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40集

主演:程枫,尹航,李芯逸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红 剧照 NO.1红 剧照 NO.2红 剧照 NO.3红 剧照 NO.4红 剧照 NO.5红 剧照 NO.6红 剧照 NO.13红 剧照 NO.14红 剧照 NO.15红 剧照 NO.16红 剧照 NO.17红 剧照 NO.18红 剧照 NO.19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惊红一瞥

惊红一瞥 文/顾一心 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 而我们是可以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 ——克里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序言 在无数影迷心目中,以法国国旗的三色而命名的《蓝》《白》《红》三部曲堪称电影中的电影。三部曲所各自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三个主题,无数次彼此辉映,试图深入现代人类生存的最深处,并且最终趋近于艺术上的完美。 其中,气质冷隽的《蓝》以深邃的透视手法,描绘了主人公的心灵自由从悲苦中的解放;篇幅简约的《白》以黑色幽默见长,探究了人们在情爱上自卑而不平等的因素;而主题为“博爱”的《红》,则是一部同时蕴含着悲观与希望的作品,无处不透露着对人类心灵苦况的深深的悲悯之心。 在叙事方面,《红》突破了以往两部的单线结构,令三位主要角色的故事处在奇妙的对话语境之中。由此,影片所涉及的人性命题,也就达到了前两部所未能企及的广度。《红》所描绘的是一幅人们在心灵隔绝、烙印深重的世界中受难的图画,从而传递出对我们所身处的整个信息世界的至深讽喻。最后,影片奇迹般地令整个三部曲中人物的命运会聚于一处,构成了人类整体的微妙缩影,一瞬间定格了生命的哀伤和光明。 是的,两重并存,并且毫无矛盾。相比于三部曲中的前两部,作为压卷之作的《红》,真正达到了某种建立在精致的叙事和人性的深思上的完美。 奇异语境的对话 有一点我们无能否认,那就是美丽的女主角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捉住了观众的心灵。由伊莲•雅各布饰演的女学生瓦伦汀是一名光彩照人的兼职模特,她依恋着身在英国的男友米歇尔,但由于分隔两地,两人只能依靠电话维系感情。在一次巧合中,她驾车撞伤一只马路上的弃犬,按照狗颈圈上的地址寻找原主,从而成为陌生的离休法官家中的孤独访客。 影片的对话型叙事结构由此揭开。在影片中,气质柔弱的女主人公是人性单纯而光明一面的象征——不妨称之为“情感的正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寡居的离休法官——怪异、深沉、冷酷,带着不可理喻的窥私之欲。尤其可怕的是,他那有条不紊的理智对生命的存在保持麻木不仁的态度。由此,法官所构成的,毫无疑问是情感上的负极。奇妙之处在于,这种情感上的两极对立,直觉上给予观众以偏私性的判断,直到通过对话语境的不断延展,才逐渐袒露出影片的真正含意。 二者之间那种明显的对立,通过不断的讽刺、愤怒、挑动等奇异语境中的对话而变得逐渐暧昧。他们的第一次对话简短而苍白,以女主人公的一句质问“假若我撞倒的是您的女儿,您是否还会无动于衷?”和法官冷酷的回答而结束。而在第二次无意的拜访时,法官则在针锋相对的对话语境中展示了他的窥私世界和清晰得近乎残忍的分析手法,极大地刺激了女主人公的心灵。他们依次占据着上风,法官的洞悉一切令她痛苦而敬畏,而她对人性所抱的希望也打动了法官。而随着影片的不断暗示,法官的生命悲剧通过现实中年轻毕业生奥古斯特的演绎而缓缓呈现;另一方面,年轻的女主角与恋人分隔两地,电话彼端的误解和伤害导致她自身的情感也遭遇折磨。作为对话体的两端,他们处在相似的故事之中,遭遇着挚爱之人的伤害。于是,矛盾消解了,两极的对立变得模糊,直到化为友情。而影片真正的含意开始清晰而可辨。 包含在这一两极对话结构之中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则是巧合般地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法学毕业生奥古斯特。事实上,毕业生的现实故事,恰恰是老年法官的往事的再现,也就是说,在电影语言中,他的经历与年老法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热恋中的女友投入他人的怀抱,尤其是亲眼目睹女友和他人做爱的场景,在心中留下了可怕的创痛。极为耐人寻味的是,影片这重巧妙的设计,将两个“对话的主体”在现实中划分为更具有生命力的三个“行为的主体”。这一手法,除了避免使用简单的回忆镜头来透露老年法官的真相之外,更间接隐喻出了一个深邃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之中,人类的经历彼此相似。我们的感情和命运总是让我们自以为是不朽的,而事实上,它是平凡的,彼此联系的。正是在这层隐喻之中,奠定了影片“博爱”感情的根基。 关于信息的讽喻 《红》所透露的讽喻是犀利的。这是一个关于由电话线路联系起来的信息时代的讽喻。影片开头的一组长镜头,刻意模拟了电波越过英吉利海峡而飞速传递的经过,无数模糊的声音在千万条信息网络中此起彼伏——人类依赖于信息而生活的模式,被加以冷静的剖判。 影片承载的讽喻在于两个层面。