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看喜剧的心态,看了这部陈翔六点半的大电影,没想到跟他们平时拍的反转段子不一样,有着很多有趣,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因为近来对爱情有了新的定义,或者说不太相信这类东西,所以我很少会去看单纯讲爱情的片子。 不过陈翔六点半这部电影,虽然以刘君山与段晓蓝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戏馆的衰落为辅,穿插其间,还以《重楼别》将军出战身残,却又为爱人着想的桥段为影射,算是戏中戏的寓意。 另外,可能之前看了《霸王别姬》的影响,重楼别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让我想到霸王别姬里张国荣与张丰毅的角色,也是戏中戏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平时看陈翔六点半,都是加快倍速的声音,现在看着这部电影,还有点不适应真实的原声。 我不是杠精,但是对剧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能够理解,也觉得这种剧情显得生硬。 如:段晓蓝心情不好,就跑去戏馆听戏,感觉很实际情况很不吻合。以我短见的目光来看,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就去听戏的漂亮女子,我暂时没见过。
许多感情戏桥段,对我来说,过于煽情,过于没有意思,甚至有些无聊,因为我现在对《那些年》的这类题材完全无感。
电影中还有些许多云南元素,如昆明话、杀猪饭、大理、沙溪等等。
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杀猪宴上,台上唱戏的被骂声一片,台下杀马特“艺术”乌烟瘴气。 伏笔:蘑菇头安排的欢迎仪式,但电影末尾用上了;冷檬丢在沙溪河里的项链,被闰土又捞了起来。 整体来看,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馆长请求张总投资。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刘君山就没有要。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150万啊!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饭后挑了好久没选到想看的电影,随意翻到这部,记得有人说好看。带着地方性知识进入,熟悉的场景和包袱都能呼应,不过下半段就开始泪腺崩裂。从前,总是向往甜甜的恋爱,直到感同身受到某时间的隐忍克制,一瞬间的无所顾忌,可那些却没有留下永恒。我也曾想义无反顾,那些存在于如果中的秘密,如你我所愿,挥之不去,握不在手,可我爱你。
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是门当户对?还是实力相当?
我想最好的爱情便是即使现在是你最糟糕的样子,我也依然喜欢你。你走,去往你真正希望的归宿,我不阻拦,并且不让你有一丝愧疚,最终衷心的祝福你。你来,我不会嫌弃你的过往,不会在意其他人的评价,毅然决然来到你身边,抓住你的手,一起走向未来的未来的风风雨雨。感激着你,谢谢你在我身边。
第三者,历来都是别人唾弃的对象,但我相信真正爱你的人,并不会在意你的过往,可能这些在别人眼中可能真的不会看好,但只有你知道,这才是你想要的人。。。
未来余生,我陪你度过。
首先提示一下,这篇影评里有重大剧透,还没看电影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正文开始:
1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滇剧,但看起来像京剧,这怎么回事?
京剧是由徽戏、汉调融合,借鉴昆曲及北京地方曲艺,形成的。滇剧则是出于秦腔、徽调与汉调,经过与云南人民的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的融合之后形成
乐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武乐(也就是鼓和锣)大致相同,只是音色上相差一些。而文乐就有区别了。主弦(主要伴奏乐器)就不一样,京剧是用京胡伴奏配以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而滇剧主弦是虽也是胡琴,但音色差别较大。
其他方面因为两者同宗同源,服饰、化妆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电影里刘君山等人的装扮,如果不是爱好者,也会和京剧傻傻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声腔方面。
妹大爷最后的唱腔是云南方言,值得一提的是,从主演毛台的表演来看,他应该是专业戏曲演员。
2 钟波、小猪、云霞虽然嘴上喊着君山哥,但都是刘君山的学生,是刘君山教他们唱滇戏,这点可以从小猪的旁白上听出来。刘君山和他们亦师亦友。而刘君山自己,应该是师傅离世,他从师傅的手中接过了“飞扬滇戏馆”。所以姜大爷(妹爷扮演)还说:飞扬滇戏馆在你们手上,迟早得关门不可。
3 影片开始,姜大爷说要给苟大爷带几瓶“老当益壮水”,所以从钟波手上抢了一堆,结果接到苟大爷电话的时候却说:“我就带了一瓶。”
