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盛顿广场》诞生的年代来说,这部小说的确是个佳作,当时浪漫文学风行于世,看看奥宗改编自伊丽莎白泰勒的《天使》,就知道才子佳人戏是多么盛行了。然而亨利詹姆斯却告诉我们,一个不美的女人,即使有钱,也无法得到帅哥的真心。这是一个多大的嘴巴啊,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有无数的女人相信《丑女无敌》,相信心灵美。本片的导演霍兰就告诉这些女孩子,心灵美是可以铸造的,但是有了心灵美,代价却是惨痛的,而美男还是得不到了。
实际上现在的人的确应该清醒一下,别再遵循革命传统,苦大仇深的讨论什么金钱与爱情的两难,这是一个伪问题,导演婉转的告诉我们,两者从来不矛盾,而是相生的。
有人评论《倚天屠龙记》很到位,说赵敏当初第一眼看到张无忌,如果他不是天下第一大教的教主,而是一个草包(实际上张的确是草包性格),那么以郡主之尊,这爱情便不见得那么炽热。实际上我们说爱一个人,自然包括了他的一切,他的容貌,权势,财富,地位...也在其中,为什么林青霞嫁给邢李塬大家都赞她聪明,会处事。莫里斯追求凯瑟琳就成了下三滥?
现在的社会就流行女权主义,女孩子们都谆谆教导男友们要学会绅士风度。然而她们却忘了,绅士之所以呵护女士,那是因为那年头女人什么地位也没有,男人若不摆摆样子,女人真的就连样子都没有了。
所以说,莫里斯这种男人其实没什么可埋怨的,我们不要被理想主义蒙蔽了双眼,还以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去批评恋爱观。你说什么才子佳人,美满姻缘。可若是一个女的看到一个大帅哥就两眼冒光又怎么能说是爱情?还不是赤裸裸的情欲吗?咱都是成年人,不用骗自己说我是审美系,圣母画还都包含着性的因素呢,说起来还不如莫里斯登得上大雅之堂。
其实剧中至少有两次有人劝斯洛珀医生,莫里斯会是个好丈夫,你用钱来给女人买幸福是值得的。你看看,不是没有明白人。《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这么一个道德家听了威洛比的忏悔也觉得情有可原,没什么可埋怨的。人家女孩更有钱,贵公子喜欢享受惯了,找一个更富有的妻子没什么天杀的错,更何况他和玛丽安先前并没有婚约。
莫里斯不比威洛比,他没玩弄别的女人,不三心二意,他等了凯瑟琳一年,他说他不在乎没有钱。这还不是好男人?关键在于,玛丽安好歹是个大美人,又有文化,又风趣。凯瑟琳什么也没有,莫里斯这样对她,有什么可挑的?
有人恨他,说他抛弃了凯瑟琳,实际上抛弃凯瑟琳的是她自己的爸爸。
别再夸斯洛珀医生明智啊,早看出阴谋了什么的。那都是没影的事。
斯洛珀从来不喜欢自己的女儿,因为是女儿的出生带来了爱妻的死亡。这也是电影反复提及的。然而女儿又那么崇拜他,更让他无从对女儿愤恼。女儿激烈的爱从父亲转移到情人身上,医生才感到事态严重了。这个所谓的贪图钱财的悲剧,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他那么多次的逼迫莫里斯,莫里斯从没放弃。但他最终把钱带入了棺材也不给女儿,只给她一套房子栖身。他不是不明白莫里斯人不坏,对她女儿也肯动心思动感情。他硬要逼他最后把“钱”这个伤感情的字眼讲出来,莫里斯只能放手。就像鲁迅评《娜拉出走》,娜拉出走还不是出去受苦?同样道理,凯瑟琳就算嫁给莫里斯,也是受穷,没有幸福。
斯洛珀不愿女儿离他而去,就是为了报妻子死去的仇,在精神上虐待她,让她得不到爱。如果有了钱,莫里斯和凯瑟琳是美满的一对,莫里斯不是败家子,实在是穷,电影里我们看不到他寻花问柳,不务正业。对待一个丑女,又脾气大,没情趣。他很耐心,并没玩弄她。相比之下,威洛比恶劣多了,却可以获得理解娶个富婆,这就公平?
莫里斯自己也知道做生意赚钱难,他当然不愿意娶个又穷又丑的女人当拖油瓶,养活自己都费劲,再养个丑妻更没必要。反之,若凯瑟琳有钱,两人和和美美,不为钱挣扎,有何不好?
斯洛珀医生可算报了妻子的仇,他最后立的遗嘱更狠毒。他恶毒的话刺激了女儿,真正抛弃女儿的,是父亲,哪里是什么莫里斯!凯瑟琳一腔的爱欲都被熄灭了,莫里斯再来还有什么可能续呢?
