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2016

HD中字

主演:莎拉·加顿,罗根·勒曼,崔西·莱茨,琳达·伊蒙,本·罗森菲尔德,蒂胡纳·里克斯,诺亚·罗宾斯,皮可·亚历山大,乔安娜·巴隆,丹尼·伯斯坦,菲利普·埃丁格,理查德·托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愤怒2016 剧照 NO.1愤怒2016 剧照 NO.2愤怒2016 剧照 NO.3愤怒2016 剧照 NO.4愤怒2016 剧照 NO.5愤怒2016 剧照 NO.6愤怒2016 剧照 NO.13愤怒2016 剧照 NO.14愤怒2016 剧照 NO.15愤怒2016 剧照 NO.16愤怒2016 剧照 NO.17愤怒2016 剧照 NO.18愤怒2016 剧照 NO.19愤怒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眼泪,与荷尔蒙齐飞

注:以下有严重剧透(但没指明犯罪者),介意者请不要往下看。

       一直觉得日本的影院有种微妙压抑的秩序,几乎所有人都是后背紧贴座椅目不转睛,仿佛自带消音属性,看《怒》的时候算是少有的体验,电影还没结束,右边就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抽泣声,接着左边的观众也开始抽鼻子,渐渐低低的抽泣声此起彼伏,配合银幕上妻夫木聪在街头歇斯底里哭泣镜头,有种无法从影片叙事中剥离的恍惚感。

        初看影片,会以为这是一部侦探片。没有经验的小警察和经验丰富的老警官正在勘查一个发生恶性杀人案的公寓。木柜上放着的相片暗示这是一对感情融洽的年轻夫妇,妻子头发凌乱,像坏掉的人偶一样躺在充满污渍的浴缸内,脖子上还带着青紫色的勒痕。丈夫的尸体俯卧在浴缸旁边,背后染满了血迹,从浴室到卧室,地上涂满了尸体被拖拽留下的大片暗红的血液。家中的财物并没有什么损失,小警察拉开卧室的门,门后用血液写了巨大的“怒”字。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本片是一部仇杀推理片。

        然而熟悉李相日的观众明白,影片绝对没有这么简单。向来擅长多线叙事的李相日在早年作品《跳了线》《天堂失格》《恶人》就展现了同时讲述几个不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将这几个故事衔接起来的技巧,“想借几组关系的矛盾冲突反映日本社会生活的现实”。
  
         很快,看似典型的侦探电影的展开冒出变调的音符。老警官和小警官的组合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他们只是线索人物,凶手的相貌很快通过电梯里的录像得到了确认,是和夫妇毫无关系的青年。青年的工友被警方找出审问,他描述青年之前性格种种异常之处。凶手的怒意显而易见,他在遭遇不快的时候,对他人的美好和幸福生活充满了怒意,这是饱含恶意的怒意。

       事件调查至此,凶手模拟画像在电视上反复播出,呼吁市民指认。警方甚至提供了凶手的女装模拟像和整容后可能变成的样子。与此同时,千叶、东京、冲绳出现了三个来路不明的与凶手酷似的男人:松山健一饰演的哲也、绫野刚饰演的直人和森山未来饰演的田中。

        从来没有觉得松山研一、绫野刚和森山未来有什么相似之处。但看了据说是三名演员的照片合成的通缉画像再看三人,在细长的眼眸之下,都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狠劲和阴霾,以至于到影片接近结束,谜题揭晓之前,都无法判断凶手是他们三个中的哪一个。

          哲也是一个对自己的过去绝口不提的青年,他在千叶打工时遇上了宫崎葵饰演的爱子。爱子是个有些迟钝的女孩,她和父亲争吵后,一气之下上京在新宿做了色情按摩女直到被父亲找回,老板形容爱子,“像一个坏掉的玩具,对客人的所有要求来者不拒。”这两个社会边缘者越走越近,最终同居。

         直人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同性恋,他在一个同性派对上被社会精英优马“捕获”,半推边就地与他发生了关系。优马十分中意沉默寡言直人,甚至把无家可归的直人捡回了家,没人知道直人从哪来,他不工作,没有亲人和朋友,除了买便当几乎不出门。他像优马饲养的专属炮友,每天在家等着优马下班归来,两人疯狂的做爱,由身体而生的感情逐渐升温。

