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到这么喜欢的电影,连片尾曲也很喜欢,几天了一直重复着歌曲。种子不再生长,白雪不是纯洁,我们思考中下坠,梦见拍打回海岸的身体。睡眠障碍症候者,很喜欢这个片段及略带伤感、故事性很强的歌曲。
我是那么喜欢,当时就辗转找到了歌曲并且转发到朋友圈。但是今天发现,原来它的db评分也不过如此,才六分。这不过是一个平庸甚至比较差的电影也能达到的分数。它明明很美又令人感动、心醉和心碎。
不过想想,我也是能明白的,它大概和很多人期待的科幻或者废土风不一样。不够颓废,不够炫酷,没有大场面,没有浮在表层的宏大叙事,甚至没有展示卫城在巨大球体保护下的城内场景,也没有揭示故事的来龙去脉。
末日里,植物与动物的界限模糊了,生活在卫城的高等人群用生物基因封锁了了卫城外荒野生存底层人群的种子,末日朝着生物变异进化下开展。
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故事。她不懂人性的复杂,她不懂世界的运作方式。她解得开生物基因封锁的巨大难题,却不懂人类为何至此。
可片中娓娓道来,让人觉得很美。那些绚丽舞动的植物,美丽七彩的毛毛虫,扎根在人体吸血的珊瑚类植物,飞在空中的灰白色人脸的无人机,各种动物吼叫的方式,木琴的悦耳音色。
因为是儿童视角,一切没有揭示的谜底,那些挣扎最后却是无谓的牺牲,那些残酷现实中的复杂人性,都轻轻飘过,成为她成长的一部分。
她带着几个孩子,一路跟到荒野的边际,在众多衣衫褴褛蒙盖着脸庞的拾荒朝圣者围观中,她爬上中间高耸奇特木质尖塔,看见了河流流过,远处的深林边缘,几个巨大的卫城,层层森严球体保护罩发出夺目的光,她又转向荒野,一片荒凉,她撒下解锁的种子。
她本来只是末日复杂背景下的一角,她本来只是生物技术天赋突出的儿童。但失去母亲,失去父亲,失去所有后,在边缘的高处,她开始看见,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歌曲在此时响起,献给我们的母亲们和父亲们。
just a wave
Rain is falling on the floor,
But the flowers do not grow,
The field is hard and empty,
You say it′s better than before,
But I am not so sure,
The hope just seems to've left me,
Lately I′ve been thinking,
Are we really sinking?
Lately I've been dreaming,
No we're not really sinking,
A wave back to the shore,
A wave back。
很少写影评,起初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解析,当时只看到了前半段,滴了脑袋就看了,发现就开头特别吸引人,后半段纯纯都是浪费时间,一看豆瓣6.2分,瞬间发现原来大家也这么想哈哈哈
先说第一段,这一段是最吸引人的,影片从一开始就塑造了宏大的价值观,类似全球病毒,导致大部分植物发生变异,粮食短缺,设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城里人都住在类似空岛的地区,剩下的都在被严重污染的森林地区,很有克鲁苏那味,特别是小女孩一路上遇到的各种“动植物”,爸爸变成飞行器陪伴在生病,实际在床上卧床不起,要靠“细菌”续命,还有舅舅领养各种小孩专门从事“买卖血液”的生意,再到雪白雪白的仿生人,全半段我看的晶晶有味,想想后面剧情要是精彩一点,我愿封他为2022年年度科幻影片,直到我往下看....
这一段我们的第二个女主角就登场了,从城里逃出来,飞机坠毁的幸存下来的女防生人,被小女孩救助后,这一段已经开始无聊了,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是学狼叫那个片段有点印象,实在忍不住把倍速点开了,导演通过很短的时间让小女孩跟女防生人建立友谊,类似填补了女主角从小缺少妈妈的角色,但是这一段一点新意都没有,因为这电影大部分还是变异的世界比较吸引人,但是这一段基本就是在讲种子、被锁住的种子、小女孩养的温和变异植物,相信大家看到这一段已经在想后面也没剩多少进度条了,到底能不能看到城里的世界,会不会有变异的怪物,防生人的战争、生物学家出逃的原因,我们接着往下
最后一段,舅舅的背叛,爸爸的舍命救女,这个时候本部影片用进度条告诉我,我对这部影片的幻想基本已经结束了,这都啥啊,那两个城里来的人,就想星战过来客串的,登场是用隐形的方式登场的,飞行器都看不到了,最后被类似甜菜根的植物给团灭了,我一整个震惊,这都搞什么啊,想看到的一点没看到,不如多看看变异的植物呢,影片塑造了那么宏大的价值观,后面是一点也不想给大家看啊,甚至一开始的天空城还是最后女孩撒种子才看到一眼,我建议就看前半个小时感受感受,短评有个评论我很认可,在这个压抑的时代有这种影片不奇怪,但是我绝对不看第二遍!!!!!!
