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

全24集

主演:刘若英,赵文瑄,寇振海,严晓频,茹萍,王琳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4

 剧照

上海往事 剧照 NO.1上海往事 剧照 NO.2上海往事 剧照 NO.3上海往事 剧照 NO.4上海往事 剧照 NO.5上海往事 剧照 NO.6上海往事 剧照 NO.13上海往事 剧照 NO.14上海往事 剧照 NO.15上海往事 剧照 NO.16上海往事 剧照 NO.17上海往事 剧照 NO.18上海往事 剧照 NO.19

 剧情介绍

上海往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莎菲咖和华特铁血玫瑰征服2021帽子戏法祝福1956维玛拉的圈套不是血亲敲敲男孩时空来电侏罗纪世界2同道宿敌十万个辞职的理由第一季无心男人无间道白头盔猛鬼36层杀陷Leverage:诈骗操作团亚特兰大第二季黄河在咆哮一夜轻欢零点时刻飞黄腾达 第七季约定2021钢之炼金术师 完结篇 复仇者斯卡御赐小医仙棒球少女最后机会大学:篮球夜魔达拉斯舞男俱乐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蜘蛛侠3信号上海滩老大偷拐抢骗英语犯罪现场调查第十四季我的名字是乔愚人善事第二季好奇的餐饮业者:为巧克力而死色不迷人人自迷图书馆战争2:最后的任务弹麦相庆2018

 长篇影评

 1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相信每个喜欢张爱玲的人,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这是她在读港大时写的《我的天才梦》里的结尾一句。年少时的一句话,却精准的诠释了她的一生。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她是否已经料到?

这两天一直在看《她从海上来》这部剧。刘若英饰演张爱玲。两个我喜欢的女人。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部电视剧。可以说,电视剧里描写的张爱玲的大部分生活,其实是由她散文中所描写的生活片段一个一个串起来的。由她文章中的影子,情感,一针一线,织出她生命的这袭袍。

整部剧,对白是淡淡的,音乐是淡淡的,表演是淡淡的。一切,像是冬日早晨薄薄的雾,淡的,白的,可是,并不空洞,这雾的后面,有远山,有湖泊,有森林。所有的风姿绰约雄浑壮美都隐约在这雾里,你需要静静地品位细细地观察,一如张爱玲的文字。

李碧华曾说,张爱玲像是一口古井,每个人去淘,都能淘出东西来。这世间没有她描绘不出的东西,凡是经过她的眼,存于她的心,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她不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她写给胡兰成的话。胡兰成又把这个八个字写下来还给了她,说是当不起。胡兰成说,张爱玲是当空的皓月,不需要星星的追捧,她照着谁就是谁了,而他自己,不过是在月下隅隅独行的人。可是,张爱玲偏偏就是照到了他,把她一生中最华美的月光给了他。

不想谈论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之间的爱情纠葛。感情这回事,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别人说的再多,也只是从别人眼睛里去看的。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 总是有她爱上的理由。剧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说,“有了你,我就像照着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可那又不是真的自己。这种心心相印的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有 的。”也许,这便是张爱玲倾心爱上胡兰成的理由吧。像张爱玲这样敏感的女人,她的心,就如同一块水晶,剔透地折射着生活每个角落每一寸光。她有太多的细小 的心思,而这些心思,也太容易为常人所忽略。胡兰成则恰好了解她这些细小的心思,欣赏她细小的心思。她一直在她一个人的世界里孤独的欢悦着,这时候,走来 一个人,懂得她,欣赏她,她有什么理由不爱上他?

他说,他生怕别人不能领略她的好,又生怕,别人领略了却只说一声好。如同赞美一个美女说,这女人真美,然后,就完了。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珍视与言语。即使她是张爱玲。

虽然,这段感情,最终成为了她心口上的朱砂痣,成为了床前明月光。但是,到底,他们曾经深深地相爱。这是她生命之袍的一片前襟或者一只袖子——虽不完整,但终不可缺。

如果,岁月是一个巨大的T型台,张爱玲便是这T台上的一个奇迹,她织就了生命,华美的袍。一种别样的风情,一种别样的美丽。

 2 ) 杂谈

主要看了在上海和父母姑姑的片段,对于胡兰成那些破事倒是不感兴趣(赵文瑄长得不错,像曾伯伯) 片子从赖雅开头,太奇怪也进度太慢了。 黄逸梵的选角不好...茹萍老师长得太古典太温婉了(有些发型和角度像陈数),就没有黄逸梵还有她的照片那种出走的娜拉的硬气,但是气质和独立倒还在线。 刘若英演技有时绝了,第四集剪头发那个真的不错,但是大体上,演得太文弱胆怯,少女时期还适合,中青年时期真的没有那种孤独傲气,太侧重自闭社恐而不是背后的骄傲冷淡了。 0323打脸了”刘若英说到了点上!很多人通过照片和传奇故事,想象出来的张爱玲总是孤傲冷漠、高贵刻薄地睥睨众生;她作品里袒露的自我形象,却常是老实木讷、笑点太低、过分客气地一直微笑。”那刘若英演的真的挺好的,演员功课真的很足。

黄逸梵教女儿真的到现在都适用,看到周冲写张爱玲在择偶上恋父,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想了想有点道理。 张志沂傻逼,什么旧情未了,其实就是看不惯前妻离了婚过得还好好的以及爱面子大男子主义呗。 是真的喜欢张茂渊。 张子静真的可怜,从个人遭遇,到个人没有努力去抗争,都很。

 3 ) 张· 爱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那一天,是我的19岁生日,也是我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或许,因为这样的巧合,才记住了这个名字,才知道了这个奇女子,开始在寝室床上的书架上摆上了一排读她的小说、散文.......