一方面,冰冷的电波唤起了陌生者之间逼近与窥探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它又构筑了令对彼此真正具有意义的人相互隔绝的困境,消蚀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体验。 在离休法官的方面,这位冷酷的老者陷入了第一个魔咒,终日沉湎于对左邻右舍的窥私之欲中,用窃听系统监听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讯号。在被截听的接连不断的对话中,人的情爱,人的妥协,人的失落与苦望——我们生活的全部,遭遇了层层剥茧式的呈现。而在法官那难以反驳的分析之下,电话里的人们仿佛正处于无穷无尽的荒诞之中,他们各自的不幸结局已被预先判定。法官的洞察一切,使我们留下了可怕的心灵印象,并萌生了对其不幸的理解。这是一种陌生者之间无谓地互相窥探的不幸。而在推动情节方面,年轻毕业生奥古斯特的女友也被安排于法官的邻居之内,两人之间的恋情和毕业生温柔妥协的性格通过被窃听的对话得以表现,从而暗存故事的伏笔。 在女主角瓦伦汀的方面,影片则通过她的爱情一步步被冰冷无味的电话讯号所瓦解,来表现信息网络之下人际感情的脆弱性。当电话的一端所传来的男友的声音日趋变得多疑而冷漠时,它所起的作用,既在于推动了女主角心理的转化,也在于表现了影片一种更大程度的、对处在心灵彼此隔绝的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与之相衬,年轻毕业生的感情变故,同样是通过后来的一个无法打通的电话暗示而出的。 影片中,电话是一种梦魇般的讯号,它总是唤起我们微微的恐惧之心。由于影片指向着现代性文明之下的人性,因而,人和他所身处的世界,也总是依据现代性文明的特征被分割为两个相对孤立的单元,而人在这种对立之下仿佛永远处于受伤害的地位,无论是遭遇人格的异化,还是遭受心灵的损害。 重叠的生命 《红》所展示的世界中,人与人的经历彼此重复,生命中的悲伤烙印仿佛永恒束缚着心灵的自由。而作者的深层意图,正是在洞察与展示人类种种相似困境的同时,唤起深沉的悲悯之心,从而赋予电影以光明的“博爱”色彩。人物之间重合的经历,在影片的叙事中以高超的技法彼此呼应和暗示,形成了《红》在技巧上独特的魅力。 在第二次拜访时的针锋相对中,法官窃听着一位男同性恋者的电话,激怒了单纯的女主人公。愤怒的她立刻来到被窃听者的家中,可是,当她看到那个毫不知情的可怜妻子和家中的小女儿时,却又出于怜悯而自动放弃了揭露法官的初衷。紧接着,法官又向她介绍一位站在窗外打着移动电话的毒枭,女主角这一次却激动地拨通了毒枭的电话,说出了“去死吧”的诅咒。从而,法官在几句简单的交谈之后便揭开了女主角心灵的隐痛——原来,在这两个事件中恰恰蕴藏着她的不幸经历。她的家庭是破裂的,而她本人就是那个被窃听者的小女儿的化身;至于她对毒枭的仇恨,则是因为她的弟弟身染毒瘾。在一束夕阳的光线中,女主角的防线遭遇了击溃,她显得虚弱无力,对法官的敌对情绪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当她驾车离开时,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清晰可辨。这组奇妙的对话中,人与人的经历出现了暧昧的交集——人们生命的悲剧,居然被如此地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中,人物经历的最大重合体现于两位男主角的身上。法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在现实中一步步重演着离休法官记忆的梦魇——恋人投入了另一个人的怀抱,并在一场意外的事故中死去。这是一个关于失恋的痛苦的故事。影片突出了三个动人的元素以表现两人经历的一致:其一是一条随身的爱犬;其二是一本掉落在地上而带来了好运的法学教材;其三,则是那个亲眼目睹恋人与另一个男人做爱的刺眼的情景。而两个故事的轨迹,则是在重重的暗示之中逐渐吻合的。显然,对于蒙受不幸的毕业生,我们的目光始终带着同情心,他是被镜头关注命运的两个人物之一。而在两人的经历得以渐渐契合之际,观众对年轻毕业生不幸命运的同情,也就促成了观众与法官之间矛盾的消解。别有深意的是,法学毕业生所追求的女孩卡琳恰恰住在法官的附近,而毕业生的公寓,也恰好位于女主人公对面的街角,影片的长镜头总是随着人物的视角或行为在两座公寓的窗口之间移动。在打保龄球的夜晚,在出售CD的音像店里,瓦伦廷与奥古斯特也都恰好在对方的身边,只是彼此毫无察觉。人物在空间上的彼此联系,加深了他们各自命运的重叠感。 一线光明 影片的起始,作为兼职模特的女主角正在摄影棚里拍摄着一组照片,被风吹起的红色帷幕构成了她的背景,画面混糅着玫瑰红和橘黄的基调。她在摄影师的指挥下作出不同的姿态,有时戏谑,有时平静,俊美的侧影苍白而动人。在摄影师灵感迸发的催促下,女主角显得疲倦,渐渐地,苍郁的眼神焕发出忧伤之色。“哦,很好……哀伤些,再哀伤些,想些悲哀的事情。”于是,她以忧伤的侧影完成了具有囊括整部影片意义的杰作。 在她的身上,我们总是看到“希望”这一奇妙的事物。“人性并不坏。他们只是无能为力。”——她从未放弃善良的想法。镜头关注着她的命运,她身上的东西总是提醒着我们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在时装展上的她内心紧张,却难以掩盖迷人的神采;而照看受伤的牧羊犬时,她出于对生命的悲悯之心,而显得异常温柔可爱。 女主角和法官的对话体系里,被撞伤的牧羊犬充当了情感纽带的角色。在郁积着敌对情绪的前两次对话中,法官的理智每一次都支配着表面的局势,而女主角的反击则更多是情感上的。第一次拜访离去时她问道:“假如被撞倒的是您的女儿,您是否还会无动于衷?”