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

HD

主演:科林·摩根,安娜·钱斯勒,菲尼克斯·布罗萨德,乔尔·弗莱,杰克·罗文,内森·斯图尔特-贾瑞特,艾丽·肯德里克,杰西·卡芙,Michèle Belgrand,James Lailey,乔安妮·豪沃思,亚历克斯·洛威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本杰明 剧照 NO.1本杰明 剧照 NO.2本杰明 剧照 NO.3本杰明 剧照 NO.4本杰明 剧照 NO.5本杰明 剧照 NO.6本杰明 剧照 NO.13本杰明 剧照 NO.14本杰明 剧照 NO.15本杰明 剧照 NO.16本杰明 剧照 NO.17本杰明 剧照 NO.18本杰明 剧照 NO.19本杰明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执子之手,却不能与子偕老——记『本杰明·巴顿奇事』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大团圆的结局胜过悲剧,所以你就不难理解奥斯卡评委青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更胜于【本杰明巴顿奇事】(虽然客观点说,前者也不完全是大结局。)于是前者横扫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后者却只拿了个安慰奖(最佳视觉效果)。

的确,后者的化妆师简直到了出神入化以假乱真的地步,所以当你看到布拉德皮特从白发苍苍满脸沧桑的老头变成眉清目秀英气逼人的年轻人,当你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回忆往事的凯特布兰切特的时候,一点也不会觉得突兀不当,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最佳视觉,呵呵。

我想,我还是会被这样的电影感动,用倒序的方式,以回忆的名义。那种时光的交错感,缓缓移动的长慢镜头,看似漫不经心却意味深长的电影对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大片场面,只是轻轻地讲述一个故事,这样的电影会慢慢走进你心里。

返老还童是很多人的梦想吧,但也许大多数只是想变得年轻而已,而不是真的颠倒年龄。逆流而行的生长方式实在是异常恐怖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因为你不得不看着身边你爱的人一个个从你的生命中离去。

本杰明生下来被父亲当作不祥的“怪物”而丢弃,善良的黑人姑娘收养了他,给他取名本杰明,她相信这是老天赐给她的一个奇迹:我肯定这个孩子在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就是一些人想看到的那种奇迹。他的确是一个奇迹,在神父的祷告之下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生命的力量让他忘记了医生关于他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死亡预言。

后来他还遇见了很多的人。有个他不记得名字的老太太教他弹钢琴,告诉他弹琴不是看你弹得有多好,而是你对于你弹的东西有什么感受。这其实就是在为你自己演奏音乐。

当本杰明第一次遇见黛西的时候,她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而他是个满脸皱纹看似70岁的小男孩。黛西说,你跟我见过的所有的人都不一样。他则委屈地回答,我并不像我表面一样老。一见钟情式的奇特邂逅,像是前世牵系命中注定的缘分。

他爱她,她也爱他。只是那是的他们都还太年轻,不懂得守护爱。于是不断地相逢又错过,就像世间无数的平凡男女一样。他也遇见了不同的女人。让他破处的妓女,比他年长的露水情人和游泳能将...而她是个天生的舞者,享受着充满无限掌声,鲜花和荣誉的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享受着她一厢情愿地以为属于她的那种幸福。

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他们生命岁月中交叠最接近的那一段。年近不惑的他和她,再一次相遇的时候,旧情复燃一发不可收拾。他带着她坐船沿着海岸线旅行,他们结婚生子,像每一对如胶似漆的恋人一样,幸福总是相似的,所以那么轻易地被他们的爱感动,这是我们似曾相识的情节,不管是电影,还是生活。

在舞蹈教室的镜子前,49岁的本杰明拥着43岁的黛西轻轻地说,我想记住我们现在的样子。那一刻我是真的有一种心醉的感觉,因为以后,她的皮肤会变得又老又松弛,而他会长满脸的青春痘,他们再不会像此刻一样如此接近,时光将颠覆一切。

于是他狠心抛下妻女,在黎明到来前偷偷离开。他去了印度独自生活。他不忍,也不能陪伴她们终老。他等女儿还记不住他的时候离开,不想让她再次承受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人生。爱,却不能在一起。

再一次重逢,她已经是容颜老去的中年妇女,他却愈发地年轻起来,成了阳光的青春少年。你为什么要回来?她无奈地叹息。他或许只是回来看看她们生活得怎样。她已经重新结了婚,生活恢复了平静,她跟丈夫女儿介绍他,这是个远房亲戚。他或许真的不该回来,他让她再一次欲罢不能地陷入,一生的挚爱,她怎么能忘记他?