       在这段中,妻夫木聪和绫野刚的船戏很是令人血脉贲张,且不谈那只被优马情欲勃发时一嘴咬开的套套、从优马身下爬起来时直人嘴边悬着的一丝口水的破坏力(推特上甚至还有画手凭借记忆画的这一幕的漫画),不夸张地表示,恋爱中的优马和直人就像是行走的荷尔蒙。在优马小心翼翼的爱抚下,露出些许苦闷又充满情欲表情的直人,难以相信饰演者就是《69》里面仿佛不知人事的叛逆少年。两人独处的镜头里,直人坐在窗前略显纤细苍白,眼中带着隐隐的雾气,柔软的灰色居家T恤包裹着的上身和不经意露出的锁骨,也在不可抑制地源源流出色气,引得优马紧紧地贴上去轻吻他的脸颊。没有一句对话,身体的默契已经暗示两人肉体到精神千丝万缕的关系。

         另一拨,田中看似爱冒险的驴友,他在冲绳的无人小岛上筑了个简易的“巢穴”,遇见了来小岛游玩的少女泉和少年辰哉,田中回到本岛与泉和尘哉畅饮,还在餐馆做了帮工,三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三段关系因为很快三个人对自己身份和过去的隐瞒而出现了裂纹,哲也的名字和经历被爱子的父亲发现造假,直人被优马看到和一个年轻女孩在咖啡馆有说有笑,优马向他确认时他却什么也不肯说;泉被美国大兵强奸,辰哉目睹一切选择了逃避,田中告诉辰哉自己的性格有另一面,他当时也在犯罪场却没有勇气报警。而此时,凶手模拟画像在电视上反复播出,呼吁市民指认。警方甚至提供了凶手的女装模拟像和整容后可能变成的样子。哲也、直人、田中的长相特征都和凶手有相似之处。

          这成了刺穿和毁灭前两段恋情的利刃。懊悔、不信任、沟通不畅、爱意、恐惧,所有苦涩混合着无法抹去的对爱人的怀疑,把爱子和哲也、优马和直人之间一点点织成的信任纽带彻底撕裂,拗断。沉默和谎言生产了裂缝,裂缝和怀疑孕育了怒意。无关性别和性取向,无法自恰的亲密关系本身就是怒意的来源。

       如《禁闭》中所言“他人即是地狱”。个体永远靠着他者来定义和确认自己的存在,所有的欲望都向着他者而生,然而独立的个体之间永远存在不可消解的鸿沟和孤独,当他者进入某个独立个体的生活,个体的独立性就会被侵蚀和消解,所以人永远追寻着他者,却又恐惧和避开他者,他者恰是使人精神困苦的地狱。

        没有两个人之间存在完全的融洽和信任,他者对自己来说越是重要和不可或缺,就越是小心翼翼和脆弱,任何非本意的伤害和被伤害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如何面对和接纳陌生人?如何建立又亲手破坏那些亲密关系?越是亲近,越是偏见的作用场,孕育出的怒意是双刃剑,把自己和对方割得鲜血淋漓。

       本片中,难以启齿的身份让三个主人公如同新生婴儿一样与他者建立关系,而爱子、优马、辰哉和泉更像是在困惑中的每个普通人。某种意义,他们才是本片的主角。

         李相日上一部获得电影旬报年度最佳的电影《恶人》也谈了同样的问题。清水与光代本是毫无关系的陌路人,因为一场无头凶案而一起逃亡,让他们痛苦不已的不是那个悬在头顶的案件,而是两人非常状态下奇异扭曲的关系。“恶人”是个标签,贴在谁身上,谁就会变成真正的恶人。本片的通缉犯画像也是如此,重合在任何一个主角上,都仿佛在定义他们就是那个凶恶的罪犯。爱子、优马手持着通缉令的标签,只要贴在爱人的身上,就宣告着对方和自己的死亡。因为害怕他者正是那个伤害自己的人,所以先下手为强,影片将这种行为赤裸裸地具现化了出来。

         于是,曾经不惜对自己父亲说谎维护哲也的爱子在雨中怔怔地看着通缉令的头像。忍受不了内心的怀疑,她在出远门的哲也背包中塞了钱,然后打电话通知了警察。上一个瞬间还在对直人表白“是否可以和我葬在一起”的优马,下一个瞬间就毫不抑制对直人背叛的怀疑,在直人出走后,他不断地查看凶手的画像,接到警方的电话后干脆把所有直人的东西都清理出了房间。

         与此相对,田中虽然没有被两个孩子怀疑,但他主动暴露给辰哉自己隐藏着的阴暗一面,深受泉遇害事件的刺激的辰哉无法接受,在怒意下用剪刀刺向森山。

          不仅是他们,连观众也诶卷入了这一场给他们“定罪”和怀疑大战,剧院灯光暗下,观众就开始了角色的初接触,在见证他们的故事之时也不断地质问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凶手,哲也、直人、田中看起来都是值得信任的清白之人,但一旦确认犯下了杀人罪行,前面所有表现的出的美好之处都会一举推翻,转化为被欺骗的愤怒。