或许因为《色戒》的缘故,想起了看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开头的好几集显得如此漫长,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这次居然没有了要一口气看完连续剧的毛病。但是,心里明了,其实,自己只是在期盼着看到那一段爱情的来临,而旧病是不改的。

看着胡兰成手里揣着写着张爱玲地址的纸条坐在黄包车上赶去她家,我傻想着,此刻的他,可曾想,这一晤将会铸就一段旷世奇情、会改变一个奇女子的一生呢?

那相见甚欢、相知相惜之情,看得我心里也柔软万分,却也才知,原来,这甜蜜竟也是不足一年的。一年,在人生命中是何等的短暂,不过一瞬,却足以教人一生不忘、成永恒。张爱玲离开胡兰成时说,“我是不会再爱别人的了,我自将萎谢了......”

而这男人,自是到哪里都可以找到那份替代的。天真多情,竟也令人不忍责怪。而女人,再独特,也是尘世女子,为情为爱都是没两样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有时想,那些情情爱爱,放在浩瀚尘世,是何等的微尘渺小不值一提;可是,世界再大,也是别人的,于自己何干,于自己于每一个个人,一段情,即可是一生的所有。再说回来,这世界再大,也无非就是一个个的人,一段段的情、男人和女人罢了。

如今看这剧,就像是把自己曾经对张爱玲的碎片般的点滴所知像珠子般一颗一颗的串了起来,终于完整了的。想来也是编剧王蕙玲的好,将张爱玲的一生遭遇与她的文字细密缝合起。而她的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也让我想起了《滚滚红尘》中的那段关于玉兰的故事;她去温州看避难中的胡兰成却见到了范秀美,在《滚滚红尘》中也有类似一段......

想来,大学时代读的小说和散文几乎是都不记得的,也未曾读懂的,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心里这才会多了一份懂得,想必如今再读她的文字,会是不同。

其它的都已忘记,只唯独记得这篇《爱》,短篇集翻开的第一篇,或许是也因有份懵懂好奇在,那寥寥数语、短暂相逢,竟是一段爱情,只是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那扶着桃树的女子,和那桃花瓣里生出来的孩子......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细节,因为读的书都忘了,想来该是取材于她的文字的:一个便是当老式电梯经过一层又一层上升时,传来每一层不同的声音,钢琴声、吵架声、广播声........ 看见她坐在电车上,周围的乘客聊着天,东家长西家短,都是故事,我不禁要笑,那也是我喜欢的,倾听。

尽管剧中张爱玲童年时代的故事让我有些惊讶难以置信她竟有此等遭遇,但也还是觉得有些长,而刘若英在此时怎么看也还是觉得是刘若英,直到胡兰成出现。:P 剧中很多的声音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关于童年时代上海的回忆,那些飘荡在弄堂街市的声音。也最喜看张爱玲与胡兰成初见时的畅谈,才思泉涌,连我这“观众”也受益匪浅。而当她处于与瑞荷的婚姻中时,一封封信中满是生活拮据而生的琐碎、对每一分钱的开销的算计,真是让人不忍,我想我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残酷生活现实”,而最不忍也便是看到苍老孤苦的晚年张爱玲了......

散乱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文字也是越来越没条理逻辑的了。就这样吧。

 4 ) 刘若英终归是没让我失望.

是K突然提起要我看<她从海上来>. 也不记得那夜电话是怎么从往事摊到张胡的头上, 仿佛是那封邮件♣, 仿佛是其他的, 因为当时是在[明明已经进入度假状态却还在赶恼人paper也幸亏LA在下雨]的状态, 所以印象什么的都失了准头. K下了注脚说要有心理准备—-意头是对的, 只是看着看着就让人茫了过去. 当然, 要试了才知道.

试了才知道, 三宝的音乐真是极好的. 特别是theme, 这般姿态的调子竟然都不催我眠[断不是讥讽之辞, 真心说不催我眠是真不容易]. 虽然约莫是合理的, 从Reyher开始讲. 但看到New Hampshire那糟心的苍茫, 姐就有点急躁(从”糟心”和”姐”两个词开始…宣告本文装十三失败). 后来倒回去开始讲小时候的故事, 便也上了轨道.