后来的后来,情节如想象的一样,年华老去,她已然成了端庄的老妇,他则变回了一个小男孩。只是他失忆了,不再记得她的模样,她的名字,甚至不再记得他们曾经沧海的爱情。

再再后来,他作为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平静地死在了她的怀里,不知道那最后一刻,他们俩眼神交会的那一刻,彼此读到了什么。

她在病床上让女儿读他的日记,揭开了这个藏了几十年的秘密,读完的时候女儿已经泪流满面,而她也在风暴来临之前悄悄离开了人世。

执子之手,不能与子偕老。


曾经沧海,恍如隔世。


  
  有些人 就在河边出生;
  有些人 被闪电击中过;
  有些人 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
  有些人 是艺术家;
  有些人 游泳;
  有些人 懂得纽扣;
  有些人 知道莎士比亚 而有些人 是母亲;
  也有些人 能够跳舞
  Some people, were born to sit by a river.
  Some get struck by lightning.
  Some have an ear for music.
  Some are artists.
  Some swim.
  Some know buttons.
  Some know Shakespeare.
  Some are mothers.
  And some people, dance.




                                                BY/顶楼@090227

 2 ) 时间的史诗

      我不知道别的人看完这部电影的情况,而我的情况是流泪倒抽筋,激动到抽风,迷恋到再看了一遍这个3小时左右的电影。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好电影。去年这时候《老无所依》就给我这样的激动,今年换了你——david fincher的《本杰明奇事》。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是一个时间题材的痴迷者,因为对于人类而言最无法违抗的就是这个荒诞无情的外部世界,在这无情中最无情的两个就是——大自然和时间,而凌驾于大自然的无情之最就是时间。我是一个萨特“存在主义”的信奉者,也就是默认了这个世界是无逻辑可循的、荒诞的,存在主义认为只要通过人类的自由选择就可以解放自己,实现自己,创造自己。而在这个经典中存在着一个逆势力,这还是时间。时间是最高的主宰,每一个存在着的个体都无法忤逆时间,我们都是被动的,对于时间来说,我们的选择也是无限局限的——悔恨,展望和依循。在《本杰明奇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对时间的深思,对时间的赞叹和对时间的无奈。甚至从一个角度来说,电影传达的对时间的理解可以称得上是“时间的圣经”。
      
      在开始我的理解前,我认为要解释一下我对时间的定义,时间除了它本身的含义外,还兼具一个载体的作用,这样就是生命和回忆的产生,所以在阐述电影中的时间理论是,时间可能和生命以及回忆有同等的含义。
 
一。时间是单线向的
     电影的主角本杰明是荒谬的世界的一个荒谬的产物,他生来就是一个老者,有一身的老人病,与此相对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蒙昧的,一如其他的婴孩。也就是说,在别人的身体与思想不断成熟抑说老去时,他的思想不断的成长而他的身体不断的年轻,这就是他最大的悲剧,他和时间逆向地活着,但是他不得不遵守时间的单向法则。我想到了小daisy的话,“火鸡是鵻类,但是它却不能飞,真可怜。”这就是对本杰明的怜悯,他是个孩子却没有孩子的外表,在对世界好奇的岁月里,他要忍受身体对他的桎梏,明明是个孩子却要被说成老人,这是浸溺在矛盾中的悲剧。
    但是他必须这样活下去,别人是自由落体,他是自由抛体。无论是从起点走向终点还是从终点走向起点,时间总是单向的推进。作为自然产生的例外者,本杰明注定要承担悲剧,承担这忤逆时间神圣的统治的惩罚,他和黛西在生命的中间相遇,他们炙热的碰撞,然后被时间无情的扯断,所幸他们的牵绊没有被扯断,他们用另外的方式一起走向了属于自己的“终点”。当变成婴孩的本死在了黛西的怀抱里,当黛西听这本的回忆录慢慢的离开人世,这一切也许不是我们期待的,但是这是在这个悲剧最好的结果。