        导演的镜头组接满足了观众的怀疑欲,上一个镜头电视播音员在强调凶手脸上有痣,下一个镜头就给直人脸上的痣印特写,观众的怀疑之时,镜头又出现田中脸上的痣,共同的特征在影像叙事层面将三组人物关系串起,暗示他们的命运共同体身份。真相揭晓之时,优马、爱子、辰哉的哭泣,泉的呐喊撕心裂肺,伤害已经无法挽回,观众也是对伤害的参与者,必须共享所有的绝望与内疚,对自己的愤怒,在眼泪喷涌而出之时,怒意在银幕和观众之间也完成了一次连锁反应。

      在探讨人与他者关系的困惑之外,影片所呈现表象还是赤裸裸沉重的日本社会问题。比如现代社会虽然宽容度较高,同性恋身份依然难以公开和受到普遍理解,所以优马一直在逃避,他逃避母亲的重病,在母亲的病床前刷同性交友APP,不敢告诉母亲自己的同性恋者身份,甚至拒绝让直人参加母亲的葬礼,出身孤儿院的直人也因为自己病弱的身体和同性恋者的身份更加自卑和压抑。两人都无法和自己和解。另一方,美军在冲绳的性犯罪近年不断发生,抗议声也一波盖过一波,在冲绳犯罪的美军不受日本当地法律制裁,有被遣送美国接受惩罚的案例,但是是“惩戒”还是庇护很是暧昧,所以被侵害的泉流着眼泪,咬着牙让辰哉不要报警,因为“报警也没用”,受害者有错论和倒错的贞操观引发的风言碎语只会让泉遭受二次伤害,在片中,她选择苦水自己咽。个中压抑滋味,走出影院还是难以消化。

 2 ) 观影的同时思考人性和社会

《怒》作为一部悬疑罪案片,牛就牛在不仅悬念做得好,还把触角伸向社会和人性层面,从而让影片超越了商业类型片的范畴,具有丰富的艺术含量和思想含量,前几年韩国的《追击者》也是这样的影片,而《怒》显然比《追击者》做到的更多!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情感创伤,在日本这个“礼仪之邦”里底民众遭遇到各种羞辱与冷漠,驻日美军基地给当地日本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日本同性恋群体的生活和情感状况,以及爱、冷漠、怀疑所交织的人性,都被这起凶杀案所引发的电视追凶所放大。悬疑凶案、社会问题、爱与信任这“三驾马车”共同将影片推至酣畅淋漓、回味良久的高潮,同时亦催动观众反思自身与社会

 3 ) 把吉田修一的《怒》改成这样,也是一件叫人怒的事情

作为一个将吉田修一的《怒》列为去年“年度书籍”的人,一直在等待它的电影版。 差一点就为它加入激烈的北京电影节抢票大军。据说该电影票的厮杀程度特别惨烈,有人想看导演李相日在《恶人》后会如何将吉田修一的小说再次搬上银幕;有人想看渡边谦+宫崎葵+松山研一+妻夫木聪+绫野刚+森山未来这样华丽的明星阵容;有人想看妻夫木聪演Gay,而且还大尺度,露了屁股……

《怒》是一部宏大的多线叙事小说。 一桩残忍的凶杀案,凶手山神杀害了一对夫妇后,在对方房子里待了长达6小时,留下一个血写的“怒”字后离去。 一年后,警方仍在追捕山神。 而此时,三个不同地方出现了三个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东京市区的直人、冲绳离岛的田中、房总渔港的田代。 他们好像都与全国通缉的犯人山神有着若隐若现的相似。 到底谁才是真的山神呢? 那些和这三个陌生人逐渐熟悉起来的身边人们,此时该选择相信他们(或者说相信自己),还是选择不相信呢?

作为原著粉,先来说说电影到底做了哪些地方的改编吧。 警察北见和美佳以及那只猫的故事线完全被删了。 毕竟要拍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相较于其他三条复杂的故事线,这个确实只能首当其冲被牺牲掉。 优马(妻夫木聪)、直人(绫野刚)这条线中,优马的哥哥和嫂子友香被删,优马变成了独子。

于是这条线变成了一个略显单薄的BL故事。因为在吉田修一的设定中,友香还是优马的闺密,两人经常互诉衷肠。 电影里优马妈妈去世,却是直人守在身边,然而妈妈的葬礼,优马并没有让直人参加,只是简单的一句台词交代。 但在书中,友香在殡仪馆质问了优马:“……优马,平常总是摆出一副‘我就是同性恋,同性恋有什么不好’的样子,但是就是害怕被龙太他们知道,对吧?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自信,对吧?” 于是你知道,这才是后面优马与直人之间发生那样生死永诀的错过悲剧的根源。 吉田修一在接受台湾《联合文学》访谈时说:“相信自己,就能够信任对方;而没有自信,就会转变成愤怒”。 泉(广濑铃)、辰哉(佐久本宝)、田中(森山未来)那条线被改动得最大。也是我觉得最不满意的一部分。