第一遍看睡着了,也许是太困了,也许是电影节奏太慢。寻找商业片劲爆快感的,趁早绕道。
电影风格阴郁而压抑,正如所有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社会,仁慈是不能被原谅的。所有人都追逐强权,权力即合理,残酷即真理。同情与仁慈不仅是一种奢饰品,也是犯罪,是圣母婊;理想与希望是疯狂的妄想,是蠢货,手足相残才是正义,杀戮才能生存。
电影来源于生活。
一个好的科幻片,不仅仅是关于对未来科技的狂想,更要试图告诉人们一个故事,一个无法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听来的故事,一个,一个让他们那易受影响和被环境扭曲的人性看到希望的故事。
从这点来说,这个电影是合格的。
灰色的天空之下,代表着生命美好的花朵在悄悄盛开,还有携带希望的种子随着风飘散。
撇开生物科幻方面的奇思妙想,故事很平凡,没有开挂大杀四方没有爆头终极大Boss,没有捡到葵花宝典炼成绝世神功,也没有卧薪尝胆大仇得报,连一招跳起来开山劈然后帅气的俯身单膝落地低头静等反派颓然倒地毙命然后回刀甩血入鞘的姿势都没有!
影片故事情节我感觉有两条线,一条是我们看到的主线情节。正常叙事,甚至一开始还交代了一个时代背景。而另一条线就像魂系列一样,藏在一些细节设定中,需要观众自己用脑洞去拼凑。我脑洞如下:
疑问:鲜血在影片中的作用?
反派老乔用血液向城堡里的人换种子,但却在发现某坠机城堡人时问出了“你们要我孩子的血液干什么?”这种问题。
上古时代人们科学不发达,总认为鲜血是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比如吸血鬼的故事,比如各种鲜血献祭、召唤恶魔之类的。科学发达以后大家就知道其实鲜血最大的意义就是血豆腐了。常年盘踞火锅店销量前十名的菜品。
根据阮病毒来判断,可以排除掉城堡人吃血豆腐这个假设。而且他们看起来科学挺发达的,恐怕也不会用来做什么献祭,更不可能召唤迪亚波罗。那么问题来了,血用来作什么?
马克思说过剩余价值,资本家依靠压榨剩余价值赚取财富。而影片中的平民可以说是毫无价值。
粮食城堡肯定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平民提供。反而要给平民种子使其续命。
工业产品,平民也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制造。
劳动力?人造人似乎就足够了,而且绝对忠诚。当然影片里士兵都是平民来的。不过如果不需要统治也就不需要士兵。仅仅需要自保的话可以衍生武士阶级或者骑士阶级,内部解决。所以劳动力这个说法也不成立。
既然平民毫无价值,还要用血换粮食给他们是否不够合理?
其实影片中有所暗示,女性人造人坠落以后,身边一群杏鲍菇在吸她的血。而整个影片的大的背景设定中,真菌、细菌这些东西是生产力的来源。最直观的就是发电。而血液就是细菌们的粮食,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血液呢?
这就是这群城堡人高明的地方。旧社会都说资本家喝穷人血,影片就形而上的整了这一出。食物匮乏,定期抽血人就虚弱。用自杀种子喂养平民做血肉电池,这简直比《黑客帝国》还残忍。这里跑题说一下《黑客帝国》,机器人莫的感情拿人当电池尚且提供一个虚拟世界,给你正常的生活。城堡人则以生存的绝望统治,撒旦背后也得纹一座城堡。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 季业
朝圣者不会说话,女主的母亲就是失去了声音去做了拾荒者。而拾荒者似乎都是失去了语言能力的。通过女主回忆母亲,应该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那种人。保留着动物画册,会写歌唱歌。音乐、绘画、诗歌。这些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我想城堡人一定是利用血液来虚肉体,用剥夺声音来消磨精神。失去了文明,又不愿意供奉血液的人,最终变成了“朝圣者”,他们堆砌高塔,只为了看一看城堡的样子,心中供奉的“圣”究竟是什么呢?