凯瑟琳最后也没什么钱,这正是导演的明慧之笔,点出父亲的决绝和女儿的心死。微妙的改编又比原著高出一截。
爱不是物质,却只能用物质衡量。父亲到死也怕女儿用自己的钱去买男人的爱,可见他的心肠之恨。反之莫里斯真可谓好男人典型,他最后还回来找凯瑟琳,连老姑妈都为之高兴。一个男人,因为贫苦而娶一个女人,不过为了获得一个栖身之所。这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凯瑟琳最终回绝了莫里斯,并明言并不恨他,可算是实话。她当然没理由恨他,她恨父亲,然而却无法道出苦处,只好用自己的幸福来发泄。多么可悲,结局的淡然一笑,分明是报复的凄凉快感作祟。是自戕。
如果人们能接受男人找富婆,而不用去写什么《忏悔无门》,我才觉得,这个社会,真的到了男女平权的社会。因为色相和金钱的等价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法则,并不因男女而异同。
那么为什么道德家埃莉诺可以原谅威洛比而可怜的莫里斯却成了负心汉呢?我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年代,工业革命还未完成,英国平民和贵族阶级还泾渭分明。贵族们结婚无非是出自资产考虑,因此社会公认婚姻的第一位考虑因素是金钱。男人找个有钱女人也就完全合理。
到了《华盛顿广场》成书年代,正是美国工业革命开始大行其道的年代,社会阶级不断变化,过去的上层社会要防着下层渗透,下层为了累积资本就通过通婚改变身份。不能明说为了钱,就说为了爱情好听一点。于是爱情似乎成了挡箭牌,变的神圣起来。骗的普罗大众一个个都为了爱抛家舍业的,好像爱就不能和物质沾边了似的。
一百多年前亨利詹姆斯告诉我们,人长得丑,又没情趣,就算有钱也没有男人喜欢你。
一百年后,霍兰告诉我们,钱和美丑没有矛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个好爸爸。
《华盛顿广场》的故事一直被改编上演,1949年以它改编而成的《女继承人》使片中主角奥兰维亚.德.哈维兰(乱世佳人里的媚兰)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上是网上可以用中文查到的唯一和电影有关的《华盛顿广场》的资料。
华盛顿广场本身是个什么地方?这令人好奇。看片子看了一大半才晓得,难怪叫这个名字,原来这个故事是美国的而不是英国的!美国,1881年的美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电话已经被发明,黄热病被控制,19世纪的“菜市口”已经是高档社区,那里的路面没有湿黄泥水,红墙绿树簇拥着高尚人士,好比医生,律师,或者很傻很天真的大小姐——凯瑟琳。
饰演凯瑟琳的Jennifer Jason Leigh少年成名,她最令人心醉神迷的角色当属《X接触》里那谜一般的游戏设计师,在那出戏里她留着代表着我国审美最高水准的南希美发发型,嘴角像猫一样翘着,把剧中男主角,还一脸年轻狡猾的裘德洛耍得像狗一样瞠目结舌疲于奔命——而在华盛顿广场里,她饰演了与前者完全不同的一个角色,医生家独生小姐凯瑟琳。凯瑟琳的所作所为全都心虚难看又卑微,因为让自己的母亲难产而死,她似乎带着与生俱来坏运气。用专题论文来说,Jennifer饰演的凯瑟琳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女儿”。她笨拙,呆滞,脑门上刻着楷体的“好骗”俩字,苦苦讨好父亲而不得造就了她一副木讷愧疚的神情,那仿佛若有所思其实什么也不存在的瞳孔里,装着一个颤抖的蒙昧的灵魂。
循着“好骗”光芒而来的年轻人出现了,莫里斯汤森这个角色选的很客观,不是那种一看就老实或者忧郁或者可靠的男孩,而是有一对乌鸦翅膀般浓黑眉毛的Ben Chaplin,带着异域的坏气味,好像一个波斯商人,看到他,脑海里就出现所有小学课本读物里的形容词“黑葡萄似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一笑两个酒窝”……但他似乎是这些美好形容词的变种人,他有个高的过分的阴险的鼻子,陡峭的下巴,抿起的嘴,眼珠子黑的像一口井,看人的时候不像在看人,倒像是兽在看肉。稍小心些的女孩,也不会和这样的人沾得紧。可凯瑟琳几时聪明过?没人教过她如何和这种人交手。穿着灯笼罩似的布帘子,像一扇活动窗帘一样醒目的凯瑟琳小姐,一下就被我们的好猎手逮住了。几番回合下来,她简直比饿了十年的难民还要饥渴难耐,盯着这双目如炬的年轻人,空气凝结,半晌无语,尴尬到无计可施时,忽然平地一声雷楞然道:“你!真!美!”看看,杨丽娟不是?
