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 本部分主要展现男主在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下部队中的生活,最后参加战争,误杀队友直至有些疯癫。主要是身份从1-2的两面不是人到了这部分单方面被排挤。强权在影片中不光被直面展现,如老兵对新兵的虐待,上级对下级无情的鞭挞和对于“颜色”的区别对待,还有侧面展现的如信件检查和监视回信等,都很好地反映出了该种意识形态下非人的训练和生活环境。
战友自杀身亡让剧情来到一个高潮,通过人的死亡及死后都要被冠以违反军纪,是军队的耻辱和懦夫的骂名来体现在这种系统下培训出来的“人”是多么的荒谬和可怕,更大的恶是他们对外还要“粉饰”成其他人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是错误的,而男主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实如身处于地狱中般。该部分181分钟,只有10分钟的正面战争戏,也多为体现生命在战场中的脆弱。
视觉上区别于1-2的少量的俯拍用于表现“孤独”和“迷茫”,3-4中出现大量的俯拍远景用于展现“纪律”和意识形态下的个体。开场就利用俯拍远景展现了新兵被虐待,后续的集体被处罚也都是一个俯拍远景,其实在很多时候可以看到在这个集体中男主的格格不入。还发现导演也很喜欢利用调度搭配深焦镜头在室内展现男主与“环境”的格格不入,第一部里面的酒局同样在第二部也有,非常精彩的视觉呈现。还特别喜欢当情绪爆发时出现的推镜,近景可以更好的帮忙释放情绪的感觉。夜景戏更是让我惊掉下巴,把人与人的沟通展现在如此环境中实在是美妙(这部分的台词也很有思考,“prettier flowers blossoming on their soil doesnot justify rejecting your own” 另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意识形态下人的定义 “a little tool in the service of their big promises“。)罗杰狄金斯在《边境杀手》中呈现的夜景画面不能说是一摸一样吧,只能说是十分雷同。
角色上,感情戏虽然很短,但是完完全全被利用了起来,“I'd like you to undress. I must see you, all of you. I want to burn that image into my mind.” 感觉稍有些爹,但是那种环境下确实有些美妙。尤其是在被各种虐待后成长的他带新兵时所展现出的影片的内核。
题外
我觉得此部分展现的视角是我难以想象的,如此细致的描写也更加直观地展现了集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而这也从某一面解释了日本对于二战的反思对比于德国弱的原因,当美国二战后对于日本转变态度后,以天皇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对于二战保持缄口不言的状态,导致自上而下的反思无法进行。
原来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的情节是这里来的,不同于美国价值体系下展现了训练下人性的磨灭,日本对于身份阶级的顺从致使只能自杀。
在第一二部接近结尾的时候,梶的朋友冲岛对他说:“你最终还是赶上了这趟人本主义的列车,尽管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种“高昂的代价”在影片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梶在最后被征召应伍,这也就意味着,梶必须完全脱离此前生活的环境(即平民的环境),来到一个带有全新语境的位置,在那里,军衔等级可以压倒一切,经验永远凌驾于理论之上,任何个人主义的思想都必须被消灭,而国家,就是日本国旗上的那顶太阳,是每个人必须追逐的对象,哪怕结果是焚灭。 军队是一个几乎无法施行人本主义的区域,同时军队也代表了国家机器的另一种核心,即武力的核心,在军队面前,日常社会的规则是被完全漠视的,一方面是军队的暴力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处在这个核心中的两个人,梶和小原,似乎形成了某种鲜明的对照,梶坚韧、有能力、负责、服从命令,而小原怯懦、虚弱,小原脸上的那副眼镜就已经暗示了他必将被体制所霸凌的命运。 如上,小原的遭遇——从被歧视、被压抑再到被侮辱,这一切就已经向梶以及屏幕前的观众传递了一个信息:人本主义在军队中,是绝不可能的奢望。 同时,面对不公正的环境,梶的表现也耐人寻昧,三四部中的梶不再是一二部中那个死磕、焦虑的青年,而更显得老练、稳重,在小原最先几次受辱时,梶没有出面,哪怕是朋友新城被老兵打,梶也只是在一旁漠视,同时,他遵守命令,恪守职责,这或许会令很多观众感到有些诧异。 