 
二。时间是不可逆的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关于黛西在法国车祸的原因解释表现了对于时间人类无助的态度。正如本的旁白“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碰撞的轨道上,我们却浑然不知;无论他是意外发生抑或蓄谋已久,我们都无能为力。”没有人可以改变时间,时间是不可以逆转的,我们只能面对和承受,我们乐意天真而乐观的称其为机缘,巧合。无数次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总是希望那一个不可能的“如果”,但是我们在说出这个词的时候也注定了我们的不可能,我们不可能使时间倒转,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修补自己的那个过失,这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对于时间如果我们力图改变,我们得到的永远不是我们要的答案,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修改弥补得到的会是巨大的震荡。而在电影之外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我们更是无法改变和掌控,但这就是生活,时间这个强大的主宰的力量是生活的神秘和魅力的关键之一,“生活是无法预测的,在一系列交错相叠的人与事中,没有谁可以掌控它。”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而在我们经历了之后,我们也永远不能对上一刻做些什么。
 


三。时间是永不停止的
     本不断的年轻,其他人不断地老去,或者离去。生在了养老院,经历了最多的就是死亡,来来往往的主客在这里等待自己生命的尽头,本活在这一片宁静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时间最好的哲理。电影的台词是绝妙的,每一个都是精心制造的道理,每一个人也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David Fincher这个爱说教的导演,他的《搏击俱乐部》让所有观众体验过他绝对犀利的生活哲理,在《本杰明》里他又让我们学习了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无限思考。
     时间是奔腾的马达,每个人都希望留在自己最好的时光,黛西说我讨厌变老,而对与本来说他同样对自己不断的年轻无能为力。黛西说“当我皮肤变得又老又松弛时,你还会爱我吗?” 本说“当我满脸粉刺,你还会爱我吗?”答案是肯定的,本说“我经常在想什么事可以持续到永远,我们也不例外。”黛西说“有些东西可以持续到永远。”
    永远是多远,除了时间这一个孤独的独裁者可以持续到虚幻的那个永远,对于人来说情感,尤其是那种刻骨铭心,一生一世的爱情当然在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可以持续到永远。但当我们悲观而理智的站在这情感之外来看,这一份永远对于时间来说根本只是一瞬,它曾停留在一些瞬间上,然后它又驶过。可是那些瞬间对于人的意义来说是超越一切的,我们无时不刻的享受那种短暂,我们回忆、怀念、感叹,在我们的主观世界里,我们放大、扩张、深化他的意义,在精神的层面中对抗时间的无情,弱化时间的力量,但是归根结底,面对岁月的车辙,我们永远是那么无助。20岁的我对于老去的概念是模糊的,我想当我80岁的时候再来看60年前自己对时间的畏惧时,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又会变成怎样。


 
四。时间是相对的
     这有可能是最难描述的,牛顿、爱因斯坦对于时间给了许多的定义。科学让我们从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本身出发去探讨物质世界的时间观念。这需要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排除掉我们自身的经验感觉去考察时间的本身,实际上,在我们探讨的同时,是不可能绝对的排除掉我们头脑中的感觉因素,因为我们头脑中还有主观的逻辑判断。绝对的物质世界的时间概念,要求我们屏蔽掉头脑中的时间观念,或者我们不能用时间这一词来描述事件的时间概念本身。因为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空间一样。我记得有一种说法是,空间在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维,而时间本身可以被分为无数维。我们处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当我们思考时间的时候,我们的逻辑是永远缺少的。我不是智者抑或科学家,但我们彼此都应该相信时间是相对的,只有时间的流动推进时绝对的。
     这么长的铺陈,这一点表现在电影中的主角是那个1918年逆行的钟,这是我在整个影片里最喜欢的一个元素。制造者用这个钟来缅怀我们每个人在岁月中失去的东西,电影用这个中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而我想用这个钟来表现时间的相对性。我们用很多事物来定以时间的长短,年月日时分秒,但是这些周期对于公正不变的时间来说都太不确切了,反过来说,钟这样一个仪器其实也是排除在确切之外的,那如果我们都是用反着的钟来记录描述时间那也当然可以。那利用电影的思维,如果我们都像本一样的活着,是不是也可以呢。在相对的时间里,无论我们怎么活,对于时间本身就没有任何影响,只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要经历相反的变化,相应的价值观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但也只是细微的。人的生命生活是对称的,我们从小孩活起,活到老了其实在心智上又回到了孩提,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在发现、思考、学习,老了我们回忆、思索、继续学习,从这个范畴来说,本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痛苦的。正如前文提到的回忆、人的情感也许是主观世界摆脱时间束缚的最好良方,那么忘却、无情是不是时间对我们最好的惩罚呢。当变成小孩的本记不得他爱的人,他的琴的时候,我们的感同身受,我们的心痛不言而喻。
     时间是相对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早和晚。伊丽莎白说她想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人,但是她当时失败了,她用了32小时;68岁的她再次挑战自己的梦想用了34多小时,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年长的穿越海峡者。哪个更好?我们都不知道,或许当初她再坚持2个小时她也会成功,对于她来说这个梦来的晚了,但是对于后来者来说这个记录又显得太早,但她的梦想归根到底还是达成了,会被历史——过去的时间所铭记。
 