第二次,她带着屈辱和愤怒留下了一句:“您知道吗?您的狗怀孕了。”——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法官心灵的震荡,也引起了他对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甚至导致他为了观察女主人公的反应而向法院自首。法官的自首,令女主人公第三次的拜访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两人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在主导权上彼此平等的对话,法官也对往昔的情感经历开始了隐约的自叙,在这种自叙中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仁慈。如之前所说的,源自于观众的对他的矛盾情绪开始消失。在这次的对话中,无论是女主人公所凝目注视的山头的落日,还是法官更换电灯泡时照亮房屋的耀眼的灯光,都间接地隐喻——影片的人性光明开始展现。 在影片的尾声,法官应邀去观看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场时装表演时,驾车经过一处城市的路口,看见了悬挂在影壁上的巨幅海报——上面正是那个红色的哀伤侧影。他为之而感到高兴,温和地一笑。在这一细节之中,影片的两种基本人际关系的对比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温暖的人际关怀超越了冰冷的彼此敌对、窥视和抗拒。在表演结束之后,他们进行了最后的一次对话,这次的对话中,法官的秘密被揭开。他们之间相互的理解变得更深沉,言谈间又有些淡淡的哀伤。在最后离别的一刻,两人的手掌隔着车窗相触,达到了心灵的默契。 而此时的毕业生,正饱尝着遭遇恋人背叛的折磨,这一折磨几乎使他变得冷酷。他在海边抛弃了他的牧羊犬,独自驾车离去,过了几秒钟,他又猛然刹住车。在之后渡轮上的镜头里,爱犬再一次出现在他怀中——看来,他最终并未选择抛弃它。与此同时,在法官的家中,那只怀孕的牧羊犬已产下了一窝狗崽。温暖的镜头开始出现,影片朝向最本质的“博爱”做着最后的努力。人们正各自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接近了心灵的自由。对于女主角和年轻的毕业生来说,各自的生活面临着重新开始的可能。 尾声 影片的最后,命运受到我们深切关注的两位主人公——瓦伦汀和奥古斯特,登上了同一艘开往英国的渡轮。他们带着各自的忧愁而启程。女主角和男友米歇尔的感情在电话的两端正遭遇着危机,令她对这次相见充满了不安;法学毕业生则经历了痛苦的失恋——他的女友背叛了他,情归于另一位成熟迷人的男子。并且,他们也在这一天乘坐游艇出海。在渡轮上,瓦伦汀与奥古斯特擦肩而过,依旧漠不相识。 一场暴风雨袭击着日内瓦与它的海岸线。暴雨降临于城市,狂风吹翻了房屋里的杯子,而在城市街道的路口,那张名为《感受生活》的巨幅红色海报也被缓缓卸下,女模特的哀伤面容变得蜷曲难辨。暴风雨中,一切冲刷殆尽,影片的终章来临了。 报纸上传来了渡轮遭遇海难的噩耗,法官紧张地打开了电视。这是一场由风暴导致的海难,船的尸骸横陈于海面,与渡轮一同遭遇风暴的还有一架游艇,这隐喻出了卡琳的遇难,从而再一次地将毕业生与法官的经历紧紧扣合。(在法官的自叙中,背叛他的恋人死于一场意外的灾难,成为他心灵的痛苦烙印。)……新闻在继续。在这场海难中,仅存的生还者共计七人,他们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镜头里。 我看到了第一位,一个湿漉漉的惊魂未定的女人。那是法国作曲家的遗孀——由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蓝》中的女主人公;生还者的第二位是毕业生的情敌,关于他的镜头被画面所忽略;出现在第五位的是《蓝》中的男主人公,这使得属于《蓝》的人物结局得以意味模糊地加以点明。第三、第四位生还者分别是《白》中的波兰丈夫和法国妻子,这似乎暗示出他们已破镜重圆并且重新生活。从而,出现于影片《白》结尾的那一富有悬念的镜头也得到了解释。 这一刻对于电视机前的法官来说,无疑是扣人心弦的,他正关注着他那位朋友的命运。当然,电影作者的意图已再为清晰不过,生还者中的第六人出现了,他是日内瓦的法学毕业生、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的年轻法官;而在他的身后,是与他同城的女学生瓦伦汀——生还者中的最后一人。法官在电视机前露出了解脱重负的深沉平静,他富有感情地注视着他,她像一只受惊的鸟,瘦弱的身体裹在一件外套里。当她经过毕业生身边的一刻,在这两个整部影片中未曾相遇的人之间,忽然产生了一刹那的迷茫的对视,仿佛暗示着某种微妙的感情交流——也许有什么故事被忽略了,也许有什么故事即将开始,总之,一切不得而知。镜头推向了瓦伦汀的侧脸,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人偶然间从她的身后走过,画面选择在那一瞬做了最后的定格。红色的背景,无尽哀伤的脸庞,似曾相识。 我知道,奇迹已经诞生了。这是属于整个三部曲的奇迹。所有人物的命运,汇集于《红》最后的不朽时刻,生命的偶然性被夸张到了极点——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这世界究竟怎么了?我想,这是对人们生存境遇最温和的俯视。在新闻镜头独特的质地感下,一切主观赋予的特殊性被默默地取消了,他们的命运成了最为真实而不虚假的东西,唤起对生命经历最深沉的感受。你看着这组镜头时,无法遏制你的悲悯之心。你知道他们得救了。 2008/3/9

