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美国版

HD

主演:娜奥米·沃茨,蒂姆·罗斯,迈克尔·皮特,布拉迪·科贝特,戴文·吉尔哈特,博伊德·盖恩斯,希博汗·法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2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3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4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5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6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3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4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5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6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7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8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19趣味游戏美国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趣味游戏美国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治(Tim Roth 蒂姆?罗素 饰)和安(Naomi Watts 娜奥米?沃茨 饰)带着儿子和爱犬来到城外岛某别墅度假,原本美好的假期却被两个不速之客破坏。两个打扮拘谨,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敲开乔治的房门,向他们借鸡蛋。安热情地接待他们,然而鸡蛋一次次被有意无意打破,他们的电话也被碰倒水中。安的忍耐到了极限,命令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  年轻人非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开始对乔治一家展开毫不留情的折磨与屠杀……  本片荣获2008年少年好莱坞奖一种视角最佳男主角奖(Brady Corbet)。尘封的抗战记忆广播罗曼史天山的红花金婚2007隔壁的女人回火2约克女巫会维琴河第二季天使之城1998飞鸭向前冲恋文1953陈翔六点半 第七季喋血长江一触即发钟汉良版阿拉斯加日报坏头发全球风暴在大雪封闭的山庄里死亡挑战行动紅衣俠女钢铁黎明傻春剩女约瑟芬心理追凶第二季检事霞夕子~无关系的死~马歇尔西河恋歌大奥明治篇SP:幕末的女人们ONEFOUR:饶舌魂不死女巨人复仇记1958二小放牛郎熊猫回家路协议某年某月某日2003最后一封信鬼吹灯之巫峡棺山燃烧的青春拆弹倒数好汉花荣致命钥匙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猫捉老鼠的冰冷惊悚

猫捉到老鼠后往往不会一下把它杀死,会欲擒故纵慢慢地玩,直到把老鼠玩的精疲力尽自己也索然无味后才把它吃掉。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主题,没有残忍的虐待,没有喷涌番茄酱的人为血腥,没有时不时吓你一跳的恐怖音乐,《趣味游戏》就这样慢慢地玩慢慢地陪你度过这揪心的2小时。导演是获得过金棕榈大奖的德国导演,电影是翻拍于自己十年前的旧作《大快人心》,据说导演这次的翻拍是全方位的翻拍,从布景到台词到走位,是朵奇芭。不知他同意何在。女主角是沃茨,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当年她在《金刚》中的表演就很不错,很有东方婉约似的美,耐看。这部电影中的情绪转变也是丝丝入扣非常完美。男主蒂姆罗斯,感觉他除了《海上钢琴师》里衣冠楚楚外 其余我看过的电影都不那么在意外表,这个倒霉丈夫也不错。两个大反派一个是81年一个是88年,81年的这位翩翩美少年长得一副欧洲人的精致面孔,彬彬有礼,乍看像个纯真的天使,谁知是残暴的魔鬼!看的你恨不得冲进银幕把他们撕碎!一场四个鸡蛋引发的血案:开场快乐的一家三口开车拖着小船去自己的度假别墅,夫妻玩着欢乐的猜歌游戏,音乐是正统的歌剧。当片名用红色的字体突然跃在银幕上上伴随着刺耳尖锐蛊惑人心的烦躁音乐时我不禁吓了一跳,一切回归平静,电影中几乎再也没出现过音乐 ,只有在追杀小孩时反角又播放了一次。全片没有炫技的镜头技巧,不靠骇人的视听音效,电影就这样凭借演员的精湛演技步步紧逼的对白台词将这一家人和观众慢慢拖入无底深渊……富有阶层有美丽的度假别墅,优美的风景,殷实的生活,脱离了繁华都市去这里陶冶情操,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当女主跑出来向人呼救时只有空旷的街道,也许那一刻她向往的是拥挤的都市。儿子被杀,女主费力起身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掉吵闹的电视,再欢乐的节目再刺激的赛车在失去儿子的那一刻带给自己的只能是深深地聒噪。而两个男孩要的是什么?没有要钱,只是吃了一点东西,没有强暴风韵犹存的少妇,只是让她脱掉衣服打赌身上有没有赘肉,没有残忍的虐待,只有一枪爆头。那他们要的是什么?猫玩老鼠最终吃了它得到快感与满足,这两个男孩一样,有评论说他们是精神病人,这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无法理解他们的心理,导演创造这个角色的用意何在我不得而知。这个世界是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病态思维,什么都不缺但灵魂的丧失价值的沦丧已极为普遍,这两个角色身上投射了社会病态的思想。道貌岸然的背后是一匹嗜血的狼!ps:换个三防手机很有必要。 电影仿佛是反角与观众的互动,也就是说在电影镜头中,演员突然出戏,眼睛转向摄影机,对着观众说话。现实与虚幻银幕与画外结合最经典的是《杀人回忆》,那部电影根据未侦破的真实案件改编,影片最后,警察经过当年案发地方在排水管查看,一个小孩说前段时间一个叔叔也这样看,警察忙问他长的什么样,小孩说长的普普通通(即犯罪嫌疑人毫无明显特征),一脸茫然的警察对准摄像机(即观众)结束了电影。这个结尾很震撼,似乎在盯着观看这部电影的罪犯说:你是谁?你在哪里?《趣味游戏》与有这种邀请观众共同见证罪恶的样子。三个死者都是干净利落,我内心是很喜欢这种表现手法的,就像《毒战》中枪杀警察,一枪毙命,没有多余的废话。看到抗战片临死还要交个党费写个遗书啥的,弱爆了!最难以形容的是女主角的死,被绑在船上,坐在两个反角中间,反角之间对话,手臂轻轻一拂,没有多余的表现,女主石沉大海。没有反转,没有类型片高潮,一切看似简单,却挑战了一切,杀人,就是这么容易

