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原著,心中的愤懑之气无法纾解,就像原子弹在体内爆炸却没有宣泄口。这些在我看来几乎都是无解的存在。
无解一:霓虹国的校园暴力充斥学生中间,不是被暴力就是施暴者,根本不存在旁观者,因为今天你旁观,明天你就会成为被胁迫的施暴者或是被欺压的被暴力者。而影片的直接罪犯前原直巳,就是一个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不去向老师学校反映,因为肯定是无效,或者被同学欺负更严重;他也反抗不了,谁都不可能是叶问,被“圈踢”时一个打十个。他唯一求助过父母,而只担心工作的父亲前原昭夫,单纯片面要求他坚强,向男子汉,而不给出方法,就如同“神风敢死队”一样,去死就行了。所以,他的性格扭曲为去侵害更弱小者,在他们身上补回自己的尊严。这种恶性循环在日本成了无解的。也成了本部作品本片的最大的死结,也是悲剧的缘起。
无解二:夫妻不平等的地位。日本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在几乎所有日本作品中都有详细的描写,甚至于2、3个人的电影中无数人妻啊、办公室啊都是以此为题材的发挥。这就埋下了夫妻双方祸根,还有大男子主义、工作压力大等叠加,本来能交流的事情因分工不同而成为迈不过去的坎。妻子所有心思都放在家庭,因为这里是她的战场和“示范田”,不允许别人指手画脚,用影片里女主人前原八重子的台词来说,前原昭夫从来不关心家里,他没有资格来举报犯了杀人犯的儿子。而这句话也直接戳中了丈夫的内心,忽视子女教育,忽视夫妻交流,一切恶果就要自己品尝。
无解三,婆媳化不开的仇。这是所有家庭的矛盾,很多时候无法解决,因为一边是养育自己的血亲,一边是彼此吸引的爱人,两方斗争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无法调和与解决,有的只是妥协或者老死不相往来。本片中的媳妇前原八重子和婆婆前原政惠一开始矛盾并不深,都是秉持这自己的理念而勉强相处。两个妈妈都在心里想,为了儿子,我忍。而忍让不能解决问题,最后肯定是出现爆破点。本片的爆破点就是母亲的阿兹海默症。人老了,肯定各种疾病缠身;片中的婆婆前原政惠还和死去的老公一样都是患有阿兹海默症。本来要照顾母亲的儿子,把这个担子扔给了本就不想干的媳妇,而媳妇和婆婆不同的价值观、金钱观让这个担子越来越重,最后,在孙子前原直巳的犯罪面前压断了!
这么多无法解开的结,让这部剧充满了痛苦和纠结,试问每个人带入各自所处的角色,都会是一地鸡毛。每个人都深陷其中痛苦挣扎,不能原谅别人,也不能与自己和解。让一个本来可以幸福的家四分五裂,亲情沦丧。这出悲剧警示所有人,也拷问所有人。
党事情发生,丈夫想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报警。一心问了儿子的母亲,魔怔般不放手。儿子因为人格发育失败而追求另类的解脱,这种发泄让世界从根子上愈加黑暗。两个家庭就在校园悲剧的预谋下失去一切幸福。而老年母亲甘愿牺牲,又心存不平的伏笔,在新参者加贺恭一郎的步步紧逼、抽丝剥茧下给了观众心灵的重击。影片的表现没有书中振聋发聩,情感累积远没有书中压倒骆驼的稻草一般惊心动魄。这一点《嫌疑犯X的献身》结尾处的那声嘶吼,《新参者:祈祷落幕时》结尾女儿含着泪水扼死父亲的痛苦,可以说是把东野圭吾小说中关于犯罪心理的集中引爆,表现到了极致。
作为家庭伦理小说远大于推理小说,东野对人性的挖掘才是读者和观众最大的收获。
本文有剧透,慎看!