 2 )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看完第一个感觉是 那个时候 电影已经可以把人拍的这么好看了 光线的画面感 很好,灰色跟秋天贯穿整个电影,有点看 亚特兰蒂斯之心+迷失东京的感觉,忘年交就好了,人年纪大了是像一桶酒,古井不波又不失凌冽的味道。
曾经看过伊莲娜的两生花,她的美是无缝渲染的,更像是一位青春的东欧模特,作为演员总有一种生硬的难以衔接的表演感,但这种感觉也许是这部导演正需要的,赋予影片那种“徘徊在原地”的叙事美
如何与自己独处?我们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稳定的关系的,聚散离合,没有人会一直陪着自己。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与自己独处。独居的老人,孤独的模特,热烈的恋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和来来去去的故事,终日都在上演,我们自己也在里面。
并不直接,也说不上晦涩,似乎法国人说话都是这个特点——论点藏在上下文不接的灵感乍现和哲学观念中。生命中有太多发现了就会令人感动的巧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永远活在对正义、善良、责任、爱的迷茫与探索中。

 3 ) 偶然的幸福 偶然的忧伤

法律学生手中的书掉在地上,翻开的那一页,他看了一眼,后来发现竟然是考题的内容,他后来成了律师。

这是基斯耶洛夫斯基的电影《红》里给我们展示的一个生活片段。这种偶然不仅是属于那个老法官的,也同样发生在那个年轻男子的身上,而且后者仿佛成了前者的翻版,他也一样被自己心爱的人背叛。