4 云霞(球球饰)离开说要去参演的电影,是陈导的《铁头无敌》,说的应该是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这里算是一个小调侃。在车上的时候,钟波大骂:我敢保证那个什么陈导就是个渣男骗子,这时候有个细节:最后排陈翔爬起来闪过。
5 邓浩最开始来应聘的时候说:“我的主梦想是成为一个京剧演员”。之后他还有副梦想,是成为一个婚礼司仪,结果电影的最后,他还有一个副梦想是“把自己做的牛肉干卖到整个世界”。
6邓浩特别能吃,特别喜欢吃,他来应聘听说管饭之后就特别兴奋,而且之后有机会就狠吃,人设很丰满。
7 邓浩在之前说,给这场求爱演出准备了一个惊喜,姜大爷他们差点碰到那个用矿泉水瓶做的机关都被他骂了一顿。影片最后姜大爷动了那个机关,所以把邓浩的惊喜放了下来:是一块大幕布。
8 邓浩给求爱演出准备的惊喜里,有段晓蓝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刘君山他们去张总家唱戏那场,当时邓浩问有没有段小姐的照片,小猪说:“我手机里有,等下发给你”。小猪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段晓蓝和刘君山在咖啡馆那一场,小猪偷拍了他们。
9 电影中,钟波带来了一个“奇迹旅行社”,导游姓翟,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也有一个“奇迹金融集团”,那是一个要债团伙,老总姓翟。
10 段晓蓝自杀这一段,可以听到她和张总的对话,张总说:“对了,喝了酒千万别吃安眠药。”所以段晓蓝自杀的时候特意带了安眠药和红酒。
11 段晓蓝自杀,刘君山在病房陪了她一晚,要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窗户边关上了窗子,对段晓蓝说:“怕风大吹着你”,实际上他应该是怕段晓蓝跳楼自杀。
12 段晓蓝认识戴着脸谱的刘君山,因为经常看他演出,但对不戴脸谱的刘君山,她只认为这个是刘馆长。在医院这儿,刘君山一半脸谱一半真人,指着真人那半说:“是的,我就是”又指着脸谱那半说:“那个扫把星。”段晓蓝到这里才同时认识了两个人。所以,最开始刘君山误会了段晓蓝,以为她认识自己的两个状态,才说她特意来看自己的戏,才把一切都误会了……
13 从段晓蓝和张总的对话可以听出,段晓蓝并不喜欢滇剧,她只是曾经看到过张总和家人坐在一起听滇剧的场景,幻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和张总坐在一起,所以她才会经常飞扬滇戏馆,想象着张总身边的那个人是自己。
14 段晓蓝的家乡是大理,她性段,这可能是受到《天龙八部》的影响。
15 戏馆众人来到了沙溪,是金老板要办杀猪宴,金老板的扮演者还演了《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开场的那个物业,在《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他被老废撞断了“24K大金丝眼镜”,坐在地上哭。在《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里,他被杀马特和刘君山等人踩断了眼镜,所以带着哭腔大喊:“我的24K大金丝眼镜,怎么‘又’断了。”
16 段晓蓝的家境应该很不错,这里从她和父兄坐的车就能看出来,父兄看起来也是有钱人,还有司机。可以说最后刘君山是财色兼收了……
17 杀马特“害虫”是几个杀马特的老大,他后来从水中爬出,这一场可以看到,他的绿头发是假的,戴着发套,但自己反而忽悠了几个小弟染了五颜六色的发。
18 刘君山和段晓蓝很久之后在街头相遇,段晓蓝说:“他接我回的昆明,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段晓蓝很迷茫,她心里已经有了刘君山,但张总跟她说的是:“我为你离的婚”,所以段晓蓝也不好真的和张总分手,而且还有那么多年的情感惯性在,就更无法分手。她说要请刘君山吃饭,也想要争取一下,但刘君山知道张总和段晓蓝的事情,他这种人是不可能去破坏别人的,所以刘君山不敢回应段晓蓝的热情。
19 张总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刘君山问他投资的事情能不能行,他故意做一个OK的手势,但之后再问他他就摇起了手,说:“我的意思是,不谈这事”。为了让刘君山帮忙自己摆平事儿,他对刘君山立马改口,一口一个君山兄弟。而且,他告诉刘君山的是,老婆知道了自己和段晓蓝的事儿,要离婚,但段晓蓝却说:“张总为我离的婚。”显然,张总骗了段晓蓝。更大胆的猜想:可能张总身边的女孩不止段晓蓝一个。
20 订婚宴,看得出来张总的母亲和他的亲朋好友都很不喜欢段晓蓝,都是一种应付性的态度。
21 云霞离开的时候,小猪特意穿上了女戏服,说他可以试一下,结果众人狂呕。订婚宴上,小猪总算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女装。但已物是人非,段晓蓝在台下看到小猪,想到自己之前也演过这个角色,百感交集。
22 段晓蓝从张总的口中听到刘君山对张总说,他再也无法在自己和张总面前演这出戏,又听说他不要那150万,就知道刘君山所说:“我陪你救你只是为了150万”只是一句假话,也就明白了刘君山的心意,所以不顾一切地跑了。
23 张总来到戏馆,让刘君山他们去自己订婚宴上唱戏的这一段,钟波他们问刘君山:“这碗饭还吃不吃了?”其实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说吃那个饭,也在说“唱戏”这碗饭吃不吃了?