首先,泉的女生朋友若菜被删,妈妈也仅有一场戏份。 我最吃惊的是泉被美军侵犯那里。 吉田修一写这一段的时候十分克制温柔,前面写泉的嘴巴被人堵住了,“那是一双又大又湿的男人的手”。一章便戛然终结了。 等到下一章,已经是泉和妈妈在早晨的阳光中醒来…… 就像张爱玲写《半生缘》里顾曼桢被祝鸿才玷污,她独自在黑暗的房间渐渐嗅到了由淡转浓的香水味,“她突然坐起身来了。 “有人在这间房间里。”也是一章便戛然终结。 再下一章,已经是祝鸿才来和曼璐抱怨曼桢的反抗激烈……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而在《怒》的电影中,近乎直白的展现了泉被侵犯的过程。但书中泉被拽下内裤后,“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男人的怒吼声。我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按住我的那两个男人听到那个声音,突然丢下我逃跑了。”所以书中这件事情是未遂的。 书中,这里吉田修一用了泉的第一人称回忆这件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因为疼痛睁开了眼睛,看到脸色苍白的辰哉。他在颤抖,惶恐不安。”事后赶到的辰哉给泉的妈妈打了电话,并答应泉“不要跟任何人讲”。 电影这里的改编让我大吃一惊!电影里的辰哉在泉被侵犯的过程中并未不知,而是一直是躲在一边,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却不敢出来制止!! 书中并没有这一幕呀!我翻遍了《怒》也没有找到吉田修一写辰哉是目睹了泉被侵犯而不敢上前救她的呀! 而且他后来在田中向他讲述自己那晚所谓的经过时,心里还泛起了对田中的无数“为什么?”其中就包括:“为什么没有马上去救泉?为什么把泉一个人丢在公园里?” 我想,如果他自己也胆小到目睹而不敢上前,应该不会有这样理直气壮质问田中的冲动。 我完全不懂电影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洋平(渡边谦)、爱子(宫崎葵)、田代(松山研一)这条线。

吉田修一的原著分为上下部分。 他去年来中国参加上海书展,曾说:“在故事真正写到了三分之二了,才决定谁是犯人。” 前面都在默默蓄力,后面开始爆发。那些信与不信的后果之惨烈,如烈焰般开始灼伤每一个人。 电影就算要讲清楚三条线的故事,都还是铺垫不够。 比如优马为什么会对直人不信任,对彼此的关系那样的不确信?除了自身原因,还因为外界对同性恋的偏见。 比如,书中写说:“据说警方在犯人家里偶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家举办同性恋聚会的酒吧的名字,所以他们就决定制作一张犯人的女装照片。”对此优马很无奈,“没想到现在社会上对同性恋的看法还是如此。” 还有后来优马因为害怕直人真的是杀人犯,于是在警察打电话找他时说并不认识直人。他的担忧里还包括他的哥哥、嫂子甚至侄女,“如果哥哥被人知道他的亲弟弟不仅是个同性恋,还窝藏杀人犯,在保守的职场工作的哥哥肯定会被开除。友香和花音(侄女)也会流落街头。” 书中,他在这里其实纠结万分。 他后来又自己打电话去警察局试图找过直人的。 电影里的结局是得知全部真相的优马在大街上哭得泣不成声。 而在小说中,吉田修一后面还有一个比较温暖的结局:优马将直人迁葬到妈妈的墓旁。 那段他们关于墓地的对话,之后想来真是又温情又伤感。温情在于真情流露,伤感是因为怀疑掩饰。 “反正你跟家里人的关系也不好,不如我们一起葬在这里好了。” 当然,他只是开个玩笑。但直人却停下擦头发的手,垂下眼睛点点头,说道:“嗯,好啊。” 他的侧脸一脸认真,优马急忙掩饰,“开玩笑啦。”于是,直人也笑着说道:“我知道啦。” 然后,优马又说道:“不过,就算葬在一起,我也不介意啊。”直人又笑,说道:“我知道啊。”