 2 ) 《趣味游戏》:遥控器就在你手中

   ■入评理由:看哈内克如何翻拍自己的惊悚经典,两个版本只挑其一,试问你会如何选择。

  ■片名:《趣味游戏》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蒂姆·罗斯、娜奥米·沃茨

  ■上映日期:2008年3月14日(美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当观众介入电影叙事中并为之抓狂时,哈内克正在一边冷笑。如果可以的话,你应该先看完片子再来读下面的文字。

  一般导演不会轻易翻拍自己作品,那会透露两个信息,一是创作能力的下降下滑,二是纯粹考虑商业等因素。像年初过世的市川昆,翻拍二十年前的《犬神家一族》用以纪念。就整体来说形同神似,但气韵已经不在,翻拍致敬还是留给后来人完成更为靠谱。

  好莱坞翻拍其他国家的影片、收购剧本改编权的行为多如牛毛,但原出品国的导演一般会拒绝一导再导的机会。惊悚片、恐怖片是好莱坞所感兴趣的一大门类,大概是美国观众比较不经吓,也可能是被血浆流的重复东西吓过太多,感官麻木。不同于日韩恐怖片的神鬼说和因果报应,美国观众还处在既好奇又半知不解的状态,现在迈克尔·哈内克投入这一行列,是选择了重翻自己的惊悚经典,相当有趣。哈内克选择得意作《大快人心》,更多是上一段说的第二种考虑。美国版本用上英语对白,选用熟知演员,无论上映还是发行,面向北美观众没有门槛可言,这是最实际的理由。

  哈内克的《大快人心》参加了1997年的戛纳电影节,影片属于好坏评价两极分化的那种。一些观众爱不释手,另一些观众恨之入骨。比起2005年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躲避》(《隐藏摄像机》),《大快人心》的镜头并不沉闷,叙事节奏有很强的观赏性。不幸的是影片也会触发观众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真是讽刺。更讽刺的是在于十年之后,《趣味游戏》在严格意义上全盘翻拍了《大快人心》,粗心的观众除去演员阵容和对白语言,在镜头衔接和画面片段上找不出差异,所以即使下面把《趣味游戏》换成《大快人心》一起并说,其实关系也不大。

  西方有种“好人文化”,举个简单例子就是搭便车,恐怕东方的路人结伴都没那么容易,东方人更有城府。好心帮人反而引狼入室,不设防线结果凶手大驾光临,《趣味游戏》的故事由此引发。简单说它是四个鸡蛋引发的惨案,发展成为一则惨绝人寰的灭门血案。凶手蓄谋已久,伺机连环作案。他们的犯罪不是如何高智商耍手段,还没有爆发什么冲突,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主动权,然后用趣味游戏的形式进行下去。

