搭建的城堡(这场戏几乎被完整借用到影片《憨豆度假》中,但在细节上有所丰富和加强)。两场戏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对追求奢华布景与紧张刺激的大场面的好莱坞电影发动的攻击。

刚刚被愤怒的导演开除出剧组,便阴差阳错地接到了他的死对头也就是那部影片投资人的派对邀请函。他自然如约赴宴。而赴宴时所开的那部古怪的三轮汽车,虽单轮被改置到了后面,但行驶过程中所发出的规律吭咔噪声,还是使人马上察觉到它与《于洛先生的假日》的那部老爷车的渊源。

塞勒斯所塑造这个角色无论是在肤色吐字发音还是行为举止都与宴会中的其他人格格不入。而这种角色塑造风格,也正是塔蒂在他的系列作品中试图通过雨伞烟斗风衣以及沉默寡言垫脚走路所追求的。当然,塞勒斯并没有完全复制对方,他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的自身原有的喜剧风格。塞勒斯有着极具特色的语言天赋,他可以学若干国家口音的英语(在《粉红豹》中法语口音,本片中是印度口音)。同时他也是影片的绝对的戏剧焦点,正是他的漫无目的的四处闲逛才将宴会中的所有角色串联起来,产生各自的喜剧情节。当然,最重要的,他是几乎每个“破坏”活动的始作俑者。而相比之下,或许是身兼导演的原因,塔蒂并不喜欢把自己的于洛先生变成核心。他更喜欢提供一种强调场面调度和全体演员共同参与的民主式的喜剧风格。

男仆,是除塞勒斯所扮演的主人公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他同样是仿照塔蒂影片所打造出来的。《于洛假期》中始终不知道默默叨咕什么的中年伙计,《欢乐时光》中过度自恋而屡屡误事的年轻招待,很明显是角色的原型。但或许是出于配合更具破坏力的塞勒斯的目的,导演将男仆的戏份大大提升——其中就餐一场戏中,他的风头甚至明显抢过塞勒斯。而此人的偷杯嗜酒也不再仅仅是释放轻松诙谐的个人嗜好,同时也承载了更重要的戏剧功能。可以说在影片后半程,没有他宿醉后的鼎力“相助”,塞勒斯根本制造不了那么的大动静。

片中其他角色表现的较为平庸,没有在这场塔蒂模仿秀中找到各自应有的节奏。但其中有一个人还是值得说一下。塔蒂的影片里经常会出现一位对行为举止古怪的主人公表示理解甚至好感的女性角色——《欢乐时光》的美国女游客,《我的舅舅》的房东女儿,《于洛先生的假期》的漂亮小姐。本片自然也少不了这样的女人。而碰巧的是,这位可爱的姑娘还是个法国人。而更巧地是,她还是个坚持原则不向腐朽堕落的好莱坞制片人低头妥协的法国女演员!这极具针对性的一褒一贬,使得本片想不进电影手册的百大经典都难。

影片核心的宴会部分总体上是在模仿《欢乐时光》中餐厅桥段,但也融合了其他一些经典塔蒂影片中的元素。例如将军豪宅中的中央控制系统,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的舅舅》于洛妹妹家的现代化家居和可控的喷水池。只不过本片中的这个水池更大更深,能够制造的麻烦也更惊人。另外,塞勒斯尿急时所遇到的那只小狗,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安插进去的。或许是导演爱德华兹受到了《我的舅舅》中可爱的流浪狗的启发?但效果似乎并不好。

 2 ) 看来只有狂欢才能冲破资产阶级的压迫

    话说我没怎么料到会看到一部好片,在刚看开头时,只是以为会是一般的喜剧片,或者至多是卓别林式的讽刺喜剧。但故事的进展远远地超乎我的想象。再看看这个Blake导演的粉红豹系列烂片,真是想不通那些俺认为好的地方真是他有意为之的么……。而且Peter Sellers也很赞,据说他会n国口音的英语,这回的印式英语倒是见识了。

    电影最让我惊叹的,是对狂欢的描绘。这让我不得不想起巴赫金(别说我掉书袋啊)……禁忌的形成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的,历史的,而对禁忌的突破当然也可以有n多手段。历史从来就是布满裂缝滴……,当然闹革命很勇敢,可是代价也很大,示威静坐看起来也还成,但这方法很笨。其实好的方法要由适当的人来用才行,不可能叫个啥都不懂的土鳖去搞后现代的戏仿吧?戏仿就是很聪明的办法,大家都掩着嘴笑,看你拿我怎么办?解构也行啊,语言是褒义的,意思却是尖锐的。这些都是文化上的方法,狂欢也是啊。虽然狂欢不会起到一个釜底抽薪的效果,但至少很high啊,在高压环境下,要high一下是多么不容易啊……。俺之所以觉得这片甚好,就是它对俺们的借鉴意义,中国没有酒神,但有元宵七夕啊。用这些文化上的方法,只要一寸一寸地往里推进,俺还是相信未来是光明滴……