很多人争论刘若英是否演张爱玲的佳选. 单这么想, 当然不是的. 刘的眼里从来都没有张的相片里可见的冷, 身量也不够. 看着看着还有另一个问题, 刘的气场也架不起张的那些奇装异服. 流苏旗袍倒罢了, 祖母被面裁的衣服也罢了, 都是傲着, 多少也不别扭的. 问题就出在那一身(就我看到现在为止, 十三集二十七分, 因为等着缓冲, 索性就开始说几句, 怕看完也就忘了这时候突发的奇想), 宝蓝底艳色大花上衣, 宝蓝绸裤. 这样, 真是难为刘驾驭了—-不然就是我太苛刻. 这衣服里不只是傲, 还衬着反其道而行之的张扬. 看着这样的衣裳, 谁还敢上去搭话? 要么, 也就胡兰成了把. 不过我最中意还是着那套白丝绸灯笼长袖衬衣, 袖口绣着小红花, 再着件湖绿蝴蝶对襟绸背心, 给倾慕的胡泡茶时撇去茶油(定系茶沫?)的张. 摘了眼镜说: 雾里看花.

有人点评说: 赵文瑄比之胡兰成太儒雅, 刘若英比之张爱玲太亲近. 我倒觉得不尽然. 先说胡. 我眼里, 这般男人是无他可描摹. 哪般? 那般女人见了就像被下了降头样低眉垂首[用张的意思就是所谓低到尘埃开出花]. 其他的都不大紧, 这类男人纵然是长得大相径庭, 意思在那里, 是一样的. 段正淳大概是一个. 倪震有可能也是一个. 胡兰成自然也少不了是一个. 那赵文瑄演出这样兴味的, 真是无甚差别了, 何来太过”儒雅”一说. 再说张. 世人就道她清冷孤卓, 仗着身形更是难以接近. 而我是觉得, 局促大于傲心. 刘的台腔国语, 确实是过矫情了些, 时而我会觉错乱; 但那待人接物的局促+真淳的秉性, 却是到位的. 更何况, 在胡的面前, 婉字当头的张, 也不可说是不合情理的. 要一个人演另一个人, 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补充. 镜头破碎感尤甚. 说是一大缺点又怕外行见解被骂.]

其实开头K跟我描绘本剧特点, 是说把张的小说也一并演了出来. 当时K举的例子是<封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封锁>撮合了胡张. 但这么几段情景再现里, 最让我觉得别扭的反倒是<封锁>. 好像是因为里面的吕宗桢, 同我预先试想的差了太多.

我是很喜欢戏里刘伏案的样子. 有点Comfort Zone的意思.

两个人以退为进玩文字游戏. 一个人没头没脑地冒一句, 另一个人没头没脑地接上.

“你让我生苦恼.”

“为什么要苦恼?”

“不应该苦恼吗?”

急急不安的theme出场, 却每次都让我亢奋异常.

我还记得那张叫作<我的失败与伟大>的专辑. 姐真金白银买来的(那时节要从姐口袋里挖钱买张正版真是实属不易, 哪像现在立场这样不坚定的). 同名主打歌真是欣赏不来. 但是也记住了那首叫作<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歌. 我又要说她唱歌. 真的是没什么技术. 但即使后来不再关心她的新歌, 当年欢喜过的却是没有褪色. 人家叫奶茶, 自有股醇香在. 这么回头看都觉得自己写来有些刻薄. 不过是真心喜欢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样子.

说来是有点惭愧的. 从小有意无意为了装十三, 张爱玲的小说并不是没看过—-也都可以说, 看过不只一次的. 但是奇怪, 情节是全都记不得的, 好像按苏青的话: 风一吹就刮跑了. 最后都只剩下些残存的意想, 甚至只是一股子惨淡的味道在. 而要说扎紧, 那是真的要算文人八卦, 仿若确是真切的生活要凌驾于那虚构的情趣之上了—-也是, 哪一段不是精彩到让人不能信的. 所以对张爱, 也不例外. 故事, 除了最众所周知的那几个, 真是不敢妄言拜读—-前读后忘连主角名字都磕磕绊绊怎么好算拜读. 但所说的那阵味道, 却是很多年没有散去. 临到现在要拖部电视剧出来看, 也还能抽丝剥茧般把那味道一缕一缕地扯出来.

最后忍不住要说一句: 赵文瑄着长衫, 真的是极登样的阿.

[虽然只过了三分之二, 但也不好意思再一头看一头写. 这样看也不是滋味写也不是滋味. 同当初八Cranford一样, 见好就收把]
-------------------------------------------------

♣是好几个月前曾摘给K的一封无标题邮件. 我总是兴起, 又厌倦标题—-需得是要点进去才有意思阿. 就这么一来K竟说她没仔细看明白, 到那日给我电话才突然想起这回事来. 而我, 兴头过了也不再记得要质问她为什么不回我邮件. 这段话是<今生今世>里的, 截给K看是因为很像我俩惯常的对话及观点. 诶, 错了错了, 只好说是我们像他们.