  导演哈内克也有安排了铺垫,埋设了伏笔。开头亨德尔、莫扎特高雅的古典音乐到约翰·佐恩暴躁疯狂的实验音乐,转换没有任何过渡。路过另一户人家时夫妻的神情异样,其实都不是平稳自然的状态,原因在于这个故事有鬼。突然闯入的年轻人,身穿白色球衫,手戴白色手套,名字分别叫做彼得和保罗(《圣经》里的名字)。

  殷实富裕的中产阶级,有别墅有游艇,目睹度假中的三口之家遭受噩梦,不能简单归为不自主的仇富劫富、批判中产阶级。只是难道就没有人心存侥幸,为何偏偏选中他们?影片的人物设计和剧情编排都有完整严谨的参照体系。更细致的进行分析,人物外型上两个女主演都是传统的金发美女,确切说是金发家庭主妇。这样的外形选择是有意义的,金发看作是高贵纯种白人女性的,她被受虐折磨,就是对欧美观众最好的挑衅。按照这样的思路(如同娜奥米·沃茨在《金刚》里的女郎角色)。如果有亚洲版,这个带有浓厚母性意味的主妇角色将会以另外一种柔弱面貌展现。

  《趣味游戏》的故事其实一点都不有趣,也确实很容易引发众怒。两个年轻人看上去彬彬有礼、出言谦逊,脑子里想的却是客气地折磨死你。趣味游戏没有逻辑,没有见招拆招。只有单方面的配合,不配合就给你颜色。影片的编剧成功在于俘获了观众,他把观众摆放在一个尴尬的、被嘲笑的地位上。如果观众希望目睹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拒绝噩梦的到来,《趣味游戏》的致命打击效果尤为明显。故事没有产生正剧或悲剧的效果,开放式的结尾处两个年轻人继续逍遥作案,观众只能彻底放弃抵抗,如同安娜一样被抛溺湖中。

  两部电影的结尾如出一辙,都是年轻人直视画面外,紧盯着观众的定格镜头。显然观众在这部影片里被不知不觉地安放在了互动的位置上,尽管观看影片的途中,他们可以出戏入戏,却没想到被导演使了坏主意。

  借助无处不在的媒体,是谁在渲染暴力。一边批评着暴力,一边放任它的肆虐。人的内心就是个矛盾体,厌恶暴力,却不能真正阻止它的发生。人与人的暴力无可避免,他们通过一些场合,又寻求着暴力所能带来的另一种快感。《趣味游戏》就干脆让暴力的发起人来自精神病患者,衣冠楚楚的看客,都是他们施加暴力的帮手。

  没有任何预期准备的观众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冲击,即便他们坐在银幕前面,并非真的参与其中,或许还可以幸灾乐祸。哈内克的思想理念超前,就在于他利用观众之余还狠狠地开涮了他们,将第三方的非真实移借到本体的参与上。他关注公然藐视道德,用一个遥控器批判了媒体和受众。哈内克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他自己如何免于暴力的侵害?事实是他的迷恋比谁都深。他作品的暴力都是压抑中爆发出超强的震撼力,《钢琴教师》或者《躲避》,都有无可逃脱的血光。如果不需要这么深入的剖析,那《趣味游戏》依然是一个可怕的惊悚片,用来虐待和恐吓观众。

  一定要说些轻松的东西话,十年过去,手机的防水功能有没有进步呢?如果包含有手机品牌的软广告,大约手机厂商会第一个跳出来抗议。仿佛有了一个不进水的手机,四个打不碎的鸡蛋,《趣味游戏》故事就可以重来一遍,好人可以消灭坏人。遥控器在你手中,扔掉它,不要参与这场身处其中的恐怖互动游戏。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0958505&pgn=C&ppn=3