前面说了,泉和辰哉的故事最被改得七零八落。 田中突然在辰哉家的客栈疯狂砸东西后跑走。辰哉去岛上找他,发现了写着“怒”字的墙,并在墙上看到了田中写的另一行字,才知道可怕的田中原来并不想救被美军侵犯的泉,而是希望“美国兵 干到最后啊”! 然后,辰哉被田中发现,辰哉杀了田中。 但这堵墙,在小说中是泉先发现的。发现后怀疑田中便是通缉犯山神,于是告诉辰哉。辰哉去看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又看到了田中写的那段话。他让泉不用担心。然后回到客栈,杀了田中。 后来泉再去岛上,才发现了那段话,也才知道辰哉是为她而杀人。 我又忍不住想怼电影的改编了。既然辰哉都能为泉杀田中,如果泉被侵犯时他真在旁边,为什么他不能冲上去杀美国兵呢? 电影中只有爱子和田代那条线的结局是完全和书中一样的。 渡边谦和宫崎葵也是我觉得电影中演得最好的。 小说中的爱子是个胖胖的有些迟钝的少女,宫崎葵在外形上并不符合。但是当她举报了田代,结果警察比对指纹后告诉他们,田代并非山神时,吉田修一在书里这样写:“女人的哭声非同一般。那惨烈的哭声让人感觉原来人竟然能哭成这样。”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完全被宫崎葵在这里的哭给震到了,真的是哭得惨烈。

我当初看小说《怒》的时候,也是有好几个地方把自己给看哭了。 当时刚好去日本,项老师就把这本书借我带去看了。比对吉田修一对现在日本的描写,会发现真的是细致入微。 大概是作为一个同样不喜欢麻烦别人、需要和人保持安全距离、从小就拿“谢谢”作为对别人的拒绝、被EX都评价为“固执而冷漠”的我,很容易就窥见到他们礼貌的背后。 他们看似温和有礼,其实充满了克制,防备和疏离。这种态度,和欧洲人简单的热情是完全不同的。 我去欧洲时,和朋友在飞机上被分在不同的座位,因为很多欧洲人都是携家带口的坐在一起。 去日本时,和朋友也被分开了,但是坐在前后座的两个中间位子。两边的日本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座位里,全程散发出“我不理你,请你也不要理我,当然如果你理我了,我也就只好礼貌地回应你”的气场。 走在欧洲的小城里,经常会遇到阳台上的陌生人热情地和你打招呼。 走在日本的社区,房子小小的,街道很干净,几乎没有人,有一些死寂。然后我看到一户人家外面的紫阳花开得很美,就过去合影,结果听到背后窗玻璃被敲击的声音,主人在屋子里以此表达不满。 《怒》中的山神大概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人家门前歇脚。天气燥热,工作被骗,浑身乏力,然后女主人回家,出来给他端了一杯茶。再然后,他尾随进屋,杀了女主人,又杀了男主人。

一个过分强调自律,强调界限,强调不给人添麻烦的人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与人好好相处。要么过近,要么过远。 要么,怎么都无法建立信任,要么,就建立了不能被摧毁的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宁肯使用极端手法。 吉田修一当时在上海书展上和史航有一场对话。史航说起当年其实张艺谋看中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但最终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觉得这个故事无法中国化,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能认同这个故事(言犹在耳,结果人家苏有朋导演的中国版电影现在正在上映了,果然初生牛犊乖乖虎啊!)。 在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至于一个邻居给你的温暖,让你愿意去掩饰对方杀人,然后又为了掩饰对方杀人,还杀了人。

小说《怒》中,那个被电影删掉的警察北见最后向美佳求婚了,结果却让他从此失去了美佳。 这一段在我看来正是吉田修一最想要说的。 当时,北见对美佳说谎,说他查了她,因为想要在了解她的基础上一辈子对她好。说: “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我都无所谓。”结果美佳的回应是飞奔而逃: “……别过来。” 吉田修一这时候写道:“北见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他认为自己说出的话其实是‘我爱你’‘我相信你’‘请相信我’。” 拒绝就拒绝,为什么要说谢谢? 讨厌就讨厌,为什么要说谢谢? 不见就不见,为什么要说谢谢? 小说《怒》中的少年泉和辰哉的结局,是我看的时候觉得在信任动荡的黑暗中的一点希望的微光。 书中泉最后知道辰哉杀人的真相后,告诉了妈妈。以为妈妈会让她说出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救辰哉。结果妈妈却对她这样说:“妈妈不想让你再难过。你把妈妈当成坏人好了。是妈妈不让你说的。你为辰哉着想,想说出实话,但是妈妈不让你说。妈妈求你了,就这样。” 这是成人的理念。 但最后,泉还是在警署向刑警讲出了真相。 她给辰哉写了三封信,辰哉只回了一封,信写得克制而疏离,但背后又是深深的感情。 他说:“我这次做的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你。所以,希望你能尽快忘掉这件事。” 这是少年们的选择。 这是吉田修一。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4 ) 单说妻夫木聪与绫野刚。

- 我,我28岁,还在找工作。

- 如果还没有住的地方,要不来我家吧。

- 那个,你要不要和我合葬啊?