看过《新参者》电视剧和《祈祷落幕时》之后,对加贺等出场的主要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影评扣一分,扣在情节上的拖沓,明明可以更早地讲完故事,却做了太多的铺垫,以至于观影前中期有点乏力。另外,对加贺观眼识人这方面表示,有点太神了点。
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边看也边带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加贺看似闹僵的父子关系,因何而起?结束了没有?怎么结束的?
加贺原谅了父亲,还是说是对父亲做出的,对另一半晚年感同身受体会的成全?
这层关系究竟与案件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前原昭夫看似可怜多一点的家庭顶梁柱的背影,是如何被一点点侵蚀无踪而变得憎怜交加?
前原母亲疏远了前原,真的仅仅是因为儿子与媳妇的不孝?还是跟加贺的父亲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仅仅只是一个案件?还是对日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剖析与挖掘。加贺与父亲、加贺的表弟一家,前原与母亲、妹妹大森春美一家,还有就是前原的一个小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社会经历,相似的感情波动。前原老母对前原的爱和前原夫妇对儿子的爱形成反差。爱该如何正确的表达也成了这部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影片还说出一些细微末节的现象。孩子在学校受欺凌,父亲的做法却让直巳的欺凌变得更为严重,还失去了孩子的信任。那么问题又来了。父亲的处理看似没有问题,但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欺凌的本质呢?还有一个现象,也就是本案的真正动机,仅仅是手办钥匙环之类的同人饰品,使一位未成年人产生了杀心。孩子的成长也许早已脱离了当今大人的想象,“电脑不会用?”被小看了吧(电影前部分的片段,女孩娴熟的操作与偷笑,竟成了本片的讽刺)
除了对故事本身的很多思考之外。我对老戏骨杉本哲太的表演感到惊叹,他表情的变化显得自然不做作,他在演的时候,我也时常去想,如果我跟他一样的性格,在遇到这样的事之后,我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热爱工作的工薪阶层前原,在决定加班,并接到妻子的电话之后。第一个想法,是逃避!妻子说要他赶紧回来,回想一下,前原的回复是,我现在不想回去。为什么叹气以后,直说出不想呢?是因为对家庭破碎不堪的逃避,这也为人物塑造做了铺垫。当妻子的语气变得急躁,前原的表情与回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想了解究竟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紧急事情”。当妻子不要长期照顾前原母亲的妹妹大森春美过来时,杉本哲太演出陷入沉思的样子。
当回到家,先是无关紧要,看上去确认并未出什么大事的样子。顺着妻子的说法,举着手电看向庭院,见到尸体的一刹那。镇定变成了惊慌,惊慌过后,再次确认又变成了恐惧,最后思考回归理性,决定报警。但当妻子说出是儿子所为时,又是一连串的心理变化,最终在矛盾彷徨中,还是顺从了妻子的想法。
其实,一开始,我猜测前原是否让自己去顶罪,然后跟《嫌疑犯X的献身》一样,最终精彩骗过所有人,却因未痴呆的老母亲揭发了所有的事实。但这样就平淡了许多,而且对儿子的洗礼也不够。后面的结局处理还ok,人性了一回。