 3 ) 被游戏的是我们

《趣味游戏》对观众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有趣的电影。
这是一个黑色幽默?
或者,这是导演的一个趣味作品?
与很多暴力惊竦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实际上并不那么直面血腥,而是用中镜头、家具的遮蔽和声音提示等方式来侧面体现情节的进展,由观众的想象对内容进行补充。同样,在刻画人物的情绪和挣扎时也掺与了这样的手法。拉远了观众与场景的距离、减少了刺激画面对观众的冲击力却激发了更多的想象。这样的摄影手法让我觉得相当高明。
但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会觉得它比很多充斥着鲜血碎肉的电影要更令人如坐针毡。
两个年轻人身穿白衣及休闲舒适的短裤和鞋子,他们戴白手套,他们温文尔雅。但他们要你进入一个恐怖的“游戏”的时候,你无法说不,也无法赢得胜算。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机灵的小男孩会带来转机的时候,他被爆掉了,满墙的鲜血;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被打碎膝盖的男主人能带来某种挣扎的奇迹时,他也被爆掉了——实际上在电影里他受的苦难最多:被球棍击碎膝盖、被痛打、被刀刺,最后被来复枪近距离射杀。
当观众们以为那个倔强的、由《金刚》的女主角扮演的女主人在多番努力后会有一线生机的时候,她被一个轻松的动作推下了水里,从此沉溺。
整个过程里凶手神定气闲,完好无缺,只是弄脏了洁白的手套。他们又敲开了下一个别墅的门:借鸡蛋。
甚至在观众们为其中一个胖脸凶手被女主人夺过来复枪开枪轰杀而庆幸“好歹还掰掉了一件”的时候,另一个年轻人竟然用遥控器的后退键就能把剧情改变成——女主人没能抢到枪,而原先被一枪轰掉的胖脸也安然无恙。
这个时候观众们都目瞪口呆:遥控器!这是什么玩意!我不禁去检查我的电脑以确定是不是我的播放器的功能出了什么问题。
但剧情就是这样,规则就在那两个年轻人手里。即使“玩家”一时令庄家损失了,庄家也可以倒退,重来。但玩家不可以。玩家的下场就是在受到百般凌辱后死去。
那么,这个电影到了这里,很明显并不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在玩一个游戏,一个导演与观众间的游戏。观众们一直猜想着转机会在哪里而人物会以什么方式得到拯救,但到底被嘲笑了——根本不会有转机,之前的一切希望都是可笑的。
接近片尾的部分,两个凶手在帆船上的对话透露了某种讯息,似可揭示导演的另一个用心。我看的版本的翻译比较烂所以不原文复述了,建议各位自己去琢磨一下,比较有意思。

最后我还想说,主角一家的悲剧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女主角的求生精神可谓强韧,甚至被凶手戏谑为“奥林匹克”精神。但她个人的奋斗乃至全家的努力都不能使命运有所转变,更无法对一个即将受害的家庭提供任何助益。如同先于主角一家被害的邻居一家,他们在被胁持的时候都放弃了求救的最好机会。如果他们都能在邻居出现的时候奋然呼救,那么即使自己一家不能得到拯救,或能使下一个受害家庭免受荼毒。
我不是鼓吹人们要做舍己为人的英雄,但社会里往往人们的利益是相互勾联的、共同的,耽于自保也许带来的是整个群体的毁灭。在私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无法得到救赎的孤岛。

 4 ) 一部前途未卜的“犯罪片”

    当我看完《趣味游戏》时,感觉相当不趣味,一脸痛苦的看着女友一脸痛苦的埋怨我,“怎么找部这样的片子给我看”。是呀,我怎么找出这样一部极度阴暗的“恶”电影看,而且还能坚持看完?只能说导演太坏了,他在片中不停的找些苗头让我怀着后面“爆发式复仇”的希望,然后有阴险的将之掐灭。跟这部片子比起来,表现犯罪的片子都不能叫“犯罪片”,这样让观众感到被侵犯了的片子那才真是彻底的“犯罪片”,导演Michael Haneke正是导演这出罪行的罪犯,我只能带着恶心的承认,从技术层面上看,丫确实有一手儿。