而在我看来,梶在军队中的表现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梶并非完全是个反叛者,而是个受限于文明规则的先进分子,影片中所突出的关于梶与上级争斗的戏剧点,算是不合时宜的行为,在战时梶的这些行为触犯了一种微妙的,介于法律和现实之间的原则,当然这种原则本来就是为满足少数人利益而制定的不公平的规定。因此,梶触犯的,实际上是模棱两可的规定体系,它并非不平等本身,而是限于某种文明制度中的不公,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二部一开始冲岛告诉梶,他的理论似乎没有抓到真正的重点。至于这真正的重点是什么,我想是整个以“经验”“关键时期”为借口的政治制度,以及围绕此政治制度所构建出的一系列体系(包括医疗、教育、工程等)。 因此,梶从未反叛过任意一个体制,他所反叛的只是体制中的不公,所以当梶走进一个新的体制(军队体制),他自然地适应了这种体制,当然这种体制和他的本性是冲突的,这种冲突在影片结尾梶的异化中得到了完美的论证,此处暂时先不展开,具体我会在后面讲到。 这种适应,在小原自杀的时候,变成了一种反刍。梶在此时才彻底意识到,整个军队的存在,就是为了磨灭人性,而这种磨灭必然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他情愿为小原讨回公道,代表着一二部中梶纯粹人本主义精神的一种回归,或者觉醒。 影片的前半段,是相当规整的,如同老木匠做出来的家具一般的,一篇相对微观的议论文,这篇议论文的论述着力在批判军队的不合理性与其对人性的压抑、磨灭中,但其中并没有太多讨论到更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以及其衍生出的体系。而在影片的后半段,小林正树的视角变得相当宏观,涉及了战区后勤、前线、战场。人物也更为多元,包括了后勤医院的护士、梶的好友影山少尉、梶带领的新兵、与梶针锋相对的老兵、几位好战的少尉中尉等,但或许是出于发行与放映的无奈,又或者是成本限制,在一个半小时内这一切的叙述都变得相当分散而急促,与影片前半段的稳扎稳打大相径庭。尽管令人叹惋,影片后半部所能反射出的意义却仍比前半部更广阔也更深刻。 首先是由军队而映射出的国家机器。无论是梶,还是影山少尉,或者那些好战的少尉中尉,最后都必须服从于那位躲藏在地下中的参谋,这大概是本片中出现的最接近国家权力核心的角色,这位身在高层的角色,丝毫不在乎士兵死活,宁愿牺牲一个连队以换取“最终胜利”,而他的所有对白,都是以命令式进行,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权力操控者,他们躲在阴暗的、肮脏的角落,坐在椅子上操纵着底层的生死,这一切不过是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的事。 之后则是影山少尉,作为身处领导位置的梶的好友,他同样具有人本主义精神,但我们发现他在某些事件上甚至不如梶自由,即便他具有锐意改革的思想,但他永远也无法改革,因为他惧怕下层的反叛,同时又软弱于更上层的威胁。影山少尉是一个更为微妙的角色,因为他恰好是一名改革者,或者说具有成为改革者的潜质,但他在体制中无法施展拳脚,那么根本上是什么?是什么使得他甚至不如列兵梶更自由?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在一个开明的、平等的、公正的体制之内,是不是还会存在像影山少尉这样的人?而梶又是否永远只是名列兵?军队的暴力性同体制内在的腐化与凶险结合,便形成了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作为人,作为身处在国家机器中的人,我们具不具备反抗的自由?也许正应了尼采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越是接近深渊的人,就越是要接受深渊的审查,在被深渊凝视的一刻,人是举步维艰的。 最后回到梶,梶作为一个乘上“人本主义列车”的人,见证的却处处是违反人本主义原则的事件,如若说梶在一二部中经历了一个由坚韧的反叛者到一个接受荒谬的反叛者的过程,那么本片中梶便是在历经一个逐渐“弗兰肯斯坦化”的过程。 诚然,梶对人性、平等、公正是尊重且渴求的,但在军队的经历却逐渐异化了他,这并不是说他对于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事物没有渴求了,而是他渴求这一切的过程变得曲折了,这种曲折是使他异化的根本。梶心中还有另一个追求,那就是美与爱,这来自于梶的妻子美代子。在军营中,梶请求美代子脱下衣服让他永远记住这个画面,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浪漫戏份,哪怕这样的浪漫戏份,也是注定要以辛酸与苦难为结。 在《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也同样对美有执着的追求,弗兰肯斯坦的杀戮并不能被解读为弗兰肯斯坦的恶,而是社会之恶,是社会对个体的异化之恶,当科学家们通过观察与研究对这个怪人进行偏见的诱导,他们就显现出了对生命的不尊,这样的科学,从头到尾都在违反自然法则,是文明的伪善与谎言。 