24 刘君山是一个特别含蓄内敛的人,也把自己放得很低,他甚至连一个电话号码都不敢和段晓蓝要。
25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亲密动作,最亲密的就是段晓蓝在刘君山额头稍微亲了一下。台词也十分克制,甚至到了电影最后,才有段晓蓝的一句:“我爱你”,其他时候从来没有相互表达过,但这种克制反而让电影显得特别美好。
刘君山:“戏曲能传承百年,是因为他有一张不变的脸,演员会消失,可是脸谱不会,每个演员都在戏曲的长河中都是匆匆的过客,能做的就是演好当下的每一出戏。” 段晓蓝:“谁又何尝不是过客呢?爱情也不过如此。”
刘君山对段晓蓝的感情戏更多是戴上脸谱的时候,一开始对段晓蓝的心动、知道段晓蓝是张总小三唱戏的眼神,段晓蓝自杀时等等,脸谱帮刘君山掩饰了对段晓蓝的爱慕,也掩饰了心中的失落。
对于段晓蓝来说,并不是因为喜欢看滇剧而去飞扬滇戏馆,而是她幻想着能成为张太太时陪着张总母亲一起看戏,她对刘君山咖啡馆那段对白其实就是说自己对感情的期许。刘君山因为一个水杯一直认为二人有过一段美好的邂逅,但直达段晓蓝自杀在医院醒来以后才把这个戴着脸谱和刘君山二人对应起来。
像极了自己和他在一起的四年,呵呵。刚好四年,是你吗?
好好的喜剧不拍,非要拍什么爱情片,只是,让我看了之后,连醉了几天。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但是在电影里面没有丝毫俗套。电影里融入了很多不同的元素,笑中带泪,满满的期待和感动。顺便,对于捞葫芦的环卫工人而言,毛台是什么垃圾?哈哈哈哈
纯粹是部文艺片!剧情不紧凑不好玩,故事很平淡不吸引。滇戏的非遗元素挺有情怀。可惜全片几乎没一个笑点!故事好烂俗好老套。不过还是比院线电影都有诚意有格调。
电影还不错,比较喜欢舞蹈的桥段。现场觉得很好玩,加入了戏曲,立意还挺有意思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的内核是悲剧,不过结尾皆大欢喜啦,结局俩人在一起啦~
还行吧
一直期待着这个电影,是因为陈翔六点半是网络电影一个学习的好对象。我不能说因为没钱,所以在一个共同的《桃色公寓》模板里面,我拍出的是《疯狂的公寓》而这里拍出的是《重楼别》,承认别人优秀并不难。
虽然有些情节的出现很老套,比如刘君山误以为段小姐对他有意思、而段小姐又是张总的情人,但是这部剧很感人,尤其是穿插着戏曲文化,反映了当下社会传统文化的落寞,正在逐步走向消亡。影片最后阶段,当刘君山说,这碗饭我不吃了的时候,感触很深,那是一个一辈子以戏馆为生,只要有一个人听戏他们就会一直唱下去,而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坚持的东西,无奈要放手,情绪又是怎么样呢?现实生活里,我们要放手的时候,该怎么去面对呢?电影传达的意义要远比表达出来的深远,不失一部好电影。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
在网上短短续续看了陈翔六点半的一些短片,感觉挺搞笑的,看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有影院提前观影活动就去看了,首先故事剧本挺好,有笑有感动,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故事简单但有内涵,虽然看介绍是网大,但比影院里放的好多片子都要好,这部片子拍摄的质感也是院线电影级别
感动永远成不了爱情,跪舔党永远是备胎
上班时间趁领导不在偷偷看的,哈哈,贼刺激,这部笑点好多啊,尤其是陈翔导演演的鼓手,太萌了,笑中带泪,在剧情这块拿捏的死死的,搞的我哭了好几次。
我爱这帮跳鬼步舞的杀马特。不仅质感上有提升,立意和内容也比前两作要好不少。
第三部网络大电影,这部比前两部要好些,一通看下来还是太过平淡,算得上是低配版心花怒放
比星爷的《喜剧之王2》更像《喜剧之王》。
基本套路吧,都是段子的演绎,缺少电影的感觉,就是个长达101分钟的视频。云南沙溪古镇宣传片即视感
等陈翔六点半有了院线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陈翔六点半还是有惊喜的,比前面的几部好了很多,配乐配的超好
“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剧场版,爱情+励志,融合了地方戏曲与传统文化,低配版的“霸王别姬”。故事还是过于正式了,但搞笑桥段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戏曲PK杀马特那段,整体值得一看,但相比于迷你剧,拓展长片后还是束手束脚,电影感弱,不过也强于很多所谓的院线大片
《陈翔六点半》系列最大的优点是故事构思很巧和表达格外真诚,这一部也不例外。希望他们能坚持拍小人物,坚持拍小人物的倔强、真诚和勇敢。