    是呀,我为什么要找这样的电影看,因为本片就是导演精心制作的阴谋,首先要让你上钩,所以,看看演员表吧,沃茨,那可是《金刚》中让一只能把纽约掀翻了的大猩猩动情的迷人女子呀,有多少粉丝可想而知;蒂姆罗斯,一部《海上钢琴师》让多少人为之动容,1900的魅力当然不可低估;而迈尔皮特呢,想想《梦想家》中那阳光而文艺的青年,怎能不让人期待。事实上,这已经算一个相当主流的演员阵容了,光看这个阵容已经让人对本片有足够期待。那么,看看导演呢,虽然通过简介不少人会发现其趣味独特,特别本片的原版已有“恶名”,但是毕竟这是美国版,在拍片尺度上,欧洲电影通常比美国更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片会经过改良成为一出恶人嚣张一时,受害者最后揭竿而起,痛快复仇的故事。带着这样的期待,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开启本片,由此中招儿,开始了被导演耍的历程。

    本片的恶人犯罪模式属于两人联手,一主一从模式,看过美剧《犯罪心理》的观众对此应该不陌生,有一集两个人以小狗被车撞为借口进入他人家庭行凶的故事和本片很相似,对此,电视剧里面已经对其做过分析。本片开始也是一副安乐祥和的气氛,一家三口前去度假胜地度假,其乐融融。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从表面上看,几个鸡蛋引发的惨案。我喜欢自己定义些电影类型,本片我定义为“导演观众对抗型”,导演似乎就是摆明了要把观众当作假想敌,跟观众过不去,将观众引向一个他设下的圈套,然后收紧绳索,让观众愕然,他还哈哈阴笑。本片极力渲染着在“恶”面前人的无力,片子从借鸡蛋入手,热心的女主人帮着看似熟悉的邻居派来的人,但是却由此陷入灾难,这是似乎在嘲讽人的热心,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哪怕他号称跟你熟悉的人有关系。接着是一家人面对恶人的无力,看本片,很多观众的感觉都是干着急,为什么妻子在面对一次可以向邻居求救的机会时眼睁睁看着希望离她而去,哪怕可能她为正被一个恶人守住的丈夫担心,但是她那时的那种顺从还是让人看着揪心。而本片很讽刺的是,在一个家庭面对恶行时,我们通常希望的是丈夫挺身而出,妻子拼命保护孩子,而本片我们看到的却是,丈夫表现的最为疲软,妻子显的也是患得患失,倒是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反抗力,开始了这个家庭最有力的抗争。

    当抗争出现时,我想本片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观众怀着这种想法时,导演一定在一旁鬼笑着。孩子抗争着,却发现试图求救的邻居已经遇害,向恶人举起枪又发现子弹没了,反而又给恶人提供一样凶器。而妻子借两位坏蛋外出时逃出后,当担心遇上他们返回而错过一辆路过的汽车后,怀着期待去拦下一辆时,却发现这次才碰上了恶人返回的汽车,看看这个情节设计的是多么冷酷的讽刺。导演还有意留下些小线索让人上钩,比如开始丈夫下船去查看家中异样时,将一把刀留在的船舱中,后来,当妻子被两位恶人挟持到船上后,我还自以为看出前面的线索是为了妻子捡起小刀,挥刀将嚣张的恶人刺死,结果倒好,她倒是发现小刀,但是在用小刀切割捆绑的绳索时,被恶人发现,她的求生欲望还被对方讽刺为“奥林匹克精神”,结果很干脆的被扔下船淹死。

    本片最荒诞,也是导演最坏的一个情节设计在恶人让妻子选择丈夫的死法上,当恶人中比较精灵的那位得意洋洋的问妻子是将丈夫用刀捅死还是用猎枪击毙时,妻子猛的拿起猎枪向另外一人轰了一枪。这一刻,让我颇有酣畅淋漓之感,来了,复仇的时刻来了,妻子将变身复仇女神,将剩下的一个也击毙。但是,接下来是精灵的混蛋抢过枪,竟然拿起一个遥控器,将本片“回放”到妻子举枪之前,而此时妻子再次试图举枪时,被他发现并夺下,一次复仇竟然就这样被回放然后剪切掉了。见鬼,我这是在看《神奇遥控器》吗?怎么会这么扯淡。导演就是这样有意为之,他以这样一个情节告诉我们,别做梦了,不要以为恶人都是傻瓜,都是那些喋喋不休罗嗦,等着受害者有机会反抗的草包。本片这里渲染着一种恶的强大和随意,随意到可以颠倒黑白,转变时空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恶,你怎能不万念俱灰,然后出离愤怒,何况片中的恶人还不时对着摄像机的位置,也就是观众挑衅性的说话,这就让人更加抓狂了。