姓崔好,我母亲姓黄亦好,《红楼梦》里有黄金莺,非常好的名字,而且写的她与藕官在河边柳阴下编花篮儿,就更见这个名字好了。”她说姓胡好,我问姓张呢? 她道:“张字没有颜色气味,亦还不算坏。牛僧孺有给刘禹锡的诗,是这样一个好人,却姓了牛,名字又叫僧孺,真要命。”我说胡姓来自陇西,称安定胡,我的上 代也许是羌,羌与羯氐鲜卑等是五胡。爱玲道:“羌好。羯很恶,面孔黑黑的。氐有股气味。鲜卑黄胡须。羌字像只小山羊走路,头上两只角。

诶.你说说看. “真要命”

P



P.S.近来看郑念的<Life &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也发觉有人要把她跟张比.

比来比去且列伐.

———————————–

至20集

他怎么可以把和另一个女人在汉江边欢声笑语的事情, 这样毫无芥蒂地说给她听?

他跟她说英娣要跟我离异, 好像在等她表态. 我心里念叨: 你要她说什么?

谁料想她真的是这句: 你要我说什么.

他说假使我有第二个爱人你会怎么办?

这是文人才会这样唐突么?

怎么天底下会有这样的事情.

果然我说得对. 这样的男人 真是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也总是不怠以恶意去猜想: 赵文瑄老说自己演胡兰成手足无措, 连镜头都不敢多看一眼, 是不是因为怕也被联想成这般的男人? 诶. 我是有点好笑的.

-----------------------------------

http://theimportanceofbeingidlepola.wordpress.com/2010/12/31/%E5%BC%A0%E7%88%B1/

 5 )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上)

夏志清在一九六一年出版了英文版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次让美国人知道了鲁迅、茅盾、老舍、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

今年夏天回国商务旅行时,从上海淮海路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台湾知名女编剧王惠玲的电视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DVD带到纽约,一口气看完。像王惠玲的《人间四月天──徐志摩传奇》一样,这部电视剧令我深深感动。当看到最后一集张爱玲临死前不久念写给夏志清的信时,我决定去找夏志清。

二○○四年十月十日 星期日

今天早上,阳光灿烂好心情。「找夏志清去,请他出来吃个Lunch!」十二点三十分,我开车到他在哥大附近的寓所接他,一起去东六十四街的China fun「中国欢」饭店共进午餐。

明亮豪华的店堂内大都是美国人在品尝中国美食,我和夏公坐在阳光射进的落地窗前,一边大块朵颐一边聊天。我讲:「夏公,我最近看了《她从海上来》,我算是半个张迷吧。看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可能因为我和张爱玲都来自上海,我对她的人生与感情世界实在很有兴趣。」

「什么《她从海上来》?我没有听说过。」夏公说:「不过,你该感谢我啊,是我把张爱玲从遗忘中挖掘出来的呀!」他讲张爱玲一九二○年生于上海,比他大一岁。他就读上海沪江大学时,张爱玲在圣约翰,正大红大紫地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到〈金锁记〉一系列小说,用柯灵的话来说,张爱玲的辉煌时期只有两年。夏公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是大学文友聚会,他只记得张爱玲戴了厚厚的眼镜,穿著自己设计的「惊世骇俗」的奇异服装,她的清高和与众不同时尚风格,让他印象深刻。

夏公取得耶鲁博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学系任教授,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的研究资金,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他在一九六一年出版了英文版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次让美国人知道了鲁迅、茅盾、老舍、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的名字。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期间,夏志清大量阅读博览从明清到现代的文学戏剧小说,突然他发现「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论引起不少人的异议,认为他「过分偏颇」。但是现在我相信此书发表的六○年代初,张爱玲正在美国忍受贫困生活煎熬,这句话一定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新的希望。

「夏公,您和张爱玲关系如何?」我问。

「好朋友呀,我是她最信赖的人。我欣赏她能用中、英文写出漂亮小说。」老人笑了,用令我熟悉的上海话讲:「张爱玲去世前几个月给我写了最后一封长信,哀歎老年孤独生活的不易和对文学的依恋。唉,胡兰成是个大坏蛋,什么女人都要沾手,生活品格比政治品格更低下;赖雅又太老太穷,自己明明中风多次却不告诉比他小三十岁的张爱玲。结果婚后仅两个月再次中风,给了她沉重打击。张爱玲为了给丈夫筹钱治病不得不为港台写应景笑剧,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大好时光。嫁给这两个丈夫,真真作孽。」
「张爱玲在美国为什么这么穷?她在美国的生活资金来源究竟是什么?」