- 我随便。

- 哈哈,我开玩笑的啦。

- 我知道。

- 之前你不是问过我吗,死后要不要埋在一起。

- 是问过,你说埋在哪里都可以。

- 即便我不能和你一辈子在一起,死了能埋在你身边就好。

“我找不到直人了。”

一个游戏人间,一个生性孤僻,两人相识于声色场所,却意外渗透彼此生活,如爱人,如亲人。

经常关注同影的朋友应该会有相同感觉,妻夫木聪和绫野刚这条线单独从电影中剪出来,是可以独立成片的,而且似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LGBT短片。

作为电影悬疑中的一个环节,他们与主线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所以单独摘出来也完全说得通。

套路是旧的:炮友转真爱,却爱而不可得。但经不住这两人太耐看。

优马(妻夫木聪饰)表面总是无所谓。好像和谁都可以,和谁都没关系,浪得没有边儿。可实际上他心中有许多焦虑,首当其冲就是病重的母亲。他需要有人陪,需要有人能够倾诉,需要有人能给他一个不会离开的承诺。

这时直人(绫野刚饰)出现了。

直人很安静,甚至木讷。他总是不笑,可一想到喜欢的人,眼睛却还是会微微弯起来。

当优马问他:“你要不要和我合葬啊?”他想也没想地就回答:“我随便。”

脸上分明是在笑的。

可还是分开了。(不剧透,原因虽然老套,但还是好看。)

最后,优马一个人走上街头,想起直人曾经对他说:“埋在哪里都没关系,只要和你在一起。即便我不能和你一辈子。”

他哭着说不出一个字。

他再也找不到直人了。

※ 电影整体有点散,冲淡了原作中的悬疑性,改编得一般,但这条BL线还是不错的。

盼了妻夫木聪这么多年演gay,没想到一上来就是个强攻,还后入,十分为自己的白菜感到骄傲了。

 5 ) 两个故事

《怒》是2016日本旬报十佳电影。一个谋杀案,三段故 事。谁是凶手?又或者联合作案?

永失所爱

优马和直人在电影中是一对同性情侣。优马把直人带回了家,除了性别相同,他们就是一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情侣。优马的母亲重病住院,时日不多 了。直人小心翼翼地和优马提出下次去见母亲能不能带上他。优马当下拒绝但最后还是带着直人去了。优马有些腼腆地说:“这是我的朋友直人。”母亲 微笑着和直人说:“你好。”直人经常到医院陪伴优马的母亲。优马看到相处融洽的二人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拥有爱人和亲人俱在的幸福感。优马的 母亲去世了,优马气喘吁吁的赶到医院,病房外是等待的直人,优马锤着直人的肩膀,泣不成声,这个时候如果是一对正常的情侣,他们可以拥抱在一 起面对悲伤。但是,在公共场合,优马和直人不可以。树影婆娑中,他们一起来到优马母亲的墓地。优马问直人死后要不要和他葬在一起。这大概是最 深沉郑重的表白了。

故事当然不会到此为止。优马的朋友们家中接二连三发生盗窃事件,疑似熟人作案;优马偶然看见直人和一个女孩在咖啡馆聊天; 电视里播放八王子凶杀案的杀人犯脸上有三颗痣,而这一特征直人也有。花了很长时间构筑的信任就像是沙滩上逼真的城堡,一个海浪打来就坍塌。直 人不见后,警察打来电话,优马直接说“大西直人,我不认识。”然后手忙脚乱地扔掉了家中直人留下的所有物品。此刻有多绝情,此后就有多绝望。警 察打来电话只是想要确认在公园灌木丛中心脏病发死亡的直人的身份。女孩是和直人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妹妹。直人那天在咖啡馆里那么开心是因为他 絮絮叨叨地说着优马的事情。恋爱中的人谈起爱人怎么能不带笑呢。知道真相的优马不顾形象在街上痛苦,外面艳阳高照,心内风吹雨落。

失而复得的爱

父亲在东京的风俗店找到爱子时,爱子如同破碎的娃娃,眼神空洞。回千叶的新干线上,爱子带着耳机听着东方神起。回到家的爱子像没事人一样为父 亲做便当,并认识在父亲公司打零工的哲也。心智宛如儿童的爱子和哲也相恋了。