    所以,我看本片被骂的很惨,不是因为这片拍的本身多烂,演员演的多糟糕,而是其中表现的观点让人崩溃,怎么人性可以这样恶?怎么反抗可以如此无力?很多时候,我们期待银幕上的恶人被惩罚,恰恰因为现实中,我们了解太多惨案的事例,知道面对恶,我们确实常常无力,常常只能事后补救,惩处恶人,但是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不可能如片中那样倒带(所以,片中恶被惩罚时,反而可以倒带,这就令我们更加愤怒),何况还有很多人逍遥法外。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完美的解决犯罪问题,不能有效惩处一些恶人横行,所以,银幕上,才有蜘蛛侠、超人们上天入地,才有小人物面对恶行的令人痛快的反抗,这是我们的安慰剂。而《趣味游戏》中,导演却以一种基于现实的荒诞来打破我们的期待,这就很难让人爽快了,本片是否会如现在的口碑一样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很难说,要知道,《发条橙》、《天生杀人狂》、《索多玛120》这些片子可也是臭名昭著着出世的,当然,现在你可以跟我说这些片子有什么反极权,讽刺媒体之类的社会意义,但是任何电影问世后都有个被解构、分析的二次创作过程,如《趣味游戏》这样的电影正是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大家愤怒的声讨它的观点,但是正是这样扩大了对它的讨论,很难说后来,这部片子会被解构出这样的一个模样来。

    或许,在郁闷中,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的积极些,虽然片中对恶人的反击被“倒带”了,但是我们知道在现实中“倒带”不可能发生,说明我们面对恶仍然有胜算。片子末尾,两个恶人又到了一家人门前去“借鸡蛋”,我们知道又一轮善恶之争开始了,之前的故事让我们对之感到悲观,但是,连环作案通常有失手之时,或许就是这一次。我强烈建议《犯罪心理》制作方跟本片导演Michael Haneke谈谈版权问题,接着这个郁闷的故事来一集,让电视剧中那班抗击罪犯的大拿搞定这俩混蛋,给我们一些安慰,也算是给大量观众添堵的Michael Haneke“良心发现”一把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bbf70e080709d935e824886b.html

 5 ) 很缺德,但很有意思

剧本不错,没有生造的千钧一发和故弄玄虚,也就无所谓漏洞百出,比较可信。
镜头站在两个匪徒这一边,很邪恶(比如Naomi Watts最后被推下船的镜头,十分轻描淡写,重点则放在两个歹徒继续的对话上),善恶分明的观众会感觉到很强的敌对情绪,看到结尾处肯定绝望了,因此喊烂片是情理之中。
在对匪徒的表现上,人物近景和面部特写用的比较多,特别在有施暴情节的地方,因此对演技的要求绝对不是那些戴着面具的连环杀手能够办到的(可以说Michael Pitt的表现很到位,他的几个和观众互动的镜头也很提神)。暴力动作发生在镜头外,主要通过声音来表现,比通常那些血淋淋的画面更尖锐,更有张力。
其他人物方面,主妇角色对于受惊女皇Naomi Watts来说算是轻车熟路,Tim Roth的受气包角色也很可爱。

尽管这片让我很受用,但是我的措辞还暂时不能表现得过于狂喜,因为这是一部翻拍片。虽然导演没变,但是我的成见是:啥东西移到美国来就会变味。所以在看完原版之前我还是决定就这么小小地赞叹一下,说不定原版惊喜更大。

 6 ) [轉] 這真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快人心」的「趣味遊戲」

這個電影我剛看完時(德版)並不懂,但是仔細回味了一下,突然發現這真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快人心」的「趣味遊戲」。導演的高明在於,他早已摸透了觀眾的心,知道觀眾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但導演就是要反其道而行。觀眾在這部電影裡永遠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情節,永遠被導演玩弄於他的FUNNY GAME,每一次情節走到較有希望的時候,隨之而來的都是失望,甚至在大逆轉的時候,導演還要用一個超現實的遙控器……似乎是在觀眾臉上扇了兩個大耳光。導演對觀眾情緒的把握到位讓人佩服。我把這片推介給別人,很多人看完都跟我說不知想講什麼,看得很生氣。