这部被称为以博爱为主题的电影中还有更多关于偶然的主题,那些偶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人的思想意识,还带来了好运和幸福。

瓦伦丁开车撞伤了老法官的狗,这一次的偶然事件让她认识老法官,并意外地发现他在窃听周围邻居的电话;也是这一次偶然,让老法官重新审视自己,并把自己告上法庭。本来偷听可能是一种偶然,由于老法官的违法行为,而使得偷听的行为成为一种必然的侵犯。

也许是瓦伦丁拯救了老法官,如果她不介入法官的生活,后者可能会坚持着窃听的生活。同时老法官的言辞也给瓦伦丁带来更多启示,他说在法庭中往往听不到真实,只有电话里的故事才是最真实的。

老法官能够识破年轻的瓦伦丁的心理活动,他知道她为什么没去向邻居家男主人检举自己,是因为她看到那家妻子的温和,和孩子的活泼。

这两个人互相影响着,从起初的偶然开始,让彼此都拥有了一段不寻常的人生体验。重看电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重新看同一部电影,感觉好像不是一部电影,其实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了,你发现了一些曾经没有被发现的,不是眼睛的问题,而是经历久了,心灵在成长。

当然再多的偶然都是导演所为,最后的场景,《蓝白红》三部电影的主人宫都出现了。如果你看了这三部电影,就会觉得这“偶然”得很夸张,那因为电影的原因。其实生活中的幸存者彼此都没有关联,没有人像基斯耶洛夫斯基将毫相干的人拼接成故事。而你看到了这些故事,人们对电影的观看产生心理作用,而这正是影片的亮点之一,不管你把它当成是讲故事的技巧还是其他什么,毕竟这结尾强调了人生的偶然。

最后影片定格在瓦伦丁的向右看去的表情上,而这一瞬间刚好和她拍照的那幅照片的表情十分相似,尤其是那脸上的忧伤,这是正常的心态下的表情,因为她刚从一场灾难中脱身,那是应该具有的恐惧。而这自然的表情却和当时摄影师让她表现出的忧伤那样的相似。

从影片来说,前一次是表演,后者是生活。但有意思的是,跳出影片来看,这两者其实都是一种表演,那正是演员伊莱娜·雅各布在影片中的表演,在表演相似的忧伤;即使不这样理解,这仍是一种表演,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也时不时的在表演?大多数时候还是没有排练的“表演”。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推荐影剧

电影《刺杀尼克松》英剧《问答》电影剧集集合推荐法国电影《阿尔德曼夫妇》电影集中推荐日本电影《大空港》美国电影《莫娣》美国电影《魅影缝匠》美剧《大小谎言》第一季中国电影《暴雪将至》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国电影《村戏》日剧《贤者之爱》日本电影《蒲公英》BBC版《无人生还》韩国电影《计划男》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电影《卡罗尔》中国电影《山河故人》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英国电影《房客》|中国电影《双鱼陨石》|日本电影《儿童食堂》|英剧《伦敦黑帮》|美剧《上载新生》中国电影《春潮》|美国电影《房间》|美剧《真相捕捉》|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国产火爆网剧《隐秘的角落》|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日本电影《摇摆少女》|悬疑剧集《极地暗杀》日本电影《雨停了》

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电影原著改编成的电影(4)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3)关于日本艺术家的电影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2)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1)15部悬疑电影推荐|关于日本艺术家的10部电影|关于何冰“后浪”事件功夫片岁月

 4 ) 時空交錯的恍惚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相比女主角清麗無比的《蓝》和故事性強的《白》,我更偏愛《紅》。《紅》的故事簡單,傳遞的意思卻是無穷的。時空交錯的恍惚、連环套的精巧、宿命的烟霧,籠罩其間。