夏公讲:「刚来美国时她到麦克道威尔慈善文艺营免费吃住写作,但期限很快就到,她的小说《粉泪》也失败了。后来胡适介绍她去哈得福特文艺营,我再介绍她去麻州赖氏女子学院研究所专心翻译清代小说《海上花》,时间都不长。我再后来是推荐张爱玲到加州柏克莱大学当了短期驻校作家。但是都没有解决她的经济困境。真正关键的忙倒是在我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之后,我和台湾的《皇冠》出版集团的平鑫涛、香港的宋淇一起协力陆续再版她四○代的小说。《皇冠》和张爱玲的合同还是由我代张爱玲签的呢!虽然版税有限,但总算可以维持生活,不须四处颠簸了。张爱玲后来精神出现幻想症,认为美洲跳蚤到处跟着她,她不断搬家。根本没有家具,拖著一大堆纸袋不断四处搬家,把自己翻了十几年的英译《海上花》手稿搞丢,把赖雅的信和我给她的信也弄丢了。死时家徒四壁,屋里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只有一个旧床垫,她太苦了!」夏公唏嘘感歎,接著话题一转,讲:「唉!张爱玲的英文、绘画、服装设计倒是样样有功底,如果她不是一头钻进什么文艺营搞创作,而是先到纽约,像你这样先打工,再读书做生意就好了。如果张爱玲搞服装设计,很可能会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等经济富足生活无忧了,再像你这样拿起笔来边经商边写作就好啦!问题是张爱玲绝不肯纡尊降贵放下身架从打工做起,她一来美国就把自己在『文学』中限制死了。」

我又问:「胡兰成是汉奸、赖雅信仰共产党,您看张爱玲是否有爱无类?」

「张爱玲作为文学艺术家,对爱情自然神往。她看重的是胡兰成的才华和赖雅的剧作家及哈佛背景,自然不去计较他们的政治身分了。这两个男人的政治倾向都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胡兰成作为通缉犯耻辱地死在日本,赖雅原来不是个等闲之辈,他的好友辛克莱·刘易斯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这个奖有一天会颁给赖雅。但后来他成了捷克共产党头头的好友,信仰共产主义,遭到美国文艺主流社会排斥,再加上写作不出成果,一穷到底。依我看除了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那段初恋时间,身无分文的他给张爱玲带来的幸福也实在有限。」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下)

「夏公,赖雅死时张爱玲也只有四十多岁,依我看她也是可以再找个伴侣的。」
「哪里容易!除了赖雅这个老头儿,依我看在美国再没有一个男人追求过张爱玲!赖雅多次中风造成婚姻不顺,后来她得了幻觉症。不过即使如此,张爱玲清醒时心地仍很清高。」

「您举个例子好吗?」

夏公讲,张爱玲有一回在纽约逗留数日,他去看望她。张讲胡兰成写什么《今生今世》、〈民国女子〉借自己的名字为他粉饰炫耀。给她写的信也有阿谀谄媚之意。张爱玲对这个当年曾经让她「欲仙欲死」的人早已冷漠鄙视,不予理睬。「后来张爱玲给我写信说,如果她回信给胡兰成,势必要『出恶声』的。」夏志清喝了几口青岛啤酒后继续畅谈:「相比之下,赖雅虽然苍老体弱一贫如洗,但毕竟对她怜香惜玉,关注她的写作也护呵她的幸福。赖雅以后,依我看她对男人完全失去了关注与兴趣。」

讲到这里,夏公变得愤慨起来:「但是这个赖雅,因为穷得淌淌滴,一定要张爱玲去流产!孩子对于女人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啊。张爱玲流产后真真是萎谢了。如果她有个一男半女,在以后寡居的几十年中会给她带来多大的欣慰快乐!我想,这可能是她在最后的《对照记》中既没有胡兰成,也没有赖雅的照片文字的原因。这两个男人实在都不值得她爱恋思念!」

「夏公,恕我直言,张爱玲从六○年代到八○年代给您写了一百多封信,在当今社会就是情人也很难写这么多信,你为什么对她这么关心备至?」

夏公哈哈一笑:「因为才华啊,我喜欢她的才华,也同情她的境遇。张爱玲原来有一个梦想、一个期待,那就是定居纽约市,东山再起。但是她太穷了,又不肯做写作之外的事,怎么可能在纽约生存呢?我有时想,如果她生活在纽约,可以写写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林肯中心这些有血有肉真实的美国大都市生活。可她来美后一直在小地方生活,孤陋寡闻,拒交朋友,总是独自埋头写些三、四○年代旧上海的东西,虽然她英文好,但美国人是不要看的呀!张爱玲对现实的社会和人失去了兴趣,这是她的致命伤啊!」

我又问:「据讲在纽约,最关心、最帮助张爱玲的只有两个人:您和胡适先生,是吗?」

「张爱玲五○年代刚从香港来到美国时,住在纽约市救世军女宿舍中,胡适放下架子去看望她,还仔细读完了她的英文小说《秧歌》,我知道后很感动。这也促使我后来静静地读了张爱玲的全部作品。她因为胡兰成的关系被打入冷宫,但我发现她的中篇小说是最好的,无人可比。」夏公讲到他六一年的论断,还这么固执。

「胡适在张爱玲经济窘迫时,写信推荐她到哈特福基金会去住了半年,后来胡适结束了在纽约的生活,回台湾去了。我继续尽自己的努力,联系在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的朋友,推荐她、为她找工作,这样成了张爱玲最信任的朋友。论人论文,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的华丽与凄凉。」