然而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恰不在於它「講什麼」,而在於一種更本質,不需要用文字去解釋的東西,那就是感受。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場遊戲(不是比喻,是事實),一場只要參與就輸定的遊戲,參與的方式就是投入情感。導演十分精確的製作了這場遊戲,它精確到了遊戲每進行一段,你的情感就能達到導演想要你達到的程度,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而暴徒每次對著鏡頭的挑釁,就是導演在引誘你接著玩下去。在玩的過程中,觀眾總以為自己會贏,主人公會贏,「小孩總不會死吧」,「女人總不會死吧」,「這裡有伏筆,最後總會反擊吧」,「怎麼可能邪不勝正呢」,「電影怎麼可以這樣拍呢」。然而直到最後片尾標題出現,才知道自己真的輸了。

至此,我實在是對他五體投地了。經過了這場GAME,我很生氣,很憋屈,就像被人將頭摁進了馬桶的水中。不得不承認,導演你贏了,贏得大快人心。

我想起大衛林奇所說的,我十分贊同的一句話:「電影應該自有其道理,而不需要用文字去解讀」《大快人心》就是一部不用文字解讀的,自有其道理的電影

另外,《大快人心》是一個絕妙的翻譯,如果不是碰巧,就是翻譯者對此片理解十分透徹

轉自此片德版(VC上翻為《恐怖遊戲》,美版為導演自己翻拍的)評論:

我們大多數人都看過各種各樣的恐怖電影,也知道很多關於恐怖片的定律,但德國的恐怖電影《FUNNY GAMES》似乎就是為著顛覆這些定律而拍攝的。

影片的開頭,正如我們常見的電影開頭那樣,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去別墅度假,父親與年幼的兒子在河邊裝配他們的帆船,主婦在廚房忙著做飯,這時候一個長著可愛胖臉的鄰家青年上門借雞蛋,他溫文爾雅,而在整部電影裡他和他的同夥都保持著這種溫文爾雅,在"苯手苯腳"一次又一次打翻雞蛋,並把女主人的手機碰到水裡之後,他們依然非常客氣地堅持要借雞蛋。

這是他們的陰謀,也是他們娛樂的一部分,同時導演似乎也成了他們的同謀,耐心的讓女主人慢慢變得不耐煩直到怒氣衝天,在父親出場之後,他們同樣面帶著微笑著激怒了他,並理直氣壯地用高爾夫球杆殘酷地敲碎了他的膝蓋。

這可憐的一家三口,斷了腿的男主人和兒子小佐格都成了無計可施的人質,他們被當作暴徒的遊戲對象,遭到肆意作弄,在客廳的沙發上,兩個暴徒繼續溫柔地和這一家人聊天,有如朋友到訪那般友善,他們提議打個賭,12個小時裡這一家三口都會斃命。而其中的一個暴徒,居然把頭轉向了鏡頭,直接向觀眾發問:"你們認為哪邊會贏呢?你們一定是站在他們那邊是吧?"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在大多數類似暴力事件的新聞報導中,並不會像好萊塢電影裡那樣,受害的主人公會百折不饒,最後總有個英雄式的逃脫。暴徒會得逞,就像在這部電影裡,一家三口被殘酷地一個接一個地干掉,在結尾,兩個施暴者興奮地進入了下一個受害家庭的門。編導很清楚觀眾在觀片歷程中的反應,觀眾曾經受過什麼樣的熏陶,觀眾會有什麼樣的期望,在一個半小時裡,他們技術嫻熟,富有預謀地折磨著每個看電影的人,正如兩個暴徒整晚肆意羞辱和折磨著那可憐的一家人。