故事開始的時候,女主角范伦提娜和年青的法學院毕業生奥古斯特是近邻,但非常像《向左轉,向右轉》。

退休老法官因為范伦提娜的指責而去檢舉自己竊听邻居電話,遭竊听的女邻居作為證人上庭,在等待出庭的時刻,和另一位男士談笑风聲。這位女邻居正是奥古斯特的女朋友,比他大两岁的師姐。

老法官述訴的往事和奧古斯特的惊人相似:我年輕時,曾愛上大我两岁的師姐……;
奧古斯特過馬路,手中的書掉在地上,翻到的那一頁,正是他后來考專業試的內容。
老法官說:一次偶然,手中的书翻到了考试的内容……


如果奥古斯特的女朋友因為老法官的竊听事件出庭作證而結識了新歡,可以說正是老法官一手導致了奥古斯特失戀。如果奧古斯特就是年輕時的老法官,那更玄妙,將來的自已,干預了年輕時自己的人生方向。

老法官建議范伦提娜坐船去英國,並要了船票仔細地看了看,接著就有奥古斯特抱著黑狗也上了那艘船。海難后,范伦提娜和奥古斯特雙雙站在一起。從對面不相識,到千里來相會。

奧古期特和范伦提娜終於結識了,老法官梦見四、五十岁時的范伦提娜過得很幸福。那么,他的命運是否也從此改寫了?應該再也不會以竊听邻居的電話而渡過余生吧?

也許,我們一直以為自己無力改變什么,原來,我們確實在改變命運。


=================================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5 ) 我的《蓝》《白》《红》

我是幸运的,由于颜色的喜好误打误撞就按了这个顺序看;却是遗憾的的,似乎错过了一次探险的机会——这是我的《蓝》《白》《红》。
为什么会开始看三部曲,我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我只是知道这三部是很有价值的片子,基斯洛夫斯基是绝对值得敬重和佩服的大师......

《蓝》的威尼斯
《蓝》有那种静谧的魅力,是三部曲中气氛被颜色的渲染最明显的一部——表面看来,语言不多,主要靠场景气氛的营造,角色的眼神、表情还有动人心魄的音乐来表达遭受丧夫丧女的沉重打击的女主角的感受。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无话可说——她就是那个人!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的妻子,那种冷艳的气质让我觉得像一把锋利的、割裂过去和现在的刀子——也是一种艺术的气质......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要那样做——像一种疯狂的报复啊!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吧?是的,她爱他——她理解他!也许因为这样,她丈夫才会另寻新欢——那个美丽的女律师。他当然理解她,也是爱她的——他跟另一个她说她的好,也做得相当好——没有让妻子知道,即便是死后——如果不是导演的安排,剧情的需要......
到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她对他的爱——毕竟那蓝色梦幻般的吊灯还挂在那里。整理他的曲子,完成最后的乐章,延续他的梦想和血脉......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助手。他是我欣赏的男人——忠于自己的感情、坚定地爱着女主角、尊重自己的作品......女主角最后和他在一起,在我看来是件好事!
最后一个重要的人物——妓女。以上三个都是我心目中典型的法国人。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妓女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也有怕的,怕父亲知道她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就是因为这样才欣赏她,欣赏她的坦率、真诚。“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大家也喜欢......”所以她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可以这样过,又何妨?能遇上这样的女主角,是她的幸运,也是剧情的需要——这才是生活,某些人总是要和某些人遇上的(《最后一班地铁》的启示)。
《蓝》没有非常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一个鲜明的节奏——是你不可预测的。导演精心呈现的这种摄力,就像蓝色一样神秘而富有生命——刚看完影片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冲击,随着时间的过去,我慢慢地细细地体会,便察觉那淡淡的蓝色从骨髓之中蔓延——我试图用理性理解,最后似乎是靠感性来明白......
它要你想的地方太多——因为这样,它值得以威尼斯的金狮加冕!