哲也来家中接爱子外出约会,爱子临到出门还在吹头发,父亲喝着啤酒抱怨女儿,脸上却带着笑意。哲也主动和父亲说起他知道爱子离家出走以及那段 时间她人在哪里。小镇里是非多,家长里短,难得有一件大事情,谁人不津津乐道,添油加醋。父亲放下啤酒,表情有些凝重,叹了气开口“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说的父亲很丢人吧。镇上的人都看不起我女儿,背地里议论纷纷,即便如此,我还是,还是沉默不语,这种父亲很丢人吧。”他从座位上坐起 ,眼里带泪,却用咳嗽掩饰“抱歉,男人还好说,哪怕是玩女人,游手好闲,社会也有原谅他。但女人不行啊。不管我这个当爹的多么努力,最后受伤的 还是爱子。所以不如不去过问。”可怜天下父母心。渡边谦把一个老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和愧疚演绎得淋漓尽致。得知女儿被珍爱的喜悦,听到男方知道 女儿过去的紧张和忧心,对流言纷纷的无能为力,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我的女儿和别人有点不一样。”扮演哲也的松山研一的情绪也十分到位:”我和她在一起很放松。自然而然地就想和她说话。“父亲还有想说的话,却被开开心心化好妆下楼的爱子打断,只是在他们出门时,像所有家长会说的一样: “别太晚回来。”这场戏在整部电影中并不突出,但我却觉得很感动。

后来,爱子和父亲说,他们看中了一个公寓,想要搬出去。父亲在签署公寓租赁合同时,发现哲也的身份和工作信息都存疑;又从电视中看到八王子凶 杀案报道,觉得嫌疑人和哲也长得颇为相像。父亲和爱子聊到他的疑虑,孩子气的爱子这回却十分认真的说她相信哲也,哲也不可告人的过去不是因为 杀人而是逃避高利贷。

然而,在大雨倾盆的午后,爱子却声嘶力竭地跑回家,嚎啕大哭。她向警察报案了。哲也不见了。爱子不是不相信哲也,她只是 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哲也的信任和爱。越爱越怕,越无法承受。她用她所能想到的方法来验证这一份感情。其实也没有错。与其日后的生活中带着种种 疑虑,倒不如亲自揭开迷雾。优马和直人的不问不答大概也是悲剧的一个导火索。后来,爱子接到哲也从东京站打来的电话。她决定亲自去接哲也回来 。父亲在电话里对哲也说:“你不是一个孤军奋战,你还有我们。”再次搭乘从东京返回千叶的新干线,爱子的手紧紧地握住了哲也,她目不转睛地看着 他。这样就很好很好了。我想他们大概能够在千叶宁静的海边白首偕老。豆瓣上有人问:丑女孩也会有爱情吗?当然了。不论是丑是美,不论经历了什 么,每个人只要去爱,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爱情。

 6 ) 一部有点作的电影

一部有点作的电影。剧情像温水煮青蛙,水不沸青蛙也不跳,软磨硬泡了两个多小时。故作深沉假装忧郁地讲大道理,逻辑匪夷所思+演员过火表演,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莫名其妙。爱子哭得让人尴尬,优马的眼泪又没有代入感,妻夫木聪只是啜泣得很好看……而已。关于信任,剧情并没能真的给观众带来思考,两个无辜者不被信任,一个真凶因为说谎反而得到信任,这是导演想表达的悖论,可问题就在于对无辜者的怀疑根本是有理有据,是常人都会有的质疑。更不用说一个心弦紧绷害怕女儿再次受到伤害的父亲,一个情感孤独恨不得把所有女人视为情敌的同志。他们内心都是极度脆弱的,所以做出了错误判断完全没有必要内疚,也不必哭的那么难以置信。至少导演、编剧、演员没有通过他们的努力把这种内疚之情传递到观众手里,这就弱化了全片主题,让前面几个小时平淡的铺垫失去了最后发光的机会…可以说比较遗憾

 短评

谎言击中柔软深得人心,真诚却让善意变得僵硬教人将信将疑,说到底我们都不自信从天而降的温柔会属于自己,宁愿猜疑你脸上的痣代表邪恶,忘记了你迎着夕阳笑笑说想和我葬在一起。啊!真想死死抱住妻夫木聪不撒手。

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看到广濑铃那段【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时完全崩溃了,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眼看着她长大的演员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吧!日本导演都是秃鹫吗,广濑铃也是桥本爱也是,完全是守在那里就等着满十八岁拖去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啊!