    很抱歉写这个影评我的思维是跳动的,因为我的情感是炙热的,这部电影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思考的,除了那一句句让我们受到启示的台词,还有那一位位用自己的故事来体现主题的角色。很多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有人觉得我言过其实,但是我依然记得我看完电影心中的激动,那心跳和泪水。当卡特里娜飓风的不期而至,当水淹没了那个逆行的钟,我的眼泪没有理由的流下,至少我希望,在我老去的时候,我回忆时间对于我的意义,我看到这篇稚嫩的文章时,我会没有后悔自己曾经花了3个小时来反思时间这个主题。我始终认为导演对于时间的态度是有敬意的,而不是力图改变,导演认为面对无力改变的时间,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是纪念和释然。

 3 ) 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柔却疼痛的提醒。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冗长的平铺直叙的电影,会让我止不住地有眼泪掉下来。电影的色调和口吻都太平常,我曾在焦躁的那晚打开不到一分钟就关掉了它。而现在我庆幸自己是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观看这部电影,它需要这样的氛围,你才能静下心来去解读出电影里那些无处不在的细节所包含的暗示。

◆母爱的力量

影片对母亲这个角色有着神圣的定位,无论是本杰明那因为分娩而撒手人世的生母,还是排除了众人的压力一手养育本杰明长大的奎尼,母爱的神圣光辉,点亮了这部电影最初始的氛围与力量。
奎尼是一个寻常女人,有信仰,并且懂得宽容。她渴望爱与被爱,对情感有着最热烈的表达,同时也不掩饰内心所萌生的感动。对于容颜苍老的婴儿本杰明,她眼神中的关爱绝对没有矫饰,她爱这个孩子,不管他是否怪异,是否己生,仅此一点,她便抵达了了别的母亲不可比拟的神圣高度。
整部电影都在演绎爱的形式,母爱则是第一曲乐章。对于本杰明来说,他异于常人的存在并没有过多地妨碍他感受母爱的完整,爱与世界的启蒙,他并没有被孤立或被遗忘,而这是多么珍贵。这珍贵的力量支撑了他整个生命,让他学会爱,学会了宽容与原谅。
葬礼上,本杰明在奎尼的耳畔轻言:“你才是我的母亲。”于奎尼,一切艰辛的过往都成了甜蜜的音符;于影片外的我们,是感动,也是震撼。

◆对峙与原谅

与母亲这个角色相对立的,是父亲。父爱被放在了一个隐晦的角落,布满蛛网。
巴顿先生很爱自己的妻子,他在匆忙地奔赴回来后应允了妻子最后的请求,给予本杰明一个完整的家庭,令他可以如正常的孩童那般体验人世,却还是在见到本杰明皱纹纵横的脸后遗弃了他。那一刻,他爱自己的面子甚于一切,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本杰明。这里的遗弃是对峙的伏笔。
而铺开另一条线的角色是船长(很抱歉我又忘了他的名字),我很惊异这个形象的立体性,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处镜头与台词来衬托。父与子之间的对立,本杰明是没有选择余地就被置身于那一处,而船长却是鲜明的个体情感的选择。7岁离开,自谋生存,努力想摆脱父亲的命轨,却实是对这一命轨的再现。他在展示自己为之骄傲的艺术时,旁人的目光里夹杂讥诮与哂笑,他并不在意。他以此为对峙的筹码,因为对象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并不苛求大众的理解。这样的对峙贯穿生命始终,原以为是不可剥离的,却还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走向宽宏。无论生命以怎样纠结怨恨的过程存在,最后的最后,我们都将会带着平静离开。
于是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本杰明背着年迈的巴顿先生去海边,他们坐在木椅上,晨风清冽,云彩蕴红。蛛网终是褪去,阳光乍现前的时分,如此美丽,如此温情。