《人间的条件》同样如此,梶在众人的目光以及战斗的残忍之下,终究还是被异化了,这种异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偏执,当梶记住美代子的身体,作出自己“活下去”的诺言时,他就陷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偏执,他最后本可不掐死那位怯懦的新兵,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这同样是因为他选择了“活下去”,从这方面来说,梶的异化又是显得如此合乎人性,因为他至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当他在前半部丢下了同样怯懦的小原时,我就已经发现,梶始终是将“活下去”的信念至于周围一切之上的,而小原与最后那位怯懦的新兵在影片中又形成了完美的对照,并映射出梶性格矛盾的一面,他最后在这种矛盾之下成为“怪兽”,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以国家主义为口号,以大局为借口,以等级为统治方式的硕大国家体制同“以人为本”的愿想是彻底矛盾的,欲要成为真正的“人”的人,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也要接受自己被“弗兰肯斯坦化”和被毁灭的命运。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来看,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非善即恶的,梶的“弗兰肯斯坦化”,恰是梶最为人性的一面,这比那些充满谎言的、伪善的国家主义的口号与最终胜利的空谈要高贵百倍。 这三个层级的人物,从一种新的角度论证了国家机器的不公与残忍,反抗机器的人,最终被碾碎如渣滓,而渣滓又怎样生存?我们人作为人的条件是什么?或许,可以换一种思维,那就是,我们作为人是无条件的,但我们若要无法为人,那才存在着需求的条件与约束。 回到最开始冲岛那句话,梶最终还是乘上了那班人本主义的列车,但这个代价无比高昂,他不仅要牺牲自己的自由,还必然会牺牲掉自己周边的人,而最终,这个导航的指向,必然是一个回环,并经由这荒草丛生的野径,通往自我。
大半夜2点,看完了这部电影,本来是想就写个短评的,结果不知不觉写的就有些多了,索性写了个影评。如果有逻辑混乱处,望指正,半夜写影评脑瓜可能不太好使。
《人间的条件》已经看完前四部了,在这第三四部中,我对身为主角的梶其实并不感冒,毋庸置疑,梶是个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战分子,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妥妥的进步分子。但是,他终究不是名共产主义战士,没有阶级意识,因此,他终究不能明白为什么这些痛苦会在他身上降临,他也只能把原因归结到军队的体制上去。
梶身上民族主义的一些缺点还是显而易见的。他并不完全反抗强权秩序,是一个主张在强权秩序下进行人道主义改良的改良派分子,这在第一部电影里也提到过,他和朋友聊天时表示他不敢公开反对战争,因为怕蹲一辈子大牢。他在这部电影中训练新兵与他在第一二部中管理战犯劳工营有些相似,只可惜他依旧没有吸取管理劳工营失败的教训——在军国主义的强权下,一切改良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而且,梶是普通人吗?我看未必,他是大学毕业生,他拥有健硕的体格,还拥有美好的爱情。高学历壮体格,他凭借出色的条件在哪里都能混的有滋有味,即便他是一个为军队所不容的反战分子,晋升时长官也没忘记他,因为他有成为一名好兵的潜能。梶的身份实际上是一个代表精英阶层的人道主义者,而且还完美继承了小知识分子的懦弱。
真正能够代表普通人身份的其实是小原,瘦弱的体格,逆来顺受的脾气,还有摇摇欲坠的家庭。他本就不为战争而生,却因生不逢时,被战争逼死。他弱小且无助,大家都当他是一个笑话,就连向他施以援手的梶,都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同情心作祟,觉得他是个弱者罢了。小原与梶相比,形象是那样的渺小,但这正是小原这一角色的伟大之处。
小原才是真正的普通人。
从第一部看到第四部,梶作为一个精英阶层代表,一直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哪怕在新兵营受气时,他也是高傲的,他作为一名精英阶层其根本利益就没有被动摇过,只要他还具备他的核心竞争力,他就一直都有翻身出头的那一天。
而小原就不一样,没有人真正理解他,也没有人了解他的痛苦,他作为一名普通人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在大势的江潮滚滚而至时,只能被动的随波逐流。他无时无刻不在出卖自己的尊严,向侮辱他的人卖笑。他对这个悲哀的世界所能做出的最有力的反抗,也不过是离开他,选择自杀——这是一种最懦弱的方式,这也是属于亿万普通人的方式!