这两件事儿在影片是一回事儿,这里我也就一起说吧。女人造人是影片的主线推动者,可多次收获的种子则是改变世界的根源。影片中看起来城堡的目的是夺回人造人。其实最重要的是种子。不然这个人造人在城堡生活那么长时间,早该被弄死了,所以城堡对这种有意识地人造人大抵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博士叛逃主要为了种子。
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自杀种子就是城堡科技——米国人早就玩剩下的东西。只不过为了使其更为稀缺,不惜释放病毒干掉所有食物来源,干脆只剩下自杀种子。由此解决了两个世纪难题——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以及稳如老狗的统治策略。
最后可惜一下这个反派,他的每一个决断都是完美的。是个生存大师,可惜,还是那个老问题,你知道的太多了。
第一,女主很难看出性别,刻意隐藏→否定传统的性别分工,进入独立的历史。
第二,父亲瘫痪,母亲失踪,小孩独立挣扎,创出一番事业:二战,苏东,08年之后的边缘世界。
第三:未来之城,城堡,杀手,基因锁定(种子内部被锁定基因:产量低,质量差,不能结种子,生存能力差):世界体系的比喻——富国与第二,第三世界,科技控制,军事控制,产业链控制
第四,贵族,奴隶,与自由民。退化的边缘世界,苟延残喘的生活,丧失现代性的生活
第五,污染末世,合成生物学文化,人造环境。浩劫之后,《红雨》+《蔑视》,底层挣扎借助技术妄图颠覆技术—经济垄断,精英内部矛盾提供契机,视角不再是城市中心-精英中心,而是乡村-边缘劳动者,与《银翼杀手》《2077》《云图》形成对比,克隆奴隶少女从私有财产解放为正常家庭成员象征人性觉醒,最后播撒种子实属无奈播撒希望,期望下一代过得更好,废铁高塔比喻艰难从头开始。
很多人觉得电影的一些方面不合理!, 要注意的是电影背景是几百年后的地球人生活!!!看看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再考虑一下几百年后的现实,其实最可怕的是总有一天会发生一些事,到时候可能很多人死亡😭😭😭就像电影里的一样,种子,粮食,氧气比人的命还重要,希望所有人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能我们的下一代享受不了我们的生活😭😭😭😭😭
科幻类电影一直有一类因经费不足而故弄玄虚的假大空类型,这部就是。
电影维斯帕的女主真的让人联想到薇诺娜瑞德我以为我看了个正经冷门科幻致郁片结果女二最后为了救女主亲晕了她啊一不小心又看了一部双女主文艺爱情be
没看出来克苏鲁,是异世界少女袁隆平的故事
看了短评以为会不好看没想到意外地喜欢,女性导演女性主角女性友谊,没有男主只有献给父母。剧情平淡没有大场景,也没有对画面中事物的引导性对话,像是自然发生缓缓到来,能感觉到其中流动的爱和希望。很喜欢结尾。
乌托邦+克苏鲁,小成本科幻,俗套剧情,小打小闹
美术概念的创意相当出色。剧作问题比较大,像是5集剧的前两集,刚建置完准备步入正轨,就突然戛然而止了。
主题很杂糅,故事很简单,节奏很缓慢,画面很精致,音乐很不错,主题让人抓不住。
少女袁隆平的故事
导演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懂生物?比如无人机是生物可以,接受这个设定,被人物理上拆除了东西,丧失了功能,居然被小女孩扭两下就好了,当这是电路呢,电路被拆了东西也不是扭两下就好啊,给食物说自我修复还行,设定停留在外形,热武器又变成了生物,明明传统热武器高效制作简单,朝圣者也是故弄玄虚,最后捡垃圾建了个巴别塔,这部电影科幻流于外表,玄幻才是内核,也不克苏鲁
Vesper中文译名——《袁隆平》
整整一个大预告片
老太太的裹脚布。
被低估的一部电影,让人对未来充满绝望。
是一个合格的电影作品,从拍摄演员剪辑角度各种地方都挺到位的。或许真的是什么年代产生什么样的电影,现在全球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已经快到种族隔离层面。会产生这样压抑的剧本完全可以理解。不是我会看第二遍的片子,看完为了洗刷这负能量,我又看了部关于vesper的电影,007!
小成本科幻剧,塑造了一个转基因生物带来生态链毁灭的,没多大惊悚跟悬念的泥淖未来。意外的是电影的情感戏更好,女孩同ai成为伙伴,一动不动的父亲竟也能表达出父女相依为命的感觉。“城堡”士兵盔甲里的骷髅,象征着科技的无生命感。“朝圣者”搭建的木塔,象征着被夺去语言的人在重建巴别塔。从电影的象征意义翻译出来就是,人类文明的未来不靠宗教跟科学,还在自然跟人自己身上找到一个和谐。
m22136:只能算电视剧第一集
末日科幻,我的菜。
「You don't know the cost of dreams.」
剧情爆无聊,克苏鲁含量不够高,差评。
异星灾变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