我讲:「华丽与凄凉,这句话是你这儿来的呀?」

夏公讲:「唉,张佩纶曾是位封疆大臣啊,李鸿章爱才把女儿嫁给他,两人恩爱生了张爱玲的爹,可这风流高贵的张公子却不幸成了吸鸦片的败家子。李鸿章家财万贯啊,张爱玲也是含著银汤匙出生的;可到了张公子卖掉母亲(李鸿章女儿李菊耦)陪嫁的十一幢别墅中最后一幢别墅,还清鸦片债后,他只能在上海小弄堂租一个十四平方的小屋,窝居等死了!李鸿章作梦也不会想到,他当年来美国时被美国达官显贵团团围绕,可他的曾孙女却在美国沦落去住救世军宿舍,穷到去嫁美国穷老头,穷到去打胎……这载沉载浮的人世本身就是一本小说。」八十三岁的夏公思维清晰敏锐,不愧为耶鲁英美文学博士。

十月十七日 星期日

这一周忙碌于商务和社交活动中,有朋友讲「在纽约生活, 好比天天过节」,说实在,不少觥筹交错的晚会,和上周日相约夏志清比起,只是淡淡一滴水。

我几天来挥不去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张爱玲生命中如此重要、在台湾文学界又名气很响的夏公,居然不知道风靡两岸的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呢?」我拎起电话:「夏公,距上次见面,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今晚上我想到您家拜访,并请您去哥大餐馆吃饭。」

五点钟左右,带了我的宝贝DVD《她从海上来》到了夏公家。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我取出第十盘碟片,夏太太放进DVD机,电视屏幕上出现张爱玲正坐著公车去看牙医,然后坐在家中地上杂堆中给夏志清写信。

张爱玲旁白:

「志清,多谢你来信问候,我这几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所以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诞行径。直到昨天才看了你一九八五年以来的来信。

我这样莫名其妙,望你不会见怪。你来信问我为何不趁目前中国出版界女作家热振作一下,问题在于我得了慢性病。虽然不是大病,但光看牙医就是两年多,目前还在紧急状态。收到信,只看帐单和紧急的业务信,你,还和久不通信的炎樱的信,都是没有看就收起来了。日而久之,我也荒废了日常功课。」

「夏公,」我犹豫了一下说:「从六三年到八二年,张爱玲给您写了一百多封信,你能拿出几封给我看看吗?」

夏公从书房拿出几页张爱玲的信和一个她的信封。张爱玲的黑色钢笔字很清秀,信都是竖式书写的,用的是薄薄的白信纸。有一封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信,六十三岁的张爱玲在圣诞节前,孤坐在陋室的灯下给夏志清写这封信:

「志清,年底写圣诞信,也没找出上一封信来再看一遍。忘了你提起Diana Chang的小说,寄出后马上想起来了。前几天匆匆写信,又没来得及说。其它你找人译出来,一定有许多人赞赏。……宋淇前一时又生了场大病,现在刚好点……光就我来说,我一向对出版人唯一的要求是商业道德,这些年来?珔皇冠?珝每半年版税虽有两千美元,有时候加倍,是我唯一的固定收入……」

张爱玲用打字机打出的地址,她既没有用Eileen,也没有用赖雅Fedinomd Reyhor的姓氏,而是一个Chang。

时间飞逝,夏公拿出一本英文著作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中国古典小说》)送给我。出门前,夏公坐在书桌前,用清秀的字体为我写下张爱玲给他信中的一句话:「我是爱著人生,对文艺往往过苛。」和张爱玲所喜爱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周励寄自纽约)

 6 ) 她往海上去

我在胡兰成的故乡嵊县(嵊州)分三次看完了《她从海上来》。24集,节奏静缓一如张的小说,直看得春夜寂寂、四壁敞亮,

先生问我,为何叫她从海上来。我猜是隐指上海,又增添一些波谲云诡的效果,暗合张爱玲奇幻的一生吧。

编剧很审慎,差不多是情景再现了。台词几乎就是张胡二人见诸笔墨的素材的连缀,连道具如张欲送小周的布料,蓝底上浮出叶子的花样,都有据可查。刘若英与其他人等的表演亦很收敛。只是苏青与我想的不同,似乎太过小巧细致,伶俐有余,凌厉不足;这样的苏青,年轻还有看相,如果老了、缩了,还搬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岂不凄厉。

胡兰成的扮相并不让人讨厌,眉宇开阔,身形劲朗,可能比实际要高一些。因为他在送第一次回访的张走在胡同口时,曾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推测起来,大概他并没有高出张的相称感;而且,这扮相不像江浙人——少小时往往精明紧凑,年长些又常常圆头圆肚有暴发气,总归是轩昂不起来。