和这样的肥羊交手简直不费吹灰,浓眉毛小青年飞速的把杨丽娟小姐变成了打着红伞的怀春少女,脑袋不灵光的姑妈也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荷尔蒙就是这么强大,爱情好像春天的小树芽,钻得每一个人心里都痒痒的。她能感觉到,连同衣服的颜色亮丽了一样,她在被需要。
她的父亲复杂的看着女儿,好像看见一只装在塑料袋里的小鸡,拼命想挣出来——挣出来会怎么样?掉到地上。自由意味着危险。每天都经历死亡的人格外凉薄,这个剧中的绝对主角开始展现自己强大的干涉力。
面对阻力,傻姑娘的傻成就了她的伟大,她执着的笨拙的固守着自己的爱情,因为那是唯一一个要她的人。电影用了个很好的隐喻慈悲的击穿了姑娘的执着——姑妈去了小酒店找小青年,她满脑子要拯救一段纯情风月,背后却是一对顷刻间交媾的狗男女,面前的小青年喝着啤酒吃着土豆,连剪一截送给爱人的定情物都舍不得用额发,他怜惜的绕着脑袋摸了一圈,找了最不起眼的后脑根不耐烦的绞了一刀——若好姑妈肯从他的梳子上薅,说不定能得到更多些。
飞花流转的镜头中,让人恍惚,他吻她时,有没有也心头一动?即便心里明白,这是骗她,那是骗她,那些,那些,都是骗她,可身体的接触,肉与肉的厮磨,毕竟比不过脑袋里的冷酷计划。他喘着粗气,揽着那不聪明的姑娘如柳条般欲折的瘫软腰肢,画面如油画,二人如舞蹈般纠缠滑落,虽未越雷池,但似乎总有微妙的燥热在其中灵光一闪。
但这比不过钞票。这世界上更多的人都终究不过是懦弱的投机的,他也不例外。医生父亲出了大招,他最终把钱带入了棺材,一毛也不给女儿,只给她一套房子栖身。滂沱大雨中,得知此事后,好像所有的古典悲剧里的薄情书生,汤森先生甩了水袖仓皇的逃。凯瑟琳一番拉扯不过,居然被推入泥浆,嚎啕痛哭,她忽然之间失去了一切,又或者是她其实什么都没有过。她是傻吗?也许她意识到了,她傻不傻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其实压根没人在意。父亲在意名声,姑妈在意琼瑶梦,那个唯一爱过的男人,在意钱,土豆也许都排在她前面。
经历了死亡和绝望,剧本的最后,导演把落魄的男人推回到她面前,想重修旧好,没钱也不要紧。那一刻,男人似乎说了实话,自己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似的等着。
然而她拒绝了他。
她带着开场一样仿佛若有所思的神情,把自己关在了那间房子里。在那里,父亲还活着,她和爱自己的一个男人坐着弹钢琴唱咏叹调,那时候她十九岁,窗外暖风和煦,在那里,她永远是世界的中心。
她不想醒来,别叫醒她。
第二次看这个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终于看出来,其实她的父亲是很爱她的,虽然他对她的看法不正确,他觉得她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平庸姑娘,他要为她的幸福负责,所以他要横加干涉女儿的婚姻,而她不愧是她父亲的女儿,这个曾经总是手足无措的姑娘,后来是有多骄傲,深爱过一个人,错爱一个人,和感觉到父亲对她的轻视让她迅速成长,但是她不应该就此拒绝幸福,就象现在人们常说的,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一两个人渣,好姑娘要向前看,这么一个天生的贤妻良母,让人为之扼腕
凯瑟琳一出生就让他父亲不开心
但他却是她的偶像,她崇拜的父亲
她知道母亲和哥哥去世后,自己是父亲唯一的亲人,她其实是有一个责任心的姑娘,对父亲有着莫大的责任和牵挂,认为自己不能离开父亲。她对父亲有最大的尊敬和崇拜以及依赖。父亲对她的印象是并不可爱和迷人,没有头脑,生活不能自理。他深深知道自己对女儿的影响力。他顽固无情。道德绑架。他告诉凯瑟琳,让他开心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开莫里斯,即便凯瑟琳说那样自己会不开心。说凯瑟琳是不知感激的残酷孩子good,honest,sincere。他们一起游玩,他从来都会抛下她,还威胁她。说她没有品味,土气。把她比作待宰的羔羊,是自己把她养大养肥送给别人。在别人面前也直言,她固执而愚蠢。不聪明不漂亮不善社交。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他觉得他配不上凯瑟琳。
即便她不会让他有所损失,他也不愿意放手让她快乐。
她一直都知道,知道他对她表达亲情方式的不满。
他所谓对她的保护实际让她远离了爱情,亲情,关心和尊重。
她开始成长,知道父亲看不起他。也不再寻求他的认可。
莫里斯眼中的她是单纯可爱,也因为她的坦诚和单纯而喜欢他。学着讨好他让他开心,但怎么都不做好,不能让他满意
她在当时优秀的父亲面前显得平庸笨拙
他失去了亲爱的妻子,却把这种愤怒加在无辜的女儿身上,希望掌控一切,对妹妹也是一副掌权者的态势,
“你曾经深深的伤害了我,但我却不能说什么。我确实曾经深爱过,但是请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已亭亭,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惧,无怨亦无悔,无悲亦无怜,无痛亦无怯。
在父权和夫权的双重夹击下,女主角没有洒狗血,而是坚定地过好了自己的一生。片子里所有人都认为她很平庸,包括她自己,但是她其实一点也不...