    然后俺就突然有些开窍了似的,想到n年前看的一部叫《地下》的片子,嘿嘿,是凑巧怎的,也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呀,还有最近的《太阳照常升起》……,两部都是狂欢得紧呀,两部都是对某种集权社会形态的描绘,两部片本身都很high。狂欢与禁忌,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恩,先按下不表,来说说这部影片中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说这部片子是完全按照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拍的也毫不为过,眼见着片子中毫无逻辑的东西一个接一个的出现,眼见着情节朝着越来越荒谬的方向滑去,导演愣是见死不救,不但见死不救,反而火上浇油,不断地往里面添加猛料,最后把一个虚伪的、无聊的、奢华的、毫无创造力的资产阶级小宴会搞成了一个印度移民随意捣蛋、青年大学生室内游行、酒鬼服务生发酒疯的无产阶级大联欢!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景象啊!资产阶级费劲心思所装饰起来的伪高贵、伪高雅、伪高明都被狂欢情绪冲刷的一干二净。据说在群体中人的情绪是不能自控的,是会随着群体的情绪起伏的,而群体的情绪又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情绪的放大,而是n个个人的指数式叠加,这可能就是狂欢的心理学基础吧。话说60年代正是红色浪潮风起云涌之时,这时候即使是最中立的人也会被感染得很惨吧……

    恩,资产阶级的政治专政在60年代虽然受到很大冲击,但最终还是在风雨飘摇中存活了下来,并且吸取教训,升级自身,最后基本转型为虽然也代表资产阶级的,但更多的,是长成为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一种公共政府。但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是不那么容易就被改造的,因为它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肌体中去了,对于它的批判,在20世纪后期达到高潮。电影当然是一种伟大的力量,20世纪后半叶任何一个电影浪潮,都包含着对它所处的整体社会文化的尖锐批判……,额,貌似跑题……

    其实这么老旧的一部片子,西方的各种环境也大变了,说它还有啥意义捏?恩,俺是觉得这片是我最近最大的收获,不仅电影语言上很独到(应该说成是对各种笑料的冷处理非常独到),更要紧的是,它所体现的某种精神,可能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短评

这厮太无语了,一开始炸了大布景都还有情可原,可到后来就成了故意捣乱太讨厌了,反倒显得众人对他比较容忍,我知道谁在我家这么贱招我肯定也要掐死他。。。

6分钟前
  • 一朵Faye魚
  • 还行

彼得塞勒斯的独角戏,前20分钟笑破肚皮,亨利.曼奇尼的音乐就像为电影和塞勒斯的表演度身定做一般。

1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很出色的影片。据说是史上第一部由演员自由发挥搞笑场景,导演完全通过镜头来控制现场表演力和场景效果的影片。并且当时恰逢影片主演peter罹患抑郁症,这是剧组特意趁他状态比较好时拍摄的一部喜剧。大师果然是大师,爆发力和现场感非常好。

13分钟前
  • salutvivi
  • 力荐

疯狂闹剧型喜剧,欢乐极了。

1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7,过誉了的嬉皮电影,除开彼得塞勒斯的印度口音外,其实拍的很一般,但是反好莱坞迎合了法国佬的口味,入选法国人的《电影手册》百佳也就不奇怪了

17分钟前
  • 皮陀
  • 还行

7。Sellers的个人秀,印度人扮的挺象。

19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最后才是狂欢,充满泡泡的房子。男主竟然是英国人,口音好像

21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印度口音很像,也比较好玩。但看了这个跟粉红豹,我觉得编剧跟导演的三观有问题,我不喜欢。

23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较差

2014.09.13.重看。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437418874/

2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整部电影就是一首即兴自由的爵士四重奏。

3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简直就是playtime派对戏的加长放大版,神狂欢

36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全程代入主人家,看得我快窒息了

38分钟前
  • Chaall
  • 还行

8.5/10。①如简介所写:一名刚到好莱坞发展的印度演员因在片场笨手笨脚而闹出的各种搞笑,以及他为了在宴会上弥补错误而闹出的更多啼笑皆非。②笑点层出不穷(比如洗大象导致满屋泡沫那整段),但宴会调度地不够清晰太混乱,而且主角的性格不够讨喜(甚至有点讨厌)导致有些笑点较膈应。③很会利用固定镜头制造尬聊式笑点。

43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7.6/彼得.塞勒斯操着一口印度英语毫不违和,最后竟然说要回去喂阿普(他的猴子)~真想去片场跑龙套。

44分钟前
  • 异度恋
  • 还行

Peter Sellers是老处男和憨豆的爸爸

49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用一个“串场”的三流印度演员讽刺了好莱坞名流们的业余生活。赛勒斯扮印度人有板有眼,尤其是口音太惟妙惟肖了,印度人和牛仔明星的桥段特逗,形似卡汀娜的女演员更是神来之笔。曼奇尼的配乐也给电影增色不少。ps并不觉得是赛勒斯的个人秀至少醉酒服务生绝对抢了不少主角的风头。

50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有些地方还是很好笑的 醉酒服务员演得很到位。后面玩脱线了 估计不会收尾所以只好乱搞一气

55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还行

"Wisdom is the province of the aged, but the heart of a child is pure."

58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爱德华兹和彼得·塞勒斯也就这个水平了吧,后半段真是浮夸

6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那时候的喜剧一格格的设计得那么精致,要疯又可以疯狂到不行,太嗲了。

1小时前
  • bayer04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