◆爱从未离开

撇开了亲情的画面,来谈影片的另一主旋律,爱情。这是我看过的最忧伤的爱情,明明是对的那个人,时机却总是不对拍。
遇见的时候,她娇俏可爱,他却鹤发苍颜;
她主动靠近的时候,他没有做好准备;他跑着来挽回的时候,她身边却有了他人;
尘世纷扰,他们的世界渐行渐远,上苍给予机会与怜悯,尊严又成了新的壁垒;
终于对了时机,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力珍惜,而下一段旅程,还是分离。
爱是需要时机的,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形式上如此。它需要最佳时间、最佳事件以及恰好的那个人。那样一个人,是你无论身在何方做怎样的事情,都会念念不忘;是你在每晚睡前安静的时光里,会轻声遥道晚安;是即便天涯遥远,在你最需要的时刻依旧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是尊重你的内心,并在现时的每一天都为你一生的幸福构筑最完美保障。
我们看过很多童话,童话里的结局总是离别与苦难过后,最终是幸福和团圆,这是两条不断靠近并最终并行的轨迹。而本杰明的忧伤在于,他与黛西的爱情,是交叉而过的两条线,相爱的时光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较,是如此短暂忧伤。我看到他们把自己宅居在那所木头房子里,他们笑着闹着,快乐有多明显,忧伤就有多深刻。(他们是多么用力地在相爱啊,时光那么短,是预知的命运。)
倒行的生命轨迹原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在此之前,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时间还不对。
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这一行为的背后,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爱从未离开,离开却是爱。

◆死亡的寓意

而死亡,与离开不同。
影片给本杰明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环境,类似于中国的养老院。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寻常而沉默。你会在某一天,发现大厅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缭绕的音乐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隔壁的房间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进了新的人们。
司空见惯,悲伤就不再明目张胆,而是潜藏在那些深刻的皱纹下,被埋在浑浊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晓死亡的寓意,人们来来往往,世界照常运转,没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个教本杰明弹琴的老人,告诉了本杰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
这是众人都不可避免的去处,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它的存在将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诉我们,走入我们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们主观来决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内心的地位,与情感的浓烈程度构成正比。越重要的就该越珍惜,只有如此,失去之后方能少些后悔。悲伤是被允许的,后悔却没有救赎的途径。
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爱。对梦想,同样如此。

◆梦想的期限

这是影片所蕴涵的另一道感染力。梦想往往无关其他,只是对自己的承诺与期望。但是它有期限,兑现的时间最底线,是有生之年。
那位夫人终是在60多岁的高龄里,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对于本杰明的激励是深刻的,它成了他不断行走的力量之源,并重拾了他童年时代对这个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爱情,也是本杰明的梦想,而书写,是一种外现与铭记。他以有生之年的记忆,完成一场类似于圆的生命旅行,并最终回归了原点。而在爱情之外,本杰明还有生活和其他梦想,所以没有理由绝望。(更何况,他的爱一直延伸着,随足迹遍布世界的角落。)

◆蜂鸟的倔强

有些人一辈子的历程会很孤单很艰难,就像是蜂鸟,在飓风的天气里出现,只是一只,孤单的,单薄的,却倔强地扑腾。
也许,它是在寻找自己的爱人。
本杰明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蜂鸟,他学会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规律在他身上全然颠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己深爱的人们,比自己先死去。以及,某些时刻,自己不可选择的离开。
我一直记得奎尼在迷糊中给本杰明讲述的道理,那时的本杰明有着70岁的容颜,却是7岁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导,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宁。她握紧他的手,正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勇气与安心,她告诉他,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无论这过程中,我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最后我们都将殊途同归。
这是一处最震撼的暗示,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想起这一镜头,更懂得了这些平凡的镜头所要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却温情的道理。
殊途同归。
影片最后,已是婴儿般弱小的本杰明,在黛西的怀里安静离去;最后的最后,黛西在飓风来袭的时刻,看见了一只倔强的蜂鸟。
至此,眼泪汹涌而来。

 4 ) 让我们循着意义重新活过 然后像婴儿般的死去……

——我们总渴望有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人生,但生活却是在时间的流驶中显得那样厚重而美好,并教会我们生命的真谛。

——每每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开始怀疑的时候,每每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每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对命运变得力不从心的时候,总会有《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理想是现实的,世界是可以为之奋斗的。

——你可以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你可以做一个激情洋溢的艺术家,你可以是一个愤情,可以是一个文青,也可以是任何人——因为有些人生于河畔,有些人击于闪电,有些人长于音乐,有些人精于艺术,有些人敢于游泳,有些人明于纽扣,有些人了解莎翁,有些人是为母亲,有些人,能舞蹈生命……Just to be the one you wanna be.