《白》的柏林
看完《白》以后,感觉冲击很大——因为,我认可这个男人!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多明妮,也许只有卡洛才由始至终深爱着多明妮——她是美丽的,她也是爱卡洛的——不过她不应该这样去爱!
也好,就是因为这样,卡洛不再仅仅是美发师卡洛了!爱情的力量让他有紧抱石膏像,成为“箱中人”的勇气——本世纪最伟大的偷渡方式之一!他开始去谋求他以前并不十分看重的东西——金钱、地位。他明白了另一个阶层的生存心理——米可埃的出现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必然——那时有无数的卡洛,也有无数的米可埃——因为,“我们都受过苦”。
他甚至策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这样一个让我惊讶不已的结局——看着铁窗里面的多明妮,我的心很痛——不是因为怜香惜玉,只是她现在才明白卡洛作了这么多,自己似乎太自私了......
《白》教了我很多——也许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人在他乡的不幸境遇、生命的珍贵、创造改变的机会......那愉快的探戈,不但是卡洛顺利改变人生的音乐,也是我肯定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白》对我而言的特殊意义。
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卡洛的证词、多明妮的入狱,就是他们俩美好的一夜——是多明妮想要的,也是卡洛的向往——我不解卡洛为何笑着离去——应该有报复的成分,但是,爱不能宽容一切吗?
银熊的憨厚和卡洛有几分相似,呵呵!

《红》的法国
《白》留下的问题,也许是《红》诞生的原因。
再一次展现了女子之爱的深沉——似乎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那是两种不同的爱......
美丽女模特家的窗户可以看到男律师的家——他们就这么近!法官的爱情故事也算是男律师的翻版——是一种暗号式的线索。两者由女主角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红》的故事最不贴近生活,却反映了人最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不用法国国旗的象征意义来对它进行理解——那真的是一种宽容的博爱......
把狗撞伤——法官对女主角的,女主角对自己的;爱情——法官对学姐,女主角的男友对女主角,男律师对它女友;亲情——女主角对她弟弟,被窃听电话的一家;最后还有被窃听电话的和法官之间......
《红》最大的意义,除了是大师电影生涯的句点,更是一种人的重生——作为三部曲的结尾,她给了前两部一个确定的现在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不仅让我想起了一句法语名言——C'est la vie!
伟大的凯撒,拥有与他相配的宽容!

三部曲之中,三部曲之外
投瓶的老人——三部曲的主角在三个不同的时候看到老人时的三种不同反应,暗示了什么吧?!老人的孜孜不倦和坚持,既要人们珍惜自己,又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对这种精神的赞扬(相反地,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哀愁)吧?

电视——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作者对现代性的态度的一种暗示吧?!
还有很多......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揭示——《蓝》的脆弱、《白》的“实际”、《红》的猜疑......不得不佩服导演博爱的哲人般的眼光!

我知道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诠释,是三部曲的重要内容,这三种颜色带给人的感觉各自配合影片的基调和剧情......在三部曲中,我看到的最后的就是感情——真实的感情,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的感情。是我们的浮躁弱化了感情的神经?只有在沉静的时候才对它有所注意?不知道呢!

打个不雅的比喻:好的电影,就像骂人的艺术——被骂了以后不知道被骂了,反而高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的窘,心生佩服,也忘了生气、不值得生气了......
看电影,还是纯粹点好——极视听之娱,获得观赏佳片的最大乐趣。
三部曲,值得一看再看(——最起码要看六次!呵呵!)