在看这个藏尸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漏洞百出,还在想,这是东野的本子?看来没错,对于加贺来说,找到铁证是分分钟的事情,关键在于怎么做才能完成对犯人的救赎。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甚至一场真人秀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专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然而,观看多了之后,大脑往往会变得更加惰性,事情为什么使然,他为什么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记得小时候看到一部电视剧时,经常指出电视剧这不对,那个不合适,或者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加上自己对结局及过程的猜想。而后来呢?仿佛只剩下,舒舒服服2个小时的思想放空的享受。
冥想告诉我,连你肢体不做任何事的时候,思路都不要停下,飘到更远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童话悖论一般,整点钟声响起,魔法都消失了,可为什么水晶鞋的魔法没有消失,这样的思考一样。
虽然是一部悬疑犯罪片,却融入了很多个社会面和价值观,令人有所感、有所思。
一个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和缩影,亲情又是维系家庭的粘合剂,教育更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滋养品。养不教父母过,母亲自私和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父亲逃避责任、懦弱退让的性格弱点,让他们的家庭陷入了危机,自食其果,放眼看来,这样的家庭不是一个两个,应当警醒。个人还觉得,前原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很注重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他懦弱的性格弱点,这也是他在与妻子一起生活后蜕变的根源,但凡和妻子有争执或不同意见,哪怕明知是犯法,都可以被说服,不能坚守底线。
若仅是因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犯罪恶果的情节,多有叹息和社会无力感,并不能精彩和深刻。全剧的高光时刻在于加贺警官一次又一次让前原有机会承认错误、遵从内心的虔诚忏悔,获得救赎,也满足了他母亲想要挽救儿子的愿望。加贺说,“所谓刑警,并不是解开真相就天下大吉,不仅仅要抓住犯人,还要拯救案件相关者的心灵。” 这是让人心里泛着温暖的文字。
再升华一部,加贺没有在父亲临终前陪在他身边,不是没有孝心,而是尊重父亲的选择。如何对待家人,爱就先要学会尊重。下棋太妙了,不见其人,但见其心、其意,写的很玄妙,倒像是中国道家思想里的“无与有”的相生相成。
大爱无声。
本来想看看评论,平复一下我看过这部剧之后愤懑的心情,但是影评里却没有一篇认同的。
这是一篇充斥着男权,以男人的眼睛观察的家庭伦理剧。
警官知道自己的母亲出走孤独死去,却不想深究这是什么原因。悬念扣在最后,他是为了让父亲达成孤独死去的愿望。作为警官的父亲,辜负了自己妻子他想赎罪,为了得到心灵的安慰,又把自己的儿子放在了不孝的境地里。从年轻时辜负妻子,到死去时使自己的儿子见不到即将离世的父亲,他用自己的固执伤害仅有的两个亲人。而把自己不多的温情,给了妹妹以及妹妹的儿子。这是紧扣自己一生想拯救“别人”的主题吗?只能是家人之外的人,家人绝对不行。
警官的形象,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源于对父亲导致母亲孤独死去的仇恨,然而最后却是他想成全父亲,以让父亲在孤独中去死的方式成全他。然后在死去的父亲的尸体旁满脸释然的看着他,再抒发一下感受,好像获奖感言。我想问,真实的人类,这样的行为不可怕吗?我了解你成全你,所以你孤独的去死吧。这样的观念就是尊重吗?他怎么确定,他的父亲最后时刻没有想念这个唯一的儿子,不是因为曾经的承诺而后悔,既然是自我惩罚,那么父亲一定是痛苦的吧?这就是日本人能围观至亲切腹而感到宽慰的民族精神吗?我理解不了,也不愿意被灌输这种观念。
犯罪的孩子,他有十三岁了,是什么导致他一遇见问题就尖叫呢?所谓母亲的溺爱,又表现在哪里?是没有严厉的管教吗?显然不是,他的父亲管教过只是管不了,到最后父子间基本毫无交流。母亲提供了爱,却没有提供教育,父亲提供了管教却没有让孩子感到重视和爱。畸形的家庭,痴呆的奶奶,不归家的父亲,温婉而有求并应的母亲,学校的欺凌,无法宣泄的爱好,把一个孩子逼疯了而已。