这部电影很多人向我推荐过,我也一直想找来看,并且在一次逛IMDB时惊异的发现它的评分高达不可思议的9.6——当然现在没有那么高了。
很多人抱怨电影情节冗长,很多人看到最后也不明白导演到底要讲什么,甚至有人看到中途便得出结论——这又是一部故弄玄虚的赚人眼泪的片子。
然也?非耶?

其实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我们做事之前总会问:“有什么好处么?”“有什么意义?”“结果会怎样?”——诚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有些东西是不求意义、不求结果的,至少在我眼中,《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就是这样的存在。

有人曾给出一种看电影者的分类——为求得到感悟,抑或为求得到娱乐。于是像我们这种看完电影唏嘘不已的人往往就被归为前者,并且被部分人斥之为“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然后我想说,是,因为在看《赤壁》的时候我们的笑声绝对比你们来的爽朗,来得无邪。

其实像《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这样的影片是的确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审视的,只有进入了导演为我们设计的那个节奏,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正如一千人一千哈姆雷特一般,一千人同样有一千个本杰明的意义所在。

本杰明是不幸的,在未老先衰的状况下出生,伴有严重的心脏病没、关节炎、器官退化……这使他的成长要经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也直接导致了他被伤心欲绝的父亲抛弃。
但本杰明又是幸福的,他被好心的奎尼收留,他可以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甚至于超脱的姿态观察他周围的世界,他可以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英俊。但似乎就像老子说的一般,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本杰明却又在记忆丧失,心智退化中死去,不曾留下任何最后的遗言。

——但作为一个婴儿死去的本杰明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相信你我都记得那位老妇人所说——
“钢琴不是关于你弹得有多么好,而是你对所弹的有何感悟。”
一部电影不是关于评论界说它有多么好,而是你对它有所感悟。
而我,尊重你的感受。

 5 ) 《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

2.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发狂

你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

但到头来

还是得放手

3.做你想做的人

这件事,没有时间的限制

只要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你能从现在开始改变,也可以一成不变

这件事,没有规矩可言

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团糟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

我希望,你有勇气

重头再来

重头再来

4.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可以悠闲地坐在河边

有些人,会被闪电击中

有些人,会音乐

有些人,是艺术家

有些人,是游泳健将

有些人,懂纽扣

有些人,懂莎士比亚

有些人,是妈妈

有些人,是舞者

 6 ) 被雷劈了七次的男人

西澤保彥写过一本书,《七回死んだ男》,中文名是《死了七次的男人》。迷诡不便透露,单讲“死了7次”的确有够看头。而这边有个被雷劈过7次的男人,也是抓人眼球。

出自大卫·芬奇新片《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本杰明在片中时常遇到个老头,老头总会神神叨叨地说

Have I ever told you I've been struck by lightning 7 times?

我跟你说过我被雷劈过7次的事吗?

我们都知道,除了某些科学家年少玩电、晚上尿炕,大部分正常人类一辈子都不会被雷劈到。劈到一次大喊“我死啦!”那就真的向上帝报到了。被雷劈过两次,不是成闪电侠,就是上帝又TM打歪了。于是朝鲜国际主义战士罗永浩曾云“(赢钱的概率)比一辈子被雷劈中两次的几率高不了多少。”

那被雷劈过7次(而且还不死!)这是何等的幸运呢?

截取影片雷劈镜头

[图]

第1次说,影片40分钟,赶羊时被劈

[图]

第2次说,影片1小时24分钟,开车被劈

[图]

第3次说,影片1小时38分钟,溜狗时被劈

[图]

第4次,影片2小时51分钟,本杰明提起这位男子时镜头闪过

能看出什么?

