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少寫影評,看了幾千部電影吧,迄今只寫了二篇。 本想就這部寫第三篇,肚子好餓就算了,馬克下、重溫時或寫。 【明艷而憂傷的絲巾】 【死亡之前的失明、老年人的愛】 【自閉少年的性沖動】 【剛失去二歲兒子的少婦之慈悲】 【貫穿全片的配樂】 【知識模塊 】 ----------吃好湯圓後又來寫---------- 2、如果說一部電影是某類或某幾類知識載體的話,則單就知識之生成言,其生產與消費場域里的再生產及其擴展到社會意識之形塑,那就是值得討論的一個議題。 3、而在我看來,我國的電影近十來年沒啥好看的--我就看了兩部: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我以為都是現實主義類別的---一個主因就是:知識缺乏生成/更新。 4、前述,是我看Adrift In Manhattan (2007)想到的,因為極少看文藝片,所以邊看邊想其他的事兒。 5、我還是看完了這部電影----日常生活常見的憂傷與溫暖+【對死亡的關註及死亡恐懼之排解=?】是這部電影給我的主要【知識模塊】。
格调有点像<通天塔>,音乐尤其像,不过远没通天塔好
漂浮在曼哈顿
那个偷拍男很有性格,喜欢
女主特有味道
记忆中不可割舍的曼哈顿。。。。。。
字幕不同步,纯快进看下海瑟的床戏
三星半 迷失在曼哈顿的小屌丝老屌丝女屌丝疗伤的过程
从伤痛中醒过来,走下去。
it's all about life itself.
从长焦到广角的距离。
弥漫着淡淡哀愁的美国文艺片,个人还是有些喜欢的,嘻嘻~~
文艺片。
Adrift
xzd
美极了
大家碎碎片片的接触,但留下了有关一生的影响;城市中,我们需要镜头,任何一个擦身而过的陌生人,都有一个孤独的故事
这就是我想象的曼哈顿啊
最后,少年拍出了色彩斑斓的影像,可是我却依然觉得无比沉重。
这种“无足轻重”的小情绪小故事好适合晚上看,母亲和孩子,医生和病人,淡淡的情感漂浮着。
就是一个故事!时间长了残留在记忆中淡进淡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