献给风静时分的箫声匿迹

 6 ) 我的最爱——《红白蓝三部曲》之红


    第一次看《红白蓝三部曲》还是在望京的画室里,我去小超市租的碟,起先有一帮同学和我一起看,看到蓝的时候有些人受不了沉闷的情节起身离去,到最看完白,整个画室只剩我一人面对着电脑,那是凌晨三点钟。
   美国大片对我来说总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施瓦辛格那样的大块头猛男,啊啊啊!太可怕了!)往往看不到最后就要关掉电脑。眼球冰淇淋是大众所好,而法国片却像一杯香醇的咖啡,优雅,苦涩,品尝完后还有一丝余香留在唇边。第一次看到红就深深的爱上了,其实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看的太懂。感性总是抢先理性占据大脑的我,只是被它精巧的画面设计,唯美的气氛所深深打动。第二遍再看,可以上升一个层面以更加专业的眼光解读,才发现,它的剧情安排,导演的处理手法与影片的美术设计同样精彩。
   纯正艳丽的大红色充斥着整部影片。每一个画面都被精心设计过,所有的小物件巧妙的安排在背景处,女主角的红色大海报,红色的吉普车,万宝路香烟,瑞士军刀,可口可乐,老虎机上的樱桃,红色的保龄球场,咖啡吧的遮雨棚,芭蕾舞练习厅,剧院的座椅,交通灯,乃至于景深处的小摆设,路上行人的衣着等等。导演为了突出红色,其他的配色,几乎都是暗灰色的。安排的很刻意但却不做作,我突然认识到学习静物画的重要性,这是画面构成的基本。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情趣的导演,无论是古典油画般优美的画面构图,还是现代派的简约风格,都不会让观众在每个镜头中看到多余的瑕疵。
    影片又是一场对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讨论,前几天做英语阅读,正看到有篇文章写的是,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沟通媒体中,人们在电话中撒谎是比率最高的。退休的老法官无法在法庭上分得清谁对谁错,没有亲人的他,孤独的在自己的小屋里干着违法的勾当——窃听邻居电话里的种种私密对话:拥有幸福家庭的中年男子与他的男性情人在电话里暧昧缠绵,而小女儿却在电话另一头偷听;狠心的女儿抛弃年老的母亲,孤独的老妇人只能一次次的骗女儿自己得了心脏病;情侣间爱的表白背后却不知道另一个已经背叛了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女主角连连斥责老法官,干着恶心,龌龊的事,然而,老法官坦然的让她去告发自己时,激动的女主角冲到邻居家看到宁静和睦的一家三口,却什么也没说,哭着跑了出来。谁愿意去揭开美丽的表皮,让无知而幸福的人们去看到那丑陋的阴暗面呢,这简直太残忍,太残忍了。导演在这里又做了个有意思的设置,女主角的男朋友从来没有露过面,而女主角每天都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思念,也有猜测,是否连这个正义无邪的女主角也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呢?无处不在的谎言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穿越红色的电话线,跃入海里,穿过黑暗的隧道,在铁轨上疾驰……就像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一样。
    刚开始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个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年轻男人总是时不时的出现在影片当中,却与她们没有任何关联。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刚当上法官的男人就是老法官年青经历的真实写照,被深爱的女友背叛,以至于再也不能靠近任何女人,甚至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颓丧的终老死去,这实在是让人叹息的人生。被人伤害之后,一般人会怎么面对?封锁住自己的内心,而不再相信其他人,或许继续去伤害其他人。导演在这里设置的两只狗便是重要的道具,老法官的牧羊犬和年青人的小黑狗,(那小黑狗就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类型!!一定要养一只!)这是留在他们心底的最后一块软肋,虽然起先两人都一致选择了抛弃它们,抛弃心中最后的爱,可是当老法官听到自己的狗要生小宝宝了,怜爱的表情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年轻法官狠心的把小黑狗一人留在马路边的柱子上,最后却还是把车倒回来。想像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受伤之后,无限制的复制自己的仇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小王子里面的国王说过:“最难审判的人是自己。”一辈子在对错黑白中周旋的老法官却无法理清自己的人生。在他最低靡颓丧的时候,单纯善良的女主角出现了,救了他丢弃的最后一只爱犬,也让他重拾了对人生的信心。但是女主角的家庭并不幸福,妓女妈妈,吸毒的弟弟,继父,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成长为一颗金子般的心,实在是导演理想中天使的化身。她代表了人性中的善,想去驱散丑陋和邪恶却又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所以女主角的漂亮脸蛋上总是带着忧郁哀伤的神情。我最爱其中的一句台词,是老法官对女主角说得:“你不需要被审判,法律不收天真无邪的人。”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天使,那么还需要法律去制约些什么呢?在前面导演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老法官对女主角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了你,四五十岁的样子,那时你很幸福。”女主角追问:“那我旁边还有别人么?法官说道:“你醒来,朝你身边的男人微笑。”女主角:“他是谁?长什么样?”法官:“不知道,没看清他的脸。”法国式的浪漫。我一直在想,如果让她早30年遇见他该有多好,导演果然这么做了。影片的结尾似乎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在一次海难中美丽的天使与受伤的可怜人见面了,接下来年轻法官的人生会怎么样呢?导演留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那么就是你的观点了。
    片子里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女主角每天去咖啡吧玩老虎机,为什么输了就高兴的向老板举起胜利的手势,赢了反而愁容满面,认为自己交了坏运气?难道导演也明白东方的老子思想——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呵呵,自己瞎猜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巴克说过:“如果你在影片结束时表达出某些观点,这往往会限制影片带给观众的想象力,100个人看1部电影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

 短评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10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1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15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19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24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26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32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36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4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43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45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47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4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54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5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59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60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