这个自以为书念得不错,文人相夸是汪精卫“文胆”人,初始时面对张的奇思相炫,失了言语上所有的技巧:论乐府诗、观高更的画、描摹人生世相,一一领受爱玲的开光,只有惊羡的份。惊羡很快混作惊艳,拙拙地恭维张,倒有几分赤诚。因为深觉张的再嫁像李清照的再嫁一样,吃了大苦头,我劝自己坚定——这与双方都是一场真正的爱情。否则,张爱玲这一辈子,太悲苦了!转而又想张决绝时的话--“我就算不爱你,也不能再去爱别人,我只有自当萎谢”--能让她
这样透彻的人透彻见了底的,于她怎能不是一场真正的爱情!十七岁时她说: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一语成谶。时局一变,胡的乱世开始了,他在张的面前却机巧起来。在武汉生出个小周(顺德),在温州又冒出个范先生(秀美),哪里是逃难,分明“驿路桃花”;而且还有对张说,非但要对张说,还说得花样百出,“以为但凡我喜欢的,爱玲也是喜欢的”。

哪个女人会脱俗到与别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私欲的借口漂亮得令自己都感佩了。

张爱玲虽然不需要,也没有,但她是欢喜用自己男人的钱的——在她,因为俗气,所以真实——但是,想来她虽不伸手到胡的口袋掏钱用,却也绝不会愿意万一哪一天伸出手去,在胡的口袋碰到另一个女人的手吧!实况却更糟。

张爱玲的萎谢子情感的挫败始。败在目无下尘的张看来根本提不上筷子的两个女人手里。

这种中间隔着胡兰成的从未正面交锋的挫败,是致命内伤。

张懂得“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但她没有实现的机会;她的聪明远在胡之上,她想要胡给一点人间烟火的供奉,胡偏不能——许是不敢给。结果,张要的自私的完全的爱,在胡那里就变成“亮烈难犯”,好像张一直在示强。

张是一直在示强的。

但小周和范——非但她们,绝大多数自视卑贱的女子——都天生懂得示弱。

小周向胡先生问了半句“张小姐……”便哭了,泪淋淋地坐在江堤边,对赶来的胡赌咒盟誓“我再也不问张小姐了”。那样令人催藏的乖巧,由不得胡股掌间不多了爱惜;况成事之后,其母还亲嘱小周“要知恩”。逃难的书生,在乱世的温柔乡里,倒做起了真命天子,保不定红袖添香时,把眼前人当了小周后呢!

范(秀美)的示弱,是枕边上的“三娘教子”:人家上海的张小姐,大家闺秀,这般对你,你不能没了良心!——当然了,从武汉到温州,在钱上一向看得紧的张爱玲,克扣了自己,源源的把汇票寄过去——教子毕,她便自弃地把肥暖的白胳膊搁在寒素的蓝印花布的被外,也由不得胡不拢被以示敬赖。

张呢?她一开始强撑着,避开胡论及小周的津津话锋,这多少让胡扫兴,或者又让胡刺激,越发有邀张共赏之意。写了《武汉记》,留于张的案头。

张惨然意识到自己的颓势,还在示强——拿出一块料子,蓝底上浮出叶子的花样,托胡转送小周,“答谢她对你多有照料”。这已经不像张的为人。送出礼物,似亲实疏,其实却是在确证身份,乃至名分。胡的回答却是——不必了。她也是个明理亮烈的人,轻易不受人东西;况你轻易不买这些,买了必是自己极爱的。

——公允已经不对,按照张对感情的要求,有个薄彼厚此才是对的;又还替小周作主回绝了张,就更不对了,他替小周做主,显见得对张就客气,也就生分了。

胡返武汉,又远遁温州,张觉得他在难中,多少事,欲说还休。但是内中琢琢磨磨,定是磨出了鲜红的肉刺来,所以追至温州,她还吃着千里之外的醋,强令胡在自己和小周之间作选择。殊不知,小周已是陈年老醋了。

她又是强撑着示强,对前来送餐的范先生致谢,谢她对胡多有照料。

范得体地应对着。过分的得体,分明是吃准了她的底,才有的;分明是一个愚笨的人将计就计的可气的聪明。

直至一直与张对坐的胡对送餐来的范诉说自己腹中疼痛,范依然是得体地、恰如其分地问询。张却是在这一瞬间满面苍凉。

——这分明是前事的重演。

张爱玲再也撑不下去。最后去范与胡的居处小坐,她有了她唯一的一次示弱。她漫不经心无话找话:

“刚才我看你绣的,你绣得真好。”这是在夸范秀美呢!

范抢答道:“我这是打发时间。平日里听胡先生讲张小姐,说是什么经了张小姐一夸,便是好的。我今日是明白了——” 这个笨女人!一砣金没有贴上佛面,糊在自己头上人不人鬼不鬼,充了呆头神!话到一半刹了嘴,这半句话象退色的旧春联,没头脑的喜气,挂在半空,断了。

镜头里似乎有胡兰成一个眼色,那叫“厉色以止”。

她让自己的愚笨,像挤在鞋帮子外的肉一样肥叽叽地现在两个聪明人面前。

——她的话太多了。她太大意了。她原本明白她攀不起张爱玲的夸奖,更不该越了矩,敢去夸张爱玲。

但是,她胜利了。

这一次,张没有再自欺地嗔怪胡说:你是别人对你一好,照料你,你就要去爱别人的。当初说这话时,张还是为自己留有余地的。

现在她离开了来时觉得有胡兰成在,便像含着珠宝在放光的温州,面对滔滔黄水,一路珠泪。不堪其情简直变成不堪其辱,何其惨烈!何其决绝!