父亲的角色,有人说他懦弱,但是他确实为了自己的儿子做了绝对不会做的事。在他记忆深处,有自己那个温婉的母亲,简直就是目前家庭的翻版,他的父亲的角色也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有老年痴呆的记忆。他就是自己儿子渡过青春亲成家立业后的样子。
妻子是被黑的最惨的角色,溺爱孩子,教唆男人,仇恨婆婆,被所有人无视或者仇视。但是她难道不就是年轻的婆婆吗?爱孩子没有错,她只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丈夫的角色缺失,整个家庭都是她在操劳啊,养育孩子,照顾婆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睡,她已经不堪重负自己都要发疯了。这中间丈夫做了什么?丈夫对自己的婆婆说,妈你吃糕点千万别让八重子知道!他在干什么,在告诉自己的妈,你在这个家吃个东西你的儿媳也会生气的?这是离间计吗?妻子承担起了家庭所有的责任,既是叛逆孩子的母亲,又是操持家务的主妇,还是伺候婆婆的儿媳。然而全剧从始至终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这个愚蠢女人的嘲讽,既愚蠢又不孝,歹毒,她有罪……
婆婆是妻子变老的样子。这一生溺爱自己的孩子,老了又不得不照顾老年痴呆的丈夫。她爱她的丈夫吗?完全看不出来,说她被冷漠的对待了,那么她自己呢,是不是也是冷漠的一部分?孙子杀人时她是家中唯一的成年人,她在做什么?在假装痴呆。没有人深究她到底对这件事知道多少,有没有看见垂死挣扎的女孩,没人关心,只因为她老了,所以可以装作痴呆的样子享受全家围着自己转的待遇。说她想尝试丈夫的感受?她的丈夫是真的痴呆了,不是假装的。当她看到这个家一天天更冷漠下去的时候,她想到的是做什么呢?是自绝于家庭,因为你们冷漠,那么从始至终一脸面无表情的自己难道就不冷漠吗?看着儿子不愿意回家,看着儿媳焦头烂额,看着孙子叛逆她做了什么吗?没有,因为她老了,可以安心的放逐自我了,除了年轻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有真心,她难道不是这个家里最无情的人吗?女人的愚蠢,从小小的容易被引诱的女孩,到成为别人愚蠢的妻子,最后熬成冷漠的婆婆,这是女性的悲哀。
这部剧,我无法知道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但是却看到了真正冷漠的一家人,由始至终,从前一代到后一代的循环往复。深处其中,没人更无辜。
感想:1,如果是班普是妇女之友,那么加贺就是街道办大妈;2,黑木明纱是我的嫁❤;3,田中丽奈也是我的嫁❤;4,阿部宽更是我的嫁❤(喂你够了吗!
冲着直已这样的小孩满大街欠抽加一星,原著党再加一星
诚意SP
呃,催情戏
母亲的良苦用心啊... 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都去切腹吧!
大叔骗眼泪好讨厌>"<
没看过小说,不过真觉得新参者这系列不错的说。虽然这SP的重点是亲情吧。P.S:为了儿子让养育自己母亲去死的人自己先死一死如何。不过,黑木这角色存在的必要到底是啥,还有去扫墓这一点感觉是有点多余……
黑木明纱请放过加贺吧……
就无比痛恨直巳和八重子。一个变态废物点心,一个毫无是非道德观溺爱儿子的无能母亲。
没能力教育孩子就别生出来害人了
老演员就是演得好~ 内个小孩儿他妈太纵容孩子了 = = 这样的家长教出来的小孩怎能不长歪?!
红色的手指,深藏的母爱。病房的将棋,对弈的父子。
大逆不道!
1.看着看着以为是电视剧呢;2.日本人一贯的说教方式;3.都快成类型片了
看得好憋屈,那对夫妇上不敬母下不养儿真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
深厚的亲情,大概只有在看东野圭吾的推理作品才能让我如此动容…
选角的胜利。看了小说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再看片子,仍然觉得人心可怖。还做不好称职的子女,就不要轻易为人父母。从溺爱子女到谋悖母亲,一家人的悲剧之源看来只在一念之间,其实早就在历年的错失当中了。
案件有点儿简单,加贺恭一郎与父亲的关系也能猜到。知道了松宫修平的手表和青山亚美的墨水笔的来历。
黑木明纱,请你不要再出现了好吗!
两个大叔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