那一星为女主的心死,是个好电影,但是让人唏嘘
凯瑟琳最后的表情印象至深,爱后余生的样子。以为是个花花公子追求富家女的片子,没想到电影承载的远不止此,生活的真相就是这般的残酷与无奈。
最精彩的是开头那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内外情绪的反差一览无余。为女主演技加一星,人物成长表现得自然又成熟。男主就徒有其表了一些,导致其渣的程度因人而异。
三星半,果然是这部女继承人。詹妮弗·杰森·李这个聪明突然看这片还真有点不适不过她把握的很好。男女互动很古典父亲的角色没有老版出彩。关于结尾的改动有点让剧情结束来的太快但是那镜头真是倒出了心酸美好又释怀的心。
为什么看上一个人的容貌被说成是一见钟情 看上财产就被说成是拜金主义?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 ,日久生情则是权衡利弊, 莫里斯只是实际,想找个安稳的港湾 ,拒绝冲动的富家女跟自己私奔吃苦也很正常 ,最后得知凯瑟琳没得到遗产还是来挽回就更可贵。
没有原著精彩···不过还不错了···如果爱得这么累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这么累 那何必还要在一起···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但是一旦参杂了其他人 无论好意还是恶意 终究免不了将原本的爱变得更复杂···女人或许会为爱放弃一切但男人更要的是自尊·· 在爱的天平里 谁爱得多一点谁地位就低一点
不漂亮+没品味+无社交能力+没有气质,是不可能被男人无缘无故看上的。我等应该直接自己过一辈子了= =
没错,morris在大雨中,跳上马车,不顾因追马车儿跌倒在泥泞土地上cathrine,道出一个事实:爱情的另一面,是金钱。 很不错的剧情和表演。遭遇抛弃的cathrine,迅速成长起来。亲情戏里,冷淡与关心,尊重与漠视。也是她后来成长的关键词。 我很喜欢她在最后部分里的神情,不上妆的面部是如此平淡,但是却又如此安详。再次面对morris,面对提问,你不结婚,什么也没赚到啊。她说,我不需要。曾经爱过,就足够了。你恨我么。不恨。也请你不要再来。 扬起的是她
非常典型的英国十九世纪小说改编的电影,女主甚至有简奥斯丁的影子。男主真的就长了一副小白脸呀,又游手好闲,女主爸爸是爱女儿的,同时他又轻视她讥讽她。喜欢这个结局,又疑惑如果女主不爱男主了,她应该可以重新认识其他人结婚,如果她还爱男主,最后为什么又要拒绝他呢?整部片子最可怜的就是女主了,希望她得到幸福。
遭受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寻常心性的女人难逃痛苦折磨变得压抑扭曲或刻薄怨毒,然而善感隐忍的凯瑟琳却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情感的风暴,拥有了难能可贵的成熟心智,不纠结过去,遗世而立。女人能拥有的真正归宿来于自尊、自制和自由,不做情感和金钱的奴隶。
你是一个好姑娘,但是仍然希望你能嫁给他,就当是报复他。
非常细腻动人。“···如果爱得这么累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这么累 那何必还要在一起···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但是一旦参杂了其他人 无论好意还是恶意 终究免不了将原本的爱变得更复杂···女人或许会为爱放弃一切但男人更要的是自尊·· 在爱的天平里 谁爱得多一点谁地位就低一点”,深表赞同
我喜歡97版是因其對結局的處理,不是對任何人的報復,而是真正釋然,真正有了自己的人生
covered as a money story against mainstream of society, while truly unveiled a grown-up girl living on her own will in the end.
相比较之下,此版结局更合我意,没有了异样的复仇,没有了自我的毁灭,被父亲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后,凯瑟琳反而过上了平静而朝气的新生活,没有了男权的压迫,回归到了自我救赎的新世界。
我很喜欢Jennifer Jason Leigh , 很棒的演技,动情的表演。当然这片子男主演也很不错~~
女主演得太好了。。我快落泪了最后。她爸太有先见之明了,唉可惜了女主的青春,看完电影真想看原著。只是,这封面剧照有点那啥……
看之前就知道了故事的梗概,所以看了开头就直接拖到了结尾,可是还是流下了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