胡兰成,的确是别人对他好,他就要去爱别人的。这种爱,固然有大难中死亡阴影下最原始的贪恋,但这一点在张爱玲看来,怕也还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可是,要夸大了难世把他的“驿路桃花”在现实的世界里摆摆平,终使她这“海上奇葩”无可容量了。——现世安稳他许是给不了,但岁月静好却是他不肯给!

我妄自揣想:张爱玲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啊!

——她不知道这个聪明人,虽然读了些书,却依然是个穷饥的乡下人,他是穷饥到了骨子里啊!

 短评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昨日自你处归来,心头盘唱这八个字。上海的云影天光,世间无限风华,都自你窗外流过。粉白四壁,乃是无一字的藏经阁。十八般武艺,亦不敌你素手纤纤。星沉海底,斜阳古道,临水照花,这些恭维赞美之词出自赵文瑄之口,实在难以不沦陷,温柔儒雅得不像话,他太合适又太不合适。

8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剧中的情景皆为在读张爱玲作品时脑海中想象到的景象~太经典了!

9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力荐

刘若英太乖了,念着张爱玲的台词却没有她的气韵,胡兰成给赵文瑄演得越发绵软,全不见政治“抱负”,虽然纯粹当一个唐璜式的情人来看也算得上魅力无边;剧本看得出的用功,许多有据可查的细节,才女的一生真让人一声叹息呀

12分钟前
  • Sylvia
  • 推荐

张爱玲其文是一码事,张爱玲其人则是另一码事,张迷粉丝就更是别的一回事。这部剧演的玲不似玲成不像成格局低视野浅还能如此高分。。顾影自怜太掉价了。。

13分钟前
  • UVU
  • 很差

赵文瑄演得更好

15分钟前
  • 小壳
  • 力荐

李安御用编剧王蕙玲的深厚文本做引;继张幼仪之后,刘若英从林忆莲、秦海璐、徐静蕾等候选女演员中脱颖,诠释张氏传奇;加之赵文瑄击败陈道明、孙红雷、陈宝国、王志文而出演胡兰成;张艾嘉也赠献外婆的一件绣金线旗袍;奶茶塑造哀怨柔和版的张爱玲,虽少了冷漠孤高,亦是相对还原史实的佳作。

2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诟病。王惠玲的编剧、三宝的作曲、金马影后刘若英的表演,剧情完全还原历史,很多对白都是参照张爱玲的回忆文字写的。只能说觉得不好看的人首先不喜欢文艺片,再者就不了解张爱玲。资深张迷五星力荐 @2011-08-03 08:06:00

23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台词都是根据书信回忆录写的,但比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要聪明。塑造的最好的人物是赵文瑄演的胡兰成,温柔儒雅滥情,真诚又不知廉耻,想当渣男的人都该学学他的话术。

27分钟前
  • 獭君
  • 推荐

赵蜀黍出现之前我是拉着看的,赵蜀黍出现之后我一不小心就看了通宵。。。

28分钟前
  • Iras🍃
  • 力荐

中文系必看!

33分钟前
  • 沐恩
  • 推荐

真实的胡兰成若是有赵文瑄的半分儒雅,我也是相信张爱玲会陷的。

36分钟前
  • 南国的小伙子
  • 还行

编这个戏的,写本子的,演的,其实都在做一件不讨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被口水淹死。不过……其实真的挺好的。

39分钟前
  • 松如
  • 推荐

影片结束的照片回放中泣不成声。感谢编剧对滔滔人世、艰难红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的体贴与慈悲。

40分钟前
  • 徵音
  • 力荐

明知没人能演得了张爱玲...可仍狠不下心视而不见

44分钟前
  • 王小邪
  • 还行

胡兰成是多情近乎滥情,张爱玲是薄情近乎专情。刘若英演张还是过于钝,张的面相和文字多少都给人一点尖锐的感觉。很喜欢张爱玲和胡兰成恋爱阶段的台词,就那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深情又不甜腻,文艺而不酸腐。但是想想张爱玲一生为父母战争爱人所伤,最终孤苦终老,不免叹息。

46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茹萍太美,字字珠玑。

48分钟前
  • 邱尔
  • 推荐

总觉得奶茶的性格难以和张奶奶的“傲”联系在一起,不知演员为什么选她。第二遍看了,任何关于张爱的八卦我都不愿错过。只是把该剧的赵文瑄联想成胡兰成,怎么着都觉得抬举了胡兰成。

53分钟前
  • Mancy Tsai
  • 还行

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58分钟前
  • wa1492
  • 推荐

最凄凉的不是张爱玲 是张子静+1

1小时前
  • 茶糖
  • 推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1小时前
  • 心玦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