在電影裡,編導明顯站在施暴者那邊,"娛樂性是很重要的"他們不是立刻殺人,而是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一面不斷給三個受害者製造逃脫和反撲的機會,一面有條不紊地扼殺了所有的機會,直到暴徒得逞。在最後的一次反撲中,女主人趁他們不備,拿起槍令人快慰地打死了胖臉青年,接下來出現的場面相當滑稽,另一個暴徒跳起來大叫"NO,NO!"他瘋狂抄起桌上的遙控器,把情節快倒了回去,在女主人伸手去拿槍的同時,他有力及時地制止了她。

相信幾乎所有的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都毛骨悚然,會產生極大的不快,而遙控器情節揭示了"暴徒"身份的另一個暗指,那就是觀眾。編導自鳴得意地進行著他們的funny games,在強姦完觀眾後向他們直接發問,這是你們想要的嗎?究竟是誰導致了影像暴力的充斥?是你們的偷窺和感官的需求,還是……

 短评

我气住了。因为愚蠢令人愤怒。片子简直是逻辑灾难。一家三口求生意志之薄弱,性格之懦弱,求生手段之弱智,都达到一定水平、一定境界了。已经令人发指了。已经死有余辜了。极品弱智。

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趣你味的!

9分钟前
  • 熊仔俠
  • 较差

如果是很羞涩的人跟你搭讪,你就要小心了。他们可以突破自己的阻障跟你主动说话,说明他们后面藏着更大的秘密。

10分钟前
  • 珍珠大爷
  • 还行

节奏太慢,剧情也很一般,看起来又闷又无聊

11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居然是哈内克的……不可思议这是什么恶趣味啊~还以为是个故意搞怪的年轻人,故意让人堵心,然而居然是他拍的?!前半部分一直吐槽,C让我耐下心好好看,中后段逐我突然get到他的点了,之后就开始享受起来——完全的“反套路”,彻彻底底的颠覆常规,打翻你所有的期待,对着观众掀桌子,就跟大男孩朝观众挤眼睛的笑一样,就是在跟你玩一个“趣味游戏”。而且玩儿得太狠了,节奏都玩上了,一开始就是想烦死你然后彻底把你抓住。就连他翻拍自己这件事都已经很“趣味”了。要命的老头。

1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或许是因为暴力的本质和观众对暴力的猎奇欲永远不会改变,这部十年后的翻拍除了手机的出现外,与原作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迈克尔·哈内克:“过去十年里,一切还是那样,所以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需要增加或者改变的东西。”

17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差的出奇!sb到了极致! 愚蠢的惊人!

20分钟前
  • 陶陶四
  • 很差

这部极致暴力的片子抽了我这暴力狂一巴掌。michael pitt太棒了。

22分钟前
  • 力荐

《趣味游戏》告诉我们:别呆在家里,会有熊孩子来捣乱;《伊甸湖》告诉我们:别出门,会遇到熊孩子整你。总结:熊孩子真可怕。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这片真牛B!看得我直郁闷了两小时,最后还要给它打5星,真他娘的不讲理!

29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无高潮的游戏

30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让人心生战栗的结尾!

35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又是一部玩弄观众的片子!

38分钟前
  • 邹小樱
  • 较差

特意用恐怖片笔触伪装成娱乐片,第四堵墙在影片中的断裂是哈内克嘲笑观众的企图,令观众陶醉在这种猛烈的偷窥和施虐中。美国版原封不动照搬德版,和范桑特的《惊魂记》如出一辙。

4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以這種規模重複自己有什麼意思呢

44分钟前
  • Février
  • 还行

“倒带”的场景只是那种想法的另一个例子。在最后,电影中所有的重点就是你,观众,在一开始就可以停止这场恐怖的灾难,只需要按下停止键,但是你没有,你继续观看电影,即使他们早就告诉你将要发生什么。

47分钟前
  • CATЯINA
  • 推荐

哈内克对人性之恶的揭露无人能及。观看这部电影,是一种极端的体验。能够摆脱这种暴力圈套的人寥寥无几,佛陀算一个,耶稣算一个,或许还应该加上甘地。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四个鸡蛋引发的血案

51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你可以变态 但请不要变态得如此无聊

55分钟前
  • 背包上学上成驴
  • 较差

【B】一开始以为是用变态攻破人性的片子,后看才发现我想多了,纯粹是哈内克自己拍着好玩的。

6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