可笑他最终的死亡也是那么的有戏剧性,不过这样也许能减少他一丝的痛苦与胆怯。
再见,小原。
再见,这个悲哀的人间。
想见的人,一定会再次见到的。为了这个”承诺“,仲代达矢最后误杀了自己的战友,从死人堆里走了出来。他看到了军队的本质,却无法改变之,他为了坚持在军队中做一个“人”,几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胜利”(“活下去”)前的一刻,他所有的坚持,似乎都在瞬间灰飞烟灭。“何以为人”?这个终极拷问比一、二部更为沉重了。
变态的军营生活是造就疯狂的战争狂人的土壤;全金属外壳不知道是致敬还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窒息的军旅生活;最让我震惊的是护士扇病人巴掌
达矢君还是延续了上一部的悲惨生活。相比抽离开来的指挥官身份,一个士兵的处境让他的反应在军国主义的部队中更直接的凸显出来。如果上一部讲的是道德上的做人的条件,这一部更兼顾了生存的条件。理性而果断的行动让他在吃了很多苦的同时,在军旅之路上走了出来。突然三千代比较耐看,演技派美女。
宏大而悲壮。战争年代的人性探索显得格外尖锐。
以对人对己极端残忍而显示权力的东方男权
4.5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终成《切腹》之大器
又臭又长
对新兵的严酷训练,很难不让人拿《全金属外壳》做比较。我相信库布里克是看过《人间的条件》的,新兵厕所自杀是最接近,最典型的一幕。不同的是,相对于长幼尊卑,年功序列的日本人,美国人的压迫更多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决定的,鲜少同级间的新老压迫,大概是因为对人权的尊重根植于内心吧。
不曾想,早在1959年小林正树就已经拍出了让我感觉具有《全金属外壳》《兄弟连》气质的影片,尤其是小原在厕所开枪自杀的戏份,刚好《全金属外壳》也有相似的情节。——梶:等待就要结束了,在战斗的嘈杂中,也许会听不到命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想想。我只讲两件事:别当懦夫,无论你喜不喜欢 该来的终归要来;另一件事:永不放弃,不是为了胜利 而是为了你自己,如果攻势太猛烈,找好掩护,想想自己的家人 或是心上人,我就准备那么干。&梶:我是头怪兽!但我会活下来!有人吗?有活着的没?回答我!还有活人吗?
2022/06/11 15.2 GB (16,406,622,516 字节)The.Human.Condition.II.Road to Eternity.1959.1080p.BluRay.x264-USURY.mkvThe.Human.Condition.II.Road to Eternity.1959.1080p.BluRay.x264-USURY.srt
メロドラマ
(8.5)中间这两部看上去像是两座高峰之间的低谷,其实是必不可少的过渡。冲突复杂性急剧简化之后聚焦在军营之中,实际上也就是聚焦在梶的个人身上。造成了这套反战史诗与个人史诗双重身份电影的暂时倾斜。
他们希望我顺从、无休止的顺从——当一个不会说话的傀儡。可我是一只鸟,他们把我关入牢笼时我没有言语,他们蓄意报复时我亦没有言语,但当他们想用霸权凌驾于我的意志时我不再沉默,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亦是一个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倡导者,我愈飞去天国,却被拉向人间地狱。
#DVD 长评 - A little tool in the service of their big promises。本部分主要展现男主在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下部队中的生活,最后参加战争,误杀队友直至有些疯癫。主要是身份从1-2的两面不是人到了这部分单方面被排挤。强权在影片中不光被直面展现,还有侧面展现,都很好地反映出了该种意识形态下非人的训练和生活环境。视觉上使用大量的俯拍远景用于展现“纪律”和意识形态下的个体。还发现导演也很喜欢利用调度搭配深焦镜头在室内展现男主与“环境”的格格不入,第一部里面的酒局同样在第二部也有,非常精彩的视觉呈现。还特别喜欢当情绪爆发时出现的推镜,近景可以更好的帮忙释放情绪的感觉。夜景戏更是让我惊掉下巴,把人与人的沟通展现在如此环境中实在是美妙。感情戏虽然很短,但是完完全全被利用了起来,“I'd like you to u
2月20日看完
刚看完 ,震撼!从最后的半个小时推断梶他们应该是驻扎在满洲和苏联边界的青山林场?另外《永远的零》里面的小队长这个人物很明显借鉴了三四部的梶,在有死之荣,无生之辱被滥用的时代。强调重视生命的意义远比无谓的牺牲更重要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的武士。
【宽银幕】第3部《戦雲篇》(105分钟);第4部《望郷篇》(75分钟)——三、四部描述男主角尾在军队中亲闻被迫参战同胞的悲惨境遇。
横下心用一天时间把这部10个小时的电影看完了,也许再也没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了——我们生来为人,从不需要为自己的尊严作证,也从不会质疑谁的生命更有价值,但这恰恰又不是人间,人非人,尤其是一个行将败亡的国度,当一切依托的巨大神祇坍塌的时候,他们又应该如何自证?如何去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战争也许会停止,但作为人的证明不复存在,在战争中,他们一点一点被仇恨、妒忌、贪婪、残杀所吞噬,而经历过这一切的还能算是人吗?可是他还真真切切地活着的!
五味川纯平笔下的男主角,必然是人道主义情结浓重的圣徒,他们在战场的遭遇是别无二致:身份都是日本关东军步兵,敌人全是苏俄坦克兵团,都在力量悬殊的搏杀中幸存下来,全是在战壕中逃过了坦克轰击和分队捕杀。看来有必要调查一下五味的二战履历。【7↑】
看多了天朝的抗日片,再来看看日本人拍的反思中日战争的电影,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