影片只出现4次,说明事有蹊跷。

我查了下imdb发现,美国观众基本上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大部分能数出6次,

想了想,原来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2008.DVDScr.X264.iNT-JionG的CD1有一段是马赛克,大概是片源导致,遗失了2次。这两次分别是

   1. 在房顶上被雷劈
   2. 在信箱附近被雷劈

虽然不影响剧情,但是还是要等完整的DVD出来后再看一遍才好。

而最后一次到哪里去了?

我们都知道大卫·芬奇是位鬼才导演,而美国人的算术水平经常被国人取笑。但是不用脚趾就能算清的数字,特别是对于拍过《se7en》的大卫·芬奇,7总不应该数错吧。

这一点上美国观众也很迷惑,一位叫camjs2001的网友宣称

There were 6 shown in the film.
And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guy was one of the only ones left alive until the end.

就是说老兄把最后一次留给自己死去那一回了。

影片不断用风声雨声提示故事发生在“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之时,会否其中的雷电完成了第7次的使命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但是由于没有官方解释,我们无法断定。

但也许老人真的早已看透一生奇妙,亦或只是简单的老糊涂。但这都不妨碍其在影片中的点缀之妙。

本杰明一生从懵懂无知,到大彻大悟。其实只是前半生缺少老人的释然与乐观。

劈了就劈了,爬起来我继续过。

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再孑身一身的离开。

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的简单。

其中的过程,不管是疯狂、平淡、还是被雷劈过多少次,都是上帝的奖励。

孙燕姿唱道:“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人从呱呱落地,遇见护士、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爱人、自己的孩子。

三井寿遇见安西教练

小王子遇见狐狸

哈利·波特遇见海格

大卫·芬奇遇见演员,遇见观众。

我,遇见看评论的你。

世界因为我们的相遇,而如此美妙。

这就够了。

问我电影好看不,为了研究雷劈我看了5遍,你觉得呢,看到我这篇评论的,遇见我的,亲爱的你。

 短评

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们总会失去所爱之人,要不,怎么会感到他们有多重要呢。

6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时间的玩笑,时间的重量,这惊天动地的化妆...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关于时间关于爱……后40分钟忧伤到令人窒息。

1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我们像婴儿一般来到这个世上,又像婴儿般安详的离去.留下的,也许都在最后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那一个瞬间,从眼前飞逝而过的所有故事吧.

14分钟前
  • 晨雾鹤影
  • 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杰明梦寐以求的能力:和爱的人一起变老。

19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于时间的长廊上你再也不等我”

21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最喜欢黑人妈妈了,她是天生的母亲。T T

26分钟前
  • 红豆♥
  • 推荐

你前进,我倒退,我们爱对方整整一个曾经。

31分钟前
  • minhe
  • 推荐

前半部太冗长了,我现在对这些都市童话不大有耐心了。也许我老了

35分钟前
  • 衣莎贝
  • 还行

细节无比丰满,视觉效果,被雷劈了七次的人,水手,妓女,团聚,分开,年轻,衰老,在路上。两个方向并行前进的中心点,时长结构叙事两段人物线索一整个故事所共同构筑的四平八稳。

36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其实也是有感动,感动的点很奇妙。

40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哇被两个女王睡过的男人,简直可以说是Holy cock了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我心目中最优秀的电影,至今无法超越。满满的都是时光的隽永、寂寞的主角和奇特的故事。影片的质感丝丝入扣,如同醇酒回味无穷。这是一个温柔的童话,黛西的女儿在母亲的病房里,读到本杰明写给她的那些不会被寄出的明信片“我想成为你的父亲,我这一生做过的所有事都没有这件有意义。”真是无比心碎。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看了第二遍后,觉得是杰作。好电影就是每次看都会觉得心醉神迷。

51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我好像曾经有过一生 可我忘记它到底是怎样的了

5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 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 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对自己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我们最后都会去往同一个地方。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也有属于你的道路。

56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细节成功,但缺乏整体性。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阿甘正传+大鱼+摩托日记+罗拉快跑+千岁情人+第六感生死恋

1小时前
  • 莫沂
  • 力荐

当他变成一个孩子,他开始迷惑,“我好似已经经历了一生。”他曾经的衰老,曾经的爱恋,曾经的年华,到了某一刻,只能轻轻放手,顺服地走向死亡。

1小时前
  • 眠去
  • 力荐

虽然明星众多,也有装逼文艺片的嫌疑,但这部片子实际有点混乱,而且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1小时前
  • 思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