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一个通缉犯,影片给出三个嫌疑对象,扯出三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关于信任,关于谁可依赖,关于无能为力。在这些烟雾弹下,影片很可能真正刺向的是美国——这个在日本本土驻军的爷。怒而无能为力,怒而无可依靠。

11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喜欢这个不均等的剪辑,不刻板。细究起来瑕疵不少,日影的通病没能避免,但你聪哭的那场戏我是真实的看哭了…所以没法理性给四星。宫崎葵演这个神经质角色也出彩,只是没想到她和松山研一这对十年前的青少年还能演青少年。

16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以一起凶案为起点,三段故事并行展开。原以为三位外来者都不是犯人,或者三人其实是同一个人,但终究真正的犯人因为谎言得到了信任,而其他两位外来者则因为不信任受到了最爱的人的怀疑。演员的表现非常有张力,但影片后半段煽情过度,用力过猛。私心最爱BL组的故事。

20分钟前
  • 弄死当睡着
  • 推荐

入选年度个人日影十佳。人物形象饱满,个个都在飙演技。宫崎葵扮演轻度智障女,广濑铃扮演被美军强暴的少女,妻夫木聪从背后硬上凌野刚的BL组合。。这七张脸的印象完全被颠覆。坂本龙一音乐助力不少,李相日×吉田修一完胜(以上都是废话,正经的写在下面了 ↓

24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拜托李相日不要再碰吉田修一了。情绪推动基本靠配乐。情节的安排取舍,剪辑节奏都是蜜汁瞎来。原著提出的信任命题,真是个无解之题。信任从不会凌空创建,它要求时间成本的注入,要求深厚了解来奠基。又因是贵重之物,本身就不该是无条件、无差别任意发放的。剧中每段关系里的怀疑,其实都属合理怀疑。

29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一个简单的“怒”字,把三个平行故事拧作一团;这个字,也把人们惯用的假面层层撕裂,直到人性最黑暗脆弱的一面被赤条条的暴露出来。导演残酷,把懦弱,失信,自私,欺骗全部抛给观众;导演又温柔,因为他最后还是留了一条“回家”的故事做结。夕阳下的列车里,回家的,是人性里最后的一丝温暖和希望。

33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最后半小时的高潮戏拍的很带感,坂本龙一的配乐妙不可言。每个表演都堪称脱胎换骨,悬疑包装下的爱情骨心,对挚爱的信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坂本龙一静静的钢琴独奏把本片的“沉重感”提升到了小说无法达到的高度,不过或许是剪辑的问题,和小说一样让最后的“爆点”变得过于刚猛。关于“怒”的描述,几个演员几乎都达到了原作的追求,人性懦弱,自卑,自私,背叛才是真正的“怒”!豆瓣第4000部日本电影

38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李相日就没把剧本改成功过!吉田修一是不是傻!

41分钟前
  • 库索
  • 还行

所谓「怒」,即对自身软弱无能的愤懑与绝望的不甘,由此产生对生命的倦怠消极,外化为撕碎世界的火焰;每个人都处于「怒」的深渊,常怀不安犹疑,只爱陌生人,幸福是幻影;抹去关键信息,悬疑核心的推动,三段式互相嵌套,声像剪辑互为关联;小七贡献年度最佳表演。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西门町威秀)怕是今年最佳。宮崎葵要拿影后。

51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天妈了,妻夫木聪做攻!

56分钟前
  • 海是天的颜色
  • 推荐

顺着剧情的肌理切开真实,李相日这次的新片真是较《恶人》全面升级,非常精细的将三段不同的故事由一起事件连在一起。取景、剪辑、景别的选取、自然光的运用非常考究,被不少突如其来的镜头惊艳到。匠人的精工细作。

58分钟前
  • 力荐

若即若离的同性情侣、互相取暖的边缘夫妻、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主角。三地同时发生的信任危机、爱与背叛,对自己对他人的愤怒……到最后,所有人的情绪仿佛随着坂本龙一的音乐一同喷薄而出。演员们都呈现了最好的演技,妻夫木聪太适合演gay了。

1小时前
  • 晴蘭
  • 推荐

居然毫无心理准备的在那么巨的巨幕上跟好几百号人一起围观了小七上刚哥!还一上再上!上了又上!怎么说!简直视觉奇观了!(八十块钱花得值,一百二打车花得值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原著应该不错,人物错落纷杂,空间无限开阔,一点点收回去还是讲小小的人心,拍得还是笨拙了一些,中规中矩,这么棒的演员阵容,可以很好更好的,大哭特哭这种戏太多,反而减轻了电影本身的压抑沉重。李相日不愧是韩裔,有一些日本电影少有的硬气,直接拍摄驻日美军强暴日本女性,就这一点,要点赞。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作为原著粉,算是能满意,导演非常稳,完成度很高,三条线的改编都有些小问题,剧本改编最大的在妻夫木聪这条线上,一切可有可无的都被去掉,只留下干净利落的叙事主线,完成度最好的算是宫崎葵和渡边谦那条线,不过话题性更强的还是那条同志线。要有多爱一个人,才敢说信任。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过度煽情又没什么力量的三个故事,无法拯救的节奏加过度的表演,很不好看,这么点事小说怎么那么厚

1小时前
  • 赵启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